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俄边境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俄罗斯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复苏,俄的政治经济环境在全面好转。
作为中俄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的边贸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两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近几年来,两国贸易往来蓬勃展开,发展迅速。
然而两国边境贸易仍然不成熟,规模仍然有限,面临的许多的困扰,严重阻碍了中俄边境贸易巨大潜力的发挥,要进一步推动中俄边境贸易和整个中俄贸易的升级,就要排除这些困扰,改变传统贸易思维、不合理的体制和政策。
中俄边贸是典型的中俄贸易,其特点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中俄贸易的特点。
因此,本文从宏观的角度,结合中俄贸易的特点来探讨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首先本文通过大量数据简要介绍了中俄边贸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分析了贸易潜力。
在第二部结合中俄边贸和总体贸易的特点提出了若干突出的问题并列举了其原因。
在第三部分针对其中凸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俄贸易边境贸易战略升级Abstract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s economy,the increasingly further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recovery of Russia,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s are being improved comprehensively. As an important role of China-Russia trade, the border trade between the two states is draw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governments and companies of both sides. Over the past years, China-Russia trade has been developing at a high speed. However, the bilateral border trade is still immature in a relative small scale. Many obstacles encountered are preventing the border trade from furth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China-Russia trade and its border trade, we have to get rid of these obstacles and change our mentality about traditional trade, and improve inappropriate systems and policies. The bilateral border trade is kind of a typical China-Russia trade. To a great degree, the traits of the former one represent that of the latter one. So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bou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s of this border trade and solutions for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cro view point after we learn about its features. In the first par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recent situation in short through a great deal of data, and then analyzes the trade potential. In the second part, the paper comes up with some serious problems while shedding light on the traits of the border trade and the whole China-Russia trade, then listes reasons for them. Finally, the paper offers some opinions for thos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Key Words】China-Russia trade;Border trade;Strategic promotion目录1中俄边境贸易背景、现状与特点 (4)1.1中俄边贸背景 (4)1.2中俄边贸现状 (4)1.3中俄边贸的特点 (7)2中俄边贸问题及原因分析 (8)2.1边贸中显现的问题 (8)2.2原因分析 (9)3中俄边贸问题相关对策 (12)3.1注意研究两国政治经济状态及变化 (12)3.2建立完善和丰富信息平台及数据库,及时沟通获取市场信息 (12)3.3应加强与俄相关部门协调,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效能 (13)3.4完善相关边贸法律政策,健全边贸监督管理机制 (13)3.5与国际接轨,建立银行结算、仲裁、和出口信保机制 (13)3.6鼓励民间商会协会的合法发展和发挥作用 (14)3.7继续更大规模地开展更高层次的多元化结构的边贸 (14)3.8扩大在对方的宣传广告 (14)3.9充分挖掘边贸区自身经济潜力同时争取其他国家的开发合作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中俄边境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1中俄边境贸易背景、现状与特点1.1中俄边贸背景1982年,以中国和原苏联两国外贸部正式换文为起点,我国北方边境省区先后恢复了与原苏联远东地区的边境贸易1。
中俄边境贸易

摘要:中国与俄罗斯的边境贸易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在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全面展开的新态势下,中俄边境贸易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中俄两国国家关系的持续良好发展,中俄边境贸易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作为当代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俄边境贸易现在正处于一个关键性的发展时期。
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俄罗斯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复苏,俄的政治经济环境也在全面好转,作为中俄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的边贸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两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近几年来,两国贸易往来蓬勃展开,发展迅速。
然而两国边境贸易仍然不够成熟,规模仍然有限,面临着许多的困扰,严重阻碍了中俄边境贸易巨大潜力的发挥,要进一步推动中俄边境贸易和整个中俄贸易的战略升级,就要排除这些困扰,改变传统贸易思维、不合理的体制和政策。
中俄边贸是典型的中俄贸易,其特点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中俄贸易的特点。
【关键词】中俄经贸边境贸易历史机遇战略升级论中俄边境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一、中俄边境贸易的现状分析。
(一)纵观自17世纪至20世纪末中俄边境贸易30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中俄边境贸易的如下几个突出特点:1.中俄边境贸易适应了中俄两国边境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受到两国边民的欢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边境贸易的发展直接受到国家关系的制约,中俄两国国家关系的和睦与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俄边境贸易的盛衰。
3.两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对于边境贸易管理与扶持力度的大小,对于边境贸易的稳定和规范发展至关重要。
(二) 中俄边境贸易在整个中俄贸易中的地位。
1.2000年迄今是中俄边贸发展的新阶段。
这个阶段的背景,首先俄罗斯政局趋于稳定,尤其是实现了政权的稳定交接。
普京总统执政以来,由于俄罗斯稳定的政局加之强有力的中央干预,促成了俄罗斯经济的强劲复苏,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外汇储备增加。
持续回升的俄罗斯经济,为中俄贸易(包括边贸)创造了加速发展的基础。
2.近两年来,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一带一路”下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

“一带一路”下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1. 引言1.1 中俄贸易发展背景中俄两国是传统友好邻邦,自上世纪中叶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关系得到了快速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俄贸易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俄之间的贸易往来不仅仅局限于商品交换,更是包括了技术合作、投资合作等多方面的合作内容。
随着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俄贸易合作已成为双方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俄两国在地理位置上相邻,具有互补性和相互需求性。
中方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技术优势,而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高科技产业。
双方在能源、农产品、机械设备、高新技术等领域都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俄两国政府之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双方的经贸交流和合作。
双方在多边机制下的合作也不断深化,加强了双边贸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中俄之间的贸易发展背景十分有利,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字数:261】1.2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俄贸易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提出的重要国家战略,对中俄贸易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该倡议促进了中俄两国贸易的进一步扩大。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俄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金融领域等方面展开了更加紧密的合作,为两国贸易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该倡议促进了中俄贸易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俄两国在农产品、科技产品、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合作逐渐有所增加,使得中俄贸易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俄两国开拓第三方市场提供了更多机会,通过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俄两国可以共同探索第三方市场,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俄贸易关系的影响是积极的,为中俄贸易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通过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俄两国可以进一步加深合作,拓展贸易领域,推动双边贸易关系不断发展壮大。
2. 正文2.1 中俄贸易合作现状分析中俄之间的贸易关系自上世纪90年代起逐渐加强,目前已经成为中俄双边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东北与俄罗斯是毗邻关系的两个国家,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因此,两国的贸易合作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成为对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
但是在贸易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贸易结构不平衡。
中俄贸易以能源资源和重工业产品为主,而轻工业、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比例偏低。
这种不平衡的贸易结构会导致中国的经济高度依赖俄罗斯的能源、原材料等资源,同时在高附加值、高技术领域上的竞争力受到限制。
2. 贸易方式单一。
中俄贸易主要是通过管道、铁路运输等方式进行,缺乏多元化的贸易方式。
一方面,这种单一的贸易方式容易受到物流成本、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贸易品种和贸易量的增长。
3. 贸易关系不稳定。
中俄贸易中存在一些因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带来的不稳定性,比如农业产品等贸易中止现象的发生,给贸易的发展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4. 贸易摩擦增多。
中俄贸易中存在一些摩擦,如价格谈判不顺利、互相指责对方做法不当等。
这些贸易摩擦可能会降低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影响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二、对策建议1. 贸易结构优化。
合理引导中国企业加强对俄轻工业、高技术产品的投资,多元化贸易结构。
同时,加强技术合作,提高中国企业在俄罗斯本地市场的参与程度,促进贸易方式转型升级。
2. 贸易方式创新。
除了传统的管道、铁路运输外,可以尝试通过跨境电商、海运等方式,拓展贸易渠道。
通过加强通关、运输等环节的合作,推动贸易流程的简化和优化。
3. 建立稳定贸易关系。
在政策制定方面,应确保中俄贸易政策稳定,避免因政策变动带来贸易不确定性。
同时,加强两国监管机构的沟通协作,及时解决贸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 加强贸易摩擦的协调管理。
引导两国企业采取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策略,通过价格谈判等方式解决贸易中出现的问题。
加强两国政府、行业协会等的沟通合作,通过制定规范和准则,推动贸易摩擦的化解。
中俄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中俄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问题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中俄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日益频繁,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俄两国在农业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农产品生产潜力,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之一,对各类农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
深入研究中俄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问题,对于促进双边农业合作、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俄农产品贸易的现状1、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中俄农产品贸易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双边农产品贸易额逐年攀升,贸易品种也日益丰富。
从传统的粮食、食用油籽到水果、肉类等产品,贸易范围不断拓展。
2、贸易结构逐渐优化过去,中俄农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种商品上,如大豆、玉米等。
如今,贸易结构逐渐多元化,除了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奶制品、水产品等的贸易量也在逐步增加。
这不仅丰富了两国消费者的餐桌选择,也为双边贸易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撑。
3、合作领域不断拓展中俄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不再局限于农产品贸易,还延伸到农业投资、农业科技交流、农产品加工等多个方面。
双方企业在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为推动农产品贸易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促进中俄农产品贸易,两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例如,简化通关手续、降低贸易壁垒、加强检验检疫合作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中俄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1、贸易不平衡问题尽管中俄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中国对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相对较少,而从俄罗斯进口的农产品规模较大,这种贸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边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2、物流基础设施不足中俄之间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在边境地区,运输能力有限、物流成本较高。
这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较大,影响了贸易的效率和质量。
3、质量标准和检验检疫差异中俄两国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疫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给农产品的进出口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论述近五年中俄货物贸易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论述近五年中俄货物贸易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近五年来,中俄货物贸易存在以下问题:1. 依赖大宗商品:中俄货物贸易主要依赖能源、矿产等大宗商品,缺乏多样性。
这使得中俄两国贸易关系容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增加了经济风险。
2. 产品结构互补性不足:中俄两国在贸易中的产品结构互补性不高,相互供需的产品差距较大。
中国在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制造业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而俄罗斯在农产品、矿产等方面具有优势。
双方在贸易中应进一步促进产品结构上的互补性,提高贸易效益。
3. 贸易壁垒和非关税措施:中俄两国在贸易中存在一些贸易壁垒和非关税措施,如关税、配额、许可证等。
这些措施限制了贸易自由化程度,增加了贸易成本和贸易摩擦。
双方应加强贸易便利化措施,降低贸易壁垒,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
为应对以上问题,中俄两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多元化贸易产品:双方应努力扩大贸易产品的多样性,不仅依赖大宗商品,还应加强制造业、农产品等领域的合作。
双方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合作、加强市场调研等方式,开发新的贸易产品。
2.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中俄两国应加强贸易便利化合作,减少贸易壁垒和非关税措施,简化贸易手续。
双方可以加强信息共享、减少审批时间等,提高贸易效率。
3. 加强贸易合作机制:中俄两国应加强贸易合作机制的建设,增加互信和合作。
双方可以通过建立双边贸易促进委员会、加强市场准入等方式,营造更好的贸易环境。
4. 推动经贸合作升级:双方应推动中俄经贸合作的升级,加强技术交流、产能合作等。
通过加强双方企业的合作,提高贸易价值链的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总之,中俄货物贸易存在问题,但通过双方的努力和合作,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中俄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与俄罗斯的经贸关系愈发密切。
其中,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是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
然而,双方在贸易往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贸易结构单一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贸易往来以能源资源为主,贸易结构过于单一。
近年来,双方开始尝试在农产品、机械制造等领域进行合作,但进展缓慢。
建议:双方可加大互相了解的力度,促进合作领域的多元化。
中国可提供农产品的种植技术和市场销售渠道,俄罗斯可提供高端机械制造和科技领域的支持。
传统贸易方式主要是跨境贸易,双方企业间的合作往往是贸易的双向交流。
进出口企业较少涉足境外投资和产业转移,对当地经济的推动力不足。
建议: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俄罗斯投资领域,尤其是在当地实施产业转移,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加快当地工业生产的升级换代。
三、物流运输不便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距离交通运输成本较高,物流链环节繁多,物流运输不便,让企业面临更多困难。
建议:政府可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广泛开展交通合作,如开通飞机、火车等交通运输方式,缩短距离,减少时间,保障货物顺畅通关。
四、贸易伙伴互补性不足中俄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互补性不足。
双方在贸易时存在着较大的利益分歧,很难达成合作共识。
建议:政府应加强贸易政策沟通,建立合作机制,推动中俄经济合作。
同时,加强企业间交流,从市场供求角度出发,增进相互了解,培育出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总之,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在经贸合作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政府和企业都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沟通合作,携手推动中俄经济合作的稳健发展。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东北与俄罗斯是地理接壤的邻国,双方在经济、贸易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
贸易往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和制定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对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问题一:贸易结构不合理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贸易主要以资源和能源产品交易为主,这导致了双边贸易结构不平衡。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的能源产品,而出口到俄罗斯的主要是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等制造业产品。
这种贸易结构不合理容易导致双方的贸易失衡和依赖性。
对策一:多元化贸易产品双方应通过多元化贸易产品来调整贸易结构,促进贸易多样化。
中国东北可以加大农产品和食品等相关领域的出口,俄罗斯可以增加对中国的制造业产品需求。
双方可以加强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和创新领域的合作,推动双边贸易的结构转型。
问题二:物流和运输成本高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之间的交通运输网络相对不发达,物流和运输成本较高。
这给贸易往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便,制约了双方贸易的发展。
对策二:建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双方应加大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物流和运输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加强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的联通,提高运输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提升货物通关等环节的效率,促进贸易的顺利进行。
问题三:贸易投资环境不稳定中国东北与俄罗斯的贸易投资环境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政策法规层出不穷,对进出口企业来说难以适应;对外贸易银行业务不够便利,没有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存在一些非关税壁垒等。
对策三:加强政策沟通和协商双方应加强政策的沟通和协商,改善贸易投资的环境。
建立和完善贸易投资的政策体系,提出明确的政策法规,简化相关手续和流程,降低贸易投资的成本和风险。
双方还可以建立高层沟通机制,加强对外贸易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供更加便利的贸易融资服务,推进贸易投资的顺利进行。
问题四:缺乏贸易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在中国东北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中,缺乏有效的平台和机制来推动双方的贸易往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朝显阳.中俄经贸合作驶入快车道——访中国驻俄使馆公使衔参赞高锡云.光明日报,2007-07-17
[2]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2
[3]M.E.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N.Y.Free Press,1990.72
[4]康曾奎.中俄贸易:萧条过后又是春.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论文题目: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在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中俄两国作为相邻大国,不论在双边关系还是在地区合作以及国际舞台上都有着密切的协作,并且已经建立起比较稳固和彼此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中俄两国的政治关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
但是,就目前来看,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俄两国的双边贸易规模并不是很大,可以说中俄两国的贸易合作远远落后于政治合作。
因此,在当前中俄经济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双方有必要携手来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开创新局面、迈上新水平。
两国加强经贸领域的合作,对促进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协作,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这一发展总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此,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分析影响中俄贸易的因素和制定促进中俄贸易发展的对策,为加强中俄两国的贸易合作、改变中俄两国贸易量比较小的现状提供建议和支撑,以促使两国贸易沿着健康、稳定、有序、快速的轨道发展。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贸易关系;互补性李编辑修改发表论文QQ:528265165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中国和俄罗斯,一个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一个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又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因此,两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舞台上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不仅如此,中俄两国还是依山傍水的邻国,有着4300多千米的共同边界线,两国发展贸易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
从历史来看,早在17世纪两国就有了贸易往来,从1619年俄第一个使臣彼德林来到北京
算起,中俄之间交往历史已接近400年了。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20世纪60、7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停滞,80年代有所恢复,直到90年代才开始走上正常的道路,之后两国的贸易额才逐渐增加。
新世纪以来,中俄贸易增长较快。
2003年俄罗斯成为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国,中国成为俄罗斯除独联体外的第二大贸易国。
到2006年两国贸易总额达334亿美元,比1999年的57.2亿美元增长了483.92%。
2007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已达到481.6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全年贸易额的增长率达到44.3%,远高于中国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增速。
2008年中俄贸易额达568亿美元,是1999年的10倍左右。
由此可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俄罗斯经济的回升,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经过多年的曲折发展,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快车道。
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俄贸易合作一直呈现出“小范围”、“低层次”、“低水平”的特征,贸易规模仍然不尽如人意。
两国贸易额严重滞后于中欧、中美、中日和中韩贸易。
据统计,2007年中欧、中美贸易额分别达3561.5亿美元和3020.8亿美元,而中日、中韩贸易额也分别达2360.2亿美元和1599.0亿美元,相比而言中俄贸易额仅为481.6亿美元,可见差距很大。
因此,在目前中国已加入WTO 而俄罗斯也在积极入世的经济环境以及两国互信往来日益加强的政治背景下,了解中俄贸易发展现状,分析中俄贸易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两国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促进两国贸易增长的战略与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将对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委托期刊之家网发表论文认证QQ800099353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由于中国和俄罗斯是两个相邻的大国,又都是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新兴经济体,双方加强经贸合作有利于推动两国关系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和稳定,因此两国的经贸关系成为中俄两国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不少学者对中俄经贸关系及相关领域研究作出了大量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由于俄罗斯1991年12月26日独立后只有10多年的发展历程,就目前来看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成果还不算太多,因此需要进一步做系统而深入的探讨。
据统计,目前中国国内主要著作有《中俄边境贸易的起源与沿革》(卢明辉著,1991年)、《中苏经贸史》(孟宪章主编,1992年)、《中俄经济合作实务》(李
广和、孙克佺著,1993年)、《中俄商贸大全》(吴政著,1994年)、《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1992年以来的俄罗斯》(冯绍雷著,1997年)、《中俄经贸关系研究》(王蕙青等著,1997年)、《中俄经贸关系》(薛君度、陆南泉主编,1999年)、《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徐葵、马胜荣著,1999年)、《中俄经贸与文化交流史研究》(黄定天著,1999年)、《跨世纪中俄资源合作》(宋魁主编,1999年)、《俄罗斯远东地区对外经济》(夏焕新、鲍海春著,2001年)、《中俄贸易:萧条过后又是春》(康曾奎著,2001年)、《中俄经济技术合作》(王震声著,2001年)、《中俄经贸指南》([中俄文本]杨继红、徐永毅著,2002年)、《俄罗斯能源外交与中俄油气合作》(郑羽、庞昌伟著,2003年)、《面向21世纪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崔宪涛著,2003年) 、《面向未来的中俄经贸关系》(孙晓郁主编,2004年)、《跨世纪的战略选择——90年代中俄关系实录》(崔宪涛著,2004年)、《俄罗斯远东市场研究》(李传勋主编,2004年)、《俄罗斯经济转型》(冯绍雷、相蓝欣主编,2005年)、《冷战后的中俄关系》(王树春著,2005年)、《中俄能源合作战略与对策》(戚文海著,2006年)、《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来自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沈志、李丹慧著,2006年)、《经济外交与中俄关系》(王树春著,2007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