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发展现状
浅析云南哈尼族扇子舞现状及发展对策

浅析云南哈尼族扇子舞现状及发展对策作者:巴莹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10期【摘要】哈尼族扇子舞是哈尼族丧葬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庇护子孙后代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本文通过对云南哈尼族丧葬舞蹈--扇子舞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探讨研究。
【关键词】哈尼族;扇子舞;现状成因【中图分类号】J72 【文献标识码】A在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有这么一个民族,他们能歌善舞,居住在红河、绿春等地。
他们信奉在人死后,因灵魂跨越世界而获得永生,所以会举行“歌舞娱尸”的祭祀活动,以此来表达对死者的崇敬之情,希望他们逝者能在另一世界里保佑自己的子孙后代兴旺发达,万事顺意。
这个民族就是哈尼族。
一、哈尼族丧葬文化概述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习俗,就哈尼族而言,其中一项最为隆重的仪式就是葬礼。
哈尼人认为“死”并非离开,而是去往另一个时空,在这个时空里,他们将会获得永生而不灭,因而面对如此神圣的事,必然举行盛大的仪式以示重视。
在这个盛大的仪式中,除了吃临终饭等很多必要环节之外,最重要的是死者家里还要请来有名的摩匹(祭司)为死者念“指路经”,以此指引死者亡灵去往美好的归途,同时摩匹(祭司)会不断地念诵家谱,寓意在让死者能较快的找到自己的祖先,同时也希望他们不忘记家中子孙。
而当寨子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去世时,整个寨子里男女老少都会齐聚逝者家中,举行盛大的仪式“莫搓搓”。
在出殡前夜,他们会点燃篝火,伴随锣鼓的有节奏的声响唱歌跳舞,寨子里的青年男女也会借此时机,眉目传情,表达爱意。
平时所有的禁忌,也会在这样一个夜晚得以摒弃。
他们认为,死亡代表着一个灵魂的新生,没有生就没有死,同样,没有死何以新生。
正是在这样的不断轮回中,一个民族得到繁衍与繁荣。
正因为如此重要礼仪的存在,使得很多的民族特色得以保留,其中最为难能可贵的便是哈尼族的扇子舞。
它在整个哈尼族仪式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是哈尼族丧葬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的文化节庆:年度盛事与文化盛宴

云南的文化节庆:年度盛事与文化盛宴云南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
每年,云南都会举办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成为彩云之南的年度盛事与文化盛宴。
首先,云南的文化节庆以春节为龙头,形成了独特的年度盛事。
作为全国各地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春节在云南的民俗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各大城市,如昆明、大理、丽江等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和花会。
其中,丽江的泼水节是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泼水节是为了纪念纳西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手持水桶,相互泼洒水源源不断。
这场盛大的水战不仅展示了纳西族的勇敢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也为游客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
其次,云南的文化节庆也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特色。
云南作为中国境内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在每年的文化节庆中,各个少数民族都会展示自己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
比如,大理的月牙潭水灯节就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一大盛事。
当夜幕降临,月牙潭岸边点亮了一盏盏水灯,灯火辉煌中,人们围坐在一起,聆听着白族的古老传说和歌谣,感受着浓厚的白族风情。
此外,云南的文化节庆还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云南地处高原,自然风光独特壮丽。
在每年的节庆活动中,云南人民喜欢将自然景观与文化节庆相结合,打造别具一格的活动形式。
比如,丽江的玉龙雪山音乐季就是这样一个典范。
在这个展示音乐与自然结合的盛会中,艺术家们身着传统艺术服饰,在雪山脚下举办音乐会,将音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与超凡脱俗的感受。
最后,云南的文化节庆也是丰富多彩的艺术盛宴。
云南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因此,每年的文化节庆都会有各类艺术表演和展览,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
比如,昆明的昆曲艺术节是展示云南文化艺术的重要平台之一。
在这个节日期间,观众可以欣赏到高雅的昆曲表演,并有机会参与到艺术交流和培训活动中。
总的来说,云南的文化节庆是一系列充满乐趣与惊喜的活动。
彝族舞蹈的起源现状及其保护与发展

彝族舞蹈的起源现状及其保护与发展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
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彝族舞蹈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和特色。
本文将探讨彝族舞蹈的起源现状,并讨论如何保护和发展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彝族舞蹈起源于彝族人民的生活和劳动,是他们表达情感和祈愿的方式之一。
彝族舞蹈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周边地区的舞蹈元素,并融入了独有的民族特色。
它通常通过身体的动作、肢体的协调和音乐的伴奏来表达。
在彝族舞蹈中,最为重要的是服饰的选择。
彝族舞蹈的服饰丰富多样,不同的舞蹈形式有不同的服饰要求。
一些彝族舞蹈着重展示民族传统文化,其服饰多以传统彝族服饰为主;而另一些舞蹈则结合了现代元素,以更为华丽和时尚的方式呈现。
彝族舞蹈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娱乐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彝族人民的精神寄托。
彝族舞蹈常常出现在婚礼、庆典、传统节日等场合。
在这些特殊的时刻,舞蹈成为了人们交流情感、祈求好运和表达祝福的方式。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城市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遗忘和边缘化。
彝族舞蹈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彝族舞蹈的演出场合受限,很多年轻人对于舞蹈的兴趣和认识较少。
其次,由于缺乏相关的舞蹈培训和传承机构,彝族舞蹈的传统技巧和风格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为了保护和发展彝族舞蹈,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需加强彝族舞蹈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人们对彝族舞蹈的认知和兴趣。
可以通过组织演出、舞蹈比赛以及设立相关的培训机构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舞蹈的学习与表演过程中。
其次,应注重彝族舞蹈的传承和培养。
可以设立专门的舞蹈教育机构,培养专业的舞蹈人才,传授彝族舞蹈的技巧和精髓。
同时,也要重视对年长者和有经验的舞蹈艺术家的调研和采访工作,记录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以便后人参考和学习。
另外,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彝族舞蹈的支持和资助力度。
可以设立奖学金、赛事奖励以及专项基金来鼓励和支持彝族舞蹈的发展。
云南的特色高原少数民族节庆有哪些

云南的特色高原少数民族节庆有哪些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节庆活动。
这些节庆不仅是民族传统的传承,更是展示各民族独特风情和魅力的重要窗口。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云南的特色高原少数民族节庆。
彝族的火把节堪称云南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左右,彝族同胞们便迎来了这一盛大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身着盛装,手持火把,在夜晚的田野和村庄中奔跑、舞动,寓意驱除邪恶,祈求丰收和平安。
火把节期间,还有斗牛、斗鸡、摔跤等精彩的竞技活动,以及热闹非凡的歌舞表演。
大家围坐在篝火旁,品尝着特色美食,分享着喜悦和欢乐。
白族的三月街也是颇负盛名的节庆。
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大理古城便热闹起来。
这不仅是一个物资交流的集市,更是民族文化展示的舞台。
来自各地的商贩云集,各类商品琳琅满目。
同时,白族人民会举行赛马、射箭等传统比赛,还有大本曲演唱、洞经古乐演奏等文艺表演。
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尽情欢乐,感受着白族的独特风情。
傣族的泼水节更是闻名遐迩。
一般在傣历新年的 4 月中旬(公历 4月 13 日至 15 日)举行。
泼水节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寓意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
人们在街头巷尾欢快地泼水,还有花车巡游、章哈演唱、跳舞斗鸡等活动。
整个城市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让人充分感受到傣族人民的热情与奔放。
哈尼族的长街宴也是极具特色的节日。
在哈尼族的传统历法中,每年的十月是新年之始。
在这个时候,哈尼族村寨会摆起长长的宴席,各家各户将自家的美食端出,摆放在街道上,形成数千米的宴席。
人们沿着长街依次入座,共同品尝美食,分享丰收的喜悦。
期间,还有哈尼族的传统歌舞表演,展示着哈尼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纳西族的三朵节同样不容错过。
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纳西族人民都会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护神——“三朵神”。
这一天,人们盛装出行,到“三朵阁”烧香拜神,并举行赛马、对歌、跳舞等活动。
此外,还有纳西族特色的传统美食供大家品尝,充分展现了纳西族的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
从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看云南省少数民族运动的发展前景

策, 民族传统体育还应培养 市场专 门人 才, 增强 民族体育 的发展后 劲, 加强体 育文化 交流。提 高管理和认识, 大力开展 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 ; 重点扶持具 有较 好基础和优 势的竞技 项 目和表 演项 目; 成 立相 对稳定 的少数 民族体 育科研机 构, 建立少数 民族传 统体 育伽I 练基地 :
体 育观察
Ph y s i c a l Ob s e r v a t i o n
从第九届全 国少数 民族运动会看云南省
少数 民族运动的发展前景
口 方艳 ( 云南师范大学体 育学 院 云南 昆明 6 5 0 0 0 0)
摘要 : 本文从 第九届全 国少数 民族运动会 的大背景 出发 , 就 少数 民族 大省的云南省 民族传统体 育发展和前景研 究 . 提 出相应 的建议 和对
在各级党委 、 政府 和有 关部门 的大 日的第九届 民族运动会传统弩混合 团体 比赛 中 ,以高出对手 近 2 4 政府 的亲切关 怀和高度重视 下 ,
目的 获 奖 情 况 分 析
传统体 育训练基地。 积极 培养少数 民族体 育干部和体育 骨干 。重视人 才队伍 的培
养。 通过 民运 会推动云南省 民族体育理论研究 。
3 、 结 论
云南 省参加 了全 国第九届少 数 民族 传统体 育运动会 1 O个竞 赛项 目、 l 5 个 表演项 目的角逐 . 取得 了优异 的成绩 , 其 中竞赛 项 目 勇夺 9个一等奖 , 3 0个二等 奖 , 3 0个三 等奖 ,一等奖数 居全 国前
全, 竞技 化 、 功利化趋势 严重 。 这是使得 这类项 目开展 不顺利 的 因 统 体 育项 目。 弘扬 民族文化 , 振奋 民族精神 , 促进 民族 团结 , 建 立和谐社会 , 进一 步推动我 国少数 民族体育事业 的发展作 出贡献 。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

25神州文化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张梦倩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节日译制中心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如何对像云南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进行合理的传承和保护是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篇文章将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进行介绍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力度。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优化措施云南有二十六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杂居区。
因为多个民族居住在一起会使得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会有所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有着多样的特色。
但是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有一部分在逝去,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篇文章将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进行介绍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1 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古老的成分,也有现代的成分。
其中优秀的文化可以推进社会的发展,而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接下来就对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状进行思考介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文化多层次在云南不同的区域,文化也是很不一样的。
比如说在交通比较落后的地区,民族的传统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等文化基本上完整的保留,一般都是在西双版纳、德宏傣族等。
但是在科技的影响下,完整保留传统民族文化的现象是十分少的,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人们的文化是半汉化的状态,有的时候会穿着汉族的服饰,也会讲汉语。
他们对于自己的传统文化保留了一部分,但是同时也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少数民族中是最常见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已经与汉族基本没有什么差别了,他们从服饰、语言、习惯等方面已经被汉化了。
在对云南少数民族进行区分可以根据他们汉化的程度来进行判断。
1.2 国家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在现代社会中对于口承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是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热点,国家和社会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会更加深程度的进行发掘、整理等。
云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段。其中第 2 条“ 1 发展文化产业 , 形成科学合理的 文化产业布局 ” 中提到 : 统一规划 , 统一管理 , 依据
族纺织服饰园、 民族 民间节庆娱乐场 、 民族工艺艺 术一条街之类的民族 民间文化产业区。同时, 在有
20 05年的 13 8 元 ,占 G P的 5 9 8. 亿 5 D . %,增长 各地民族文化资源基础 ,建设诸如 民族饮食城 、 2 民
18 3 1. 亿元增长 1 3 , 0 . 倍 年均增长 2. %; 3 3 2 文化及 5 相关产业增加值 由 20 年 的的 6 . 亿元发展到 01 93 4
14 , . 倍 年均增长 2 . %, 6 7 2 高于 G P 5 D 增长速度。” 文化产业已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西部各省
tr n u ty ua id s ,whc a t wn a v na e d ds d a tg s hs ts a e ah e e y a c mpee l r ih h s i o d a tg s a ia v a e .T i a k C s n n n b c iv d b o lt
u d rtn i g o t tae ,c n t ci g i e y t ms ran n l q a i e e o n l a d i tn i i g n e sa d n f i s tg s r y o sr t t k y s s u n s e ,t i i g wel u f d p r n e — li s n ne s yn f r fr i u t r y t m. eo m n c l a s se ul Ke o d :f l u t ms n u til ain r s n i a in y W r s ok c s o ;i d s ai t :p e e t s u t ;me u e r z o t o s a r
文山壮族发展现状

文山壮族发展现状文山壮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壮族是该州的主要民族,他们是中国多样化的文化贡献者之一。
该州位于滇西北边境地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水力和农业资源。
下面将介绍文山壮族的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方面,文山壮族自治州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
就业机会逐渐增加,农民工收入水平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旅游业也逐渐兴起,许多风景名胜区逐渐成为游客的热门目的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教育方面,文山壮族自治州正大力提升教育水平。
近年来,该州加大了教育投入,提高了学校和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中小学的普及率也有所提高,素质教育得到了推行。
此外,国家还出台了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务工,通过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提升壮族群众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文山壮族自治州发展的重点。
政府加大了对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投资,不断完善交通网络,改善通信设施,提高能源供应能力,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特别是在交通方面,通过修建公路和铁路,文山壮族自治州与周边地区的物流更加便捷,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流通。
文化传承是壮族发展的重要方面。
文山壮族自治州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壮族的民族文化,举办壮族传统文化活动,开展民族传统节日等,促进了壮族文化的传承。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语言、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培训和推广,使更多的人了解壮族文化、传统习俗,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传播。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文山壮族自治州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和矿产资源,缺乏新兴产业的支持。
在环境保护方面,该地区面临森林资源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需要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综上所述,文山壮族发展现状总体上是良好的。
政府对经济发展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有力地推动了该地区的发展。
然而,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壮族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云南少数民族发展现状
节庆活动,来源于民间,来源于村落,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创造。
同时,又伴随着每个民族、每个地区和整个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各少
数民族节庆活动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人
文环境、经济环境及其发展的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随着社会经济
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云南少数民族节庆发展现状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人类发祥的关键地区之一。“三里
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云南省是我国少
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5000人以上的世局
民族有26种,除汉族外个民族支系较多。因此,这里的民族节日丰
富多彩。据粗略统计,云南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每年有70余个,有的
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多种民族所共有。
近年来,云南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各少数民族传统节庆
活动也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表现为,
1.全球大环境影响: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使得这里的少
数民族文化不断地受到外来文化冲击,一些外来的文化和节日不断进
入。
2.云南省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条件复杂以及多高山,坝区面
积较小,各少数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沿山区立体分布以及沿边
疆分布的特点,往往在一个面积狭小的坝区之内或山坡之上居住着几
个少数民族。日久天长,他们就会多多少少将它族的文化,融入到自
己的文化中。
3.各地区旅游业发展:各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发展当地经济,吸引
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往往会对一些传统节庆活动的形式、内容日期
都做了改动和调整。
例如傣族传统泼水节应在每年傣历的六月中旬举行,而现在为了
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部分景区内几乎天天举办泼水节活动。目前,民
族节庆活动在传统活动项目上的基础上海增加了很多盈利性的经济
活动。一方面充当了重要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也给自身发展带来了
很多负面影响。
二、云南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数量众多,但分布不均,影响力不同
民族间分布不均
云南省25个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众多。具体变下为分支多的少
数民族节庆活动较分支少的民族丰富,而且其活动举办时间相对较长、
规模较大,影响力也较大。
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比较丰富的有彝族、白族、傣族、哈尼族、
纳西族、藏族、回族、瑶族、布依族等人口较多的民族;
而节庆活动比较单一的民族有佤族、布朗族、独龙族、景颇族、
阿昌族、普米族以及水族灯人口数量较少的民族。
彝族的火把节:汉唐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活动丰富
耍火把、摔跤、斗牛、歌舞表演等
每年六月二十四
而作为比较偏远的独龙族,他们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卡尔江哇”,
即新年:祭祀、剽牛、歌舞等等
时空分布不均
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分布不均的现象十分明显。每年的3月-10月
是个少数民族举行节庆活动的高峰,可谓大节小节几乎周周都有。而
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2月,节庆活动相对较少。节庆活动时间上分
配的多少,正好同这里的旅游季节的淡旺季相一致。
空间分布不均:云南少数民族主要呈山区立体式分布和沿疆分布
的特点。由于少数民族多地处于高原之中,加上交通不便,通讯较差,
外边的人很难进入,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所以这些地区的少数
民族节庆活动往往更具本民族特色。而那些处在坝区的少数民族或是
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在一起的,其节庆活动往往互相影响,久而久之将
组建失去本民族节庆活动的特色。
2.个民族节庆活动的主题、内容重复现象严重,特色不足
以祭祀和歌舞活动为主的节庆活动主要有:彝族的密枝节、白族
的本主会、傣族的送龙节、佤族的木鼓节。。。。其中能够体现各民族
特色文化的活动相当有限,这很难对外界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对各民
族节庆活动自身发展也极为不利,严重阻碍了节庆活动多样化、特色
化,加速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
云南省各少数民族部分节庆活动的内容、时间、传说虽有所差异,
但其活动主题、内容重复现象普遍存在。
例如:过火把节的民族有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普米族
过三月三的民族有白族、彝族、布依族、苗族、壮族、水族
火把节:
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白族六月二十五日举行
活动内容基本上是耍火把
3.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与民族文化结合不够
在景区里举行的节庆活动商业气氛较浓,往往按照流行文化的形
式重新演绎和阐释了节日的文化内涵,活动的举办方,他们的动机主
要还是处于整治和经济意义的考虑,这就使得民族节庆活动在披上了
激光灯、火焰、浓烈的民族服饰和现代化舞美设计烘托的外衣下,脱
离了民族原生态的文化环境,成为对于少数民族群众涞水高度“陌生
化”了的他者。
4.节庆活动的经济效益不够显著
在众多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中,真正能够为人们所喜爱
的、在经济和社会效益上都能获得双赢的节庆活动所占比例并不高。
其主要是因为。节庆活动市场化运作水平较低,专业化程度不够,缺
乏创新和对传统节庆活动的挖掘能力。缺乏民族节庆活动的品牌建设,
并对外宣传的力度也不够,在电视和各大互联网站上,很少看到云南
省特色民族节庆活动宣传。人口本来就少的民族,缺乏公众的参与和
较小规模的节庆很难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如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南
6公里滇池之滨的民族村,占地2000亩,已建成12个村寨。每年大
大小小的节日也有数十个之多,总体上看,各民族活动以民族歌舞为
主,辅之以公众参与,民族节庆活动缺乏特色。
三、建议
1.政府:每个民族的节庆活动,既是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我
们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经验,如澳大利亚,几乎每个洲府地区都有许
多通过《政府重要节庆动议》得到政府支持而造成功举办国际技术节,
专门制定了一个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专门制定了一个民族
传统文化保护有直接关系的法律《文化财保护法》 。 在这部法律中,
将日本的民族遗产进行科学、细致的分类,是保护日本民族文化的重
要特点。
2.加大各少数民族特色节庆活动的挖掘和整理:一方面如西双版
纳的泼水节、大理的三月街、丽江的三朵节,通过不同的节庆活动,
展示民族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族风情等,从而可以保存一些濒临
消失的传统文化,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又有利于丰富民族节庆
活动。
3.加快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节庆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
会环境
一个地区想要成功举办任何一项节庆活动,前期往往需要做大量
的准备工作,如交通设施、公用设施、环保、绿化、卫生等,以便为
前来参加活动的人提供便利的条件。
4.建立多元的筹资渠道,使得节庆活动逐渐走向国际化、市场化
除了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财政支持外,还应特别重视广告、捐赠、
票务、赞助和专营权转让等,经营权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