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众艺越剧团简介

合集下载

浙江嵊州:越剧永远在路上

浙江嵊州:越剧永远在路上

浙江嵊州:越剧永远在路上作者:潘海生桑士达盛雯萱来源:《文化交流》2016年第06期越剧是中国五大地方戏剧之一,也是全国第二大剧种,今年恰逢华诞110周年。

作为越剧发源地的浙江嵊州,是如何守护并传承原生根脉的?又是如何开创并弘扬崭新篇章的?为此,我们作了实地访察。

“的的笃笃”敲出来的剧种越剧的前身是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农村的落地唱书,用竹板“的的笃笃”敲打,道具乐器简单地做些演出。

1906年3月27日晚,嵊县有草头班子在甘霖镇东王村香火堂前,用门板铺在稻桶上搭成简易戏台,演出了小戏《十件头》和大戏《双金花》,从此,中国戏曲史书写下新的一页!一个剧种由剡溪启航,越过钱塘江,来到中外文化交融的黄浦滩头,历经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和女班、女子越剧等阶段,终于发展成中华梨园的奇葩——越剧,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2006年5月,国务院列越剧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百十年来,作为发源地的嵊州,对越剧的发展起着母本性、传带性、样板性的作用:剧目方面,许多“骨子老戏”如《赖婚记》《箍桶记》《梁祝》等,都取材于流传当地的民间故事;音乐方面,从早期男班的呤哦调到女班的四工调、再到女子越剧的尺调与弦下调,都有当地儿女田头咏唱、山歌小调、宣卷佛曲的踪影;演员方面,更以“嵊州人,人人都会唱越剧;越剧团,团团都有嵊州人”而享誉剧坛——越剧盛行走红时,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有350多个越剧团,几乎每个团都有嵊州籍演职人员充当“台柱”。

越剧是越乡文化的品牌和浙江文化的一大亮点。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临浙江视察和生活期间,多次观看《梁祝》等剧,对越剧传承给予充分肯定。

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视察过越剧诞生地嵊州东王村和越剧之家,殷切希望嵊州做好越剧这篇文章;2006年3月中国越剧诞生百年纪念之际,又写信致贺。

对做好越剧原生地的保护和传承发展工作,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给予重点扶持:越剧是中国艺术的精粹,要把越剧作为浙江文化的重中之重做大做强;嵊州要在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上作出更大贡献,努力把越剧打造成为浙江文化的艺术高地。

越剧的简介

越剧的简介

越剧的简介越剧的名称由来“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后又有称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等。

第一次称“越剧”,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

[9]1938年起,多数戏班、剧团称“越剧”。

但各戏报上的称谓依旧不统一,记者与投稿者经常各用各的。

1939年,《大公报》记者樊迪民,兼为姚水娟之“越吟舞台”的编导,受李白《越女词》之启发,兼考虑绍兴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击败吴国的复兴基地,而越剧发源地嵊县是绍属之一,又受越剧名伶姚水娟“我就是要越唱越响,越唱越高,越唱越远”之豪言触动,遂给茹伯勋编的《戏剧报》写稿,刊出正名为“越剧”的动机和意义的*,告诸观众。

自此以后,各报“女子文戏”的广告陆续改称为“越剧”,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统一称为“越剧”。

因越剧早期曾用”绍兴戏剧“、”绍兴文戏“为名,故有将越剧称为“绍兴戏”的说法,实是因当时无“越剧”之名而借用“绍兴戏”之称,但“越剧”实际上并非“绍兴戏”。

[12-13] 然因讹传讹,越剧剧名的翻译中也有了“ Shaoxing Opera”一词。

但正规表述,对“越剧”剧名的翻译,应是“Yue Opera”(亦有翻译成“YueJu Opera”者),此称谓已被越剧专业书籍及官方文档广泛应用,亦被报刊媒体所接收并使用,而当日误翻之“ Shaoxing Opera”则成为了一个历史。

越剧的剧目举要至2006年,越剧有大量上演剧目,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祥林嫂》《何文秀》《碧玉簪》《追鱼》《情探》《珍珠塔》《柳毅传书》《五女拜寿》《沙漠王子》《盘夫索夫》《盘妻索妻》《九斤姑娘》《山河恋》《玉堂春》《血手印》《孟丽君》《打金枝》《玉蜻蜓》《荆钗记》《西园记》《春香传》《白蛇传》《李娃传》《白兔记》《汉宫怨》《红丝错》《花中君子》《汉文皇后》《三看御妹》《金殿拒婚》《孔雀东南飞》《王老虎抢亲》《穆桂英挂帅》《陆游与唐琬》《狸猫换太子》《家》等。

嵊州是中国越剧之乡

嵊州是中国越剧之乡

越剧有全国第二大剧种之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而越剧的诞生地,就在嵊州。

嵊州与我们上虞是山水相连,同属绍兴市。

嵊州的地方不大,以前我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做生意,来来往往经常奔走于嵊州,当年嵊州的领带可是独领风骚。

但我的印象中,嵊州是中国越剧之乡。

我的母亲是个越剧迷,年轻时曾在上海工作,业余经常登台演出,最拿手的是《盘夫索夫》,在文革中每当生产队开大会她总要露一手。

我是从小听着母亲的越剧戏曲长大的,有时候也会哼几句,来上一段越剧,有着浓重的越剧情结。

我很早就听母亲说过:越剧演员中有三花(赵瑞花、施银花、王杏花)不如一娟(姚水娟,后封越剧皇后);一娟不如一桂(筱丹桂)的传言。

筱丹桂文武兼长,扮相俊美,眼睛传神。

旦角戏和女扮男装均很出彩。

我还听母亲讲过:袁雪芬、筱丹桂、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徐天红、张桂凤、吴小楼是什么越剧十姐妹。

并看过她们的照片,这些照片我母亲以前当宝贝一样地收藏着。

因此,我每次到了嵊州就会对越剧之乡颇感兴趣。

嵊州,在秦汉时就建县称剡,唐初曾设嵊州,北宋年间始名嵊县,至今已有2150多年历史。

1995年8月,撤嵊县设嵊州市。

嵊州四面青山环抱,中间盘地宽广,剡溪九曲悠悠。

嵊州因山而秀因水而名,四明山、西白山横贯东西,天姥山、峙大山遥望南北。

山中泉水清澈、幽谷深秀,断崖峭壁、龙潭飞瀑,处处千奇百怪。

素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之美誉。

书圣王羲之爱慕剡中山水而晚年隐居终老金庭,谢灵运、李白、杜甫、朱熹、陆游、戴逵等历代文人墨客名流贤士,多次来嵊游历,留下了不少咏剡佳句和访剡遗迹。

处于唐诗之路上的嵊州,由于中原文化的注入,民间学诗填词、善歌能唱者众多,人们借用佛曲、宣卷的曲调,即兴编词,见物唱物,见人唱人,见事唱事。

到19世纪初,逐渐成为嵊州独特的地域文化。

嵊州民间多才多艺的农民,就是越剧艺术的原始创造者。

大约在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前后,嵊州甘霖镇(原嵊县剡北乡)马塘村农民金其炳用田头说唱、山歌小调唱出了一种新的曲调,非常清新优美流畅,很快就流传开来。

企业信用报告_绍兴市越剧团有限公司

企业信用报告_绍兴市越剧团有限公司
5.1 被执行人 ......................................................................................................................................................8 5.2 失信信息 ......................................................................................................................................................8 5.3 裁判文书 ..........................................................................................................................8 5.4 法院公告 ......................................................................................................................................................8 5.5 行政处罚 ......................................................................................................................................................8 5.6 严重违法 ......................................................................................................................................................8 5.7 股权出质 ......................................................................................................................................................8 5.8 动产抵押 ......................................................................................................................................................9 5.9 开庭公告 ......................................................................................................................................................9

临海市新艺越剧团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临海市新艺越剧团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临海市新艺越剧团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临海市新艺越剧团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临海市新艺越剧团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空产品服务。

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信息最多显示100条记录,如需更多信息请到企业大数据平台查询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

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

第一章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百年越剧发展史▪孕育时期——落地唱书1852年(清咸丰二年)嵊县西乡马塘村农民金其柄创“落地唱书”。

落地唱书是浙江嵊县以马塘村为主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艺人初始均为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

▪小歌班1906年3月27日,嵊县东王村香火堂前,由落地唱书艺人袁福生、李茂正、高炳火、李世泉等借用四只稻桶垫底,铺上门板,演出小戏《十件头》、《倪凤煽茶》和大戏《双金花》(后半本)。

这是中国越剧第一次登台试演,越剧(最初称“小歌班”)从此诞生,该日被称为越剧诞生日。

▪绍兴文戏1921年9月16日,由费翠棠、颜焕亭等组成的戏班演出于第一戏院,当天,《新闻报》广告首次刊出“绍兴文戏”之名谓。

1923年7月,嵊县籍商人王金水请男班艺人金荣水回乡办第一个女班,招收13岁以下的女孩二十余人。

翌年1月14日,该女班在上海升平歌舞台演出,称“髦儿小歌班”。

▪解放前的女子越剧1925年9月17日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用“越剧”称之。

1928年1月起,女班蜂拥来沪。

至1941年下半年增至36个。

女子越剧的著名演员几乎都荟萃于上海。

报纸评论称“上海的女子越剧风靡一时,到近来竟有凌驾一切之势”。

男班因演员后继无人,最终被女班取代。

1946年5月雪声剧团将鲁迅小说《祝福》改编为《祥林嫂》,这引起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对越剧和整个地方戏曲的重视。

▪解放后发展与辉煌20世纪50至60年代前期是越剧的黄金时期,创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在国内外都获得巨大声誉,《情探》《李娃传》《追鱼》《春香传》《碧玉簪》《孔雀东南飞》《何文秀》《彩楼记》《打金枝》《血手印》《李秀英》等成为优秀保留剧目,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追鱼》《碧玉簪》《红楼梦》还被摄成电影,使越剧进一步风靡大江南北。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越剧开始从上海走向全国。

嵊州越剧小镇建设的理念与启示

嵊州越剧小镇建设的理念与启示

2020-03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嵊州越剧小镇建设的理念与启示孔红云(苏州市市属文艺院团管理中心,江苏苏州215003)摘要:文化协调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也是当前我国文化领域推进体制改革、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的统领和手段。

嵊州越剧小镇建设紧紧抓住中国戏曲文化这个“灵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树立文化标识,留下文化印象,以“文化”支撑小镇、以“小镇”创新文化,实现特色小镇与文化建设共生共荣。

关键词:越剧小镇;文化协调发展;启示中图分类号:F299.27;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9-0140-01“十三五”规划建议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其中,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就是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

文化协调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也是当前我国文化领域推进体制改革、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的统领和手段。

一、以越剧的名义,构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在浙江绍兴辖下的嵊州,作为越剧的诞生地,历经两年规划与紧锣密鼓的建设,我国唯一一个以地方戏曲剧种命名的特色小镇———越剧小镇,在2019年元旦开启了第一期的试运营。

越剧小镇以越剧文化为核心,休闲旅游为主导,农业产业为辅助,居住生活为基础,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建设,逐步将其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生态良好的中国戏剧第一镇。

经过越剧小镇的创建,实现弘扬戏曲文化、发展相关产业、提升生活品质、保护生态环境的预期。

作为小镇整体建设的核心,小镇以五个板块组成整体的艺术架构。

一是剧场。

规划设计晚宴剧场、经典剧场和音乐剧主题剧场。

晚宴剧场是近千人规模的圆形餐厅,观众环绕而坐,舞台位于中间,以还原水乡社戏草台民俗为原则,提升娱乐休闲的本土化风格;经典剧场则专注于以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为主的中国戏目和莎士比亚作品为主的外国剧目,形成专题性的戏剧体验场所。

嵊州越剧团携《貂蝉与吕布》赴津盛演归来

嵊州越剧团携《貂蝉与吕布》赴津盛演归来
, ,

剧目
,
,
,
均 在省市调 演 中 获得 多项 大奖 行档齐全 可 出演
、 ,
淋漓 尽致

整齐
见长 梦》


尤 以 唱 腔 流派 纷呈

她 毕 业 于 浙江 省
,
,
《 孟 丽君 》

《 碧 玉替 》

《 红楼 《 貂蝉
艺校
攻尹 派
善陆 派
,
唱做俱佳
, 、
曾在全 国 越剧


《 花中 君子 》 《 追鱼 》
嗓 州 越 剧 团 携
《 貂蝉与 吕
州 市是越剧 的 故 乡
, , 、
布》 赴津盛 演 归来
口岑


在这 块 肥 沃 的 土 范瑞 娟

获 得 文华 奖 的 浙 江 小 百 花越 剧 团 著 名作 曲 胡 梦桥

术家

地上
曾经 涌现 了 袁雪芬

顾达 昌 作班 子
,

以及 上 海 戏 剧 学 院舞美 系 丁 加 生 教授
、 , ,
王允 争 取 吕 布

共除 国 贼董卓 的 著名 历 史 故事

受 到 观众 的 热 烈欢 迎
,

由 浙 江 省 戏 剧家协会主席 成 改编
嗓籍著名剧作家钱 法
《 胭脂 》
这 次 在天 津献 演的 还有传统名剧 《 红楼

他 与 人 合作 的越剧
,
绍剧 《 于

《 追鱼 》
《 碧 玉 替》
《 王 老虎抢 亲 》
青 年 演 员 大 奖赛 中 获 演 员 奖 剧 中的 演出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嵊州众艺越剧团
嵊州市众艺越剧团成立于2008年,演出范围逐渐扩大到江、浙、沪两省一市,每年演出500场,剧团收入稳定在150万左右。

该团已成为“越剧之乡”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用毛主席的话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剧团简介
嵊州众艺越剧团成立于2008年,到今年为止已经走过6个春秋。

现有演职人员35人,其中有一部分是年轻,学院派出身的演出骨干。

她们充实剧团,使剧团更加有朝气,演出更加炫彩斑斓。

剧团常年在宁波北仑,宁波鄞州,宁波慈溪,宁波余姚,台州椒江,台州玉环,台州温岭,台州黄岩,舟山定海,杭州萧山,绍兴诸暨,绍兴新昌,江苏南京,江苏无锡,上海嘉定等地演出。

演出深受群众喜爱,形成了较稳定的演出渠道。

剧团80%是曲谱戏,20%是传统戏曲。

有彩戏,宫廷戏,家庭戏,神话剧,文戏,武戏等等,种类繁多,流派纷呈。

嵊州众艺越剧团演员阵容庞大、行当齐全、流派纷呈,中青年的演员担纲主演,动作标准、表情细腻、唱腔到位,以表演感情戏为主要特点,正在逐步形成演员与角色感情融合为本团特色,如灰阑记,状元与乞丐,玉蜻蜓,梁祝,唐僧出师等等。

年轻漂亮的演员、丰富多彩的歌舞清唱节目,特别深受年轻人欢迎。

乐队演奏员、演奏乐器齐备,演出质量力求精益求精。

电脑字幕、电子显示,风雨雷电、雨雾效果。

大型布景身临其境,戏台布景清爽美观大方,逼真配音艺术精湛,灯光的色彩斑斓。

新购置一整套的音响器材、道具基本具备,达到一级标准职业越剧团所要求配备的软、硬条件,力争再上一个档次,提高知名度,为弘扬越剧文化作贡献。

剧团发展历程
嵊州市众艺越剧团团长杨妃芹对民间剧团的发展有深刻的认识,她说:“随着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的上升之中特别是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精神文化水平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群众不仅要看戏,更要看好戏、大戏。

随着中央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强,成立越剧团,继承越剧文化的精髓,传播越剧文化应该成为每一名从艺人员的职责。

”这就是她成立剧团的目的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名越剧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杨妃芹在2008年成立越剧团开始组团创业,靠15万基础投入开始运营。

期初困难重重,由于民营剧团竞争过程中存在着不正当的压价,成立初的几年每年入不敷出,资金吃紧。

在这个情况下,杨团长没有放弃,坚持自己的理念,不做最好只求更好,不断的创新自己的演出剧目,加强自己的演出质量,她深深的懂得演出质量是一个剧团的根本,是文化发展的核心。

摈弃一些错误地思想,慢慢的达到了收支平衡的情况。

自己的坚持,以及宁波市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这个契机,在2010年起参加了宁波市“千场戏剧进农村”招投标,由于自身演出质量够硬,因此顺利的加入了宁波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送戏下乡的队伍当中,虽然剧团盈利微薄,但是杨团长心里很开心,毕竟这和她做为一名从艺者的办团理念是契合的。

到目前为止,剧团可演剧目已经具有36部之多,在剧目创作以及演出当中力求贴近实际,符合基层民众对于越剧演出的需求,从群众的需求出发不断丰富自己的演出,提高自己的演出水平。

剧团优势
嵊州众艺越剧团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名越剧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真正从群众的需求出发,在演出形式、演出剧目、演出时间等方面都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内容根据文化消费群体不同而变化,如老年者喜爱民族传统戏曲,年轻者乐爱热情奔放、具有时代特色的歌舞。

所以,他们往往在演出正式剧目前加演40分钟左右的歌舞和武戏、小品等,有效激活了各层次观众欣赏兴趣,演出时间长短也应观众要求而伸缩,进一步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剧团荣誉
2010年参加宁波宁海县政府组织的汇报演出
2013年参加宁波北仑区政府组织的汇报演出
2014年参加宁波慈溪市政府组织的汇报演出
2014年参加宁波鄞州区政府组织的“我为戏狂”汇报演出
演出现场照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