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强化训练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第二单元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4分,共80分)

1.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②生态环境的变化发展有它固有的规律

③认识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规律的前提④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类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科学家通过对3000多名退休公务员的跟踪调研,发现这些人退休后短期记忆力衰退的

速度快了近40%,从而凸显了刺激性工作活动有利于年长者保持较好的记忆力,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的风险。这再次佐证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2018年3月28日《科技新报》报道,纽约医学中心的医务人员透过新型内视镜检查病

人时,发现就在皮肤之下,可能还藏着比皮肤更大的新“器官”,名字叫做间质

(interstitium),由于过去的医疗技术没有今日先进,拥有独特结构的流体腔室从未被正确辨识,这说明

①面对客观条件人类总是具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先进的医疗技术延伸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器官

④医务人员的认识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霍金以其“黑洞理论”闻名于世,但他并未因此获诺贝尔奖。有诺贝尔委员会委员认

为,原因在于霍金这一理论还没有得到验证,霍金也承认是因为他的黑洞蒸发还没有被观测或者被实验所证实。这说明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认识的真理性必须由实践检验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5.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

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6.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

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

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8.太空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天舟一号”上开展的太空干细胞实验,旨在更细致地

解释人体干细胞定向分化为骨细胞的过程,该研究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治疗。医学科技的探索不局限于地球表面,也能在太空中开展,这表明

A.人类意识来源于客观对象,它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B.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主观性,但需要依赖于客观实践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发展能为认识深化提供新条件

D.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才能促成认识的发展

9.《宣言》的当代价值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探讨《宣言》的当代价值不能离开马

克思恩格斯写作《宣言》时的具体历史情境。要把《宣言》发表 170 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补充到对这部历史经典的理解之中。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推动认识发展需要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需要不断扩展和深化认识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们平时所说的“乌鸦”其实是鸦科属下的数种鸟类,

在我国境内,常见的就包括小嘴乌鸦、大嘴乌鸦、秃鼻乌鸦、渡鸦等多种,虽然“黑”

是我们辨认乌鸦的一个关键特征,但实际上没有一种乌鸦是真正意义上“黑色”的。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特定角度的阳光下,那些看似黑色的羽毛会呈现出带金属光泽的蓝紫色或蓝绿色,这些美丽的颜色对于我们人类的眼睛来说非常难识别。材料表明

①对乌鸦“黑”的认识不是主体的凭空想象,来自于客体本身

②对乌鸦“黑”的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真理是发展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④对乌鸦“黑”的真理认识中包含着错误,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黑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作家卢新华指出,人们在读“书本知识”“自然和社会”这两本有字和无字的书之外,

更重要的还要经常反复地阅读“自己的心灵”。从中可以看出

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都是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

③改造人的主观世界要比改造客观世界更加重要

④意识活动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重要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2.“指尖轻触,哀思关山飞渡。”今年清明节,我国多地先后推出微信祭扫活动。对于

这种祭扫方式,有人力挺,认为高效便捷、文明环保;有人却表示质疑,认为不去现场祭扫就失去了祭奠的意义。对这一争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认识才具有真理性

②对问题的反复争论往往有利于深化人们的认识

③微信祭扫是否适合社会发展要接受实践检验

④正确揭示事物本质的认识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量子保密通信是目前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通信方式。但如何长距离传输

纠缠光子一直是世界性难题。2017年,中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卫星首次实现了1200公里的量子纠缠,创造了距离新纪录。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获得量子通信的真理性认识具有反复性

②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科学研究的目的

③改变事物固有联系是实现科学进步的重要条件

④对复杂问题的认识会受到具体实践条件的限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认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来到了澳大利亚,放养了从欧洲带来的24只兔子以供打猎。

由于澳洲大陆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兔子大量繁殖扩散,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损失。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政府采纳生物学家建议,用生物方法控制兔灾,取得了显著效果。澳大利亚人控制兔灾实践的哲学启示是

①改造自然实践的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③人与自然的矛盾来源于人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

④认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为了摆脱贫困,何涛巴村炼过铁、办过化肥厂,但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环境污染问

题却日益严重。该村汲取教训,改变思路,在茶叶专家的帮助下,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情况,带领村民种茶,形成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整体发展格局,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该村的转型发展表明

①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

②失败与成功相互渗透和转化,没有明确的界限

③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实践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④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

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在决定动植物细胞的寿命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日,科学家使用冷冻电镜技术,以迄今为止最高的分辨率确定了端粒酶的结构,向开发端粒酶抗衰老与癌症相关疗法迈出了重要一步。这表明

①人类对抗衰老和癌症的愿望是推进有关端粒酶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使用先进认识工具是科学家获得对端粒酶正确认识的决定因素

③医疗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端粒酶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对衰老和癌症的有关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9.2017年12月11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发布: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科学实验,发现了胰

岛素细胞形成机制。此发现可望实现重新编程干细胞来产生胰岛素分泌细胞,可以将其移植到糖尿病患者体内,对治疗1型糖尿病重症患者带来希望,也对一系列其它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①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杠杆,医学实验可以推动医疗技术的进步

②科研人员干预胰岛素细胞形成机制,可以改变干细胞的生物属性

③人们根据干细胞固有属性建立新联系,不断满足医疗实践的需要

④研究人员根据胰岛素自身规律性,建立主观联系,推动医学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英国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于当地时间3月14日去世。作为杰出的天文、物理学家,

霍金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进一步提出了对时间和空间的猜想。虽然罹患“渐冻人症”,霍金仍以坚强的意志终身保持着探索宇宙的热情:“请记住,仰望星空,而不是你的脚下。”

材料体现了

①源于实践的对宇宙的认识作为真理能不断发展

②正确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对事物真理性的认识

④对宇宙认识的发展是螺旋向上的过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南省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1988年,党中央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批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对推动海南深化改革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了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强调要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着力点,紧紧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支持海南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动能。30年来,海南省切实履行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历史使命,大胆创新、奋勇拼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把海南岛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结合材料并运用意识能动性原理,说明海南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8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