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发霉了教案设计

面包发霉了教案设计
面包发霉了教案设计

设计者:吴鄞甫

教案名称面包发霉了

科目小学科学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教案设计者吴鄞甫

课时2课时

一、教材分析

这节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而本章研究的是“食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对于面包这种日常常吃的食物是我们食物的一个典型代表,“面包发霉了”处在第五节,是本章唯一单独提出来的一种食物,可见其很具代表性,本节教材虽不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但却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点,和生活实际联系很密切。学好这一节知识对于认识食物要在安全范围内食用有一个很好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2.在前几节他们已经对食物有过了解。

3.学生们已经知道变质的食物不能吃。

4.小学生对做实验很感兴趣

5.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行实验记录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发了霉的食物为什么不能吃。

2.学会做一般的简单的实验,增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获得变质的食物不能吃的常识的过程中,通过做面包发霉的实验,发展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通过观察面包长霉的过程,增强对变质食物不能吃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看到发霉的面包,并知道面包在什么条件下易发霉

难点:

如何能让小学生成功的完成面包发霉的实验

五、教学策略

1.采用“实验法”力图让学生细致的观察到面包霉变的过程,是本课主要使用的方法

2.观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实习作业法、分析法

六、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对本节要做的实验有所了解,每个小组白纸一张铅笔一只,全班分成4个小组

教师准备:有投影仪的教室、四个放大镜、四张实验记录表、两块大面包、一块发霉面包、牙签一包、滴管、恒温箱、水、四个塑料袋。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反馈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带领学生说说我

们日常生活中常

吃的食物有哪些

在老师的带领

下说出我们平

时常吃的食物

通过这个联系生

活实际的话题,

使学生轻松容易

的就进入课堂

观察发霉的面包1.把发霉的面包

切成四块,把可

以食用的面包也

切成四块分别分

给四个小组,同

时给每个小组一

个放大镜。

2.巡视:纠正学

生实验操作过程

中的不规范行为

3.把小组的观察

记录放到投影机

上,参与对比不

同小组的记录结

果。

1.用放大镜观

察发霉的面包

和可以食用的

面包,并把看到

的情况对照的

记录在白纸上。

2.观察:认真细

心观察、记录观

察结果。

3.不同小组对

照记录结果,并

在老师的带领

下总结出发霉

面包的特点。

1.对比观察,好

看出变质面包的

问题

2.指导规范他们

的实验操作行为

3.对比观察结

果,总结答案

面包发霉的条件

?1.提问“我们日

常生活中有没有

见到过发霉的面

包呢?

2.如果见到过,

那面包又是怎样

发霉的,是不是

放久了,过了保

质期?

3.面包发霉与哪

些因素有关?引

导学生得出猜想

答案(湿度、温

度、时间)

1.学生结合自

己的经历随便

描述。

2.学生自由回

3.学生听老师

的讲述

1.联系实际,激

发学生兴趣

2.引导式提问,

规范思考方向

3.快速的合理的

提出假设的答

案,有利于接下

来的实验

面包发霉实验1.把开课时的那

四块好面包分给

四个小组(小组

编号为1、2、3、

4),并给每个小

组一根牙签

2.给2、3、4小

组一杯水和一只

滴管

3.给每个小组一

只塑料袋

4.完成后,分配

各小组把自己的

面包放到各自的

位置上

5.给每个小组一

张实验记录表

1.用牙签取发

霉面包上碎屑

均匀的放到好

面包上

2.2、3、4用滴

管均匀的滴10

滴水在自己小

组的面包上

3.学生把自己

小组的面包放

到袋子里并系

好标上小组序

4.1、2放在自

己的桌子上;3

放到高温恒温

箱;4放到低温

恒温箱

5.小组选人负

责实验记录

按实验步骤进行

实验

知识小结、

拓展1.面包发霉的原

2.提问:日常生

活中还有那些食

物在存放过程中

会变质?

1.学生听讲

2.学生不必回

答、直接下课,

作为课后思考

1.通过前面的工

作,得出结果

2.给学生一些未

解决问题,开发

学生自主探索思

考的精神

板书设计

发霉的面包

一:观察发霉的面包结果

有霉臭味,表面具有彩色斑点

二:面包发霉的条件?

有霉变面包的存在,较暗的潮湿的高温的空气环境

三:知识小结

面包发霉是因为有霉菌的存在

设计思路

食物这一章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这中间有许多常识性的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一直贯穿中一个思路,既要告诉学生相关的科学知识,也要让学生懂得相应的常识性的问题。

课堂反思

倒数的认识优秀教案完整版

倒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佴家湾小学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4页例1、例2及练习六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学难点;1、0的倒数,小数的倒数。 一、猜字游戏引入 师: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的语文学得如何。“吞”这个字读什么,如果把上下部分颠倒后是什么字?(“吞”——吴),“杏”这个字读什么,如果把上下部分颠倒后是什么字( “杏”——呆), 师:中国汉字有不少字有这样的关系,在数学中也存在这种关系。如:(板书:)如果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调换,是哪个分数( ) 师:谁还能说出这样的数(生说师相应板书。) 师:象这样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上下颠倒之后就成另一个数,你能给这种特性给这些上下颠倒的数起个名字吗? 生:倒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板书:倒数的认识) 师:看到“倒数”这个新名词,你的脑子里产生哪此问题? 生:什么时倒数怎样求倒数学习倒数有什么用 二、引导发现倒数的特征 师:那我们就一起先来研究什么是倒数呢?

课件出示算式: 师:现在请同学们完成黑板上的算式,并认真观察这些算式,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完成的同桌交流。 生:(两个数相乘积是1。) 师:你们还能发现什么呢?请大家讨论一下。 师:看等号左边两数有什么特点(分子和分母调换了位置) 5X1/5的5没有分母啊,它跟1/5的分子分母上下颠倒关系吗? 生:的分母是1,所以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研究,现在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倒数? 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师:课件出示几组数据,你能多这些算式中说出谁和谁互为倒数。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师:我也说一个3/5是倒数,对吗为什么 生:应该说3/5和5/3互为倒数。 师:同学们理解得真透彻,注意到了互为这两个字。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它们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单独说某个数是倒数。就像倍数和因数。 师:现在请同学们帮小明和小华解决一个问题(课件出)(1)三个数的积是1。(2)写等于的倒数。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这些有没有倒数,如果有它的倒数是多少,如果没有为什么? 课件出示:2/3,11/8,5,4又1/4,0。25,1,0。 现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后并同桌交流) 师:指名回答。谁来说一说哪些数有倒数, 师:象4又3/4这样的带分数有没有倒数,如果有怎么找。 生:先把它化成假分数,再颠倒这来, 师:能不能这样求。

《竹石》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竹石》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竹石》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教学过程一、导入: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发现我们漓江边用来防水土流失而种得最多的植物是什么吗?(竹子)除了江边还有那里也可以呢?请看下图。(展示2-6幅的幻灯)2 .观察比较竹子的样子和生长环境你觉得那个地方的竹子生命力最顽强?(学生讨论)我们古代有一个的大书画家也觉得长在石头上的竹子生命力最顽强。你们想进一步了解他是谁吗?3 .说到诗人郑燮,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你想了解郑板桥的故事吗?4.请品味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展示幻灯7)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5.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二、指导朗读1.学生先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 (展示幻灯8)先听读——跟领读——齐读,感受诗中抑扬顿挫的读法。3.抽一个同学到小黑板用斜线画出停顿。指导读准节奏。(二二一二停顿)4.请个别读再抽同学评价。请男女分开读,比一比效果。三、理解诗题。板书:竹石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四、集体交流,理解诗意。边分析边打板书(幻灯9)(一)“咬定青山不放松”1.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 字,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你还能想到用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2.学生朗读诗句老师边画山、竹表现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二)“立根原在破岩中”1.理解“ 立:站立,扎根。立根(把根扎在……)”。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破岩:山岩的裂缝处。2.通过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3.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欣赏《竹石图》(幻灯6和5)初步感受竹子坚韧顽强的精神,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读读议议,展开想象,再现竹子牢牢扎根在山石间,不怕艰险、顽强生长的情景,深入体会竹子坚韧顽强的品质。(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4.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破岩、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坚韧不拔。)5.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6.读着读着,你对这样的竹子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肃然起敬。)7.朗读,读出对竹子的崇敬之情。8.这两句诗中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极强。9.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请自读诗句给这两句诗找出多音字在书上注音,并理解。“磨”是读mò “磨——磨砺、磨难、困难” “还”是读hái“还是”“劲”也是多音字在此处是形容词只有读作“jìng”才符合作者的真实意图。“劲”指竹子“挺拔有力、威武挺立””“坚”是“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意思,坚劲:坚定强劲。击:打击任:任凭。任尔:随你。尔,你。2.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 “东西南北风”3.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打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

《倒数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倒数的认识》公开课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页例1、例2及练习六第3、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倒数,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掌握求倒数的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0”没有倒数,“1”的倒数还是“1”。 2、过程与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现求倒数的方法,知道不仅可以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倒数,还可以用调换分子和分母位置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学会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的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发现倒数的一些特征。 课型:新授课。 教法:情境引入、举例讲解。

学法:观察法、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字游戏引入新课。 上课之前,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的语文学得如何。“吞”这个字读什么,如果把上下部分颠倒后是什么字(“吞”——吴),“杏”这个字读什么,如果把上下部分颠倒后是什么字( “上”——下)。 中国汉字有不少字有这样的关系,在数学中也存在这种关系。 如:(板书:3/8)如果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调换,是哪个分数(8 /3)。 师:谁还能说出这样的数(课件出示) 象这样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上下颠倒之后就成另一个数,你能给这种特性给这些上下颠倒的数起个名字吗(倒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板书:倒数的认识,并让学生读一读。)

《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画》教学设计 曹佩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辶’’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了解诗意。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鹅》,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最后,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 指导书写“来、去、水、不”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倒数的认识教案

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数学第十一册19页----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会求倒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作学习、口头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及0为何没有倒数.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倒数. 1.同学们,老师已经和你们认识几年了?在这两年里我们互相帮助,一起成长,互相成为了朋友.所以我可以说我和同学们互为朋友.那谁能说说什么是“互为”呢? 2.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个“倒”字. 师:这是什么字呀?你是怎么理解“倒”字呢?(让学生充分的发表意见).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学中的倒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奥秘. 通过大家的预习和你对倒数的理解,我们尝试求下面数的倒数. 1.求分数35 、72 的倒数. 学生试着说,师板书: 35 的倒数是(53 )或者35 的倒数是(123 ) 师在这里说明这两种写法都可以. 72 的倒数是(27 )[启慧]通过这两道题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的方法是什么?(尽量让学生说,最后教师板书).

在这里教师要问一下35 和53 应该怎样描述它们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35 和53 互为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的方法:只需要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练习:求411 、78 的倒数. 2.求整数6、1的倒数. (让学生同桌讨论,怎样求他们的倒数?讨论完后,教师让学生说并板书) 6的倒数是(16 ) 1的倒数是( 1) 通过这两道题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求一个整数的倒数的方法是什么?(尽量让学生说,最后教师板书). 求一个整数的倒数的方法:可以先把整数表示成分数的形式,让后再求这个分数的倒数. 练习:求10、12的倒数. 3.求0.25、0.6的倒数. 师:这是什么数?怎样求他们的倒数呢?(让学生同桌讨论,怎样求他们的倒数?讨论完后,教师进行归纳并板书) 0.25的倒数是(4) 0.6的倒数是(53 ) 通过这两道题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求一个小数的倒数的方法是什么?(尽量让学生说,最后教师板书). 求一个小数的倒数的方法:可以先把小数表示成分数的形式,让后再求这个分数的倒数. 练习:求0.2、1.2的倒数. 通过上面的尝试练习,谁能总结一下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呢?(让学生说并总结,教师应该恰当地进行补充说明) 三、探索倒数的意义. 1.师:通过求一个数的倒数,我们来观察一下每个数与其倒数之间的关系,(返回去,从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开始,一直到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学生很容易发现,每个数和它的倒数的乘积是“1”,教师并板书算式.)

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学会初步的估测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台、学生尺、书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测量需要 师:今天,我们在这里上课用的桌子都是学校前不久刚刚添置的,现在学校还需要添置一批和它一样大小的桌子,你认为需要知道什么呢? 生:要量出课桌的一些长度。 引出尺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知识背景,设计富有情趣、直观形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思考和探究中去。 二、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 (一)通过对比,认识尺的本质特征 1、投影出示老师用的尺,让学生仔细看看上面有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比较老师的尺和学生尺的共同之处,让学生自主寻找尺的本质特征,认识刻度0,刻度线和厘米,实现学生自主认尺的目标。 (二)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 设计意图: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体验数学。教者通过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获得,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1厘米的长度,形成了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更好地加深了1厘米的理解。 (三)自主认识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认识1厘米并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几厘米。在教学“找几厘米”的过程中,不仅做到了方法的多样而且注意到方法的优化。 三、加强直观操作,体验测量的方法 测量物体的长一般从刻度0开始量,这样比较方便。当然从刻度几开始量也行。 师:小朋友已经学会量书签的长度了,那你能量出这三条线段的长吗?把你量得的结果写在括号里。学生拿出练习纸,量一量。 设计意图:测量三条线段的长,形成认知冲突,使“大约几厘米”的认识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三)自主尝试画线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验测量的方法。教师积极创设主动探索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参与学习。首先让学生独立去测量书签的长和宽,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学生自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能准确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探索活动中,培养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和0倒数的问题。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数学课之前,老师想考你一个语文知识,怎么样?(出示“杏”和“呆”)看到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上下两部分调换了位置,变成了另一个字 师:对了,把其中任一个字上下两部分倒过来,就变成了另一个字,这个现象很有趣很奇妙吧! 师小结:这种奇妙有趣的现象不仅出现在语文中,其实在数学中也存在着,想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揭秘这种现象,好吧?板书:倒数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 (一)揭示倒数的意义 1.(出示课件)请看大屏幕,先计算,再观察这些算式,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自学,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

立完成)。 请同学们按照要求逐一完成,看谁是认真仔细的人,既能准确的计算,又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师:同学们,在以前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研究起来有如此大的发现,那么,像符合这种规律的两个数叫什么数呢?谁能给这种数取个名字?(生取名字) 师:那么根据刚才的计算结果与发现的规律你能说出什么叫倒数吗?(生答) 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你认为哪些字或词比较重要?你是如何理解“互为”的?你能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吗?(生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 (二)小组探究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1.出示课件(精彩配合):请看这里,哪两个数互为倒数?(生找)(生说教师演示) 提问:你用什么好办法这么快就找出了这组数的倒数?(同桌互相说说看)(找几名学生汇报) 师板书:求倒数的方法: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同学们想出了找倒数的好方法,那就是分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你们把老师想说的都说出来了,太棒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这些数里哪一组不同于其它两组?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 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思想的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方法的教学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观察、分析、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认识倒数的特征,自主构建新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学生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归结为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它是学习分数除法计算的知识基础,沟通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教材中通过几组乘积为“ 1”分数乘法的算式,积累学生对倒数的感性认识。试一试的安排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部分学生在课前预习学习中已经接触了一些关于倒数的知识,但是对于倒数概念的建立非常不系统、不牢固,他们不会用语言叙述倒数的意义,在写法上也会出错,并且认为倒数就是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将倒数的意

义和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混为一谈。 学生对倒数的认识局限于一个数,或者是把两个数倒过来。而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接触过倒数知识。 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生自己的举例、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为学习的主要方法,获得“倒数”的概念这一知识要点,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求不同数的倒数的一般方法和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并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 课标要求: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探索“倒数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学习运用数学的 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并发现它们的规律;借助几何直观渗透数学知识之间普遍联系的思想,感悟“ 1”的重要作用。 3、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体会数学的特点,感受数 学的价值。 学习目标: 1、知道倒数的意义。 2、经历倒数的意义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 3、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数学难点:理解“互为”的意义,明确倒数只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而不能单独

倒数的认识教案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卸甲镇伯勤小学 曹天平 教学内容: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例7,练一练及第51页练习十第1-4题 教材分析:“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探索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倒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导学案、 Popwerpoint 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 1、关于同桌的说法 李明是张强的同桌,张强是李明的同桌,李明和张强互为同桌。 照这样子,谁来说一下自己和同桌的关系? 2、计算下面各题【导学案】预习部分 乘积是1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倒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倒数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 1.学习倒数的意义 出示例7:下面几个分数中,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 83 45 53 107 54 32 710 38 指出: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把它们叫做“互为倒数”。【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学生齐读。 提问:那么怎样的两个数才互为倒数呢(自学课本) 初步理解 38×83=1,那么我们可以说:“因为38×83=1,所以38和83 互为倒数”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是38 。)【课件】 你能照样子,说说算式中两数之间的关系吗?45和54 、 107和710

《垃圾分类》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范文

《垃圾分类》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范文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中,发现班级有些孩子还有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懂得垃圾如何分类,特设计此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之分,能给垃圾分类。 2.保护环境,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喜欢并能动手制作陀螺。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 教学难点:独立制作出陀螺。 活动准备 剪好的废纸盒若干;彩笔、铅笔每人一支;ppt、挂图。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师利用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1.师模仿哭声后问:小朋友们猜一猜,是谁在哭? 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2.师打开垃圾箱在哭的图片提问:小朋友猜猜它为什么哭? 师指名幼儿回答。 3.师再模仿笑声问:又是谁在笑呢?

幼儿回答后,师:是垃圾箱又笑了,它们为什么又笑了呢? 4.幼儿自由议论:师总结出垃圾箱哭、笑是因为垃圾也要分类,如果不分类就会给地球造成麻烦甚至是危害。 二、观看ppt,给垃圾分类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垃圾该怎样分类吗?(鼓励幼儿大胆发表意见) 2.师播放ppt,小结出垃圾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可回收的垃圾有:废弃的纸张、如旧报纸、纸盒等,饮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有:果皮、坏掉的食物,做饭剩余的蔬菜根等;有害垃圾有废电池、灯管油漆桶等。 3.师出示挂图请幼儿分类:小朋友,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垃圾的种类,老师这有很多垃圾卡片,谁能把它们分一分类呢? 4.师指名幼儿给垃圾分类,及时表扬、鼓励幼儿。 5.师:如果我们随地扔垃圾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指名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小结:我们都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扔垃圾的时候要给垃圾分类,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地球,更要变废为宝,做环保小卫士,老师收集了很多废纸盒,下面我们一起用纸盒做陀螺吧? 三、变废为宝,制作陀螺 师发放废纸盒等材料,和幼儿一起做陀螺。师示范做陀螺后巡回指导,重点照顾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延伸活动:师幼一起去户外玩陀螺。 教学反思: 在此次教学活动中,我从幼儿身边最为常见的垃圾入手,让孩子们懂得了垃圾给环境、地球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懂得了垃圾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三种,从而知道应养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同时利用废旧纸盒变废为宝学会制作陀螺。在活动开始时如果我利用图片等对比的形式,让幼儿看图评价讲卫生和不讲卫生两种情形的对比判断,让幼儿评价他人行为对错中将会队自身行为习惯有更好的引导作用。另外在制作陀螺过程中因为个别幼儿动手能力差,如果鼓励幼儿互相帮助会让他们共同提高动手能力及乐于助人的品行。

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评比总结

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评比总结(获奖名单)为了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师备课,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务处于2012年4月举行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评选”活动。此次活动是面向一至六年级全体专任教师的一次征集评选活动,参与面很广。 一、评选情况 本次评选分别上交了64篇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64篇教学设计和反思涉及了语文、数学、科学、英语、体育、音乐、写字、思品等几个学科。按照计划,本次评选共评选出一等奖教学设计和反思各7篇,二等奖教学设计和反思各10篇。四位评委在认真研读、对比每篇教案和反思的基础上,对每一篇教案和反思都给出了一个切合实际的分数。获奖教案分数是取四位评委平均分。 二、获奖名单 幸福镇中心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评比结果

幸福镇中心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案例评比结果

三、活动优点: 此次活动参与面广,教师们对此次活动都非常重视,参与活动积极、主动,教师书写认真、格式基本规范,上交教案及时。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设计: 1、教案格式规范,各教学环节齐全;书写工整、图表规范,板书设计合理。 2、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透彻,语言准确,切合教材与学生实际。 3、教学过程比较详细,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合适,关注师生互动(有相关活动的安排或说明),注重能力培养;教案中既能体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4、课堂容量合适,课堂例题、习题设计合理、典型、切合学生实际;作业布置适当。 (二)教学反思: 1、反思了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 2、反思了教学中存在哪些失误,哪些不足。 3、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基本上想出了更好的策略,对教学环节的改进有更好的设想。 四、存在不足 通过对上交的教学设计和反思的认真查看与研读,发现此次评选活动存在以下几点不足,这是我们今后组织评选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 1、对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没做规定。有的教学过程设计了表格,有的没有设计。 2、对教案的字体和字号也没有做统一规定。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设计理念】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是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基本的数学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精心设计和教学好每一个数学概念,使学生切实掌握概念的数学本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倒数”是人为的抽象概念,也是没有直接生活原型的数学概念。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一与日常生活经验没有直接联系的抽象概念,我设计了专门的、纯粹的数学活动,既把握概念本身的基本特征,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观察、筛选、归纳一个个数学算式特征的活动中构建“倒数”、“互为倒数”的数学模型,同时获得由直观到抽象的数学活动经验,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 本课以学生自己的举例、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为学习的主要方法,获得“倒数”的概念这一知识要点,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求不同数的倒数的一般方法和抽象概括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并促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及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8、29页例题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分数除法》中的第一课时——“倒数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用这个数乘它的倒数。所以它是学习分数除法计算的知识基础,把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通过倒数这一概念的应用进行关联,关联之后形成知识结构及认知结构。进而彰显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核心素养。 教材编排了几组乘积是1的乘法算式,使学生通过计算、观察、讨论等活动,归纳出它们的共同规律,引出倒数的定义,并用实例突出“互为倒数”的含义,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构建“倒数”、“互为倒数”的数学模型,并帮助学生完成数学抽象及数学建模这一核心素养的形成。再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点:它们的分子、分母交换了位置。如果这两个数不是分数,通过转化为分数后,也同样具有这一特征。例1的教学,则是充分地利用互为倒数关系的两个数的这一特点来求倒数的。通过尝试,让学生初步体验找倒数的一般方法:调换两个数的分子、分母的位置。在总结求倒数的方法时,也分三种情况:求分数的倒数;求整数的倒数;1和0的倒数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采用自学与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归纳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和同伴合作交流。 (3)在学习“倒数”的过程中,体验归纳概括的乐趣,养成独立思考、质

教案设计总结及反思

教案设计总结与反思 教案设计内容:“旋转编码器及位移测量” 授课时间:90min 课程授课对象: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三年级学生 针对大三学生面临就业、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教案以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现场问题解决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规范及职业素养等教育的贯穿。为此,教案以工程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为主线,按照“什么问题”→“用什么解决”(是什么)→“如何解决”等步骤组织教学,注重以工程实例引入教学,让学生了解“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工程素质的培养,按照工程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步骤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达到“学之会用”的教学目标;注重知识总结、思路梳理及课程外延(拓展任务),提升学生技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教学中,合理应用多种媒体实施教学,变抽象为直观,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但本次教案设计在差异化教学等方面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评审专家也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如何实现人人参与,如何实现教学与考试、参赛的闭环控制,如何教学跟进就业任职能力等。针对上述问题,认真反思后,本人在今后教学中将进行以下探索和改进。 一、针对学生差异,设置具有不同层次要求的开放性教学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使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学习更多的内容和技能,同时使综合素质稍差的学生“有事能做、有事可做”,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达到学习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实施团队小组学习,5-6人为一组,并根据任务内容将团队成员划分为程序编制与调试员、设备安装与调试员、设备销售与讲解员等不同角色。学生轮换角色完成不同任务,避免学生在不同任务以同一角色完成相同任务,以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三、围绕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国家技能大赛要求及考核点,细化设计具

《倒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市第十二届小学青年教师汇报课单元备课参考模板 县区 学校: 实验小学 : 学科: 数学年级: 六年级 单元第十一册教材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主题研制加强方法指导,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单元解读单元 教学 容及 分析 一、单元教学容 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单元教学容的地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计算及其应用以及整数除法的意义、解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完成了分数加、减、乘、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计算,掌握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体会知识的在联系,为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比和比例、百分数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单元教学容编排体系和在联系 本单元由两个小节组成,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从上面的图示,不难看出教材容之间的在联系。 第一小节教学倒数的认识,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扫清障碍。由于分数除法的基本方法为“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因此认识倒数的概念以及熟练地求出一个非0数的倒数,是学习分数除法的重要基础。 第二小节结合除法的运算意义探究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学习分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课本第28页 相关容 1.师:同学们 现在已经六年 级了,我们的 童年生活即将 结束,在这段 时间家不仅学 到了知识还收 获了友谊,谁 能用“xxx是我 最好的朋友” 把自己最好的 朋友介绍给大 家。 2.是的,同学 们都有自己的 好朋友,豆豆 和丁丁也是一 对好朋友,我 们一起来看 看。 3.能不能单独 说豆豆是朋友 或丁丁是朋友 呢?为什么? 1.类似这样的 互为关系,生 生介绍好朋 友。 设计意图: 创设找朋 友的教学 情境,既能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 趣,同时也 为理解倒 数概念当 中的“互

倒数的认识教案

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口算: (1)83×3 2 157×75 6×31 801×40 (2)83×38 157×715 3×31 80 1×80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新授 1、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 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5 3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66 1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3、巩固练习:课本24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2)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六第2题:同桌互说倒数。 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判断题”。 3、开放性训练。 ×()=()×=()×() 四、总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教学追记: 倒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课的内容。针对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而在这其中,有一些概念点犹为关键,如“互为”,因此我也适当的加以提问点拨。对于求倒数的方法,我同样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自学例题,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对于“0”“1”的倒数这种特例,我并没有忽视它,而是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加强认识。

文言文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文言文两则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背诵。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有关孟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1、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认识孟子。

3、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试读质疑 1、初读课文。交流对课文的印象,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2、再读课文。指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故事大意,并就不懂的地方自由质疑。 三、研读交流 1、探究疑难,深入研读: ⑴“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①引导学生对照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同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 ②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者”、“也”的含义。 ③通过反复诵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⑵“使弈秋诲二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①自由朗读,交流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几个“之”的不同意思。 ②学习生字,指导识记书写。 ③运用成语分别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态度,了解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联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④指导朗读。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 ⑶“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①理解交流句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说

顺畅。 ②指导朗读,体会文言文朗读的语气。 2、串联全文,整体把握: 师生问答,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相应的语句回答老师的提问,从而帮助学生疏通全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吟诵体味 1、教师配乐朗诵。 2、学生自由练读。 3、尝试背诵古文。 4、学生配乐诵读。 五、拓展延伸 1、出示“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原文中未选入本课的一句话),组织理解交流,加深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感悟。 2、将《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文言小故事发到网上,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并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 板书设计: 学弈 专心致志,则得也!

公开课《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好学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 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确定研究主题 师: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天天与数打交道,并且总结出关于数的运算的一些非常重要的规律,比如:一个数和1相乘还得原数;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还是0;一个不是0的数除以它本身结果得1;……这些运算中都有着非常稳定的规律,说明两个数的关系比较稳定。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两个数的关系。出示: 3883和 715157和 515和 1212 1和 请大家思考:每组中的两个数有怎样的关系?(生交流汇报) 生1:每组中都是一个真分数和一个假分数。 生2: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正好颠倒了。 生3:它们的乘积都是1。 师:看来大家已经透过表面现象发现了两个数的本质关系,即乘积都是1。请大家逐个验证一下。 2、学生举例,丰富体验。 师:请大家自己举出这样的例子。 生:…… 3、提炼概念。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具有这种关系的数叫互为倒数。谁来具体说一说什么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 二、加深理解 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互为倒数,在这个概念中你认为哪个词比较关键?为什么?自己思考后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小组交流后汇报) 组1:“互为”非常关键。 师:“互为”是什么意思? 组1:“互为”是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说某一个数是倒数。比如:3 883和

中,不能说83是倒数,应该说83是3 8的倒数,即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倒数。 师:还可以怎么说? 组1:38是8 3的倒数。 组2:我们组认为“两个”这个词非常关键,必须是两个数。 师:1214338=??,2 14338、、成倒数关系吗? 组2:不成,因为我们研究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多了不行。 组3:我们组认为“乘积是1”非常关键。如果乘积不是1的两个数就不能称为“互为倒数”。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已经找到了在这个概念中特别关键的部分,那就是“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 师:老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概念中的“两个数”有可能是两个怎样的数?你能举例说明吗?再次小组讨论。 组4:有可能是两个分数,也有可能是一个整数和一个小数,或者整数和分数,只要乘积是1就行。 三、探究方法 1、探究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1)师:刚才同学们都举出了许多倒数的例子。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谁能很快的找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并说说是怎样找的? 出示例1。 生汇报结果: 生1:我找到了,53和35互为倒数,27和7 2互为倒数。我的方法是看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不是颠倒了位置。 生2:我有补充,6 1和6也互为倒数。我是看两个数的乘积是否为1。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2:我们要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就要看它们是否符合倒数的概念,也就 是两个数的乘积是否为1,因为61和6的乘积也是1,所以6 1和6也互为倒数。 师:都回答的很好,看来你们对“倒数”理解得很透彻。那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 生3:第一种方法,因为比较简便,一眼就可以判断。 生4:我也喜欢第一种,因为它比较快。 师小结:看来大家都喜欢用直接观察的方法来判断,也就是看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不是交换了位置。 (2)师:同学们都会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了吗?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写出它的倒数吗? 生齐说:能。 师板书:11 7 生汇报方法:

倒数的认识获奖公开课教案衡水中学内部资料

第 3 单元分数除法 第 1 课时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29 页及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口算: 327511 1) 8×315×76× 380×40 3871511 2) 8×315×73× 380×80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 ,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3、自学书上第28页的例题,思考下面的问题: (1) 什么是倒数?

( 2) “互为”是什么意思?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4、怎样求倒数. 【新知探究】 小组讨论求倒数的方法。 3 1、写出 5 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 只要把分子、 分母调换位置。 2、写出 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 1 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 母的位置。 61 6= 1 6 3、1 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 1×1=1,根据“乘积是 1 的 1、巩固练习:课本 28 页“做一做” 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 1 的倒数是 4、 0 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 以 0 没有倒数) 5、小组交流汇报:( 求倒数的方法就 是将( 置。1的倒数是( ),0(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 0 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 1 ,所 )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和( )调换位 )倒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