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技术白皮书
超融合技术白皮书

第一章:传统IT发展困境与面临的痛点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大型机、小型机、大型数据库、集中式存储与业务高可用软件组 成的IT架构适应了当时的数据大集中趋势,传统IT设备制造商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集 中式的部署模式带来了对硬件性能、高可靠性及扩展性的需求增加。 2003年左右,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开始普及,以VMware为代表的虚拟化软件厂商引领数据中心由 物理硬件数据中心向虚拟化数据中心转变。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有效控制了数据中心内服务器数量 规模的膨胀,提高了服务器的利用效率,并且,利用虚拟机迁移等技术大大降低了数据中心对服 务器RAS特征的依赖。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使得业务系统的部署呈现由Unix小型机平 台迁移到x86 + 虚拟化 + 集中存储架构的趋势,x86刀片服务器 + 虚拟化 + 集中式存储阵列成为 这一时期数据中心的主宰。主流传统IT架构如下图:
(1) 架构复杂,管理困难,策略分散 存储、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三层堆栈部署存在明显的复杂性,需要对多层软硬件结构进行组装和 调试,才能使其正常工作。 首先,需要从网络设备厂商采购ToR(Top of Rack,架顶式)交换机,然后从服务器硬件厂商采 购服务器,再从存储厂商采购昂贵的存储设备,如果是FC存储,还需要在服务器上部署专门的 HBA(Host Bus Adapter,主机总线适配器)卡来提升访问性能,最后,使用Hypervisor软件管 理平台实现虚拟机与业务系统的部署。 上述IT建设模式导致设备供应商和设备种类繁多,用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大量复杂的 基础设施,各种设备的配置相互独立,管理割裂,缺少统一的集中化IT构建策略,无法对数据中心 内的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报告和远程访问,后期维护技术门槛高。
浪潮InCloud Rail1000超融合一体机白皮书

线性扩展:利用软件定 义的计算和存储可以 轻松实现系统随不断 增长的业务需要弹性 扩充。
关键技术
集成 InCloud Manager 的全局管 理、智能交付、业务审 批等云管理功能。
IT 资源虚拟化:基于 服务器虚拟化的 INCLOUD RAIL 可快 速实现 IT 资源虚拟 化。
INCLOUDRAIL 对客户的价值
INCLOUD RAIL 是浪潮开发的新一代超融合架构系统,面向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mart Data
Center),基于硬件重构平台和软件定义的系统,具有去耦合,可重构,自动化,整体性,弹性化等特点, 可以帮助客户快速构建云数据中心,降低复杂性,降低 TCO 及灵活服务交付。
弹性化
通过增加 INCLOUD RAIL 设备实现计算、存储、网络的线性扩展,并且可以快速融入到现有环境中。
规格配置
类型 处理器 高速缓存 QPI 总线速率 内存
磁盘
网络控制器
电源
软件定义计算 软件定义存储
云管理平台
2U4N 融合架构系统 每节点支持 2 个英特尔® 至强® 处理器 E5-2650 v3CPU 15MB 7.2GT/s 每节点 16 个内存插槽,128G-192G 内存, 支持高级内存纠错,内存镜像,内存热备等高级功能 每节点标配 4 块 1.2TB 7200 转 SAS 硬盘,64G SATADOM 卡,VMware 产品配 置 1 块 SSD;浪潮虚拟化产品配置两块 SSD,去除 300G 系统盘 每节点配置 1 个高性能千兆以太网控制器(双口)和 1 个万兆以太网控制器(双 口),支持虚拟化加速,网络加速,负载均衡,冗余等高级功能 标配大功率高效白金级电源,1+1 冗余,支持 PMbus,睿能 SmartPower 功耗管 理技术 支持浪潮服务器虚拟化 InCloud Sphere 和 VMware vSphere 基于 X86 架构的浪潮自研分布式存储软件 InCloud Storage,极大提高存储读写 IOPS;支持 VMwareVSAN 选择配置浪潮云管理平台 InCloud Manager,实现业务的自动感知,资源的智能 管理和服务的自动化交付
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平台技术白皮书

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平台技术白皮书目录2.1系统架构 (2)2.1.1统一管理 (3)2.1.2深度融合 (4)2.1.3弹性扩容 (5)2.1.4预集成 (5)2.2分布式存储软件 (5)2.2.1分布式机头 (6)2.2.2分布式缓存 (6)2.2.3精简配置 (7)2.3高性能SSD存储 (8)2.4高速IB交换网络 (9)2.5可靠网络设计 (9)3.1 E9000机框 (10)3.2 E9000刀片 (11)3.3 10GE交换 (14)3.4 InfiniBand交换 (15)4.1数据库基础设施配置规格指标 (17)4.2 HANA一体机配置规格指标 (18)1 引言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虚拟化与云计算技术来构建IT系统,提升IT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但同时面临如下挑战:●基础设施平台部署和管理复杂,运维费用仍然维持增长趋势●安装部署复杂,硬软件来自多厂商,规划、部署、调优需要丰富的经验支撑●多厂商设备,售后支持界面多,解决问题慢●维护体系庞大(不同厂商硬件设备维护、虚拟平台管理)●小规模数据中心优势不明显(人员要求高,上规模才有优势)●扩充不灵活,业界数据库一体机大多采用固定规格配置,不能按业务需求灵活部署计算和存储资源,不能支持多种数据库。
客户越来越关注成本控制、业务敏捷、风险管控几方面,希望能拥有总成本低、新业务的上线时间快、资源可弹性伸缩、安全可靠、高性能的IT系统。
华为公司全力打造的华为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基础设施(HuaweiFusionCube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for Database)正是以计算/存储/网络融合、预集成、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业务快捷部署、统一运维管理、资源水平扩展为其设计理念,充分满足企业未来业务需求,帮助其IT系统转型以更快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实现与客户的共同成长。
vxrail白皮书

vxrail白皮书VxRail是一种基于VMware软件定义技术和Dell EMC硬件的超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它的设计旨在提供简单、高效和强大的IT基础设施,以支持企业的现代化工作负载。
本白皮书将介绍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的架构、功能和优势。
我们将详细解释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和组件,并探讨它如何提供高性能、可靠性和弹性,以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需求。
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是由计算、存储和网络组件组成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它采用了软件定义存储(SDS)和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以提供高度集成的虚拟化环境。
在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中,计算节点由多个物理服务器组成,每个服务器配有强大的多核处理器、大内存容量和高速存储驱动器。
这些计算节点共享统一存储池,以提供高吞吐量和低延迟的存储性能。
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管理平台,用于部署、监视和维护整个基础设施。
管理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集中管理,并轻松实现资源弹性伸缩和自动化操作。
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的主要功能包括:1. 高性能:VxRail采用了最新的硬件技术和优化的软件算法,以提供卓越的计算和存储性能。
它支持高密度虚拟机部署和密集的I/O工作负载,可以满足企业的高性能需求。
2. 可靠性:VxRail具有多层次的数据保护功能,包括快照、备份和容灾技术。
它可以提供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确保企业的数据始终安全可靠。
3. 弹性: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扩展计算和存储资源,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工作负载。
4. 简化管理:VxRail提供了一套直观、易用的管理工具,使管理员能够轻松地配置、监视和维护整个基础设施。
它还支持自动化操作,可以大大减少日常管理工作量。
5. 兼容性:VxRail完全兼容VMware软件定义技术,包括vSphere、vSAN和NSX等。
它还与Dell EMC的其他解决方案集成,包括备份和恢复、复制和数据保护等。
云计算实验室 超融合一体机产品白皮书 _V3

领先的企业级OpenStack云服务提供商超融合一体机产品白皮书智网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目录1智网未来 (1)1.1公司简介 (1)1.2业务模式 (1)2超融合一体机解决方案 (3)2.1产品概述 (3)2.2系统架构 (4)2.2.1深度融合 (5)2.2.2预集成 (5)2.2.3自动化运维管理 (6)2.2.4弹性扩容 (7)2.2.5智能资源调度 (7)2.2.6高性能分布式存储系统 (8)2.3云平台基础功能模块 (9)2.3.1云主机 (9)2.3.2镜像 (11)2.3.3云硬盘 (12)2.3.4网络 (13)2.3.5安全 (14)2.4云平台高级功能模块 (15)2.4.1监控告警 (15)2.4.2子账号 (16)2.4.3数据库 (16)2.4.4应用栈 (16)2.4.5计费系统 (16)2.4.6工单 (17)2.4.7企业专享云 (17)2.4.8回收站 (17)3超融合一体机典型应用场景 (19)4超融合一体机产品规格 (20)1 智网未来1.1 公司简介智网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国内领先的企业级OpenStack云服务提供商。
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拥有行业内最专业的研发、运营和服务团队,对云计算、虚拟化、IaaS有着深入理解和多年研发运营经验。
智网未来以OpenStack为契机,与包括Oracle、Canonical、宝德、世纪互联、东软等公司在内的国内外各大软硬件厂商及IT服务提供商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构建了一套完整的OpenStack服务生态体系,为企业提供基于OpenStack的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融合计算等解决方案,为IDC企业提供联合运营服务。
此外,还为客户提供OpenStack的架构咨询、设计、实施、培训、运维等一条龙服务。
截至目前,智网未来已经部署物理服务器超过2000台,运行云主机的规模超过10000台,客户遍及高校、科研院所、新媒体、医疗、IDC、电力、公众服务等领域,在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思科HyperFlex 超融合白皮书

思科 HyperFlex 系统超融合多云平台对您来说,能够因应业务步伐灵活调整的基础设施不可或缺。
无论您要在多云环境中部署企业应用还是容器,都是如此。
采用 Intel® Xeon® 可扩展处理器的思科 HyperFlex™ 系统可提供强大而易用的超融合解决方案,满足您在应用、云及规模方面的任何需求。
思科HyperFlex 系统以思科统一计算系统™(思科 UCS®)为基础,可将云环境的敏捷性、可扩展性和“随增长,随投资”消费模式与本地基础设施的优势结合到一起。
• 适应任何应用:最新版思科 HyperFlex 软件支持多虚拟机监控程序的虚拟化和容器化部署,并已针对众多企业应用进行测试和验证。
• 适应任何云准备:该平台包括用于应用性能监控、应用布置和云移动性的工具,以便您可以设计如何部署应用以及如何根据业务需求将其置于所需的任何位置。
• 适应任何规模准备:此版本的可扩展性更强,具有更大的集群和逻辑可用性区,可有效缓解节点和组件故障的影响。
拉伸式集群可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之间进行持续部署,而且通过基于云的部署,您可以将设备运送至任何地方并从云端进行安装。
采用 Intel® Xeon®可扩展处理器的思科HyperFlex™ 系统挑战:形势瞬息万变全数字化业务转型由应用提供支持。
如今,您必须支持更广泛的应用部署模式:• 传统企业应用当前维护的是一些整体式组件,但正在向可扩展性更高的、更加类似云环境的组件模式(如表示层)过渡。
• 大数据和分析应用现在日渐普遍,需要具有大量高性能存储的横向扩展架构。
• 基于微服务的原生云架构需要虚拟化和容器化部署。
开发人员正在创建这些应用,以便可通过自动部署和扩展跨多个云运行。
降低复杂性是支持现有应用和新应用、确保服务交付、保持对数据的控制并获得必要性能的唯一方式。
上述要求推升了对超融合解决方案的需求,因为这是交付IT 组织必须提供的广泛支持的最佳方式之一。
青云qingcloud超融合系统易捷版白皮书

青云QingCloud
超融合系统 易捷版
超融合系统易捷版 03
概述 02
当前 IT 基础架构 TCO( 总拥有成本 ) 高 04 面临的挑战 性能面临瓶颈 运维复杂 扩展困难 部署时间长
青云QingCloud 超融合易捷版系统 青云QingCloud 超融合架构的优势 06 特点划时代的融合 3.0 架构 ●快速部署与弹性扩展 ●性能优势 ●统一管理,精简运维 ●TCO 优势
性能优势 ● 计算、存储、网络一体化降低 I/O 延时。 ● 通过算法优化让计算靠近存储,减少通过网络访问存储资源的频率,显著提高性能。 ● 动态伸缩可针对工作负载自动调整。
统一管理,精简运维
●青云QingCloud 云资源的监控和管理界面保持统一。企业可以在 Web 控制台或移动端控制台中,通过 统一的界面来管理和监控所有的资源,无论是以公有云还是私有云(传统硬件或超融合设备)形式交付的 资源,都不需要再为资源的割裂进行分开管理。
青云QingCloud 超融合易捷版 青云QingCloud 超融合设备给您带来的价值 08 系统特点 青云QingCloud 超融合易捷版硬件规格 青云QingCloud 易捷版系统特点
青云QingCloud 超融合易捷版系统 人工智能任务调度 10 特点关键技术 软件机器人技术 分布式块存储技术 多重实时副本 全隔离的私有网络 写时拷贝技术
超融合系统易捷版 11
多重实时副本
服务器A
网络RAID
服务器B
网络RAID
服务器C
VM1
VM2
VM3
VM4
VM5
VM6
虚拟盘
分布式储存
副本
副本
副本
青云网络RAID调度系统 10GE
思科下一代超融合数据平台方案白皮书

思科下一代超融合数据平台方案白皮书目录用于新一代应用和数据的平台 (3)Cisco HyperFlex HX 数据平台:消除存储孤岛 (3)架构 (4)运作原理 (5)数据分布 (5)数据操作 (6)数据优化 (8)重复数据删除 (8)实时压缩 (9)结构化日志分布式对象 (9)数据服务 (10)精简配置 (10)快照 (10)节省空间的快速克隆 (10)数据可用性 (11)数据再平衡 (11)结论 (11)相关详细信息 (12)下一代超融合数据平台概述本文档介绍 Cisco HyperFlex™HX 数据平台软件,该软件针对超融合基础设施部署对数据存储进行了彻底的变革。
您将了解有关该平台的架构和软件定义的存储方法,以及如何借助该平台消除令 IT 基础设施复杂化的存储孤岛。
用于新一代应用和数据的平台 应用对 IT 架构具有决定性影响,并且需求不断变动导致服务器、存储系统和网络交换矩阵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
虽然虚拟化环境和第一代超融合系统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但它们也造成了新的基础设施孤岛,无法提供强大的可扩展性,并且缺乏生命周期管理功能和强大的数据安全性。
Cisco HyperFlex™ 系统提供新一代灵活的可扩展解决方案,可针对各类应用、工作负载及使用案例充分发挥超融合解决方案的潜力。
Cisco HyperFlex 系统采用专门设计的端到端软件定义的基础设施,可消除第一代产品中存在的不足。
Cisco HyperFlex 系统将各种软件定义的功能集于一身:通过思科统一计算系统™(思科 UCS®)服务器实现软件定义的计算;通过强大的新 CiscoHyperFlex HX 数据平台软件实现软件定义的存储;通过能够与思科以应用为中心的基础设施(思科 ACI™)轻松集成的思科® 统一交换矩阵实现软件定义网络 (SDN)。
从而在一小时或更短时间内即可启动并正常运行预集成的集群,并且能独立扩展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应用资源需求(图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X86服务器虚拟化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和认可。小机用户集中在部分金融、医疗、和制造业等客 户,而且因为成本高昂、架构封闭、不易运维等痛点,也正在逐步切换至X86服务器平台。同时 客户普遍使用虚拟化技术来提高可靠性和可用性,提升了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 ■ 使用集中式外部存储。服务器本地没有存储能力,通过FC交换机连接至集中式存储,集中式 存储的特点是通过双控机头或者多控机头连接磁盘柜,所有IO路径通过机头来控制。
4
第二章:超融合产生背景和历史
超融合基础架构(HCI)是一种软件定义的IT基础架构,可虚拟化传统“硬件定义”系统的所有 元素。 H C I 至少包括虚拟化计算(hypervisor),虚拟化存储(软件定义存储,一般为分布式存 储)和虚拟化网络(软件定义网络)。 H C I 通常在商用 x86 服务器上运行。
2
■ 以方案集成的形式交付。IT架构通常涉及众多厂商和品牌,设备种类多。通常由集成商做系统 集成来交付完整解决方案,后续运维无法实现一个管理软件实现全部配置、管理、监控功能。
随着企业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尤其是云计算大潮来临,IT平台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出现大幅度的提 升,业务对IT基础架构的灵活性、可扩展性以及快速上线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IT数据中 心架构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具体表现为:
(1) 架构复杂,管理困难,策略分散 存储、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三层堆栈部署存在明显的复杂性,需要对多层软硬件结构进行组装和 调试,才能使其正常工作。
首先,需要从网络设备厂商采购ToR(Top of Rack,架顶式)交换机,然后从服务器硬件厂商采 购服务器,再从存储厂商采购昂贵的存储设备,如果是F C 存储,还需要在服务器上部署专门的 H B A ( H o s t B u s Adapter,主机总线适配器)卡来提升访问性能,最后,使用Hypervisor软件管 理平台实现虚拟机与业务系统的部署。
随着数据集中化及云计算成为主流建设模式,存储资源集中化,业务大规模部署及运维逐步成为刚 需,传统存储在扩展性上受限,无法适应虚拟化数据中心弹性可扩展的未来要求,这是目前客户遇 到的主要痛点之一。
3
(3) 高昂的成本支出 投资成本高:传统的存储与计算分离架构,需要配置独立的网络、存储和计算节点。为了提高系统 整体高可用性,需要通过资源冗余的方式达到设计目标,包括存储网络设备的冗余、存储控制器的 冗余、存储链路的冗余等,增加了数据中心的建设投资成本。 运维成本高:随着IT规模的不断膨胀,数据中心内的服务器数量、网络复杂程度以及存储容量急剧 增长,随之带来的是高昂的硬件成本支出以及运营成本支出(电力、制冷、占地空间、管理人员 等),同时,应用系统的高可靠性严重依赖于硬件提供的RAS(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a n d Serviceability,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服务性)特性,导致硬件产品规格不断提高,硬件采购成本极为 高昂。 (4) 业务部署速度缓慢 新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的部署周期较长,整个过程包括方案设计、硬件选型、多厂商采 购、分批到货、上架安装、系统集成、网络配置、综合调试、业务部署等环节。一般情况下,这个 过程需要的工作量约20~40小 时 ,交付周期约2~5 个月,IT系统从提交业务变更请求到进行运营 变更之间存在较长的延迟,初期部署效率低。
毫无疑问,超融合在近年来已经成为IT基础架构领域最具颠覆性的架构之一,它不仅深刻改变着 用户IT基础设施的采购和使用模式,更影响着整个IT基础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市场的格局。而任何一项变革性的 架构无不来自于两个方面的驱动力:
1
第一章:传统IT发展困境与面临的痛点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以大型机、小型机、大型数据库、集中式存储与业务高可用软件组 成的IT架构适应了当时的数据大集中趋势,传统IT设备制造商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集 中式的部署模式带来了对硬件性能、高可靠性及扩展性的需求增加。 2003年左右,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开始普及,以VMware为代表的虚拟化软件厂商引领数据中心由 物理硬件数据中心向虚拟化数据中心转变。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有效控制了数据中心内服务器数 量 规模的膨胀,提高了服务器的利用效率,并且,利用虚拟机迁移等技术大大降低了数据中 心对服 务器RAS特征的依赖。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使得业务系统的部署呈现由Unix 小型机平 台迁移到x86 + 虚拟化 + 集中存储架构的趋势,x86刀片服务器 + 虚拟化 + 集中式存 储阵列成为 这一时期数据中心的主宰。主流传统IT架构如下图:
上述IT建设模式导致设备供应商和设备种类繁多,用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大量复杂的 基础设施,各种设备的配置相互独立,管理割裂,缺少统一的集中化IT构建策略,无法对数据中心 内的基础设施进行统一的监控、管理、报告和远程访问,后期维护技术门槛高。
(2) 集中式存储扩展性差,造成了存储割裂及竖井化 传统存储根据机头控制器的能力分为高中低三档存储,低端存储通常支持200 块 硬 盘 左 右 的 扩 展 能 力,中端存储通常支持1000块硬盘左右扩展能力,高端存储通常支持5000块硬盘左右扩展能 力。 集中式存储扩展性受限,低端存储无法升级为中高端存储,不能实现随着计算资源扩展而自 由地横 向扩展。当客户业务量较小时,初期购买中低端存储,后续遇到业务量增加或者新上业务 ,存储性 能和容量则无法满足客户需求,通常选择是再增加一台新的中低端存储,这样就造成了 多存储平台 之间的割裂,资源利用率底,管理复杂,无法满足上层业务对易用性和敏捷性的需求 。如果客户初 次购买高端存储,则又会遇到初次投入成本过高,设备利用率不足等问题。
超融合技术白皮书
2018年7月
目录
一、 传统IT发展困境与面临的痛点 二、 超融合产生的背景与发展历史 三、 超融合的定义 四、 超融合技术架构及价值优势 五、 超融合的典型应用场景 六、 超融合实践指南 七、 超融合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附录
1、业内主流的超融合厂商及产品简介 2、超融合产业联盟介绍 3、白皮书制作单位及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