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主要人群
腰椎病的基本知识

腰背肌的锻炼很重要
❖ 腰背部肌肉是维持腰椎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之一,加 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有助于维持及增强腰椎的稳 定性,从而延缓腰椎劳损退变的进程,可以有效地 预防急慢性腰部损伤和腰痛的发生。这对于曾经有 过急慢性腰肌损伤、腰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 而目前处于缓解期的病人,防止病情的复发尤其重 要。由于腰腿痛而卧床休息或者佩带腰围治疗的人, 腰部不活动,不受力,长此以往可以引起腰肌的废 用性萎缩和无力,因此,更应加强腰背肌的锻炼。
目前国内外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存 在的误区
❖ 误区三:迷信某一种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基本治 疗方法有手术疗法、介入疗法 、与保守疗法三种疗 法,后者又有内外用药、牵引、按摩、胶原酶等, 应该说那一种方法都能治好一部分病人,但那一种 方法都不能包治所有患者,甚至有些疗法对某些患 者是禁忌的。因此,患者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是根据 临床症状、体征、病程、影象学检查等选择适合每 个患者的具体疗法,不能夸大、迷信某一种疗法, 也不能主观上抵制某一种疗法!
腰背肌锻炼的最佳时机
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在腰腿痛的急性发作期 间,采用适当的卧床休息、腰围局部制动、 口服消炎止痛药物、腰部牵引、理疗等治疗 方法为主,在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后,再开 始循序渐进地进行腰背肌的锻炼和舒缓适度 的腰部活动。 对于卧床休息的病人,应当在不加重腰腿痛 症状的前提下,在床上加强四肢的活动,以 防止或者减缓肢体的废用性萎缩,减少四肢 的关节僵硬和韧带粘连。
简便易行的腰背肌锻炼方法
❖ 锻炼时可以俯卧床上,去枕,双手背后,用力挺胸 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 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 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这种方法俗称“燕飞”或 “小燕飞”;对于腰肌力量较弱或者肥胖的人士来 说,上述方法比较费力,可以采用“五点支撑”的 方法锻炼,仰卧在床上,去枕屈膝,双肘部及背部 顶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双肩、双肘部 和双脚这五点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持续3~5秒, 然后腰部肌肉放松,放下臀部休息3~5秒为一个周 期。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 的方法进行锻炼。
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流行病学调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它可能导致慢性疼痛、运动功能下降、甚至致残。
为了更好地防控该疾病,我们开展了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流行病学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30岁以上、居住在城镇或乡村的成年人。
二、研究方法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邀请志愿者参加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生活方式、职业情况、腰痛史等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
对于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的人群,我们采用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进一步诊断。
三、结果1. 基本信息我们共有2000名成年人参加了调查,其中男性1140名,女性860名。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为:30-39岁占43%、40-49岁占29%、50-59岁占18%、60岁及以上占10%。
参加调查的居住地主要分布在城市(62%)和农村(38%)。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流行趋势调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率为14.2%。
男性患病率为14.8%,女性患病率为13.4%。
不同年龄段患病率存在差异,其中30-39岁的患病率最高,为18.5%,其次是40-49岁的患病率,为16.2%。
3. 生活方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非患者生活方式存在差异。
患者平均每天坐着的时间为4小时以上,相对于非患者平均每天坐着的时间要长。
此外,患者的睡眠时间、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也与非患者存在差异。
4. 职业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职业也是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重要因素。
调查发现,与非体力劳动者相比,体力劳动者患病率更高。
其中,建筑工人、司机、厨师、服务员等职业的患病率较高。
此外,长期站立、弯腰、抬重等也是职业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的因素。
四、结论本次调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我国成年人中具有一定的患病率。
其生活方式、职业等因素对患病率影响显著。
因此,我们建议公众应该注意改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避免长期坐着、站着、弯腰等姿势。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治疗方法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多发于中年人群,尤其以男性居多。
该病主要由于椎间盘退化,压力过大,移位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部疼痛、下肢无力、麻木等症状。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多种,下面我将详细介绍。
一、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它包括休息、体位调整、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一)休息:避免劳累、体力工作,并在腰部放置一个软垫,缓解腰部压力,减轻疼痛。
(二)体位调整:可以采用侧卧、半卧、膝胸位休息等体位,缓解腰背部压力,对病情缓解有一定帮助。
(三)物理治疗:可以采用理疗、按摩、针灸、拔罐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减轻症状。
(四)药物治疗:包括止痛药、消炎药、解痉药等,用于缓解疼痛、炎症、肌肉痉挛等症状。
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进展明显时,手术治疗就是必要的选择了。
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有椎间盘切除术、细胞成形术、脊柱融合术等。
手术治疗能够快速缓解疼痛,但手术后需要进行康复锻炼和注意避免反复发作。
三、注意事项(一)不要长时间站立或坐着,避免长时间的弯腰或绷背的动作,保持良好的姿势。
(二)避免过量运动,如跑步、过度跳跃、扭曲身体等,避免腰部受力过大。
(三)适当进行腰背部的加热、按摩、拉伸等运动,加强肌肉的适应能力。
(四)多吃富含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维持骨骼健康。
(五)避免过度依赖药物,如镇痛药,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依赖性。
总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同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锻炼,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预防病情进展。
腰椎钙化是什么意思还能治疗好吗,治疗方法腰椎钙化是指椎体后缘及椎间盘处发生钙化,导致椎间隙狭窄、脊柱强硬、骨化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腰椎钙化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
本文将详细介绍腰椎钙化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腰椎间盘的症状、危害与小针刀治疗

腰椎间盘的症状、危害与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于30至50岁人群,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组织,纤维环、髓核、软骨板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尤其是髓核,在受到外力因素影响后,腰椎间盘后侧纤维环破裂,使得髓核组织向后突出,对周围神经造成压迫,导致腰椎功能活动受限的疾病。
那么,腰椎间盘突出症该如何进行治疗治疗呢?在此之前,我们先了解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及主要危害?一、腰椎间盘的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这种疼痛为放射痛,从患者腰部逐渐向臀部、腿部和足部传递,但不同患者其临床症状存在差异,一些人初期只有一侧下肢疼痛,且伴有麻木症状,中后期,另一侧也会出现同样症状;一些患者左右两侧疼痛程度不一;一些患者仅在下肢出现麻木不适的症状。
患病时间较长的患者其腰臀部、腿部肌肉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也会出现尿失禁,甚至瘫痪的情况。
可见,不同患者临床症状存在差异,在进行治疗时,医生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过往病史、过敏情况等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以便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二、腰椎间盘的主要危害长期久坐,举重运动员、重体力工作劳动者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患病群体,尤其在20岁以后,腰椎间盘进入退变期,腰椎间盘抗压力和弹性迅速下降,再加上长期超负荷劳动,极易给腰椎间盘造成损伤,从而诱发该病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腰痛较为严重的患者,患者腰部会出现持续性镇痛,患者仅能进行一些缓慢行走活动,但情况严重时,会出现痉挛样剧痛,患者只能卧床休息,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工作;对于一些下肢放射痛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影响其正常走路,呈现跛足行走情况,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下肢瘫痪,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及早进行治疗。
同时,腰椎间盘突出症也会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如后关节退变、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继发性椎管狭窄、腰椎不稳及关节突骨关节炎等,必须尽早治疗,以缓解患者不适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文名称:腰椎间盘突出症英文名称: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定义: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骨伤科疾病(二级学科);筋伤(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求助编辑百科名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腰4~5,腰5~骶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仅占5%~22%。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青壮年为最多,男性较女性多,20岁以内占6%左右,老年人发病率低。
西医学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症状:腰痛,腿痛传染性:无传染性发病部位:腰部编辑本段疾病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腰4~5,腰5~骶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仅占5%~22%。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青壮年为最多,男性较女性多,20岁以内占6%左右,老年人发病率低。
编辑本段疾病介绍[1]虽然腰痛在人的一生中从20岁开始即已常见,但椎间盘病变及椎间盘突出在健康人群中的高发期为30~40岁。
大多数患者认为其腰腿病与创伤有关,但通常仔细询问可发现,在严重的腿痛发生前,患者已有几个月或几年的间断性腰病史。
在大多数情况下,腰病的发作相对短暂,休息后疼痛缓解。
疼痛常因用力、重复的弯腰、扭转或举重物而诱发,在有些病例中,不能问出诱发疼痛加重的因素。
疼痛常开始于下腰部,向坐骨神经支配区域和臀部放散。
向大腿后侧放散的疼痛,可由脊柱许多部位(包括椎小关节,前后纵韧带、脊椎骨膜等)的病变引起。
放散至膝以下的为根性疼痛。
无论何时,当腿痛很轻而腰痛很明显时,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应非常慎重。
预防和缓解中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

预防和缓解中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严重时会导致疼痛、神经症状和甚至截瘫等并发症。
而中老年人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发人群,日常生活中预防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预防和缓解中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
一、保持适当的体重肥胖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中老年人应该保持适当的体重。
过重会增加腰椎的负担,导致腰椎间盘过度受压,容易发生突出。
同时,定期进行体重测量并控制饮食,能有效预防腰椎间盘突出。
二、注意正确的坐姿和站姿正确的坐姿和站姿也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措施。
坐姿时应该选择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椅子,并调整好椅子高度,使膝盖和臀部齐平。
同时,注意脊柱保持正常生理弯度,避免过度前倾或后仰。
站立时,重心应该稳定,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将腰部肌肉放松,保持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
三、勤于运动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腰肌和腹肌的力量,保护腰椎。
建议中老年人可以进行一些适应性的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运动不仅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还可以加强膝关节和骨骼系统的稳定性,预防其他骨骼疾病的发生。
四、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中老年人平时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持续性的弯腰和抬头容易给腰椎造成伤害。
在工作、学习或者家务活动时,应该隔一段时间做一次休息运动,活动一下身体。
同时,也要避免过度劳累,当感到疲劳时尽早停下来休息。
五、避免恶意抽烟和过度饮酒研究表明,恶意抽烟和过度饮酒对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抽烟和饮酒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和代谢功能,从而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的病情。
因此中老年人应该避免压力过大,少吸烟喝酒,保持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预防和缓解中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通过均衡的饮食、适量的锻炼和正确的姿势,中老年人可以有效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为何农村妇女更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为何农村妇女更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何农村妇女更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核心提示: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并且多发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生不仅会对患者的腰部造成严重的损害,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会使患者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可见这种疾病是多么的严重,一般我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居多,其实未必,女性患病的群体也不少,尤其是农村妇女更是高发人群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并且多发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生不仅会对患者的腰部造成严重的损害,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会使患者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可见这种疾病是多么的严重,一般我们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性居多,其实未必,女性患病的群体也不少,尤其是农村妇女更是高发人群之一。
农村妇女之所以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她们本身的生活质量有关系,农村妇女日常生活很辛苦,除了带孩子、做饭之外还得外出干活,因劳累过度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还有一方面,农村妇女健康意识还是比较淡薄,不注重加强锻炼,容易造成肥胖;另外女性身体衰老的过程可能比男性更早一些,女性生理期一般到45—50岁之间,因生理功能体质呈现下降的趋势,免疫力也随之薄弱,肌体和各方面的精气也处在匮乏状态,加上没有合适的功能锻炼,这些因素复合到一块就可能会引起腰椎间盘突出。
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也不要过于担心。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腰围和支持带牵引疗法、推拿疗法、针灸疗法等。
如果非手术疗法治疗三个月以上没有明显效果,应考虑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永久性的神经功能丧失。
建议在早期发现疾病症状的情况下,及时就医,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及时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还应该配合医生的治疗做一些家庭治疗,用肌肉活动、按摩等方式提高腰背肌肉张力,改变和纠正异常力线,增强韧带弹性,活动椎间关节,维持脊柱正常形态以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
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与康复方法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常出现 腰痛、腿痛等症状,严重 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 作。
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等原因,患者的 活动能力受到限制,不能 进行正常的运动和锻炼。
心理影响
长期受病痛折磨,患者容 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02 腰椎间盘突出的 症状
疼痛
腰部疼痛
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表现为 腰部钝痛或酸痛,严重时可有剧痛。
其他可能并发症的应对措施
1 2 3
下肢麻木或无力
卧床休息,减轻腰椎压力;进行物理治疗如针灸 、按摩等缓解症状;加强下肢肌肉锻炼,促进血 液循环。
大小便失禁
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可能需要手术 治疗,以恢复神经功能;术后进行膀胱和肠道功 能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腰椎滑脱
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以免加重腰椎损伤;佩戴 腰围等支具,保持腰椎稳定;根据病情选择手术 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处理
卧床休息,减轻腰椎压力;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等缓解疼痛;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等消炎止痛 。
马尾综合征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
积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防止病情恶化;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以免加重腰椎损伤。
处理
立即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以解除马尾神经受压;术后积极进行康复训练,促进神经 功能恢复。
腹痛
部分患者可出现腹部放射性疼痛,易 被误诊为腹部疾病。
坐骨神经痛
疼痛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 外侧放射,可伴有麻木感。
感觉异常
麻木
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可出现皮肤感觉 减退或麻木。
感觉过敏
部分患者对疼痛刺激过敏,如用针刺 皮肤时感觉疼痛加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人群
本病与城市现代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脑力劳动者长期处于坐位,姿势变化少,从而造成该类病人发病率上升有关,主要包括公务员、教师、医务人员等。
人如果长时间的固定某个姿势不变,致使受压椎间盘不能恢复到正常形态。
椎间盘中的液体缺失使其越来越薄,外缘变得脆弱。
这是渐进效应。
正是这种退化使椎间盘容易破裂,迫使髓核脱出,压迫神经或韧带引起疼痛。
”间盘发病率不同。
患者职业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数有一定相关性。
在社会人口中,农民、工人的人数最多,从事的体力劳动也最繁重,腰椎间盘负荷大,容易导致损伤,因此其发病比例高是必然的。
近年来本病的年轻化趋势令人担忧,与成人不同,20岁以下的青少年椎间盘尚未开始退变,因此,外伤成了造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
腰椎在轻度负荷并快速旋转时,间盘纤维环最易造成破坏,青少年患者多由不适当的体育活动直接造成。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特定的人群中容易发生,其主要是以下几种人效易得病:
1、年龄多发于25--50岁的人群,占总发病人数的75%以上。
尽管这个年龄段为青壮年,但是椎间盘的退化已经开始了.特别是纤维环的退变更早,而腰椎退变要晚一些,这些退变的不同步,加上这个年龄段的运动量较大就易患病。
2、性别男性发病要高于女性,这是由于男性从事体力劳动的机会更多、更重,腰部受损机会也更多。
女性月经、怀孕、分娩等也可影响腰椎的功能,而且我国女性参加体育锻炼机会较少,发病率也不低。
3、体重过于肥胖和过于瘦弱的人都易患上腰椎间盘突出。
肥胖者主要是自身重量超重而加重腰椎的负荷,增加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机会。
瘦弱者由于肌肉少,对腰椎的保护作用较弱,所以易患本病。
4、发育腰椎发育异常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椎隐裂、椎弓崩裂等,都会诱发病。
5、职业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常见病、多发病,广泛地存在于各行各业中,但是重体力劳动者的发病明显比轻体力劳动者要高;脑力劳动者、长期伏案工作、长期弯腰工作或搬重物的人发病率也比较高,因此体力劳动者要注意劳逸结含,
脑力劳动者要加强锻炼,提高腰肌的协调性。
6、遗传据国外医学家统针表明家庭中有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发病率比家庭中没有该病的人发病率高几倍。
7、环境长期在寒冷、潮湿的工作和生话环境中易产生肌肉炎症、水肿,诱发本病。
如长年在矿井下下作的人易得病。
为什么女性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主要人群。
南京长江医院骨科专家表示女性患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有三:
首先是与受凉、创伤有关:多因在月经期、分娩和产后受风、湿、寒的侵袭,导致脊椎长骨刺而诱发腰痛。
若腰部曾扭伤,可能发展为椎间盘脱出,出现较重的腰痛,甚至影响脊椎的屈伸和转动。
其次是生理因素影响:更年期妇女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可能引起腰痛,其特点是晨起重而活动后减轻。
还有月经不调、痛经或情绪危机等因素,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
最后是和孕期及产褥期劳累有关:孕妇在怀孕期间,随着胎儿逐渐长大,孕妇腰骶及盆腔各关节韧带松弛,同时子宫重量亦随着胎龄的增长而增加,致使身体重心前移。
为了保持身体平衡,腰部多向前挺起,若不注意休息,则易引起腰痛。
妊娠期间,胎儿发育需要充足的钙、磷等营养物质,若膳食中摄入量不足,可造成孕妇骨质软化脱钙,产褥期出血过多,或劳动过早、过累以及受凉等,也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怎么治?
1、物理疗法
a,短波、超短波疗法:在起病的初期,为了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消除可能产生的渗出、水肿等炎性反应,减轻因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的疼痛,一般多采用短波、超短波电疗法。
治疗时二个极板可在腰骶部对置或在腰骶部、患腿后侧并置。
温热量,每日1次,每次20-40分钟。
15-20次为1疗程。
b,间动电疗阖:可用小圆形电极,于腰骶部及沿坐骨宰经走行区逐点治疗,密波2-5分钟;疏刻波5分钟;间升波5分钟。
每日1-2次,15-20次为1疗程。
c,超刺激电流疗法:可用两个8-12平方厘业大小的电极,一个横置于骶部,另一个竖放于腰部,接通电源后,尽快把电量调至8-12毫安,待强烈的通电感
消失后,在2-7分钟内把电量再增加到18-23毫安。
每次治疗时间共15分钟。
每日或隔日1次,如有效,可继续治疗至6-12次。
2、牵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牵引疗法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通过特殊的牵引装置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a,起腰部的固定和制动作用:牵引时,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状态下,受牵拉的腰部处于一个相对固定的正常列线状态,腰部的运动范围及幅度较卧床休息和佩带腰围时更进一步得以限制,以便于减轻或消除局部的充血、渗出、水肿等炎性反应。
b,松弛腰背部肌肉: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脊神经的受压或受刺激,多伴有腰背部肌肉痉挛,这样不仅导致了腰部的疼痛症状,而且还会构成腰椎的列线不正。
牵引疗法,可以逐渐使腰背肌放松,解除肌肉痉挛。
c,恢复腰椎的正常列线:在牵引时,若将患者腰椎放置在生理曲线状,随着牵引时间的延长,列线不正的现象可以逐步恢复至正常。
d,改善突出物与神经之间的关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轻型或早期的患者,可使椎间隙逐渐被牵开,而有利于突出物的还纳。
对于病程相对较长的患者,牵引可合粘连组织和挛缩的韧带、关节囊牵开使椎管间隙相应增宽,两侧狭窄的椎间孔也可同时被牵开,从而缓解或消除了对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对减轻下肢麻木和疼痛有较好效果。
3、局部封闭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局部封闭疗法有穴位封闭和局部区域性封闭两种。
a,穴位封闭:兼有针灸及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因此,比单纯的针灸或单纯的药物治疗有更明显的止痛效果。
b,常用的封闭穴位:有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志室、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穴位。
常用的方法:1、2%盐酸鲁卡因注射液4毫升,加醋酸强的松龙1毫升,混匀后,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个每5-7日封闭1次。
3-5次为1疗程。
2、维生素B12注射液1-3毫升,分注于上述穴位中的3-4个。
每日封闭1次。
10次为1疗程。
4、中医膏药调理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传统理论认为“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致使经脉不通,
血化淤为目的。
遵循中医通则不痛的原理,疗效治疗,可以达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间盘突出预防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在如今的社会越来越普遍,这主要与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有很大关系,社会进步带来的便利,减轻了体力劳动的同时,使得人们越来越缺乏锻炼,想要抑制住腰间盘突出的发生,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那么,做好腰间盘突出预防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呢?
1、腰间盘突出的预防需注意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避免过度劳累,工作一段时间后稍作运动。
2、腰间盘突出患者应睡软硬适度的硬板床,饭后不要长时间看电视。
这也是较为有效的腰间盘突出的预防措施。
3、腰间盘突出的预防应避免寒冷、潮湿的居住及工作环境,在寒热交接的季节注意避免腰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4、腰间盘突出患者在走路时多运用腹部肌肉,站立时不要双腿同时并齐长时间站立。
5、腰间盘突出的预防需注意动作宜“慢半拍”,运动前或做重体力工作前、或晨起后,身体各部肌肉和关节都在松弛状态,如此时做突然的动作就有可能伤害椎间盘,易导致腰间盘突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