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演唱的音色特点研究

合集下载

昆曲及其声腔艺术简介

昆曲及其声腔艺术简介

献给2007年虎丘曲会百戏之祖幽谷雅兰——昆曲及其声腔艺术简介文生收集整理二○○七年九月前言目前昆曲爱好者日益增多,尤其广大青年朋友居多,他们是昆曲传承的新生力量的和昆曲未来的希望,如何正确将他们引导入门是昆曲界每个人都应担负的责任。

但不少朋友均提到昆曲门槛较高,尤其是很难找到比较系统而简要的昆曲音乐和昆曲声腔资料,以至于在欣赏和学习中产生较大的障碍。

笔者在收集前辈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归纳和整理,同时也将一些较为深厚的理论问题予以通俗化,用较为简短的文字对一个很宏大的学科做了一个简要说明,形成这个短文。

一方面为了及时给朋友们介绍一点关于昆曲声腔艺术的粗浅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想以此抛砖引玉,请各位专家、前辈都来关心昆曲的后继者,给大家从多个侧面介绍一些研究成果、和学习方法。

这就是这篇关于昆曲发展简史和声腔艺术简介文章的初衷,请各位方家不要抱着批判学术文章的眼光和态度来对待此文,因为它仅仅是一篇介绍性的文章,而不是研究性的专业论文。

笔者心里一直揣揣,只是希望文中举例及观点基本正确、漏洞不要过多即可。

笔者不是昆曲音乐的研究者或者造诣深厚的曲家,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爱好者,匆忙间在07年虎丘区会之前搞出这篇东西,文中存在错误及疏漏是必然的,欢迎大家不吝赐教。

一、昆曲简介昆曲艺术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最为古老的全国性剧种。

有关它的研究资料,浩如烟海,昆曲艺术本身和昆曲理论都可以说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昆曲在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荣列榜首,这也再次确认了中国昆曲独特的文化特性和艺术价值。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昆腔”,清代以来称为“昆曲”,现今在舞台演出中已经称为“昆剧”。

“昆山腔”产生于元末明初(十四世纪中叶)江苏昆山一带,时间上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清曲、小唱。

到明嘉靖、嘉庆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甫对昆山腔加以改革,使其更加委婉细腻,流利悠远,人称“水磨腔”。

昆曲音调特点

昆曲音调特点
存在,每一段唱腔都是由长短不等的古代韵文体诗词组成的牌子, 牌子都有其名。
昆曲音调特点
3.念白儒雅 昆曲唱腔念白儒雅,念白是昆曲唱腔的重要特点之一。念白既是一种唱腔的音调,也是表 达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方式。 4.舞蹈飘逸 昆曲唱腔飘逸,念白流畅,表演细腻,舞台置景完美,完美契合了昆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5.拖腔 昆曲唱腔的特点是拖腔,即通过一字多音的方式,使旋律更加优美动听。在《长相知》中 ,拖腔主要表现在曲子的开头和结尾处,通过曲子的中间部分有少部分的颤音来表示这种特 点。
昆曲音调特点
6.似水柔情 似水柔情是昆曲唱腔的一大特点,它体现了昆曲唱腔柔和婉转的特点。这种婉转的唱腔通 过柔和的音调、婉转的唱腔和细腻的唱法展现出来,给人一种温柔、深情的感觉。 7.虚实相间 昆曲唱腔的特点就是虚实相间。在演唱时,要注意保持两个音的音调相对稳定,中间不要 断开,并且要注意唱的连贯性,中间不要出现断音。 8.抒情性强 昆曲唱腔特点之一是抒情性强,昆曲的表演以唱腔华丽婉转为主要特点,通过念白来表达 角色的情感和思想,唱腔婉转动听,表演细腻,令人陶醉。
昆曲音调特点
1.表演细腻 昆曲的表演细腻,主要得益于它独特的表演体系和细腻的念白风 格。昆曲的唱腔悠扬婉转,讲究字正腔圆,并通过巧妙的念白技巧, 使得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唱腔的美妙。 2.以字行腔 昆曲唱腔以字行腔,即以字为行,与传统的戏曲唱腔不同。这种 唱腔强调字的变化,通过不同的音调和节奏的变化来表达戏曲角色的 情感和性格。

昆曲唱腔与美声唱法之比较——咬字方式之异同

昆曲唱腔与美声唱法之比较——咬字方式之异同

昆曲唱腔与美声唱法之比较——咬字方式之异同作者:田雷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0期田雷(黑龙江工业学院师范学院,黑龙江鸡西 158100)摘要:昆曲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江西的弋阳腔。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

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

由于昆曲起源的地域性,决定了它的唱腔中所具有的南方方言特有的语调中的高位置感和咬字方式,这种说话的位置感正好与美声唱法中强调的位置感极为相像,两种演唱艺术的咬字归韵方式又存在着很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关键词:昆曲唱腔;美声唱法;咬字方式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0-0241-02昆曲,亦称昆山腔、昆腔、昆剧,是明代四大声腔之一。

最初是昆山(今属江苏省)一带民间流行的南戏清唱腔调,明初有昆山腔之称。

明嘉靖年间流寓太仓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和张野塘、过云适等人,以昆山腔为基础,吸收弋阳、海盐诸腔的音乐和北曲的唱法,改革成了新的昆山腔。

改革后的昆腔,宛转细腻,擅长抒情,有“水磨调”之称,这种新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细曲”)之中。

在演唱技巧上,昆曲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发音,并有“豁”、“叠”、“擞”、“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中终于成为集南北曲之大成的“时曲”而风靡全国,当今主要是流行于我国江苏、浙江、湖南以及上海北京,并已成为中国戏曲中极具代表性的声腔。

昆曲艺术于2001年5月1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确立了昆曲独特的文化特性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中的特殊意义,这样的艺术地位无疑可以说它不逊色于现今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

而在我国开设声乐课程的各大高校及各专业艺术院校教学中,普遍都以教授意大利美声唱法为主要声乐课程教学内容,它强调演唱中优美动听的声音,演唱位置和共鸣腔体运用的合理性、科学性,因而在人们审美能力日益增长的今天,它在高雅艺术领域中始终处于很高的地位,被广大音乐学习者,特别是声乐爱好者所喜欢并热衷学习。

昆曲音乐与昆曲声腔

昆曲音乐与昆曲声腔

昆曲音乐与昆曲声腔昆曲绵延至今已有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戏剧形态。

它把曲词、音乐、舞蹈、美术、表演融为综合艺术,在明清之际已被称为“雅部”、“正声”,此后一度称霸剧坛,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官腔”。

昆曲音乐极具风格特点,它的细腻、委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面就昆曲的音乐及声腔艺术作一些梳理,期望以此帮助昆曲及传统音乐的爱好者更好地赏析昆曲艺术。

一、昆曲声腔(一)昆曲的北套昆曲的剧本主要以传奇的形式出现。

如著名的《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以及《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等。

这些传奇由许多“折”组成(三、四十折到五、六十折不等)。

每折戏的剧情及音乐自成一个完整的片段,每折戏除念白外包括许多支曲子,每支曲子前面冠以一个曲牌名称,这些曲牌就是昆曲的唱腔。

一折戏中不同的曲牌组成一套,即所谓“套曲”,这些“套曲”有其一定的组合传统和规律。

昆曲按照音乐和声腔的区别,分别北曲和南曲,一个折子在音乐上分别会根据剧情的需要做出合适的选择。

北曲没有引子,因此第一支曲牌代表了引子。

北曲“端正好”一套分别由“端正好”、“滚绣球”、“脱布衫”、“叨叨令”、“小梁州”、“倘秀才”、“白鹤子”、“灵寿仗”、“煞尾”等曲牌联套组成,主要曲牌为“滚绣球”。

如《刺虎》中费贞娥所唱一支便是。

但在《哭像》中唐明皇所唱的主曲则为“叨叨令”和“快活三”。

(二)昆曲的南套南曲联套由散板的引子、上板的过曲和尾声三部分组成。

过曲的数量因戏而异,如《牡丹亭?游园》就是由引子“绕地游”接过曲“步步娇”、“醉扶扫”、“皂罗袍”、“好姐姐”和“尾声”六支曲子组成。

“惊梦”则由“山坡羊”、“山桃红”“出对子”、“画眉序”、“滴溜子”、“鲍老催”、“五般宜”、“山桃红”、“棉搭絮”、“尾声”等十支曲牌组成。

南曲联套组合的形成比北曲更要灵活多变,但乐调的气氛与剧情的发展在原则上必须保持协调。

南套组合多样,如《玉簪记?琴挑》共八支曲子,前四支都是“懒画眉”,后四支都是“朝元歌”,这在北套中是没有的。

☆姹紫嫣红 (2)

☆姹紫嫣红 (2)

谢谢
姹紫嫣红
昆曲
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元朝末 年的昆山,而盛行于苏州。
揉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 素有“百戏之祖”的雅称。
牡丹亭
汤显祖
但是相思莫相负 牡丹亭上三生路
昆曲的曲调特点
昆曲的曲调特点?
缠绵婉转 跌宕起伏 跳跃性强 柔曼悠远

昆曲的表演特点
载 歌 载 舞
昆曲的伴奏乐器
•曲笛:用于南方昆曲 等戏曲的伴奏。
•管身粗而长,音色淳 厚、圆润。力度变化 细致,一音三韵,悠 扬委婉,具有浓厚的 江南韵味。
昆曲的伴奏乐器
•板
•琵琶
昆曲的艺术特点
唱腔(音乐旋律) 唱词 表演
婉转悠远 动人的诗意 载歌载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婉转悠远 • 刚劲有力 • 动人的诗意 • 朴实的直白 • 只唱或只舞 • 载歌载舞

昆曲经典唱词

昆曲经典唱词

昆曲经典唱词引言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门类之一,以其精湛的演技和优美动人的唱词而闻名于世。

昆曲经典唱词是昆曲艺术的核心之一,它不仅展现了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也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本文将深入探讨昆曲经典唱词的特点、分类以及代表作品,带领读者走近这一瑰丽的艺术世界。

特点昆曲经典唱词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它体现了昆曲艺术的韵律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以下是昆曲经典唱词的几个重要特点:1. 韵律美昆曲经典唱词的韵律美是其最吸引人之处。

昆曲的唱腔具有独特的抑扬格调,以古老的韵律体系构建出动听的旋律,并配以精准的节奏,使得唱词音韵流畅自然,既有舒缓的抑扬顿挫,又有激烈的语调变化,使听众沉浸其中,倍感愉悦。

2. 音韵美昆曲经典唱词以其独特的音韵美而闻名。

昆曲演唱时,对声音的调节非常注重,通过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的变化和分化,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韵美感。

这种音韵美不仅体现在音节的启闭音和尾音上,还表现在声音的音色、共鸣和咬字等方面,使得唱词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3. 意境美昆曲经典唱词追求深沉的意境美,通过文字的构思和表达,传递出戏曲角色的情感内涵。

唱词中蕴含丰富的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能够唤起观众的共鸣和共情。

同时,昆曲经典唱词还强调情绪的抒发和角色的塑造,通过声音的表演和语言的情感表达,将戏曲人物的内心世界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分类昆曲经典唱词按照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1. 爱情唱词爱情唱词是昆曲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唱词,它以描述情侣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题。

这类唱词常常运用优美的语言和婉转的音韵,表达出深情款款的感情和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代表作品有《西施》中的“我与春风无限情”和《牡丹亭》中的“洞房不见炊烟起”。

2. 苦情唱词苦情唱词是昆曲中表达悲伤和愤怒情感的一类唱词。

它通常描述戏剧人物遭受不幸遭遇或受尽折磨的遭遇,表露出他们内心的痛苦和不甘。

苦情唱词的音调通常低沉和忧伤,以激发观众的同情和共鸣。

昆曲的发声方法

昆曲的发声方法

昆曲的发声方法昆曲的发声方法昆曲的发声方法1.岳、石发音的缺点昆曲小生发音分三种:阴嗓(小嗓)、阳嗓(大嗓)、小阳调(大小混合嗓),特别强调交替使用。

岳和石在曲唱上各自发音是有缺憾的,虽然都在用技巧极力掩盖,但这种缺憾是由具有女性特点的生理条件造成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岳(指现在的岳,80年代岳发音稍正)的发音基本都在头腔音,难分阴阳。

从听觉上很难分辨大小嗓,高音区的小嗓比较宽厚,这跟她本人的音质有关。

沈先生曾指出她“缺小阳调”,从现在来看也是这样的,所有发音指向越剧——明显没有膛音、没有昆曲小生的胸腔/腹腔的较低沉浑厚大嗓。

石。

相对于岳来说,石的大小嗓比较清楚,且有膛音。

她音质比较清亮,但嗓音不宽。

这个缺点在大嗓上很明显体现出来。

她在小阳调和大嗓的控制上很有特色,发声位置是靠后的,声音很扁,吐字多带膛音,以增强力度。

这并不是传统昆曲的发音。

石主要靠气息调节,弱点和岳一样在于,声音只能上去,但下不去!总结:岳石共同的很明显的缺点就是胸腹音的大嗓的缺失,听上去很薄弱。

这也是为什么她俩不唱大官生的原因!(蔡伯伯多次强调大官生就是唱膛音。

寒)女性声音较窄,气力相对不足,这是生理决定的。

相对于曲唱,两位老师的舞台表演更值得称道,都十分地,有特色!扩展阅读:一直以来昆曲被人以‘宫廷艺术'、‘文人艺术'供奉着,虽说它在明末清初曾经风靡一时(‘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就是昆曲鼎盛时期的真实写照),但是昆曲的这种特性注定它是小众的艺术,‘阳春白雪'的昆曲正是以这样的高姿态‘曲高和寡'着。

京剧的形成不过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他的"声腔"艺术的发展却达到了相对的极致。

无论生、旦、净、丑,各个行当匀称相长,流派纷呈,形成了全面开花的局面。

尽管时代改变了,但是京剧留在我们心里,挥之不去的还是他经久不衰的大量唱段(声腔)。

何谓"声腔","声"即声带也;"腔"即口腔也。

昆曲点评介绍

昆曲点评介绍

昆曲点评介绍
昆曲是中国戏曲传统的重要代表之一,起源于明代,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昆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表演、舞蹈等元素而闻名,它通常以古老的文学作品为基础,通过高亢激昂的唱腔、华美的服饰以及精湛的表演技艺,传递着深沉的情感和文学内涵。

以下是对昆曲的点评介绍:
1.音乐:昆曲的音乐以“三绝”为代表,即琴、笛、鼓。

演唱者
在演出中常常伴随着传统的乐器演奏,音乐旋律悠扬、婉转,通过不同
的唱腔表达情感,给人以深沉的艺术享受。

2.唱腔:昆曲的唱腔非常独特,包括“慢板”、“中板”、“快
板”等不同的唱腔形式。

每一种唱腔都有其独特的音域和表达方式,演
员需要通过声音的变化来传递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故事情节。

3.表演:昆曲的表演注重舞台语言和动作的协调。

演员需要通过
身段的灵活运动和面部表情,展现人物的性格、境遇和情感。

同时,昆
曲舞台布景和服装也非常注重细节,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美学。

4.文学内涵:昆曲常常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如《红楼
梦》、《西游记》等。

演出过程中,不仅演绎了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故事,
还传达了其中的深刻思想和哲理。

5.文化传承: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代表了一
种特殊的审美和文学追求。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昆曲在传统
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体而言,昆曲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的文学内涵和浓厚的历史
文化底蕴,为中国戏曲传统增添了独特的光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