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
地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运动的地理意义地运动是指地壳内部的地质构造发生变动的现象,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和地壳运动。
这些地理现象对于地球的地理意义非常重要,它们是地球形成和演化的关键过程。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详细探讨地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地运动对地貌的塑造地震和地壳运动是造成地球上各种地貌形态的重要因素。
地壳运动会导致地表的抬升和下沉,从而形成山脉、高原和盆地等地形。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所致,而东非大裂谷则是非洲板块分裂产生的结果。
此外,地震也会影响地貌的形成。
震源断裂的滑移会导致地表出现裂缝,进而形成地震断块和地震地堑等地貌特征。
二、地运动对环境的影响地震和火山爆发等地运动会对环境产生显著的影响。
地震造成的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地裂缝和地震泥石流等会破坏人类居住地区和农田,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火山爆发会喷发大量的岩浆、烟雾和火山灰,对附近地区的空气质量和水质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由于地震和地壳运动会改变地下水含量和分布,地下水资源的储量和可利用性会受到影响。
三、地运动对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地运动对于地球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火山爆发释放的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火山岩,如玄武岩和安山岩,这些岩石是建筑业和矿产资源的重要原料。
地震活动还可以导致地壳裂开,使地下岩石和矿藏暴露在地表,方便人们进行采矿。
此外,地壳运动还可以改变地下埋藏层的结构,改变石油、天然气和地热资源的分布。
四、地运动对自然灾害的形成地震和火山爆发是自然灾害的重要原因。
地震会引发地震海啸、地面塌陷、次生地质灾害等灾害事件。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快,能够迅速传播到远处,造成地震破坏范围的扩大。
火山爆发可能会喷发巨大的岩浆和烟雾,造成山体崩塌、火山爆炸和火山灰降落等危害。
这些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也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综上所述,地运动对地球的地理意义非常重大。
它们是地球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对环境和资源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是自然灾害的重要原因。
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试题答案及解析

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试题答案及解析1.香水百合是一种长日照花卉,其开花期对日照时长非常敏感。
在自然状态下,当日照时长长于14小时30分钟时香水百合才进入开花期,花期约3个月左右。
下表为北京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
在自然状态下,北京市的香水百合在开花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华北平原的农民在收割小麦B.北冰洋冰盖达到一年中面积最大C.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珀斯正值少雨季节【答案】A【解析】因为当日照时长长于14小时30分钟时香水百合才进入开花期,在自然状态下,香水百合在北京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最早在昼长开始大于14小时30分钟的时间,根据表中北京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将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可知6月1日北京市昼长14时49分,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推知5月底北京市昼长开始大于14小时30分钟。
也就是说在自然状态下北京市的香水百合开花期间是在北半球的夏季,华北平原种植的是冬小麦,农民收割在夏季;北冰洋冰盖达到一年中面积最大的时期也就是最寒冷时期,应在冬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是北半球冬季;珀斯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是地中海气候,少雨季节在夏季即北半球冬季。
故选A。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理主干知识,综合性较强,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地理思维能力。
2.图1中弧线ABC为晨昏线的一段,阴影部分为黑夜。
图2为地球极地俯视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把图1中的晨昏线转绘到图2中,并用“”表示夜半球。
(2)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慢),该季节南京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4)此日,a点昼长为________小时,b点日出为________时,a点在b点的________方向。
【答案】(1)如图所示:(2)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地区达一年中最小值(3)快低温少雨(4)06东北【解析】第(1)题,绘制该图时,要抓住几个关键点:①南极圈内为极昼;②45°E为0时,为夜半球的平分线;③图2给出的是北半球。
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试题

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试题1.晨昏圈上有5个等分点,若其中一点地方时正好为12时,则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连线可能()A.同时出现日落B.经过太阳直射点C.是纬度固定的一段纬线D.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晨昏圈是地球球面上常见的大圆,晨昏圈上任何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应为过这两点的晨昏圈上的劣弧。
晨昏圈上两点可能同时出现日落。
晨昏圈不可能经过太阳直射点,不是一段纬线,亦不可能为日期分界线。
2.下图是亚洲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
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
据此回答(1)~(2)题。
【1】这种民居所处环境的突出特点有()A.昼夜温差大B.秋雨绵绵C.气候湿热D.台风频繁【答案】A【解析】主要考查民居与气候的关系。
土拱为吐鲁番地区特色民居。
房顶为拱顶或平顶,说明当地降水较少;墙体厚度很大,说明该地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
【2】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答案】D【解析】主要考查太阳方位。
该地位于亚洲中纬地区,正午时太阳应位于其南部天空,此时地方时为15时,说明此时为下午,太阳应位于西南天空。
3.下图为以O点为中心的等太阳高度图的一部分。
a,b为等太阳高度线,OP为经线圈,P点是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
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Q点的太阳高度为7°。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Q点此时的地理坐标是A.(68°N、70°W)B.(82°N、110°E)C.(68°N、110°E)D.(82°N、70°W)【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所述,可以将日照图变形为下图。
O为太阳直射点,P点为晨昏线与纬线切点,所以纬度为75°N。
OP为经线圈,PQ两地的纬度之差等于其太阳高度之差,P点正午太阳高度为0,所以两地的纬度差是7°,Q点的纬度为82°N。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轮)

专题复习
抓“刚”靠“标”——明确考 点 课标要求(能力要求) 考纲展示 省调整意见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 “地方时差”,掌握简 意义。新课标考核要求: 单的地方时和区时计算 地球运
动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地 “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 生偏转的成因”,不作 理意义(昼夜更替、时差、 教学要求。 偏转);地球公转的方向、 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差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 异”,不作教学要求。 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 四季五带) 算”,不作教学要求。
考点: 晨昏线的应用,昼夜长 短的变化,日期分界线, 等压线图的判断 11.与①地相比,②地( ) A.气温年较差较小 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昼长年变化较小 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12.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 )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2011年北京卷)读图4,回答第5~6题。
精研考情——揣摩考向
考
情 参阅二轮学案21页考查情况部分。
回 如2011年山东卷、福建文综卷,北京卷等。 顾 一般以重大时事的新情景或实际生活知识为切入点,从 考查内容来看,侧重于考查地方时、时区、区时、日界线、 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变化、四季变化等主干知识;从能力要 求来看,侧重于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读图析图能力、逻辑推 理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注重考查地理思维方式和基础知识 的整合,如日照图的变式图、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的应用等;从命题形式看,多以选择题方式出现,常以图文 结合、图表结合的方式出现。
考 向 预 测
网络构建
意 义
昼夜更替 时差 偏转
地球自转 赤道平面
概述
地球公转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练习题含答案下图为江苏省某中学教学楼(局部)顶层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教室以采光好、强光不直接射入为宜。
下列教室最能符合此条件的是()A.甲教室B.乙教室C.丙教室D.丁教室2.当乙教室正午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不断减小时,()A.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B.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变慢C.热带和寒带的范围不断变大D.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A0线以东为西半球,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此时国际标准时接近()A.7时20分B.19时20分C.16时40分D.4时40分4.半年后,我国下列古诗中描述现象可能会发生的是()A.霜叶红于二月花B.千树万树梨花开C.二月春风似剪刀D.接天莲叶无穷碧洛阳(35°N,112°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图示方式(可调整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平面的夹角)。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时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a为()A.23°26′ B.35°C.66°34′ D.55°6.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A.海口B.重庆C.拉萨D.上海我国某市M中学(如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3:30为一天中最短。
冬至日这天,M中学的地理实践小组测得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3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M中学位于思南中学(28°N,108°E)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8.冬至日这天上午九点,M中学举行升旗仪式,此时旗杆影子指向()A.操场球门A B.篮球场C.操场球门B D.排球场下图是以某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晨昏线与AC所在的经线相交于B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此图说法正确的是()A.此图为南极俯视图B.C点的角速度大于B点C.站在B点上的人正看到日落D.B点的地方时为3点钟10.图示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16°N,此日与伦敦(51°30'N)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另一纬度地点大约是()A.9.5°N B.29.5°N C.19.5°S D.39.5°S为了使正午阳光刚好照射到晾衣杆上,我国某地一同学发现自家的阳台上伸缩式晾衣杆的绳索长度在不同的季节需要调整(如下图)。
高二地理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

高二地理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1.下列关于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叙述,正确的有A.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B.一个恒星日为24时C.太阳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D.恒星日比太阳日长【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周期。
恒星日以离地球很远的恒星作为参照,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是以太阳为参照,时间为24小时。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据日历反映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A.23°26′N,120°E B.0°,21°WC.23°26′S,21°W D.0°,120°E【答案】B【解析】春分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赤道;北京时间为21时24分,太阳直射点为12时所在经线,故计算为21°W。
【2】此时,把全球分为两个日期的两条经线是A.180°经线,0°经线B.180°经线,120°E经线C.180°经线,101°W经线D.180°经线,159°E经线【答案】D【解析】分界全球两个日期的经线为180°和0时,根据北京时间21时24分,计算0时位于159°E附近。
【3】此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A.我国华北平原上正播种小麦B.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C.地球公转位于近日点附近D.我国北方地区常遭受风沙暴袭击【答案】D【解析】此时为3月21日前后,我国华北平原播种小麦为秋季;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为1月初;春季受北方冷锋影响,而形成北方的沙尘天气。
3.2009年2月2日,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DOME-A地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内陆科学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读下面“南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如果图中a表示晨线,则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23°26′S,90°W B.23°26′S,90°EC.23°26′N,90°W D.23°26′N,90°E【答案】B【解析】图示中心点表示南极,故自转方向为顺时针,a表示晨线,则顺着自转方向即将进入昼半球,故图示南极圈以内都出现极昼现象,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图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0°经线上,即地方时为6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点所在经线,计算得90°E。
新高考考点解读试题(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考点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点解读】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
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一系列现象的发生。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以上主要由地球自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以上由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所致)。
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地球自转1.运动轴心及轨道:(1)轨道为赤道(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 º 34′夹角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如:图4-13.周期:(1)恒星日,自转360º,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2)太阳日,自转360º 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周期恒星日:需要人为规定一个参照点——宇宙中的任一颗恒星都可以。
地球自转一周后,因公转离开原地,E1到E2是地球一天中公转的弧长,但是,此弧长与地球到恒星的距离之比几乎为零,地球公转已被忽略,故三颗恒星对地球而言实为一颗恒星。
E1P 到E2P地球自转360º,时间为23时56分4秒。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即地球从E1到E2没有完成以太阳为参照物的周期运动,至E3P点才再次与太阳重合,就地球自转而言,旋转了360º 59′,称一个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
太阳日是生活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4.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 º /小时(2)线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
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 × cos α°。
(二)地球公转1.运动轴心及轨道:(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如图4-4)(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近日点(1月初)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3.周期:(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4.速度:(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0(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三)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产生原因: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自然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啥

【自然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啥主要概念地球自转是地球本身以地轴为旋转轴中心旋转。
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按照参考点的不同,分为恒星日、太阳日和太阴日,其真正周期是一恒星日;自转的速度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
地球公转是地球以太阳为中心进行绕转。
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为自西向东;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轨道,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会发生变化,地球于每年 1 月初经过近日点,7 月初经过远日点;地球公转的周期由于参考点不同分为恒星年和回归年,其真正周期是恒星年;太阳公转的速度分为角速度与线速度,日地距离变化造成太阳对地球的引力的变化,地球离太阳近时,受太阳的引力大,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变快,远离太阳时,角速度和线速度变慢。
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为23°2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由于地球自转与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交替与时差、地转偏向力、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五个自然带的划分等。
解读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本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要着重要意义。
本条要求中的行为动词用“说明”,表明对本条要求从义务教育阶段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
地球同时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形式,如绕地轴自转、绕太阳公转、随太阳参与银河系的运动等。
即使是公转也不只是简单地绕太阳进行椭圆运动,而是绕日地质心运动,同时也绕月地质心运动。
在中学阶段,一般只研究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绕地轴的自转和绕日的公转,并且对运动做了简化处理,如地球的公转就是围绕太阳的运转,教师在教学中不用详细讲述。
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需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
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参照系,地球运动有真运动和视运动的不同,要加以区别。
一般在讲运动规律的时候参照真运动,如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讲人们看到的一些运动现象的时候参照视运动,如人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练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专题突破练第1页(2019湖北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4月教学质量测评)暑假期间,家住中国M地的小丹跟随旅游团乘大巴到N地观光旅游,旅游大巴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
下图为旅游大巴的出行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出发与返回时,小丹的座位分别位于客车前进方向的右侧、左侧,为避免阳光照射,小丹()A.去N地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B.去N地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C.返回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D.返回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2.M地所在的城市可能是()A.乌鲁木齐(43°N,87°E)B.武汉(30°N,114°E)C.哈尔滨(45°N,127°E)(30.5°N,103°E)答案1.A 2.B解析第1题,根据“暑假”“中国M地”可推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
根据“往返途中经过此地时,太阳恰好位于正东、正西方向”这一信息可知,太阳视运动方位变化是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
因此,从M地出发到中途点间,太阳在东北方向,从中途点至N地间,太阳在东南方向;从N地返回至中途点间,太阳在西南方向,从中途点至M 地间,太阳在西北方向。
根据题意,小丹的座位始终位于东侧或南侧。
去N地途中,小丹全程会被太阳照射到,因此全程要拉上窗帘;返回途中,在东西向的路段时,小丹位于南侧,而太阳在西南方向,因此这一路段小丹会被太阳直接照射到,需要拉上窗帘,其他路段小丹在东侧,而太阳在西侧,不会被太阳直接照射到。
A项正确。
第2题,根据“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可知,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分别是北京时间5:40、19:10,推算出当地白昼时间为13小时30分钟,据此推算出当地日出地方时为5:15。
再根据北京时间(120°E)5:40与当地地方时5:15的时差计算经度差,从而推算出当地经度约为114°E。
B项正确。
(2019天津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地2019年元旦日出景观素描图,图中小船逆流而上,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河流大致流向为()A.由南向北B.由西北向东南C.由北向南D.由东北向西南4.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出景观的日期在()A.2019年2月B.2019年7月年12月 D.2020年1月4.C3题,2019年元旦,太阳直射南半球,则该地日出方向为东南方,说明图示地区太阳所在的方向为东南方,影子朝向的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即西北方向,而“划船人的影子刚好与船垂直”,则船的朝向为东北—西南(如下图);“图中小船逆流而上”,说明图示左侧为上游,右侧为下游,左侧为东北方向,右侧为西南方向,因此河流的流向是由东北流向西南,D项对,A、B、C三项错。
第4题,太阳直射的纬度相同,则日出的方位角相同,一年内,该地可能再次出现图示日出景观的日期即与这一天直射纬度相同的日期。
该日为元旦(1月1日),距离冬至日(12月22日)约8天,则与元旦直射纬度相同的日期是12月14日左右,故选C项;元旦后太阳直射点北移,2月份,太阳直射纬度比元旦时位置偏北,日出方位角不同,A项错;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方向为东北方,B项错;2020年1月距离2019年元旦时间已超过一年,D项错。
北京市高达528米的“中国尊”大厦于2018年全面竣工。
读建设中的“中国尊”(图1)和“中国尊”大厦所在区域电子地图(图2)。
据此完成5~6题。
5.图1照片的拍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A.4:00—6:00B.10:00—12:00C.12:00—14:00D.17:00—19:006.若图1照片拍摄当日,天安门升旗时间为4:46,则该日北京()A.正午日影较长B.处于夏至前后C.正值秋高气爽D.日出东南方向6.B5题,读图1可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位于中国尊的右侧,根据图2,结合指向标可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位于中国尊大厦的西北方位。
所以图1中太阳位于正西方位,应为日落时刻。
选项中,A为日出时刻,B为上午时刻,C为正午过后,D为日落时刻,故选D项。
第6题,天安门升旗时间与日出时刻相同,如果天安门升旗时间为4:46,则该日北京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应为北半球的夏季,B项对、C项错。
北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正午时刻日影较短,A项错。
北京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方向,D项错。
(2019陕西西安高三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敦煌(北纬39°40'~41°40',东经92°13'~95°30')具注历日中,漏刻标注呈现的是昼夜百刻制。
漏是指计时用的漏壶,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它通过漏壶的浮箭来计量一昼夜的时刻。
漏箭浮在水面上,上面有刻度,随着水位变化,可以指示时间的流逝。
漏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缩,需要经常更换,称为“漏刻改箭”。
下图为漏刻示意图。
据此完成7~9题。
7.古人“漏刻改箭”是因为()A.昼夜不断更替B.太阳高度变化C.昼夜长短变化D.存在黄赤交角8.如敦煌具注历日显示“昼60夜40”,则该日敦煌日落时的地方时为()A.18时B.19时12分C.19时28分D.21时9.下列地区最适合采用敦煌具注历日的是()A.上海B.北京D.拉萨8.B9.B7题,根据材料信息“刻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可以指示时间的流逝”判断,“漏刻改箭”主要与时间变化有关,昼夜不断更替虽能体现出时间流逝,但是每天24小时是固定的,根本没必要“改箭”,而昼夜长短变化会导致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出现差别,而材料中“漏箭上刻度固定,不能伸缩,需要经常更换”可判断古人“漏刻改箭”是因为昼夜长短变化。
C项正确。
第8题,根据材料“漏刻标注呈现的是昼夜百刻制”可知,“昼60夜40”代表白昼时间大致为14小时24分钟,通过计算可得出该日敦煌日落时的地方时为19时12分。
B项正确。
第9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与敦煌相似的地点最适合采用敦煌具注历日,四个选项中北京与敦煌的纬度最接近,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大致相同,故最适合采用敦煌具注历日。
B项正确。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点检测)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家乡潍坊市(36.5°N,119.1°E)进行实地考察。
该学习小组观测太阳,此时太阳处于正南方位,仰角为60°。
下图为观测到的某居民楼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
读图,完成10~11题。
10.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B.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C.当日昼长夜短D.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11.为了冬至时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学习小组建议居民将太阳能集热板()A.调整方向B.不用调整9° D.角度大约下调9°11.D10题,题中信息“此时太阳处于正南方位”,说明119.1°E的地方时为12:00,北京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仰角为60°,表示该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为60°,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6.5°N;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所以当日昼长夜短;不能确定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第11题,冬至,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约为30°,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的夹角同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因此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将太阳能集热板角度大约下调9°。
(2019福建泉州地理科质检试卷)甲、乙、丙为我国某地300米×300米范围内新建居民区的三个规划方案。
三个方案中①~⑥为居民楼,且序号相同的居民楼长宽一致,黑色阴影为居民楼的影长,图中时间为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12~13题。
12.据图推断该地最可能位于()A.松嫩平原B.塔里木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D.华北平原13.下列关于各方案中楼高和楼间距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方案中①号居民楼高度一致B.⑤号居民楼在乙方案中最低C.乙方案中的①②号居民楼间距小于丙方案13.C12题,读甲、乙、丙三个方案图可知,当北京时间12时时,该居民区楼房影子朝向东北方向,由此可判断此时该地地方时大于12时,在120°E以东,最可能位于松嫩平原。
第13题,乙方案中①号居民楼影长大于甲方案,故在乙方案中①号居民楼较高,同理可判读出⑤号居民楼在丙方案中楼高最低;乙方案中①②号居民楼楼影较丙方案短,故楼的高度低,楼间距小于丙方案;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方案和乙方案中的居民楼间距相同,楼高不同。
14.总部位于杭州市(30°N,120°E)的我国某棉纺企业2014年斥资2.18亿美元在M国的甲地(下图)投资建造纺纱厂,其原棉和劳动力来自M国,产品销往中国、南美洲等地。
2016年4月30日,该工厂生产的第一批纱线经查尔斯顿港运抵杭州。
这一日,杭州与甲地相比()A.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B.甲地的白昼时间较短C.两地正午的物影方向相反35°N附近,4月3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纬度低于北回归线,杭州纬度低于甲地,故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高于甲地,A项正确;两地正午太阳高度都位于正南方,则正午物影都朝北;两地日出方位都为东北方;该日越往北昼越长,故甲地白昼时间长于杭州。
(2019湖北名校联盟高三最新信息卷)我国农村地区,有房前屋后栽树的习俗。
在江西农村,家中有女孩出生就在房前栽种香樟树(下图),将来为女儿做陪嫁的衣箱,除此之外香樟树还起到遮阳的作用。
据此完成15~16题。
15.推测江西房前遮阳香樟树种植最合理的方位()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16.与江西相比我国北方农村房前树宜选用的树种和原因是()A.落叶树种冬季落叶少,保持院落整洁B.常绿树种使庭院四季有生机C.落叶树种夏季遮阳,冬季采光阻挡冬季风,保温16.C15题,江西房屋阳面朝南。
房前香樟树有遮阳的作用。
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刻是午后14时左右,此时太阳位于西南部天空,推测江西房前遮阳香樟树种植最合理的方位是西南,遮阳效果最佳,D项对。
第16题,与江西相比,我国北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农村房前树宜选用的树种是落叶树种。
原因是夏季枝叶茂盛,利于遮阳,冬季叶落,利于采光,C项对。
福建李连同学的家乡有一株百年大叶女贞。
下图是其拍摄的“日挂女贞”日出奇观。
据此完成17~18题。
17.同样的拍摄地点,理想状况下还可以拍摄到同样景观的日期大约是()A.1月29日B.5月29日C.8月15日D.10月16日18.图示景观拍摄后1周内()A.加拿大正午太阳高度增大B.地球公转速度变慢C.巴西昼长夜短且昼渐长18.D17题,从图示时间可知,此日出景观出现的时间是夏至后23天左右,因此,以夏至日对称的夏至日前23天左右还可以拍摄到“日挂女贞”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