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导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编辑:冬梅审核:鸿飞万月 2017.02.23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析教材】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选读的内容。先秦诸子的散文以深邃的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孟子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在初中及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都出现过他的文章,如《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这些课文初步介绍了孟子的思想体系。

“浩然之气”是孟子“养气说”的重要内容,它对后代仁人志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习本课将会加深学生对孟子思想的认识,领悟“养气说”在当世的意义,实现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境界,道德修养的熏染。

课文内容分别节选自孟子三篇不同的文章,但其在思想上仍是连贯一致的,

都统一在“浩然之气”这个主题下。第一章阐述浩然之气的特点和如何养浩然之气,第二章解释了什么是大丈夫,第三章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是对第二章的深化。第三章在初中已学过,本节课教学重点宜将放在第一二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

2、体会孟子关于人格塑造的“养气说”对历代仁人志士的影响。

3、领悟孟子“养气说”在当世的意义。

4、能背诵一些经典名句。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学习。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能通解大意。

2、反复诵读。对经典多加诵读,通其意,咏其韵,味其情,达其理。

3、合作探究。因为是选修课,教法上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做到导而不牵。

4、通过讨论交流,加以体味、联想、思考,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思索文章所包蕴的人生哲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实现传统文化对学生品质、人格的熏染。

2、学习体味文章深刻思想,从而对人生获得一种借鉴与指导,直面今后所面对的人生困惑。

【教学重点】

重点学习第第一二章。理解“浩然之气”的深层内涵。

1

【教学难点】

孟子“养气说”在当世的现实意义和实现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的熏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千多年前的某天清晨,一个中年男子,又一次默默地约车治装,奔赴未知的前程。

时值民不聊生的战乱岁月,失去道德规范的权力泛滥成灾,各种势力竞相角逐。秦用商鞅,

楚魏用吴起,齐用孙膑、田忌,均显赫一时,唯独这位儒者的清瘦背影,在愈驶愈疾的马

车上轻轻摇晃,渐行渐远。沿途破败的景象勾起了他的无限悲愤,只听一声长啸伴着古老

的马车吱吱呀呀,从天尽头传来,久久回响。

这位圣人就在这颠簸的马车上渐渐走向历史的前台,为千秋歌颂、万世景仰!历史

一路走来,他那一身“浩然正气”不知影响了多少忠心为国、为民造福的英雄人物,特别

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我们又怎么才能像那些英雄人物一样

具有这样一身浩然正气呢?那就请看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文他会告诉我们的。

(板书标题)

二、解读——自主性学习。(检查预习)

(一)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完成下列预习题。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馁( ) 慊( )于心闵( )其苗揠( )之苗槁( ) 畎( )亩傅说( ) 胶鬲( ) 拂( )士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⑴行有不慊于心( ) ⑵往送之门,戒之曰( )

⑶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 ⑷曾益其所不能( )

⑸困于心,衡于虑( ) ⑹入则无法家拂士( )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⑴今日病矣()⑵丈夫之冠也()

⑶无违夫子()⑷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辨析下列句中词类活用情况:

⑴以其外之也()

⑵丈夫之冠也()

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⑷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

⑸人恒过()

⑹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

5.辨析下列文言特殊句式:

⑴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⑵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者矣()

⑶助之长者,揠苗也()

⑷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⑸舜发于畎亩之中()

⑹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⑻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伟大、、、,战国中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

的,又与孔子并称。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晚年退居讲学,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书,作七篇。宋代朱熹将

合称“四书”。

7.反复诵读课文,结合注释,通晓文意:

⑴学生课前对照注释通读自译,标注出疑难点。

⑵重点翻译下列语句。

①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④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默写填空:

⑴曰:“我知言,。”

⑵,,:此之谓大丈夫。

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

⑷,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二)学生分小组学习、交流、质疑,要求:

1、把预习中关注到的主要文言知识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2、把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3、初步感知并概括各章文意。

三、研习——探究性学习。(小组讨论)

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了“四步走”的过程。

第一步:思——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第二步:索——至大至刚。“浩然之气”何为“至大”“至刚”呢?什么是大丈夫?

何为“至大”?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