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养殖技术PPT讲稿
田螺的养殖方法

田螺的养殖方法
田螺的养殖方法:
1.选址:选择水流不急、水质清澈的水域,不宜选在污染严重的地方;
2.准备池塘:先将选好的池塘进行清淤,再进行底泥整治。
淤泥基部
应有300mm~500mm的砂质层。
池塘水位控制在2m~3m左右,定期换水;
3.选种:选择适合当地水温和水质的品种。
常见的有山东螺、南方螺、巴西苗螺等;
4.放养:将选好的田螺放入池塘中,密度一般控制在10000个/亩左右,以避免过度捕食和浮游生物的过多竞争;
5.管理:定期进行饲料投放,饵料以水生植物为主,在鱼油、骨粉、
花粉等辅料的基础上进行配制;
6.防病治疗:定期进行病害监测,如发现有病害则及时隔离进行治疗。
同时定期对水质监测和维护池塘环境卫生。
田螺种养殖技术

田螺种养殖技术田螺被誉为“水中牛肉”,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近年来在市场上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然而,由于田螺对生境的适应性较差,养殖技术要求较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田螺种养殖的技术要点,帮助您成功养殖田螺。
一、水质要求田螺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适宜的水质有利于田螺的生长和繁殖。
理想的水质条件是清澈、无污染、呈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环境。
水温在20℃-30℃之间为宜,过冷或过热的水温都会对田螺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养殖池设计田螺养殖的基本养殖设施为养殖池。
养殖池的设计要考虑到田螺的习性和需求。
一般而言,选用水槽式养殖池或塑料池即可。
池内设有水源或循环装置,以保持水质的新鲜和循环。
同时,池底均匀撒播一定量的水草和底泥,为田螺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三、选择种源田螺作为水产养殖品种,种源的选择尤为重要。
优质的种螺能够保证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在选择种源时,要选择大小均匀、壳体完整、生长健康的田螺,避免病虫害的遗传。
四、饲料管理田螺主要以富含蛋白质的植物性饲料为主食,如蔬菜叶、水草、豆粕等。
同时,也可以适量添加一些动物性饲料,如虾皮、鱼粉等,以满足田螺对营养的需求。
饲料的投喂要定量、定时,并注意不要过量,以免造成水质污染。
五、疾病防控田螺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病虫害。
为了保障养殖效益,需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
首先,要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污染;其次,要经常观察田螺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最后,可以适量添加一些预防疫苗或药物,提高田螺的抗病能力。
六、养殖管理田螺的养殖管理需要注重细节,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
保证养殖池的水源,及时排除污水,确保水质清洁。
定期清洗和维护养殖设备,确保良好的工作状态。
观察田螺的生长情况,如有需要,可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改进。
同时要对田螺养殖过程进行记录和统计,以便掌握并改善养殖技术。
本文简要介绍了田螺种养殖的一些技术要点,希望对您在养殖田螺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最新的田螺养殖技术

最新的田螺养殖技术引言田螺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淡水贝类,以其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受到许多人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田螺的养殖也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田螺养殖技术,帮助养殖户提高田螺的产量和质量。
田螺养殖区域的选择在选择田螺养殖区域时,需要考虑水质、温度和土壤等因素。
田螺对水质要求较高,选择水质清洁、富含养分的湖泊、水库或池塘作为养殖区域是比较理想的。
此外,田螺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一般在15-30摄氏度的水温下生长良好。
对于土壤要求,田螺适应性较强,但要确保土壤的水分和通气性。
田螺的品种选用在田螺养殖中,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田螺品种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田螺品种有黄颖甲、河田等。
在选择品种时,需要考虑当地气候和水质等因素,选择适应力强的品种进行养殖。
田螺的饲料与喂养管理田螺的饲料主要包括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以及人工饲料等。
常见的水生植物有水蓼、茭白等,水生动物有小鱼、虾蟹等。
在饲料的选择上,应根据当地的资源和条件进行调整,保证田螺获得足够的营养。
此外,在喂养管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饲料的投喂要均匀,并且要视田螺的生长状态和水质情况进行调整。
2.定期清理饲料残留物和死田螺,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
田螺的繁殖与育苗技术田螺的繁殖主要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在性繁殖中,雄性和雌性田螺在水中交配产卵,然后孵化出幼螺。
而在无性繁殖中,通过分龄、分体重等方式,选取优良个体进行繁殖。
田螺的育苗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取适龄、适体重的优良个体作为种螺。
2.提供适合孵化的水质和温度,创造良好的孵化环境。
3.定期观察孵化情况,及时调整水质和环境条件。
田螺的疾病防治田螺养殖中常见的疾病有溃疡病、贝蚤病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检查田螺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3.根据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田螺的收获与加工田螺的收获主要是通过捕捞和捞网的方式进行。
田螺养殖技术

田螺养殖技术一、池塘要求:田螺在水深20cm以上的水田、水沟、水塘等水体中均能正常生活,且能适应肥水环境,只要选择池深1m以上的土池即可,池底以松软的腐殖质土壤为好,面积大小不限。
为了增加田螺的爬附面积,同时也给其创造一个良好的遮阳条件,可以在池边种植空心菜;如果池塘面积较大,还可以在池塘中央种植一部分莲子等挺水或浮水植物。
二、水源条件:田螺耐寒、怕热,其生活适宜温度范围为20℃~28℃,低于10℃或高于30℃时即停止摄食而钻入泥土、草丛以避寒暑,当水温超过40℃时,田螺会被烫死。
因此,为了确保高温季节能经常向池塘冲水,养殖场地的水源一定要充足,且不受工业和农业污水的污染。
三、池塘消毒:在种螺饲养前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展开全盘消毒,核心思想就是:生石灰干池消毒用量为60kg/亩~70kg/亩,濶濑清塘(水深1m)用量为kg/亩~kg/亩,化浆后全池丢掷;漂白粉干池消毒用量为10kg/亩~12kg/亩,濶濑清塘(水深1m)用量为13kg/亩~14kg/亩,熔化后全池丢掷。
四、种螺的选择与放养:种螺的规格以60只/kg~80只/kg左右为好,可选用人工养殖的成螺,也可直接从产地收购野生螺。
在收购野生螺时,要剔除表壳粗糙、上有大量藻类附着、颜色暗黑的成螺,因为这类成螺往往在产仔后大批死亡,有些甚至产仔未完就死亡了,直接对养殖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种螺的饲养时间应当掌控在当年第一批产仔以前,因为养殖产量的多寡与第一批仔螺的数量密切相关。
江南地区以3月中下旬为不好。
种螺放养密度以kg/亩~kg/亩为宜;如果采用上一年养殖的1龄变成螺,放养密度可以提升至kg/亩~kg/亩。
为了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可以在田螺养殖池中混养少量的花、白鲢和泥鳅。
五、饲料的挑选与投过喂食:根据田螺的食性特点,挑选畜禽粪做为田螺的主要饲料,另外减少投过喂食部分由60%的米糠、20%的麦麸、10%的豆饼和10%的玉米粉酿制的人工饲料。
田螺高效养殖培训教材讲议(陈荣庚).(DOC)

目录田螺人工养殖技术(一) (3)一、生活习性 (3)二、繁殖习性 (4)三、种螺放养 (5)四、养殖水体 (5)五、水质调节 (6)六、饲养管理 (6)七、日常管理 (7)八、越冬管理 (8)九、收获与运输 (8)田螺人工养殖技术(二) (9)一、田螺养殖场地选择 (9)二、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9)田螺人工养殖技术(三) (12)一、田螺吃什么食物 (12)二、田螺的生长习性 (13)三、田螺的投料管理 (14)田螺池塘养殖技术 (17)一、池塘要求 (17)二、水源条件 (17)三、池塘消毒 (18)四、种螺的选择与放养 (18)五、饲料的选择与投喂 (19)六、水质管理 (19)七、日常管理 (19)八、病害防治 (20)九、收捕 (21)田螺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2)田螺人工养殖技术(一)田螺是我国生长的一种淡水螺,属上等保健食品,田螺属软体动物,粗生易长,适宜于池塘、河边、沟边和水田生长。
身体分为头部、足、内脏囊等3部分,头上长有口、眼、触角以及其他感觉器官。
田螺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是盛夏人们夜宵的美食,近几年,随着田螺天然产量日渐减少,田螺市场不断看好。
一、生活习性田螺喜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鲜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喜欢栖息在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中,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
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细菌和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
田螺在水温15摄氏度左右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摄氏度,30摄氏度以上时,田螺会将肉体缩入螺壳内停止摄食,群集于荫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
水温超过40摄氏度时田螺会死亡,水温低于8摄氏度时田螺便潜入泥穴中冬眠,来年开春水温回升到15摄氏度左右时,田螺才重新出穴活动和摄食。
二、繁殖习性区别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
雄田螺的右触角向右内弯曲(弯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
田螺人工养殖技术

田螺人工养殖技术田螺是一种风味独特的水生贝类,常见于淡水河流、湖泊、水塘等水域。
近年来,在市场的需求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将其进行人工养殖,以满足市场和人们的需求。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田螺人工养殖的技术和注意事项。
1. 原料选取人工养殖田螺需要选取合适的水质、水温、底质、饲料等原料。
首先,要选择水质清澈、氧气充足、PH值适中的水体。
其次,水温应控制在20-30℃之间,最适温度约为25℃。
还要注意底质的选择,一般以软泥为宜。
在食物方面,田螺是杂食性质,可以食用“青菜、米糠、豆饼、酵母”等丰富的食物,另外还需要添加适量的矿物质。
2. 养殖土地的选取养殖田螺的场地选择非常重要,要满足以下条件:•具有合适的水源,保证充足的水源供应;•具有较高的光照和温度,有利于田螺生长;•具有较好的气候,避免大雨、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土地上要没有对田螺有害的草、藻类、细菌和水生动物等。
3. 繁殖和饲养3.1 种苗选取在养殖田螺的时候,必须先选好种苗。
一般选择池塘或河流中捕捞的成年田螺作种质源,然后进行降温、加料、繁殖工作,培育一定数量的种苗,为后续的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3.2 挑选适宜质量的田螺种苗在选购田螺种苗时,应挑选体形饱满、外壳完好、弹性好的田螺种苗。
要把种苗放在水下观察一定时间,确认其活力、健康状态,再进行买入。
3.3 适时添加饲料在养殖过程中,适时添加均衡的饲料可以提高田螺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强田螺的抗病能力,最终获得高质量的田螺产物。
经常饲喂“植物米汁、蔬菜屑、酵母”等即可。
3.4 定期清理池塘为了保持水体清洁,田螺的废物和泥沙应及时清理,建议每周清理一次池塘。
4. 疾病防控在养殖过程中,各种恶劣环境、不干净的水质、疫情等都会给田螺的健康带来威胁,所以要进行疾病防控工作。
首先,要保证养殖场及水质的卫生清洁;其次,要适时添加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最后要定期体检和补充营养,使田螺在环境中快乐地生长。
5. 市场销售在养殖完成后,要将田螺进行收获和分类。
田螺池塘养殖技术

田螺池塘养殖技术田螺是盛产于我国的大型淡水螺,多年来,田螺的人工养殖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市场供应根本上依赖于野生资源。
随着人们对田螺营养和保健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量迅速扩大,于是田螺的养殖也开场受到广泛注意。
由于田螺对水域的适应能力强,且养殖技术简单、生产本钱低、效益好,因此,许多地方把开展田螺养殖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有效措施。
现将有关田螺池塘养殖技术要点向作一介绍。
一、池塘要求田螺在水深20cm以上的水田、水沟、水塘等水体中均能正常生活,且能适应肥水环境,只要选择池深1m以上的土池即可,池底以松软的腐殖质土壤为好,面积大小不限。
为了增加田螺的爬附面积,同时也给其创造一个良好的遮阳条件,可以在池边种植空心菜;如果池塘面积较大,还可以在池塘中央种植一局部莲子等挺水或浮水植物。
二、水源条件田螺耐寒、怕热,其生活适宜温度围为20℃~28℃,低于10℃或高于30℃时即停顿摄食而钻入泥土、草丛以避寒暑,当水温超过40℃时,田螺会被烫死。
因此,为了确保高温季节能经常向池塘冲水,养殖场地的水源一定要充足,且不受工业和农业污水的污染。
三、池塘消毒在种螺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进展彻底消毒,具体做法是:生石灰干池消毒用量为60kg/亩~70kg/亩,带水清塘〔水深1m〕用量为135kg/亩~165kg/亩,化浆后全池泼洒;漂白粉干池消毒用量为10kg/亩~12kg/亩,带水清塘〔水深1m〕用量为13kg/亩~14kg/亩,溶解后全池泼洒。
四、种螺的选择与放养种螺的规格以60只/kg~80只/kg左右为好,可选用人工养殖的成螺,也可直接从产地收购野生螺。
在收购野生螺时,要剔除表壳粗糙、上有大量藻类附着、颜色暗黑的成螺,因为这类成螺往往在产仔后大批死亡,有些甚至产仔未完就死亡了,直接对养殖产量造成一定影响。
种螺的放养时间应掌握在当年第一批产仔以前,因为养殖产量的上下与第一批仔螺的数量密切相关。
田螺养殖高效技术

田螺养殖高效技术田螺肉质厚实、丰腴细腻、鲜嫩可口,被称之为食疗佳肴,田螺对肾火、腹水、水肿、浮肿、小便不利等病均有疗效。
人工养殖田螺投资少、方法简便、效益高。
现将田螺养殖高效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好螺种螺种可到稻田、池塘、沟渠收集。
亲螺应选螺色清淡、壳薄体园、个大、耳螺壳无破损、厣片完整的优质螺。
雌田螺大而圆,头部左右触角大小相等,且向前方伸展,雄螺小而长,头部右触角较左触角粗而短,末端向右内弯曲,其弯曲部分为生殖器,雌雄螺种比例以8∶2进行搭配饲养。
二、备好养殖场地可建池单养,也可利用稻田、沟渠、池塘养殖,还可鱼螺混养。
单养田螺池建在排水方便无废水污染的地方。
池宽1.5米,水深35~45厘米,长度不限。
池边修筑高出水面约20厘米的堤埂,池对角处开设进出水口,并设防逃网。
人工修建的养也还必须加铺一定厚度的淤泥层,池面应养殖藻类、水浮莲、红萍等水生植物,供田螺食用、遮阴避暑和栖息。
三、投放与饲养田螺的良好生殖期为4~10月,最适生长温度为20℃~27℃,受精卵在雌螺育儿宝发育成仔螺,一只母螺每次产仔螺20~30个,一年可产150个以上,产后2~3周即可摄食。
人工养池,每平方米放亲螺100~150个;自然水域内每平方米投放15~25个。
螺食性很杂,可投喂青菜、豆饼、米糠、红苕、昆虫、鱼虾以及动物内脏、下脚料等。
应先将固体饵料泡软,鱼虾、动物内脏剁碎,再用米糠或豆饼、麦麸搅拌均匀后分散投喂。
每天上午8、9点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螺体重的1%~3%,并随着体重增加和食量大小而增减。
对较肥沃的稻田和鱼螺混养池,有丰富的天然饵料,也可少投或不投饵。
四、加强管理田螺在每升水溶气低于1.5毫克时或水温超过40℃时均会死亡。
为促进田螺快速生长,在春秋田螺摄食旺盛的高温季节,除提前在养殖池内种植水生植物,以利田螺遮阴避暑外,还要采用活水灌池,在半流水方式中养殖,以降低水温,增加溶氧。
对田螺厣片收缩后发生内溢缺钙表现时,应在饵料中加入鱼粉、贝壳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