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4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1PPT课件
发展战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PPT97页)

▪ 5.龙山文化:公元前2800年至2300年,最早 的遗址发现于山东。
▪ 三、原始观念文化
▪ (一)原始宗教
▪ 原始先民的观念文化主要可以从原始宗教崇 拜的对象和原始艺术上看出来。通过先民遗 留下来的崇拜物和艺术品可以看出原始先民 的观念文化。在原始先民宗教崇拜的对象方 面,大致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 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 2.生殖—祖先崇拜。先民对自身的繁衍 非常关注,由此产生帜热的生殖崇拜。 而且,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是紧密联系 在一起的。生殖崇拜根源于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包括对女性和男性的崇拜。女 性被先民认为是繁殖人种的决定因素, 因此,人们把女性作为创世神、始祖神 加以顶礼膜拜。后来,随着男性在社会 生产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便转向了男性 崇拜。
▪ 父系氏族社会是以父亲的血缘关系为中心 结成的原始社会晚期的基本单位。随着男 子劳动地位的改变,使他们逐渐取代了妇 女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支配地位。在父系氏 族社会里,人们按照父亲的血统确定亲属 关系。父系氏族社会大约产生于青铜时代 和铁器时代早期。
▪ (二)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神农、黄 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大致就生活在父系氏族时期。尧舜禅让是这 一时期制度文化的典范。
▪ (三)1.8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
▪ 1933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顶部发 现了距今1.8万年以前的人类遗骨化石。 这种人被称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比 北京猿人有了很大进步。山顶洞人的文 化生活比较丰富,有了装饰品。
▪ 从猿到人是生命物质所实现的质的飞跃, 而文化就是在这种转变中被创造出来的。 70年代以来,人类各个发展阶段的丰富 材料在我国相继发现,是世界上迄今为 止在人类起源的各个环节中唯一没有缺 环的国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ppt课件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地点:山西阳高许家窑。 化石:人类化石有顶骨11块和枕骨、颌骨
和牙齿等,大约属于十多个不同年龄和性 别的个体。其体质特征是骨壁较厚,顶骨 曲度介于北京人与现代人之间。
许家窑人
(3)晚期智人
山顶洞人(距今约有18000年)
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作装饰品用的小石珠、穿孔砾石、兽类牙齿、
海蚶壳等。还发现有骨针,长82毫米,最大直 径3.3毫米。有些石珠、鱼骨等装饰品用赤铁矿 粉染成红色,说明当时的人类已有爱美观念。 有的尸骨周围还撒布有赤铁矿粉粒,可能这时 已产生了原始宗教观念。
克罗马农人
1868年在法国多尔多涅区的莱塞济附近的克罗马 农(Cro-Magnon)山洞的裂隙中发现了人类化石 。
骨骼至少属于5个个体,其中4具是成年(2具男 性和2具女性)1具是小孩。保存最好的是属于大 约50岁左右1个老年个体。
一起发现的还有大量的石器和海生贝壳,其上有 打穿了的孔洞
克 罗 马 农 人
东夷集团(海岱 民族)
活动区域大致在今 山东、河南东南和 安徽中部一带,即 大汶口文化、龙山 文化及青莲岗文化 江北类型分布区。
盘古
苗蛮集团(江 汉民族)
主要活动于湖北、 湖南、江西一带, 即大溪文化、屈 家岭文化分布区。
第二节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一、殷商神本文化 二、周人的文化维新
中华文化概论第四章PPT课件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1
教学重点: 1、上古时期重点介绍中国文化的产生背
31
32
■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 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 ■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 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 被重用。 ■ 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 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 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33
孔子思想内容
孔子汲取夏商的文化营养,继承周代的 文化传统,创造了以“仁”、“礼”、 “中庸”、“教”与“学”为主要内容, 包括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思 想在内的完整学说。 《论语》一书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学 说,是研究孔子及原始儒家思想的最直接 也最可信的资料。
共宗旨就是要“别贵贱,序尊卑”。体现君 臣、父子、兄弟、夫妻的上下尊卑之别。
22
夏商周文化的成就
天文、历法和医学 日食 和“夏历” 商朝文字记载16种疾病 周朝医学分科
青铜艺术 音乐和舞蹈
舜作的《韶》,孔子 “三月不知肉味”。 商周时期的乐器己有不同种类。 西周时有成套的乐器,《大夏》和《大 武》。
——《老子·韩非列传》
51
“道”是创造一切事物的原动力,而且 一切事物都包含有阴与阳之相反相成的两 个方面。“道”表现为既斗争又统一,既 统一又斗争。是存在于万物之中,为世界 内在的原因和永久的基础。所以说老子的 “道”是万有的本原及可视为道所生的结 果之万有的总体,简单说就是道在一切事 物里面,一切事物在道里面。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讲义(PPT 96页)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三分法:“中国传统文化史的开山之作”的柳
诒徵的《中国文化史》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为三 个时期: 自邃古以迄两汉,是为吾国民族本其造之力, 由部落而建设国家,构成独立文化之时期。 自东汉以迄明季,是为印度文化输入吾国,与 吾国固有文化由抵牾而融合之时期。 自明季迄民国,是为中印两种文化均已就衰, 而远西之学术思想、宗教政法依次输入,相激 相荡而卒相合之时期。
(一)儒家思想的学
派特征:德治
仁:内在思想核心 礼:外在行为规范 中庸:辨证思维方法 知、行、学、思:认
识论
孔子思想体系图
忠
恕
(组织 关系)
信
义
(人际 关系)
仁仁 爱爱
(( 核核 心心 ))
和
平
(人际 关系)
孝
悌
(家庭 关系)
用中庸拒绝极端
内圈:均衡
成功的六种态度
霸道
自卑
积极
自省
外圈:极端
愚勇 勇气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1.以“道”为最高实体的宇宙观
② 老子的宇宙生成模式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 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第三节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 日),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 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 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 文明的“轴心时代”。
•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 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 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 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 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 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 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四、原始社会组织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上古时代主要有婚姻关系, 氏族关系,其组织形式包括 原始群、家族、氏族、部落、 部落联盟等。
整理ppt
1.婚姻关系:
首先是:血亲杂交(群居杂婚,母子、父女也可能有
性关系,导致人口繁殖能力和体质低下)
其次是:血缘群婚(形成血缘家族的婚姻关系称血缘婚)
整理ppt
二、原始物质文化
新石器时代,约开始于公元前7000年。中国人广泛使 用经过磨光或钻孔加工的工具器型有石斧、石刀、石铲、 石凿和石梨等。粗糙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整理ppt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巡览
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
“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出土文物有
造型美观的背壶、钵型鼎、镂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制
精细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凿、骨器等。大汶口文化的发现,
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1982年,大汶口遗址被公布为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理ppt
三、原始观念文化
中国先民原始观念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原 始宗教和原始艺术,其中原始宗教是主流。
中国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分为三大类: 一是自然崇拜;二是生殖- 祖先崇拜;三是图腾 崇拜。
整理ppt
禹的时代开始了“夏文化”的进程,其特征是: (1)工具形态由石器、陶器过渡到青铜器; (2)农业生产己有相当发展; (3)私有制确立; (4)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建立起来。
整理ppt
五、上古文化分布 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
大文化集团;经过征战和磨合,最终成为中华文 化。
女性被先民认为是繁殖人种的决定因素,因此,人们 把女性作为创世神、始祖神加以顶礼膜拜。后来,随着男 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便转向了男性崇拜。
中国文化概论 第4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ppt课件

2020/12/27
9
一是自然崇拜:亦称自然神崇拜
所谓自然神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风 云雪雨乃至名山大川等自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 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 赐福。甚至包括动植物等。
2020/12/27
10
二是生殖--祖先崇拜
先民对自身的繁衍非常关注,由此产生炽热的生殖崇拜。
生殖崇拜根源于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包括对女性和男性 的崇拜。
女性被先民认为是繁殖人种的决定因素,因此,人们 把女性作为创世神、始祖神加以顶礼膜拜。后来,随着男 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便转向了男性崇拜。
水族 祖先 崇拜 铜鼓 图案
2020/12/27
6
二、原始物质文化
新石器时代,约开始于公元前7000年。中国人广泛使 用经过磨光或钻孔加工的工具器型有石斧、石刀、石铲、 石凿和石梨等。粗糙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2020/12/27
7
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巡览
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
“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出土文物有
东部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也可归入此文化区。 传说中伏羲、女娲都生活在这个区域。 传说伏羲、女娲是一对兄妹,他们相婚而产生了人类。 又传说女娲曾用黄土捏人,炼五色石补天,折鳌足用 以支撑四极,杀死猛兽,治理洪水,使人民得以安居。 又传说伏羲教民结网,从事渔畜牧。八卦也是由伏羲 创制的。
2020/12/27
11
三是图腾崇拜
图腾是印第安语“它的亲族”词的音译。 图腾是指原始人认为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 想象出来的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并以他作为 整个氏族崇拜的对象,与自然崇拜和生殖—祖先崇拜相比, 图腾崇拜是较为高级的宗教形式,这种原始宗教是原始时 代观念文化的主流。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讲课稿)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讲课稿)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讲课稿)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雄强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多致的发展历程。
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第一节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中国先哲与当代学者往往以“上古”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一、中国人起源1、时间:170万年1965年5月,考古学者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发现了距今170万年的猿人化石,定名为元谋猿人,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活动的历史确证。
2、人种根据人种学分类,中国人属蒙古人种。
从元谋人、蓝田人到马坝人、大荔人,再到山顶洞人,颧骨高突、铲形门齿、印加骨、额中缝等一系列现代蒙古人种所具有的典型体征在明显的进化趋势中一脉相承。
二、原始物质文化1、火与工具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
火的使用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取火技术的发明权有时记在“燧人氏”名下,有时记在“伏羲”名下,有时又归功于“黄帝”。
北京猿人文化遗址内已发现灰烬,出土了大量因烧灼而变色破裂的石块、骨骼,甚至还有木炭。
这一切确凿证明,距今约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已能熟练地使用火。
,制造石器使人与动物开始分手,那么,火的使用标志着人与动物的最后诀别。
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工具,不仅是人类物质文化的开端,而且直接标志着文化的起源。
2、新石器时代距今7 000年开始,中华先民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磨制的较为精致的石器取代了打制的粗糙的石器。
农业、畜牧业取代采集狩猎,成为首要的生产部门。
以“泥条盘筑”为主要制作方法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最著名的类型,有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1921年发现于河南)、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1959年发现于山东)等。
三、原始观念文化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便是其主要存在形态。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 程
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 “上古”是指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 阶段。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 端的初始阶段。 • 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170万年的元谋 猿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活动的历史确 证。世界上迄今为止只有中华大地在人类 起源的环节上没有缺失。 • 中国人人种类别:根据人种学分类,中国 人属蒙古人种。
(二)儒、道、法、墨、阴阳等各学派思想 特征: • 儒学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正为 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 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 • 道家学派尊崇“天道”,向往“自然”, 倡导“无为”,醉心于个人对社会的超脱。 • 法家学派在治国方略上主张严刑峻罚,文 化政策上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 师”,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三、古典文化的大总结
• (一)图书典籍方面:编纂了大型类书《永乐大 典》、《古今图书集成》、大型字典《康熙字 典》、大型丛书《四库全书》。 • (二)古典科技方面:问世了一批科学技术巨 著—李时珍《本草纲目》、潘季训《河防一览》、 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以及 《徐霞客游记》、《物理小识》等,成为封建社 会晚期科学成就的高峰。 • (三)学术文化方面:对中国古代文献的整理与 考据规模空前。
一、理学建构
• 理学的学派特征。理学的深远影响。 •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 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 至巨。强调以天理遏人欲。
二、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
• 受理学的影响,两宋士大夫文化表现出精 致、细腻、内趋的性格。 • 雅化的宋词:词小而狭,巧而新,侧重音 律和语言的契合,造境摇曳空灵,取径幽 约怨悱,寄托要眇怅惆,极为细腻、精致。 • 精致的宋代绘画:两宋绘画富于潇洒高迈 之气与优雅细密、温柔恬静之美。 • 其他领域的雅文化:古文、诗歌、饮茶、 瓷器、服饰等无不雅致清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天瑜六分法:(《中国文化发展轨迹》)
第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它包括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第二、文明奠基及元典创制期:夏、商、西 周至春秋、战国。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轴 心时代”或称“元典时代”。 第三、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秦汉。 从公元前220年到公元后220年的这四个多世 纪,是一个连续的文化过程。
6
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一、中国人起源 1、 旧石器时代(170万年前—1万年前):会使用原
始石块,人工取火。
代表的四类猿人:
○元谋猿人(云南),距今170万年,我国境内最早活动 的猿人。
○蓝田猿人(狭西),距今80万年。 ○北京猿人(北京),距今60万年,能使用原始石块,
人工取火。 ○山北顶京猿洞人复人原(图北京),距今20万年—1万年左右。
《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 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 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 2、父系氏族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 虞舜) 部落联盟产生---禅让制
17
五、上古文化分布
1、 华夏: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沿黄河东 进,散布于中国的中部及北部的部分地区, 即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分布区。
黄帝
炎帝
18
• 2、东夷:活动区域大致在今山东、河南东 南和安徽中部一带,即大汶口文化、龙山 文化及青莲岗文化江北类型分布区。
蚩 尤
19
3、苗蛮:主要活动于湖北、湖南、江西一带, 即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分布区。
伏羲
20
第二节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主要统治
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8
后期(父系氏族社会):大致在5000年前左右,代表是山东 省章丘市龙山镇的“龙山文化”,因出土陶器黝黑而光亮,又
称之为“黑陶文化”。
9
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二、原始物质文化
1、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距今约BC5000~BC3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
种彩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二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教材九分法: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 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 隋唐:隆盛时代 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 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汇 明清:沉暮与开新
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
化的发生
三、原始观念文化 • 1、原始宗教 • 自然崇拜--太阳、土地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 皆曰神。”(《礼记·祭法》)
新石器时代太阳神巫祝图岩画
11
• 生殖崇拜:对自身的繁衍的关注---炽热的生殖 崇拜
5
冯天瑜六分法:
第四,胡汉、中印文化融合期:魏晋南北朝 至唐中叶。这一阶段,中国文化开始大范围 地与东亚、西亚、南亚文化进行涵化整合, 踏上了“亚洲之中国”的道路。
第五,近古文化定型期:唐中叶至明中叶。 政治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对文化产生巨大影 响,近古文化定型。
第六、中西文化交汇及现代转型期:明末迄 今。
3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三分法:“中国传统文化史的开山之作”的柳
诒徵的《中国文化史》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为三 个时期: 自邃古以迄两汉,是为吾国民族本其造之力, 由部落而建设国家,构成独立文化之时期。 自东汉以迄明季,是为印度文化输入吾国,与 吾国固有文化由抵牾而融合之时期。 自明季迄民国,是为中印两种文化均已就衰, 而远西之学术思想、宗教政法依次输入,相激 相荡而卒相合之时期。
• 陶塑孕妇像(红山文化)
原 始 时 期 的 维 纳 斯
12
祖 先 崇 拜
13
14
• 2、原始艺术
新石器时代陶塑人面像
凤凰的雏形,距今约6700年的浙江余姚 河姆渡文化出土,在象牙骨器上就有双 鸟纹 。
15
16
四、原始社会组织 1、母系氏族
《吕氏春秋·恃君》: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 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 下长幼之道……。
21
二里头夏朝宫殿基址
夏朝宫殿遗址在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面积3.75平方公里。1959年
开始发掘。遗址中,现已发现建筑基址多座。学术界普遍认为二里头遗址
的文化属于夏文化。
22
伯益像
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 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此文献的大意是,禹将死的时候 准备传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进攻 伯益,启继承了统治者的位置。
元谋人牙齿化石
元谋人复原图
蓝田人复原图
7
2、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4千年前)
特征:人类从使用石器转变为制造陶器和铜器,由渔猎发展 至农耕,由氏族分化出家庭,开始由氏族社会步入阶级社会。 前期(母系氏族社会):代表是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仰 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为著名。因出土陶器很多,多半 绘有彩色花纹,又称“彩陶文化”。
夏朝的统治约有400多年,
最后一个君主是桀。
23
契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诗·商颂·玄鸟》
24
成 汤 像
成汤继位为商的首领时期,商部落已经发展
壮大,成为一个势力强大的部落。
25
商朝的统治长达500多年,
最后一个商王是纣王。纣王
实行残暴的统治,商朝快速走 向灭亡。
26
殷商神本文化
• 在以神秘性与笼统性为特征的 原始思维的支配下,商人尊神 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 特色。
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主
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秦晋豫三省为核心的中原地
区。
2、大汶口文化(BC4500年 - BC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
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
3、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
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
• 这件商晚期司母戊方鼎通高133 厘米,口长116厘米,宽79厘米。 器重875公斤,是现存商代青铜 中最重者。一九三九年河南安 阳武官北地出土,中国历史博 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