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方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这个问题可不小,它会导致肺部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学会预防和护理。
下面,我给大家分几个方面来讲讲。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是一种帮助病人呼吸的设备,但是有些人在使用呼吸机的时候,会出现肺部感染的现象。
这种现象就叫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听起来挺可怕吧?别担心,我们有办法预防和治疗。
1.1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方法(1)保持呼吸机的清洁卫生。
使用呼吸机之前,要确保它的外壳、管道和面罩都是干净的。
定期清洗和消毒呼吸机,避免细菌滋生。
(2)正确使用呼吸机。
使用呼吸机的时候,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和操作指南来进行。
不要随意调整呼吸机的参数,以免造成肺部损伤。
(3)注意口腔卫生。
使用呼吸机的人容易口干舌燥,所以要注意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
另外,可以用棉签沾水擦拭舌头,防止细菌滋生。
(4)定期更换面罩和管道。
面罩和管道容易积累细菌,所以要定期更换,保持呼吸机的清洁。
1.2 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方法(1)观察病情。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肺部感染的症状,要及时报告医生。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使用呼吸机后,可能会出现痰多、咳嗽等症状。
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营养支持。
患者因为生病,可能会导致食欲不振。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帮助患者恢复体力。
(4)心理关爱。
患者生病期间,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心理关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2.1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技巧(1)勤洗手。
使用呼吸机的人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接触患者之前和之后,要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双手。
(2)戴口罩。
护理人员在照顾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时,要佩戴口罩,以防止病毒传播。
(3)定期锻炼。
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指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出现的肺部感染。
由于机械通气患者通常病情危重,VAP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还会增加医疗费用和死亡率。
因此,预防与控制VAP至关重要。
一、加强患者管理1. 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在决定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避免不必要的机械通气。
2. 尽早拔管:对于病情稳定、具备自主呼吸能力的患者,应尽早拔管,减少VAP的发生风险。
3. 保持床头抬高:将床头抬高3045度,有助于预防误吸和胃内容物反流。
4. 加强口腔护理:定期进行口腔护理,减少口腔内细菌定植。
5. 限制亲属探视:限制亲属探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加强呼吸机管理1. 呼吸机管道更换:根据呼吸机管道的类型和使用时间,定期更换管道,避免细菌滋生。
2. 呼吸机湿化器管理:定期清洁和消毒湿化器,保持湿化器内的水分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3. 呼吸机接口管理:使用一次性呼吸机接口,避免交叉感染。
4. 呼吸机消毒:定期对呼吸机进行消毒,包括呼吸机主机、显示屏、按键等部位。
三、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与监管1. 培训医护人员掌握VAP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高警惕性。
2. 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3. 建立完善的VAP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VAP病例。
4. 加强对医护人员操作的监管,确保各项预防措施得到落实。
四、实施集束化策略1. 集束化策略是指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整合在一起,以提高VAP预防的依从性和效果。
2. 常见的集束化策略包括:床头抬高、口腔护理、呼吸机管道更换、手卫生等。
3. 实施集束化策略时,要注重团队协作,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五、合理使用抗生素1. 根据患者病情和感染病原体,合理选择抗生素。
2. 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3. 对于VAP疑似病例,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措施

2、无创通气和其它通气策略
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 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使用5cmH2O 的呼气末正压〔PEEP〕预防粘液湖下渗。
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的管理
谢谢大家聆听!!!!
本文观看结道管理
1、气管套囊〔CUFF〕压力监测:常规监测带机病人CUFF压力,使
之不过高或者过低,压力控制在20-25cmH2O,压力过高易导致气道粘膜
损伤,过低不能密闭增加VAP发生率;
2、声门下吸引〔SSD〕:声门下分泌物引流能明显减少早期和晚期 呼吸器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3、封闭式吸痰管正确吸痰:保证通气支持的连续性,防止交叉感
措施来增加胃肠蠕动,防止腹胀。如患者胃功能瘫痪或蠕动较差时,
可考虑放置鼻肠管进行管饲。无创通气时尤其应防止胃潴留和腹胀;
3、 营养支持 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
重要措施。患者应尽早给予肠内营养,假设早期胃肠道不能耐受较大
容积营养液时应辅以肠外营养。
三、与患者体位有关的防治措施
无特殊禁忌症病人应采取30-45度半卧位:采取改 进式变换体位法(左侧30°→45°→半卧位→右侧 30°→45°,在左右侧位时床头仍抬高30°),改 进式变换体位法始终保持抬高床头30°→45°, 半卧位及体位改变可减少反流,促进分泌物从气 管经口排出或吸出,有利于咳嗽和深呼吸,从而 有效地预防了VAP发生
二、与胃肠道有关的防治措施
1、 应激性溃疡的预防 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
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剂;不宜常规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措施方案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措施方案呼吸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可用于治疗呼吸衰竭和相关疾病,包括肺炎。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可导致呼吸困难和其他呼吸系统问题。
为了预防和控制肺炎的传播,以下是一些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措施方案。
1.定期进行呼吸机设备的维护和清洁:呼吸机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清洁,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并防止污染和感染的传播。
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关的清洁和消毒方案,包括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对呼吸机进行清洁,以及定期更换和维修设备。
2.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医护人员在接触呼吸机设备、进行呼吸机操作或与患者接触之前和之后,都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包括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液和水洗手,以减少传播细菌和病毒的风险。
此外,医护人员还应遵守正确的手部消毒程序,以确保手部彻底清洁。
3.保持呼吸机设备和使用环境的清洁:除了呼吸机设备本身的清洁之外,更要注意保持呼吸机使用环境的清洁。
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干净,及时清理痰液和污染物,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对表面进行清洁,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4.严格遵守呼吸机使用指南: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呼吸机使用指南,包括正确的呼吸机设置和操作,以及适当的呼吸机调节和监测。
此外,医护人员还需定期对患者进行呼吸机和氧气供应的评估,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5.提供持续的教育与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定期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和控制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以了解最新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最佳实践。
这样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认识和了解,有效地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结起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措施方案包括定期进行呼吸机设备的维护和清洁,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保持设备和使用环境的清洁,严格遵守呼吸机使用指南,并提供持续的教育与培训。
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引起其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的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本文将介绍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 呼吸机使用前的准备工作在使用呼吸机之前,需要对呼吸机进行全面的维护和清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呼吸机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保证呼吸机的正常运行。
•定期更换呼吸机的滤芯和其他易耗品,保持呼吸机的卫生。
•充分清洁呼吸机的外壳和管道,防止细菌滋生。
2. 使用呼吸机时的卫生操作在使用呼吸机时,需要采取一些卫生操作,减少感染的风险:•使用干净的手和穿戴好手套,避免将细菌带入呼吸机。
•定期更换呼吸机的管件和面罩,避免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注意呼吸机的使用环境的清洁,保持干净整洁。
3. 呼吸机使用后的处理在使用完呼吸机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保证呼吸机的卫生:•即时清洗和消毒使用过的呼吸机和相关器械。
•定期对呼吸机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注意呼吸机的存放环境,保持干燥清洁。
4. 呼吸机使用者的个人卫生呼吸机使用者的个人卫生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也很重要:•定期洗手,切忌用脏手触摸呼吸机和相关器械。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干燥。
•定期接受医生的检查和随访,及时发现问题。
5. 监测和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及时的监测和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立健康档案,对呼吸机使用者进行定期的体检和相关检查。
•及时发现和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早期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
•加强对呼吸机使用者的宣教,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疫苗预防疫苗是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接种预防病毒性肺炎的疫苗,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接种疫苗,及时补种。
7. 注意呼吸机的质量和安全选择高质量和安全的呼吸机也是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要措施之一:•购买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呼吸机产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处理

气道管理
6
(1) 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指征。对于需要辅助通气的患者,采用 无创正压通气。
(2) 尽可能选择经口气管插管。2 周内不能撤除人工气道的患 者,尽早选择气管切开。
(3)对患者实施宜采用远端超过幽门的鼻饲管,注意控 制输注容量和速度。
预防措施
5
(4)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5)对多重耐药菌如(MRSA)、(MDR/XDR-AB)、 (CRE)、 (MDR/XDR-PA)等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的 病原体感染或定植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
谢谢观赏
(3) 选择型号合适的气管插管,并常规进行气囊压力监测,气 囊压力应保持在25cmH2O~ 30cmH2O。 (4)预计插管时间超过72h的患者,宜选用带声门下分泌物吸引 气管导管。
(5)对于留置气管插管的患者,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一次, 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应尽早拔除气管插管。
7
(6)应定时抽吸气道分泌物。当转运患者、改变患者体位或插 管位置、气道有分泌物积聚时,应及时吸引气道分泌物。吸引 气道分泌物时,应遵循无菌操作,每次吸引应更换吸痰管,先 吸气管内,再吸口鼻处,每次吸引应充分。 (7)对多重耐药病原体感染或定植患者、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 者或疑似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为宜。 (8)连续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不应常规更换呼吸机管 路,遇污染或故障时及时更换。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 预防和处理
2
一、定义 二、预防措施 三、气道管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3
名词定义: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 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时发生的肺炎, 包括48h 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 患者发生的肺炎。
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控制措施

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控制措施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指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出现的肺部感染。
它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康复。
一、加强患者管理1. 评估患者病情: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应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原发病、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等,以便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措施。
2. 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避免不必要的机械通气,减少VAP的发生。
3. 尽早拔管:对于病情稳定、具备自主呼吸能力的患者,应尽早拔管,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4. 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
5. 加强口腔护理:口腔是VAP的重要感染途径,应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减少口腔细菌定植。
二、加强呼吸机管理1. 选择合适的呼吸机管道: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合的呼吸机管道,避免管道过长、过细。
2. 保持呼吸机管道清洁: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避免细菌滋生。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呼吸机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4. 保持呼吸机湿化:适当调整呼吸机湿化参数,保证呼吸道湿润,减少痰液黏稠度。
5. 定期监测呼吸机参数:密切关注患者呼吸机参数,及时发现异常,调整呼吸机设置。
三、加强感染控制1. 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在操作呼吸机、接触患者前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
2. 限制人员流动:限制无关人员进入重症监护室,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3. 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期清洁、消毒重症监护室,保持室内环境清洁。
4.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定期检测室内空气质量,保证空气质量达标。
5. 早期发现、隔离感染患者:对疑似或确诊VAP的患者,应早期发现、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四、加强监测与评估1. 建立VAP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VAP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报告VAP病例。
2. 开展VAP风险评估: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VAP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3. 分析VAP发生原因:对发生的VAP病例进行分析,找出感染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制度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制度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 AP: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时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h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者。
管理要求:1. 医院应将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
2. 呼吸机使用部门应制定呼吸机使用指征、使用过程医院感染相关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并有相应的管理责任制。
3. 从事呼吸机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和要求。
4. 医院感控科、医务科、护理部、质量控制中心应督促临床科室严格执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
感染预防措施:1. 对存在呼吸机相关肺炎(V 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2.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
3. 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 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 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1。
6. 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 AP)。
7. 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如西米替丁和/或制酸剂。
8. 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优先考虑无创通气;(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3)每天3次监测囊套压力在25cmH2O~30cmH2O;(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5)呼吸机湿化罐内应加入湿化液为无菌蒸馏水或注射用水,使用过程中应适时添加保持一定水位,每24小时彻底更换以减少细菌繁殖,呼吸机外管路(如有污染随时更换)、湿化器及过滤纸应每周更换;(6)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措施临床肺部感染严重性评分:VAP发生的相关因素:1.口咽部及胃容物的误吸。
在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分泌物的堆积是误吸物的来源并可引起VAP由于气道的持续开放,聚集在口咽部的分泌物顺着插管进入声门,在气管导管周围淤积、下漏,引起隐匿性吸入,增加呼吸道吸入和感染机会。
胃管的插入,消弱了食管对反流胃容物的清除功能;镇静剂的使用也容易导致胃容物反流和误吸。
健康人胃液PH<2,基本处于无菌状态。
机械通气患者易发生消化道出血和应激性溃疡,当PH升高,>4时,病原微生物则在胃大量繁殖。
2.免疫功能降低。
气管切开及切管插管等人工建立,导致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易进入呼吸道,其管道本身还可成为细菌黏附繁殖和自胃向咽部移行的便利通道。
3.体位的影响。
仰卧位易造成胃容物流仰卧位时,即使是健康人误吸都十分常见。
有研究显示仰卧位是机械通气患者发VAP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平卧位及保持长时间平卧位是引起误吸最危险的因素,发病率最高者为鼻饲且平卧位的患者。
患者仰卧位增加了细菌吸入和下呼吸道定植的危险性。
4.呼吸机管路的污染。
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场所,呼吸机管路中常有冷凝液形成,冷凝液是很好的细菌库,细菌常在此生长繁殖。
冷凝液反流到雾化罐,可使湿化的含菌气体吸至下呼吸道货患者移动体位时含菌冷凝液直接流入下呼吸道而引起VAP。
如果呼吸管路的清洁消毒方法不当,易造成呼吸机管路污染与VAP发生之间的恶性循环。
5.病房空气消毒不彻底。
医务人员不能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人员流动没有限制,吸痰管、鼻胃管都可能成为感染源。
6.手污染。
由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VAP约占30%,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需不断吸痰,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可通过吸痰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引起VAP,尤其是多个患者吸痰如果不加以注意,易造成相互间的交叉感染。
VAP的预防措施:1.ICU的管理。
ICU的患者进行侵入性的操作较多。
应保持室空气清新、湿润,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层流净化,室温保持在22℃左右 ,相对湿度50%~60%。
每月进行细菌学检测,ICU空气菌落 < 200cfu/ m3,物体表面 <5cfu/cm2。
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患者或带菌者应相对隔离。
2.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意识 ,加强无菌操作。
ICU 应严格限制人员流动 ,实行无陪护制度。
进入ICU人员应更衣换鞋 ,戴口罩和工作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洗手是预防VAP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 ,必须强化医护人员在各项检查和操作,前后采用“六部洗手法”认真洗手,减少手的带菌率,防止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的手部、患者的皮肤以及ICU环境可能成为某些抗生素耐药菌株的污染源,所以当直接接触患者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 ,在直接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换手套并消毒手部。
3.呼吸道管理(1)气管导管套囊的管理。
导管气囊充气是为了使人工气道放置牢固 ,同时达到合理密闭。
而合理的密闭可以防止呼吸道或胃容物反流入气管 ,减少VAP的发生并保证机械通气时不漏气。
套囊气量一般注入5ml左右 ,以辅助或控制呼吸时不漏气,气囊压力一般为2.7~4.0kPa。
漏气或充气不够均可致通气不足,若套囊过度充气,时间过长,气管黏膜会出现缺血坏死,继发感染。
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的分泌物能沿着气管插管的外壁通过声门,到达气管插管的上方 ,并聚集成一糊状物,称为“黏液糊”,是病原菌较好的繁殖地。
可先充分吸引口咽部分泌物,减少经气囊旁侧流入肺部,再用声门下吸引导管直接吸出气囊上的分泌物,阻止“黏液糊”的产生,减少误吸,从而减少VAP的发生。
(2)呼吸机管路的管理。
呼吸机管路是细菌寄居的重要部位。
呼吸机管路的冷凝水为污染物,使用中冷凝水集液瓶应置于管路最低位置 ,应及时清除。
在离断管道、变换体位及处理冷凝水原液之前应戴手套,之后更换手套并消毒手。
有研究表明,呼吸机管路7d更换1次,能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
湿化罐、雾化器装液体应每24h全部倾倒更换灭菌用水,用后终末消毒。
(3)机械通气病人的细菌监控。
院感染科的专职人员 , 定期对使用中的呼吸机管路系统各关键部位进行物体表面细菌监测,掌握管路系统污染状况及病原菌的变化。
对患者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为临床提供控制感染的可靠资料,有利于制定合理的预防治疗方案。
(4)有效吸痰。
有效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机械通气效果的关键。
在临床实践中 ,若听到患者有痰鸣音、呼吸机显示气道压力升高、患者咳嗽或呼吸窘迫、脉搏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时应立即吸痰。
根据患者需要适时吸痰 ,可减少吸痰次数 ,从而减少对患者的机械性刺激 ,使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机会降低。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前可加大吸氧浓度甚至纯氧,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5)呼吸道湿化。
加强呼吸道湿化是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湿化可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气道湿化不足易形成痰栓堵塞气道,肺部感染也随着气道湿化的降低而增高良好的气道湿化能有效保持呼吸道水分,维持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促进正常的纤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
4.体位的护理体位护理是临床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可将床头抬高30°~40°。
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采取半卧位 ,以增加患者舒适度;有利于食物靠动力作用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减少胃容物潴留;有利于胃容物排空和食物消化,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反流与误吸。
5.营养及饮食的护理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加强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酸碱失衡。
应用各种免疫调节剂和免疫增强剂,加强心、肺慢性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保护主要脏器的功能等均可能减少VAP的发生。
在进行鼻饲时,宜选择管腔小而不易阻塞的胃管 ,每次鼻饲前应先吸痰并取半卧位,检查胃有无潴留,如胃残留物过多或腹部肠鸣音消失者应暂停鼻饲,鼻饲后30min不宜翻身、叩背、吸痰等。
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时,应警惕有无胃容物反流误吸。
6.口腔护理口腔细菌繁殖迅速 ,应保持清洁,以减少细菌数,防止其向下移行而发生VAP。
有效的口腔清洁通过改变微生物在口腔中的接触频率,减少细菌数量来维持口腔的防御体系。
口腔护理液的选择主要依据口腔pH值,pH>时可选用2%~3%硼酸溶液;pH<7时可选用碳酸氢钠溶液;pH中性时选用1%~3 %过氧化氢溶液或生理盐水。
一般不主常规使用抗生素涂口腔,以防口腔耐药菌株的产生。
7.适时去除有创性装置和器具尽量缩短通气时间,如有可能应尽早拔除气管导管,减少细菌在生物膜定殖,降低VAP的发生。
8.心理行为干预按照现代护理观念,创造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使患者处于一个和谐、被尊重的治疗氛围中是非常重要的。
房间的设置、温湿度、光线、声音、床单位、呼叫器、各种管道、电极片等可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通过有效的护理手段消除或减轻这些不良刺激,有利于患者对环境的适应。
有资料表明,81%的患者感觉不能说话是非常痛苦的。
因此,建立新的护患沟通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护士应教会患者用手势、表情或简单的点头、摇头等表达问题,对有一定文化、手能活动的患者,书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交流方法,能提供重要的病情信息。
护理人员应及时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求,并运用语言、文字、体语(如微笑的面容、关切的目光及轻柔的操作)向患者传达信息,以增强患者治愈信心、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将患者的不良心理减至最轻。
综上所述:VAP主要预防措施是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呼吸机的使用,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条件致病菌在鼻咽部、口腔定植。
增加机体免疫力,严格洗手和无菌操作,降低感染环节,增加宿主的廓清机制,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限制应激性溃疡防控等,综合性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
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施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
但在医院尿路感染中与导管有关的菌尿症可达37.3%~56.0%,是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菌尿阳性率逐日增加,从第2日的11.1%上升至第10日的100%。
因此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如下。
1、严格掌握导尿指征、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
树立插入尿管就会引起感染的观念,不能用留置导尿解决尿失禁和记出入量的问题。
对于尿失禁者应了解尿失禁原因,重视心理护理,耐心训练患者排尿。
不能自行排尿时,女性尿失禁患者用尿不湿,男性患者采用男性尿袋或加长塑料袋接尿。
对已留置导尿的患者,注意训练自主排尿功能,采用个体化放尿方法,根据患者尿意和膀胱充盈度来决定放尿时间,尽早恢复膀胱收缩功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2、选择合适的尿管,插入动作要轻柔目前广泛采用气囊硅胶尿管,对粘膜刺激小,气囊的固定也避免了胶布外固定易污染及固定不牢的缺点。
一般情况下每月更换1次。
气囊导尿管的头部到气囊的距离为4~6cm 再将气囊完全送入膀胱,必须见尿后将尿管插入6cm以上,再慢慢往回拉,这样气囊才不会因插入过浅而损伤尿道。
在确定气囊完全送入膀胱时,根据患者情况一般注入10~20ml生理盐水,方能防止尿管脱出和尿漏。
3、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导尿前先用1:5000 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会阴部,再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口两遍,然后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
留置导尿后,每天用0.05%碘伏或0.1%新洁尔灭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2次,每次大便后及时清洗会阴及擦洗尿道口,保持尿道清洁无菌。
4、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无菌操作进行尿管护理时,操作要认真,特别是固定导管的左手必须保持无菌,绝不能接触消毒后的皮肤,保证见尿后再插入尿道的尿管绝对无菌。
避免表皮细菌的带入,造成尿道口的感染。
5、保持引流尿液通畅,随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尿量,注意避免尿管、引流管弯曲受压,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切忌高于膀胱,发生尿道口污染后,应进行早期局部治疗,防止细菌逆行感染。
一般不主进行膀胱冲洗,以保持导尿系统通畅及更好的密闭性。
冲洗膀胱无防感染的作用,相反增加了感染的可能。
6、留置导尿管时间的选择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发生率增加。
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发生成正相关关系。
原因是长期导尿患者更换导尿管破坏了系统的密闭性,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机会。
因此如须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在正常饮食之外,24h饮水量应>300ml,以改善留置导尿所致的菌尿状态。
7、拔管时间的选择为预防拔管后病人出现尿潴留,对留置导尿病人拔管时间进行研究,结果提示膀胱充盈时拔管比空虚时拔管优越,利于患者自行排尿的尽早恢复,可减少尿管的复插率,对预防院泌尿系统感染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导尿是引起医院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
预防尿路感染的最好办法是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尽量不插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