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生殖系统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雄性生殖系统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雄性生殖系统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年12月第1I卷第12期MMJC,Dee2009,Vol11,No.12

雄性生殖系统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喻志勇郭亮

众所周知,生殖道的感染,性病的传播,是全球的公共卫

生问题。鉴于目前抗生素的耐药性是当今临床医学中的全球

性难题之一.因此我们应当着手以新的视角来研究开发抗感

染新药或措施。此外控制人口的质与量是我国国计民生的大

事,有关的避孕药还不完善,有这样或那样的副作用,其遗传

后果还有待进一步评估.而且由于精子容易受环境影响而产

生突变.50年来精子质与量都有下降趋势,45岁以下的男性

原发性不育者占5%~10%等原因.因此.男性生殖健康研究

更迫在眉睫。

l雄性生殖系统抗菌肽的研究现状

1.1精液中抗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多默保护精子和产生精子

的机制.以及其天然免疫的防御机制,这对一个种族的延续

和个体的繁殖细胞或器官来说是最基本的和重要的.关于这

一方面的研究在过去50多年来已发表了许多文章。现在由

于我们对于雄性生殖道抗感染的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有待进

行更深入的研究。在过去许多年的研究已经说明了精液中存

在有抗菌活性物质IⅧ.一些有抗菌活性的分子如spemine问

Lysozpmel51、Lactofemintq以及抑制因子protense、包括SLPIm、

和cystatinllIsl等这些均已被鉴定.近年来更多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几种阳离抗菌肽方面,如在B。防御家族中的几个成员

均有活性多肽成分{9--111、以及Cathelicidin家族包括人源性

Cathelicidin家族抗菌肽(HCAP一18)【I习、在雄性生殖系统中这

些均已被识别并鉴定.这也暗示人精液中包含有抗菌肽这种

生物活性物质f13’l田.同样在附属腺里.如附睾、精囊腺也很可

能出现抗菌肽这类物质。近来,FredericBourgen等11∞对男性

生殖道抗感染的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他们采用了一个新

的方法来直接确认人精液中的抗菌分子.把精液液化的阴离

子蛋白成分采用反相HPLC方法.通过凝胶重叠和放射扩散

分析检测其抗微生物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光谱分析,鉴定

出各个活性成分里的活性多肽除了已知的有潜在抗微生物

活性的磷脂酶A2、Lactoferrin以及溶菌酶以外,还发现了通

过精原细胞分裂产生的多肽。并在人精液中共鉴别出41种

抗菌活性多肽,其中含量及活性较高的有L1—37、HCAP等,

在男性生殖道内的这些活性物质,对于人类种族的延续及个

体繁殖。以及男性生殖道的天然防御可以说有着无比重要的

意义。

1.2精子的竞争力与雄性生殖系统活性蛋白变化的关系精

作者单位:666100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135?

子的成熟不是靠自身来完成.而是通过其微环境及精液中的

蛋白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而取得的。关于精液,附睾对精子

的成熟和保护作用,人们已取得共识.但其机制仍知之甚少。

Anthony、Finimerai、BetharryL等【1日研究了雄果蝇与雌果蝇的

分配,而交配后雄性果蝇产生的精子,活力强的总是优先得

到受精,从而决定了性别选择的机会,在这项研究里,他们从

基因突变的角度进行了研究,通过在大量果蝇中收集自然变

异的染色体本调查精子竞争力的基因基础,他们发现101条

染色体中大约有2条染色体被替代并被平分遗传下来。由于

决定精子活力强的活性多肽类物质,在雄性生殖基因中有

70%被遗传下来,目前这些基因大量已被检测出,在其基因

型和表达型的联系中.在雄性生殖基因中.其多型和转录型

蛋白中有13个基因已被鉴定。但是在转录型物质与精子竞

争力之间没有发现任何有意义的联系,但是在转录型物质与

精子竞争力之间没有发现任何有意义的联系。但有两种基因

之间的多效性是明显的。一个是与P1和P2均相关的

AClY33A多型性基因。另一个是CGl7331多型性基因.而后

者能增加P2又能减少不应期.与抗多效性是一致的,可以看

作是基因突变的一种机制。而这些基因决定了精液中活性蛋

白成分的产生,其蛋白质与量的变化也直接关系到精子能否

成熟及活力大不。

1.3雄性生殖系统中抗菌肽基因研究精子动力能力的形

成,顶体功能的完善,代谢类型的转变,精卵的识别和融合等

一系列程序化的成熟功能的获得并非靠其自身完成而是其

通过附睾的过程中与附睾微环境相互作用而逐渐成熟。中科

院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IITI采用MRNA差

异显示技术.从大鼠附睾中克隆一条CDNA片段。命名为

Binlb,全长385bp,ORF为204bp,编码一条68个氨基酸的

多肽C包括1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Worthomblot和原位杂交

证实Binlb特异性表达于大鼠附睾头部,与精子的成熟、贮

存和防御有关。这条多肽的结构和抗微生物活性与阳离子抗

菌肽B防御素类似,其表达大鼠性成熟时最高,且能被感染

上调。Binlb似乎是一种天然的附睾特异性抗菌肽,在生殖道

宿主防御和雄性生能育中具有重要的重要作用。

2应用前景

2.1在男性生殖道抗感染中的应用由于抗生素的药物残留

以及其导致的耐药微生物的产生给人类的健康以及人类疾

病的预防和治疗将带来威胁,新一代的抗菌药物抗菌肽的低

水平抗性和其它很诱人的特性如能够很快的杀灭微生物来万方数据

?136?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年12月第11卷第12期MMJC,Dee2009,V0l11,No.12

保护人或动物免受局部和系统的感染,使得其在以下几个方面显示出诱人的前景:①生物技术制药,如利用现有的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男性精液中的单个或多个抗菌肽,以治疗男性生殖系统或全身感染.相信不久的将来男性生殖系统中的抗菌肽在预防性传播疾病将大显身手。②抗菌肽的转基因:研制靶向的诱导型的高效表达载体导入动植物体内。一旦有微生物感染的炎症因子的诱导下启动其高效表达以杀灭微生物,阻止其入侵,鉴于抗菌肽具有分子量小,抗菌谱广等特点。将人的基因导人植物体内进行品种改造从而获得抗菌植株.用腺病毒为载体将人1L一37基因导入鼠体内后,转基因鼠血清及肺中1L-37含量明显增加,对内毒素及大肠杆菌抵抗力明显提高.同样原理如果我们将男性生殖系统中的抗菌肽基因导入人体.应该能大大的提高男性生殖道的天然宿主免疫力,如附睾中发现的天然抗菌肽基因,有望发展成为物特异治疗男性附睾是以新型药物。而且由于来源于人体。因此抗原性可能较弱.可能不会带来严重的免疫反应(如过敏反应),更有可能被应用于I艋床。但目前对男性生殖道的天然宿主防御机制何知之甚少。此项研究有等进一步深入。

2.2临床应用存在的问题目前临床上用于G+菌及真菌的药物较少,且极易产生耐药性反应。鉴于生殖道的感染,性病的传播,是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人精液抗菌肽抗菌活性高抗菌谱广。有杀灭G+、G一菌的活性,对真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具有较强的相容性.但是抗菌肽容易被蛋白酶消化是阻碍其应用于临床的一个因素,目前通过脂质体包裹,化学修饰等可以初步解觉这一问题。现在有临床应用前景的一些抗菌肽分子已经问世,如IB一367(aprotegrin,derivative抗菌肽1对治疗肿瘤患者的溃疡疾病一口腔粘膜炎有良好的治辽潜。抗菌肽不仅是机体天然免疫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人工合成的衍生物也将做为人类治辽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耐药菌感染的重要武器。抗菌肽丰富的序列和结构多样性也将为人类设计和合成更强大有效而底毒的抗菌肽分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2.3在男性生育与避孕方面的应用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科学家均或多或少地克隆到一些新的基因,然而选择哪些基因并深人研究它们的功能不仅关系到研究的难易,而且会影响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人口与健康的重大需要出发,选择功能较为明确,所涉及基因数量又相对较少的器官一附睾作为研究系统.开展该项前沿性基础研究,目前在生殖系统基因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大鼠和猴的附睾头部上皮细胞中成功地克隆到一个特异表达的新基因CbinlB2.并观察到这个基因所编码的多肽具有抗菌功能。并可能与生育有关。这种天然的抗菌肽基因.可减少男性不育症的发生,同时有望成为一种用于男性的新型避孕药物,有人估计如果这种药物能开发成功,并用于人类的话,人类的生育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3展望

男性生殖系统炎症目前仍然是男性科最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男性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男性生殖系统的感染可引起不孕,随着细菌耐药株的不断出现。寻找新型的抗微生物药物越来越被重视.从精液中分离出新的抗菌分子,不仅有利于我们对男性生殖道天然免疫防御机制的理解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能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lGalloRLmurakamim,ohtakeT.eta1.BilloyyamRdinacalrel—evanmof

neturallyoccurring

autinicrobialpeptides.Jauergy,dinzlKmunoL2002.I10:823-831

2王伯瑶,吴琦.内源性抗生素一天然免疫的重要介质.生命科学,2004。1l(增刊):64

3RenLai,YongtangZhong,JihongShen,eta1.Antimicrobialpeptedesfromskin.Secretions,2002,23:427-435

4RomanHG.Autibacterialpeptides:busicfusicfants,awl"emergl—tagcomcepts们.Entemmed,2003,254(3)

5BalSR.EpithelialarntimiorobialpeptidesinhostdefoweagainstinfetionfJ】.RespirRes,2000,1(3):141

6RomanHG.Antibaherianpeptides:busilfalesandeme哂ngcorn-cepts[J].Intemmed,2003,254(3):197

7BulskEpithelialantimicrobialpeptidesinhostdefenceagnimseinfeltion[J1.KespirKes,2000,1(3):144

8BELLML,LEHRRI,GANZT.Protegfins:newantibioticsofmanmalianorigin[J1.ExpertOpinInvestingDrugs,2000,9(8):1731—1742

9HAN(:OCKRE.Cationicantimicrobialpeptides:towardsclinicalapplications叨.ExpertorlinInvestingDrugs,2000,9(8):i723—172910MIHARAH.Thromboticprotesesfrom8rhworln【P].EurPat:C1Cl2N964,1984,4:11

llMlLOCHAUA,LASSEGUESM,VALEMBOISP.Purification,characterizationandactivitiesoftWOhemolytieandantibacterialproteinsfromcoelomicfluidoftheanelidEiseniafetideandrei册.BiochimBiophysaeta,1997,1337(1):123—132

12CHoJH,PARKCB,YONGYG.LumbricinI,anoveIproline-r—ichantimicirobialpeptidefromtheearthworm.epithelianfrontier.EurJgastroenterolHepaeol,2001,13:771—776

13Schutte,B.C,J.P.Mitrns,J.A.Bartlett,eta1.Casavant,andP.B.McCray,Jr.2002,DiscoveryoffivecommrvedB—de-fensingene

clusters

usingacomputational

searchstrategy.Proc.NatlAcad,Sci.USA。2002,99:2129

14Harwing,S.S.T.Ganz.R.I.Lehrer.Neutrophildefensins:purification,characterization,andantimicrobialtesting.MethodsEnzymol,1994,26:160

15FredericBourgeon,BerthoudEvade,MicheleBrillont—Bomdoc,eta1.Biologyofreproduction,2004,70:768—774

16AnthonyC,FingernailBethanyL.Antibacterialpeptidesofmalessperm:bytheGeneticssocietyofAmerceD01.Genetics,2005:12517Lip,chumHC,HeB,eta1.AnAntmicrobialpeptidesGeneFamein一-thewane.Reproductivesyseemofruesscieme,200l,291(8809):1783—1785

(收稿:2009.09—23)

万方数据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及其进展汇总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及其进展 摘要:生物活性肽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功能性良好的生命因子,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这些肽除具有常规的生物活性,如增加矿物质吸收、调节血压、抗菌、抗氧化、降胆固醇、免疫调节之外还对人类营养有调节作用,因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生物活性肽的种类、生理功能、吸收、制备研究进展,以期为生物活性肽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活性肽,生理活性,吸收 Research and progress of biological active peptide Abstract:Bioactive peptides as one rich sources, wide variety, good functional life factors have been a global research hot spo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se peptides have some conventional bi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increase mineral absorption, adjust blood pressure, antibacterial, antioxidant, decrease cholesterol, regulate immune. What’s more, they also have a regulating effect on human nutrition, so they have attracted widely attention. The kinds of bioactive peptides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preparation research progres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bsorp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e peptid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Biological active peptide, Physiological activity, Absorb 1.功能肽的简介 肽(peptides)是分子结构介于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一类化合物,是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片段,并使蛋白质具有数以千万计的生理功能。肽本身也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是由蛋白质中20种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的组合和排列的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或者环状的多肽的总成。一般说来,肽链上氨基酸数目在10个以内的叫寡肽,10~50个的叫多肽,50个以上的叫蛋白质。人们习惯上也把寡肽中的二、三肽称为小肽。由于构成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与排列顺序的不同,决定了肽纷繁复杂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活性肽( biologically active peptide/ bioactive peptide/ biopeptide) 是指对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有益或具有生理作用的肽类化合物,又称功能肽(functional peptide)[1]。肽由氨基酸组成,人体存在20 种氨基酸,由不同的氨基酸的种类排列,加上数量排列形成,再加上还可能有的二级、三级结构,其种类是十分庞大的[2,3]。每一种活性肽都具有独特的组成结构,不同活性肽的组成结构决定了其功能。此外活性肽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是很微量的,但却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据研究,有些多肽在10 - 7mol/ L 的浓度时仍具有生理活性,就是说1 mL 的多肽用60 倍水稀释后,仍然具有生理功能。功能肽是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是多样化且来源充足的食品原料,具有多种人体代谢和生理调节功能,如易消化吸收、促进免疫、激素调节、抗菌、抗病毒、降血压、降血脂等[4]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人体摄入蛋白质经消化道中的酶作用后,大部分是以寡肽的形式

植物源活性肽研究进展

植物源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多肽是由天然氨基酸以不同组成和排列方式构成的从二肽到复杂的线性、环形结构的不同肽类的总称,其中可调节生物体生理功能的多肽称为生物活性肽。与蛋白质相比,活性肽不仅有比蛋白质更好的消化吸收性能,还具有促进免疫、调节激素、抗菌、抗病毒、降血压和降血脂等生理机能。此外活性肽还有较好的酸、热稳定性,水溶性及粘度随浓度变化迟钝等优点,易于作为功能因子添加到各种食品中。我国农作物种类品种繁多,利用这些廉价的植物蛋白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生物活性肽产品,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重点综述了降血压肽、抗氧化钛、降胆固醇肽这3类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将其结构特征与生理功能的关系进行了归纳,同时归纳了活性肽的生理功能,并指出其发展应用前景。 1. 生物活性肽的生理功能 1.1 抗菌活性 抗菌活性肽通常由细菌、真菌产生,或从动植物体中分离。它们尽管在结构上千差万别,但几乎所有的抗菌肽都是阳离子型的,两亲结构是它们的共同特征[1]。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抗菌肽对部分细菌、真菌、原虫、病毒及癌细胞等均具有强大的杀伤作用。临床试验也表明,抗菌肽能够增强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而且在体内还不容易产生耐药性。 1.2 免疫活性[2] 免疫活性肽能够刺激机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感染的能力,降低机体发病率。从人乳和牛乳的酪蛋白中已检测到具有免疫刺激活性的肽片段,这些肽具有刺激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作用。另外,乳蛋白、大豆蛋白和大米蛋白等通过适当酶解处理也可产生具有免疫 活性的肽类物质。 1.3 抗高血压活性 血压是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on enzyme,ACE)的作用下进行调节的,血管紧张素Ⅰ在A C E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引起血压升高。降血压肽是具有抑制ACE活性的肽类, 来源广泛,ACE 抑制肽的主要来源是乳制品和鱼蛋白(沙丁鱼、金枪鱼、

环磷酰胺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副作用的综述

环磷酰胺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副作用的综述 02(医)七任怡2002207221 摘要:通过对1989年至2006年关于环磷酰胺对雄性生殖系统毒副作用资料的查阅,从环磷酰胺对生精细胞,干细胞因子,精原干细胞,精子的发生、形态,数量,以及睾丸染色体的毒副作用等方面分类进行综述,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有关环磷酰胺的生殖毒副作用。 关键词:环磷酰胺生殖系统毒副作用 环磷酰胺(CTX)是一种烷化剂,1958年首次人工合成,主要用于肿瘤免疫,对多种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增殖细胞群的各期均有杀伤作用。进入人体后肝脏或肿瘤组织内存在的过量磷酰胺酶或磷酸酶水解,释放出氮芥基而杀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主要的毒性反应有恶心、食欲减退、脱发、白细胞减少、中毒性膀胱炎、肝功能损伤。我通过对资料文献的查阅发现他对雄性生殖系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不可忽视,故查阅1989年至今文献现做综述如下: 1对不同发育时期睾丸生精细胞毒性损伤 岳丽琴等将环磷酰胺分别作用于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1周龄、3周龄、5周龄、9周龄雄性大鼠,应用HE染色法、TUNEI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急性期生精细胞凋亡,bcl2蛋白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及远期组织学损害结果用药后24h,除1周龄组外,各实验组生精细胞显著凋亡(P<0.()1),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膜型干细胞因子均有显著增加(P<0.05)。 (2)同一时期各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泌型干细胞因子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但膜型干细胞因子表达均有显著降低(P<0.05);同一时期各实验组间比较,随环磷酰胺剂量增加,膜型干细胞因子表达有显著降低(P<0.05)。(3)同一剂量三个时期比较,各实验组分泌型干细胞因子无显著差异(P>0.05);膜型干细胞因子比较,大剂量组中无显著差异(P>0.05),中、小剂量组中24h较4w、8w均有显著降低(P<0.05),4w与8w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增殖指数检测,4w时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O1),并与剂量

洪天配教授糖尿病领域研究报告进展和热点问题回顾

洪天配教授:2009年糖尿病领域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回顾 来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09第2期作者:田勍,杜颖,洪天配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医学部入站时间:2018-01-21 09:26:00 1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预防策略 2009年,在第69届美国糖尿病学会

家畜生殖系统教案

家畜生殖系统 ◆教学目标 1.分别掌握雄性和雌性生殖系统各器管的位置、形态和构造。 2.比较马、牛、羊、猪等家畜的雄性和雌性各器管的形态和构造特点。 3.了解母牛(羊)、母马和母猪子宫形态结构异同点 4.理解精索、排卵窝、子宫阜、阴道穹隆等的概念 ◆教学内容 §1.雌性生殖系统 组成: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尿生殖前庭、阴门。 一、卵巢: 1、功能:①产生卵细胞。 ②分泌雌性激素。 2、位置:腹腔内,肾后方,盆腔入口处的两侧。 3、固定:①卵巢系膜:连于腰下,内有血管、神经。 ②卵巢固有韧带:连于子宫角。 4、形态:分腹缘(游离缘)和背缘(附着缘)。 背侧缘有血管、神经、淋巴管出入卵巢的部位,称卵巢门。 比较:马的卵巢呈蚕豆形,腹侧有排卵窝,被覆生殖上皮,其余被覆浆膜。 牛、羊、猪、犬无排卵窝,除系膜缘外均被覆生殖上皮。 牛、羊、犬:椭圆形。猪、犬:完全位于卵巢囊中。 猪:豆瓣状(4个月前),桑椹状(4个月后),葡萄状(性成熟后)。 5、构造:实质器官。 ①被膜:生殖上皮+白膜 ②实质:卵泡+基质。 二、输卵管: 1、功能:①输送卵细胞。 ②受精场所及卵裂第一次的场所。 ③壶腹部分泌的腺体对早期胚胎发育有调节作用。 2、位置:卵巢和子宫角之间,位于输卵管系膜中。 3、固定:①输卵管系膜 ②卵巢囊(输卵管系膜与卵巢固有韧带之间形成的囊,包裹卵巢,向腹侧开口,保证卵细胞排出后顺利进入输卵管。) 4、构造: ①漏斗部:边缘称输卵管伞,中央为腹腔口(通腹膜腔)。 ②膨大部:即壶腹部,是精卵结合部,体外受精适宜的取卵处。 ③子宫部:即峡部,以输卵管子宫口开口于子宫角前端。

三、子宫: 1、功能;胎儿生长发育和娩出的器官。 2、位置:大部分位于腹腔内,直肠和膀胱之间。 3、固定: ①子宫阔韧带:悬吊于腰荐腹侧和骨盆腔两侧。 ②子宫圆韧带:位于①的前部,靠近子宫角处有一向外突出的浆膜褶,称为子宫圆韧带。 4、形态:(马牛羊猪犬)双角子宫,(兔)双子宫,(鼠)双子宫,但开口合并,(人)单子宫。 5、构造:子宫角、子宫体、子宫颈。 比较: 马:子宫角呈木叉状,体与角等长,子宫颈阴道部明显。 牛羊:子宫角呈绵羊角状,有伪体,子宫体短,角体黏膜上有半求形的子宫阜(约100多个),子宫颈阴道部呈菊花瓣状。 猪:子宫角很长,呈肠袢状,子宫体短,子宫颈管螺旋状,有子宫颈枕,无子宫颈阴道部。 四、阴道: 1、功能:产道和交配器官。 2、位置:骨盆腔内,直肠的腹侧。 3、结构特点:①阴道穹隆:(马)环形,(牛羊)上半环形,(猪)无。 ②阴瓣:经产的不明显,其后下方有尿道外口,(牛羊)不明显。 五、尿生殖前庭: 1、功能:产道和交配器官,兼有排尿的功能。 2、特点:与阴道的分界以阴瓣为标志;阴瓣后方腹侧壁上有尿道外口;有前庭腺;(牛羊猪)有尿道下憩室。 六、阴门: 1、位置:肛门腹侧。 2、特点:①阴唇:左右阴唇形成阴门裂,背联合、腹联合(夹角内有阴蒂)。 ②阴瓣:(马)发达,(猪)细长,(马猪犬)有阴蒂窝。 §2.雄性生殖系统 组成:睾丸、附睾、输精管、尿生殖道、副性腺、阴茎、阴囊、包皮。 一、睾丸: 1、位置:阴囊内,两股部之间,大腿内侧,(犬、猪)在股部后方,紧贴体壁。 2、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3、形态:椭圆形,(马)长轴与地面平行,(牛羊)长轴与地面垂直,(犬猪)长轴斜向后上方。 4、结构:分睾丸头、睾丸体、睾丸尾,分别与附睾头、体、尾相对应。背侧称附睾缘,腹侧称游离缘。 表面为固有鞘膜(浆膜),深层为白膜(致密结缔组织),深入实质形成睾丸小隔,在中轴形成睾丸纵隔,实质被睾丸小隔分成若干个睾丸小叶,在纵隔处称睾丸网,每个睾丸小叶内有若干个曲精小管(精子产生地)和直精小管。

鱼类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鱼类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丽娜, 赵瑞利, 雷连成, 王教玉, 韩文瑜 作者单位:江丽娜,赵瑞利,雷连成,韩文瑜(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王教玉(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刊名: 中国水产 英文刊名:CHINA FISHERIES 年,卷(期):2008(5)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张书剑.Zhang Shujian几种鱼类抗菌肽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饲料研究2007(12) 2.李华.杨桂文.温武军鱼类抗菌肽研究概况[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0(2) 3.黄平.章怀云.HUANG Ping.ZHANG Huai-yun鱼类抗菌肽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2) 4.杨学明.江林源.蒋和生.YANG Xue-ming.JIANG Lin-yuan.JIANG He-sheng水生动物抗菌肽及其基因工程研究[期刊论文]-生物技术通讯2006,17(1) 5.王克坚.林志勇.杨明.任洪林.黄文树.周红玲.邓尚龙.陈君慧.蔡灵.蔡晶晶海水养殖鱼类抗菌肽hepcidin基因的研究进展[会议论文]-2005 6.王小玲.尹建文.Wang Xiaolin.Yin Jianwen鱼类的先天性抗菌和抗病毒机制[期刊论文]-现代渔业信息2006,21(7) 7.叶星.白俊杰抗菌肽的研究及其在水产上的应用前景[期刊论文]-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0,15(4) 8.单晓枫.郭伟生.张洪波.钱爱东鱼类体液中的几种抗菌因子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河南农业科学2010(5)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968611915.html,/Periodical_zhongguosc200805040.aspx

1988年西医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完美打印版)

A型题 1.下列哪一疾病的上腹痛可采取左侧卧位而缓解? A.消化怀溃疡 B.钩虫病 C.慢性胃炎 D.胃粘膜脱垂症 E.十二指肠炎 2.下列哪一疾病的门脉高压最显著? A.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B. 肝炎后性肝硬化 C. 酒精性肝硬化 D.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E.原发性肝癌 3.肝性脑昏迷病人治疗,为了取代脑部假性神经传导介质,应选用: A.多巴胺 B.谷氨酸钾 C.精氨酸盐 D.去甲肾上腺素 E.以上都不是 4.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位于 A. 回肠末段及升结肠 B. 升结肠 C. 降结肠 D. 全结肠 E. 直肠及乙状结肠 5.心房扑动时,为转律首先选用 A.西地兰 B.电复律 C.奎尼丁 D.乙胺碘呋酮 E.心律平 6.哌嗪的降压的作用机理是 A.排钠增多,使血容量减少 B.同时阻滞a1和a2受体 C.使交感神经未梢去甲肾上腺素耗竭 D.阻滞a1-受体而不阻淀a2-受体 E.干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7.治疗自发性心绞痛最有效的药物是: A.硝苯吡啶 B.氨酰心安 C.硝酸甘油酯口服 D.心得安 E.异博定 8.下列哪种药物可能使变异型心绞能加重? A.硝酸甘油 B.亚硝酸异戊酯 C.硝苯吡啶(心痛定) D.心得安 E.异搏定 9.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很重要的却痰方法是 A.应用抗生素 B.应用却痰药物 C.补液纠正失水 D.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 E.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10.浸润型肺结核主要是由于 A.原发病灶进展而来 B.血行播散扩散形成 C.隐性菌血症潜伏在肺内的结核菌重新繁殖 D.肺门淋巴结结核破溃形成 E.与病人接触引起的感染。 11.肺心病患者测血pH7.25,paCO260mm Hg,BE-10mEq/L, Pao250mm Hg.诊断是: A.失代偿呼吸性酸中毒 B.代偿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硷中毒 D.呼酸合并代酸 E.正常。 12.使纤维蛋白分解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因素是 A.第Ⅵ因子 B.活化素 C.凝血酶 D.纤维蛋白单体 E.纤溶酶 13.对急性白血病进行缓解诱导治疗的目的是: A.完全杀灭白血病细胞 B.使体内白血病细胞减少到1012 C.使体内白血病细胞减少到1010 D.使体内白血病细胞减少到109 E.以上都不是 14.下列激素中,哪一种是肽类激素 A.醛固酮 B.睾丸酮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D.雌二醇 E.皮质醇 15.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用硫尿类或咪唑类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甲状腺较以前增大,下列哪项处理最适宜 A.加用心得安 B.停止用药 1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青霉素的发现使人们对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发的各类疾病不再束手无策,并由此发展了大量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保护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上述“传统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不断产生出诸多新问题。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以及长期使用导致抗药菌株的产生。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新一代抗菌剂。近期的研究发现,某些阳离子型多肽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同时具有“传统抗生素”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不会诱导抗药菌株的产生,有希望成为新一代抗菌剂[1]。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是具有抗菌活性短肽的总称。1975年瑞典科学家G.Boman等人[2]等从惜古比天蚕(Hyatophoracecropia)蛹中诱导分离得到一种杀菌肽,并将其命名为cecropin。此后,许多抗菌肽相继被分离、纯化。一些抗菌肽的氨基酸一级结构和基因序列得到确定。80年代,有关抗菌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的经济昆虫。90年代以来,在继续对大型经济昆虫进行研究的同时,又扩展到一些小型昆虫和其它无脊椎及脊椎动物,抗菌肽已成为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研究的内容包括:抗菌肽的分离与纯化,氨基酸序列的分析,蛋白质构型与功能的关系,抗菌肽的作用机理[3,4],应用基因工程克隆与表达抗菌肽基因,改造合成抗菌肽基因以及动植物的转抗菌肽基因工程等,其中昆虫抗菌肽基因工程研究最受重视[5,6]。目前已发现抗菌肽或类似抗菌肽的小分子肽类广泛存在于生物界,包括细菌、动植物和人类。这种内源性的抗菌肽经诱导而合成,在机体抵抗病原的入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更被认为是缺乏特异性免疫功能生物的重要防御成分。抗菌肽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大多数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有些则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起作用。对某些真菌、原生动物,尤其对耐药性细菌有杀灭作用,并能选择杀伤肿瘤细胞,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1. 抗菌肽的分类迄今为止从不同生物体内诱导的抗菌肽已不下200种,仅从昆虫体内分离获得的就多达170余种。根据抗菌肽的结构,可将其分为5类:(1)单链无半胱氨酸(Cys)的抗菌肽,或由无规则卷曲连接的两段а-螺旋组成的肽。该类包括天蚕素Cecropins, Magainins等。Magainins最初是从非洲爪蟾的皮肤中发现的,它是爪蟾的皮肤在一定的环境压力下分泌出的抗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的成分,由两个紧密相连的肽链组成,每一个肽链有23个氨基酸,低浓度便可抑制许多细菌和真菌生长[7]。(2)富含某些氨基酸残基但不含Cys的抗菌肽。如富含脯氨酸(Pro)或甘氨酸(Gly)残基的抗菌肽。如从猪肠内分离的抗菌肽PR39中Pro含量占49%[6]。鞘翅肽Coleoptericin和半翅肽Hemiptericin的全序中富含Gly[8]。(3)含一个二硫键的抗菌肽,该二硫键的位置通常在肽链C端。如爪蟾皮肤细胞中产生的Brevinins[9]。(4)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二硫键,具有β 折叠结构的抗菌肽。如绿蝇防御素(Phormindefensin),分子内有6个Cys形成3个分子内二硫键,肽链C末段是带有拟β 转角的反向平行的β片层[10]。实验证明,分子中的二硫键在其抗菌作用中至关重要。(5)由其他已知功能较大的多肽衍生而来的具有抗菌活力的肽。 2. 抗菌肽的作用及机理 2.1抗菌肽的抗菌作用及其机理抗菌肽分子可以在细菌细胞质膜上穿孔而形成离子孔道,造成细菌细胞膜结构破坏,引起胞内水溶性物质大量渗出,而最终导致细菌死亡。抗菌肽分子首先结合在质膜上,接着其分子中的疏水段和两亲性α-螺旋也插入到质膜中,最终通过膜内分子间的相互位移,抗菌肽分子聚集形成离子性通道,使细菌失去了膜势而死亡[10-14]。但是,Gazit[15]等得出

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表达GFP小鼠的繁殖及其表型鉴定

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表达GFP小鼠的繁殖及其表型鉴定王志茹1,2,李军2,刘晓梅1,吴红联2,朱德生2 (1.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长春130021;2. 北京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北京100871) 【摘要】目的繁殖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小鼠,为进行小鼠生殖系统毒性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方法将Ddx4-cre转基因雄鼠与Rosa26mT/mG转基因雌鼠交配,产生子代动物,利用分子生物学、组织病理学及活体成像等技术,分别从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对子代及其亲代小鼠进行表型鉴定。结果PCR结果表明在子代小鼠的睾丸组织中发生了Cre酶介导的特异性基因重组;活体成像可以看到在F1代小鼠的睾丸组织中具有GFP的表达;睾丸冰冻切片及精子荧光观察显示GFP主要表达于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中。结论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表达GFP小鼠繁殖成功。 【关键词】睾丸;特异性;基因重组;GFP Production and phenotype identification of specific express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in male mice germ cells WANG Zhi-ru1,2,LI Jun2,LIU Xiao-mei1,WU Hong-lian2,ZHU De-sheng2 (1.School of public health,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1,China;2. Peking University Laboratory animal centre,Beijing 10087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production of organ specific animal model for studying reproductive toxicity in mice. Methods F1 generation was gotten by mating the Ddx4-cre transgenic male mice with the Rosa26mT/mG transgenic female mice. F1 offspring and its parents phenotype was screened by molecular biological, histopathological and in vivo imaging technology. Results At molecular level, specific DNA fragment was only found in testis of F1 offspring ; At the organ level, the expression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could only be observed in testis of F1 offspring; Testicular frozen sections and sperm fluorescence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were mainly expressed in the germ cell lineage such as secondary spermatocyte and spermatocyte and spermatozoon. Conclusions The production of the mice with specific germ cell express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by Cre/loxP recombination system were built successfully. 【Key words】Testis;Specificity; Gene recombination;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生殖系统的改变是造成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如何简易快速的检 [作者简介]王志茹(1988-)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纳米毒理学,Email:843872569@https://www.360docs.net/doc/968611915.html, [通讯作者]朱德生( 1960-) 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转基因动物,Email:deshengz@https://www.360docs.net/doc/968611915.html,

组织学生殖系统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精子的描述哪项错误 A.精子是一种形态特殊的细胞 B.精子是由精子细胞经变态而形成的 C.精子是单倍体的细胞 D.离开睾丸时的精子已有受精的能力 E.精子自身不再进行增殖分裂 2.关于直精小管的描述哪项错误 A.单层立方上皮,仅有少量的生精细胞 B.位于近睾丸纵隔处 C.管道短而直 D.管径较细 E.与生精小管末段相接 3.在青春期以前生精小管中一般只有 A.支持细胞和精子 B.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 C.精子细胞和精子 D.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 E.精原细胞和精子 4.下列细胞哪种在切片上不易见到 A.精原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精子细胞 E.以上都不是 5.形成精子顶体的细胞器是 A.高尔基复合体 B.中心体 C.核糖体 D.线粒体 E.粗面内质网 6.睾丸的主要功能 A.产生精子 B.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激素 C.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激素、雌激素 D.产生精子和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 E.产生精子细胞和支持细胞 7.生精小管内最先形成的单倍体细胞是 A.初级精母细胞 B.次级精母细胞 C.精子细胞 D.精原细胞 E.精子 8.睾丸支持细胞具有的功能以下哪项错误

A.参与构成血-睾屏障 B.为生精细胞提供营养 C.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 D.分泌少量的前列腺素 E.分泌的液体有助于精子的输送 9.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的生精细胞是 A. 初级精母细胞 B. 次级精母细胞 C. 精原细胞 D. 精子细胞 E. 精子 10.精子发生是指 A.精子细胞变态形成精子的过程 B.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 C.初级精母细胞至精子形成的过程 D.生精细胞的两次成熟分裂 E.精子形成以后到受精的过程 11.睾丸间质细胞属于下列哪类细胞 A.分泌黏液的细胞 B.分泌蛋白质激素的细胞 C.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 D.肌上皮细胞 E.吞噬细胞 12.睾丸分泌雄激素受下列哪项调节 A.黄体生成素 B.卵泡刺激素 C.孕激素 D.雌激素 E.以上都不是 13.精子发生过程中同源细胞群现象的描述哪项错误 A.由一个精原细胞增殖分化而成 B.核完全分开 C.胞质未完全分开 D.互相可传递信息 E.生精小管中各同源细胞群发育同步 14.关于睾丸支持细胞的的描述哪项错误 A.多层柱状细胞组成,轮廓清晰可辩 B.核不规则形,着色浅 C.细胞基部紧贴基膜 D.胞质内细胞器较发达 E.相邻支持细胞基底侧有紧密连接 15.睾丸间质细胞受腺垂体何种细胞分泌的激素调节的 A. 嗜碱性细胞分泌的LH B. 嗜酸性细胞分泌的LH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摘要: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不断出现, 研发新型抗菌物质已迫在眉睫。而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中的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等作用的多肽。本文介绍了抗菌肽的结构,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机制,以及抗菌肽的应用和前景。 关键词:耐药性,抗菌肽;作用机理;前景 抗菌肽,简称ABP,是由宿主产生的一类能够抵抗外界病原体感染的小分子多肽。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1980 年,瑞典科学家Boman 等从天蚕蛹的血淋巴中分离得到天蚕素( cecropin ) 抗菌肽,使人们对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抗菌肽共有1 700余种。由于热稳定性强,且对较高离子强度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不仅有广谱抗细菌能力, 而且有的对真菌、病毒及癌细胞也有一定的抑杀作用,最重要的是可以杀伤动物体内的肿瘤细胞,却又极少破坏动物体内的正常细胞,因此,抗菌肽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昆虫学、生理学、药理学研究热点,在动植物转基因工程及药物开发领域及农业、食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抗菌肽的结构 1 .1 一级结构 据报道,已分离并测定其氨基酸序列一级结构的抗菌肽达几十种,且一级结构都比较相似,具有以下典型的特征:由20~70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链,其N 端富含赖氨酸和精氨酸等阳离子型氨基酸,C 端富含丙氨酸、缬氨酸、甘氨酸等非极性氨基酸,中间部分则富含脯氨酸,且在许多特定位置都有一些较保守的氨基酸残基,这些高度保守的氨基酸残基是一些抗菌肽分子具有抗菌活性所不可缺少的, 1. 2 二级结构 通过圆二色性分析、二维核磁共振谱法及脂质体模拟实验研究抗菌肽的二级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抗菌肽在一定条件下形成a-螺旋和β-折叠结构。a-螺旋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水脂两亲结构,即圆柱形分子的纵轴一边为带正电-的亲水区,而对称面为疏水区。这种两亲性结构是抗菌肽杀菌的关键,改变a-螺 旋的螺旋度会影响抗菌肽的活性。抗菌肽有许多保守序列,在N端易形成a-螺旋,中间部分易形成β-折叠或铰链。a-螺旋肽主要包括天蚕素、爪蟾抗菌肽ma g a i n i n 、c a t h e l i n d i a 等,β-折叠肽主要包括哺乳动物防御素、植物防御素、昆虫防御素和富含脯氨酸的抗菌肽等。 2 抗菌肽的来源 2.1微生物抗菌肽

手机辐射对雄性生殖的影响

NJ A 中华男科学杂志 Na tional Journal of Andrology Zhonghua Nan Ke Xue Za Zh i 2010,16(11):1027-1030 http://www .andr o.l cn M i ni Revie w 综述 手机辐射对雄性生殖的影响 康 宁 综述;商学军,黄宇烽 审校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临床检验医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2) 摘要 过去的十几年中,手机的使用越来越频繁。随着手机使用的增加,其对人体健康,尤其是对男性生殖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手机辐射可导致睾丸结构和功能损伤、精液参数变化、附睾精子密度降低和生育力下降等。现就手机辐射对雄性生殖方面影响的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手机辐射;睾丸;附睾;氧化应激;DNA 损伤 中图分类号:R 69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 3591(2010)11 1027 04 Im pact of cell phone radiati o n on m ale reproduction KANG N i n g ,SHANG Xue jun ,HUANG Yu feng PLA R esearch Institute of C linical Laboratory M edicine,N anjing G eneralH osp ital of N anjing M ilitar y R egion,N an jing,J i a ng s u 210002,China Abstract W it h t he popu l a rized use ce ll phones ,m ore and m ore concern has been aroused over the effects of t he ir rad i ation on hu m an hea lth ,particu larly on m a l e reproducti on .C ell phone rad iati on m ay cause structura l and f unc ti ona l inj ur i es o f the testis ,altera ti on of se m en param eters ,reduc tion o f epi d i dy m a l sperm concentration and decli ne of m a l e fertility .Th i s article presents an overv i ew on the i m pact o f cell phone rad i a ti on on m a le reproduc ti on . Natl J Androl ,2010,16(11):1027-1030 K ey words ce ll phone rad i ation ;testi s ;epididy m is ;ox ida ti ve stress ;DNA damage Supported by a gran t fro m M ed i cal Sci en ce and T echnol ogy Innovati on Project of Nan ji ng M ili tary R egi on 2009(09M A088)C orrespondence to :S HANG Xue j un ,e m ail :shangx@j and ro.l cn ;HUANG Yu feng ,e m ail :huangy@f andro.l cn Received:Ju l y 15,2010;accep t ed :O ctob er 10,2010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设备。而手机的日益普及,使人们对手机电磁辐射的潜在危害日趋关注。有关手机电磁辐射对脑电活动、中枢神经系统和肿瘤发生发 展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对生殖系统影响的报道较少,不过近几年来,手机电磁辐射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1 手机生物物理学特点 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是采用全球系统(GS M )的数字式手机。这些手机在不同国家和大洲以不同的频率工作。美国人使用的手机工作频率在900~1900MH z 之间;而其他国家人使用的手机频率范围在850~1800MH z 范围内 [1] 。现在采用 1027 基金项目:2009年度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09M A088) 作者简介:康 宁(1986 ),女,山东章丘市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男科学专业。Em ai :l kangn i ng .m ai @l 163.co m 通讯作者:商学军,Em ai:l shangx@j and ro.l cn ;黄宇烽,Em ai:l huangy@f and ro.l cn

中国基因工程药物研究进展

尚珂 胡鹤 胡又佳 中国基因工程药物研究进展 有关作者: 尚珂博士,女,1980年生,现就职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任助理研究员。2001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2006年获上海医工院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链霉菌基因工程;重大抗生素品种产生菌的基因工程改造。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工业总产值至2006年为400~500亿元,仍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新批准的进行临床研究和注册的基因工程药物及新剂型有17个,但其中大部分属于新剂型。创新药物的研究更多地体现在科研领域,尤其是在基因重组蛋白方面,无论是研究的创新性还是品种的多样性都体现了我国在基因工程药物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长足进步。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发表在国外SCI收录的杂志上,引起了国际上广泛的关注。 1重组蛋白 1.1 活性多肽 1.1.1 志贺毒素抑制多肽 志贺毒素是痢疾志贺菌的主要毒力因子,是一种烈性蛋白质毒素。以制备的重组志贺毒素B亚单位(StxB)为靶标,利用噬菌体展示亲和淘选技术的4轮筛选,从随机十二肽库中筛选到与StxB结合的一批噬菌体克隆,对特异结合活性较高的27个噬菌体克隆的表面展示肽进行序列测定,克隆展示肽出现频率最高的A6噬菌体,在体外与志贺毒素孵育进行动物试验,动物存活率达33.3%,表明毒素的毒性得到部分抑制,A6短肽可能发展成为志贺毒素的拮抗剂[1]。 1.1.2 降钙素 降钙素是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它是体内钙平衡和骨代谢的调节因子,鲑降钙素已经在临床上用于骨质疏松症,但需要反复多次的注射,且与人降钙素的同源性仅为50%,易产生抗体。将人降钙素在成肌细胞中进行表达,能持续表达人降钙素的细胞进行微囊包埋后仍能持续分泌重组人降钙素到培养液中,这为利用包埋的重组成肌细胞释放人降钙素以及进一步采用移植细胞来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提供了可能[2]。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是从甲状腺髓样癌细胞中克隆发现的一种神经肽,由降钙素基因初级转录产物选择性剪接产生,属于降钙素(Calcitonin,CT) 超家族。CGRP 有两种分子异构肽:αCGRP和βCGRP。采用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人工合成hαCGRP 基因,构建了原核融合表达载体,对融合蛋白成功地进行了表达和纯化,Western免疫印迹验证该蛋白具有αCGRP 抗原性,为下一步hαCGRP 纯品的获得及动物实验的研究奠定了基础[3]。 1.1.3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 GIP,即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或抑胃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 or gastric inhibitory peptide)是由42个氨基酸组成的胃肠调节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人工合成具有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的编码GIP成熟肽的cDNA序列,利用pET32a(+)系统 进行原核表达。诱导表达的rhGIP占细胞总蛋白质的35%,纯化后的

专业课组织学与胚胎学(男性生殖系统)-试卷1.doc

专业课组织学与胚胎学(男性生殖系统)-试卷1 (总分:9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精小管管壁结构为(分数:2.00) A.生精上皮、基膜、肌样细胞、胶原纤维 B.生精上皮、基膜、睾丸间质细胞 C.生精细胞、基膜、肌样细胞、胶原纤维 D.生精上皮、基膜、肌样细胞 E.生精上皮、基膜、胶原纤维 3.生精细胞不包括(分数:2.00) A.精原细胞 B.初、次级精母细胞 C.精子细胞 D.精子 E.支持细胞 4.精子发生是指(分数:2.00) A.精原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精母细胞 B.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细胞 C.精子细胞变形成为精子的过程 D.初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的过程 E.从精原细胞发育成为精子的过程 5.经过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细胞的是(分数:2.00) A.精原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精子细胞 E.精子 6.形成精子顶体的细胞器是(分数:2.00) A.粗面内质网 B.滑面内质网 C.线粒体 D.染色体 E.高尔基复合体 7.精子的轴丝来自(分数:2.00) A.粗面内质网 B.滑面内质网 C.线粒体 D.染色体 E.中心体 8.关于支持细胞的功能,哪项是错误的(分数:2.00) A.营养和支持生精细胞 B.分泌雄激素 C.吞噬精子成熟后脱落的细胞质 D.参与构成血一睾屏障 E.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

【高中生物】海洋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生物科技行业)海洋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海洋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 海洋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以及所含化合物的特异性,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许多机遇与挑战。由于海洋存在许多极端环境,如高压(深海)、低温(极地、深海)、高温(海底火山口)和高盐等。为了适应这些极端的海洋生境,海洋生物蛋白质无论氨基酸的组成或序列都与陆地生物蛋白有很大的不同。生物活性肽是指那些有特殊生理活性的肽类。同时,海洋生物蛋白资源无论在种类还是在数量上都远远大于陆地蛋白资源,并且未得到很好的开发。 1海洋天然生物活性肽 天然存在的活性肽包括肽类抗生素、激素等生物体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及各种组织系统,如骨骼、肌肉、免疫、消化、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的活性肽。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在海洋药物研究中的应用,RP-HPLC,2D-NMR,TOF-MS,手性色谱(包括GC,HPLC)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海洋活性肽的研究易于进行。目前研究的海洋活性肽主要包括来源于海鞘、海葵、海绵、芋螺、海星、海兔、海藻、鱼类、贝类等的活性肽以及在海洋生物中广泛分布的生物防御素。 1.1海鞘多肽 海鞘(Ascidian)属于脊索动物门,海鞘纲与尾索动物亚门的另外两个纲称为被囊动物(Tunicate),约有2000种,海鞘是被囊动物中种类最丰富、含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最多的一类。自1980年Ireland等从海鞘中发现一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环肽Ulithiacycla-mide 以来,不断有环肽从此类海洋生物中发现。最令人瞩目的是从加利福尼亚海域及加勒比海中群体海鞘Trididemnumsolidum.中分离出的3种环肽DidemninA~C,它们都具有体内和体外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其中DidemninB的活性最强,对乳腺癌、卵巢癌具明显的抑制活性。同时,它还有明显的免疫抑制活性,体内活性较环抱霉素A强1000倍,有望成为新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