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论文格式

合集下载

黑龙江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格式模版

黑龙江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格式模版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题目学院:XXX学院年级:20XX级专业:XXXXXX姓名:XXXX学号:XXXXXX指导教师:XXXX201X年 X 月 XX 日摘要随着行政机关与行政权力在私人领域的全面渗透,在现代社会中,有相当数量属于公民个人的隐私成为公众信息的一部分。

在建设信息公开制度过程中,协调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保护之间的关系,要坚持以国家和公共利益的原则,人的尊严不可侵犯的原则,价值平衡的原则,正当程序的原则,同时应完善的隐私保护的立法和相关制度,以实现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保护得到协调。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公众对信息公开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方面,人们想知道他们应该知道的一切,要求社会更多的开放性和透明度,另一方面,人们又要求保护自己的隐私,不想让别人知道和传播自己的隐私。

这构成了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关键词关键词:信息公开;资源共享;隐私权;保护策略AbstractWith full penetration of the executive and the executive powers in the private sphere, in modern society, there are a considerable number belonging to the privacy of individual citizens to become part of the public in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the coordination of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izen privacy protection, we mus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national and public interests, the principle of the inviolability of human dignity, the principle of balance of value, the principle of due process, while should improve privacy protection legislation and related systems, in order to achieve public information and citizen privacy protection coordinat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for public information public. On the one hand, people want to know everything they should know, to demand that more openness and transparency, and the other hand, it is also requested to protect their privacy and do not want to let people know and spread their privacy. This constitutes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between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citizen privacy protection.Key wordsKeyword:Information disclosure; Resource sharing; Privacy; Protection strateg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第一章信息公开中的隐私权 (1)1.1 信息公开和潜在危险 (1)1.2 信息公开中的隐私权 (2)1.3 信息公开和隐私保护的关系 (2)1.3.1信息公开和隐私权的冲突 (2)1.3.2信息公开和隐私权的联系 (3)结论 (5)参考文献 (6)致谢 (7)前言信息公开是项重要的决策,随着逐步推动的电子信息管理技术,收集公民信息的能力也在日益加剧,而且变得更加多样化,合理和正确使用个人信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对控制权的个人信息,也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

商务俄语本科论文写作要求

商务俄语本科论文写作要求

黑龙江大学商务俄语(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要求黑龙江大学商务俄语(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答辩工作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大学本科生能否具备毕业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实施整个商务俄语(本科)教学计划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强对这一教学环节的组织领导,使之规范化、科学化,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对毕业论文(设计)提出以下要求:一、选题毕业论文题目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多样化。

题目的难度和份量既要参照普通高校同层次同专业的水平,又要体现出商务俄语(本科)学习的特点,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选择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的题目。

二、毕业论文结构毕业论文(设计)由封面、论文题目页、摘要与关键词(俄汉双语)、目录、论文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封底八部分构成。

俄语专业毕业论文,要求正文不少于4500俄文单词。

1.封面与封底:(Обложка)用中文(汉语)填写。

由学校统一印制、装订。

2.论文题目页(内封皮):(Титульный лист)统一格式,独立成页,见附录1。

学生自行打印。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具体且有概括性。

读者通过标题,能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专业特点及研究范畴。

论文题目不超过15个实词,可分二行填写,每个字母均应大写;可加副标题。

3.摘要: (Аннотация)摘要应扼要叙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

文字要精炼,如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应包括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其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或前言。

“Аннотация”每个字母均应大写。

4.关键词:(Ключевые слова)关键词与摘要同页,位于其下半部位,是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词条且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一般列4-6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某大学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文档规范格式

某大学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文档规范格式

某大学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文档规范格式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某大学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文档格式要求。

符合本规范的文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撰写、组织和呈现他们的毕业论文。

2. 格式要求2.1 字体和字号•正文字体:使用Times New Roman或宋体字体。

•标题字体:使用黑体,标题与正文之间空一行,标题格式为居中加粗。

•正文字号:12号,行间距为1.5倍或2倍行距。

•标题字号:一级标题为14号加粗,二级标题为12号加粗,三级标题为12号不加粗。

2.2 页面设置•页面尺寸:A4纸(210mm × 297mm)。

•页边距:上、下、左、右各为2.5厘米。

•页眉页脚:页眉包括论文题目,居中显示;页脚包括页码,居中显示。

2.3 章节结构毕业论文应包含以下基本章节结构:1.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2.文献综述:对已有研究进行综合评述。

3.研究方法:介绍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

4.结果与讨论:呈现研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5.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6.参考文献:列举论文中引用的文献。

每个章节标题使用相应的标题格式,居中加粗显示。

2.4 图表和公式•图片:应有标题,标题应放置在图片下方,居中显示。

使用黑色实线边框。

所有图片应有编号和来源注明。

•表格:应有标题,标题应放置在表格上方,居中显示。

使用黑色实线边框。

所有表格应有编号和来源注明。

•公式:应使用数学公式编辑器编写,公式前后应空一行并居中显示。

所有公式应有编号。

2.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按照APA格式进行标注和列举。

•参考文献列表应以英文字母顺序排列,按作者姓氏的首字母排序。

•参考文献应采用上标引用方式,并在论文的最后列举所有引用的文献。

3. 示例以下是一个示例,展示了符合本规范的第一级标题:# 第一级标题这是第一级标题的内容。

## 第二级标题这是第二级标题的内容。

### 第三级标题这是第三级标题的内容。

黑龙江大学毕业论文格式

黑龙江大学毕业论文格式

MATLAB学年论文论文题目:JPEG编码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年级:2010专业:通信工程姓名:王力学号:20104923指导教师:刘勇2012 年月日摘要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内容、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

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

摘要内容应在200~400字左右,用宋体小四号字书写。

摘要内容后空两行书写“关键词”。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1.5倍行距。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

关键词一般为3~8个,宋体小四号字书写,按词条的学科目录分类顺序,由高至低顺序排列。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1.5倍行距。

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用“;”隔开)(备注:当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使用英文完成时,摘要与关键词采用英、中两种语言书写,英文在前,中文在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使用中、英两种语言之外的语言书写的,摘要与关键词采用主体语言(即文章使用的语言)和英文两种语言书写,主体语言在前,英文在后。

)Abstract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英文摘要内容必须与中文摘要完全对应。

整理大学结课论文格式模板_论文格式

整理大学结课论文格式模板_论文格式

大学结JUNE 2021课论文格式模板整理人尼克知识改变命运论文格式论文标题(2号黑体,居中)作者姓名(小4号楷体,居中)作者单位、城市、邮编(5号楷体)摘要(小5号黑体):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小5号宋体200字左右)关键词(小5号黑体):3-5个关键词(小5号宋体)1 1级标题(5号黑体,加重,行距最小值18磅,顶格,后面空1格)1.1 2级标题(5号宋体, 加重,行距最小值18磅,顶格,后面空1格)1.1.1 3级标题(5号宋体, 行距最小值18磅,顶格,后面空1格)正文(5号宋体,段前空2字,行距最小值18磅。

插图应有序号、图名、图例,图序号须用阿拉伯数字;表格采用3线表,表序号和表名在表格上方;计量单位采用公制,斜体) 参考文献(小5号黑体,按顺序标号,格式参见《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第6期封二)论文格式[示例]101-1(101代表论坛代码,1代表论坛分支主题序号,左对齐,五号宋体)论文标题(中文标题,居中,四号宋体,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甲作者乙作者丙作者(作者姓名,居中,小四号宋体,姓名之间空一格)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作者单位,居中,五号宋体)摘要(宋体五号,黑体)(空两格)本文……(宋体五号)关键词(宋体五号,黑体)(空两格,3~5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以分号隔开)正文(不分栏,五号宋体,外文用Time New Roman体)1 一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黑体)1.1 二级标题(五号宋休,黑体)1.1.1 三级标题(五号宋体)图1 中文图题(居中,小五号宋体,黑体)表1 中文表题(居中,小五号宋体,黑体,表中文字采用六号宋体)结语(小四号宋体,黑体)参考文献(五号宋休,黑体)[1]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2]作者.文题[J].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3]作者.文题[A].会议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作者.学位论文名称[D].地点:单位,年份.[5]作者.报告名称[R]. 地点:单位,年份.[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 专利号,出版日期.[8]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地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9]作者.其他类型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注:①参考文献内容用小5号字,汉字用宋体,外文用Time New Roman体;②未正式发表的文献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③参考文献按正文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④英文文献的所有实词首字母大写;⑤外文作者的姓名写法格式为:姓在前、名在后,名字可用缩写形式;⑥期刊刊名缩写按标准规定,若不清楚请写全称)论文格式范例×××××××××××××(标题,小二号方正小标宋体,居中;副标题三号黑体)(空1行)×××1 ×××2(作者姓名,小四号黑体,居中,多名作者姓名之间空1个字距)(1.××××××××××××××;2.××××××××××××××)(单位名称,空1个字距写邮编,小四号仿宋,居中)摘要(小四号黑体,两字之间空1个字距,再空1个字距排内容)××××××××××××××××××××××××××××××××××××××××××××××××××××××××。

黑龙江大学学生论文模板

黑龙江大学学生论文模板
3.0
2.5
2.0
1.5
1.0

4.0
3.5
3.0
2.5
2.0
1.5
1.0
0.5

3.5
3.0
2.5
2.0
1.5
1.0
0.5
0.1
学院
3.0
2.5
2.0
1.5
1.0
0.5
0.1
0.1


国家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4.0
3.5
3.0
2.5
2.0
1.5
1.0
0.5

3.5
3.0
1
2
学院通报批评一次
1
3
校通报批评一次
2
4
受校警告处分
4
5
受校严重警告处分
6
6
受记过处分
8
7
受留校察看处分(或被公安机关拘留)
15
说明:以上各项累计减分。凡受院系通报批评一次,经学院综合测评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参加评优和评奖学金。
1.0

2.0
1.5
1.0
学院
1.5
1.0
0.5
文体活动集体
项目无名次者
0.3
注:表三内体育项目不累计加分,文艺项目不累计加分;同时有体育项目和文艺项目加分的累计加分。
4、学生干部加分最多不超过2分。
说明:以上四项分别只取最高分,项目内不累计加分。红卡加分最高分为10分。
黄卡发放标准
序号
内容

黑大毕业论文模版【最新】

黑大毕业论文模版【最新】

黑龙江大学经济应用文写作结业论文论文题目: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机制初探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年级:2010级专业:金融学姓名:范秋林学号:20061245指导教师:任嘉嵩国际金融危机传递制度探析(五号楷体_GB2312注意题目与封皮相同)(该论文的格式如有不合格之处,请参照论文手册的撰写规范)2011年4 月22日(日期统一为2011年12月31日)摘要金融自由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潮流。

从全球眼光来看,金融自由化显然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过程,看起来,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一个国家都难免被卷入这一世界潮流。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仅增加了金融结构的内在脆弱性,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而且大大增强了国际金融的传递机制。

金融危机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抑制金融危机、化解金融风险、保障经济安全,就不能不对金融危机在国际间的传递渠道和机制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对金融危机在国际间传递给一个国家经济安全带来的危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这一点正是传统的维护国家安全理论所缺乏的,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这也引发了我们对金融危机传递机制的探索。

关键词国际金融;金融危机;传递机制Abstract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has been the trend of the world since the 90s 20th century,. From a global point of view,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s clearly an irreversible process, it seems, in the context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every country will inevitably be drawn into the world trend. Acceleration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not only increases the inherent vulnerability of the financial structure, increase volatility in financial markets, but also greatly enhance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Financial crisis is a war of no smoke, to suppress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defuse financial risks, protect the economic security, It will have on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channels and mechanisms for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passed to a country harms economic security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This is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the lack of protection of national security, is a new problem we face. This also led to our exploration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ransmission mechanism.Keywordsinternational finance; financial crisis;transmission mechanis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一、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机制的形成 (2)二、经济全球化对国际金融传递机制的影响 (2)三、金融危机的国际传递机制 (3)(一)国际贸易方面的传递 (3)(二)金融渠道的传递 (4)(三)心理预期传递渠道 (5)(四)背景相似传递渠道 (6)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传递的对策分析 (7)(一)建立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 (7)(二)利用各种金融创新手段防范国际金融风险 (8)(三)建立市场化的金融体系,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侵袭 (9)(四)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实施有重点的市场多元化战略 (9)五、我国防范金融危机的策略建议 (10)(一)保持国内经济健康运行,积极推进经济改革 (10)(二)加快金融机构改革,完善微观组织制度建设 (10)(三)审慎放开资本项目,逐步实现金融自由化 (11)(四)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11)结论 (14)参考文献 (14)致谢 (15)(可以列三级标题,也可以不用列)前言金融自由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潮流。

黑龙江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论文撰写要求

黑龙江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论文撰写要求

黑龙江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论文撰写要求第一篇:黑龙江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论文撰写要求黑龙江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答辩工作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大学本科生能否具备毕业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实施整个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计划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强对这一教学环节的组织领导,使之规范化、科学化,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对毕业论文(设计)提出以下要求: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多样化。

题目的难度和份量既要参照普通高校同层次同专业的水平,又要体现出成人在职、业余学习的特点,鼓励有实践经验、有条件的学生选作对本单位有应用价值的题目。

二、毕业论文结构:毕业论文(设计)由封面、摘要、关键词、目录、题目、论文正文、参考文献、封底等部分构成。

封面与封底:由学院统一印制,按要求填写。

摘要:摘要应扼要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炼,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应包括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其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中文摘要一般200—400字左右。

关键词:关键词是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词条,一般列2-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高到低排列。

目录:目录应独立成页,要求层次清晰,且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中全部章节的题标及参考文献等各部分页码。

题目: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

读者通过标题,能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专业特点和学科范畴。

论文题目不超过25字,可分两行书写。

论文正文:论文正文是毕业论文(设计)的主体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中国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执行阻滞问题分析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年级:2007级专业:行政管理*名:***学号:********指导教师:***2011 年4 月15 日摘要经济适用房对于丰富商品住房市场结构,缓解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以及维护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由于经济适用房体制不成熟、政策落实不到位、配套措施非常滞后等原因,现实和经济适用房制度的预期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积极、稳妥地解决经济适用房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完善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介绍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执行阻滞因素,并结合这些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补贴方式;监管AbstractAffordable housing for the rich structure of commodity housing market and ease the housing difficulties of low-income strata, and maintain and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However, due to immaturity of affordable housing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in place, supporting measures are lagging behind other reasons, realistic and affordable housing system; there is still a gap between the targets. Therefore, positive, safe solution to affordable housing system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affordable housing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establish and improve housing security system, and promote sound and f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ffordable housing policies in China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tatus of affordable housing block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factors, combined with these factors to focus on some suggestions.Key wordsaffordable housing; subsidies; regul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我国经济适应房政策发展现状 (1)(一)经济适用房的界定 (1)(二)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意义 (2)1.有利于缓解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 (2)2.发展经济适用房有利于拉动内需和扩大就业 (2)3.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三)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发展阶段 (3)二、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阻滞问题分析 (4)(一)经济适用房政策的相关法律体系缺位 (4)(二)经济适用房补贴政策不合理 (4)(三)经济适用房户型面积设计不科学 (5)(四)政府监管乏力导致寻租普遍 (5)三、加快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健康发展的对策 (6)(一)加强经济适用房制度的相关立法的进程 (6)(二)完善经济适用房的补贴方式 (7)(三)严格控制经济适用房的户型和面积 (7)(四)完善经济适用房的政府监管体系 (8)结论 (10)注释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1998年,开发经济适用房工作被国务院确立为住房开发的主体。

2003年,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条件,扩大投资,拉动消费成为房地产开发的根本任务。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房地产业应重点发展面向广大群众的普通商品住房。

政府要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

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

”所谓发展面向广大群众的普通商品住房,就是开发大多数普通百姓能够买得起的住房,并且在购买此类住房后不会对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困难。

这就是意味着政府要向普通民众提供保障性住房。

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发展重点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不论是从开发的数量或是面积来看,中低价位的住房不仅数量稀少,面积也常常超出一般群众的承受能力。

经济适用房开发政策作为现阶段的国家住房建设政策,旨在通过一些政策的倾斜,如用地划拨、税费减免等优惠措施,以启动市场有效需求、调节房地产投资结构和扩大住房供给,它是基于我国目前特殊的房地产市场和住房市场发展阶段的一种政策选择。

但是,对于经济适用房政策在我国具体被执行的过程中产生过各种各样的阻碍因素,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发展现状对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阻滞问题及对策做出一定的探讨。

一、我国经济适应房政策发展现状(一)经济适用房的界定所谓的经济适用房,是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业内人士给它下了这样的定义:以行政划拨土地,享受政府优惠政策,以保本微利为原则,向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普通商品住房。

经济适用房是适应我国当前住房市场形势的一种特定的商品住宅,具有商品房的基本属性,如流通原则等。

购房人可以针对地点、户型、质量等方面的要求,在经济适用房市场自由选择购买住房,购买时除建设成本外,还必须支付一定的利润,购买后具有全部产权,可以出卖、交换、赠予、继承抵押和出租等。

但经济适用房又不完全等同于商品房,它还具有福利的性质:国家对其免收地价,且相关税费减免。

所以,经济适用房同时具备商品房和福利房的某些特征,是从福利房到商品房的中间形态。

经济适用房的销售群体是中低收入家庭,因此它与市场其他商品住宅也有区别。

首先,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是在政府严格调控和指导下进行的。

经济适用房市场受住房制度改革的货币分配补贴总量影响较大,投资规模必须适合这个特定市场的需求,因此经济适用房建设要在专项计划控制下进行。

其次是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标准要经过建设主管部门审定,建筑设计要实用,户型不能过大,还要保证优良的建筑质量和良好的居住环境。

再次是经济适用房价格和开发商的利润,都要接受政府的调控和审批,符合微利商品房的定位。

同时还要降低征地、拆迁安置费用,取消商业网点费等不合理的收费,以保证经济适用房建设成本的合理性。

(二)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意义住房保障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适用房制度是住房保障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

虽然国家希望通过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来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但由于体制不成熟、政策落实不到位、配套措施非常滞后等原因,现实和经济适用房制度的预期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积极、稳妥地解决经济适用房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完善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缓解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市场经济的原则是通过自由竞争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这种优胜劣汰的机制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个由于起点低、能力弱、机遇少等原因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形成。

巨大的贫富差距、悬殊的财富分配是市场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

面对“失灵”的市场,“有为”的只能是政府。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下,发展价格相对低廉,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和工程质量良好,金融保障有力的经济适用房,有助于缓解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困难,不断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弥补了市场缺陷。

在实践中,通过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我国初步建立起两类商品住房供应体系:一是以中高收入者为对象,以市场价供应商品房的商品房供应体系;二是以中低收入者为对象,以成本价供应社会保障型商品房的经济适用房供应体系。

2.发展经济适用房有利于拉动内需和扩大就业房地产业是一个消费潜力巨大,产业关联度极高的产业。

住宅建设不但可以带动建筑、建材、电子、轻工等多个行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住宅装修、房屋修缮、信息中介、住宅金融业以及法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因此,发展经济适用房,刺激更多人的住宅需求,既能促进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又有利于拉动内需,拓宽就业渠道,从而成为繁荣经济和稳定就业的重要力量。

3.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恒产者有恒心,安居才能乐业,住房问题是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和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

公平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不懈追求的目标。

“不患寡而患不均”,但是,绝对的公平,是超越了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空想,往往走向平均主义的泥潭。

实现相对公平才是国家的政治责任。

政府的不作为,容易使身处困境的个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剥夺感甚至绝望。

当这些个人形成一个为数众多的社会阶层时,极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和政治稳定问题。

因此,发展经济适用房,履行政府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职能,不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促进了社会公平,加强了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是顺应我国国情的必要之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三)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发展阶段从1998年起,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经济适用房的热潮。

为了从政策上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房的管理和建设,国家于2003年发出《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