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文化意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个民族由于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具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因而也就形成了各自的思维方式,那么对于相同的具体事物可能就具有不同的情感产生了不同的联想,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这就导致了一个具体的物象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意义及象征意义,也就是说不同的文化有其独特的文化意象。简言之,文化意象实际上是凝聚着各个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的一种文化符号。而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动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在工业化不发达的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智力不发达、思维能力弱、思维空间狭隘、思维方式简单,往往把世界看成是一个模糊的整体,往往从主观出发看待客观世界,把主观感受赋予具体的思维对象、加以联想,而我们都知道古代根本没有什么机械化设备,这样一来,一些动物就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最密切的朋友,相反,一些动物由于可能会威胁到当时防御能力较差的人类的生存而变成人类的天敌。在不同的文化下,人们对动物的认识和情感也有所差异,有着各自的审美和价值取向,那么,作为人类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中交流工具的语言也就与动物有了不解之缘。大多和动物相关的单词及短语除了本身指代外,人们往往赋予其文化内涵,可以说,这些有关动物的短语或词汇是民族文化的产物。英语和汉语作为比较发达的两种语言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沉淀,都积累了大量的动物词汇,而这两种语言中对动物的不同文化意象解读的差别可能是影响文化交流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在本章中,笔者主要讨论英汉语言中动物意象的异同以及在翻译时的巧妙处理。

一、英汉语言中动物意象的文化内涵之比较:

1、英汉动物意象文化内涵完全对等型:

因为人类的思维既有民族性、传统性、又有与其他民族互相渗透的通用性、共同性,所以在中英两种不同的文化中,部分动物意象也就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一般来说,动物与人的关系虽然密切,但却没有人与人间的关系那么复杂。动物的形态习性以及其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大多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各个民族在传统上对有些动物的喜爱、讨厌、害怕的情感倾向基本一致,因此,许多动物名称在不同文化中往往具有相近的褒贬倾向,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一些与动物相关的谚语、成语、典故中。

狼(wolf) : 在中西文化中,狼都被认为是令人憎恶的动物,本性贪婪、凶残,象征着人类中那些凶狠贪婪之人,英汉两种语言中含有“狼”字的成语几乎都有明显的贬损之意。汉语中有“狼子野心”,“狼狈为奸”,“豺狼”,“狼心狗肺”等;“狼眼鼠眉”用来形容人相貌凶恶;“官虎吏狼”形容官吏贪暴;“拒虎进狼”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狼贪鼠窃”如狼那样贪狠;似鼠那样惯窃。常形容敌人贪狠卑鄙。(出自明·于谦《出塞》诗:“瓦刺穷胡真犬豕,敢向边疆挠赤子。狼贪鼠窃去复来,不解偷生求速死。”)“狼吞虎噬”和“狼顾鸢视”均形容凶狠而贪婪;“狼猛蜂毒”形容人凶狠毒辣等。英语中同样有相似的表达方式“as cruel/greedy as a wolf ”(像狼一样凶残/贪婪);“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set the wolf to keep the sheep”(引狼入室);“hold the wolf by the ears”(比喻处境危险) “the big bad wolf ”(令人恐怖的人或物)“wake a sleeping wolf”(自找麻烦)等。

猪(pig): 猪可谓是遭受到了人类对其最不公平的待遇。人们总是一边吃着猪肉(pork),一边对猪恶语相加。英汉语言文化中、猪就是“懒、笨、馋、憨、丑”的代名词,地位低下,是人们鄙视的对象。例如eat like a pig; make a pig of oneself (指大吃大喝);“you can put lipstick on a pig, but it is still a pig. ”“给猪涂上口红,它还是猪。”,暗指“做无用功”;“when pigs fly”“如果哪一天猪都能飞起来,那可真是怪了,所以这句话就用来表示某事根本不可能,纯属无稽之谈。”如果说”sb is a pig”, 意思为“sb is greedy, dirty or bad-mannered(某人是贪婪、肮脏、无礼貌的人)。汉语

中有“蠢猪(用来描述某人的愚笨)”、“懒猪(懒惰)”、“肥得像猪”、“猪狗不如”“一龙一猪”(出自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一是龙,一是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猪突豨勇”(出自《汉书·食货志下》,豨:野猪。指拼命向前冲,不怕死的人,匹夫之勇者,含贬义)。:“如果说某人长得“猪头猪脑”,则表明此人“笨、憨、丑”;

鹦鹉(parrot) 是一种会模仿人发音的鸟, 英汉文化中都用来表示只会学舌, 人云亦云, 没有独立见解的人。例如:Don’t parrot my words.(不要学我说话);He talks like a parrot and just repeat what he heard(他只是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罢了!);It is not a writer's job to play the parrot. 作家绝不可鹦鹉学舌。汉语有“鹦鹉学舌”。

蜜蜂(bee) 在英汉语言中都是“忙碌勤劳”的象征,汉语我们说“她整天埋头苦干,像只勤劳的小蜜蜂”“他们准备考试,忙的像蜜蜂一样”在英语中,我们可以看到“as busy as a bee”(像蜜蜂一样忙碌)、“a busy bee”的表达。

英汉两种语言中,猴子都是以“机灵活泼”的形象出现的,可指顽童、淘气鬼,猴子似的人,易受欺的人。如:What are you doing, you young monkey !你在干什么呀,小捣蛋鬼!T here’s been some monkey business going on here.有人在这里搞鬼。make a monkey of愚弄monkey作动词时指胡闹、瞎弄、捣蛋。如:Stop monkeying about with the TV set !不要瞎弄电视机!汉语中有“弄鬼掉猴”,把某人的机灵聪明称为“猴精猴精的”。英语中有“make a monkey out of sb”,汉语中则有“拿某人当猴耍”与之对应。

“蛇”这个意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指冷酷阴险的、虚伪的人或行为。英语有”a snake in the grass,在此短语中“snake”指“敌人”、“危险”,因此,这个短语意为“隐藏的敌人”或“隐患”;在“cherish a snake in one’s blossom”中,“snake”却是指“恩将仇报的坏人”,本成语指“姑息坏人”。John’s behavior showed him to be a snake.约翰的行为表明他是一个冷酷阴险的人。英语中有“raise/wake snake ”(引起纷乱或争吵),汉语中则有“打草惊蛇”与之完全对应。汉语中还有“蛇蝎心肠”形容心肠狠毒;“蛇神牛鬼”比喻各色邪恶或各种歪人;“蛇头蝎尾”亦泛指毒害人的东西;“蛇心佛口”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此外英汉两种语言在表示“行动缓慢”时,都不约而同地选取了“蜗牛(snail)”这一意象。例如,英语有像“Opportunity opines like a snail(机遇的光临就像蜗牛一样缓慢)和“as slow as a snail”的表达,汉语则有“你慢的像只蜗牛。”

“驴”对应的有两个英语单词“donkey ”和“ass”。在英语中有“as stupid as a donkey”(像驴一样蠢),“make an ass of oneself”(使自己出洋相、干蠢事)。再例如“you ass,you stupid ass, how can you do a thing like that?”你这头驴!你这头蠢驴!你怎么能干出这样的事?”可看出不论在英语文化,还是在汉语文化中,人们基本认为驴就是天生愚笨,用来形容那些愚蠢、没有头脑的笨蛋。

2、英汉不同动物象表达相同近的文化内涵

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词汇的联想意义是人们在概括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之后,通过联系、类比等手段,赋予词汇一定的象征意义。联想意义是词汇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植根于文化的土壤之中,处于两种不同语言文化中的人们,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宗教信昂和不同的风俗习惯很可能会导致观察事物的方式和角度不同。因此,不同的动物词意象可能会在两种文化中产生同一联想。

英语中“lion”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狮子代表着勇敢、威严、有气势,被喻为“百兽之王”。因此便有“a lion heart”(勇士),“majestic as a lion”(像狮子一样雄伟),“a literary lion”(文学界的名人),英国人甚至以狮子作为自己国兽,并印在国徽上,经常指威严不可侵犯,是权力与力量的象征“The British Lion”即指“英国”。但对中华民族而言,“狮子”这一意象被不被人们所熟悉,也就没有这么丰富的内涵,取而代之的则是“老虎”。在中华民族看来,老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