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
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对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引言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素有“魅力云南”的美誉。
云南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而闻名,吸引着众多游客。
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如何保护和传承云南丰富的民俗风情,成为了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展开探讨,以增加人们对云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1.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背景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56个民族。
这使得云南具备了非常丰富的民俗风情。
例如,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腿独具的乐舞、彝族的火把节等,都是各具特色的云南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形成了云南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
2.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云南作为一个旅游热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于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云南的民俗文化代表了云南独特的特色,是云南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繁荣,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通过开发和传承云南的民俗文化,可以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3.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尽管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云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保护这些资源同样重要且紧迫。
首先,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财富,保护它们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
其次,过度开发可能会导致资源遭受破坏,破坏了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
最后,民俗文化的保护有助于延续和传承这些文化,使之能够流传下去,不被遗失。
4.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策略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任务,需要有系统性的策略来进行。
首先,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立法和管理。
其次,需要加强对开发商和旅行社的监管,确保其在开发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定,并采取可持续的开发手段。
同时,应加强对民俗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确保其传统技艺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策略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1.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文化历史等旅游资源。
2.开发程度低:相对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开发程度较低,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游客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3.游客结构单一: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主要吸引自驾车族或有特定目的的旅游者,缺乏吸引各类旅游者的能力。
4.旅游业与保护需要平衡:保护传统村落、世界文化遗产等需要与旅游业发展相互平衡,如何与保护和谐共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策略:
1.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挖掘力度,并将其与文化底蕴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旅游产品。
2.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确保游客得到舒适的旅游体验。
3.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提高地区的知名度。
4.保护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和自然环境,发掘文化遗产和特色饮食等独特文化资源,创新旅游主题。
5.加强旅游行业与保护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培养旅游从业人员,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
6.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道路、桥梁、网络设备等,方便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探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旅游模式。
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乡村旅游在这些地区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现状、优势和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现状
乡村旅游是指游客通过走进乡村、了解乡村的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并与当地人民互动,从而使游客获得心灵上的愉悦和体验的一种旅游形式。
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地理环境独特,文化众多且深厚,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例如,云南和贵州等地就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服务质量不高、安全管理不完善等方面都对其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阻碍。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乡村旅游往往集中在一些风景区和热门景点上,而忽略了许多潜在的小镇、村庄和农家乐等资源。
二、优势
三、问题
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变体,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导致了游客出行不便、住宿设施较为简陋等问题。
其次,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周到也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的治安环境不够完善,安全隐患较多,这也对游客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挖掘和利用好乡村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只有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才能让乡村旅游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人民和游客,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云南省旅游发展现状

云南省旅游发展现状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中国最具有民族特色和旅游资源的省份之一。
多年来,云南省致力于旅游业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云南省的自然风光丰富多样,被誉为“南天一隅的人间仙境”。
这里有壮丽的大自然景观,如玉龙雪山、泸沽湖、梅里雪山等;有迷人的湿地景观,如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和滇池的湿地生态系统;还有奇特的地理地貌,如石林、三江并流等。
这些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云南省观光旅游,给云南省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其次,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25个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每年的泼水节、火把节、花灯节等民族庆典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参与,让他们深入了解和体验云南省的多元文化和民族风情。
另外,云南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云南省拥有中国最美公路“滇藏公路”,将云南与西藏紧密相连,成为旅游者前往西藏的重要通道。
此外,云南省还拥有较为完善的航空交通网络,包括昆明、丽江、大理等机场的通航航线和丽江、西双版纳等地的国际航线。
这些交通便利设施使得游客更加便捷地来到云南省旅游。
然而,云南省的旅游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环境保护问题。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在逐渐加大。
一些景区的环境污染、野生动植物受损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关注。
云南省政府应加强景区环境保护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说,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云南省的丰富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云南省政府应继续加大力度,优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雏形 。2 0 世纪 8 0 年 代国际 自然保护联盟 ( X U C N) 特别顾 问 、 墨西哥专家谢 贝洛斯 ・ 拉斯 喀瑞首次提 出了“ 生态旅游 ” 的概
念 …。生态旅游 概念 的提 出引起 了生态学 、 旅游业 、 环 境保 护等多领域专家的关注。
生态旅游不只是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 而是代表 了旅游业 的一个新 的发展 阶段 。生态旅游就是 在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 指导下使得旅游开发生态化 、 旅游管理生态化以及旅游消费 生态化 。因此合理 的开发旅游资源 既顺 应当前经济发 展的
通道 。
5 6 个 民族 中云南省 就有 5 2 个, 还有 1 5 个特 有的民族 。彝族
是中国最古 老的民族之一 , 他们 能歌 善舞 , 主要唱有《 阿莫尼
惹》 、 《 阿惹妞》 、 《 都火》 等歌 , 此外还有 山歌 、 儿歌 ; 舞蹈 主要
有 织毡舞 、 包谷舞 、 对脚舞等 。火 把节 、 赛 装节 、 跳虎等节庆
问题 , 进 而提 出发 展 云 南省 少数 民族 地 区生 态旅 游 产 业的 对 策 。 关键词 : 生 态旅 游 产业 ; 少数 民 族地 区 ; 发展 对 策 ; 云 南 省
中图分类号
F 5 9 2 . 7 4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7 7 3 1 ( 2 0 1 3 ) 2 4 — 1 0 4 — 0 3
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9 7 o 3 9 1 0 6 o 1 2 、 北纬 2 1  ̄ 0 9 '  ̄ 2 9 o 1 5 , 全省总面积为 3 8 . 3 万k m 。地形以山地 、 高原为主 , 占全省总 面积 的 9 4 %, 宽谷和 盆地仅 占6 % 。云南是我 国沟通 东南 亚和南亚 的重要通道 , 也是我 国通往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
云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云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以其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云南旅游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景观。
云南境内有丰富的山脉、河流、湖泊和森林等自然景观,其中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丽江古城、石林等知名景点。
云南还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如植物和动物品种繁多,吸引着大量的自然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游览拍摄。
其次,云南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样。
云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境内有25个民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
民族村寨、传统手工艺品和节日庆典等元素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和旅游者前来感受云南独特的民族文化和风情。
再次,云南的旅游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近年来,云南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改善了交通、住宿和旅游设施等方面的条件。
特别是高速公路和机场的修建,使得云南与其他地区的交通更加便捷,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
最后,云南的旅游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云南的旅游发展,包括加大对旅游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增加宣传推广力度等。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为云南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然而,云南旅游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旅游业竞争激烈。
云南周边的一些省份也拥有类似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资源,旅游业的竞争非常激烈。
其次,旅游业的高峰季节较为集中,导致旅游资源利用率不高。
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云南需要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和创新,提高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并且推动旅游业的多样化发展,注重探索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等新的业态。
综上所述,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然而,云南旅游业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加大投资和创新,提高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
只有不断改进和提升,云南旅游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摘要】云南作为中国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巨大的旅游市场潜力。
本文从云南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文化遗产、地理位置等多方面探讨了其旅游资源优势及相应的开发对策,同时强调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在文章提出了充分利用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以及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的建议。
通过开发利用云南的丰富旅游资源,可以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云南旅游资源、丰富性、市场潜力、自然风光、民族风情、文化遗产、地理位置、基础设施、开发对策、可持续发展、宣传推广、发展战略。
1. 引言1.1 云南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云南的自然风光令人惊叹。
这里群山环抱,湖泊星罗棋布,瀑布飞流直下,森林葱郁茂盛,形成了壮美的自然景观。
比如香格里拉的梅里雪山、丽江的玉龙雪山、大理的洱海、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等,各具特色,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云南的民族风情也是其独特之处。
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如纳西族、哈尼族、傣族、彝族等,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服饰、习俗、民间艺术等,展现出多样化和包容性。
游客在云南可以体验不同民族的风情和民俗,感受他们的热情和友善,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云南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自然风光壮美,民族风情浓厚,文化遗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
这些优势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云南旅游市场的潜力巨大,需要通过不断的开发与利用,让更多的人领略云南的魅力,促进云南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云南旅游市场的潜力云南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潜力。
云南旅游市场的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山水之间,自然风光优美绚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从雪山高原到热带雨林,从湖泊草原到峡谷溪流,云南的自然景观多样化,各具特色,足以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险和体验。
云南的旅游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云南的旅游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云南,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遗迹,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然而,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云南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一个突出问题。
尽管近年来云南在交通、住宿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但在一些偏远地区,道路状况不佳、公共交通不便等问题仍然存在。
这不仅影响了游客的出行体验,也限制了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
例如,一些风景绝佳的小众景点,由于交通不便,难以吸引大量游客前往。
其次,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存在导游强制购物、服务态度恶劣等现象,这严重损害了云南旅游的形象。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期望得到热情、周到、专业的服务,如果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很容易导致游客的不满和投诉,进而影响云南旅游业的口碑。
再者,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许多旅游景区的开发模式相似,缺乏特色和创新。
比如,一些民族村的表演形式和内容大同小异,无法给游客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
此外,旅游商品也缺乏创意和地方特色,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旅游市场的不规范竞争也是云南旅游业面临的挑战之一。
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采取低价竞争策略,降低服务质量,甚至存在欺诈游客的行为。
这种不正当竞争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让游客对云南旅游市场产生不信任感。
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日益增大。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一些热门景区的垃圾处理、水资源保护等问题亟待解决。
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云南独特的生态资源可能会遭到破坏,从而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季节性因素对云南旅游业的影响较为明显。
云南的旅游旺季主要集中在寒暑假和节假日,而在旅游淡季,游客数量相对较少,旅游资源闲置,旅游企业经营压力增大。
如何平衡旅游淡旺季的差异,实现全年旅游市场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白琰
来源:《新智慧·上旬刊》2018年第02期
【摘要】旅游对于云南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它影响到了云南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旅游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之下,云南民族旅游的地位渐渐突出。
由于云南地理位置特殊,造就了山高水美的自然风光特色,加之云南地处少数民族地区,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民族风俗吸引了不少国内外的游客,自然风光和民族特色让云南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开发民族旅游的大趋势下,这让旅游者和当地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产生了一种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并给旅游目的地少数民族间的族群认同带来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民族旅游旅游开发发展
一、前言
云南省政府把民族特色旅游的开发作为云南主要旅游支柱产业来抓,带动了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云南省政府以此为契机,将旅游业产业为云南省的主要支柱产业来发展和培育,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也为云南省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省内的各少数民族地区也看到了民族旅游的发展契机,纷纷在旅游开发的热潮中,发扬各自民族地区的优势,加大旅游投资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打造出不少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和热门旅游景区,并因此获得了巨额的回报。
如大理、石林、迪庆、丽江、西双版纳、临沧、怒江、文山都成为了国内外游客体验云南民族旅游的好去处,这些地方也成为了具有民族旅游特色的高品味、高质量景区景点。
可以看出,云南省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较好,旅游产业带来了巨额的旅游收入和财政收入,成为当地重要的产业支柱,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有资料显示,“1999年云南旅游全年总收入达204亿余元,接待国内外游客3868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04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5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7位,占全省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5%上升到10%,旅游业直接、间接从业人员达147万人。
”[1]“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大要素形成规模,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居全国中西部省区之首。
”[2]旅游业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带了巨大的好处,香格里拉迪庆就是很好的例子,作为后起之秀“1999年就接待国内外游客185万多人次,比1998年增长260%,实现旅游社会综合收入5.4亿,其中海外游客6.3万人次,创汇1768万元。
”[3]“今年1至8月,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接待海内外游客206.48万人次,同比增长2.39%,其中,海外游客达90978人次;同比增长28.68%。
旅游综合收入149561万元,同比增长16.23%;外汇收入2679.91万美元,同比增长30%。
上半年,全县共征收旅游业税收2000多万元,旅游业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4%,以旅游业为
龙头的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增长,有力地支撑了当地少数民族经济的持续增长。
”因此,民族旅游业已经成为云南省的重要产业,对于云南省内的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更为重要,当地旅游业成为了增加人均收入,提高少数民族意识,促进当地经济进步的引擎。
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现状
总体看来,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落后,社会文明化程度不高,
旅游产业还处在初始发展阶段,相比于东部地区,当地整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单从数据指标上看,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在接待人数、外汇收入、产业规模等指标上,都远远低于发达省份的旅游产业。
(1)地域上对旅游资源开发存在明显差异。
大理州、丽江市、西双版纳州对旅游资源开发的较早,目前已经形成规模,云南省其他地区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地域较大的差异性还表现少数几条旅游线路上、极个别的旅游中心城市区域集中了绝大多数的旅游热点。
各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民族成分、自然环境还有发展历史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也导致每个民族地区开发的旅游资源各不相同。
第一,不同民族地区所开发的自然风光基调不同。
第二,不同地区所拥有的人文旅游资源差异性大。
第三,各民族地区因为拥有不同的自然资源也就形成了各具不同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
第四,各民族地区对已开发的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有不同的侧重。
(2)自然条件和开发利用能力制约着旅游资源的开发。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但旅游资源散落在全省的各个地区,集群性差,有些旅游资源只是孤立的景点,与其他景点空间距离较远,无法形成景观群,这样导致旅游点线的联系阻力变大,不利于旅游资源的联合利用。
在一些些地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不能紧密的联系起来,大大降低了旅游资源的互补性。
(3)加强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效果显现。
为了使当地旅游业飞速发展,云南民族地区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旅游发展基金,着重对旅游规划、旅游宣传和促销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最近几年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其中,交通运输状况改善最为明显,例如公路高等级化和高速化。
航空基础设施建设对偏远民族地区尤为重要,不仅各州州府兴建了机场,增加了航线,而且在主要旅游景区也逐步开始兴建机场,例如泸沽湖、腾冲等。
旅游交通状况极大的改善使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明显增强,缓解了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
同时,旅游服务也在一定程度的得以改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旅游饭店服务体系。
三、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不足和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不足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正式借助于当地所拥有的旅游资源搭上了致富的顺风车,其给当地带来了就业岗位和财政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族群之间的矛盾,歧视和偏见在族群之间悄然滋生。
例如泸沽湖地区,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导致当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上的差距带来了摩擦和矛盾。
在里格和落水地区,人民的人均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在三夸和蒗放地区,人们仅有800元的收入,在个别彝族村庄中,人均收入甚至只有500元左右。
没有旅游项目的村子里,村民常常抱怨收入高的村子里的村民在收入上歧视他们。
这样发展下去不利于族群关系朝好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当地大力卡法旅游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结构,使原有的小农经济不复存在,促成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极大的竞争性使得族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变得更为的频繁。
因此,当地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的副作用不断显现,极大的冲击了当地的社会秩序,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当地族群关系也产生了影响。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了当地族群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提升了他们的族群认同感。
也应当看到,当地旅游项目的开发没有消除族群之间的歧视和偏见,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族群之间的隔阂,当地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利用严重冲击了当地的传统文化。
市场经济较强的竞争性和较大的收入差距都影响到了这些地区族群的关系,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由此产生。
(二)解决措施
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云南省泸沽湖地区各族群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旅游项目和资源的开发使得各族群内部和族群之间在收入方面的差距不断加大。
笔者认为,当地政府应当大力宣传“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即让本地区的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每一个人都能分享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成果。
包容性增长强调的是让大众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
要做好这一点,需要不断提升弱势群体的能力,维护他们的权利和利益。
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参与其中,分享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的硕果。
当地政府保证推摩梭文化发展的前提下,也应当重视发展泸沽湖周边其他民族村落文化旅游项目,保证各少数民族族群之间经济收入同步增长,维护本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多样性的族群特征。
与此同时,多样性的旅游项目也给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另外,当地地处偏僻族群所拥有的旅游项目的开发会促进所在地区各民族之间、各族群之间文化方面的交流和融合,易于化解民族之间和族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
参考文献:
[1]向国际旅游胜地迈进——云南旅游业如何再上档次述评[N].云南日报,2000-06-15((A1).
[2]云南成为中西部旅游大省[N].昆明日报,2000-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