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作业5.1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作业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第2课时练习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5章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练习题第2课时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丹江口调水顺利进京(如右图所示)。
由于地面起伏,调水过程中,有的地段能够自流,有的地段需要人工提水。
读图回答1-3题。
1.输水线路郑州到石家庄段自流情况表现为()A.黄河以南自流 B.黄河以北自流C.黄河南、北均自流 D.黄河南、北均不自流2.工程进入常态化运行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京津地区,雾霾减少 B.京津地区,地下水位上升C.丹江口地区,云量增加 D.丹江口地区,昼夜温差减小3.根据调水规划,7、8月份调水量相对较小,原因是()①江淮地区伏旱②江淮地区梅雨③华北地区春旱④华北地区夏涝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沿西气东输干线自西(轮南)向东(上海),下列地理事物变化正确的叙述是( )①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②年降水量越来越多③自然资源越来越贫乏④第三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5~7题。
5.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A.Ⅰ、Ⅱ B.Ⅰ、ⅢC.Ⅱ、Ⅳ D.Ⅲ、Ⅳ6.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7.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B.有利于该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C.改善其航运条件D.减轻洪水灾害读我国受益于西气东输的部分上市公司简况表,完成第8-9题。
上市公司流通股本/万2001年每股受益/元行业属性宝钢股份187 700 0.20 钢铁中国石化280 000 0.162 石化禾嘉股份7 650 0.084 农业华菱管线450 000 0.268 2 钢铁新兴铸管21 970 0.616 钢铁石油龙昌7 581 0.041 石化太原重工14 400 0.055 机械申能股份41 099 0.64 电力8.表格中,因西气东输工程而受益最高的上市公司是( )A.新兴铸管B.申能股份C.华菱管线D.宝钢股份9.相关上市公司受益较高的原因是( )A.西气东输工程需要大量的钢管,从而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收益增多B.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可使发电成本大幅下降C.西气东输工程需要大量劳动力D.西气东输工程需要大量石油产品下图是“我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根据要求完成第10-11题。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3:5.1 资源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最多的省份。
读“河南省地形图”(图甲)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乙),完成第1~2题。
1.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交通D.城市2.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
完成第3~4题。
3.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A.a、b、cB.c、b、aC.c、a、bD.b、c、a4.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A.西电东送B.西气东输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
据此完成第5~6题。
5.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天然气丰富B.太阳能资源丰富C.煤炭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6.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读“巴基斯坦西水东调工程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巴基斯坦兴建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调节印度河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防治洪涝B.形成水系之间的便利通道,发展航运C.为东部工业、城市发展提供生产生活用水D.完善印度河平原的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8.该工程早期由于系统不完善,极易产生( )A.印度河断流B.沿线土地盐碱化C.降水量增加D.河流含沙量增加9.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勘探、开发资金短缺问题②西部人口少,工农业相对落后,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③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远不能满足大批量油气产田生产和外运的需要④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⑤中西部地区地形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1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15: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读图,完成1~3题。
1.我国西气东输二线没有经过的地形区是()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云贵高原2.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二线主干管道没有经过的省区是()A.甘肃B.宁夏C.湖北D.安徽3.目前最具开发潜力的天然气分布于()A.东北B.西北C.宁夏D.华南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读“河南省地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4~5题。
4.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水源C.交通D.城市5.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6~7题。
材料一专家认为:我国能源供应紧张,实际上就是电力供应紧张,由此,才导致了煤炭和石油的连锁反应。
在未来2~3年时间内,中国将出现电力紧张状况。
浙江、江苏和上海将是缺电的重点地区。
材料二我国的天然气资源分布、西气东输工程线路图及西电东送示意图。
6.不属于缓解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区能源短缺的重大工程的是()A.南水北调B.西电东送C.三峡工程D.西气东输7.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D.木材短缺的问题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所示。
读图回答8~9题。
8.“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
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①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②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③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④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9.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①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②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③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④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川气东送”工程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四川达州市,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1 700千米。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28: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基础巩固]下图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2000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接近( )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C.鄂尔多斯高原D.柴达木盆地2.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距离变化将会( )A.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B.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C.阻碍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D.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读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变化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3~4题。
3.关于西部地区的能源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的风能资源丰富B.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C.西部各省区都有丰富的油气资源D.西部的煤炭资源只分布在中纬度省区4.关于我国西部地区能源生产系统产出效益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 A.产出效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B.改革开放后产出效益增长最快C.能源生产系统的产出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进入21世纪,西部能源开发存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完成5~6题。
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小②需开挖新河道,工程量大③污染严重,水质差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A.③④⑤ B.①②④C.①②⑤ D.①③④6.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能缓解北方地区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四川向家坝至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入运行,每年可向上海输送32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最大输送功率约占上海高峰负荷的1/3,可节省原煤1 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 000万吨。
读图完成7~8题。
7.向家坝至上海特高压输电线路输送的主要是( )A.黄河上游的水电B.红水河流域的水电C.长江中上游的水电D.我国西南地区的火电8.向家坝至上海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的意义是( )A.利于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变输煤为输电,同时保护了土地资源B.缓解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改善了当地环境质量C.解决沿线地区广大人口的就业问题,减轻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冲击D.缩小了东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彻底改变东部地区能源少的问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导学案含答案).doc

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导学案含答案).doc(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导学案含答案).doc(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导学案含答案).doc(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盆地与陕甘宁等地的天然气田,为“西气东输经过的F处(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课后巩固案经国务院批准,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于2009年2月7日正式在广东深圳开工建设,标志着这个总投资超过1400亿元的世界最大管道工程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读右图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线路走向示意图,回答1~3题.1.继西气东输一线、川气东送工程之后,再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目的有①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②促进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③加强东部地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④利用广州港的优势扩大我国天然气的出口能力A.①②B.①③ C。
①④ D。
②③2.与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干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具有的优点是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②供气来源多元化,供气更稳定 ③覆盖区域更广 ④从根本上解决了珠三角的能源短缺状况A.①②B.①③ C。
①④D。
②③3.关于该工程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工程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B.有利于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C.线路途经地区能源十分短缺 D.促进工程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下图表示四种能源消费结构,读图回答4~5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同步作业与测评: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B卷) -含解析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B卷) 对应学生用书P57[考点分布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我国天然气资源在西部地区分布非常丰富。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
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据此,回答1~3题。
1.材料主要说明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B.改善西部的经济结构C.为了发展西部的油气工业D.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答案 D解析依题意,结合材料信息“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可知,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故D项正确。
2.束缚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①勘探、开发资金短缺问题②西部人少,工农业相对落后,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有限③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远不能满足大批量油气产田的生产和外运需要④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⑤中西部地区地貌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答案 A解析西部地区开发油气资源困难,其社会经济条件从资金、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
勘探、开发资金短缺,西部地区天然气市场需求量有限,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运输能力不足等属于制约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
故选A。
3.关于我国主力油气田开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不再开采石油、天然气B.东部地区石油、天然气产量递减,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导致供需矛盾更加突出C.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将会成为我国开发的重点D.西部地区将大力开采石油、天然气,东部地区资源又日益短缺,将会供应东部地区答案 A解析东部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理必修三课时作业:第5章 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五章第一节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读图,回答1~3题。
1.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C)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C.补充气源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解析】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西气东输线路从此地经过可以补充气源。
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A)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解析】我国油气在分布地与消费地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现象,油气资源分布具有西多东少的特点,而油气资源的消费则相反,这使得我国必须大范围调配能源资源。
3.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A)A.俄罗斯B.欧洲C.新加坡D.日本【解析】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②③④的来源地分别是俄罗斯、中亚(或哈萨克斯坦)、中东波斯湾地区和拉丁美洲。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
结合南水北调西线示意图回答4~6题。
4.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D)A.石油、天然气丰富B.太阳能资源丰富C.煤炭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解析】川、渝地处长江上游,降水丰富,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
5.“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解析】“调水”变“调电”可以使黄河上游水量保持稳定,使中下游的断流问题得以缓解。
6.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C)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B.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入华北地区C.工程路线短,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至西北和华北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解析】西线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调水距离近,但受地形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施工难度较大,水量相对较小,距离需水区较远,工程量并不小。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习题)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自主学习(教材P82)1.自然原因。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2)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经济原因:区域间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
►合作探究如何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答案:资源跨区域调配是由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和资源分布区与消费区的需求差异产生的。
分析时明确资源分布较少及分布较多的地区;同时明确资源短缺区的紧缺原因,包括为何分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也包括利用过程中的问题等。
►同步辅导[要点归纳]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我国自然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实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最好的解决措施之一,其具体原因如下所示。
[难点解惑]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资源跨区域调配,主要目的是将资源从富集区输送到贫乏而且是需求量大的区域,而需求量大的区域一般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所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与资源分布区不一致,导致了区域间的不同需求,因此出现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同步检测实施跨区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重要举措。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加利福尼亚州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属于(D)A.西水东调B.南水北调C.东水西调D.北水南调解析:读图,根据图中河流、水库的分布可以判断,北部地区的水系发达,水资源充足。
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
所以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主要举措,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北水南调。
D对,A、B、C错。
2.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气候类型是(C)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解析:根据旧金山、洛杉矶、圣迭戈三地的分布判断,图示区位于地中海气候区,C对。
北部受西风带控制时间长,所以雨量多,河流水量大。
南部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间长,所以降水少,河流水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
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紧张问题。
如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不包括()A.缓解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B.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2.“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的地形成因是()①断裂下陷②地壳抬升③流水堆积④流水侵蚀⑤风力堆积⑥风力侵蚀A.①③B.①⑤C.②④D.②⑥读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调水的有利条件包括()①可以利用地势自流②冰川融化量大,水源充足③水质没有任何污染④夏季高温多雨,水资源丰富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4.根据调水规划,7、8月份调水量相对较小,原因是()①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③华北地区春旱④华北地区夏涝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读“南水北调东线示意图”,回答以下三题。
5.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①华北工农业发达,水资源相对不足②南方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小③华北降水变率小,径流量分布不均④南方水资源总量大于水资源需求量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6.南水北调东线中,不需人工抽水站,可实现自流供水的河段是 ()A.长江—淮河段B.淮河—黄河段C.淮河—海河段D.黄河—海河段7.2013年12月8日,东线一期工程通水,特大城市淄博率先用上了长江水。
淄博()A.应大幅度降低水价B.应减少抽取地下水C.可大力发展制革业D.可减少喷滴灌设施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地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8.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增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B.有利于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9.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④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⑤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②④⑤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以下三题。
10.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①甲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②甲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乙河流域以沼泽为主③甲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④甲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12.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B.有利于该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C.改善其航运条件D.减小洪水危害下图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东水西调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9.13.甲、乙两区域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有()A.年径流量大B.径流季节变化不明显C.含沙量高D.无结冰期14.东水西调对甲区域的影响主要有()①缓解了供水紧张状况②提高了土地生产力③减轻了土壤盐碱化④加重了环境污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读“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完成以下两题。
15.下列关于甲、乙、丁三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丁地比甲地气温日较差大B.甲地比丁地太阳辐射强C.甲地比丁地气温高是由于其海拔低D.乙地比甲地降水多是受海洋的影响16.在丁地可采取东水西调的措施保证农业生产高产和稳产,若实施调水,则乙、丙两地之间最合理的工程是()A.利用地势,开渠自流B.逐级抽水C.架设“水上桥”D.开凿输水管道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以下两题。
17.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8.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山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缓解胶东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水利基础设施。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降水量丰富的区域位于鲁中南低山丘陵B.自西向东输水是因为降水西多东少C.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是胶东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D.引黄调水对调入区和调出区均不会产生不良影响20.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建成后计划每年11月至次年2月调水,其原因是()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胶东地区缺水最严重B.冬季黄河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季农业用水高峰C.胶东地区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调水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杭州市千岛湖配水工程于2014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通水。
根据设计,配水工程输水线路中有九成以上线路走隧洞。
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两题。
21.该工程()A.为保证水质的优良,沿线多采用管道输水B.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建设难度小C.千岛湖水质优良,是杭州唯一的水源地D.因地势原因全程须逐级提水,耗能大22.该工程建成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千岛湖水体受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B.极大改善沿线水质,使水价降低C.在千岛湖作为取水口,将会减少下游取水所承受的沿途水环境污染压力D.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杭州城区地面下沉青藏高原拥有庞大的淡水资源,“藏水北调”的设想引起极大关注和争论。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23.下列关于雅鲁藏布江的描述,正确的是()A.径流量年际变化小B.常发生凌汛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D.径流量从上游往下游递增24.“藏水北调”工程不会()A.诱发沿线地质灾害B.加剧青藏地区冰川消融C.改善调入地生态环境D.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率2014年2月14日,“引汉济渭”工程的标志性项目“三河口”水利枢纽在汉中开工建设。
结合下图,完成以下两题。
25.据统计,关中地区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全省人均水平的1/4。
从某种意义上讲,“八百里秦川”是块干涸的平原。
下列关于关中地区缺水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雨量集中在夏、秋两季,全年不均衡,雨季宝贵的降水大多白白地流失②自然植被破坏,土壤本身涵养水源的功能降低③黄土本身保水性强,大量降水被储存在土层中④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粗放和不科学加剧了供需不平衡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6.“引汉济渭”工程的影响有()①缓解渭河平原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②有利于发展航运,缓解南北向的交通压力③利用两地落差开发水能④可能影响汉江下游地区工农业用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
读“河南省地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27.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水源C.交通D.城市28.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29.图示区域山脉中,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必须穿越的是 ()A.秦岭B.昆仑山C.巴颜喀拉山D.南岭30.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许多源远流长的大河,航运条件优越,水运便利B.该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C.图示地区南部森林覆盖率高,不易发生地质灾害D.修筑梯田是协调本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31.读“我国部分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示意图”(字母代表能源生产和输出地区,甲、乙、丙为能源输入地区,箭头表示能源输送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三个水能基地有______(填字母),其中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________基地(填字母),该地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能与煤炭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两点)(2)图中属于重点开发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是______(填字母),由该基地向乙地区输送能源的工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由B、C、D、E地区输送能源的工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
建设这些能源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紧张状况②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③减少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④调节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此图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为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局面,除建设上述大型能源工程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至少答出三点)32.读“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工程三个方案中,中线工程自南向北依次经过的省、直辖市的政府所在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线调水的水源是______水库和______水库。
(2)为了改变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和华北地区供水紧张的状况,我国实施了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跨流域调水工程,以缓解某些城市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3)国家提高了自来水的价格,其根本目的是()A.增加治理水污染的资金B.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C.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D.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4)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有哪些?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南水北调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