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清水河地区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
2024年铜精矿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铜精矿市场环境分析1. 市场概述铜精矿是一种重要的铜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铜冶炼和制造业。
铜精矿市场受到全球经济发展、商品价格、供需关系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对铜精矿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以便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2. 市场需求铜精矿的需求主要来自于铜冶炼和制造业。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铜精矿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特别是在电力、电子、交通等领域,对铜精矿的需求量较大。
此外,新兴领域如新能源、电动汽车等也对铜精矿的需求产生了新的推动力。
3. 市场供应全球铜精矿的供应主要来自于铜矿开采。
主要的铜生产国包括智利、秘鲁、中国、澳大利亚等。
然而,随着现有铜矿资源的逐渐枯竭,铜精矿的开采成本不断上升。
此外,一些国家的政治不稳定、法律法规等因素也影响了供应量的稳定性。
4. 市场价格铜精矿的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全球宏观经济状况、供需关系、商品投机等。
一般而言,当全球经济增长、需求增加时,铜精矿的价格会上涨;相反,当经济下行、需求减少时,价格会下跌。
此外,供应量的不稳定性也会对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
5. 市场竞争铜精矿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全球范围内,铜生产企业众多,竞争激烈。
规模较大的企业由于其技术实力和资源储备的优势,能够在市场中占据较大的份额。
此外,一些新兴的铜生产国家和企业也不断涌现,增加了市场的竞争程度。
6. 市场前景铜精矿市场的前景值得期待。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和新兴产业的兴起,对铜精矿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尽管铜矿资源的开采成本不断上升,但技术进步和资源勘探的不断发展,将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供应。
因此,铜精矿市场在未来仍将保持稳定发展。
7. 结论综上所述,铜精矿市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供应量、价格和竞争程度等。
尽管市场存在一定的挑战,但由于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铜精矿市场的前景仍然较为乐观。
铜精矿相关企业和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以应对市场的挑战和机遇。
2024年矿产铜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矿产铜市场环境分析1. 简介矿产铜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通信等行业。
本文将对矿产铜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当前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关键因素。
2. 市场规模矿产铜市场的规模主要由供需双方的关系决定。
目前,全球矿产铜市场的总产量约为XX万吨,其中XX%来自主要生产国家如智利、秘鲁和中国。
需求方面,电力行业占据了矿产铜市场的主要份额,其次是建筑和交通行业。
3. 市场趋势3.1 供应端趋势矿产铜的供给受到矿产资源、生产技术和政策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矿产铜市场面临供应短缺的风险,原因包括可采储量逐渐减少、开采难度增加以及环保压力加大等。
此外,一些主要生产国家的政策调整也对供应端产生了影响。
3.2 需求端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矿产铜的需求呈现增长趋势。
特别是新兴市场的崛起,如中国和印度,推动了对矿产铜的需求增加。
此外,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对矿产铜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4. 价格波动因素矿产铜价格的波动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全球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地缘政治风险以及供需关系等。
市场供需失衡、政策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可能引起矿产铜价格的剧烈波动。
5. 竞争格局全球矿产铜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生产国家和跨国公司在市场份额上占据主导地位。
智利、秘鲁和中国等国家是全球最大的矿产铜生产国,它们在全球市场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外,一些跨国公司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等手段提高了自己的竞争力。
6. 未来展望矿产铜市场在未来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供给压力可能会继续增加,矿产铜资源的开采将变得更加困难。
另一方面,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新兴产业对矿产铜的需求增长将提供新的机遇。
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以促进矿产铜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7. 结论综上所述,矿产铜市场面临着供应压力和需求增长的双重挑战。
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制定合适的策略应对风险和机遇。
同时,加强合作、促进创新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矿产铜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

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条件不断的发展,铜多金属矿找矿越来越受重视。
在绿泥石英千枚岩与含炭泥灰岩中较发育的石英细脉是寻找金及其它成矿元素的直接找矿标志;层间断裂形成的破碎蚀变带,为后期热液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成矿空间;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以及呈明显红褐色的褐铁矿化带,是矿化存在的直接找矿标志。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找矿引言在多种作用下,铜银矿床和矽卡岩铜钼矿床逐渐形成。
不同类型的铜矿床具有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地质特征和构造背景,这些特征明显反映了不同地块相互作用过程中增生碰撞构造的建立。
1矿区地质特征1.1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区域银、金、铜、铅、锌、砷、锑、铋及稀土元素等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浓度分带好。
异常主要分布在三类地段,以Au为主的组合异常,多分布在燕山晚期岩体与地层接触带及脉岩出露地段,由接触带围岩蚀变及矿化引起;以Ag、Pb为主的组合异常多分布在断层及层间破碎带比较发育的地段,伴有Au、As、Sb、Bi、Zn、Cu等元素,其空间分布受构造带控制,异常多分布于断裂破碎带发育地段;以Cu为主的组合异常多分布在混合岩化作用强烈,断裂发育的地段,伴有Au、Zn、Cr、V、F、P、Th等元素,异常分布受断裂带控制。
1.2蚀变矿化带特征区内见数条蚀变矿化带,主要位于岩体与灰岩的接触带上,岩体基本上为闪长岩侵入体,产状与围岩一致。
围岩为寒武系灰岩、泥灰岩、紫色页岩及含云母砂岩。
岩体主体为闪长岩,向边部逐渐过渡为闪长玢岩,在闪长岩体与灰岩接触带上,可见磁铁矿化蚀变带。
磁铁矿体中有浸染状黄铜矿、辉铜矿,内接触带仅有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等微弱蚀变,向外出现宽度2~3m的大理岩化和矽卡岩化带。
1.3构造特征虽然晚期形成的逆冲断层很可能与早期的成矿事件没有关联,但在成矿透镜体的定位方面,逆冲断层可能会产生影响。
矿化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富铜矿脉和水力角砾岩,第二类是在构造盆地中分布的层状块状部分区域富集的银黄铁矿,第三类是锌铜矿化,这些矿化展现出高容量、低品味、细脉状和侵染状等特征。
2024年常用有色金属矿采选市场需求分析

常用有色金属矿采选市场需求分析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有色金属矿的需求不断增长。
常用的有色金属矿包括铜矿、铅矿、锌矿、镍矿等。
了解有色金属矿采选市场的需求情况对于企业制定采选策略和规划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常用有色金属矿采选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
1. 市场概述1.1 市场规模常用有色金属矿采选市场的规模庞大,且呈现增长趋势。
根据数据统计,过去五年内,这一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10%以上。
主要原因包括城市化进程、基础建设需求增加以及工业生产的扩张等。
1.2 市场竞争格局常用有色金属矿采选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国际企业的竞争。
大型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中小型企业则通过专业化、定制化和灵活的服务来争取市场份额。
2. 市场需求分析2.1 市场需求特点常用有色金属矿采选市场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多元化需求:市场需求涵盖了建筑、交通、能源、化工等多个领域,因此需求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季节性需求:市场需求存在季节性波动,在春季和夏季需求相对较高,而在冬季需求较为低迷。
•市场需求集中度高:大部分需求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而二线及以下城市的需求相对较低。
2.2 市场需求趋势常用有色金属矿采选市场的需求呈现以下趋势:•高品质需求增加:市场对高品质有色金属矿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对纯度高、含杂质少的矿石的需求增长迅速。
•环保要求提升: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市场对环保型有色金属矿的需求增加。
企业需要采用更环保的采选技术和设备来满足市场需求。
•自动化需求增强:市场对采选设备自动化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
自动化设备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增加产品质量,因此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3. 市场机遇与挑战3.1 市场机遇在常用有色金属矿采选市场中存在以下机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不断扩大,为金属矿采选提供了稳定的需求。
•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如新能源行业和电子产品制造业,对常用有色金属矿采选市场需求呈现出较高增长趋势。
铜矿行业市场分析与前景展望

铜矿行业发展趋势
环保政策对铜矿行业的影响
环保政策限制铜矿行业的过 度开采和污染排放
环保政策促进铜矿行业采用 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设备
环保政策推动铜矿行业向绿 色、低碳方向发展
环保政策对铜矿行业的投资 和经营产生影响,影响企业
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新能源领域对铜矿的需求增长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对 铜矿需求增加
铜矿综合利用技 术:提高铜矿附 加值,降低废弃 物排放量
铜矿行业市场拓展空间
铜矿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 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铜矿需求将持续增 长
新能源汽车市场: 新能源汽车市场快 速发展,对铜矿需 求增加
5G通信市场:5G通 信市场快速发展, 对铜矿需求增加
铜矿资源回收利用 :铜矿资源回收利 用技术不断发展, 为铜矿市场拓展提 供新的空间
价格波动:铜矿 价格受全球经济 形势、政治局势、 市场需求等因素 影响,波动较大
贸易状况:全球 铜矿贸易主要集 中在南美、非洲、 亚洲等地区,中 国是全球最大的 铜矿进口国。
铜矿市场价格走势
铜矿价格受全球经济形 势、供需关系等因素影
响
铜矿价格与下游产业 需求密切相关,如建 筑、汽车、家电等行
业
近年来铜矿价格波动较 大,呈现周期性变化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领 域对铜矿需求也在增长
铜矿在电力传输和储能领域有 着广泛的应用
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将带动铜矿 行业的持续增长
铜矿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
铜矿资源的稀缺性:铜矿是不可再生资源,需要合理开发和利用
铜矿资源的回收利用:提高铜矿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减少浪费
铜矿资源的替代品:寻找铜矿资源的替代品,减轻对铜矿资源的依赖 铜矿资源的环境保护:在铜矿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
保山市清水河铜铅锌多金属矿外围找矿新思路

保山市清水河铜铅锌多金属矿外围找矿新思路何志魁;苏兰【摘要】工作区1:5万土壤化探Cu、Pb、Zn、Ag、Au等元素异常发育,重力梯度带也显示存在中型Cu、Pb、Zn硫化物中型矿床的可能.研究认为:背斜核地(双脉地带)有较大背景.【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10(029)003【总页数】4页(P307-310)【关键词】钨铜铅锌矿;物化探异常明显;与隐伏岩体有关;背斜核部;云南;保山清水河【作者】何志魁;苏兰【作者单位】云南省地质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云南,保山,678000;云南省地质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云南,保山,67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2.43清水河铜铅锌多金属矿位于保山市350°方向约 15km。
矿区总体构造为一穹窿,核部位于双脉地一带。
1∶10万重力测量,在双麦地 -清水诃 -沈家坪一带显示为重力低,推测为隐伏酸性岩体引起。
1∶20万化探异常从高温元素到中低温元素组合有良好分带性:双麦地一碗水穹窿构造核部有W、Sn异常显示;穹窿构造四周 Cu、Pb、Zn、Au、Ag异常良好。
进一步工作证实:重力低钻探验证为隐伏花岗岩体引起,岩体附近硅化石英脉具钨矿化;化探异常及重力异常梯度带上,已发现铜矿、铅锌矿、金矿 (化)点多处,显示该区良好找矿前景。
1 地球物理特征保山地区位于保山 -镇康不连续重力低异常带上,1/50万重力测量反映,主要矿床沿重力梯度带(勐兴、东山)和重力低异常中心 (核桃坪)分布,核桃坪、芦子园一带出现明显重力低和强度大的负磁异常。
勘查区经1∶10万重力测量发现双脉地重力低、沈家坪—福田庄重力低和火头山重力高 3个重力异常。
1∶5万高精度磁测,清水河测区磁异常(ΔT)磁场值都比较弱,异常分布零乱,单个异常规模很小。
比较有规律且有一定幅度的异常,展布在以双脉地和沙河厂为中心的东西两片区。
2 地球化学特征保山地区共圈定 Pb、Zn、Cu、Ag、Au、W等化探异常 30余个,主要沿保山复背斜两翼和南北倾伏端呈带状展布,各异常元素组合随成矿温度和所处地质、构造环境不同而略有差异。
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

2023年 5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47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探讨孙 峰(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天水矿产勘查院,甘肃 天水 741020)摘 要:本文研究了某地区铜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前景,并对该区域矿床的类型、地质特征、岩浆岩特征和构造特征进行了介绍。
此外,还讨论了地球物理特征和1∶1万地球化学特征。
在探索该区域的找矿前景时,我们强调了先明确控矿因素,然后确定致矿因素,并结合多项资料精准地选定找矿靶区。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0-0047-3Discussion on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rospect of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SUN Feng(Gansu Pprovince Nonferrous Metal Geology Exploration Bureau Tianshui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Tianshui 741020,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rospects of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a certain area are studied, the types of deposits in this area are introduced, and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clud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agm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1∶ 1000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also discussed, and the prospecting prospects in this area are explore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ore-controlling factors should be defined first, then the ore-forming factors should be determined, and then the prospecting target area should be accurately selected by combining a number of data.Keywords: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prospect收稿日期:2023-03作者简介:孙峰,男,生于1987年,汉族,山东菏泽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找矿勘查。
青海东昆仑清水河地区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远景

青海东昆仑清水河地区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远景摘要:青海东昆仑清水河地区位于西域板块南缘活动带和华南板块结合部位,属于祁秦缝合系的昆仑缝合带。
区内由昆北、昆中及昆南三条进东西向到北西西向平行展布的区域深大断裂,构成东昆仑复杂的构造格局。
该区矿产资源丰富,蕴藏着大量多金属矿床,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
文中对青海东昆仑清水河地区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矿床成因,旨在为接下来的地质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金属矿;成因分析;矿床特征1区域地质背景青海东昆仑清水河地区位于秦-祁-昆古陆边缘深断裂成矿构造带西端。
区内大地构造演化先后经历了4次较大规模的拉伸与闭合过程,以昆北、昆中和昆南三大断裂为界分为祁漫塔格晚元古-早古生代叠加裂陷带(Ⅰ)、东昆仑古生代岛弧带(Ⅱ)和古生代消减杂岩带(Ⅲ)3个三级大地构造单元。
这三条大断裂均为切穿地壳或岩石圈的区域性长期活动深大断裂,不仅构成各地质单元的边界和控制岩浆岩分布,也控制了东昆仑隆起、凹陷带沉积盆地及沉积建造的展布,与次级北西、北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一起把不同时代地层和部分岩体切割成规模不等的断块(条),同时不同级次的断裂构造作为成矿的导矿场和储矿场,为各类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迁移通道和赋存空间。
青海东昆仑成矿带出露地层具有时代跨度范围大、区域差异明显的特点。
主要集中在前寒武纪、早古生代寒武-奥陶纪、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中生代-三叠纪及新生代等时间段。
在区域分布上,昆北、昆中和昆南带出露地层较相近,但奥陶纪、泥盆纪及晚三叠纪地层在这三个构造带中的发育程度仍有一定区别,反应不同地层分区。
东昆仑区域岩浆活动十分强烈,时间上从元古代到新生代均有岩浆活动,既有地幔演化过程中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和岩浆分异产生的火山岩,又有造山旋回过程中的花岗岩类和火山岩。
其中,中-酸性岩分布最广,规模最大,构成岩浆活动的主体。
这些不同的岩石类型记录了东昆仑不同时期的地质演化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分析清水河地区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
【摘要】清水河铜矿床位于青海省都兰县巴隆乡,矿床赋存于厚度巨大的中-新元古代万宝沟群的中基性火山岩中,铜矿体受断裂构造带的严格控制。
本文通过对矿区的地质、物探、化探比较深入的综合分析,初步探讨并建立了该区铜多金属矿的矿床成因、成矿模型及成矿规律,并对该区的找矿前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清水河铜矿;成矿模型;远景分析
1 引言
清水河矿区地处西域板块南缘,位于东昆中断裂与东昆南断裂之间的东昆中陆块。
处于东昆仑成矿省的雪山峰-布尔汉布达华力西-印支期钴、金、铜、玉石(稀有、稀土)成矿带上,通常称为东昆南成矿带。
区域上局部受北西-南东向的清水河-哈图-得福胜断裂控制,在该断裂控制范围内主要分布有清水河、特里喝姿、牙马托、哈图沟、和勒冈那仁等铜多金属矿点。
但目前对于这些矿化点仅限于地表踏勘-地表检查,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找矿成果也未能取得较大的突破,尤其是对该区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不够,找矿方向及找矿前景不甚明了。
因此在该地区进行综合分析及研究对指导该区的找矿方向及下一步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2 区域地质
2.1 地层
区内地层分属于东昆仑地层区。
区域地层出露比较齐全,主要为东昆中和东昆南构造混杂岩带中的构造混杂岩系。
地层单元主要有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Pt1J)、中元古代长城纪小庙组(Pt2X)、蓟县纪狼牙山组(Jxl)、中-晚元古代万宝沟群(Pt2-3w);早石炭世哈拉郭勒组(C1hl)、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浩特洛哇组(C2P1h)、晚三叠世八宝山组(T3bb)、晚三叠世鄂拉山组(T3e);早-中侏罗世羊曲组(J1-2y),以及第四纪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沉积地层单元。
其中中-晚元古代万宝沟群中的基性火山岩为本区的主要含矿层位。
该岩系主要沿布尔汗布达山主脊呈窄条状分布,出露宽50~200m,断续出露长几十公里,Cu含量高达810ppm,为克拉克值的8倍多,矿化点如特里喝姿、牙马托、和勒冈那仁矿化点等,为测区重要的含铜岩系。
2.2 构造
清水河铜矿地处青海省中西部。
构造位置隶属西域板块南缘,位于东昆中断裂与东昆南断裂之间的东昆中陆块。
处于东昆仑成矿省的雪山峰-布尔汉布达华力西-印支期钴、金、铜、玉石(稀有、稀土)成矿带上,通常称为东昆南成矿带。
而清水河铜矿床在区域上主要受北西-南东向的清水河-哈图-得福胜断裂控
制。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既有以基性-中酸性为主的火山岩,又有中酸性侵入岩以及各类脉岩。
其中华力西期的中酸性侵入岩活动主要控制着区内的成矿作用,它不仅为矿区的成矿提供了热水溶液,也是矿床中成矿元素的重要来源。
2.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1∶50万航磁异常:航磁异常总体上呈北西向或北西西向展布,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
清水河地区位于乌兰乌苏郭勒大型磁异常的北西部位,该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强度在50-200nT。
从区域上看,矿产多分布于磁力梯级带或大型航磁异常的边部,与航磁异常关系密切。
1∶100万布格重力异常:异常等值线及圈闭异常的轴向主要表现为北西西向展布,重力异常梯级带梯度大、连续性好。
北部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密集,异常形态复杂,南部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相对较稀,异常较为宽缓,基本呈北西向展布,与该区区域构造方向一致。
但整体上看异常幅值表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
2.5 矿产分布特征
清水河矿区受区域北西-南东向的清水河-哈图-得福胜断裂控制,在该断裂控制范围内主要分布有清水河、特里喝姿、牙马托、哈图沟、和勒冈那仁等铜多金属矿点,在断裂带的北西部主要以铁、铜为主,南东部主要以铜、铅、锌为主。
矿化规模均较小,除清水河铁矿为中型矿床外,其余均为矿点或矿化点。
成矿时代均为华力西期。
3 矿区地质
3.1 地质概况
矿区出露主要为晚三叠世八宝山组砂砾岩段(T3bbc)、晚三叠世八宝山组砂岩段(T3bbb)、中-新元古代万宝沟群(Pt2-3W)。
晚三叠世八宝山组砂砾岩段(T3bbc)呈长条状贯穿于工作区西南部,主要岩性为长石砂岩夹砾岩、板岩、粉砂岩。
与中-新元古代万宝沟群呈断层接触。
中-新元古代万宝沟群(Pt2-3W)主要分布于矿点中、东部,为矿区的主要含矿层,与晚三叠世八宝山组砂砾岩段呈断层接触,主要岩性为蚀变玄武岩、蚀变安山玄武岩、安山岩、混合岩化黑云母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黑云变粒岩等。
矿区构造主要为两条北西-南东向的断裂带,而控制矿床成矿的主要为晚三叠世八宝山组与中-新元古代万宝沟群的分界逆断裂带,该断裂是哈图弧形构造亚区前弧西翼,统称为清水河-哈图-得福胜弧形断层。
已知的铜矿点分布于断层
东侧,是一条与矿化有关的重要构造。
矿点东侧有大面积侵入的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花岗岩脉,石英脉(含黄铜矿、方铅矿)顺万宝沟群片理方向贯入。
在矿区中部分布一条北西-南东向的破碎蚀变带,该蚀变带在西部主要呈北西西向,向东延伸逐渐变为北北西向,它是区域上北西-南东向断裂的次一级构造。
矿区的铜、铅矿体主要分布于该蚀变带的北西段,向西截至到北北西向逆断层,向南东矿化及蚀变逐渐变弱。
图1 清水河矿区地质图
3.2 磁异常特征
根据矿区1:1万磁法工作,在矿区圈出3个正负相伴的异常带,其中2号正异常位于褐铁矿化蚀变带的东侧,异常程长椭圆状,正异常北翼一侧出现较大的负值区,异常峰值较高(-240~400nT),该异常与Ⅰ号矿体关系较为密切,可能为矿制异常。
3号异常位于矿区的南东侧,异常面积大强度高,反应与矿化有关系的火山岩的分布。
根据矿区各岩性磁物性特征及磁异常特征,矿区正负相伴异常显示其深部有基性火山岩及中酸性侵入岩的存在,预示其深部有较好的成矿条件。
3.3 地球化学特征
根据清水河矿区测制的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分析,各元素的高异常点主要分布于区内两个断层附近,且Cu、Pb、Zn、Au等各元素具有同消长的关系,说明断层构造位置与矿区各微量元素的分布具有密切的关系。
图中显示,Cu、Pb等元素均呈明显的尖峰状或锯齿状,说明Cu、Pb等微量元素在本区的分布很不均匀。
总体来看,矿区中Pb元素含量较高,在蚀变玄武岩中的品均含量为24.58×10-6,为地壳丰度的1.76倍,最高值为29.3×10-6。
Cu元素在矿区虽然没有高的背景值,但从矿区各类岩石中Cu的含量看,其中花岗闪长岩与褐铁矿化蚀变玄武岩中Cu的含量最高,平均含量分别为46.48×10-6、39.13×10-6,峰值分别为175×10-6、50.2×10-6。
3.4 矿体特征
矿区中发现1条Cu、Pb矿体及1个Cu矿化点。
I号铜铅矿脉(含矿石英脉)位于褐铁矿化蚀变带中,蚀变带程近东西向,宽20-40米,长大于300米,含黄铜矿较多,本身也组成矿体。
Ⅰ号矿脉顺层于蚀变带内,矿体宽8.78m,矿体Cu 平均品位0.55%,Pb平均品位0.35%,Ⅰ矿体长约200m,含矿岩石主要为石英脉及玄武岩,围岩为玄武岩;Ⅱ号矿化点位于蚀变带南侧,单点样Cu品位0.22%,含矿岩石为闪长岩及石英脉,围岩为闪长岩,矿体中矿石矿物主要为孔雀石、蓝铜矿、黄铜矿、方铅矿等。
矿石的结构构造: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
浸染状构造、稀
疏浸染状构造,局部呈带状构造。
矿石类型:方铅矿、黄铜矿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