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女性主义在现代文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林语堂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林语堂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2 0 1 4年 第 2期
( 总第 3 UJ I AN 删 WA N CU L T URA L R ES E ARC H
No - Z2 O 1 4 G ̄ n e r a l s e r i a l N o . 3 8
林语堂小说 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瓦・ 德. 奥 波尼在《 女性主义或 死亡》 中首次提 出“ 生态女性 主义” 这 一术语 , 它标志着 生态女性
主义思潮正式形成 。 在 当时刻不容缓的生态危机面前 , 她们开始试 图把妇女权利 与生态运动相 结合 . 强调 女性与 自然 之间互为关 怀 、 互 为隐喻 , 认 为父权 制社会里 人类征服 自然 和男性压迫 女性之 间有着微妙而极其相似 的联系 ,女性和 自然都被看做是他者 ,如何打破这种不合理现 象. 摆脱对女 性的歧视 , 改善两 性关 系 , 拯 救 迫 在 眉睫 的 生 态 危 机 , 恢复 生态平衡 , 成 为 生 态 女
同时 , 人类盲 目的欲望和利益追求使生态环境遭受极为严重 的毁坏 , 作为报复 , 生态问题也使人 类及其后代将 面临可持续 生存 困境 , 加之 当时 以法 、 美等为代表 的西方 国家相继兴起 了轰轰烈 烈的现代女权主义运动、 生态 文学思潮 、 生态女性 主义和生态批评 , 身处欧美 浪潮的林语堂先生 在西方各种文学理论派别 与“ 主义” 的熏 陶下 , 必然也深受其影响。虽然他并 不是一个严格意义 上的生态文学家 , 但是受中国传统道家思想影 响 , 他把 自己对 自然 的热爱 、 对 万物生长规律 的尊 重毫无保 留地在小说作 品里流露 出来 , 不仅如此 , 他还更加关 注与 同情女性 , 除了塑造各种女性
然、 女性 与男 权制 度 、 男 权 与 自然 生态之 间 的相互 关 系, 并 初步 探讨 如 何 构建 生态 审美 与生态 理想 , 以达 到尊 重女性 、 尊重人 与生态 的和谐发 展。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反思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反思

总的来说,生态女性主义对文学批评的影响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 我们能够从性别、种族和环境等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这种理论不 仅挑战了我们对自然和女性的固有观念,也为我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供了 新的可能性。
谢谢观看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回 顾与反思
目录
01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顾: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的兴起
02
二、发展:多元理论 视角的引入
三、反思:当前女性
03 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 与挑战
四、结论:新时期女
04 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前 景
05 参考内容
在20世纪后半叶,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巨变,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也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和变革。这一时期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再仅仅性别在 文学中的表现,更深入探究了性别与权力、性别与身份、性别与阶级等多重关 系。本次演示将回顾这一历史进程,并对其进行反思。
然而,新时期文学批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首先,在吸收外来文 化思想时,有些批评家过于追求新颖和前卫,忽视了本土文化和传统的传承和 发展。其次,在追求对现实和人道主义的回归时,有些批评家过于强调个人感 受和主观情绪的表达,忽视了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此外,新时期文学批评还存在着对西方现代文化思想的批判和反思不足的问题。 尽管西方现代文化思想为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批评带来了新的观念和方法,但其 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例如,在追求形式创新的同时,如何保持文 学作品内容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在吸收外来文化思想的同时,如何传承 和发展本土文化和传统等。
一、新时期文学批评现象回顾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文学批评在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以来新文学传统的基础 上,不断追求创新和突破。这一时期,文学批评的现代性特征尤为显著。

宫本百合子《伸子》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宫本百合子《伸子》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宫本百合子《伸子》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作者:王延红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15期王延红内容摘要:关于宫本百合子的“自传体”小说《伸子》,历来多围绕女性形象、女性意识、人物形象对比或从女性主义、社会性别、叙事学等角度进行研究。

本文拟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来探讨作家对“男权中心社会”的解构,解读作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宫本百合子伸子生态女性主义家父长制宫本百合子在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抵抗文学的先锋,也是日本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活动家。

17岁发表处女作《贫穷的人们》,被称为“天才少女”而备受关注,战后初期进步的日本知识人更对她致以神明般的崇敬。

她一生创作颇丰,在她1951年逝世后出版的全集里,收入了84篇小说、697篇评论和散文等。

其小说大都取材于作家的亲身经历,并且一直关注女性解放、妇女问题、战争的影响等,《伸子》即是以作家第一次失败的婚姻经历写成的“自传体”小说。

《伸子》最初连载于日本杂志《改造》上,1928年以单行本形式发行,发行单行本时稍有改动。

因当时日本正处于军国主义统治时期,是日本的白色恐怖时期,所以《伸子》在发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直到战后才被发现其价值,为广大读者喜爱。

历来关于《伸子》的研究都集中于小说中伸子的女性形象、女性意识、进步意识或从女性主义、社会性别、叙事学等角度研究,但是细读《伸子》文本后,笔者发现小说的思想内涵与生态女性主义的主张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新的视角深入研究。

一.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术语,是致力于环境保护的生态运动和力图消灭性别差异、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妇女解放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最初是法国女性主义者弗朗西丝娃·德·奥波妮于1974年,在她的《女性主义·毁灭》中第一次提出了这一概念。

该理论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重要发展,但是国内还未引起关注。

以“生态女性主义”作为关键词、主题、篇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发现在2007年、2008年之后,中国掀起了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热潮。

女性·自然·和谐——《榆树下的欲望》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女性·自然·和谐——《榆树下的欲望》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而此理论内部同样流派众多包括文化生态女性主义社会生态女性主义自由生态女性主义激进生态女性主义批判生态女性主义原住民生态女性主义第三世界生态女性主义等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各流派都将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悼72这一观点视为核心
第2 6卷
V 12 o. 6
第2 期
N . o2
中州大学学 报
及 人 类 与 自然之 间是 相 互依 存 的 关 系, 能 实现 男性 与 女 性 、 类 与 自然 和 谐 共 处 的 美好 愿 望 。 才 人
关键词 : 态女性主义 ;自然与女性的等值 ;自然女性化 ; 生 女性 自然化 ; 女性“ 失语症” 中图分 类号 : 1 12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75 20 )2— 0 7— 5 10 3 1 (0 9 0 0 4 0
条件 。人烟稀 少 的西部仿 佛一 夜之 间涌 出 了数 不清 的移 民 、 村庄 、 镇 和 田庄 。人 们 刈 掉野 草 , 除灌 市 铲 木, 开辟 出片片 农 田。14 88年 在 亚美 利 加 河 流域 发
现金 矿后 , 淘金 热又 引 得 大批 人 流 奔 向 了加 利 福 尼
亚。《 剧中凯勃特 的两个儿子西蒙和彼得在获 榆》
《 榆树下的欲望》 以下简称 《 剧 ) “ 国 ( 榆》 是 美 现代戏剧之父 ” 尤金 ・ 奥尼尔 的早期名剧之 一, 讲 述 的是 15 80年 新英 格 兰一 座 田庄上 的一个 家 庭 悲 剧 。 围绕 这座 田庄 , 庭成 员 之 间展 开 了你 死 我 活 家 的争夺 , 于是在 这个 田庄上 演 了一 幕幕 悲惨 的故事 。 这个 故 事就 是 在 14 8 8年美 国西部 的加利 福 尼 亚发 现 了金 矿 引发 了全 美 的 淘 金 热潮 以及 “ 进 运 动 ” 西 的大 背景下 展开 的 。 生态 女性 主义 的历 史 使命 15 年前后 , 80 工业革命 的浪潮迅速波及新生 的 美 国。北 美广 袤 的沃 土 、 天 独厚 的 自然 条 件 吸 引 得 着 大批欧 洲移 民蜂拥 而至 , 都使 “ 这 西进 运 动 ” 为 成 了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到剧本故事发生时 的 1 9 世纪 中叶 , 半 个 多 世 纪 , 国 领 土 便 增 加 了七 倍 仅 美 半 。西部领 土 的矿产 、 利 和森林 资源都 很 丰富 , 水 而 且土地 肥沃 , 气候适 宜 , 有 漫长 的海岸线 和优 良的 还

《紫颜色》中的精神生态女性主义宗教观

《紫颜色》中的精神生态女性主义宗教观

《紫颜色》中的精神生态女性主义宗教观作者:左依娇/吕瑛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8期左依娇吕瑛(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张掖甘肃734000)[摘要] 小说《紫颜色》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著作,小说不但描写了生活在美国的黑人妇女悲惨的生活境遇,更从侧面描写了宗教对她们的迫害及产生的负面的影响。

该小说将种族、性别、自然三者有机地统一到了宗教信仰问题中,告诉读者只有从大自然中寻找上帝,从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中寻找精神力量,才能使一个人从精神上获得了新生,这就是所谓的精神生态女性主义宗教观。

[关键词] 《紫颜色》;精神生态女性主义;宗教观[中图分类号] 110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8610(2015)08 -0056 -02[作者简介]左依娇,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吕瑛,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

《紫颜色》为著名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性著作,曾获得代表美国最高级别的三大文学奖项,其影响深远,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接受。

这部作品主要描写的是生活在美国主流社会中的黑人妇女的生存及命运问题,其中包括对黑人妇女宗教信仰和精神问题的关注,作品在种族与性别的基础上,把种族、性别、自然三者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并且志在使读者能意识到这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从宗教信仰方面来说,作品反映出自然的被他者化与黑人妇女精神世界受压迫的根源是相同的,都源自于男性统治。

他们的目标是相同的,即:只有解除这种压迫,女性的精神世界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自然才能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这主要反映的是一种精神生态女性主义宗教观。

一、精神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主要指的是女性主义与生态思想的结合,最早由法国女性主义学者澳波尼于1974年提出的,体现的是女性受压迫与自然受破坏之间的某种联系。

生态女性主义有多个分支,精神生态女性主义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流派。

精神生态女性主义是在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生态运动及异神教运动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它继承了精神女性主义对大地母神的热衷,主要主张去父神化的统治,重回大地母神,实现女性精神自由等。

对《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态批评解读

对《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态批评解读

对《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态批评解读作者:洪艳来源:《文学教育》2009年第07期《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她以一贯的对自然的关怀的生态视角谱写出了一曲动人的挽歌。

小说以现代文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基调,以一群鄂温克人的兴衰作为故事线索,即“以温柔的抒情方式诗意地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

特别是通过自然这一纽带反映出了人类生存的现状和现代文明的缺失。

而迟子建作为一个具有较深自然情结的作家,用她细腻的文笔和灵敏的女性心灵感受着自然生态对心灵的呼唤。

本文试以女性主义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其《额尔古纳河右岸》进行解读。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属于文本视野广泛的文学批评,它以生态女性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以生态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为借鉴标准,着重探讨文学作品中对女性、自然的再现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简单的说,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是从发掘赞美自然、讴歌女性的作品以及对作品中所反映的自然和女性受压迫的文本“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两个维度上展开的。

人们常道:文学源于自然审美,是对自然的记述和礼赞。

这正是对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准确写照,它显出的意义不仅在于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尊崇和眷恋,还在于它构建了人与自然平等对话的基础,将大自然看作是我们人类的精神家园。

但是迟子建的生态女性主义创作视角并不是对西方这一创作理念的完全照搬,通过《额尔古纳河右岸》,我们不难发现其创作有着独特的中国古典特色和迟子建特色。

迟子建的生态女性主义创作视角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她将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所强调的鲜明政治性进行了弱化。

即把社会历史的政治变化融入到某一个人、某一个小氏族的变迁上,以“小传奇”的方式对政治性进行了弱化。

同时,她通过“万物有灵论”和“天人合一”思想把中国特色的生态女性主义创作特色加以进一步体现。

迟子建堪称是“自然化育的文学精灵”,我觉得她更像是诗人。

因为诗人是那种能“最深切地根植于地球和自然的幽深处的人,产生所有自然现象的‘原生自然’中的人”。

《占卜者》-女性的自然回归之歌

《占卜者》-女性的自然回归之歌

《占卜者》:女性的自然回归之歌[摘要]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加拿大当代经典小说《占卜者》,对女主人公莫拉格与自然和男性的复杂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莫拉格的一生就是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依恋自然、逃离城市、反抗男权、回归自然直至融入自然的过程。

小说体现了女性和自然间密切的精神联系以及对男权价值等级观念的反抗,蕴涵着浓郁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占卜者》;父权制;自然广州510665一、引言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是生态语境下环境伦理的最新发展,它以其独特的女性性别视角对女性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将性别(女性)和自然结合起来探讨文学,这种以反思人类思维方式、规范人类行为并以最终解决人类生存危机为己任的批评范式已迅速成为文学批评的新视角。

玛格丽特·劳伦斯(1926~1987)是加拿大当代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享有当代加拿大一代“文学教母”的美誉,她以自己的出生地和成长地加拿大曼尼托巴草原小镇尼帕瓦为原型,精心虚构了西部草原小镇“马纳瓦卡”,并以此为背景,创作了带有浓烈性别意识的“马纳瓦卡”系列小说,奠定了她在加拿大现代文学中的崇高地位,并为她赢得了世界性声誉。

《占卜者》(1974)是她推出的关于马纳瓦卡小镇的最后一部作品,被看作是“马纳瓦卡”系列的大结局。

此书一经问世便摘走了该年度的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和莫尔森奖,成为加拿大文学经典作品。

本文试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通过分析小说中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复杂关系,揭示作者追求女性解放、憧憬两性融洽、批判工业文明和向往自然和谐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二、《占卜者》:女性的自然回归之歌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体现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掠夺和破坏自然;在人类社会内部则具体体现为极端个人主义、种族主义、性别歧视。

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女性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认为女性与自然有极大的亲近性。

现代文学中的女性题材与女性主义

现代文学中的女性题材与女性主义

现代文学中的女性题材与女性主义1. 女性题材在现代文学中的兴起和发展在现代文学中,女性题材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流派。

通过对女性角色、经历和故事进行深入探索,这一流派赋予了女性独特的声音和视角。

女性题材常常围绕着婚姻、家庭、职业、身体自主权等议题展开。

1.1 女性题材的兴起背景随着社会进步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对于女性地位和权益的关注逐渐加强。

在这种社会氛围下,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创作关于女性生活经验和认同探索的作品。

1.2 女性题材作品的类型和特点•婚姻与家庭:揭示传统婚姻观念带来的束缚与压力,探讨女人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

•职业与个人发展:呈现女性在职场上面临的挑战、平等问题以及追求职业成功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困境。

•身体自主权与性别平等:探讨女性对于身体权益的追求,反思社会对于女性身体象征和限制的现象。

2. 女性主义与现代文学女性主义是一种关注和追求女性权益、性别平等以及女性个体解放的理论和运动。

它对于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女性题材在文学创作中得到了更多关注和呈现。

2.1 女性主义对文学写作的影响女性主义鼓励作家关注和表达女性独特的经验和视角,促使他们挑战传统的男权话语,并且推动文学形式上的多元化。

2.2 反传统与重构女性主义揭示并批判了传统男权社会中存在的偏见和压迫,试图反向重构这些观念。

通过提出新的故事框架、塑造强大坚毅的女主角等方式,她们试图改写旧有故事中被忽视或歪曲的女性形象。

2.3 推动社会变革女性主义文学不仅在艺术层面上推动了女性形象的变革,也为社会公众带来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这些作品通过触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并激发对性别平等的深思,进一步推动女性权益的认知与实现。

3. 现代文学中的女性题材与女性主义的影响和启示现代文学中涌现出大量关注女性题材和女性主义思想的作品,它们对于社会和读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1 提倡性别平等女性题材与女性主义揭示并批判了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为争取性别平等提供了有力支持,并引发了公众对这一议题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态女性主义在现代文学中的运用 作者:陈达等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2期

摘 要: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来分析薇拉·凯瑟《一个迷途的女人》中的已婚妇女玛丽恩·福瑞斯特和《露西·格哈特》中未婚少女露西·格哈特在男权社会制度下的悲剧命运的原因。她们的悲剧命运都是在没有男性作为支撑的环境下发生的,客观上已经暗示女性是男权社会里的附庸。通过对薇拉两个时期的作品的对比,分析女主角的悲剧命运的成因,为改善妇女生存环境,建立男女平等社会和生态友好型社会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悲剧 作者简介: 陈达(1981-),男,江西丰城人,赣南师范学院讲师,从事外国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2-0-02 薇拉·凯瑟(1873-1947)美国著名女小说家。她的作品以擅长描写女性及美国早期移民的拓荒开垦生活而闻名。本文选取了薇拉两个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分析:在《一个迷途的女人》(A Lost Lady,1923)中,女主角玛丽恩·福瑞斯特是一位温柔典雅的女人,然而在她丈夫逝世后,她原来的和谐的生存环境遭到摧残,她的种种优雅品质也不复存在,最后客死他乡。在她的小说《露西·格哈特》(Lucy Gayheart,1935)中,露西作为追求爱情和自由的年轻女子,在遭到破坏的环境和两个情人(塞巴斯蒂安和哈里)的影响下,慢慢地走向了悲剧。她们两个人的不同遭遇其实就是一个女人会经历的人生两个阶段:婚前与婚后生活。在两部悲剧小说中存在着诸多共性:例如男人对女人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控制;生态环境整体性遭到破坏之后对人的报复等。集中体现了在男权社会里没有男性作为依靠的女性最终只能走向悲剧命运。

一、女主角低劣的社会地位 生态女性主义这个名称首先由法国作家弗朗西丝娃·德奥博纳在1974年提出。生态女性主义者反对在西方科学与技术上男性对女性的偏见的“二元对立”理论。“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社会组织模式关系的影射,处于统治阶层的称作男性;而处于被保护阶层的叫做女性(Madsen:122)。”这无疑是把男女关系放在一对二元对立中,客观上暗示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于男性。

在《一个迷途的女人》中,玛丽恩的丈夫福瑞斯特上尉是高大魁梧的形象。他拥有大片沼泽地和村里最显眼的房屋,只要是从火车方向过来的人第一眼见到的就是这个房子;同样,这座房子也是离开时唯一一个能被看见的(薇拉:12)。尽管他的坠马让他的事业受到影响,对于玛丽恩来说,福瑞斯特依然是她坚实的依靠。在尼尔眼中的玛丽恩是一个高贵,典雅的女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性,正如他第一眼见到玛丽恩时所说的她是来自另外陌生一个世界的的人(薇拉:11)。尼尔在沼泽中玩耍时,玛丽恩优雅淡然地从远处走来,给孩子们带来饼干等食物;一伙伴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玛丽恩也细心地照料他,一直到医生的到来。但是,当福瑞斯特上尉外出时,一直很崇拜玛丽恩的尼尔听到玛丽恩和她的情人在房间窃语,玛丽恩的优雅形象在尼尔心中渐渐地消退。随着经济危机的出现,福瑞斯特上尉的事业日益恶化,福瑞斯特上尉死了,他的家产被奸商艾维所占有,艾维肆意破坏田地导致洪水泛滥;玛丽恩也没有了原来的美德,换之而来的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妇女,整天为了衣食奔波。最后她被情人抛弃,沦落街头,客死他乡。

在《露西·格哈特》中,当露西渐渐成为音乐家克莱门的助手同台演唱时,生活对她是美好的,芝加哥大街似乎象征着幸福的到来。她每天等待的就是去克莱门家里的演奏厅训练。但是,当克莱门溺死之后,露西回到家乡首先忍受的是乡村里德流言蜚语和姐姐的误会;其次是心理上的创伤,爱情没有了,朋友也远离了她,哈瑞和一个富家小姐结了婚。唯一能让露西感到安慰的是躺在山坡上的苹果树下面仰望天空,这里环境优美,气候相宜,她可以忘却烦恼,然后这块田地在她姐姐的策划下遭到不合理的开垦。她的“幸福天堂”也遭到破坏。她姐姐的形象恰是代表了当地人们肆意破坏生态平衡的形象,以至于洪水泛滥,河道崩溃。自克莱门溺死之后,她也没有再开心过,正如她自己所想的:“我的生活充满了恐惧。”

小说中玛丽恩形象的刻画是建立在福瑞斯特上尉的保护之上,当保护物不在了,她所谓的优雅气质也荡然无存。而在克莱门的关照下露西似乎找到了事业和生活上的快乐,但是他死后,原来所拥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这些都暗示着在男性的保护伞下,女性的特征才得以保留,客观上都暗示着男性优于女性。

二、精神和物质上的不独立 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在父权社会下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模式是导致妇女受压迫的根源,生态女性主义者倡导重建一个平等的社会。小说中的玛丽恩温文儒雅,仪表非凡;但是她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女人,她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丈夫是她的唯一依靠;同样也是她的束缚。玛丽恩扮演的是一个家庭主妇的角色,正如福瑞斯特上尉所言当我喊她名字时,无论她在在哪里有多么的忙,她总是能够及时地出现,我喊她名字是要她时时刻刻出现在我的面前。此外,在福瑞斯特说:“尼尔,告诉我,和男人一起饭后抽烟的女人可以称作为好女人吗?我并不喜欢这样的女人,女演员这样做还说得过去,但是女人做了男人做样的事情并不会让她们更加引人注目。”“我觉得现在女人在面对一切事情时只要让自己舒服舒适就行(薇拉:54-57)。”

在他们眼里女人是需要保护的群体,女人不应该效仿男人做的事情。玛丽恩所需要的一切东西都是从她丈夫那里获得。她有自己的感情,但是她却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当福瑞斯特外出时,玛丽恩可以和情人享受自己的空间,但是最终她还是被情人艾维抛弃,艾维却和别的女人住进了她原来的家里。

小说中的露西和克莱门在一起训练的时候,真正体会到了“事业带来的快乐”。在克莱门说要回家乡演出时,露西顿时感觉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她不再确定克莱门是不是还需要她,她对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未来也失去了信心。尽管她对他的感情依旧存在,克莱门似乎也没有对露西过分地表露自己的心声;而展现的更多的是命令。克莱门不需要露西来表演时,露西对她就失去了价值。从另一方面来说,情人哈瑞和露西一起长大,但是哈瑞作为对露西有了新男友的报复和一个富家女人结了婚,他的另一个目的就是,继承她家的家产。而在露西落魄的时候,她能想到的是从哈瑞那里借钱以维持生活,这都表明女性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是男人的附庸;在父权社会里,女人是男人的财产(Madsen:124)。在哈瑞没有遭到拒绝的时候,他心想和一个社会地位低微的修表匠的女儿结婚似乎是不可能的。在露西去滑冰的时候,路途的艰险让露西放弃了这个念头,但是,此时唯一能够帮助露西的也只有碰巧路过的哈瑞,但是他假装很忙,拒绝了她,最后露西溺死。

两部作品中,都体现了男性在女性命运中的主导作用:不管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女主角都无法独立。在父权社会下,女性是牺牲品,她们无法享有和男性一样的权力。

三、生态环境与女主角的命运 生态女性主义者把妇女受到父权社会的压迫和非人类自然遭受人类统治联系起来具体分析,关注环境对能够再生产的女性的影响,并倡导改善生态环境,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女性与自然的关联有着长远而深刻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 贬低自然和贬低女人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父权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是导致男性对女性歧视和压迫以及人类歧视和压迫自然的根源,性别歧视与自然歧视之间以及女性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之间有着社会逻辑的、历史的联结和不可分割性,生态危机的解决与妇女的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Madsen:122-130)。

在《一个迷途的女人》中,小说一开始描绘的是美好的田园景色,孩子们在田园里自由玩耍,玛丽恩在沼泽地上悠然自得。自从艾维租赁了沼泽地后,他唯利是图,不遵循生态规律,田园风景遭到践踏,破坏了原本协调优美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洪水泛滥,淹没了周围的田地。洪水是灾难的象征,福瑞斯特的田产遭到损坏,他的力量的削弱意味着玛丽恩的“保护伞”遭到打击,进而为她的悲剧打下伏笔。福瑞斯特的死亡让玛丽恩失去了依靠,她又遭到情人艾维的抛弃,她的种种优雅品质也逐渐消亡。小说作者把玛丽恩的形象和田园的形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都是在“毒人艾维”的入侵下遭到破坏。

露西去芝加哥学习的一年中,由于当地居民不合理的使用土地,在汛期洪水泛滥致。露西以前滑冰的地方由于河道的改变使天然的滑冰场遭到破坏。露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慢慢地走向了死亡的道路。露西在和她姐姐争吵前已经接到保罗的邀请继续去芝加哥教音乐,或许生态环境没有变化的话,露西还可能体验到不同的生活。

小说把女性和生态环境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女性和自然一样拥有再生产能力。人类对自然规律的不遵循,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整体性要求人们在改造自然是应该放弃征服自然的观点,而更应该遵循自然规律(王诺:199)。在父权社会下,由于女性社会地位卑微,她们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也无法独立的生存下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综上所述,两部小说的却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都体现在父权社会下女性的不平等待遇。因此,改善女性生存环境,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建立男女平等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我们建立和谐社会和生态友好型社会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Cather, Willa. Lucy Gayheart. the USA: Vintage Books, 1990. [2] Cather, Willa. A Lost Lady. the USA: Vintage Books, 1990. [3]王诺. 欧美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研究概论.学林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