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青霉素注射法的改进
听觉分散对儿童肌肉注射长效青霉素成功率和疼痛的影响

・
4 5 9
护理 ・
听觉分散对儿童肌 肉注射 长效 青霉素成 功率和疼痛 的影响
( 三峡大学第一临床 医学 院 <湖北省宜昌市 中心人 民医院 B超室 > ,湖北 宜 昌 4 4 3 0 0 3 )
董 菊芳 ,陈艳 丽 ,王 圆圆,王迎霜
1 . 2 方 法
1 . 2 . 1 分 组 方 法 将 全部 的 患儿 4 6例 随机 分 为常 规组 与 观察 组 两组 ,每 组 患者 为 1 1 2人 次 。应用 自身 对 照法 对本 实验 性进 行 研究 ,
由固定 的护 士 进行 操 作 ,患 儿 年 龄 、性 别无 显 著 的 统计 学
1 资 料 和 方 法
1 . 1 一般资料
2 0 1 2年 1月 至 2 0 1 3年 我 院收 治 的 4 6例 患 儿 的 2 2 4次
注 : 尸<0 . 0 1 ,差 别有显 著性意 义 。 将 两组 的一 次性 注射成 功率进行 比较 ,观察 组 的成功率 比常 规组 要 高 ,注 射疼 痛 两 组进 行 比较 ,观 察组 患 儿 的疼 痛感 觉要 比常规 组的轻 。
3 . 2 听觉分 散分散 了患儿 的注意 力 ,注射疼痛得到 了缓
解
尤 其 是 在接 受 两 次 以上 注 射 的患 者 ,当接 受 再 次注 射 时 ,会 产生 本能 的反感情 绪 。研 究 表 明 ,儿童 在接触 到 自己感兴趣 的事 情时会 把注 意力集 中到上 面 ,如 果 把 注意 力从 疼 痛 或伴 有 的恶 劣情 绪 转移 到 某 种感 兴 趣 的事 情 上 ,就 能将 条 件刺 激 与 反应 之 间 的联 系 阻 断 ,而使 人对 疼痛 的感 觉不 那么敏 感 】 。听觉 分散 能分散 患儿 对不 愉快症 状 的注意 力 ,并 能减 轻焦虑 和压 力水平 , 达 到 生理 、心 理 、情 绪 的整合 ,并 通过 和谐 的节 奏 刺激 神经 、 肌 肉、使人 产 生 愉 快 的情 绪 。愉 悦 的情 绪是 一 种 有 效 的非 药 物止 痛 方 法 ,它 可通 过 刺 激脑 垂 体 ,释 放 内啡 肽 、儿 茶 酚胺 等物质 使疼痛 缓解 f 4 】 。从本 观察组 可得 到证实 。 为儿 童注射 长效青 霉素 时听觉分 散 ,能提高 成功率 和减 轻疼痛 。此 方法简 单易行 ,值得 推广 。
两种注射苄星青霉素方法对疼痛影响的研究

两种注射苄星青霉素方法对疼痛影响的研究王宁【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注射护理方案对苄星青霉素臀大肌肌肉注射疼痛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84例细菌性感染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意愿选择不同的注射方案,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注射前针头保留苄星青霉素,进针位置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观察组进针前抽吸适量0.5%利多卡因溶液,进针位置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4处。
两组均以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观察两组注射后疼痛情况。
[结果]观察组一次注射成功率(92.86%)高于对照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6,P<0.05);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0.74分±0.24分)低于对照组(3.67分±0.7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6,P<0.05)。
[结论]采用0.5%利多卡因溶液诱导苄星青霉素臀大肌注射,选择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4处进针可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疼痛。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7(031)002【总页数】3页(P247-249)【关键词】苄星青霉素;0.5%利多卡因;注射部位;疼痛;并发症【作者】王宁【作者单位】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1近年来,臀大肌肌肉注射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对于防止细菌感染、提高治疗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长效青霉素(苄星青霉素)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淋病以及梅毒等细菌感染疾病最为有效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而使细菌裂解死亡,从而达到抗感染的治疗效果[1]。
但由于苄星青霉素剂型的限制,其成分主要是颗粒较大且难溶于水的白色结晶粉末,因此,在肌肉注射过程中易堵塞针头,出现药物吸收不完全及局部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给病人心理、生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创伤[2]。
苄星青霉素注射的技巧

苄星青霉素注射的技巧苄星青霉素又称长效青霉素,是一种针剂。
该药物是皮肤性病科治疗梅毒的首选药,也可以用于免疫性疾病预防感染。
使用方法:用生理鹽水稀释后肌肉注射。
苄星青霉素的刺激性低,特别是冬天气温低,稀释后的混悬液稍一放置即出现沉淀,常发生针头堵塞的现象,苄星青霉素遇热凝固)而导致一次性注射失败,因此有极个别护士有注射2——3次都未能成功都现象,从而增加病人的痛苦。
根据自己的成功注射的经验,现介绍一种注射方法:1.准确判断青霉素皮试结果阴性后,用5ML注射器取生理盐水4ML注入苄星青霉素瓶内,充分摇匀后抽吸至注射起中,连接药瓶一起平放在无菌治疗盘内。
2.让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后,放松臀部肌肉,解释安慰患者勿需紧张,同时选择好注射部位并进行消毒,这时将抽吸的药物排气后在抽取1ML的生理盐水,此时快速推注,注射时采取”一深,三快,一均匀”的方法,采取一深三快的目的是:2.1 一深是指注射部位深达肌肉层。
肌注时深大是将整个针梗全部注入约5cm,注射不深时药物可能注射在皮下组织或表皮与皮下组织之间,表皮和皮下组织间有较多的毛细血管及神经,这样会加重病人疼痛,药液在皮下组织和表皮下易形成皮下肿块,不利于吸收,这样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2.2 三快是指进针快,拔针快,推药速度快,与常规注射两快一慢不同。
进针快和拔针快是为了防止在肌肉和皮下时间停留时间较长,加重病人的疼痛;推药速度快是因为苄星青霉素混悬液稍一放置遇热即出现沉淀然后堵塞针头而导致注射失败。
2.3 一均匀是指在推药时推药速度要均匀,忌忽快忽慢。
忽快会加重病人疼痛,过慢容易造成药物凝固然后堵塞针头而导致注射失败。
结语:注射苄星青霉素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注射技巧才能一次注射成功,个人经验,只供参考.。
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研究现状

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研究现状苏惠芬【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8(016)036【总页数】2页(P4520-4521)【关键词】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研究【作者】苏惠芬【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苄星青霉素也叫长效青霉素、长效西林、二节乙二胺青霉素,是一种青霉素的盐类。
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也可用于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
在临床上常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及梅毒的治疗。
该药物为白色结晶粉末,颗粒大,极难溶于水[1]。
药物溶解后呈现白色浑浊状,肌肉注射时容易阻塞针头而导致一次性注射失败,有时甚至增加溶媒或用大型号的针头如8号、9号针头也很难一次性注射成功,反复多次注射不仅给病人带来了痛苦,而且浪费了药液,影响治疗效果。
因该药物刺激性大,在注射时由于药物稀释液量较多,使局部胀痛明显,痛感增加。
且行深部肌肉注射,宜快速均匀,推注快速增加其局部痛感[2]。
在提高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成功率及减轻病人疼痛方面护理同行从各方面做了相关的研究。
1 注射器的选择因药液量多且刺激性大宜深部肌肉注射,太浅易引起疼痛并导致硬结发生,深部注射一般宜选择9号针头,但注射针头的大小与疼痛程度有密切的关系[3]。
6号半针头针芯直径小水悬剂不易通过,9号针头直径大能顺利通过水悬剂,但对组织损伤大[4]。
马玉华等[5]提出10 mL 8 号针头注射器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成功率明显高于使用 5 mL 7 号针头注射器。
孟藜藜[6]提出将7号针头的针梗刺入皮肤3/4,以达到深部肌肉注射,使苄星青霉素药液对机体的刺激性减弱。
2 溶媒的选择苄星青霉素为白色晶体粉末,需要溶媒进行溶解方能用药,溶媒选择有灭菌注射用水,生理盐水等。
诸小华等[7]将溶剂由灭菌注射用水改为等渗的生理盐水稀释,可减轻病人疼痛感。
张涵[8]指出生理盐水为临床常用溶媒,其pH值为7.0,呈中性,其溶液为等渗液,经肌肉注射后与组织液相混合时,刺激组织引起局部疼痛。
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配伍、注射流程、注射体位、人文护理等要点总结

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配伍、注射流程、注射体位、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人文护理等要点总结苄星青霉素与青霉素关系苄星青霉素为长效青霉素,具良好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作用,进而达到杀菌功效。
在注射部位形成贮存库,然后缓慢释放并水解为青霉素,作用与青霉素相同,药效作用时间更久,适用于对青霉素高度敏感微生物感染。
苄星青霉素配伍生理盐水为临床常用溶媒,经肌肉注射后与组织液相混合时刺激组织引起局部疼痛,溶媒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能有效缓解病人疼痛,利多卡因药物本身会对人体心脏以及神经系统产生不同程度副作用,通过胎盘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限制广泛使用。
苄星青霉素注射流程1、传统注射流程用生理盐水4ml配置苄星青霉素120万U,摇晃30s后抽药,取坐位,选择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外上1/3 为注射部位,消毒、进针,进针深度为针梗的2/3。
为避免针头堵塞,临床上常规快速进针,快速注射,快速拔针。
2、改良注射流程①采用选好注射部位,消毒皮肤后溶解药物,再抽吸药液,排尽空气后再吸0.5ml~1ml生理盐水,快速均匀、持续用力地推注药液,边推注药液边拔针,针头拔出2/3时将药液推注完毕,能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疼痛和针头阻塞现象。
②作为溶媒,抽吸利多卡因注射液3.5ml,注入苄星青霉素瓶内,用手摇匀1min,待药物溶解,选好注射部位,消毒皮肤后,抽吸全部药液,在注射前再吸0.5ml,针头易梗塞处充满利多卡因注射液,立即进行深部肌肉注射,能避免针头堵塞,提高一次性肌肉注射成功率,能减轻病人疼痛。
③采用更换溶媒、留置气泡技术和Z型肌内注射法:使用溶媒0.2%利多卡因3.5 ml配置苄星青霉素120万U,配置时针头与瓶内壁紧贴,将溶媒沿瓶壁缓缓注入,以密封瓶横轴为中点轻轻晃动,拔出针头,苄星青霉素瓶平放于至少垫4层软毛巾桌面上轻轻滚动约60s,避免剧烈震荡,使其充分溶解,注射部位为臀中肌无痛区域。
选择注射部位,消毒患者皮肤后抽取药,抽取气体 0.2~0.3 ml,更换针头,再抽取0.5 ml0.2%,针头保持向上,以Z型肌内注射法进针,进针约4/5左右,做到三快一慢匀速注射,改良肌内注射法较传统注射方法能够降低患者疼痛。
卞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的改进

卞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的改进作者:郭莉莉夏春香王效梅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18期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法肌注卞星青霉素在新生儿梅毒的应用效果。
方法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8月按住院号奇、偶数将80例梅毒产妇的新生儿需肌内注射卞星青霉素分为对照组40例和改良组40例,对照组用灭菌用水稀释卞星青霉素后注射,改良组用灭菌用水稀释卞星青霉素排气后抽取利多卡因注射,比较两组一次注射成功率和注射时新生儿的哭闹声。
结果改良组注射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的哭喊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关键词:肌肉注射;卞星青霉素;新生儿梅毒;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新生儿梅毒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给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危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一般认为感染发生在妊娠4个月后,郎罕氏细胞层逐渐退化萎缩,失去阻断作用,胎儿开始容易被感染。
若母亲已经在分娩前4w得到恰当治疗且无梅毒复发及再感染证据,新生儿梅毒抗体滴度不超过妈妈低度的4倍,可选取卞星青霉素预防性治疗。
卞星青霉素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1],以其价格低、疗效好、副作用少、使用方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主要用于梅毒和风心病的治疗。
为了能够达到其缓释效果,对药物的稳定产生有利作用,对药物的释放和吸收进行一定的延长,往往会在药物的制作过程中添加一些缓释剂以及混悬剂,但是混悬剂的表面自由能非常大,并且具有自发聚集趋向以及增长的趋向,因此非常容易在重力的作用下,出现沉降,并且聚集在一起而不能分散开来,从而造成针头堵塞,引起注射失败。
另外注射时由于针头堵塞需大力推注,易使注射器与针头脱开,导致药液浪费,护士与患者心理压力增大。
为了解决卞星青霉素注射时的针头堵塞及疼痛问题,有效减轻肌内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疗效,我科于2014年10月~2015年8月尝试采用改良法与传统法对比注射,观察两种注射方法对新生儿梅毒预防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80例新生儿中,男58例、女22例,年龄1~3d。
改良注射法预防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时针头堵塞效果观察

2 结果
观 察 组 针 头 堵 塞 2例 ( 5 . 0 %) ,发 生 严 重 疼 痛 1 0例
( 2 5 . 0 %) ;对照组针 头堵塞 l 7例 ( 4 2 . 5 %) , 严重疼痛 2 5 例 ( 6 2 . 5 %) 。两组针头堵塞率 及严重疼痛发 生率 比较差异
塞 率 及 严 重 疼 痛 发 生 率 都 有 明 显 降 低 ,减 少 了 患 者 重 复
理 盐水 l ml 。这时针头上 的苄 星青 霉素 浓度正处于 极低 的 状态 ,将针头朝上 ,尽量减少震动 ,消毒好注射部位后 ,快
速 进 针 ,回 抽 无 回血 后 快 速 推 注 药 液 。对 照 组 按 注 射 技 术 操作规 范进 行注射 。
( 1 2 0万 u/ 瓶) 用0 . 9 % 氯化钠 注射液 ( 生理 盐水 )4 . 0 ml 溶 解 ,在 振荡器 上振 荡 3~5 mi n后 ,用 5 ml 注 射器 抽吸
所 需 药 量 。将 7号 针 头 更 换 成 9号 针 头 ,排 气 后 再 抽 吸 生
在 重力 的作 用下 发 生沉 降 后 聚结 而 不能 分散 ,注射 时 会 产 生 针 头堵 塞 现 象 。 本文 结 果 显 示 ,应 用 改 良注 射 法 ( 观察 组 )针 头堵
注射 的痛苦 ,也减 轻 了护 士 注射 前 的心理 压 力 。改 良注
射 法 是 先 将 药 液 在 振 荡 器 上 完 全 溶 解 ,振 荡 器 的 震 动 使 苄 星 青 霉 素 中 的 表 面 自 由 能 无 法 聚 集 。抽 吸 所 需 药 量 后 ,
1 . 3 评价指 标 针头堵 塞发生率 及患 者 的严 重疼 痛反应
中 国乡 医药 杂 志
水封针梗法

“水封针梗法”用于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长效青霉素是临床常用药,广泛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梅毒等。
但长效青霉素的注射一直是及护理人员头痛的难题。
传统的青霉素注射法为:用无菌注射用水稀释120万u的长效青霉素至3ml或4ml,用7号或9号注射器吸取药液,排空注射器内空气后进行深部肌内注射。
但因为其溶液为混悬液,易于在针梗发生阻塞,往往导致重复注射,增加患者痛苦,少数患者会因此放弃治疗,给护理人员也造成不小的压力。
常导致医护患三者之间的矛盾。
1 空针梗注射法有护理界同行在此基础上提出“空针梗注射法”[1]。
1.1 具体操作方法将长效青霉素120万u用无菌注射用水稀释为4ml,用锐利的7号针头注射器吸取药液,选择肌肉丰厚的臀大肌,避开硬结,抽空针梗的注射液,使针梗中无静止状态的注射液停留,快速进针推进药液。
空针梗注射法与传统注射法相比,的确能有效避免针梗处药液发生阻塞,提高注射成功率。
但笔者认为此法似乎违反了注射原则,即“注射前要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2]。
因此,此法有待进一步商榷。
2 水封针梗注射法笔者经过长期摸索,总结出一种新的“水封针梗注射法”,既能有效解决针梗处药液凝结的问题,又可避免注入空气,符合注射原则。
2.1 具体操作方法用无菌注射用水稀释120万u的长效青霉素至3ml。
用锐利的7号针头注射器吸取药液。
选择肌肉丰富的臀大肌为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常规消毒,排气后将针尖浸没于无菌注射用水中再吸取约1ml的无菌注射用水,达到水封针梗的状态,进行深部肌内注射,匀速推进药液,能顺利地将药液注入。
2.2 注意事项选择针头针栓楔合紧密的一次性注射器,排气后再次吸取注射用水时要将针头浸没于液面以下,以防止吸入空气,如确有空气吸入,应排尽后再注射。
2.3 “水封针梗法”原理初探(1)排气后再吸入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形成水封针梗的状态,使局部药液浓度大为降低,因此可有效避免针梗处药液发生阻塞。
(2)即使倒转针头再次排气,因水的浓度小于混悬液浓度,针头的水封状态不会有改变,局部药液浓度很小,不会造成阻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引流器及引流管的完整 , 加强病房巡 视 , 保持引流管通 畅等措
施 可 有 效控 制 或 降低 该 问题 的发 生 。 此外 , 在 携 带 的方 便 性 、 舒 适
度 以及负压稳定性 、 防逆流 、 固定方 面, 负压 引流球获评价最高 ,
术 后 护 理 问题 发 生 少 , 说 明引 流 器 设计 的合 理 性 、 科学 性 与患 者 携 带 方便 性 、 舒适 度 成正 相 关 , 与 术 后护 理成 正 相关 。 3 . 2 由于 术 腔引 流对 头 颈部 术 后 伤 口 的愈 合 、 疾 病 的康 复 起 着重 要 的作 用 , 因此 能否 及 时 、 准确 地 观察 到 引 流量 、 引流 液 性 质及 引 流管 的畅 通 , 对 患者 术 后 具有 重 要 的意 义 。 3 组不 同引 流 器 的应
2 刘军荣, 罗峰. 甲状腺手术放置引流管的改进『 J ] . 实用医学杂志,
2 0 0 7. 1 0: 1 46 7 .
途。 但其体积大, 不易固定 , 患者携带不便 、 舒适度差 , 且操作相对
复杂 , 引流量倾倒 不彻底 , 无单向阀 , 负压盒与连接管不为一体 ,
密 封性 受 到影 响 , 容 易漏 气 , 均 增 加 了术 后 护 理 问题 的发 生 。 1 7 例
4 小 结
不同的负压引流器尽管在设计制作上有所不 同,但对头颈部 术后伤 口的愈合 、 疾病的治愈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而引流器设计 的合理性 、 科学性与患者携带方便性 、 舒适度成正相关 , 且引流器
操作便捷性、 密封性 、 负压稳定性 、 观察直观性 、 引 流 液 统 计 的 准 确性 与术 后 护理 成正 相关 。 参 考 文 献
1 黄选兆, 汪吉宝, 孔维佳. 源自用耳鼻咽喉科 学f M】 . 第2 版. 北京: 人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2 0 0 8: 6 4 7 — 6 5 7 .
用有以下体 会 : ①负压 引流盒具有容积大 、 负压强 、 易更换 的特 点, 适宜 引流量较多的患者 , 特别是用 于胃肠减压 、 腹腔引流等用
3 刘瑜. 圈椅椅 圈对人体舒适性影响的研 究【 D ] . 南京: 南京林 业大 学, 2 0 1 1 : 3 1 ~ 3 6 .
4 缪金 进 . D r a i n b a g 真 空 负压 引 流在 甲 状腺 外科 术后 的应 用[ J 】 . 中国 中西 医结合 杂 志, 2 0 0 9 , 1 5 ( 4 ) : 4 0 9 . 5 黄孝迈. 现 代 胸 外科 学【 M] . 第2 版. 北京: 人 民 军 医 出版 社 , 1 9 9 7 :
一
8 4-
TO DAY NURS E, Ma r c h , 2 0 1 3 , No . 3
后 出现 引流 管脱 出 、 堵 塞 及更 换 的 情况 , 说 明引 流 管脱 出 、 堵 塞 是 头 颈 部 手 术 后 护 理 中 最常 见 的 问题 , 应 引起 高 度 重 视 。 通 过 维 护
2 0 9 ~21 0.
在治疗期间更换 负压 引流盒或接 I : I , 1 例发生负压盒与连接管脱
落, 说明头颈部手术选择使用负压引流盒时应谨慎或者对使用负
压引流盒的患者应进一步加强护理。 ② 注射器引流器制作简单 、 观 察直观方便 , 但由于容 积小 , 引流量 相对少 , 负压不标 准 , 引流管 较细, 容 易 阻 塞脱 落 , 且 不 易 固定 , 也 增 加 了术 后 护 理 问题 的 发生 几率。 1 例在治疗期间引流管脱出 , l 例引流管堵塞而更换负压引 流器。 故建议该引流器只在临时急用或用于引流量较小的创面。 ③ 负压引流球体积相对小 , 护士操作简便 , 观察直观, 患者携带方便 舒适, 引流器与引流管开孔端连接性好 , 有单向阀, 可防止引流液
( 本 文 编辑 : 曹思 军
李 娟)
※小 经验
长效青霉素 注射法的改进
许 小红
长效青霉素又名苄星青霉 素 , 常用于肌肉注射 , 此药在注射 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药液堵塞针头的现象 , 反复多次注射不仅给患 者带来 了痛苦 , 而且浪费 了药液 , 影响治疗效果 。 本科采用下述方
法注射 , 结果 1 2 8 例患者无 1 例 出现 药 液 堵 塞 针 头 现 象 , 现 将 方 法 介 绍如 下 。 1 方 法 ‘
o f s e r o ma f o r ma t i o n a f t e r a x i l l a r y di s s e c t i o n i n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
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 J ] . E u r o p e a n j o u ma l o f s u r g i c a l o n c o l o g y ,
2 0 1 1 , 3 7 ( 1 0 ) : 8 2 9 - 8 3 5 . 8 王 维 平, 邹秋 平. 胸 腔 负压 引流 装 置 的 改进 及 运 用【 J 】 _ 护理 研 究, 2 0 0 7 . 2 1 ( 1 ) : 9 0  ̄ 9 1 .
引流管堵塞或引流不畅, 操作不当也可造成引流管脱出。 1 例在治 疗期间引流管脱出, 提示负压引流球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其性能。
逆 流而 污 染 创 口阎 。 但 其引 流 管较 细 , 对 于 引流 量 多 者则 可能 造 成
6 项艳萍. 一 次 性 负压吸 引 器 固定 带 的 设 计 与 应 用 [ J 】 . 当代 护 士 ( 上 旬刊 ) , 2 0 0 5 . 1 2 : 2 .
7 B e mme l A J M,V e l d e C J H,S c h mi t z R F,e t a 1 .P r e v e n t i 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