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文化
中国古代的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佛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影响一、介绍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的传入佛教是在公元前2世纪传入中国的,当时中国正在经历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繁荣时期。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和哲学体系,迅速在中国传播开来,并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
二、佛教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1. 基于慈悲与智慧的价值观佛教强调慈悲与智慧的价值观,倡导人们心存慈悲、追求智慧,尊重生命,避免伤害他人。
这种价值观对古代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促进社会和谐与和平佛教强调无我、舍己为人、消除烦恼,崇尚和谐与平静。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佛教起到了促进社会稳定、减少争端和冲突的作用。
佛教教义中的“戒杀”、与众相处的修养等观念,对于社会的和平与稳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 传播文化与智慧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积极推崇知识和智慧。
佛教寺庙成为文化中心,通过经书的翻译和传播,激发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佛教文化中的艺术创作、雕刻技艺以及印刷术等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影响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佛教所宣扬的禅宗、修行等观念对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僧侣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佛教寺庙成为边远地区的文化中心,对于地方政治和社会组织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佛教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 提倡心灵健康和内心平静在现代社会,佛教文化对于提倡心灵健康和内心平静产生了重要影响。
诸如冥想、静心的修炼方法,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心理疗法。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学习佛教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修行方法来缓解压力和寻求内心的平静。
2. 促进社会和谐与关爱佛教文化中所倡导的慈悲和关爱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佛教教义中的“众生平等”观念可以激励人们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关爱。
3. 丰富文化多样性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现代的文化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佛教的厚重文化底蕴、经文的阐释、佛教艺术等都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中国佛教文化

中国佛教文化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且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分。
自佛教传入中国开始,便与中土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汉代,最早是通过丝绸之路从印度传入。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逐渐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
梁武帝时代,南朝佛教繁荣,六朝时期,佛教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南北朝佛教的鼎盛时期。
中国佛教的特点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在教义、制度上有所差异,中国佛教更注重“明心见性”,强调“超越一切”,提倡“自力而上”的修行方式。
中国佛教在汉地的发展还衍生了禅宗、净土宗等教派,形成丰富多彩的佛教体系。
佛教文化的传承在中国,佛教文化一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
中国佛教文化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精粹,吸取了儒家、道家思想,孕育了大量优秀的文化作品。
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佛教对人们的影响中国佛教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宗教信仰,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
佛教强调舍己、慈悲为怀,对于人们的修身养性、修行追求有着深远的影响。
佛教文化还在促进社会和谐、风气清朗、人伦道德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佛教在当代中国在当代中国,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佛教、学习佛教。
佛教寺院也成为人们心灵净化、心灵慰藉的重要场所。
佛教文化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扬光大,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启迪与指引。
总而言之,中国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沉淀与精神内涵。
它的发展不仅为中国社会增添了文化色彩,也为人们提供了心灵的慰藉与启迪。
愿中国佛教文化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焕发光彩,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贡献更多的力量。
佛教体系介绍

罗汉与护法神
十大弟子
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是摩诃迦叶、阿难、舍利弗、 目连、须菩提、富楼那、摩诃迦旃延、阿那律陀、优 波离和罗睺罗。他们都是得道高僧,在佛教中有着重 要的地位和影响。每人在佛教中都有独特的贡献和成 就,如摩诃迦叶擅长禅定、阿难以记诵佛典著名、须 菩提以善说般若波罗蜜闻名等。十大弟子在中国也有 着广泛的道场和寺庙,如浙江的灵隐寺和广东的南海 灵鹫山等。
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是中国佛教中最为知名的罗汉之一,他们分 别是:宾头卢尊者、迦诺迦跋厘惰尊者、罗怙罗尊者 、优波毱多尊者、阿氏多尊者、大频那夜尊者、宾度 罗跋啰惰尊者、那伽犀那尊者、因陀罗保尊者、蜜多 陀喇尼尊者、阿蜜里多尊者、室利戌驮那尊者、那翅 健陀尊者、
03
中国佛教文化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01
建筑艺术
对其他地区的影响
东南亚地区
中国佛教文化对东南亚地区的佛 教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柬 埔寨和泰国等地区的佛教文化都 受到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响。
印度地区
中国佛教文化也影响了印度地区 的佛教文化,例如印度尼西亚等 地区的佛教文化都受到了中国佛 教文化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教为主。
南传佛教的寺庙建筑和佛教文化 保留得比较完整,是中国少有的 保留完整的小乘佛教文化的地区
之一。
南传佛教的修行方式和理论体系 比较简单,包括念咒、诵经、吃 素等方面,但是强调内心修行和
中国佛教文化的兴起和传播

中国佛教文化的兴起和传播中国佛教文化兴起和传播佛教是一种源于印度的哲学、宗教、文化和生活方式。
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佛教在中国经历了兴起、传播、繁荣和衰落的历程,在文化和艺术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汉朝,其传播和发展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东汉、南北朝、唐代。
在东汉时期,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得到了王莽朝和匈奴统治时期的推崇,开始在中国本土社会和政治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南北朝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黄金时期,佛教的流传非常广泛,许多佛教文化和艺术的代表作品诞生。
唐代是佛教在中国的最繁荣时期,佛教文化达到了顶峰,影响力遍及全国。
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既受到了政治的支持,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
在中国历史上,贵族、皇帝、士人、商贾、百姓都是佛教的信仰者和受益者。
这种宏大的社会背景和信仰氛围,为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佛教的传播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传播,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播。
佛教在艺术、文学、哲学、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
佛教所传授的心灵修行、禅悟境界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艺术表现主要分为建筑、雕塑、绘画和音乐等多个领域。
佛教建筑风格庄重大气,起源于南亚佛教建筑,经过数百年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教建筑风格。
佛教雕塑主要表现优美的形态和丰富的内容,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绘画既有肖像画,也有壁画和绢画。
佛教音乐又称偈颂,传来传去言传身教,用人声和乐器演奏,为佛教文化增添了魅力和神秘感。
中国佛教文化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遭到了一些批评和反对。
比如北宋张载、陆九渊等程朱理学学派的学者,曾公开批判佛教教义并发表了一些论文和著作。
但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都无法否认佛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随着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佛教文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中国的佛教文化与佛塔

中国的佛教文化与佛塔佛教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广泛影响了中国社会、思想和艺术。
佛塔作为佛教建筑的代表,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佛塔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一、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佛教于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并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
随着佛教的传播,佛教文化逐渐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佛教文化。
1.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接纳佛教最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得到汉朝皇帝的支持和赞同。
佛教教义的普遍性和对人类解脱的承诺吸引了大量的信徒。
佛教的到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人们信仰和追求内心平静与解脱的精神寄托。
2. 佛教文化在中国的融合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相互影响和融合。
佛教与道家、儒家等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义、修行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交融。
中国佛教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融入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的佛教文化。
二、佛塔的特点和历史意义佛塔是佛教寺庙中重要的建筑之一,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体现。
佛塔的建造和形式多样,每种佛塔都代表着特定的佛教教义和纪念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佛塔形式及其历史意义。
1. 佛塔的形式和构造佛塔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宝塔、石窟、大佛像等。
宝塔是一种多层的建筑,通常由砖石等材料建造而成。
宝塔的每层都有特定的形状和意义,如下层表示地狱,中层表示凡间,上层表示天堂。
石窟是由山崖岩石中开凿的洞窟,内部壁画和雕塑多用于佛教仪式和教义的宣传。
大佛像是指用金属、石材或其他材料制造的高大佛像,作为佛教信仰的象征。
2. 佛塔的历史意义佛塔不仅是佛教建筑的代表,也承载着佛教信仰和教义的历史意义。
它们作为文化遗产,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佛塔通常被视为佛陀的降世地,也是修行和礼佛的场所。
佛塔的存在不仅给人们带来精神寄托和信仰安慰,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大瑰宝。
三、佛教文化与佛塔的现代影响佛教文化和佛塔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佛教文化

中华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具有宗教性、思辩性和融合性的文化精神内涵,及丰富的象征性形式语言。
佛教文化经历2000多年在我国的发展、演化,与儒、道并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东方艺术与思维观念的典型代表。
经由历朝历代的演变、发展,佛教文化已渗入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佛教最初是由汉代传入中国,历隋唐直至当代,中国无论哪个学派、哪位学者,无论是否信仰佛教,都程度不同地受其影响。
在建筑、雕塑、书法、绘画、图饰、工艺木板印刷、音乐等领域中,佛教文化都有深刻的影响。
它启迪人的智慧,净化人的心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其代表性遗迹如法门寺、龙门石窟等,概括其文化的艺术形式特征可以有如下几个方面:宗教性。
佛教文化的各种外在表现形式无不充斥宗教感情,如造像,“画家在画佛、菩萨时,没有表现个性的欲望,只有对画象的崇敬、景仰”,我国著名雕塑家李新民在创作渡海观音像时说:“从事佛教的画家、雕塑家,都以虔诚的宗教信念,观照佛教中的理想,塑造崇高的佛像”。
这种创作的信念是设计的主导因素和目的所在。
正是在这一坚定信念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创作的想象力,从而产生出千手观音、十一面观音等不拘泥于原有形式的独特造像。
思辩性。
佛教思想体系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先后盛行有小乘、大乘等,它们各自又形成多种派别与体系,传入中国后,更与儒、道等传统学派相结合,使其博大精深。
它的经文、偈语、典故,无不充盈思考的辩证性,一般可称为“禅意”。
如禅宗思想在二十世纪传入欧美后,就对后现代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启迪。
佛教的艺术利用了多种抽象或具象的形式去表达深刻的禅理,让人明心见性、扬善除恶,具有深奥的思辩性。
融合性。
佛教从十二世纪起,在其原来的发源地印度,已逐渐消亡。
而中国尤其是唐代以来,佛教发展走向鼎盛,并演化成中国以禅宗为代表的汉化佛教。
这种汉化佛教与其原型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是同中国原有的正统的儒家、道教相斗争、相融合的结果。
中国佛教文化PPT课件

过 去 世 燃 灯 古 佛
东 方 药 师 佛
西方阿弥陀佛
地藏菩萨
普贤菩萨
文殊菩萨
观音菩萨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五台山
普陀山
峨眉山
九 华 山
著名寺院
藏经楼
祖师殿(或观音殿 、药师殿)
08年中原大佛竣工,总高208米, 用黄金108公斤,合金铜3300公斤, 特殊钢材15000吨 。
04年烟台南山大佛落成 ,释迦牟 尼座像,高38.66米,重380吨, 当时为世界第一锡青铜铸大坐佛。
11年,位于吉林敦化市的金鼎大佛举行 开光大典。金鼎大佛项目总投资3.8亿 元,为释迦牟尼坐像,总高48米,
我佛慈悲,钱财 乃他人之物
一个个新的世 界之最即将诞 生
十九岁与表妹成婚,育有一儿
四门出游
夜半出城
六年苦行
洗净积垢,接受牧女献糜,菩提树下七昼夜的入定静坐。
魔王阻扰
终成正觉
鹿野苑说法
佛祖涅槃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两汉之际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开始。现 在学界相对比较认可的说法是汉哀帝 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汉明帝在 公元67年迎请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建 洛阳白马寺翻译《四十二章经》等佛 经。佛教开始加速传播。
佛教人物
佛•菩萨•罗汉
佛,是“佛陀”的简称,在梵文中,其意为“觉者”、“知 者”、“觉”。“觉”又有三层含义。自觉、觉他和觉行圆 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菩萨,是“菩提萨”的略称。在梵文中,意为“觉有情”, “道众生”、“道心众生”,指成就众生,有天上觉悟的 慈悲者。其修行只有“自觉”和“觉他”二品位,缺“觉 行圆满”,成就次于佛。
中国传统佛教文化

中国传统佛教文化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的历史上,佛教在政治、哲学、艺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佛教的起源与传入、佛教的发展与传播、佛教对中国社会与人民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佛教的起源与传入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创始人为释迦牟尼佛,他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印度北部弘扬佛法。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汉代,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传统佛教文化。
佛教经过丝绸之路的传播方式,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并与中国本土的儒家学说、道教、民间信仰等相互融合。
二、佛教的发展与传播在中国,佛教经历了历史上的鼎盛与衰落。
佛教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佛教、中期佛教以及晚期佛教。
早期佛教主要是通过译经活动,将佛经从印度翻译成中文,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中期佛教则是佛教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各地的寺庙建设迅速增加,佛教教义得到更加深入的传播。
晚期佛教则是佛教的黄金时期,佛教的影响力达到顶峰,寺庙遍及全国各地,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传播的途径不仅限于译经和寺庙建设,佛教艺术也是佛教传播的重要方式。
在佛教艺术中,佛像、壁画、石窟等形式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些艺术作品生动地表现了佛教教义与哲学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佛教对中国社会与人民的影响佛教对中国社会与人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宗教信仰与精神追求:佛教崇尚智慧、慈悲与无私,提倡个人修养和心灵追求。
这种宗教信仰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使得他们更加关注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清净。
2. 社会建设与慈善事业:佛教寺庙往往承担着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包括救助贫困人群、养老院的建设等。
这种精神体现了佛教慈悲的核心价值,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文化积淀与艺术创作:佛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教义融入了中国文化中,影响了中国绘画、雕塑、诗词等艺术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的起源
释迦牟尼出家后,其父净饭 王曾选派憍陈如等五人伴随 他,但他们都在释迦摩尼成 道之前离开了。成道以后, 释迦牟尼首先来到波罗奈城 外的鹿野苑,向憍陈如等五 人宣讲他所证悟的佛法,这 在佛教史上被称为“初转法 轮”。
出游四门
佛教的起源
一天夜里,释尊叫自己的马 夫车匿跟随,骑着心爱的坐 骑,离宫出走。可是 “城 门紧闭,出不去。于是四大 天王各捧一只马蹄,太子连 人带马跳出城墙。是为释尊 “出家日”。汉传佛教将这 一天定为农历二月初八。
夜半出城
佛教的起源
最初释迦牟尼在摩揭陀一带 寻师访道,又在尼连禅河边 独修苦行。据说他逐渐减少 饮食,直到每天只吃一粒米, 如此企图通过对身体的折磨 以求得精神的解脱。然六年 苦行,身体消瘦,形同枯木, 却并无所获。
汉化佛寺简介
广州光孝寺弥勒佛
汉化佛寺简介
广州光孝寺韦驮天
汉化佛寺简介
广州光孝寺大雄宝殿
佛教的偶像:佛、菩萨
菩萨是菩提萨埵(Bodhisatta) 的简称。简单地解释,凡是抱 着广大的志愿,要将自己和一 切众生一齐从苦恼中救度出来, 而得到彻底的觉悟(自觉觉 他)--这种人便叫做菩萨。
地藏菩萨
佛教的偶像:佛、菩萨
横、竖三世佛及其护法菩萨
佛教的偶像:佛、菩萨
横三世佛:东方药师佛、中央现在佛(释迦牟尼佛)、西方阿弥陀佛
佛教的偶像:佛、菩萨
竖三世佛:过去世佛燃灯古佛、现在世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世弥勒佛
佛教的偶像:佛、菩萨
华严三圣:普贤菩萨、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
佛教的偶像:佛、菩萨
西方三圣: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观音菩萨
据说,释迦牟尼的母亲
摩耶夫人梦见一位菩萨 骑着白象,在光明的照 耀下,在鼓乐与鲜花的 的簇拥中,自空中而降, 进入她的寝宫。她因此 而怀孕了。
乘象入胎
佛教的起源
摩耶夫人在分娩前,遵照 当时的风习,离开夫家到 娘家去,走到蓝毗尼花园 时生下了释迦牟尼。释尊 诞生的这一天,汉传佛教 定在农历四月初八,将其 定为“浴佛节”。
武则天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唐代禅宗,尤其是慧能的 南宗禅发展尤为迅速。该 宗依《坛经》,主张不立 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 提倡行走坐卧皆入禅法, 简捷易行, 形成最具中国 特色的佛教流派。
韶关南华寺慧能肉身像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安史之乱后,爆发了中国佛 教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灭佛运 动,唐朝佛教走向衰落。自 两宋始,儒家地位上升,佛教 整体式微,唯有禅宗持续发 展。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佛教仍有深刻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两汉之际是佛教传入中国的 开始。现在学界相对比较认 可的说法是汉哀帝元寿元年 (公元前2年)。汉明帝在 公元67年迎请迦叶摩腾和竺 法兰建洛阳白马寺翻译《四 十二章经》等佛经。佛教开 始加速传播。
白马寺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汉 地深入人心,译经事业相继 不绝,以皇帝为首的上层社 会大多笃信佛教,佛教自上 而下深入民间,大型佛寺佛 窟繁盛,著名的敦煌莫高窟、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泰山 经石峪、成都万佛寺等都是 这个时期的产物。
释迦摩尼佛像
佛教的起源ຫໍສະໝຸດ 释迦摩尼约生于公元前六世纪中 叶,逝于公元前五世纪,享年八 十岁左右,与中国的孔子同时。 他是当时古印度北部一个小国迦 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当时, 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将人划分为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四个等级。释迦摩尼属于刹帝利 种姓。
释迦摩尼佛像(唐卡)
佛教的起源
仙人占相
佛教的起源
释尊十九岁( 一说 十七岁)时,与摩耶 夫人娘家血统的“表 妹”耶输陀罗结婚。 她是一位“公主”, 异常美丽与贤慧。他 们生了一个儿子,名 叫罗怙罗(意译“障 月”,是月蚀时所 生)。
释尊成婚
佛教的起源
释尊曾经出游散心,分别经 过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第一 次出游,看到一个老人;第 二次见到一个病人;第三次 见到一个死人;第四次遇见 一位苦行僧。释尊经过不断 的思想斗争,决定出家以追 求最高的真理,求得彻底的 大觉大悟。
右图:蓝毗尼园遗址(位于今尼泊尔之 派勒瓦地区)印度佛教的四大圣地之一。
佛教的起源
释尊是从母亲右胁降生 的。降生后即走了七步, 步步生莲花 。然后一手 指天,一手指地,说道: “天上地下,惟我独 尊!”这时,有两条龙, 一吐温水,一吐凉水, 给释尊洗澡。
释尊诞生
佛教的起源
释迦牟尼出生后,净饭王请阿 私陀仙人为他占相,仙人预言 道:“这位太子如果在家,将 来可以做威震四方的转轮圣王。 如果出家了,可以成为引导众 生觉悟的佛陀。”释迦牟尼出 生后七天,生母摩耶夫人就去 世了,后由其姨母波阇波提抚 养长大。
佛教的偶像:佛、菩萨
佛教的偶像:佛、菩萨
佛教的偶像:佛、菩萨
佛教的偶像:佛、菩萨
佛教的偶像:佛、菩萨
佛教的偶像:佛、菩萨
佛教四大圣地之一:鹿野苑
佛教的起源
“初转法轮”意味着构成 佛教的三个重要因素,即 所谓佛、法、僧“三宝” 皆已具备,这是佛教作为 一种宗教创立的标志。此 后,释尊住世说法四十五 年。著名说法处有祗树给 孤独园、竹林精舍、那烂 陀等。
那烂陀大学遗址
佛教的起源
上图:祗树给孤独园 下图:竹林精舍 右图:灵鹫山上说法台
六年苦行
佛教的起源
释尊决定放弃苦行,他到尼 连禅河洗净了六年的积垢, 并接受了一个牧女供养的乳 糜,然后在附近的荜钵罗树 下结跏趺坐,誓言如不成佛, 决不起座。如此经过七天七 夜的入定,战胜了内心群魔 的诱惑与扰乱,终于获得了 解脱,成了佛陀。
释迦摩尼成佛处的菩提树
佛教的起源
据说,魔王恐释尊成佛 后于己不利,便率魔女、 魔军将悉达多团团围住, 软硬兼施,全都失败。 释尊成道日,汉传佛教 定为农历十二月初八, 即俗称“腊八”。
佛教的基本教义
四圣谛:苦、集、灭、道
1)苦谛:包括生老病死四苦、求不得、爱 别离、怨憎会以及五取蕴苦。 2)集谛:亦名习谛,指苦的原因。 3)灭谛:根除一切苦,佛教追求的最高境 界。即涅槃。 4)道谛:脱苦、集,而达到涅槃之境的方 法、道路。具体就是“八正道”。
佛教的基本教义
戒 、定 、慧三学 1)戒 即持戒,指遵守佛教僧团组织所规 定的许多清规戒律; 2)定 即禅定,指在修行时静坐息虑,专 心不贰,不瞌睡,思想集中不开小差地参 悟佛理佛法; 3)慧 即智慧,指按照佛法的程序,努力 领悟佛法以洞彻四谛的道理,得到解脱。
中 国 佛 教 文 化
什么是佛教
佛教是以“佛”为最高 教主,以佛崇拜为基本特 征的宗教。与基督教、 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 大宗教。 佛是“佛陀”的简称, 是梵语Buddha的音译, 佛陀的意义是“觉者” 或“智者”。
观世音菩萨
佛教的起源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释迦,种族名,牟尼是一种 尊称,意即“释迦族的圣 人”。他本姓“乔答摩”, 意为“ 最好的牛”。名 “悉达多”,意为“达到了 目的的人”。
上图:佛祖涅槃像 下图:拘尸那迦
佛教的起源
释尊遗体火化后的遗骨 称为生身舍利,分成八 份,由与释尊因缘深的 八个国家各取一份,另 有迟到的两国代表,一 个拣拾碎骨小块,一个 扫骨灰,共合十份,各 起一塔供养。
佛祖舍利
佛教的起源
释迦牟尼去世后,在迦
叶的主持下,于王舍城 附近的七叶窟举行了佛 教的第一次结集,参与 结集者共五百比丘。将 一切佛典统摄为经、律、 论三藏。
西藏贝叶经
佛教的对外传播
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佛教向古印度境外不 断传播。按其流传渠道不同可分为南北两 系。传入中国大部分地区、日本、越南等 国的以大乘佛教为主,称为北传佛教。传入 中国西藏、内蒙古等地的为北传佛教中的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传入斯里兰卡、缅 甸、泰国和我国傣族地区的以小乘佛教为 主、称为南传佛教。
佛教的起源
释尊住世时听法弟子估计 前后不过几千人,经常随 侍者不过数百以至数十人。 其中有十个人最有名,是 释尊亲传嫡系中的嫡系。 他们是:摩诃迦叶、阿难 陀 、舍利弗、目犍连、须 菩提、富楼那、迦旃延、 阿那律、罗怙罗。
摩 诃 迦 叶
阿 难 陀
佛教的起源
释尊年至八十岁,游化到离 摩罗国首都拘尸那迦不远的 一个村庄波伐附近,在村外 两株娑罗树下,头朝北,右 手支颐,左手放置身上,双 足并拢,取侧卧姿势,面向 西,进入涅槃。汉传佛教将 这一天定为二月十五日,为 涅槃节。
佛教的偶像:佛、菩萨
日光普照菩萨、药师佛、月光普照菩萨
佛教的偶像:佛、菩萨
观世音菩萨是汉化佛教中最著名的菩萨。观世音, 梵文的意译,也译成“光世音 ”、“观自在”、 “观世自在”。观世音菩萨能现十三化身,救十二 种大难遇难众生只要念诵他的名号,“菩萨即时观 其音声 ”,前往拯救解脱 。他对一切人救苦救难, 不分贵贱贤愚,所以他的美名尊号是“大慈大悲救 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观音的化身形象特别多,居 各类神佛之冠。常见的有所谓“六观音”、“七观 音”“三十二应身”、“三十三观音”等。唐宋以 来,一般以女性形象出现。
星云大师
汉化佛寺简介
藏经楼 法堂 大雄宝殿 伽蓝殿
祖师殿(或观音殿
、药师殿)
鼓楼
天王殿
山门
钟楼
汉化佛寺简介
汉化佛寺简介
广州光孝寺山门
汉化佛寺简介
广州光孝寺金刚力士(哼哈二将)
汉化佛寺简介
四 韦驮天 天
天王殿
大 弥勒佛 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