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关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分析

关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分析

关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分析关于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分析语言文化差异出现在不同国家的语言应用者的交流过程中,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家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紧密,个体之间的跨文化语言交流活动也越来越多。

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带来许多误解,甚至出现过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不良问题。

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方式是弥合文化差异,使不同于语言应用者能够进行无障碍的沟通。

英语是目前我国应用最多的外语,也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外语教学科目,探讨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对我国的英语教学锅中以及英语应用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表现1.语词运用上的文化差异。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政权体制、国民心理环境,文化的主流思想完全不一致,很多英语学习者和应用者,都忽视了这样的语言心理基础,因此,在理解英语表达方面出现了一些误解。

常见的误解存在于单词的理解上,英语中的dargon并非汉语中的龙,具有神圣、吉祥的意思,而是代表着邪恶的力量。

而英语中也不存在吃了么?这样的问候。

很多英语学习者,在文化意义方面的误解,使语言的理解和应用都存在着问题。

2.语法上的文化差异。

语言的基础包括词汇和语法,词汇量的多少并不完全决定英语使用者的交流能力,沒有丰富的语法知识,仍然会造成交流障碍。

而英语和汉语的语法存在着明显的不同,由于语法方面的文化差异,给英语学习者造成难题,也导致了交流当中的诸多问题。

例如在汉语交际中,如果陈述完某些观点后,会以This is my point view. 表示对自己观点的总结,但是在英语语法中,已经陈述完成的就代表已经过去,因此应该用That is my point view. 加以表述。

3.语言习惯上的文化差异。

只有真正地理解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才能够促使跨文化交际中英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提升跨文化交际质量,英语国家与汉语国家的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习惯也完全不一样。

语言习惯在人们日常实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下来的,是完全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语音、语法、语义还是语用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这些差异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很多挑战,需要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时注意到这些差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沟通障碍。

在语音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发音方式显然不同。

英语语音重音明显,音调跳跃大,说话方式较为生动,而汉语则是音调平稳,声调调值不强烈。

这使得在英语中,强调和重要的信息能够通过重音和语调来表达,而在汉语中往往需要通过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排列来表达。

在语音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应该是音调的问题,以免造成语义的混淆和误解。

在语法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语法结构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突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强调语句的逻辑关系,而汉语则重视句子成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英语倾向于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汉语则有许多较为复杂的句式,例如长句和嵌套句。

此外,英文使用较为丰富的时态和语态,以表达不同时态和语态下的意思,汉语则采用了六个基本的时态和一个语态,语法相对较简单。

境外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被“主谓宾”和“时间状语位置在前”等语法要点所迷惑,在写作中常常出现字句不通或串行翻译等问题。

在语义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所指对象和词汇含义也有差异。

英语中有许多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使得词汇的选择更为灵活,而汉语中则以单音多义较为突出,同一字或短语有多种词义,含义较为丰富。

此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两个语言中词语的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需要特别注意译文的意义和意义的区别。

在语用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应用和使用场合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注重言辞优美、主题鲜明和说理严密,而汉语则更注重文章的整体效果和表达的情感色彩。

英语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反问等,表达言简意赅的文字效果,而汉语则通过语言的细节表现情感。

此外,中英两种语言的正式与非正式、文学性与口语性等语用差异也需要特别注意到。

总之,中英两个语言存在各种差异,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需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尽可能避免在翻译、写作等方面产生误解和沟通障碍。

英汉语言主要差异综述

英汉语言主要差异综述

河南师范大学 张长辉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
在英语句子中,主干结构突出,即主谓机制突出,名词,
尤 其 是 抽 象 名 词 (abstract noun) 用 得 多 , 介 词
(preposition)也用得多,英语表达复杂思想时,往往开门 见 山 , 然 后 借 助 英 语 特 有 词 汇 关 系 代 词 (relative pronoun),进行空间搭架,把各个子句(clause)有机地结 合起来,构成一串葡萄似的句子。主干可能很短,上面
Aldous Huxley:The Country
河南师范大学 张长辉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
(二)英语句子中,名词与介词占优势
Carlisle Street runs westward, across a great black bridge,
down a hill and up again, by little shops and meatmarkets, past single-storied homes, until suddenly it stops against a wide green lawn 卡莱尔大街往西伸展,越过一座黑色大桥,爬下山岗又爬
却结着累累果实。
河南师范大学 张长辉
英汉句子结构比较
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由于距离远,又缺乏交通工具,使农村社会与外界隔绝, 而这种隔绝,又由于通讯工具不足而变得更加严重。 Because there is a great distance and there are not enough transport facilities, the rural world is isolated. This isolatlon has beeome more serious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information media.

【全文】英汉语言对比_3

【全文】英汉语言对比_3
7 返回章重点 退出
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交际过程中,难 免会出现差异,探索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并分 析其原因,有利于避免产生失误,提高翻译质 量。我们知道,英语重客体,重形式上的逻辑 关系;汉语重关系,重意合,重主体。汉语重 人际关系;英语重客观事实。汉语重含蓄;英 语重精确。这便是英汉两种语言在风格上和文 化上的差异,正是这种文化差异造成了翻译中 的障碍和难题。
19 返回章重点 退出
例3:He tried to seem angry, but his smile betrayed him.
A. 他装出生气的样子,可是笑容暴露了他的真实情 感。
B. 他试图看上去是生气的样子,但是他的笑容背叛 了他。
C. 他试图生气忍住不笑。 D. 他心里很生气,却笑不出来。
3. 1. 1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是指英语语言符号之间有较强 的逻辑关系;汉语重意合(parataxis)是指汉语句子主要通 过字词的意义连结起来。汉字起源于象形文字,文字的图 形表示其意义,并引起意义上的联想,发展形象思维;英 语是拼音文字,字母是基本的文字表达符号,词的拼写与 发音按一定的发音规则形成逻辑关系,而字母对意义而言 只是意义的替代符号,语言信息的表达依靠符号按一定的 语法逻辑关系排列组合,所以说英语是一种重形式逻辑的 语言。
语言的表达方式不仅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与思维及逻辑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思维 及逻辑方式的差异在语言表达方式上的表现既存在 于语篇的思路和结构上,也存在于句子水平上。
9 返回章重点 退出
3. 1英汉语言特征对比
Comparis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 Features

英汉语言进化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分析

英汉语言进化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分析

英汉语言进化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分析介绍英汉语言两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从起源到发展,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反映了两种语言背后文化的侧重点。

本文将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进化的分析,来探讨文化差异的根源。

第一部分:语言的起源和进化英语、汉语共同祖先是原始语,并早期在不同的部落和地区通过口语传播。

随着部落和地区的不断扩大,语言进一步演变成为方言和不同的语言。

这些语言通过各种文化和历史事件,如贸易、侵略、移民、殖民等的交往而发生了相互影响和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现代的英语和汉语。

英语和汉语的发展历史都有早期的书写形式。

汉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而英语在公元5世纪前只被英格兰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使用,没有任何书面或官方标准。

直到9世纪,这种方言开始在丹麦和挪威的北欧诸国得到广泛使用,并逐渐演变成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实用性也大大提高。

但是直到中世纪,英语才开始书写,也就是在食人族时期。

不同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的引入,塑造了两种语言特有的形态和规则,这种形态和规则反映了两种语言背后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习俗。

第二部分:英汉文化的不同之处(一)语音差异英汉语言之间最大的基础分歧是语音。

英语的语音系统中,重音在单词内、句子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而汉语没有任何一种音素笃定的重音,声调变化导致了不同含义的单词出现。

例如,“ma”第四声是“吗”疑问语气的语尾,“ma”第二声是骂人的粗话。

(二)词汇差异任何两种语言之间要比较词汇的不同,需要从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获取意义。

在英语中,许多单词都来自拉丁语、希腊语,如cedo(前进)、certus(确定)、necro(死亡的),也有不少单词来自古诺斯语、盎格鲁-撒克逊语,如walk(走)、fire(火)、mother(母亲)。

在汉语中,许多词汇来自于象形文字,例如动物名,也有的来自于古籍如《尚书》、《周礼》等,如“礼”,“畜”,“职”,“工”。

英汉词汇中文化差异的比较

英汉词汇中文化差异的比较

英汉词汇中文化差异的比较第一篇范文英汉词汇中文化差异的比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

英汉两种语言分别承载着英国和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因此,在英汉词汇中存在着大量的文化差异。

本文将对英汉词汇中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语言。

一、动物词汇的文化差异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以“狗”为例,在中文中,“狗”通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忠诚、勇敢、善良的品质,如“忠诚的狗”、“狗是人类的好朋友”等。

而在英文中,“dog”除了具有与中文相似的含义外,还有“低人一等”的含义,如“Every dog has its day.”(凡狗皆有得意日。

)、“dog someone in a fight”(在斗争中拖某人的后腿)等。

二、食物词汇的文化差异食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存在着文化差异。

以“龙”为例,在中文中,“龙”是吉祥的象征,如“龙年”、“龙凤呈祥”等。

而在英文中,“dragon”则代表着邪恶、凶猛的形象,如“She is a real dragon.”(她是个母夜叉。

)、“Dragon-slayer”(勇士)等。

三、颜色词汇的文化差异颜色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同样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以“红”为例,在中文中,“红”象征着喜庆、吉祥,如“红色炸弹”(结婚请柬)、“红运当头”等。

而在英文中,“red”则常常与危险、警告相关联,如“red alert”(紧急警报)、“red tape”(官僚主义)等。

四、植物词汇的文化差异植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梅”为例,在中文中,“梅”象征着坚韧、高洁,如“梅兰竹菊”四君子、“梅妻鹤子”等。

而在英文中,“rose”(玫瑰)则象征着爱情、浪漫,如“Love is a rose.”(爱情是一朵玫瑰。

)、“The rose of love。

”(爱情的玫瑰)等。

五、总结本文以动物词汇、食物词汇、颜色词汇和植物词汇为例,对英汉词汇中的文化差异进行了比较。

汉英对比纲要知识点总结

汉英对比纲要知识点总结

汉英对比纲要知识点总结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Outline Knowledge Points Summary1. 语音Chinese: 汉语拼音系统基于拉丁字母表,拼写和发音基本对应,有四个声调。

汉语的音节比较简单,以单韵母和复韵母为主。

English: 英语的发音比较复杂,有五个元音音位,包括长元音和短元音,而且辅音音位也比较多。

英语的音节比较复杂,包括单音节词和复合音节词。

2. 语法Chinese: 汉语的语法比较简单,动词不受人称和时态的变化,而且没有冠词和复数等语法规则。

English: 英语的语法比较复杂,需要考虑时态、人称、数和语态等因素,并且有冠词、复数和连词等语法规则。

3. 词汇Chinese: 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但没有词缀和屈折等词形变化,而且词汇一般是独立的,不存在复合词和复合形式。

English: 英语的词汇丰富多样,包括了很多词缀和屈折形式,而且存在复合词、派生词和合成词等形式的词汇。

4. 书写Chinese: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基础,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义和发音,书写顺序有固定的规则。

English: 英文的书写采用拉丁字母表,每个字母也有独立的发音和写法,但书写顺序并没有固定的规则,而且大小写的使用也比较灵活。

5. 语言表达Chinese: 汉语的表达方式比较简单,一般采用主谓宾的句式,而且语序比较固定。

English: 英语的表达方式比较灵活,可以采用不同的句式和语序,包括主谓宾、主谓宾补和主系表等句式。

6. 文化差异Chinese: 汉语的表达方式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包括了很多典故、成语和俗语等表达方式。

English: 英语的表达方式受到了英美文化的影响,包括了很多习惯用语、俚语和谚语等表达方式。

7. 学习难度Chinese: 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人来说,学习汉语比较容易,因为语法简单,而且没有时态和人称等变化。

汉英语言差异

汉英语言差异

• 宇宙膨胀虽然听似奇特,但它是基本粒子物理学 中一些公认理论在科学上看来可信的推论,七八 年许多天体物理学家来一直认为这一学说是正确 的。
句序差异
• 1)英汉语复合句中的时间顺序 a.英语复合句中,表示时间的从句可以在主句之 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叙述顺序很灵活;汉语 则通常先发生的事先叙述,后发生的事后叙述。
• 英语多引伸,汉语多推理 You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要知道一个词的意思就要看它周围是什 么词); 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 but people have meaning for them.(词本无 义,义随人生)。
句子结构的差异
• • • • • • 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It is said that… It is estimated that… It must admitted that… It is suggested that… It has been known for a long time that there is a firs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rt and the liver. • They were given a hearty welcome.
汉英语言差异
•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 What kind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ake you love or hate learning English mos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

如果学生能够对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结构方面的差异有所了解,掌握两者之间的一些转化规律,再假以时日反复练习,做好口笔译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众多语言学前辈的研究成果,在此总结出英汉语言在结构方面的一些主要差异,相信对各位同学必有所裨益。

一、英语重形合 汉语重意合 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1】 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 【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或: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2】 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可携式微型计算机。 【分析】本句是由一个主句、一个定语从句和一个分词状语组成的主从复合句。主句用现在完成时,定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再加一个由thus连接的现在分词短语作状语,通过时态、逗号、关联词和现在分词短语把各句之间的关系表达得非常清楚。而汉语则在对各句简单陈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语序和运用“使”、“从而”的词意把各句之间的层层递进的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掌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差异是做好英汉互译的核心。英译汉时,要尽量在理清英语各句关系的基础上,打乱其原有的句式结构,按照“汉语重意合”的表达习惯和方式,重新组织句序;相反,在汉译英时,要把汉语各个分句的关系尽量用连接词、时态和标点符号等予以表示,最后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组合成复杂的句子结构。例如,众所周知的,虽然“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了)这句典型的中式英语也广为接受,但它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是典型的不顾英语语法和句型结构的误译。其实,按照英语的语法结构,应该这样表达:It’s a long time since we saw. 此外,在做英译汉时,要尽量避免“翻译腔”。所谓“翻译腔”,就是指英文的意思虽然勉强能懂,但直译或硬译的痕迹到处可见,“洋味”太重,可读性太低。究其原因,一是实践较少,经验不足;二是语言能力有限,重形式而轻内容,没有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差别和一些必要的翻译技巧,见到什么就翻译什么。 【例3】 When a representative exceeds his allotted time, the President shall call him to order without delay.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译文】(翻译腔)当一位代表超过他的分配时间,主席将告诉他命令,不要推迟。 (改进)(如果)代表发言超过规定时间,主席应督促他遵守规则。 【分析】该句是一个when引导的主从复合句,看似一个简单的“主将从现”句,但却不能直译成汉语(如第一句译文)。When 从句其实表示一种假设,如果直译成“当……时候”,就没有表达出原句的逻辑关系;his这样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翻译成中文时可以不译;shall是个情态动词,不是将来时;order是名词,表示“规则”,不能硬译为“命令”。 二、英语句长复杂 汉语句短简练 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注重句子的结构,句与句之间可以靠标点符号、连接词、介词等衔接而无限扩展,往往一句话可以包含多个意思,是一种“树形结构式”的语言。但是,汉语则相反,它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字词的语意来表达,一句话一般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是一种“竹形结构式”的语言。这种长短句之间的转化正是英译汉的难点,所以考研的翻译也主要是考查学生翻译英语复杂长句的能力。例如: 【例4】 Plastics is made from water which is a natural resource inexhaustible and available everywhere, coal which can be mined through automatic and mechanical processes at less cost and lime which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calcinations of limestone widely present in nature. 【译文】塑料是由水、煤和石灰石制成的。水是到处可以获得的、取之不尽的一种自然资源;煤可以通过自动化和机械化来开采,成本较低;石灰可由煅烧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石灰石而得到。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分析】原文是一个典型的英语复杂长句,由42个单词组成,全靠一个逗号和几个连词结合成一个多层次的、内容丰富的句子。主句的主干是:Plastics is made from water, coal and lime; water, coal和lime之后各有一个定语从句,其中的后两个定语从句还是被动语态。所以,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时要化整为零,可以把主句和各个定语从句分开译成短句,其中的一些状语比如at less cost也可以单独处理成短句。 因此,在英译汉时,遇到复杂的长句,首先要有耐心地分析句子成分,抽出主句和从句的主干,将其翻译成独立的分句;其次,一些状语,比如分词短语、介词短语等,也可以译成短句;最后,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将这些分句连接起来。 三、英语多被动语态 汉语多主动语态 尽管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被动语态,但相比较而言,英语更喜欢使用被动语态,特别是在一些正式的书面文体中,比如科技英语、医学英语等。有时,汉语也会经常使用一些由“被”引导的被动句,但是更多的时候是用主动表被动,比如由“让”、“给”、“由”、“据”等词语表达的句子。所以,在英译汉时,要尽量把英语的被动句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尤其是一些习惯的表达方法,比如:it is said that…(据说……),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at…(大家普遍认为……)等这些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一般说来,可以把英语句子的主语变成汉语句子的宾语,再将被动语态部分翻译成主动;如果英语句子有by引导的施动者,将其译为汉语的主语;如果没有,则可不要或根据需要予以补充。 【例5】 It was still thought unusual in some places that programs could be called up by viewers to be displayed on their TV screens at home.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译文】有些地方的人们仍然认为,观众打电话要求在自己家里的电视屏幕上播放节目是一件不平常的事情。 【分析】原文中有三个被动语态形式was thought, could be called up, to be displayed, 都译成了汉语的主动语态:“认为”、“打电话”和“播放”。其方法是:it was thought that…,按照汉语习惯,补充了主语,译为“人们认为……”;could be called up,将by后施动者viewers译成主语,被动部分译成主动;to be displayed译成主动修饰programs。 【例6】 New actions must be taken to prevent air pollution. 【译文】必须采取新行动来阻止空气污染。 【分析】原文是一个简单的不需要指明施动者的被动语态,所以直接将主语变成宾语,被动语态部分翻译成主动就可以。 此外,在有些情况下,英语中的被动语态翻译成汉语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都可以。例如: 【例7】 The famous hotel had been destroyed by the big fire. 【译文】大火把这家著名的旅馆毁掉了。(主动) 这家著名的旅馆被大火毁掉了。(被动) 【例8】 She was caught in the downpour. 【译文】她淋雨了。(主动) 她被雨淋着了。(被动) 四、英语重心在前 汉语重心在后 英汉两种语言的逻辑思维有明显的不同:英语往往是“开门见山”,先表明结论,再进行论证、描述或讲述事实,也可简单概括为“先果后因”,即重心在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前;汉语则习惯于“循序渐进”,往往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由事实到结论或由因到果进行论述,可以简单归纳为“先因后果”,即重心在后。 在英译汉时,我们要注意这种逻辑思维上的差异。具体地,在正确理解英语原文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打乱英语的句子结构,按照汉语思维逻辑的表达方式重新安排句子的语序。例如: 【例9】 Mr. Smith was arrested when he himself was not aware that crime he had committed. 【译文】史密斯先生自己还不知道犯了什么罪,人家就把他逮捕了。 【例10】 Everybody here has a chance to study unless he doesn’t want to. 【译文】除非自己不愿意学,这里的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机会。 【分析】上面的两句话中各有一个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按照英文的习惯,这两种从句一般位于主句之后,以突出主句的重要性,也就是重心在前;但是,汉语习惯按照时间顺序、事件的因果关系等来表达,即重心在后。所以,遇到翻译状语从句时,一定要注意两种语言思维逻辑表达的差异性,对句子的语序作出必要的调整。 再如,比较复杂的句子: 【例11】 However,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has been found necessary from time to time to ensure that economic opportunities are fair and accessible to the people, to prevent flagrant abuses, to dampen inflation and to stimulate growth. 【译文】然而,为了确保人人均可获得平等的经济机会,防止公然的不正当行为,抑制通货膨胀并刺激经济增长,人们发现政府的干预常常是必要的。 【分析】如果按照原文的语序来翻译,恐怕各位读者都不知所云。该句虽长,但只有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主句是被动语态,需要翻译成汉语的主动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