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野各十大虎将
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序列

作者: 孙金平| 2007年10月03日23:20 | 栏目: 焦点人物(3989) 点击 | (9) 评论| 本文地址: /post/1214/108605 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序列一野战军序列[ 2005-12-24 16:25:25 | By: 逛逛看看]第一野战军司令:彭德怀政委:习仲勋副司令:张宗逊、赵寿山副政委、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参谋长:阎揆要下辖兵团:十八兵团十九兵团二兵团一兵团二十二兵团十八兵团司令员、政委:周士第副司令:王新亭、陈漫远副政委:王新亭参谋长:陈漫远政治部主任:胡耀邦下辖军:六十军六十一军六十二军六十军军长:张祖谅政委:袁子钦副政委:白天、桂绍彬参谋长:邓士俊军政治部主任:周仲英下辖师:一七八师一七九师一八O师一七八师师长:温先星政委:刘聚奎一七九师师长:黄定基政委:萧新春一八O师师长:郑其贵政委:王观朝军长:韦杰政委:徐子荣副政委:郭林祥参谋长:郭林祥军政治部主任:胡正平下辖师:一八一师一八二师一八三师一兵团司令员:王震政委:张子意副司令: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孙志远下辖军:一军二军七军一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副政委:余秋里冼恒汉副军长:王尚荣参谋长:陈外欧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副主任:下辖师:一师二师三师一师师长:傅传作政委:曾祥煌二师师长:王绍南政委:颜金生三师师长:兴中政委:曹光琳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副军长:顿星云军政治部主任:左齐下辖师:四师五师六师四师师长:杨秀山政委:杨秀山五师师长:徐国贤政委:李铨六师师长:张仲瀚政委:曾涤七军军长:彭绍辉政委:罗贵波副军长:参谋长:何辉燕军政治部主任:候维-下辖师:一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一九师师长:朱绍田政委:孙鸿志二十师师长:张新华政委:龙福才二十一师师长:范忠祥政委:李建良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委:王世泰副司令:副政委:徐立清参谋长:张文舟政治部主任:下辖军:三军四军六军三军军长:黄新廷政委:朱-副政委:朱辉照副军长:唐金龙参谋长:朱文清军政治部主任:江勇为军政治部副主任:下辖师:七师八师九师七师师长:张开基政委:梁仁芥八师师长:杨嘉-政委:孟昭亮九师师长:朱声达政委:王赤军四军军长:张达志政委:张伸良副政委:副军长:张超群军政治部主任:下辖师:十师十一师十二师十师师长:高锦纯政委:左爱十一师师长:郭炳坤政委:高维嵩十二师师长:郭宝珊政委:李宗贵六军军长:罗元发政委:张贤约副军长:张贤约参谋长:唐子奇军政治部主任:饶正锡下辖师:一六师一七师十八师一六师师长:吴宗先政委:关盛志一七师师长:程悦长政委:黄振棠一八师师长:陈刚政委:萧头生5军军长刘思肯政委赛福鼎.艾则孜(后由顿星云接任)8军军长姚喆政委高克林9军军长赵锡光政委张仲瀚独2军军长马惇靖政委甄华独3军军长蒋汉诚政委黄忠学第二野战军序列[ 2005-12-24 16:26:07 | By: 逛逛看看]第二野战军(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1948年11月1日,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规定,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开国元帅和大将

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原来是这样排名的授衔简介: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
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
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
1、元帅——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
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
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
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
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
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
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
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
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
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共产党的工作。
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
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新中国十大将军排名及简介(图)

新中国十大将军排名及简介(图)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
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
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
(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177位中将和1359位少将)1、新中国十大将军——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
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
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粟裕只能委屈了。
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列大将首席而产生的臆测。
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
这一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许世友、谭震林、刘少卿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达三个月之久。
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
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兼职华野司令。
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
2、新中国十大将军——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
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
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
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自杀,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
3、新中国十大将军——黄克诚(1902-1986)湖南省永兴县人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
开国战将100强

开国战将100强共和国五大军神看到一篇《毛泽东的五虎将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他们》的文章,参照蜀国关张赵黄马的排列,将彭德怀、刘伯承、林彪、粟裕和陈庚列入“五虎将”。
根据该文作者的观点,主要是依据武功、战功、作用、资历及文才,道理分析非常透彻。
但从纯军事角度出发,船长认为对建立共和国立下卓越功勋的应是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徐向前、粟裕五位将帅,可称为“共和国的五大军神”。
与前文出发点不同主要有三:其一、“军神”还是“虎将”?《三国演义》扬汉抑魏的风格,成就了关张赵黄马,但就实际贡献而言,此五人实在无法与彭刘林徐粟相提并论。
蜀国非但没有统一,还恰恰是三国中最弱小的,连同时期魏吴的将领也比他们优秀。
因此如果关张赵黄马称得上“虎将”,那彭刘林徐粟之于共和国的建立,绝对应该称之为“军神”。
其二、前文将彭刘林粟陈称为毛泽东的五虎将,极为不妥。
其中刘不为毛泽东喜欢,粟裕则长期脱离中 ...共和国十大元勋将军在开国元勋中,有深孚众望的军队创建人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也有声名显赫的十大元帅,更多的是灿如群星的将军们,还有那些没等到授衔即已牺牲的军事家们。
我最近看了几本关于介绍开国将帅的书籍,在上千位开国将帅中,每个人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革命过程,为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但就军事贡献而言却作用不同,有的是身经百战的虎将战将,有的是靠资历跻身将帅行列,有的只是听指挥冲锋陷阵,有的则主要从事政工、参谋和后勤工作。
我想就自己的体会,从中将最欣赏的将帅(特别是战斗能力)整理成文,十大元帅尽人皆知就不去动笔了,前面我写了一篇《共和国最骁勇善战的五位开国将帅》,今日再作一篇《共和国十大元勋将军》一文。
在十大元帅以下就是十位大将,但我所列十大元勋将军只取其中五位。
以我个人观点,粟裕将军已将其列入五大战神之一,而罗瑞卿、谭政、王树声、许光达四位大将,就其军事贡献及军内威望而言,尚不及滕代远、张鼎丞、李先念、肖克、陈光,还有谭震林、邓子恢杨尚昆等人,甚至不及部分上将。
四大野战军授衔将帅大比拼,谁最厉害数据说话

四大野战军授衔将帅大比拼,谁最厉害数据说话军衔是国家给予军人的一种荣誉。
为新中国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给他们以适当的荣誉,这是国家对他们贡献的肯定。
1952年,解放军总干部部和苏联专家初步制定出一套军衔方案。
之后经过反复研究审定,以此为基础,最终形成了授衔决定。
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毛主席亲自为元帅授衔。
与他们一同授衔的,还有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
将帅授衔名单的确定经历了不少波折,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只能是基本达到平衡,照顾多方利益,其中必然有人要受益,有人要吃亏。
但很少有将帅要求提高军衔待遇,倒是有不少人主动提出降衔。
在四大野战军中,每个野战军所占据的将帅数量不尽相同,这也是衡量野战军战力和贡献的一个重要因素,小编就为广大读者统计了四大野战军的将帅数量,用数据说话。
这里有必要先提一下,四大野战军的由来。
194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文件决定将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将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将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将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
将华北军区的部队改编为“华北野战军”,受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
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形成了五大野战军:“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和“华野”。
在本文主要统计的是“一野”、“二野”、“三野”、“四野”的将帅数量。
第一野战军:一野将里闪烁,234名将帅名列授衔元帅、将军之列。
其中,元帅1人即彭德怀,大将1人即许光达,上将13人,中将27人,少将191人。
第二野战军:二野的将帅,战斗传奇经历较多,共有246名列授衔元帅、将军之列。
其中,元帅1人即刘伯承,大将2人即王树声、陈赓,上将13人,中将26人,少将204人。
四大野战军“十大虎将”

第一野战军:横刀立马大将军彭德怀元帅胡子将军王震上将血胆勇将杨得志上将铁甲元勋许光达大将独臂勇将贺炳炎上将独臂虎将彭绍辉上将无畏将军郭鹏中将独臂将才余秋里中将铁流雄鹰罗元发中将骁勇猛将郑维山中将第二野战军:中国军神刘伯承元帅传奇战将陈赓大将神威虎将杨勇上将虎胆战将陈锡联上将疯子战将王近山中将军中雄狮杜义德中将勇胆血将周希汉中将导弹元勋王秉璋中将红都勇士曾绍山中将辘战血将秦基伟中将第三野战军:军中儒将陈毅元帅百胜将军粟裕大将屡战勇将皮定均中将铁血上将陈士榘上将文武兼备宋时轮上将大刀将军许世友上将铁面将军王建安上将壮族上将韦国清上将血胆将军成均中将铁胆将军陶勇中将第四野战军:天才战将林彪元帅政工巨匠罗荣桓元帅潇洒大将萧劲光大将唱反调将军黄克诚大将风流将军邓华上将秀才将军谭政大将文武勇将刘亚楼上将铁拳虎将李天佑上将风云大将陈伯钧上将百战将星洪学智上将近期出版的著名军事书籍《各野战军十大猛将》,现把40位猛将的籍贯进行编排,结果如下:第一野战军:铁甲元勋----大将许光达----湖南长沙铁军名将----上将周士第----广东琼海胡子将军----上将王震------湖南浏阳独臂将军----上将贺炳炎---湖北松滋刚正将军----上将彭绍辉---湖南湘潭横戈马上----上将杨得志---湖南醴陵骁勇战将----中将郑维山----湖北麻城(今河南新县)主力军军长--中将罗元发---福建龙岩北战南征-----中将刘忠------福建上杭西北英豪-----中将廖汉生---湖南桑植湖南5人, 湖北2人, 福建2人,广东1人.第二野战军:多彩将军----大将陈赓----湖南湘乡虎胆将军---大将王树声---湖北麻城忠勇将军---上将杨勇----湖南浏阳中原名将--上将陈锡联--湖北红安再道之勇--上将陈再道--湖北麻城“病子”战将--中将王近山--湖北红安“千岁军”军长--中将秦基伟—湖北红安佛光将军--中将张国华---江西永新傲骨铁汉--中将周希汉—湖北麻城武场领军--少将李德生--河南光山(今河南新县)湖北6人, 湖南2人, 江西1人, 河南1人.第三野战军:大将之首---大将粟裕----湖南会同血胆将军--上将许世友---湖北麻城(今河南新县)军中儒将---上将叶飞----福建南安壮族上将--上将韦国清---广西东兰文武兼备--上将宋时轮---湖南醴陵铁面将军--上将王建安---湖北红安常胜将军--中将聂凤智---湖北大悟“老虎来了”--中将王必成--湖北麻城拼命三郎---中将陶勇----安徽霍丘“皮有功,少晋中”--中将皮定均--安徽金寨湖北4人, 湖南2人, 安徽2人, 广西1人,福建1人.第四野战军:宁折不弯的军人-----大将黄克诚----湖南永兴当先大将--------------大将肖劲光----湖南长沙啃过洋面包的参谋长--上将刘亚楼---福建武平旋风司令--------------上将韩先楚-----湖北红安最耀眼的将星--------上将邓华--------湖南郴县智猛双全-------------上将刘震------湖北孝感主国军军长---------上将李天佑-------广西临桂打铁自身硬---------上将梁兴初------江西吉安塔山司令------------中将吴克华-------江西弋阳战争骄子------------少将钟伟----------湖南平江湖南4人, 江西3人, 湖北2人,福建1人.。
开国将军中的36位著名虎将

开国将军中的36位著名虎将写完前两篇<共和国最骁勇善战的五位开国将帅》和《共和国十大元勋将军》,再来参照<水浒传>列出心目中的108位战将,由于时间所限,姑且先列出36位将军称为"虎将"吧,先行登载.开国上将有57位,我选取了33位,又从大将中选取两位资历与上将差不多的王树声\许光达.以我的观点,主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身经百战,二是有战役指挥能力,三是军事生涯有其辉煌之处.排列顺序主要是按照将军军衔,兼顾建国后曾担任职务的大小及任中央委员的先后时间而定.1、王树声(1905—1974年)湖北麻城县人,原名王宏信,乳名国萌。
曾参与领导黄麻起义,担任过红31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作为主要山头之一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于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2、许光达(1908—1969年)湖南长沙县人,原名许德华。
黄埔军校5期炮科,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
分别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第一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
作为主要山头之一红二方面军的代表于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3、王震(1908-1993)湖南省浏阳县人。
分别是红二方面军、八路军120师、第一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人称“胡子将军”,以“南泥湾”垦荒、开垦“北大荒”、平定新疆、支持邓小平而功勋卓著。
曾高居国家副主席之位,是八、九十年代“中央八老之一”。
4、陈锡联(1915-1999)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
分别是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29师、第二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刘邓大军的虎将和我军名将,绰号“小钢炮”,以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闻名。
文革后期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为华国锋所倚重,最后任中顾委常委。
5、许世友(1905-1985)湖北麻城许家洼(今河南新县)人。
早年入少林寺习武,后投身军旅,绰号“许和尚”。
分别是红四方面军、八路军115师、第三野战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员,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时为我军东线前敌指挥。
开国上将哪个最能打仗?伟人麾下的“五虎上将”,个个战功赫赫

开国上将哪个最能打仗?伟人麾下的“五虎上将”,个个战功赫赫其实在人民解放军中、毛主席的麾下也同样存在着“五虎上将”,你可知这5位将军都是谁?他们虽然如此勇猛,但建国后有四人因病不能带兵打仗。
这5个人将分别是解放时期五大野战军的司令员,即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华北野战军司令员徐向前。
他们在解放战争时期做出了重要贡献,各自都有无人能比的突出战绩,所以才能被称作毛主席麾下的“五虎上将”。
解放军内人才辈出,能说得出名字的将领数不胜数,但是唯有这五个人才能担得起这个称呼。
毛泽东1948年11月,为了更好地推动解放战争的进行,毛主席做出了“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决定,开始了解放军的第一次全国整编。
在此之前,我军在战争中一直以游击战术占据优势,但随着我军的逐渐壮大,这一战术逐渐不再适用。
而这次整编,就是为了使我军从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
此次整编将全国军队按照地区划分为四大部分,名字也简单粗暴地在区域名称后面加上了“野战军”,即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四大野战军。
整编后,我军在在短短两个月内,就连续获得了辽沈、淮海、平津战役的胜利,把国民党在北方的势力打的节节败退,一直退守到南方,解放军基本上已经平定了北方。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军势必会继续南下,清除蒋介石的势力,如此一来就突破了区域限制,那么野战军以北方区域命名也就不太适宜了。
于是1949年1月,中央又下达了更改野战军番号的指令,以序号代替之前的区域前缀。
如此一来,原来的西北野战军被改成了“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被改成了“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被改成了“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被改成了“第四野战军”。
此次更改的不仅是四大野战军,还把原本的华北军区部队直接改为了“华北野战军”,没有同其他四个一样使用序号。
一二三四野战军司令员分别是彭德怀、刘伯承、陈毅、林彪,而华野直接隶属于中央军委。
第三野战军司令虽然是陈毅,但是实际指挥则是副司令粟裕,不久之后,中央军委就把华野的指挥权交给了徐向前,“五虎上将”各就其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二、三、四野各十大虎将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颁布了《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
2月1日原西北野战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6月原华野的第18兵团(辖第60、第61、第62军)第19兵团(辖第63、第64、第65军)由晋入陕归一野建制。
此时第一野战军原属6个军组成第1、第2两个兵团。
第1兵团辖第l、第2、第7军;第2兵团辖第3、第4、第6军。
一野总兵力达34.4万人。
1949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第一野战军与西北军区合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
彭德怀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
下辖第1兵团(兼新疆军区)、第2兵团(兼甘肃军区)、第19兵团(兼陕西军区),第1军和第65军分别兼青海和宁夏军区。
12月下旬,新疆国民党军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辖第9军及骑兵第7、第8师。
1950年1月新疆的民族军,改编为第5军。
另有起义部队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1军、第2军、第3军,上述部队均隶属第一野战军建制。
贺龙则率第18兵团配合二野进军四川,后归西南军区
建制。
1950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第一野战军和兵团番号撤销,所属部队归西北军区建制。
一野纵横大西北,为共和国的建立下了不朽功勋,麾下十大虎将更是熠熠生辉:
1、铁甲元勋——大将许光达
2、铁军名将——上将周士弟
3、胡子将军——上将王震
4、独臂虎将——上将贺炳炎
5、刚正将军——上将彭绍辉
6、横戈马上——上将杨得志
7、骁勇战将——中将郑维山
8、主力军长——中将罗元发
9、北战南征——中将刘忠10、西北英豪——中将廖汉生二野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司令员为刘伯承,政治委员为邓小平。
它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129师逐步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解放战争初期称晋冀鲁豫野战军。
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统一全军部队组织番号的指示,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
下辖第3、4、5共3个兵团。
其中第3兵团辖第10、11、12军;第4兵团辖第13、14、15军;第5兵团辖第16、17、18军。
1950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野战军和兵团番号,第二野战军所属部队归西南军区建制。
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二野共歼灭国民党军200余万人,
其中投诚、俘虏160余万人。
在战斗中,二野官兵牺牲3.7万余人,其中团以上干部200人。
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麾下十大虎将更是声名赫赫:
1、多彩将军——大将陈赓
2、虎胆将军——大将王树声
3、忠勇将军——上将杨勇
4、中原名将——上将陈锡联
5、再道之勇——上将陈再道
6、疯子战将——中将王近山
7、千岁军军长——中将秦基伟
8、佛光将军——中将张国华
9、傲骨铁汉——中将周希汉
10、武场将军——少将李德生三野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其前身是原华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是由抗战时期的新四军及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一部逐步改编扩建而成的。
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为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为第一副政治委员。
下辖7、8、9、10共计4个兵团,至1949年12月三野总兵力达82.5万余人,为全中国的解放立下赫赫战功。
1950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撤销三野30和35军番号,其成员拨归华东海军建制。
1950年8月组成新的华东军区党委,以陈毅为第1书记,粟裕为第2书记,唐亮为第3书记。
三野部队全部归华东军区领导。
在新中国全军第一次授衔时,从三野这支英勇部队中共计走出1位元帅、2位大将、13位上将、39位中将、295位少将。
而其中的十大虎将尤为人们津津乐道......他们是:
1、大将之首——大将粟裕
2、传奇骁将——许世友
3、壮族上将——上将韦国清
4、文武兼备——上将宋时轮
5、铁面将军——上将王建安
6、军中儒将——上将叶飞
7、常胜将军——中将聂凤智
8、拼命三郎——中将陶勇
9、必胜将军——王必成
10、“皮有功,少晋中”——中将皮定均
四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简称。
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它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根据中央军委1949年1月15日和3月7日的命令,东北野战军于3月1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下辖12、13、14、15共计4个兵团。
1949年5月12日,中央军委决定,第四野战军领导机关与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合并,组成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领导机关。
1955年4月,中南军区奉命改称广州军区,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部队归广州军区指挥。
“四野”勇猛无敌,是一支兵力最强悍、武器最精良、
战将最齐备的铁血雄师。
其始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喋血四平,决战辽沈,解放东北;
继而挥师入关,东下天津,西威北平,逼和傅作义集团;
而后鏖战华南,衡宝战役、两广战役消灭白崇禧集团,最后千帆过海解放海南岛…纵横驰骋于十四个省区,为新中国建立了特殊功勋。
其麾下战将如云,在开国1600多位将军中,原属四野的就有519人,其中元帅2人,大将3人,上将18人,中将57人,少将439人。
占将军总数近三分之一,而其中的十大虎将更是彪柄千古。
1、宁折不弯——大将黄克诚
2、当先大将——大将肖劲光
3、东北猛虎——上将刘亚楼
4、旋风司令——上将韩先楚
5、能文能武——上将邓华
6、东野虎将——上将李天佑
7、万岁军长——中将梁兴初
8、塔山司令——中将吴克华
9、战争骄子——少将钟伟
10、剿匪司令——少将贺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