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政治考试重点

成考专升本政治考试重点
成考专升本政治考试重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一、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1.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 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1. 哲学的提出者:马克思

2. 哲学的容意义: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3. 指导方法: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③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三、哲学的主要派别

1.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具体形态

①唯物主义划分为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支、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等三种历史形态。

②唯心主义划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等两种基本形态。

3.这两种基本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产生及其对立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的。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辩证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朴素辩证法:第二个历史形态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第三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固定不变的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自然科学前提:三个伟大的科学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

3. 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核”与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核”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 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柏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3. 是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的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1.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为主题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2.理论凭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3.本质属性:学习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长远利益有一定作用

4. 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第一节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畴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畴,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相对的,相辅相成的。运动是一切物质的存在方式,不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因为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2. 运动与静止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

3. 物质和是空的关系:三维关系

三、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1. 规律的特点:①客观性②稳定性③普遍性

2. 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第一,在社会领域,人们的自觉活动虽然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第二,支配人们自觉活动的思想动机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第三,人们的自觉活动受着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

第二节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一、意识的本质

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垆意识的容是客观的。虽然人的感觉和思维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意识的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主从关系

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 意识能动作用及其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的反作用也即主观能动性

2.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途径与条件:①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②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③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①强调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承认并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②客观规律的发现和运用,都需要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1.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最基本的原理,也称为世界物质统二性原理。

2. 原理包含的容:①世界是统一的世界②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物质世界的统一

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2.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的党的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实事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

第三章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世界的普遍联系

1. 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2.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二、世界的永恒发展

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运动。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律②质量互变规律③否定之否定规律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在动力②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畴的关键。③是否承认矛盾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④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二、质量互变规律质

1.定义:质是指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部所固有的规定性。量是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2.事物的量变与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①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质变巩固着原来量变的成果,同时又引起新的量变。

3.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①既然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就要把对事物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定性研究是认识的基础,定量研究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②既然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度,就要使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与事物本身的度相适合,适度原则。

③既然事物发展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就要处理好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既要重视点滴茁积累,又要善于抓住机遇,将事物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1.事物的辩证否定:①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②辩证否定是“扬弃”。

2.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前进性

前进是否定之否定过程的最根本的特征。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构成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周期性运动。经过连续两次否定,即连续两次对立面转化,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发展周期。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畴

一、现象与本质

1.定义: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及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在联系。

2.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①相互区别,相互对立②是辩证统一的

二、形式与容

1. 定义:形式是指把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容的方式,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2. 形式与容的辩证关系

形式与容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①容与形式是相互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②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矛盾运动。

3.形式与容畴的方法论意义

①根据容决定形式的原理②根据形式对容的反作用原理③根据容和形式矛盾运动的原理。

三、原因与结果

1.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原因与结果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①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②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

四、必然性与偶然性

1.含义:所谓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所谓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2.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 必然性与偶然性畴的方法论意义:①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辩证法是反对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坚持唯物主义辩证决定论的理论武器。②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的辩证法要求我们在认识与实践中既要注意自觉探索必然性,严格遵循必然性,又要充分重视偶然性,善于利用偶然性。

五、可能性与现实性

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四章实践和认识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

一、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的基本特点①客观物质性。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是实践的最基本形式,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1.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①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二者是相互联系的相互渗透的。②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一,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第二,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第三节真理及其检验标准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①真理的容是客观的②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任何真理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亦称绝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亦称相对真理。

2.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的。

3. 真理的绝对性是无条件的,无限性的。真理的绝对性是有条件的,有限性的。所以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的,同时又是相对的,绝对的。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2.实践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五章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第一节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其主要依据在于:

①它是一切历史观都无法回避而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②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③它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④它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二、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1. 唯心史观有两个根本缺陷:①它只看到了导致社会历史运动的精神动因,把社会历史活动当事人的目的、动机、意志等社会意识当成社会历史运动变化的决定力量,而没有进一步考察在精神动因背后的社会物质根源。②它把历史看成是由少数杰出人物创造的,无视或否认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唯心史观主要表现为唯意志论和宿命论两种形式。

2. 唯心史观产生和存在的根源:①社会根源。②阶级根源。③认识论根源。

三、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1. 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①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的高度统一,宣告了真正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②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③唯物史观的创立,为人们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社会科学第一次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第二节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一、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诸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

2. 人类生存既然依赖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就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这种影响作用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①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②地理环境还可以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二、人口因素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第二,人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三、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2. 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 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4.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第三节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一、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 生产力的主要特征: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

2. 生产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质体系,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实体性要素构成。

3.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客观物质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联系的、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客观物质关系。

生产关系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的系统,由三个方面构成: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产品分配关系以及由它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

二、社会政治结构

1. 定义:国家既是一个历史畴,也是一个阶级畴。

国家与此前的原始氏族有本质的区别:①国家是按地域划分管辖下的居民和统治围的,而氏族组织是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的。②国家设有专门的常任官吏机构和专门从事镇压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暴力机构,氏族只有自发形成的武装组织。③为了维持这种特殊机关,国家需要征收赋税,氏族组织成员不脱离生产,自食其力,无须征税。

2. 国体与政体

国家的类型亦称国体,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容,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中国的国体:人民专政)

政体,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统治。(中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国家的社会作用或职能

国家的职能一般分为对职能和对外职能。

国家的对职能主要有:①政治职能②经济职能。

国家的对外职能主要有:①国防职能②外交职能

第六章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主从关系),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3.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生产方式起决定作用)

4.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 科学与技术包括科学与技术两部分

第二节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文明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党的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3.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

4.无产阶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 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发展的道路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统一。

第二部分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重要意义

一、思想的形成

时代背景: 战争与革命是时代的主题。

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二、思想的主要容:

思想的主要容:①关于新主义革命的理论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理论④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1.思想的灵魂:独立自主

思想的历史地位:第一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容: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3.的而理论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科学发展观,

怎样建设科学发展观。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 怎样做到实事:①必须解放思想。②必须与时俱进。③必须求真务实。

2. 实事的科学涵: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结合实际,从实践中检验中检验真理。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章新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1. 形成:近代国情和时代特征①中国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②10月革命③旧主义向新主义转变。

二、新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 新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 新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领导。

3. 新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堆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主义的国。

(2)新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一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二是没收官僚资本归新主义的国家所有。

三是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这就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3)新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新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三、新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 . 新主义革命的道路:新主义

2. 新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3)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工程。(是新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3. 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主要容和经验:第一,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第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第三,坚持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第四,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矛盾,是促进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第五,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从新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1. 新主义的基本特点:①过渡性质②经济上以国营经济为主导,五种经济成分(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经济制度③科学化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1.改造容: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政策:第一,把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第三,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第四,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②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

2.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

②采取积极引导、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式③运用自愿互利、典型示、国家帮助、说服教育等原则实现了和平过渡。

三、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1. 确立依据: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2. 意义:①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了制度条件②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③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伟大胜利④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

第三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首要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涵:①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地位。②把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统一起来。③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④把基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统一起来。⑤把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统一起来。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①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②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在要求③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 社会主义成立:①三步走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③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第二节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实事的思想路线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和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国家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不平衡

3.如何科学的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①人口的结构②工业发展水平③地区发展状况④科学教育文化

4.社会主义初级的基本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三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 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 主要容:①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途径)③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根本立足点)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①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政治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几率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二、改革开放理论

1.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有机整体。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2. 改革开放的意义: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②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国:农村推向城市。国外:国到国际)③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过程。

3.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智力、能力的现代化。

4. 如何正确处理深化改革的关系:①处理好整体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②处理好顶层社稷和现实的关系。③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 为什么要扩大对外开放:①改革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②改革开放不可分③中国已经融入到世界的过程

6. 为什么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①符合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要求②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③丝绸之路的经济带(一带一路)

7. 如何全面提高改革开放的水平:①把握世界发展的大势,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②要把握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机率,以开放促进发展③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文明、推动中国的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④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2.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3.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第六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特征:①坚持党的领导②人民当家做主③法治社会

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第二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第七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

1.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③建设社会主义化强国(举措: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创造自信)

2. 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精髓、主题分别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民族、时代精神为精髓,共同理想为主题

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容包括: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第八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国家富强、振兴、人民幸福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思路: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收入合理、就业机制、社会福利完善

4.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改进治理方式、创新有效机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注入社会股力

5.树立生态文明的新的观念: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②坚持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国策(建立生态文明)③完善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法治体系)

第九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外交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①依据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②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的新型对外国际关系

3.如何坚持走和平道路发展道路:①维护联合国的宪章遵旨和原则②维护不干涉政,尊重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对世界承担的首要任务③开展对话和合作而不是对抗,实现双赢和共赢而不是单赢

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第一节“一国两制”构想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一国两制的基本容:

①“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②实行“两种制度”

③保证、、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④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二、“一国两制”构想在、澳门的成功实践

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之路

3.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 建设社会主义的目的:①坚持一切为了人民②实现共同富裕③坚持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2. 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工人阶级、农民、知识分子、人民军队、新出现的社会阶层

3.如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水平:①改革创新精神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③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5.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精神怠懈、能力不足、日益脱离群众、消极腐败

6.如何全面的从严指导:①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结合(思想建设、思想建党、制度建党)②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方向,还要严明纪律)③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斗争。

7.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斗争:①建立建全称职和防腐败体系②坚持严惩不放松③加强反腐昌严的教育(要求党员干部的警惕性)④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创新。

8.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三部分时事政治

国:

1.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互联网经济的都要了解)

2.宪法宣誓制度

3.天津塘沽滨海新区发生爆炸事故

4.关于亚投行的新闻都要了解,这是我国“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的伟大战略

5.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6.成为2022年第十九届亚运会举办城市

7.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兰、文轩分别的奖项和成就也要了解,注意考他们三个其中一位)

8.同马英九会面

9.克强主持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

国际:

1.日本参议院强行通过安保法案(日美同盟战略围堵中国,这个法案让日本终结了二战后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可以对外使用武力)

2.对美国、英国等国进行国事访问取得的成果与意义

3.人民币获批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4.西非埃博拉疫情的整个过程都要有所了解

5.奥巴马抵达哈瓦那对古巴进行访问

认真做92页至122页的时事模拟习题

复习技巧:

1.本资料中的红色字体容,很肯能是今年政治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命题围。

2.注意认真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尤其是历年真题,每年都会有重复。例如:2015年辨析题第42题与2014年的论述题46题基本一致;2015年的论述题46题与2013年的简答题44题一致。

3.答辨析题必须先做判断,回答:正确或错误,然后论述。

4.笔答题,一定要条理清晰,用序号把关键句标注出来,把重点句放在句首。

5.选择题,先做有把握的,最后解决没把握的,没把握的填最少的那一项。

2018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物质和意识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参考答案:C 2、唯物主义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C.精神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参考答案:B 3、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引进从重视硬件发展到重视软件 B.从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从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国际劳务合作与跨国经营 D.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参考答案:D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参考答案:C 5、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 )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参考答案:C 6、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不变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

参考答案:D 7、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中共六大 C.七届二中全会 D.十二月会议 参考答案:C 8、党的十六大提出了( ) A.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B.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奋斗目标 C.社会主义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参考答案:D 9、在认识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 ) A.满足和被满足的关系 B.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C.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D.观赏和被观赏的关系 参考答案:B

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9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1)

202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1) 1.哲学是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阶级性 B.革命性 C.科学性 D.实践性 3.物质的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可变性 D.广延性 4.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C.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观点 D.内因论的观点 6.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事物的外部矛盾 D.事物的内部矛盾 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D.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8.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矛盾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9.感性理解的特点是 A.问接性、抽象性 B.直接性、形象性 C.真实性、可靠性 D.深刻性、逻辑性 10.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社会的政治制度 C.国家政权的性质, D.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平 11.国家实质上是 A.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B.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关 C.社会平等与正义的象征 D.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 12.经济基础是指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C.一切生产资料的总和 D.社会生产力的总和 13.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制约条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成考专升本政治复习备考资料(政治)

核心考点: 依法治国坚持原则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主要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价值追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价值遵循) (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2、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需要 3、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5、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基本内容: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3)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我国的国体,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制度既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不同于一党制。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

2018政治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大纲 1.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及其重要意义。 2.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论证、阐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3.对于违背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错误观点、错误思想能够识别,并给予适当的分析批判。 复习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求】 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的主要派别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二、物质和意识 【要求】 了解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等基本概念。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3.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要求】 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等基本概念。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能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世界的普遍联系

2004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下(专升本)

200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国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B.自然界发展的基本规律 C.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D.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3.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A.唯一特性 B.根本属性 C.存在方式 D.辩证本性 4.意识是人脑的功能,说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能力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D.人脑是意识的产物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共性和个性 6.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A.直线性与循环性的统一 B.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真理与谬误的统一 7.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 A.精神生产活动 B.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C.科学研究活动 D.阶级斗争 8.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国家政权 B.政党 C.政治家 D.意识形态 9.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科学技术 B.社会基本矛盾 C.阶级斗争 D.生产方式 10.在社会结构中居基础地位的是() A.政治结构 B.经济结构 C.观念结构 D.阶级结构 1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 A.生产方式 B.社会形态 C.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经济结构 12.1840年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最紧迫的历史任务是() A.反帝反封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反对资本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D.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3.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专升本《政治理论》重点复习提纲

专升本《政治理论》重点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复习重点 ★第一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二章、第十五章是复习重点,所占分数的比例较多,需要灵活掌握,融会贯通。之前校内辅导所讲每章书的知识点也要掌握好。 每章课后思考题复习重点: ★第一章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5)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P15~19)、邓小平理论(P25~26)和“三个代表”( P30~31)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P38~39) 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答案要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各理论体系间的关系表现为,前面的理论体系是后面的理论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后面的理论体系是前面的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层层递进。 第二章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P48)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P59)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P54)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⑴四者是辨证统一的。⑵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目的,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保证。⑶四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相承,是统一的整体。 第三章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69)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76~78)

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P82~85) 第四章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P96~101)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P102~103) 第五章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重在理解)(P117~121)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122~125)5、如何理解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P126~127) 第六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P137) 3、为什么说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P147~149)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P151~152) 第七章 2、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P163~165) 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P166~167) 5、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P170~171) ★第八章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182~183)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P187)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P188~192)

2019年成人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专升本《政治》试卷与参考答案

春华教育集团 2019年成人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专升本 《政治》试题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 和第II 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题号 ——一 ——二 四 总分 分数 第I 卷(选择题,共80 分) 1、世界观是人们对 (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 4、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又要结合中国实际。这符合 ( )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统一的原理 得分 评卷人 2分,共 80分。在每个小题的四个 A. 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B. 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C. 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D. 精神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2、客观实在性作为物质的唯一特性, 表明它是 A.具体物质的个性 B. 一切物质的共性 C.自然物质的个性 D. 自然物质的共性 A.根本属性 B. 运动方式 C.存在形式 D. 时空坐标 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 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A. 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 B.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得 一、选择题:I ?40小题,每小题 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D. 社会历史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7、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是()

专升本政治常考的80个知识点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6.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8.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10.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1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1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13.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4.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5.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6.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动考 察报告》 1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9.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21.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一大 22.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23.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 为先进的工业国。 24.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5.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6.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 划分的观点 27.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8.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9.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 义本质的要求 3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32.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33.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 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4.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5.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7.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8.“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9.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40.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4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42.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43.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2007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

2007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上(专升本)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给以为朋友的信中说:“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来源!”这段话说明() A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B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研究 C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的来源 2.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一种()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 朴素辩证法观点 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 学习科学理论 B 参加社会实践 C 了解社会现状 D 研究实际情况 4. 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 A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C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D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C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科学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6. 关于真题标准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B 统治者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C 符合以往理论的就是真理 D 经实践反复证实的理论就是真理 7.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 A 在实践基础上的不断创新 B 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 C 继承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 D 科学家之间的相互协作 8. 国家政权属于() A 社会经济基础 B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 社会上层建筑 D 社会生产方式 9.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 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社会意识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 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0.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 A 社会革命 B 社会改革 C 科学发展 D 教育普及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表述人的本质的是()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真题及答案(高清打印版)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真题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观是( ) A.人们对人生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B.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D.人们对社会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内容是( ) A.自然和社会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B.时间和空间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物质和运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空间广延性 C.无限多样性 D.客观规律性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现象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5.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这说明( ) A.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每个人的认识都依赖于直接经验 C.书本知识并不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6.在认识论上,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 A.实践论 B.反映论 C.矛盾论 D.先验论 7.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 ) A.客观性、无限性 B.客观性、一元性 C.有条件性、有用性 D.有条件性、有限性 8.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地理环境

B.人口数量 C.生产方式 D.人口素质 9.社会形态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10.阶级斗争是( ) A.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C.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11.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是( )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适应于物质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随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3.抽象的可能性是指( ) A.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 B.实质上是一种不可能性 C.在现实中有充分根据的东西 D.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东西 4.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 A.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绝对的永恒的统一 D.相对的暂时的统一 5.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政治制度演变史 C.生产劳动发展史 D.宗教信仰变迁史

6.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7.人的本质是() A.永恒不变的 B.随主观意志的变化而变化的 C.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随个性的变化而变化 8.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不容许 B.封建主义不容许 C.无产阶级不容许 D.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 9.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强调了( ) A.工人运动的重要性 B.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 D.城市工作的重要性 10.革命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 ) A.领导权问题 B.争取多数、反对少数问题 C.政策和策略问题 D.政治纲领和战线问题

专升本政治试题真题及答案

2013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政治 选择题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信息 ..........点.上。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B A、世界是统一的 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C、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有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单位,这是一种A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C A、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B、否认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4、下列选项中,包含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是C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观点是A A、实践的观点 B、反映论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一元论的观点

6、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B A、认识-实践 B、实践-认识 C、知觉-表象 D、判断-推理 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C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风俗习惯 8、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D A、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B、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C、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 9、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力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的是C A、自然科学 B、教育 C、劳动资料 D、经营管理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政权属于D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社会生产力系统 C、社会经济基础 D、社会上层建筑 11、把社会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据是B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国家政权的性质 D、社会道德的状况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 A、毛泽东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邓小平理论 13、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提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题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模拟题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统一的 B、世界的本子是物质 C、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有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子是原子,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单位。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4、下列选项中,包含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反映论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一元论的观点 6、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认识---实践 B、实践---认识 C、知觉---表象 D、判断---推理 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风俗习惯 8、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B、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C、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 9、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力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的是 A、自然科学 B、教育 C、劳动资料 D、经营管理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的政权属于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社会生产力系统 C、社会经济基础 D、社会上层建筑 11、把社会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据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国家政权的性质 D、社会道德的状况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中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邓小平理论 13、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 A、开始萌芽 B、基本形成 C、走向成熟 D、继续发展 14、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是

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

2018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着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 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 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 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专升本考试政治重点

2011成人高考《政治》重点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两者虽然都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的,但具体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某一特殊领域或某一特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三、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答:(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在运动与静止关系上有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四、简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答:(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这是指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这是指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真题与答案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有无统一性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2.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3.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 A.实质 B.总特征 C.核心 D.总规律 4.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 A.绝对同一 B.相互分离 C.相互依存 D.绝对排斥 5.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与唯心主义认识路线的对立表现为() A.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能动反映论与直观反映论的对立 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 A.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点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社会存在指的是 A.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B.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

C.社会的物质财富 D.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8.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容,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产品分配关系 B.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C.产品交换关系 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9.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是() A.意识形态和政治上层建筑 B.意识形态和观念上层建筑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10.社会革命和改革都根源于() A.新理念和传统观念的矛盾 B.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11.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 A.决定论和非决定论 B.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 12.鸦片战争后,中国贫穷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是() A.帝国主义的压迫 B.封建主义的压迫 C.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D.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 1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革命的() A.对象不同 B.领导权不同 C.动力不同 D.前途不同 14.毛泽东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这段话旨在强调() A.人民群众是革命的力量源泉 B.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要形式 C.统一战线是革命的重要武器 D.党的领导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2021年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1年专升本政治模拟试题 (附选择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70分。 1、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辩证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A.为人类理解和发展真理开辟了道路 B.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C.结束了一切唯心主义哲学 D.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3、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A.惟一特性 B.根本属性 C.存有形式 D.辩证本性 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关系的是() A.白天过去,黑夜到来 B.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C.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范围的大小 B.事物是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 D.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6、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是客观存有的 B.事物是永恒运动的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内部矛盾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 7.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论认为,理解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B.主体心灵的内省过程 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主体心灵对客体的感悟 8、真理没有阶级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毫无关系 B.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客观精神 D.真理是任何人都能够利用的 9、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血缘关系 B.政治关系 C.思想关系 D.生产关系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 A.阶级压迫的工具 B.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 C.管理社会各项事业的机关 D.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11、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 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C.阶级斗争 D.科学技术的发展 12、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发展而达到成熟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成考专升本政治考试重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一、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1.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 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1. 哲学的提出者:马克思 2. 哲学的容意义: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3. 指导方法: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③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三、哲学的主要派别 1.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具体形态 ①唯物主义划分为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支、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等三种历史形态。 ②唯心主义划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等两种基本形态。 3.这两种基本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产生及其对立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的。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辩证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朴素辩证法:第二个历史形态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第三个历史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和固定不变的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自然科学前提:三个伟大的科学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 3. 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哲学辩证法的“合理核”与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核”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 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柏统一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3. 是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的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1.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为主题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2.理论凭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