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测试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测试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比例试卷

一、填空:(26分)

1、()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在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6,其中一个外项是2/3,另一个外项是()。

3、把3.6×1.5=1.8×3改写成比例是()。

4、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的积是()。

5、如果2.4x=8y,那么x∶y=()∶( )

6、从6、24、20、18与5这五个数中选出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7、小华身高1.6米,在照片上她的身高是5厘米。这张照片的比例尺是()

8、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的线段相当于实际距离()千米,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9、在比例尺是1:100的建筑图纸上,量得教室的长是9厘米,宽是7厘米。教室的实际长是()米,宽是()米。

10、3、4、9、12可以组成比例。如果确定3是比例的第一项,那么这

个比例是()。

11、一个零件长10毫米,画在图纸上长5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12、在1

4,

1

6,4中配上个数,并组成比例()。

13、一幅地图上用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二、判断题:(5分)

1比例尺是一个比,所以它没有单位。()

2、根据12×2=4×6写成比例是12∶2=4∶6。()

3、含有未知数的比例也是方程。()

4、实际距离一定比相对应的图上距离要大。()

5、当x∶y=2

1

2时,那么2x=5y()

三、选择题:(5分)

1、不能与3,6,9组成比例的数是()

(1) 2 (2)12 (3)18

2、一种长5毫米的零件,画在图纸上长1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1)

1

2(2)

2

1(3)

1

20(4)

20

1

3、在比例尺是6 : 1的地图上,量得A到B的距离是1.2厘米,A到B

的实际距离是()

A、7.2厘米

B、2厘米

C、0.2厘米

4、.能与

4

1

:

3

1组成比例的是()A、

3

1

:

4

1B、4:3C、3:4

5、夏庄小学操场长108米,宽64米,画在练习本上,选()的比

例尺比较合适。

A、200

1

B、2000

1

C、10000

1

40

0 80 160千米

四、根据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相信你是最棒的(8分)1、

2、电影院在中心广场北偏东60°方向,

约是240米的地方。图书馆在电影院的

正西方约是200米的地方。请在图中标出所在

地。

五、按下面的条件组成比例(6分)

1、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是4/5 ,一个外

项是3/8.

2、写出两个比值是2.5的比,并组成比例.

3、两个外项分别是12和8,两个比的比值是3/4,

六、解比例(8分)

25 :7=X :35 514 :35= 57 :x

5.12.3

=

4

X

七.应用题( 32分)

1、一个半径长是4毫米的圆形零件,画在一幅比例尺是25∶1的图纸上,它的图上半径是多少厘米?

2、一块长方形地长300米,宽20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 : 5000的图纸上,面积应该是多少?

3、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的学校平面图上,量得教学楼到操场的距离是4.8厘米,实际距离是多少米。

4、我家里的台钟敲5下用去12秒,如果敲10下用去多少秒?(比例解)

5、甲城市与已城市相距33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2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6、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第到乙地的距离是3.6厘米。如果汽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出发,走完这段路程到达乙地要用几小时?

7、在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测得南京与上海的距离是6厘米,在另一幅比例尺是1:400000的地图上,南京与上海的距离应是多少厘米?

8、把280棵树苗栽在两块长方形地上,一块长15米,宽8米;另一块长12米,宽4米,如按面积大小分配栽种,这两块地分别要栽多少棵?

八、操作题。(10分)

1、下图的比例尺是求这块梯形地的实际面积。

将三角形按1 : 3缩小

将长方形按2:1放大

0 1 2 3米

2、

(1)比例尺1:100是表示()

(2)量一量平面图中玲玲卧室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玲玲卧室实际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玲玲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玲玲在本子上画自己卧室的平面图,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卧室的长。她画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2、

(1)比例尺1:100是表示()

(2)量一量平面图中玲玲卧室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玲玲卧室实际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玲玲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玲玲在本子上画自己卧室的平面图,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卧室的长。她画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六年级数学求比值和化简比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求比值和化简比练习题 化简下列各比。 (1)56 :1524 (2)30分钟:1.5小时 (3)15 吨:400千克(4)0.875:74 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9.6:315 (2)360千克:0.45吨 (3)25厘米:12 米(4)45分:23 时 一、填一填.(42分) 1.10:36=(),读作()。 2.4/()=()÷12=9:()=25%。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边长与周长的比是():(),边长与面积的比是():()。4.A是8.4,B比A少3.6,A:B=():(),比值是()。 5.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4:3:2,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它是()三角形。 6.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36㎝,长宽的比是7: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7.一种盐水,盐与水的比为1:10,现有这种盐水共550克,其中盐占()克,水占()克。8.():5=9/15=27÷()=()%=()成。 9.():2=11/4=():()=()/12=()% 10从甲地到乙地,小李用了4时,小张用了3时。小李和小张所用的时间的比是():(),他们的速度比是():()。 11.一块铁与锌的合金,铁占合金的2/9,那么铁与锌的质量之比():();合金的质量是锌的质量的()倍。 12.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2 ,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13.甲、乙两篮各盛有35个鸡蛋。如果从甲篮取出5个鸡蛋放入乙篮,那么乙篮与甲篮的鸡蛋个数的比是():(). 14.40克盐放入2.5千克的水中,盐与水的质量比是( ):( ),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 ):( ).在浓度为5%的盐水中,盐与水质量比是( ):( ),水与盐水的质量比是( ):( ). 15.某班女生比男生多1/4,那么女生比男生多的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比是( ):(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 16.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4:1,那么它们的周长比是( ):( ),面积比是( ):( ).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3:1,那么它们的表面积比是( ):( ),体积比是( ):( ).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10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 ) A.都不能为0 B.都可以为0 C.前项可以为0 D.后项可以为0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1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2.7 10:6 二、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A.6∶4= B.3∶2= C.3∶8 = D.12∶8= E.12∶2=(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2)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3)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3.下表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 写一写,与同伴交流。(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比》过关题一、填空题。 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 9 。” 这里把()看作单位“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关系式是:() 2、15÷()=5:8= ( ) 40 = () 3、4:5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5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如果前项加上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4、一份稿件,甲要4小时打完,乙要5小时打完,甲和乙所用的时间的比是(),工作效率的比是()。 5、长方形的长是宽的5 4 ,长和宽的比是():()。 6、长方形的周长是36cm,长是10cm,长与宽的最简整数比是()。 7、大正方形的边长是5cm,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cm。大小正方形的边长比是(),周长比是(),面积比是()。 8、一本书,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3 4 ,未看的与已看的页数比是(),已看的占总页数的(),未看的占总页数的()。 9、学校买回280册图书,按4:3的册数比例分给高年级和中年级同学,高年级分()册,中年级分()册。 10、甲、乙两个房间的面积比是3:5,乙房间的面积是20平方米,甲房间的面积是()平方米。 二、判断题。 1、8:3= 8 3 。() 2、比的后项不能为0。() 3、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 1 10 ,盐和水的比是1:9。()4、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比值不变。()5、如果比的前项加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该同时加16。()6、如果甲:乙= 3 4 ,那么,乙:甲= 4 3 。()三、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6:8= 7:28= := := 2 5 := 2 9 : 1 3 = 四、化简下面各比。 68:17= :2= 1 20 : 1 40 = 4: 1 20 = 18:54= := 五、解决问题。 1、某化工厂按1:4的比配制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问题-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比例的认识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1、某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4:5 ,已知男生比女生少 5 人,男女生各几人? 2、配一种农药,药液与水的比是 1:500 . (1)0.2 千克药液要加水多少千克? (2)如果用 400 千克水,要用药液多少千克? (3)如果要配制 1503 千克药水,需要药液和水各多少千克? 3、一个长方形周长 84 米,长和宽的比是 5:2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一、基础知识 1、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2、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3、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4、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5、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

6、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7、按比例分配:把几个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份,叫做按比例分配 二、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解答比例应用题用比例的意义为依据 2、解答比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先确定题中三种数量关系中的定量,然后分析两个变量是否成比例,从而确定两个变量的比例关系; ( 2)设未知数 x; (3)根基题意列出等式; (4)解答并检验。 例 1:一块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 2:3 ,现在再加入 6 克锌,共获得新合金 36克,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 例 2:一条路全长 60 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各段路程长的比依次是1:2:3 ,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 4:5:6 ,已知他上坡的的速度是每小时 2 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 2 例 3:小刚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了 6 页,这时已读 15 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 3:7 ,小刚再读多少页就能读完这本书?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练习题

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练习题 【知识要点】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 【课内检测】 1、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 ). 2、 如果A ∶B=C ,那么A 是比的( ),B 是比的( ),C 是比的( ). 3、4÷5=( )∶( )= ()() 4、从A 地到B 地共180千米,客车要行2小时,货车要行3小时.客车所行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客车所用的时间与货车所用的时间比是( ),比值是( );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 ),比值是( );客车与货车所行的路程比是( ),比值是( ). 5、判断. ①5 3可以读作五分之三,也可以读作三比五. ( ) ②配制一种盐水,在200克水中放了20克盐,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 ③比值是0.8的比只有一个. ( ) ④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则乙数是甲数的3 4 倍. ( ) 【课外训练】 1、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 .4,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2、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 3、长方形的长比宽多5 1 ,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 ). 4、一杯糖水,糖占糖水的10 1 ,糖与水的比是( ). 5、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4∶9,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比》达标检测 【知识要点】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内检测】 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2、8∶5=24∶( ) 42∶18=( )∶3 3、化简下面各比. 21∶35 65∶ 94 0.8∶0.32 4、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35千米,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5、一根绳子全长2.4米,用去0.6米.用去的绳子和全长的比是( ),化简比是( ). 【课外训练】 1、化简下面各比. 35140 0.4∶32 0.3吨∶150千克 0.6∶3 2

【数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 经典易错题型

【数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经典易错题型 一、比例 1.某校园长240米、宽180米,把平面图画在一张只有3分米长、2分米宽的长方形纸上,那么选择( )作比例尺比较合适。 A. 1:100 B. 1:1000 C. 1:2000 D. 1:5000【答案】 B 【解析】【解答】240米=2400分米,3分米:2400分米=3:2400=1:800;180米=1800分米,2分米:1800分米=2:1800=1:900; 1:800和1:900接近1:1000. 故答案为:B 【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长方形纸长3分米、宽2分米,与校园实际长240米、宽180米的比分别是1:800、1:900,用这两个比例尺中的任何一个来画图,都不合适,因此选择1;1000画出的图大小合适。 2.已知a:b=c:d,若将b乘5,使比例不成立的条件是( )。 A. a乘5 B. c除以5 C. d除以5 【答案】 C 【解析】【解答】因为 a:b=c:d ;所以bc=ad;bx5xc=ax5xd;bx5xc÷5=bc=ad 故答案为:C 【分析】由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bc=ad,若将b乘5,等式左边扩大到原来的5倍,若d 除以5,等式的右边缩小到原来的.因此,等式不成立,即比例也不成立。 3.如图,三角形中a边上的高为b,c边上的高为d。根据这些信息,下列式子中,()不成立。 A. a:c=d:b B. a:c=b:d C. D.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ab=cd,所以ab=cd,所以a:c=b:d 是不成立的。 故答案为:B。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测试题 学校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41分) 1、3:5=18÷( )=35 ()=( )%=( )(填小数). 2、夏季某天的白昼时间与黑夜时间的比是5:3,这天白昼是( )小时,黑夜是( )小时. 3、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2:3,棱长总和比是( ),表面积比是( ),体积比是( ). 4、乙数是甲数的7 3,则甲乙两数的的比是( ),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 5、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6、已知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相等(不等于0),则比值是( );已知一个比的后项与比值互为倒数,则前项是( ). 7、把15克糖溶解在135克水中,糖与水的质量比是( ),糖与糖水的质量比是( ). 8、学校今天出勤人数与缺勤人数的比是23:2,学校今天的出勤率是( ). 9、长方形的周长是30cm ,长是9cm ,长与宽的最简整数比是( ),它的面积是( ). 10、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0.625,则甲乙两数的的比是( ),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 ). 11、六一班男生比女生多20%,则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 12、甲数的4 3等于乙数的50%,则甲乙两数的比是( ). 13、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2天完成,乙队单独做15天完成,甲乙两队的时间比是( ),工效比是( ). 14、2:3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5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如果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 15、 六年级学生人数在40-50之间,已知男女生人数的比为5:4,六年级有( )人,其中男生比女生多( )人. 16、甲和乙的比是3:4,乙和丙的比是6:7,则甲和丙的比是( ).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圆柱和圆锥 一、面的旋转 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 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3.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 =ch; (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 =πd h; (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 侧 =2πr h 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 S 表=S 侧 +2S 底 或S 表 =πdh+πd2/2= 或S 表 =2πrh+2πr2 5.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三、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 h表示高,那么V=Sh。 3.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1)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用公式:V=Sh。(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r2h; (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d/2)2h; (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C/2π)2h; 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5.圆柱形容器公式的应用与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计算方法相同。 四、圆锥的体积 1.圆锥只有一条高。 2.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则字母公式为: 1/3Sh 3.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1)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直接运用“v= 1/3 Sh”这一公式。 (2)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半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r2h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二单元比例练习

第二单元比例 2.1比例的认识 1.填空。 (1)0.6=():10=18:()=()% (2)在4:7=48:84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3)如果7a=6b,那么b:a=():() 2、选择。 (1)比例5:3=15:9的内项3增加6,要使比例仍成立,外项9应该增加()。 A、6 B、18 C、27 (2)把2kg盐加入15kg水中,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 A、2:15 B、2:17 C、15:17 3、(1)写出两个比值是0.6的比例; (2)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积是0.4,一个内项是0.1,写出符合条件的两个比例。 参考答案: 1.(1)6 30 60 (2) 外项内项(3)7:6 2.(1)B (2)B 3.(1)6:10=1.8:3 3:5=9:15 (2)2:0.1=4:0.2 1:0.1=4:0.4

2.2比例的应用 1.填空。 1.5:()=5:9 25:7=():14 2. 判断。 (1)数a与数b的比是5:7,数b就比数a多40%。() (2) 比例中两个内项之积与两个外项之积的比值是1 () 3. 解方程。 X:3.5=8:4.2 16:x=2.4:3 x:3.6=8:6 参考答案: 1.(1) 2.7 50 2.(1)√(2) √ 3. X:3.5=8:2.8 16:x=2.4:3 x:3.6=8:6 解:2.8x=3.5×8 解:2.4x=3×16 解:6x=3.6×8 X=10 x=20 x=4.8

2.3比例尺 1.填空。 (1)一副图的比例尺是1:800,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2)如果图上距离2cm表示实际距离60km,那么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2. 判断。 (1)图上距离一定比实际距离短。() (2) 一幅图的比例尺是20:1,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倍。() 3、选择。 (1)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1200km,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20cm。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A、20:1200 B、6000000:1 C、1:60 D、1:6000 (2)小静家距离学校860m,画在作业本上,比较合适的比例尺是()。 A、1:1000 B、1:10000 C、1:300 D、1:3000 4.用1:1000的比例尺将一块长65m、宽30m的长方形草坪画在图纸上,图上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练习题

4.比 练习一 【知识要点】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 【课内检测】 1、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 )。 2、 如果A ∶B=C ,那么A 是比的( ),B 是比的( ),C 是比的( )。 3、4÷5=( )∶( )= () () 4、从A 地到B 地共180千米,客车要行2小时,货车要行3小时。客车所行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客车所用的时间与货车所用的时间比是( ),比值是( );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 ),比值是( );客车与货车所行的路程比是( ),比值是( )。 5、判断。 ① 5 3可以读作五分之三,也可以读作三比五。 ( ) ②配制一种盐水,在200克水中放了20克盐,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 ③比值是0.8的比只有一个。 ( ) ④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则乙数是甲数的 3 4倍。 ( ) 【课外训练】 1、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 .4,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2、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是( ),比值是( )。 3、长方形的长比宽多5 1,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 )。 4、一杯糖水,糖占糖水的101,糖与水的比是( )。 5、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4∶9,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 )。 练习二 【知识要点】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内检测】

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2、8∶5=24∶( ) 42∶18=( )∶3 3、化简下面各比。 21∶35 6 5∶ 9 4 0.8∶0.32 4、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35千米,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化成最 简整数比是( )。 5、一根绳子全长2.4米,用去0.6米。用去的绳子和全长的比是( ),化简比是( )。 【课外训练】 1、化简下面各比。 35 140 0.4∶ 3 2 0.3吨∶150千克 0.6∶ 3 2 2、判断: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质数的比。( ) 3、5∶12的前项增加1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 )。 4、甲、乙两人每天加工零件个数的比是3∶4,两人合作15天后, 甲、乙两人各自加工零件的个数比是( )。 练习三 【知识要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练习。 【课内检测】 1、简下面各比,并求出比值。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圆柱和圆锥 一、面的旋转 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3、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不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是平行四边形)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ch; (2)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πdh; (3)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2πrh 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 S表=S侧+2S底或S表=πdh+2π(d/2)2或S表=2πrh+2πr2 5、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三、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

V=Sh。 3、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1)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和高,可用公式:V=Sh。 (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r2h; (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d÷2)2h; (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C÷π÷2)2h; 4、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是V=Sh。 5、圆柱形容器公式的应用与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计算方法相同。 四、圆锥的体积 1. 圆锥只有一条高。 2.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则字母公式为:V=1/3Sh 3. 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1)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积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直接运用V=1/3Sh (2)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半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r2h (3)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直径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d÷2)2h (4)求圆锥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可以运用1/3π(C÷π÷2)2h 第二单元、比例 1、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4、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1)求比值; (2)化简比; (3)比例的基本性质 5、解比例的方法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先把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的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形式

六年级上册比的练习题

第四单元比练习题 一.填空 1. 甲:乙= 3:2,甲是( )份,乙是( )份,甲乙的和是( )份 甲是乙的( ),乙是甲的( ),甲是总和的( ),乙是总和的( ); 甲比乙多( ),乙比甲少( )。 2. 甲是乙的34 ,甲与乙的比是( ),乙与甲的比是( ); 甲比乙少( ),乙比甲多( )。 3. 乙仓库粮食是甲仓库粮食的23 ,甲乙两仓库存粮吨数的比是( ):( )。 3. 甲比乙多4 1,则乙比甲少( ),甲与乙的比是( ):( )。 4. 一本书今年的价格比去年的价格涨了15 ,今年价格与去年价格的比是( )。 5. 明明去年种下的小树苗,今年的高度增长了17 ,这课小树苗今年的高度与去 年高度的比是( ):( )。 5. 甲数的35 等于乙数的56 , 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 )。 6. 一根绳子用去了全长的37 ,剩下的和用去的比是( ):( )。 7. 男生和女生的比是2:3, (1)男生有10人,女生有( )人。 (2)女生有9人,男生有( )人。 (3)全班有50人,男生有( ),女生有( )人。 (4)女生比男生多5人,男生有( ),女生有( )人。 8. 4:3 = ( ):6= 12( ) = 20 ÷( )=( )27 9. 5:7的前项增加15,如果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 ),或后项应乘以( )。 10. (1)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2:3,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2)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2:3,棱长和的比是( ),表面积的比是( ),体积比是( )。

11. (1)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比为1:2:3,则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比为1:1:2,则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3)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比为2:3:5,则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12. 从A地到B地,甲车用了3小时,乙车用了4小时,甲乙两车的时间比是 (),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 二、应用题 1.一根长28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3:4,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2.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分米,长和宽的比是3:2,求长方形的面积? 3.一根长48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体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则长宽高各是多少米? 4.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三个数的比是1:3:4,三个数分别是多少? 5.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和底角的度数比为2:1,则这个三角形的顶角为多少度? 6.用56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腰和底边的长度比是3:1,腰长 多少厘米? 7. 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为100,差与减数的比为1:4,被减数,减数与差分别是多少?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XX县XX镇XX学校备课簿 班别六年(2)班科目数学科任课老师 X X X 2009 至 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第一单元是“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学习中,经历由“面”到“体”的学习过程,第二单元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在第三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3)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4).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4、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班情、学情分析 1、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7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全班的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属于中等,优等生较少。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错误大多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确实不够扎实,理解水平低,思维不够活跃。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遵守校纪班规。 三、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 2、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练习题

期末练习——比的认识(1) 姓名: 等级: 一、化简比 52:73= 48 : 32= 7 3 := := 4 3:12 = : = :52= 22 : 32= 二、求比值 17:34 = 87:32 = : = 72: = … 65:43= :97= 1 :94= 87 :87= 三、填空 1、( )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2、六(2)班男生24人,女生20人,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 ):( ),女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男生比女生多( )%。 3、半径分别是4厘米和6厘米的两个圆,大小两个圆直径的最简整数比( ):( ),大小圆面积的最简整数比是( ):( )。 4、甲的74等于乙的4 3,甲:乙=( ):( ) [ 5、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比是1:4:7,这是( )角三角形,最大的角是( )。

6、把六(1)班人数的15 2转入六(2)班,则两班人数相等,原来六(1)班与六(2)班的人数比是( ):( )。 三、解决问题 1、 学校体育室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9:7,篮球有36个,排球有多少个 2、读一本书,已读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5:9,再读20页后就正好把这本书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 3、长方形的周长是42厘米,长与宽的比4: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两个圆的直径比是3:4,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280平方厘米,小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 5、行一条路,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的比 5:3,再行8千米后,已行路程和剩下路程的比是2:1,这条路共多少千米

6、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客车和货车分别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小时相遇,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3:2,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计划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7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2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差距明显。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二单元比例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数学好玩 整理与复习 总复习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 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 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 数学好玩…………………………………………………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总复习………………………………………………… 28课时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为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到认识圆柱和圆锥这样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不仅能拓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问题》练习及答案》练习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问题》练习及答案 1. 有两堆棋子,A堆有黑子350个,白子500个;B堆有黑子400个,白子100个。为使A堆中黑子占A堆的1/2,B堆中黑子占3/4,要从B堆中拿到A堆黑子、白子各多少个? 2. 张家与李家的收入钱数之比是8:5,开支钱数之比是8:3,结果张家结余240元,李家结余270元,问每家各收入多少元? 3. A,B两数的比是8:5,每一数都减少34后,A是B的2倍,求A,B。 4. 小明和小强原有图纸之比是4:3,小明又买来15张,小强用掉8张,现有的图纸之比是5:2.问原来二人各有多少张? 5. 粗蜡烛、细蜡烛一样长,粗的可以点5小时,细的可以点4小时。同时点燃,一段时间后,粗的是细的长的2倍,问这两只蜡烛点了多长时间? 6. 有一些画片,小明取了其中的1/3还多3张,小强取了剩下的1/3再加33张,他们取的一样多,问这些画片多少张? 7. 一个容器内储有一些水,现倒掉其中2/7的水,剩下的水和容器共重7.2千克,再倒掉剩下水的2/3.此时水与容器的重量是原来(第一次倒掉水之前)的1/3,问原来容器中有多少千克的水? 8. 甲有50张画片,甲拿出乙有的画片数的8倍给乙,现在乙有的画片数是甲的2倍,问乙原来有多少张画片? 9. 哥哥要做384道题,弟弟要做180道题,每分钟哥哥做18道,弟弟做15道,几分钟后哥哥剩下的题数是弟弟剩下题数的4倍? 10. 入学考试参加的男生与女生人数比是4:3,结果录取91人,其中男生与女生之比是8:5,未被录取的学生中,男女生比是3:4,问报考的共多少人?

参考答案 1.解:总的黑子比白子多150个,由于A堆黑白子同样多,那么第二堆黑子比白子多150个。第二堆中的黑子个数是白子的3倍,第二堆剩下150÷(3-1)=75个白子,75×3=225个黑子。拿出的就是175个黑子,25个白子。 2.解:李家如果少剩下270-240÷8×3=180元,开支还是8:3,那么收入比也就还是8:3,每份就是180÷2=90元,那么李家收入是90×5=450元,张家收入是90×8=720元。 3.解:如果B减少34÷2=17,且剩下的A是B的2倍,那么原来A也是B的2倍,所以原来A是17÷(5/8-1/2)=136,B是136×5/8=85。 4.解:如果小强也买来15×2/5=6张,且剩下的也是5:2,那么原来小强就是小明的2/5,所以小明原有(8+6)÷(3/4-2/5)=40张,小强原有40×3/4=30张。 5.解:增加一蜡烛,长度是细蜡烛的2倍,每小时燃细蜡烛的2倍,则有(2-1)÷(1/4×2-1/5)=10/3小时。 6.解:如果增加9张卡片,每个人都拿到总数的1/3,小强拿到剩下的1/3多33-3=30张,小强拿到的张数是30张的1/2÷(1/2-1/3)=3倍,所以小强拿到30×3=90张,总共的花盆共有90×3-9=261张。 7.解:剩下的水的1/3和容器,相当于原来的水的1/3和容器的1/3,容器的2/3相当于原来的水的2/7×1/3=2/21,所以容器相当于原来的水的2/21÷2/3=1/7。原来的水有7.2÷(1-2/7+1/7)=8.4千克。 8.解:把乙的看作1份,那么甲原有(8+1)÷2+8=12.5份,所以乙原来有50÷12.5=4张。 9.解:假设姐姐做180×4=720道,姐姐每分钟做15×4=60道,这样姐姐剩下的都是弟弟的4倍,当哥哥和姐姐剩下相同的时候,就满足条件了。所以(720-384)÷(60-18)=8分钟。 10.解:按比例分配,录取的男生56人,女生35人。报考的女生有(56-35×3/4)÷(4/3-3/4)=51人,所以总人数是51÷3/7=119人。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测试题及详细解答

一、填空 1.一辆汽车6小时行了360千米,这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值是(),比值表示();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比是(),比值是 (),比值表示()。 考査目的:比的意义;求比值和化简比。 1 答案:60:1, 60,这辆汽车的速度;1:60, 60,这辆汽车行驶1千米所需的时间。 解析:该题分别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利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求岀比值。理解比值所表示的意义时,需要结合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进行说明。 2.晨晨看一本书,已看页数与剩下页数之比是5:3。已看页数是剩下页数的 ()()() ();剩下页数是已看页数的():已看页数占全书的();剩下页数占() 全书的()。 考査目的:比的意义和比的应用。 5 3 5 3 答案:亍,5, 8, L 解析:对“份数”的理解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根据已看页数与剩下页数之比是5:3,可以将已看的页数看作5份,剩下的页数看作3份,则全书为8份,再利用比的意义解答。 -3- 3.二9三()=():16一?一()(填小数)o 考査目的: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答案:15, 24, 6, o 解析:已知的§既可以看作是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比。 该题需综合运用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进行解答。 4.一个比的后项是2,比值是2,前项是();假如这个比的前项是2,比值是2, 后项是()。 考査目的:比的前项、后项与比值之间的关系。 答案:4; lo 解析:根据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可得:比的前项=后项X比值, 比的后项=前项J匕值。 9 5.(1)把:忑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3】 (2)把3小时:25分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考査目的: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 4 答案:4:3, 3 ; 8:1, 8o 解析:第(1)题,先把比的前项化成分数再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成最简整数比; 第(2)题要先将比的前后项的单位统一,这里有两种方式,统一成小时或者统一成分,可让学生进行比较:“统一成哪个单位便于计算”再依据比的基本性质化成最简整数比。 二、选择 1.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调制了一杯蜂蜜水。甲调制时用了30毫升的蜂蜜,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一、面的旋转 1、“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就是: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旋转形成体。 2、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两个底面就是半径相等的两个圆。 (2)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3)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 3、圆锥的特征: (1)圆锥的底面就是一个圆。 (2)圆锥的侧面就是一个曲面。 (3)圆锥只有一条高。 二、圆柱的表面积 1、沿圆柱的高剪开,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如果不就是沿高剪开,有可能还会就是平行四边形) 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应用: (1)已知底面周长与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ch; (2)已知底面直径与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πdh; (3)已知底面半径与高,求侧面积,可运用公式:S侧=2πrh 4、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如果用S侧表示一个圆柱的侧面积,S底表示底面积,d表示底面直径,r表示底面半径,h表示高,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为:S表=S侧+2S底或S表=πdh+2π2 或S表=2πrh+2πr2 5、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特殊应用: (1)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与一个底面积的,例如无盖水桶等圆柱形物体。 (2)圆柱的表面积只包括侧面积的,例如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 三、圆柱的体积 1、圆柱的体积: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2、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底面积,h表示高,那么V= Sh。 3、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 (1)计算圆柱体积时,如果题中给出了底面积与高,可用公式:V=Sh。 (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与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r2 h; (3)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d÷2)2 h; (4)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求体积,可用公式:V=π(C÷π÷2)2 h; 、圆柱形容器的容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就是V=Sh。 5、圆柱形容器公式的应用与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计算方法相同。 四、圆锥的体积 1、圆锥只有一条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