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教科研的灵魂

创新是教科研的灵魂
创新是教科研的灵魂

创新是教科研的灵魂

第一、创造力与教师的教科研

一、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即创造能力,也称创新能力。它是人所具有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

所谓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教师运用创造学的原理,在学习吸收新的教科研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教育教学能力。它包括发现、运用新颖有价值的教学方法,研究发现新的教育技巧,总结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等。

二、创造力的开发

世界上存在着两大资源:自然资源和智慧资源。智慧资源就是人的聪明才智。核心是人的创造力。

创造力重在开发。

有一句名言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它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苦,且常常挖掘,才能得到它。”

第二、教师的创造精神

教师开展教科研首先要有创造精神,教师的创造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和创造品质两个层面。

一、创造意识

创造意识是指创造的愿望、创造的意图、创造的动机和创造的态度等。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准备。我曾经看过一条报道。一家美国食品公司在参加一次展览会时,由于报名晚而被安排在顶楼最偏僻的角落,光顾者当然少得可怜。于是老板想出一条妙计,在底层撒下许多铜牌,并在铜牌上写着“拾到此牌者,可到1068室换取纪念品”,结果使生意一下子火了起来。这个就是创造意识。我们教师普遍缺乏的就是这种意识。如果一个教师长期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从未想过应该有所创造,那他就难以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也就不会产生创造性教学成果。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创造,就是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性教学活动培养创造型学生。

评估一个好教案、一堂优秀课、一个优秀科任教师的最主要标准就是创造。

二、创造品质

袁伟民在谈到中国女排获得世界冠军的拼搏过程

时说过一句话:“在事业的追求中,不可能有一步登天,一举成功的幸运儿,可以说,没有一个世界冠军没有经历过失败;也可以说,没有一个世界冠军不是从失败中走过来的。不会正确对待失败,决不可能登上事业的顶峰”。小学教师搞科研,搞创新也是如此。要搞科研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要经受挫折、失败的考验。

创造性人才都具有以下十大性格特点:

1、无所畏惧的气质,使他们为了实验的成功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

2、从不计较别人嘲笑;

3、对从事的实验始终保持极大的兴趣;

4、别具一格的孤独性格为他们赢得了充足的时间;

5、力求完整化的心理促使他们不懈努力,直至达到预想的境地;

6、对自己的实验充满信心;

7、永不衰退的好奇心,提供了灵感和机遇;

8、如痴如醉的思索,把一切琐碎事弃置脑后;

9、强烈的好胜心使他们向往未知世界;

10、不受外事干扰,正确选择课题。

创造性人才的成功因素:

1、独立性强;

2、自信心强;

3、敢于冒风险;

4、具有好奇心;

5、有理想抱负;

6、不轻信他人意见;

7、对于复杂奇怪的事物感受到一种魅力;

8、具有艺术上的审美观;

9、富有幽默感;

10、兴趣爱好既广泛又专一。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到池塘里随便捉两只青蛙,先将其中的一只放入常温的水中,青蛙会仍然故我地游来游去。给水慢慢加温,青蛙略有反应,仍旧慢慢腾腾地游来游去,未做出任何挣扎,没有丝毫危机感。待水温升到一定高度时,青蛙游得越来越慢,

最后不动了,变成一只熟青蛙。而取来另外一只青蛙,将它丢入热水中,它会不顾一切地奋力蹦出那可致它于死命的热水,于是得生了。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呢?人人都有创造力,人人都可以搞教科研。但是创造力也好,教科研也好,需要一个氛围。如果你在一个无创造无科研氛围的环境中,你的创造力,你的科研欲望很可能就被同化,渐渐泯灭,乃至最后“入乡随俗”,跟其它人一样,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第三、创造原理在教科研中的运用

开发和培植创造力是有规律的,而要认识这些规律就应掌握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原理。

一、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是指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的事物,提出新的见解,解决新的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例如,大家熟悉的数学家高斯,在上小学时,他的教师出了一道1+2+3直至100的相加求和的数学题。当别的孩子还在按常规方法一个数一个数地相加时,高斯却很快

说出了答案5050来。这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此外,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也都属于创造性思维。

创造思维与一般思维不同。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条数学式子。4-1=3.桌上有4个苹果,拿走一个,剩下三个。把苹果换成梨、鱼或帽子后,可以抽象出公式4-1=3,而把具体事物的特征从中舍去了。这样,4-1=3成为真理,在不同时间与地点都适用。

创造思维不一样。创造性思维方式常常能打破抽象的认识,灵活地看待一切。例如,对于4-1=3这个算式,桌上点着4根蜡烛,风吹灭了其中一根,问桌上还剩几根蜡烛?不一定剩三根。桌子有4个角,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不一定就是3个角。这就是创造思维。当然我举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二、创造原理的运用

教师在开展科研活动中可参考运用以下几项创造

原理。

(一)陌生原理的运用

什么是陌生原理?就是说,我们要带着陌生、好奇的眼光去审视周围世界的一切事物,即使熟悉的事物也不例外。

心理学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就是一把花生哪一颗最好吃?实践证明:第一颗花生最好吃。当把第一颗花生放进嘴里咀嚼时,那香甜的滋味如人参果一样,但继续吃下去,又不过尔尔了。

教师现在适当调动一下,就有这个好处。来到一个新环境之后,能更好地运用陌生原理。对于经常在同一个环境下的教师,就更应该带着这种陌生眼光审视我的熟悉的教学工作。

大家喜欢看书。有一个特点。就是凡是游记的作者很少是当地人,比如石钟山记,柳宗元就不是石钟山人。记金华双龙洞,叶圣陶也不是金华人。吟山咏水的好诗,也往往得于初游者,这就是神奇的第一印象效应。

那么教师要想搞科研,就要有所发现,有所求索,但学校环境对教师来说,太熟悉了,备课,上课,课间操,辅导,考试,批改……这一切太平淡了,周而

复始,司空见惯。那么,怎样在平凡当中去见神奇,见伟大呢?就要运用陌生原理:即将熟悉的人或事当作陌生的人或事,借用新的理论去加以研究。例如一个教师教一届学生久了以后,对学生很容易形成一种难以改变的看法。如果有意识地将这些熟悉的学生当作陌生的朋友,用新的教育思想、理论进行观察,就会产生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被人冷漠的“后进生”就会变成老师喜爱的学生。

对于一个学校熟悉的教师来说,搞教科研首先要注意运用陌生原理。

(二)突破心理定势原理

法国科学家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这颇有道理。报上曾经有报道过这么一件事。有位专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来到一所高中,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点,问在座的高中学生:“这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粉笔点。”这位创造学家又来到幼儿园,用同样的问题问在座的孩子们,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

门:“是圆面包”、“是小钮扣”、“是天上的星星”、“是狐狸的眼睛”……答案竟有几十种。

按常规,一个人的经验、知识越多会越聪明。可是有时也不是这样,如果你对固有的知识经验不能灵活运用,而静止、保守的态度来解决变化了的新问题,这种习惯性的思维就变成了一种束缚。

根据突破心理定势原理,教师在开展科研活动中就要实行开放性思维,不死守规矩,灵活多样,走出习惯性思维的误区,打破旧框框。一个问题求助多种解法。

(三)直觉思维原理

人都有灵机一动,急中生智的时候,这就是直觉。

直觉思维有三个特点:非逻辑性、跳跃性、快速性。德国数学家高斯就说过一句话:“像闪电一样,谜一下子解开了,我也说不清是什么导线。”直觉思维有点类似“灵机一动”之类。

直觉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爱因斯坦说过:“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要发展创造力,就要重视培养直觉能力。

怎样利用直觉思维?

1、多积累经验

2、经常对一个问题深思熟虑

有人问牛顿是怎样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回答道:“我并没有什么秘诀,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热情地思索罢了。”

教师要想在科研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直觉,就应养成经常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想像原理

什么是想像?想像是指人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同样道理,教师开展科研活动也是离不开想像的。如教师在进行科研课题方案设计时应具有超前意识,而超前意识的形成则必须要借助于想像。另外,想像产生假说,教师在进行科研课题方案设计时,预先在头脑中作出假定性解释,提出假说,假说就是在想像基础上产生。所以,教师要设法发展自己的想像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说课稿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一、教材分析 1、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 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作为世界观,它将一个生生不息的永恒运动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作为方法论,则要求我们用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待周围的世界。在此意义上,本课是第三单元的落脚点。而本框题则是分析方法论要求的意义,是对上一框创新意识的一个升华。学习本框对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民族责任感具有很重要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创新的作用 确立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创新的作用,才会自觉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 2).教学难点: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确立的依据:人类的思维方式是个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和把握。 二、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

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⑴识记掌握创新在民族进步中的作用 ⑵理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⑶运用结合实例说明创新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事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情感目标 初步树立公民要为创新而努力的观念,为民族进步而创新2、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①合作探究法②多媒体教学法③讨论法 确立依据:根据新课改要求,创新教育的精神和我们政治学科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充分挖掘他们的知识潜能。 2)学法 ①案例分析法②合作学习法③知识迁移法 确立依据: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交流、多分析,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活跃中领会本节课重、难点。三、教学过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眉山中心叶长茂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的,创新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有创新意识的人总是能够从超出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以创设情境为突破口,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培养创新呢?我的体会是: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顺其童心,投其所好,”把知识发生的背景置于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境之中,从而引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愿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求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探究性问题的情境,激发儿童创新动机。 二、诱发兴趣,发散思维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以知识和智能为基础,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创造兴趣对创造能力的形成及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紧抓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诱发创造兴趣。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可把它改编为:“新型玻璃自我介绍现场会,”让学生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新型玻璃,用拟人的手法介绍其特点与用途。可变枯燥、生疏的科学知识为亲切、生动的交谈。这种教法对教材略作改动,便有利于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们的创新潜能可以得到充分的挖掘。这时,小小的头脑里闪出了一朵朵思维的火花:“我叫吃音玻璃,有消除空气中的‘隐身人’--噪音的能力……”当学生介绍完课文中的 5 种新型玻璃,教师话锋一转:“科学家真有办法,为人类创造了多么好的玻璃。同学们,你们愿意争当小小发明家吗?”引导学生设计想象出更新、更妙的玻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又一次有益尝试。学生凭借用知识和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产生了奇特、新颖的想法。如针对科索沃战争,他们想设计一种“隐身玻璃”,让我国使馆免遭导弹侵袭;针对台湾大地震,又想设计一种“防震玻璃”,让高楼大厦不致倒塌……这样的语文课,已经由一般性的语文学习和训练转变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上来。 三、体验情境,深化思维 小学语文课本为儿童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时,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体验作品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的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有的文章作者匠心独到,在课文内容中安排“矛盾”之笔,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矛盾之处,在对立统一中解决矛盾,启发想象,悟出道理所在,提高道德认识。如《登山》这一课,重点写列宁两次走危险的小路,教学时只有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小路的“险”才能充分认识列宁坚持走这条险路的勇气和魄力,因而教学前除了将课文插图放大或录像引导学生直观感受险境外,精心设计模拟危险路段的木制教具,让学生尝试、体验感受小路的险峻后趋势揭示矛盾:列宁明知路险,一失足就会掉进万丈深渊,为什么两次坚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科研五年发展规划为指导,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农村中学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和陕西教育局“教科研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师能和教科研水平,切实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二、总体目标 强化“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意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建设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坚持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和文化知识素养,开展有学校特色的多元化校本培训,培养能满足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研究型教师队伍,让全体教师获得可持续提升。 、课题研究:开展“教师教育科研常识”的专题讲座、讨论,邀请专家指导和引领,力争有~个市级以上的立项课题,围绕主课题立数个县级、校级子课题;做好自治区级、市级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和结题工作;做到使每位教师都具有教科研常识,创造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学习型校园。 、教师培训:依据计划,按照以“整体推进、分层发展、协同优化”的基本策略,通过多形式、广渠道、大强度推进教师培训,年做到每位教师通过校本培训课时以上,分层培训和上级部门培训达人均课时以上。通过校本培训和上级部门培训,力争每个专业的教师成为校级骨干教师,以上的教师成为市级专业骨干,名以上教师成为石嘴山市学校知名教师。通过师徒结对、教师定期继续教育培训,增加学校专业化的培训,“研究型”教师比例达以上。 三、组织机构 组长:薛建 副组长:朱欣荣 成员:常江涛韩瑞 四、具体措施和工作 、营造科研氛围,强化教育科研作用 通过宣传、参与、督促、检查等措施,强势推进,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教

理论创新是创新发展的灵魂

理论创新是创新发展的灵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我们要把树立和践行新的发展理念作为解放思想和理论武装的一项重大任务,把解放思想作为总开关,切实解决好理论武装问题,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发展的大变革,让理论创新成果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标签:五大发展理念理论创新创新发展灵魂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我们要把树立和践行新的发展理念作为解放思想和理论武装的一项重大任务,把解放思想作为总开关,切实解决好理论武装问题,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发展的大变革,让理论创新成果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确保“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顺利实现。 一、发展理念的五位一体就是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出创新发展理念,着力要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协调发展理念,着力要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提出绿色发展理念,着力要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开放发展理念,着力要解决的是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出共享发展的理念,着力要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为什么说是关系中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发展理念?首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一种全面的发展观,它是体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的发展观。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要求我们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其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的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整体。创新发展是发展的核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协调发展是發展的基本要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问题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问题 发表时间:2010-08-02T13:30:32.81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4月第1期作者:邰国富[导读] 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如体裁的混淆、语言衔接不流畅、内容枯燥无新意,作文的内容与生活脱节,作文的情感的渗透和表达淡薄等问题,学生对身边的一切视而不见,很少关注生活中的“闪光瞬间”,因而在作文中很难表达出新意。 (江苏省姜堰市克强学校,江苏姜堰 225502)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4-205-01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如体裁的混淆、语言衔接不流畅、内容枯燥无新意,作文的内容与生活脱节,作文的情感的渗透和表达淡薄等问题,学生对身边的一切视而不见,很少关注生活中的“闪光瞬间”,因而在作文中很难表达出新意。 作文是最富情感性的创造活动,无“文”则不能“作”。这“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人对生活的体验,情感的认识是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的真实体现。作为作文的教学也就成了一项开掘人的情感空间和精神世界的生命工程,要在这个工程中让学生不断挖掘新的内容,创造出新的成果,写出内容有新意的作文。 那么,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呢? 首先,用生活丰富学生写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是一切文学作品之源,也是作文之源。老舍以他的生活成就了《家》《春》《秋》。高尔基以他的生活,诞生了自传体三部曲《我的大学》《在人间》《童年》三部曲。由此可见,生活材料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欣赏、感受,以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对祖国的激情,发现新的题材,同时还可以采用参观、访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到自然保护区、工厂等地去观察、体验生活,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源源不断地涌进学生的视野,为他们写作提供丰富的、形象的、真切感受的写作材料。 其次,广泛阅读是创新作文的基础。生活材料包括直接生活材料和间接生活材料两种。间接生活材料是指报刊书籍、影视作品、时尚流行音乐、民族古典乐曲等各类材料,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言而喻,广泛阅读与创新作文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根本不读书看报、毫无阅读能力的人何以能写出“物”“序”分明的文章来。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是激发学生创作文的基础。阅读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阅读课文。教师要“少讲、精炼、多读”,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归纳,加深理解,自由应用,善于借鉴,真正实现“读书千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二是阅读报刊。许多报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学生创新作文的材料宝库。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学生阅读报刊,而且要创办班级图书角,让学生互相传阅,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质颖,互相评点。 再次,灵活的教学是创新作文的主渠道。作文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闭门造车”的做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课前进行5分钟说话训练,辩论会,知识抢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技巧,应变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摘报剪报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与审美情趣。 最后,用激励的赏识评讲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心理学上认为“自我认定”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大。学生的自我欣赏、自我肯定往往容易塑造较为自信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相反则容易自卑。所以对于学生的作文习作必须以激励调动他们的写作信心和情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以积极的心态,写好每篇作文。通常情况下,作文的评讲包括两个过程,即评改与讲评。批改作文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作文的心理,习作优劣有别是正常的,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每个学生为基准,评价的标准因人而异;对那些优秀的要充分赏识,除了肯定他们的长处之外,更重要的是指出努力的方向;对差一点的也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肯定他们,哪怕是细小的长处,让他们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在讲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开展讨论,让学生有更多的讲话机会,各抒己见,质疑问难,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赏识,是激发学生创新作文最宝贵最难得的机会,教师要善于诱导,允许各种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存在。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生活是宽广的,生活是充满激情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只有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从创新的角度反映我们的生活,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动感人。④①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力的民族。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回顾几十年来的中国教育历程,追求片面升学效率的“应试”教育已越来越行不通了。教育要改革,尤其是英语教育要改革,已经是迫切的要求,如何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把创新性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等紧密结合起来,已经成为摆在广大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新课题。针对此现状,在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学科的整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在整合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目前,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英语环境的普遍缺乏,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高低,班级学生人数过多等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我们认为,只有创新才有出路。研究创新教育,就是要开展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趋向的教育实践。为此,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从封闭型教育走向开放性教育,从传统型教育走向创新性教育,从家长式教育转向民主式教育,从传授式走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教育。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解决初中英语教学难题提供了可能,因为它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丰富和立体化的英语教学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潜能,它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接触英语常识及其背景等。
然而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各地各学校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有的学校为了片面地追求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花巨资购置昂贵的设备,但缺少适宜的软件支持和能够熟练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师资队伍,从而使设备形同虚设。还有的学校老师则过分依赖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听课中就发现了这种现象,整个课堂上得是生动活泼,屏幕上展示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老师却没有进行有效地控制和演示,结果是学生觉得这节课很好玩,却没有学到什么实际的东西,这就违背了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根本宗旨。我们认为在初中英语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旧观念,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多媒体可以让学习时间更加灵活,效率更高
根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阶段英语课时为每周四至五个课时,这对于一个学生完全陌生的学科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语言学习的初始阶段,需要做大量的语言练习和操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要想进行这种反复的技能训练是很难做到的。而通过多媒体,在知识的呈现、环境的设置上,都更加方便、容易,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不同形式的练习和表演,更为重要的是多媒体创设的情景就像一部电影一样,学生会记在脑子里,从而进行自我练习。
(二)多媒体提供了真实纯正的英语语音环境
非英语国家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没有语言环境,学生很难获得大量而规范的语言输入,因此难以掌握正确的发音和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个不足。通过下载一些纯正的语音材料,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地道的英语发音,同时学生也可以很便捷地矫正自己的错误发音。
(三)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课本知识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很多老师都碰到过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有些课文知识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就是勉强表达出来了,学生也感到很难理解,在这点上,多媒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如在解释单词时,可以运用网络资源,用图画或动作表现出来,学生学习起来即简

理念创新是创新发展的灵魂

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 理论创新是创新发展的灵魂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我们要把树立和践行新的发展理念作为解放思想和理论武装的一项重大任务,把解放思想作为总开关,切实解决好理论武装问题,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发展的大变革,让理论创新成果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理论创新创新发展灵魂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对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把树立和践行新的五大发展理念作为解放思想和理论武装的一项重大任务,把解放思想作为总开关,切实解决好理论武装问题,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发展的大变革,让理论创新成果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确保“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顺利实现。 一、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段话就特别强调了创新对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性,并把理论创新排在了所有创新的第一位。何以如此?这是因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的核心和灵魂。人类的一切创新活动总是首先把创新的关节点放在理论创新上。 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历来都高度重视理论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的,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用理论创新引领和指导发展实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比如,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政治勇气,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宣布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这就创新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这些理论创新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我国经济奇迹起了重要的作用。比如,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复习测试题(附答案)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复习测试题(附答案) 3.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步复习测试题(附答案)(新人教版必修四) 知识点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被誉为“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突破了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新突破。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中国已累计种植杂交水稻30多亿亩,增产粮食40多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 000多亿元。以上事例说明 A.科技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只要种植杂交水稻就能解决全世界的吃饭问题 C.中国通过推广杂交水稻实现了全面小康 D.科技的发展能解决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2.下边名为《思变》的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创新可以使我们的事业不断成功 3.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__________,勇于__________。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的。 知识点二: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4.回顾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可以看到,无论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还是其他创新,我们每前进一步,都是以理论上的创新为前提的。这说明 A.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B.理论创新决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C.理论创新对社会发展和变革具有决定性作用 D.只要有理论上的创新,就会带来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5.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创新 B.先有理论创新,后有实践创新 C.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决定因素 D.理论创新无止境 6.创新带来的不仅仅是 __________的大发展,还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深刻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__________的先导。 知识点三: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7.爱因斯坦说过:“科学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不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实际上教科研工作很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本人结合本校的教科研的实践工作,从“理论学习,课题引领,完善校本研修方式,制度建设”四方面作了一些思考,以期以后的教科研工作落实得更好。 [关键词]教科研实践思考 对于一个学校的管理,近日看到这样一段话:有人说:“一个校长,不抓德育不称职,不抓教学不到位。”这是对的,但现在还得加上一句:“不抓科研不清醒”。对此本人深有同感。一个学校要发展,必定要正确引导教师走科研强师之路,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诲校长们时讲到“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一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课程改革时至今日,培养“创新”人才也时时被提起,可实际做得又如何网上曾热议“谁夺去了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其源于“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为什么究其原因在于中国学生“玩的权利”和“问的权利”被“无情剥夺”。这就要求我们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严格“五严”规定,把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会运动,会休息”。作为一个教师,如何把高考“一张试卷”带给我们的压力和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及还给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兼顾到,这就要好好研究我们的课堂的效益,这就离不开学校的教科研工作。 就学校管理而言,教育科研工作,尤其是学校的教研工作是任何一所学校要紧抓的一项常规性的工作。作为一名校长有机会到更多的学校学习,学习更多的教科研的工作内容、方式等,但同时也看到了工作中的一些不足,那么如何做好学校教科研工作现结合我校近几年来的实践工作,作以下思考。 一、组织多种学习方式,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 加强理论学习,对广大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理论素养,强化研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多层次培训、举行专家讲座等形式转变教师的观念,树立了新课程的理念,进行问题研讨,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通过以下的途径来转变老师的观念。(一)利用每周例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主要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县教科研工作意见》《教育科研的方法》等内容,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分教研组学习有关课改文件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各学科要求,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工作。(二)鼓励、支持广大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教研活动、培训活动等,让教师真实地感受到各校课改的进展情况,学校发展情况,从而体验到教研给学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三)加强教研片内、教研组内课改经验的交流活动。除互相听课外,还定期召开课改交流会,通过会前广泛征集议题,会上充分讨论交流,会后编印论文集的形式,讨论课改中的热点问题,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这些都达到了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四)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让新老教师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同时,以县“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为平台等多种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新课改的展示活动。 二、以课题为引领,促进教科研的开展 对于课题,在一开始出现了以下错误的思想:(一)轻视思想。认为教育科研是可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这是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出发,把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提到了新的高度。 【关键词】创新发展战略 2005年末,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自主创新的重大发展战略,指出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心环节。紧接着中央又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制定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两年来,中央提出的这一战略得到了全国各地的热烈响应,科技创新的投入大幅度增加,自主创新的成果开始涌现。2006 年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已由2002年的1.07%上升到1.42%,专利申请授权数同期由13万件上升到近27万件,增长1.02倍。但是,应当看到,技术创新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追求技术进步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技术进步的动力不足,研发投入

的积极性不高。2006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68%的企业尚未建立研发机构,76%的企业没有研发活动,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76%,远远低于国际上一般为3%的水平。用于技术引进的支出与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支出的比例为 1∶0.26,远远低于日、韩1∶5-8的水平。绝大多数企业尚缺乏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出口轻纺产品中贴牌生产占相当高的比重。通常讲一类企业卖标准,二类企业卖专利,三类企业卖产品,我们的多数企业仍处于卖产品的阶段。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许多企业尽管销售额很大,但获利甚微,大部分利润流入外企手中。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国内投资只能集中投向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而电子信息、精密设备等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主要靠外商投资或进口产品来满足需要,使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遭遇到资源、环境越来越严重的制约。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要按照十七大报告的部署,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着重抓好以下主要工作:第一,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去年年初通过的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是集中了大批专家,经过缜密论证制定的,它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创新的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16个重大科技专项已陆续启动,鼓励

教科研工作评估报告

教科研工作总结 教育科研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活动。从学校的角度看,教科研是学校教育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起点,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学校教育品味,打造教育品牌,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本校教育科研工作规划及课题管理办法,做好本校教育科研的宣传发动工作,推动本校群众性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2、组织本校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实施、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及评奖,指导本校课题承担者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并为研究工作良好的开展创造必要条件。 3、组织校内教师的教科研理论学习、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吸收、运用、推广优秀教科研成果并尽快将其转化为教育效益。 根据本次评估的情况来看,城区各小学的教科研工作均开展的有声有色,现总结如下: 一、成绩: 1、教师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性高,教学模式各具特色。 在新课改以及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的要求下,各学校结合区教研室提出的“主体、互动、生成、发展”的新型课堂教学发展理念,积极探究适合本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北岭小学的《高效课堂实施方案》、下站小学的《协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和上站小学的《246+X教学模式》最具代表性。 模式的完善和创新,让教师在教学中能兼顾“教”与“学”的关系,让教师教的更有目的,学生学的更加充分,课堂变得更具有实效性。教师在新理念和新模式的指导下,更加关注于组织学生如何自主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展示,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真正变成了课堂的主体,进而能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2、学校课题研究已趋常态化,教学成果显著。 评估过程中了解到,针对不同级别的课题研究,各学校都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制度措施,使课题研究成为日常性、常态化的教学实践研究,成为教师的自觉

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

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学校的教育要发展,教科研必须先行,教科研与学校的教改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年来,我校初中部的教科研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现将一年来的教科研工作进行总结。 一、领导重视,使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一年来,由于我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比较重视,经常过问,亲自督导。不论是哪里有培训的学习班,都能拿出经费派教师前往学习。尽管学校的经费紧张,学校都能对教科研工作一如概往的支持。在开展教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还亲自对教科研工作做阶段性的小结。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使教科研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建立学习体制,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学校的教育事业要发展,决定因素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一年来,我校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求一线教师每年认真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科研干部要带头学习,及时将值得关注的好文章,好的理论专著推荐给大家。学校还定制了许多有关教育理论的刊物和报纸,供大家阅读学习。同时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及时了解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向。通过学习,改变了教师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的好处,教科研对我们教学的帮助,了解了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观念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他们改变了以往的备课模式,关注了学生的起点知识,着眼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并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随笔。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要交两篇论文,两篇教学反思,和两篇说课稿。 三、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的水平,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培训的方式只要有: 1、组织教师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校安排进行学科培训 一年来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各级培训,学校也安排进行了学科培训。培训的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在了解学科特点和学科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对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辅导与解读,了解新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探索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一个人人参与的教科研氛围。 2、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几年来,学校在购置了大量有关新课程的书籍,《走进新课程》、《课程标准》这两本书人人都有,其它有关新课程的书籍,也是每人一套。还给全体老师印发了大量的学习材料。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组织所有教师集中培训学习,看光盘、看录像,观摩课例。在教师深钻新教材的基础上,让骨干教师上示范课,课后,全体教师参与评课、议课和探讨如何上好这一节课。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主要指的是技术创新。从广义上来讲,技术创新是指技术变化引起的一系列营销、管理、金融、技术、市场、组织变化乃至产业和经济体系的演变。 组织需要创新,是因为(一)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首先,企业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依靠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而使总量增加,即数量型增长;另一种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的生产效率来使总量增加,即质量型增长。这两种增长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技术作用不同。在数量型增长方式中,要素投入是主要的,总量增长只是要素投入的倍数。在不考虑边际效益递减情况下,两倍于原来要素投入将获得两倍总量,而技术在其中的作用是微乎其微。在质量型增长方式中,在相同要素投入的情况下,依靠技术进步可以获得产出数量持续不断地增长。其次,技术创新之所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是因为一般说来,一项发明甚至重大科技成果,如果不能市场实现,就不能推动经济增长;而当一项技术创新,经过大面积推广和扩散,由于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其获得比平均利润更高的利润,这就必然引起众多的企业效仿,从而又牵动了新一轮更高更多的技术创新。如此不断循环,推动经济增长。(二)技术创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创新不仅导致首先使用新技术的企业生产效率提高,而且能使更多模仿者的生产效率提高。在印刷企业中,正是计算机在印前技术中的成功的应用,由“铅与火”发展到“光与电”,促使整个产业生产效率提高,最终引起传统印刷产业结构的改善,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三)技术创新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企业只有获利才能生存。技术创新就是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有优势,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最重要的途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超规模、超国界,对企业来讲,要么死亡,要么创新。 创新组织有以下特征:(1)共同的远景规划和共同的创新意愿:管理层有清晰的理念和创新目标。(2)适当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组织创造和学习、互动的组织设计。(3)核心人物:推动创新的角色。(4)有效的团队:集中优势的专业团体。(5)持续性和拓展型的个人发展环境:致力于人员的终身教育与培训。(6)广泛的沟通:组织内外的充分沟通。(7)创新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组织创新活动的持续性和参与性。(8)外部良好的关注与评价:善于发现市场需求与变化。(9)创造性氛围:鼓励创新的制度和机制。(10)良好的组织学习:积极探索、发现、体验、解决问题,并分享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中兴企业发展20年来,从一个原始投资300万元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总资产增值1000倍、年销售额达340亿元的国家重点高科技企业,并且逐渐成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和中国最大的本地无线产品供应商。在国内通信标准领域,中兴通讯主导了800MCDMA、移动软交换、光传输、宽带接入、IP视讯、网络管理等通信领域标准的制订,在国际通信行业标准领域,中兴通讯目前已加入了ITU、3GPP、3GPP2、CDG等40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这些技术自主创新结果正是中兴成就的关键,而这些自主创新能力是公司的研发团队、研发组织、市场策略、管理战略等多方配合才得到的。 中兴十分重视资源投入和全球化研发战略的布局,这些都是为了跟踪和开发最先进的技术这一目标,因为中兴明白,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在于技术。中兴在全国范围乃至全球范围内公司都不断建立技术研发的根据地,进行100多种产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问题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问题 当前,中学生的作文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如体裁的混淆、语言衔接不流畅、内容枯燥无 新意,作文的内容与生活脱节,作文的情感的渗透和表达淡薄等问题,学生对身边的一切视 而不见,很少关注生活中的“闪光瞬间”,因而在作文中很难表达出新意。 作文是最富情感性的创造活动,无“文”则不能“作”。这“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人 对生活的体验,情感的认识是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的真实体现。作为作文的教学也就成了一 项开掘人的情感空间和精神世界的生命工程,要在这个工程中让学生不断挖掘新的内容,创 造出新的成果,写出内容有新意的作文。 那么,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呢? 首先,用生活丰富学生写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 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是一切文学作品之源,也是作文之源。老舍以他的生活成就了《家》《春》《秋》。高尔基以他的生活,诞生了自 传体三部曲《我的大学》《在人间》《童年》三部曲。由此可见,生活材料是写作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源泉。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欣赏、感受,以激发他们对 大自然、对祖国的激情,发现新的题材,同时还可以采用参观、访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到自然 保护区、工厂等地去观察、体验生活,让五彩缤纷的生活源源不断地涌进学生的视野,为他 们写作提供丰富的、形象的、真切感受的写作材料。 其次,广泛阅读是创新作文的基础。生活材料包括直接生活材料和间接生活材料两种。 间接生活材料是指报刊书籍、影视作品、时尚流行音乐、民族古典乐曲等各类材料,熟读唐 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言而喻,广泛阅读与创新作文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根本不读 书看报、毫无阅读能力的人何以能写出“物”“序”分明的文章来。因此,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是激发学生创作文的基础。阅读可以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阅读课文。教 师要“少讲、精炼、多读”,精心设计阅读方案,结合课文,适当补充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 读中学会归纳,加深理解,自由应用,善于借鉴,真正实现“读书千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二是阅读报刊。许多报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学生创新作文的材料宝库。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学生阅读报刊,而且要创办班级图书角,让学生互相 传阅,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质颖,互相评点。 再次,灵活的教学是创新作文的主渠道。作文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闭门造车”的做法,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课前进行5分钟说话训练,辩论会,知识抢答赛活动,提高学 生的语文技巧,应变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摘报 剪报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与审美情趣。 最后,用激励的赏识评讲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心理学上认为“自我认定”对于一个人的 成长极为重大。学生的自我欣赏、自我肯定往往容易塑造较为自信和稳定的心理素质,相反 则容易自卑。所以对于学生的作文习作必须以激励调动他们的写作信心和情感,激发他们的 创新精神,以积极的心态,写好每篇作文。通常情况下,作文的评讲包括两个过程,即评改 与讲评。批改作文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作文的心理,习作优劣有别是正常的,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每个学生为基准,评价的标准因人而异;对那些优秀的要充分赏识,除了肯定他们的长处之外,更重要的是指出努力的方向;对差一点的也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肯定他们,哪怕是细小的长处,让他们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在讲评过程中,要充 分发扬民主,开展讨论,让学生有更多的讲话机会,各抒己见,质疑问难,这是一种深层次 的赏识,是激发学生创新作文最宝贵最难得的机会,教师要善于诱导,允许各种不同的见解 和意见存在。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生活是宽广的,生活是充满激情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只有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从创新的角度反映我们的生活,这样写出 来的文章才会更动感人。④①

高二政治试题【含解析】: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新人教版必修4)

前言: 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10.2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一、选择题 1.从前,有一家农户种出了一只大葫芦。这么大的葫芦,做什么用呢?用来装酒水,恐怕会绽裂;如果把它锯成两半,用来做舀水的瓢,又没有这么大的缸。农户左右为难。一位哲学家听说这件事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把水放在葫芦的外面,让葫芦放在水上当舟用,这不是很好吗?这告诉我们(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