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6课《启蒙运动》教案

秋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6课《启蒙运动》教案
秋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6课《启蒙运动》教案

秋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6课《启蒙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性质及影响;

(2)知道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代表作和所代表的阶级;

(3)知道启蒙运动的中心和高潮。

(4)理解启蒙运动标志着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的基本确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讲述,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观点,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其所代表的的阶级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级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异同点的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继承和发展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启蒙运动的全面分析,使学生认识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的自觉性。

(2)通过对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思想家献身真理、捍卫正义事业史实的介绍,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伏尔泰、孟德斯鸠、百科全书派、卢梭等思想家及其主张。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教学方法】

讲授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1778年2月,有一个84岁老人回到阔别28年的巴黎。消息一传开,全城都轰动起来。一些只闻其名、未见其人的年轻人更是欣喜若狂,纷纷涌到他的下榻处,使周围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妇女们趁他经过时,偷偷地从他的皮衣上拔下一两根毛,当作圣物保存。他是谁?他是谁?伏尔泰。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伏尔泰引领了欧洲的什么运动?(答:启蒙运动)今天就让我们走进17、18世纪的欧洲,探寻启蒙运动的足迹。

那么,什么是启蒙?启蒙运动指的又是什么?

何谓启蒙?启:开也;蒙:蒙昧之意。所谓启蒙就是开启智慧,普及文化教育,摆脱蒙昧。

启蒙运动:泛指通过宣传教育使社会接受新事物而得到进步的活动。特指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今天我们学习的启蒙运动就是指……(学生: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是一场“理性之光”照耀下的思想解放运动。何谓理性?(出示幻灯片4)我们经常说理性来自思考。谁思考啊?生答:人。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以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为背景而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的。它起于英国;高潮法国;遍及欧洲;波及世界。今天咱们重点来学习一下,高潮时期的启蒙运动,中心地区的启蒙运动,也就是法国的启蒙运动,去感受感受那“理性之光”,追寻一下启蒙运动的理性之果。

一、感受理性之光【启蒙思想家及主张】

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人才辈出,影响巨大,伏尔泰便是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卓越代表。

1、一人一世纪——伏尔泰(出示幻灯片5)

简介伏尔泰(学生朗读)

一、感受理性之光【启蒙思想家及主张】

1、一人一世纪——伏尔泰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

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

被誉为“思想之王”。

“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8页大字第二自然段和下面的一段小字,了解一下伏尔泰的代表作品有哪些?提出了那些思想主张?为什么会有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生:(思考——议论——回答)

师:(出示幻灯片6)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播放著作——主张——影响。

师:的确,伏尔泰的思想对欧洲的影响巨大,刚才咱们提到“18世纪是谁的世纪?”

生:伏尔泰。

师:究竟为什么?(出示ppt7)

师:伏尔泰在启蒙运动中表现出三个突出的特点。指明学生朗读:(1)活动时间——他在启蒙运动中活动了60多年。(2)著作数量多——伏尔泰是个多产作家,他的全集包括哲学著作、历史著作、史诗、抒情诗、讽刺诗、哲理诗、哲理小说、五十多部悲剧和喜剧、一万多件信札。他采用多种形式宣传自己的主张,无情地揭露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反动统治。(3)思想影响大:伏尔泰的思想在启蒙运动中唤起了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培养了不少启蒙运动的成员。1791年大革命期间,人民把伏尔泰的遗骸运到巴黎的先贤祠重新安葬,在灵车上写着“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师:正因为伏尔泰奋斗时间之长,著作数量之多,思想影响之大,使他成为法国启蒙运动中无可争辩的领袖。难怪有人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师:【出示ppt9】与伏尔泰同时代的一个著名思想家是孟德斯鸠,他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完整的论述了“三权分立”学说。

【出示ppt10】“三权分立示意图”

三权分立示意图

立法权

制约

与平衡

行政权

司法权

2、一书一高潮——狄德罗

师:刚才咱们了解了早期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18世纪末,法国的启蒙运动达到顶峰。狄德罗主编了一部《百科全书》,参加编撰的作者被尊称为“百科全书派”。

出示ppt12: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百科全书派的主张有哪些?

2、以《百科全书》的编写和出版为中心,形成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温馨提示:可从成员、内容、主张、利益代言人等方面分析、说明。) 生:(思考——议论——回答)

师: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吧?可以指名让学生回答。

师:咱们重点讨论一下第二个问题,谁能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1:该书不但全面介绍了当时的科学成就,而且有力的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百科全书派在政治上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师:很好!这是从《百科全书》的内容和百科全书派的思想主张两个方面来说。

生2:百科全书派代表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

师:可以,这是从百科全书派利益代言人方面加以分析的。

生3:百科全书派由一些杰出的哲学家、科学家和作家组成,他们大都是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他们否定上帝造人,揭露教会的虚伪和反动,弘扬理性思想。

师:不错,这是从百科全书派的成员组成来分析,再加上他们的主张,很好啊!

师: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吗?

生4:《百科全书》在法国被禁止发行且遭焚毁。但是160多位《百科全书》撰稿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为追求真理,为捍卫正义的事业,面临迫害,斗志愈坚。

师:上升到了一个高度,从思想家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精神方面加以分析。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分析了以《百科全书》的编写和出版为中心,形成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潮。老师再稍稍补充一下。

师:正因为百科全书派编纂的28卷《百科全书》,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提倡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用科学成就对抗神学谬误,用民主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启迪人们破除愚昧迷信】,形成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潮。虽然该书的售价高达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但还是大受欢迎,直到19世纪中叶还多次重印。此正是“一书一高潮”。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伏尔泰,还是狄德罗,他们都批判、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同时公开批判、反对天主教会。这不能不给我们带来一个疑问: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吧!为什么要批判天主教会?

【出示PPT14】

生:(思考——议论——回答)

师:总结:18世纪的西欧,封建专制主义盛行,天主教会势力很大。封建王权、特权都依赖宗教而维持统治,天主教会是封建专制的神圣外衣。所以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要批判天主教会。

过渡语:刚才有的同学提到《百科全书》的撰稿人有160多位,大名鼎鼎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出示PPT15】

3、一论一烙印——卢梭

师:卢梭出身于钟表工人的家庭,由于饱尝了生活的辛酸使他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

识。他对法国社会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他独具特色的观点和贡献主要体现在《社会契约论》中。

【出示PPT16】: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0页大字第一自然段和小字第一自然段,结合PPT16中的材料,说一说18世纪晚期,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政治主张有哪些?如何评价他的思想?

生:(思考——议论——回答)

师:几乎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认为,人生来具有自由、平等、财产等权力,但卢梭的观点最为激进,突出表现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的“主权在民”学说,在法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革命中实行的恐怖政策、土地法以及1793年宪法等等无不打上了显明的激进的烙印。

【出示PPT17】好了,下面咱们再来回顾一下几位主要启蒙思想家的异同点。

二、追寻理性之果【启蒙运动的影响】

17-18世纪的这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延续了近两个世纪,对近代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启蒙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场带有世界性的思想解放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说启蒙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场带有世界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启蒙运动是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又一次解放运动,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近代的转型,标志着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的基本确立。

关于启蒙运动的这一影响,我们需要解答两个问题。

(1)这个“又”字,不能不使我们想起此前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叫什么?

【生答:文艺复兴】。

【那么,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哪些异同点?请同学生们看下表,研讨并完成表格中内容。根据时间处理】

(2)为什么说启蒙运动标志着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的基本确立?

为什么说启蒙运动标志着近代资本主义

思想和文化的基本确立???

启蒙思想家在“理性之光”的照耀下,创作了一大批体

现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思想的文化作品,矛头直指

封建主义和教权主义,大力宣传和弘扬资本主义思想和文

化,从而实现了由封建神学向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的

转型,为资产阶级革命做好了舆论宣传和思想准备,因而

标志着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的基本确立。

师:启蒙思想家在“理性之光”的照耀下,创作了一大批体现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思想的文化作品,矛头直指封建主义和教权主义,大力宣传和弘扬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从而实现了由封建神学向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的转型,为资产阶级革命做好了舆论宣传和思想准备,因而标志着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的基本确立。

【课堂小结】:法国文豪雨果曾经说过: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大家不要忘记,正是启蒙运动倡导的的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等,宣扬了人的理性,解放了人的心灵,是值得我们铭记的时代“好声音”,它将深刻地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世界各国人民。

【课堂练习】:

1、18世纪末百科全书派是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

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主编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狄德罗

2、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较,两者的共同点是

()A.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B.都对天主教会发动了摧毁性的冲击

C.都以人文主义思想来观察社会现状

D.都以理性主义思想来观察社会现状

A D

【课后作业】

启蒙思想家的哪些精神最值得你感

动,收集资料,写一篇300字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

九年级历史上册重要知识点汇总(14—15课)

九年级历史上册重要知识点汇总(14— 15课) 一、英国工业革命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2、直接原因:18世纪,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进程:①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称为“珍妮机”的织布机;②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用蒸汽作动力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轮船(当时人称“轮船”)。 2、1825年,英国的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开始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背景: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2、路线:【出程】欧洲(携带劣质商品)è【中程】非

洲(用劣质货物换取黑人)è美洲【中程】(把黑人卖做奴隶,把得到的金银和原料运回欧洲) 3、影响:“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利润高达百分之几百。很多人发财后,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形成过程:16世纪打败西班牙è17世纪打败荷兰è18世纪打败法国 2、对印度的扩张和侵略(时间:17世纪) ①机构:英国东印度公司 ②扩张的步骤:建立沿海据点è在内地扩张è掠夺财富 3、影响:英国人利用抢来的这些财富发展国内经济;这些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练习题[精选]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一、单项选择 1.欧洲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两个国家是() ①英国②法国③葡萄牙④西班牙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16世纪,葡萄牙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其中包括中国的() A.台湾 B.海南 C.香港 D.澳门 3.16世纪,________海军拥有多艘战舰,组成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无敌舰队”()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4.一位美国史学家描述道:“……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里所说的“黑色货物”主要来自于() A.英国 B.非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5.“三角贸易”中最具悲惨性和血腥性的贸易航程是()

A.非洲——美洲 B.美洲——非洲 C.美洲——欧洲 D.欧洲——非洲 6.17世纪时,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 A.荷兰的经济支柱主要是造船业 B.荷兰的经济非常落后,只能依靠替别国运输商品赚钱 C.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D.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 7.英国在确立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 A.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B.荷兰、法国、葡萄牙 C.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D.西班牙、荷兰、法国 8.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在客观上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二、辨析改错 9.随着新航路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活动也开始了。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16世纪,西班牙凭借“无敌舰队”在非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上霸主。()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7世纪,荷兰入侵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并一度强占了中国的澳门。()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活动与探究 10.阅读图文材料,探究问题。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教案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_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课标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二)知识线索: 一、造纸术的发明 1、在纸张出现以前,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甲骨、青铜器、丝帛、竹简) 2、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 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3、什么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西汉) 4、东汉时,谁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宦官蔡伦) 5、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二、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东汉末年(今河南人) 职业:医学家 成就: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 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 治疗和“治未病”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 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 2、华佗: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东汉末年 职业:医学家 成就: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 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三、历史巨著《史记》 作者:司马迁 民族:汉族 生活时代:西汉汉武帝时期 家乡: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职业:史学家 成就:编写了《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 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一书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道教和佛教 1、道教:东汉末年,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 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 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2、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15课_资本原始积累教案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导学目标 1、知道“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与残酷性。 2、讲述英国殖民者克莱武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 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导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角贸易 难点:资本原始积累 导学方法:三步五环节和谐互助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新航路开辟示意图》,指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的时间、首探国、路线及影响,由“新 航路开辟为欧洲殖民扩张和掠夺开辟了道路”导入本课知识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近代西方殖民扩张活动首先从开始,最早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是 和。 2、罪恶的黑奴贸易这一活动首先始于(国家),18世纪初,国凭借海上霸权排挤竞争对手, 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它相继打败了、和,到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国家,号称“”。 2、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活动始于,负责对印度进行殖民侵略的工具是。侵略印度的 殖民头是。 三互助: 简述“三角贸易”的过程,分析“三角贸易”给欧洲、非洲、美洲带来的影响。

1 (2)概述三角贸易的影响。 四展示: 一、选一选: 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冒险家为了寻找黄金来到非洲,开始了殖民扩张。最早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是() A 英国法国 B 葡萄牙荷兰 C 西班牙英国 D 西班牙葡萄牙 2、黑奴贸易中,殖民者将黑奴从非洲运往() A 美洲 B 欧洲 C 非洲 D 亚洲 3、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大肆的屠杀() A 美利坚人 B 印第安人 C 日耳曼人 D黑人 4、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人。 A英国B葡萄牙C西班牙D荷兰 5、在黑奴贸易中,后来居上,成为主要经营者的是() A西班牙B葡萄牙C英国D荷兰 6、贩卖黑奴贸易的出发点和终点均是() A欧洲B非洲C美洲D亚洲 7.在罪恶的“三角贸易”中,连接“三角”路线,正确的是() A 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B美洲——非洲——欧洲——美洲 C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D非洲——欧洲——美洲——非洲 8.马克思抨击欧洲资产阶级“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的事件是() A 海上抢劫 B 殖民掠夺 C 贩卖黑奴 D 不等价交换 9.通过疯狂的殖民掠夺,英国在印度获得了巨额利润,仅1757——1815年,英国就从印度榨取了()的财富。 A 23万英镑 B 5亿英镑 C 7亿英镑 D 10亿英镑 10.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是() A法国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11.英国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进行侵略的工具是() A 海上抢劫 B建立殖民据点 C发动战争 D 东印度公司 12.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头目是()。 A 克莱武 B 华尔 C 康华利 D 瓦德西 13、阅读材料: 奴隶贩子一般先从欧洲港口出发,航抵西海岸,用各种方法掠取黑奴,叫“出程”;然后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出卖黑奴换取农、矿产品,叫“中程”;最后把农、矿产品运到欧洲出售,完成一个巡回,叫“归程”。三角贸易整个航程一般历时6个月,其中进行三次贸易,获得三笔巨额利润。英国、法国等都籍此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绘制出三角贸易示意图。 (2)三角贸易的起点是何处?并说出该活动对非洲、欧洲和美洲分别产生的影响。

初中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习题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造纸术的发明 ________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_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知识点2张仲景和华佗 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______________》,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和“________”理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________”,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________”,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知识点3历史巨著《史记》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________编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_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________到________时约3000年的史事。 知识点4道教和佛教 道教:东汉末年,________创立了太平道,尊奉老子和黄帝,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________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可以入道或治病。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________。创始人是__________,又称释迦牟尼。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__________传入中国。东汉________时,西域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造纸术的发明 1.东汉以前,我国主要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A.笨重,不便搬运阅读 B.质劣,不能长久保存 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 D.昂贵,不能广泛采用 2.“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A.春秋B.战国 C.秦D.东汉 知识点2张仲景和华佗 3.右图是河南省南阳市区的一著名景点——医圣祠,导游向你介绍时,肯定会介绍到下列哪一部作品() A.《本草纲目》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教学设计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 2.依据教材内容动手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能列表对几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比较。 3.学习航海家们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来源:学,科,网Z,X,X,K] 比较几位航海家开辟的新航路 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973540178.html,]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知道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可在15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第一批实践这个设想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冒险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__贸易市场__。[来源:Z+xx+https://www.360docs.net/doc/973540178.html,] 2.意大利人__马可·波罗__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3.15世纪中期,__奥斯曼土耳其帝国__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__圆__的。 5.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

知识点二哥伦布“发现”美洲 6.1487年,__迪亚士__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__好望角__。 7.1497年,__达·伽马__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__印度洋__,1498年到达__印度西海岸__。 8.1492年8月,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出发,横渡__大西洋__。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__古巴__和__海地__。他把当地人称为“__印第安人__”,即印度人。 知识点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973540178.html,] 9.1519年,__麦哲伦__奉西班牙国王之命,船队穿越大西洋、__太平洋__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10.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__资本主义__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和__亚洲__、非洲、__美洲__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阅读教材,说说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 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掀起前往东方实现黄金梦的“寻金热”;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之间商路受阻。 探究二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及影响 1.阅读教材,找出新航路开辟中的几条主要航线,并尝试绘制航海路线图。 新航路: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的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或美洲到达亚洲的航路。①从欧洲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航线:迪亚士: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好望角。达·伽马:1497年,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②自欧洲向西环球航行:哥伦布: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麦哲伦:1519年,受西班牙国王之命,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教案

备课活页纸 第三单元共8 课时 课题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课型新授第16 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能力 培养目标 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美国的领土扩张;美国南北经济发展的概况;南北矛盾 的激化;内战的经过;内战的影响。 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 1、通过对美国内战原因、经过和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内战对美国影响 巨大:取消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速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 2、通过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 价值观培养 目标 通过对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他在美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的认识,了解生 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基本观点,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 重点美国领土的扩张。美国内战。授课日期班级节次 11、14 4、5、6、7课 难点美国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1、2、3、4班 11、15 3、4 手 段 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5、6班 教学内容(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我们今 天将要介绍的人物是在美国发展进程中占有突出地位 的一位总统,他的名字叫林肯。(通过课件展示林肯的 画像)林肯的名字是和美国南北战争联系在一起的。今 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美国内战 讲授新课 美国独立后建立的是资本家和种植园奴隶制的联 合政权。他们有分歧,但在对外扩张的问题上却取得了 高度一致。美国独立后不久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一、工厂主与种植园主的冲突 1、领土扩张 美国是怎样扩张领土的,它采取了哪几种方式呢?经过半个多世纪,美国通过购买、抢占和吞并等方式,先后从法国、墨西哥、俄国手中夺取了大片领土,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当然美国向西扩张的过程,也是驱赶、屠杀印第安人和侵占他们仕地的过程。这样,今天美国的版图形成了。 2、南北矛盾(板书) (1).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展示《美国的领土扩 张》一页。 学生有感性认识

初一上册历史第15课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第15课测试题及答案 进入到初一,刚开始要如何去学好历史这门功课呢?平时要怎样做练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一起来做份初一上册历史第15课测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初一上册历史第15课测试题一、选择题 1.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我国x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A.张骞曾出使西域 B.班超曾出使大秦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2.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文景之治 B.昭君出塞 C.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2013年9月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A、最初开通于唐朝 B、起点在洛阳 C、转站是大秦 D、张骞是功臣

4.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这里的它开始出现于 A.郑和下西洋 B.玄奘西游c.鉴真东渡D.张骞通西域 5.2014年3月1日晚,8名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有证据表明,这是一起由x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x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古代(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6.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丝绸之路开通②日本倭奴国与东汉王朝通好 ③东汉官员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④东汉时代中国与欧洲已有直接交往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②③④① 7. 我们x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 这首《我们x疆好地方》既唱出了x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标志着x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是 A.台湾府的设置 B.伊犁将军的设置 C.驻藏大臣的设置 D.西域都护的设置 二、非选择题

九年级历史上册14和15课的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上册14和15课的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上册14和15课的知识点汇总 一、英国工业革命 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2、直接原因:18世纪,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进程:①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称为“珍妮机”的织布机;②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 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用蒸汽作动力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轮 船(当时人称“轮船”)。 2、1825年,英国的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旅行 者号”。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了工业革 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开始形成了 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背景: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 国和法国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2、路线:【出程】欧洲(携带劣质商品)è【中程】非洲(用劣质货物换取黑人)è美洲【中程】(把黑人卖做奴隶,把得到的金 银和原料运回欧洲)

3、影响:“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利润高达百分之几百。很多人发财后,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形成过程:16世纪打败西班牙è17世纪打败荷兰è18世纪打败法国 2、对印度的扩张和侵略(时间:17世纪) ①机构:英国东印度公司②扩张的步骤:建立沿海据点è在内地扩张è掠夺财富 3、影响:英国人利用抢来的这些财富发展国内经济;这些殖民地也为英国工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进一步刺激了工业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6课_早期殖民掠夺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知识框架】 早期殖民掠夺 【重点梳理】 1.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背景 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新航路开 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殖民掠夺概况(1)葡萄牙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从而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 (2)16世纪,西班牙凭借强大的海军舰队“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西班牙殖民者使用武力强迫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还在当地开发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里劳作 2.英国的殖民扩张 开始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战,“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殖民掠夺方式(1)建立种植园: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在此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要的棉花、烟草、蓝靛、糖等原材料 (2)三角贸易: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18世纪,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 (3)影响:种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3.荷、法、英殖民争霸

【知识延伸】 “三角贸易”分别给欧洲、美洲、非洲带来了什么影响? 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原料和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为美洲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使非洲丧失大量精壮人口,严重破坏了非洲的社会经济,给非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今天非洲落后的根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作业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1.阅读教材,找出最早出现的纸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时间,谁改进了造纸术,其成就及影响是什么? 2.思考,回答。 (1)简述东汉以前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 (2)“蔡侯纸”出现于哪一个朝代?它使用的原料有哪些? (3)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将废旧纸张或纸制品回收,经过加工,重新制造出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张仲景和华佗 1.阅读教材,华佗和张仲景,一个是“神医”,一个是“医圣”,其中一位会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作体操,另一位被称为“坐堂先生”。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吗?他们到底对祖国的医学作出了什么贡献,才赢得人们如此尊崇呢? 2.观察下面的两幅画像,回答问题。

(1)这两个人都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2)请写出他们各自的成就。 (3)请对上述人物的成就进行简要的评价。 三、历史巨著《史记》 1. 阅读教材,司马迁生活在什么时期?他撰写的《史记》是什么体例的史书?这本书的史学成就有哪些? 2.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向)异也。……仆窃不逊(不谦逊)……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时期的人?写了一本什么书? (2)这本书被鲁迅称誉为什么? (3)这本书的体裁、内容和文字特色是什么? (4)为了完成这部书,他付出了很多努力。请你讲讲他的故事,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

们学习? 四、道教和佛教 1.阅读教材,找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兴起的时间及原因?佛教、道教的教义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2.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闲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世界无常、实际平等、大千世界、清规戒律、抛砖引玉、昙花一现、一针见血、心心相印等等都来自佛教经典。 材料二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 (1)佛教和道教传入我国之后,很快就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植。根据以上两则材料,你能看出这是为什么吗? (2)请举两个实例谈谈佛教对我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1.【2014·年福建莆田】纸的出现时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下列人物中与纸的发明或改进直接相关的是 A.屈原 B.张衡 C.蔡伦 D.郦道元 2.【2013·山东青岛】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写成《九章算术》 C.华佗——制成“麻沸散”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3.【2013·广东湛江】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的感染。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第 15 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学习难点】 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仔细阅读教材,做圈点批注。 方法指导二: 注重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可以用百家讲坛、颁奖典礼等形式从科技领域、时期、人物、成就方面列表展示。 方法指导四: 歌谣记忆历史: 西汉发明造纸术, 东汉蔡伦又改进。 质优价廉宜推广, 文明传播世界行, 东汉末年张仲景, 出书《伤寒杂病论》。 外科祖师是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立根基。 司马迁著《史记》, 记录黄帝到武帝。

编撰使用纪传体, 文笔简洁是范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纸”广泛应 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造纸术的发明 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 .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 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知识模块二张仲景与华佗 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 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创“五禽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知识模块三历史巨著《史记》 自主阅读课本P70内容,完成第4?5题。 4.简述《史记》的作者、内容、地位。 作者:司马迁。 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和史学著作。 5.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一书?对照司马迁忍辱写《史记》的事例,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原因:(1) 汉武帝时文化得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司马迁的父亲曾任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 (3) 司马迁个人因素,他阅读了大量史书,也到过很多地方进行游历,且刻苦写作,忍辱负重。态度: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逃避。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练习题(含答案)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1.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是() A.地圆学说流行 B.中国的指南针导航技术传入欧洲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市场日趋扩大 D.欧洲人渴望到东方追逐财富 2.下面的知识结构图适合于说明() A.文艺复兴的原因B.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C.佛教对外传播的过程D.亚历山大东征路线 3.14世纪以来,欧洲人非常渴望到东方寻找黄金,从而掀起了寻金热。最先组织寻找黄金的国家是() A.意大利、英国B.葡萄牙、西班牙 C.荷兰、英国D.意大利、葡萄牙 4.1497年,葡萄牙王室派达·伽马率领船队沿西非海岸继续航行,寻找新的航线。最终达·伽马船队开通了() A.从欧洲通往美洲的航线B.从欧洲通往东非的航线 C.从欧洲通往印度的航线D.环球的航线 5. “1519年9月20日晨,在西班牙桑卢卡尔港,隆隆的炮声送走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奇异的远航。”“最奇异的远航”是指() A.迪亚士船队的远航 B.达·伽马船队的远航 C.哥伦布船队的远航

D.麦哲伦船队的远航 6.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倡导人文主义 B.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C.发现了美洲大陆 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的开辟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比较 (1)指出材料一图中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路线。根据材料二归纳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从远航的目的方面,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之处。 (3)郑和船队成功远航和新航路的成功开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最新初中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公开课教案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西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医学成就和文化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佛教和道教。 2.通过引导学会阅读历史校本教材、观察汉代造纸示意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通过学习西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对学生进行初步的 科技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们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学习难点】 历史巨著《史记》的地位及影响。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仔细阅读教材,做圈点批注。 方法指导二: 注重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可以用百家讲坛、颁奖典礼等形式从科技领域、时期、人物、成就方面列表展示。 方法指导四: 歌谣记忆历史: 西汉发明造纸术, 东汉蔡伦又改进。

质优价廉宜推广, 文明传播世界行, 东汉末年张仲景, 出书《伤寒杂病论》。 外科祖师是华佗, “麻沸散”五禽戏立根基。 司马迁著《史记》, 记录黄帝到武帝。 编撰使用纪传体, 文笔简洁是范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本、所用的练习本、阅读的各种报刊、杂志等都离不开“纸”。“纸”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吗?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造纸术的发明 自主阅读课本P67~68内容,完成第1~2题。 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的什么纸?谁在什么时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有什么特点?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是什么? 西汉早期的麻纸。 东汉,蔡伦,特点: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意义: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纸发明之前,中国人写字曾经用过哪些书写材料?和纸相比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不足之处? 书写材料:龟甲或兽骨、青铜器、竹木简、帛等。 成本高、贵重不方便携带、不易推广等缺点;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了人们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知识模块二张仲景与华佗 自主阅读课本P69内容,完成第3题。 3.华佗和张仲景有哪些主要的医学成就?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编创“五禽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探寻新航路同步作业

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第15课探寻新航路同步作业 一、选择题 1.15世纪,蓝色海洋的奥秘诱惑着欧洲的水手扬帆出海,大航海时代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序幕。这一时期,“欧洲的水手扬帆出海”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B.欧洲地理学的发展 C.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D.《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的描述 2.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开始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这一时期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哪项发明促进了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 A.印刷术B.“罗盘”导航技术 C.造纸术D.火药 3.迪亚士的船队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途中遇到风暴,一度远离海岸,当船队再次看到陆地时,船员发现,陆地的走向已经不是向南……这里是非洲的最南端,迪亚士把它命名为“风暴角”。“风暴角”即() A.印度B.美洲 C.好望角D.菲律宾群岛 4.哥伦布在他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大量的金子可以使国王在三年之内准备和实现收复圣地的事业。这样,我就向国王陛下表示,我希望看到能把我这次航行的收入,用于收复耶路撒冷。”可见,哥伦布此次航行的直接目的是() A.寻求大量黄金B.“发现”美洲新大陆 C.完成环球航行D.收复耶路撒冷 5.15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 A.西班牙王室的大力支持B.他得到了航海地图 C.郑和航海也是向西D.地圆学说 6.1492年的一段航行日记:“星期日,10月28日,我就因此便去寻找在西南方向海岸的古巴岛,向着该岛的最近点出发。12月6日,人们来到美丽的海地岛。”据此推断,该航行日记记录的是() A.迪亚士航行B.哥伦布航行 C.达·伽马航行D.麦哲伦航行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西汉的科技和文化习题新人教版

第15课西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 A.春秋 B.战国 C.秦 D.东汉 2.医术高明,擅长外科手术,研制成全身麻醉的药剂“麻佛散”,他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3.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4.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的史书被后世认为是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里的“他”是( ) A.孔子 B.司马迁 C.杜甫 D.司马光 5.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三大宗教。其中最早传入中国的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佛教在西汉初年传入我国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民间 A.①③ B.② C.③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中认为造纸术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 材料二北宋陈槱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材料三《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请阐述理由。

(2)“旧亦有之”,你认为“旧”应该指何时? (3)请你认真研究一下《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蔡伦用哪些原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与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 (4)造纸术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请你想一想,采用哪些办法可以减少污染呢? 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5.B 6.C 7.(1)北宋陈槱的观点是正确的。理由: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旧”指的是西汉时期。 (3)原料: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等。优点: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价格便宜,不仅质量大大提高而且易于推广。 (4)节约用纸;改进生产技术,净化污水,减少环境污染;可以将废纸再生利用;尽量利用电脑储存文件,实现无纸化办公。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优秀教案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平静时,大海像一个温柔的母亲,可当它时,强大海流便形成白色汹涌的漩涡,排空的巨浪将船只顷刻掀入海底,这个魔窟的世界会将人推入万劫难逃的地狱。长期的海上航行会陷入生活的困境,老鼠、牛皮、木屑、令人作呕的臭水成为生存的支柱,孤独无时不在,坏血病一次次将生命带入绝境。虽然航行如此艰难,探寻新航路的热潮还是出现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探寻新航路。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一)鸦片走私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结合图片提问,图画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女主人手下的书是什么书?她的目光在看什么?说明了什么?

提示:图中男主人公正在数金币和银币。他身边的女主人在看着他或者帮着他数钱。在当时的情况下,女主人会读《圣经》或祈祷用的书,总之是与宗教有关的书。女主人并没有专心致地读书,而是眼睛紧紧地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他们喜爱金钱,渴求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宗教信仰。这幅图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就是对金钱的崇拜。 3.问题思考:结合上述图片并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示: (一)原因——必要性 (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出现(根本原因)。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寻金”。 (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直接原因) (4)政治原因: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5)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二)条件——可能性 客观条件: (1)造船技术的进步 (2)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的应用 (3)地理知识的进步——地圆学说流行 主观条件:驱使欧洲人远涉重洋、不畏艰险去探寻新航路的除了有黄金的魔力(物质利益的诱惑)外,还有无形的精神动力。 (1)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 (3)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 目标导学二:新航路的开辟(过程) 1.教师讲述: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而把发现新航路的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发现的时代”。 3.教师提问:葡萄牙、西班牙为何能走在开辟新航路的前列? ①地理位置处于大西洋沿岸; ②掌握了航海技术; ③是中央集权国家,侈奢享乐需要; ④人文主义思想提供了精神动力; ⑤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速记宝典: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知识框架】 早期殖民掠夺 【重点梳理】 1.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掠夺 背景中世纪晚期,西欧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殖民掠夺概况(1)葡萄牙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如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从而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 (2)16世纪,西班牙凭借强大的海军舰队“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西班牙殖民者使用武力强迫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还在当地开发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里劳作 2.英国的殖民扩张 开始1588年,英国海军在英吉利海峡与“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战,“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 殖民掠夺方式(1)建立种植园: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了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在此建立大种植园,生产英国工业所需要的棉花、烟草、蓝靛、糖等原材料 (2)三角贸易: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18世纪,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 (3)影响:种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3.荷、法、英殖民争霸 荷、法的殖民扩张(1)荷兰一度控制着波罗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贸易,因而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进入17世纪,荷兰加入殖民掠夺行列,入侵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了马六甲和锡兰;一度强占了中国的台湾;在非洲的好望角建立了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 (2)17世纪下半叶,后崛起的法国也加入了殖民争霸的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 殖民争霸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