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第三章课件-消费与简单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ppt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 第三章课件-消费与简单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宏观经济学 第三章课件-消费与简单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S
S=S(Y)
o 普通储蓄函数 S
Y

S=- a + (1-b ) Y
o
Y
线形储蓄函数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S = S / Y
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边际储蓄倾向:每增减1 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 MPS =ΔS / ΔY 当ΔS与ΔY 趋于无穷小时,MPS = dS / dY • 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 为常数(1-b)。 • 非线性时,MPS有随收入 递增趋势。 MPS 和APS 都递增,但是 MPS>APS。
第一节 古典观点与凯恩斯革命
二、凯恩斯革命 (一)凯恩斯对古典观点的诘问 1.凯恩斯论萨伊法则 2.凯恩斯论工资—价格自由变动性 (二)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 第一,价格和工资完全可以自由变动,特别是下降 方向可自由变动; 第二,在不甚严重的经济活动下降时,如不产生大 规模地削减工资时,才有可能使之调整到充分就业 水平; 第三,存在着一些制度,使得投资和储蓄对利率的 变化比较灵敏。
600 0 5000 8000
Y
-1000
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000
三、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 •
问题或内容提要
什么叫定量税,什么叫比例税? 在定量税和比例税的条件下,分别求出 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 用图示表示并解释得到的结果。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定量税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 假设消费函数为C =a +b Yd,Yd 表示居民可支配收 入,定量税为 T ,投资为 I ,政府购买为 G,试 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宏观经济学 第3章 总供求模型 图文

宏观经济学 第3章 总供求模型 图文
出现,总供给量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
三、总供给量的变动与 总供给的变动
1、总供给量的变动(move) ▲对长期总供给而言
物价水平变动时,总供给量不变
▲对短期总供给而言
物价水平变动时,总供给量同方向变化
▲对极短期总供给而言
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量随总需求水平 变动
2、总供给的变动(shi济高涨(繁荣):总需求拉动的 结果
▲经济衰退(萧条):总需求不足的 结果
▲经济滞胀:总供给冲击的结果
▲长期总供给水平(潜在GDP)的变动
充分就业的劳动量的变动 资本投入量变动 技术进步
▲短期总供给水平的变动
货币工资率的变动 资源价格的变动
第二节 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曲线(AD)的含义 ▲总需求:在所有可能的价格水
平上,一个社会需要并购买的所有 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反映物价水平与总支出关系的 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可以由两种方式获得 ★通过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
均衡的条件推出价格与均衡国民收 入之间的关系
★通过货币数量论来理解物价与 总产出(总购买量)之间的关系
★理解总需求概念时,总支出、总收 入和总产出是什么关系?
二、总需求量的变动与 总需求的变动
1、总需求量的变动( move)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总需求量
第三章 总供求模型
总供给曲线 总需求曲线 总供求模型
第一节 总供给曲线
1、总供给曲线(AS)的含义 ▲总供给:在所有可能的价格水
平上,全体厂商愿意提供的总产量 ▲反映这一关系的曲线就是总供
给曲线。
二、总供给曲线的类型
1、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极短期) ▲水平的总供给曲线 ▲在现有的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并且

宏观经济学精品课件 高鸿业 第五版 第三章 第一、二节

宏观经济学精品课件 高鸿业 第五版 第三章 第一、二节


3、MPC+MPS=1 证: ∵ △y= △c+ △s ∴ △y/ △y= △c/ △y+ △s/△y =MPC+MPS=1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总,但基本形状相似。 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是影响社会消费函 数的主要因素。 国民收入分配越不均等,社会消费曲线 就越向下移动。反之亦然。




例2 求例1中A~F各点的APC和MPC。 解:A:APC=100/0=∞; B:APC=150/100=3/2 C:APC=200/200=1; D:APC=250/300=5/6 E:APC=300/400=3/4 F:APC=350/500=7/10 MPC全部等于1/2。
C($)


C=y
500


400
300 200
C=100+0.5y E


100
0 -100 100 200 300 400 500
S=s(y)
y($)
5、消费函数曲线特点



(1) 45度线表示c=y,E点为收支相抵点。 (2) 消费函数线到45度线的距离表示储 蓄额。 (3) c=c(y)一般为曲线关系 (4)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 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 MPC=△c/△y=dc/dy
二、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



1、储蓄函数表示储蓄水平与收入水平 之间的关系,函数式为 s=s(y) 且 s= y – c 当c=α+βy 时, s= y – c = y – (α+βy ) = – α+(1 – β)y

宏观经济学第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3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

28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总消费函数
[Aggregate Consumption Function] ——社会总消费支出与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社会总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 单相加。还要考虑一系列限制条件. ——国民收入的分配状况。 ——政府的税收政策。 ——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重。

2.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 比例。 ——表示储蓄曲线任一点的斜率
MPS=
⊿s
⊿y
ds 或= dy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c APC= y
教材53页表3-1

MPC与APC的变动规律: (1) MPC 、 APC递减 (2) 0<MPC<1 (3)MPC<APC APC可能大于1
一般的消费曲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c
c=c(y)
MPC?APC?
。 45
0
y
16
3.线性消费函数
当边际消费倾向为常数时,消费函数就成为线性 消费函数 线性消费函数的一般表达式: C= + yd = + y [>0, >0 ,为常数。] —自发消费(常数) [Autonomous Consumption]
使凯恩斯消费函数再次面临挑战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库兹 涅茨教授。库兹涅茨教授在20世纪40年代对美国1869—1938年 的消费与收入比率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在此期 间收入增长了7倍,但平均消费倾向却相当稳定,始终保持在 0.81~0.89之间,并未随收入的变化而递减。其后的一些研究也 证明了库兹涅茨教授的结论: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不随收入变 动而变动,基本为一常数。 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使人们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对家庭数 据的短期时间序列研究与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相吻合,而对家庭 数据的长期时间序列考察却否定了凯恩斯的观点?换言之,就 是为什么在短期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而在长期平均 消费倾向却是稳定不变的?这就是所谓的“消费之谜”。 经济学家们的实证研究表明,存在两种不同的消费函数。 家庭短期时间序列数据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吻合,说明存在一 种“短期消费函数”,这一消费函数所反映的消费与收入之间 的关系与凯恩斯的结论一致,即平均消费倾向递减;此外,对 长期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表明还存在另一种“长期消费函数”, 在这一消费函数中,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凯恩斯所预言的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不复存在。

第三章简单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三章简单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y<E,IU<0,企业存货
降低到意愿存货水平
450
以下,企业扩大生产。0
y2 y0 y1
y
2019/11/22
Macroeconomics
7
•二、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一)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 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 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
(二)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 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
APC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APC<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 APC=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 APC>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
负储蓄)。
2019/11/22
Macroeconomics
11
2、边际消费倾向(MPC)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MPC= △c/△y = dc/dy
•1、影响消费的因素
如可支配收入、预期未来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 偏好、、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
2019/11/22
Macroeconomics
8
•2、凯恩斯消费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消费是现期 绝对收入的函数。特点:
2、资源闲置。
3、价格水平既定。
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 能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 原因:大量闲置资源; 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即具有黏性。 需求变动,厂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 变价格。
2019/11/22
Macroeconomics
2
•二、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学课堂PPT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宏观经济学课堂PPT
➢ 又称“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它研究了在利率可变,价格水平不变的条
件下,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 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 重点分析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对宏观经济 的影响。属于总需求分析。
3
AD-AS模型
➢ 又称“完全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研究在利率和价格水平都可变的条件下,
代数法 借助IS-LM图形
总产出-总支出法
12
用代数法推导总需求曲线
在两部门经济中, IS曲线的方程:
s(y)i(r) 或
LM曲线的方程: M PL1(y)L2(r) 或
re1y
dd
r
ky
1
M
h hP
14
用代数法推导总需求曲线
IS: s(y)=i(r) LM: M/P=L1(y)+L2(r )
P↑→资产实际价值↓→相对贫穷 P↑→名义收入↑→T↑(税收自动上升)→yd↓
→c↓ →y↓ ∴ c与P负相关
9
国际替代效应(蒙代尔-弗莱明效应): 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其它国家生产的产
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本国居民就会用外国产品 来替代本国产品,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而外国 居民则会用本国产品来替代外国产品,减少对出 口品的需求,因此,净出口需求量减少。
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 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
25
3.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劳动力、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可以改变。 宏观生产函数为:
y*f(N*K , *)
其中N*为各个短期中的充分就业量,K*为各 期的资本存量,技术水平的变化没有被明确表示 出来,y*为各期的充分就业时的产量。 y*也被称为潜在产量。
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国民收 入是如何决定的。 ➢ 引入了劳动力市场和总生产函数,重点分 析了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对总供给乃至宏 观经济的影响。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 还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定义: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生
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总
和。

上述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规定:

第一,“一国之内…”。GDP按国
土原则计算

GDP以领土为统计范围,强调无
论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是属于本
国、还是外国,只要是在本国领土
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本
国的GDP。,
企业家愿意提供的产品越多。

—— 供给定理
34
(2)经济理论的图形表达
P
S
O
Q
35
(3)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达




用函数的形式表达供给定理,该理
论可以表示为:
Q
= f(P)
供给量
价格
函数
上式表示供给量是价格的函数。
36
(4)著名的经济学模型 :供求模型

例如,猪肉的需求函数:

Qd = D(P、Y)
流量而不是存量,通常以年度或季
度为单位度量。
存量 VS .流量

存量:
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数量。
(洗脸盆中的水,你书架上的书和
你储蓄账户上的货币量也是存量。)

流量:
在一定时期发生的量。
(打开的水龙头流到洗脸盆中的水。
我们在一个月里买的书和我们在一个
月里赚到的收入也是流量。)
存量 VS .流量

化等。
26
值得研究的问题:

(1)为什么会有经济增长?决定因
素是什么?

(2)如何准确测量经济增长的速度
和成本,经济增长如何维持?如何实

第三章简单凯恩斯模型ppt文档

第三章简单凯恩斯模型ppt文档

5 13000 12240 0.64 0.94
6 14000 12830 0.59 0.92
7 15000 13360 0.53 0.89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 数为非线性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 现递减趋势
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 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 APC 也有递减趋势
线性中,若a = 0,c = bY APC>MPC=b MPC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收入 消费 MPC APC
1 9000 9110
c
1.01
2 10000 10000 0.89 1.00
3 11000 10850 0.85 0.99 10000
B
4 12000 11600 0.75 0.97
5 13000 12240 0.64 6 14000 12830 0.59 7 15000 13360 0.53
第三章简单凯恩斯模型
第三章简单凯恩斯模型ppt 课件
学习的目的:
1、掌握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均衡产出原理。 3、掌握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消费函数决定国
民收入法、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 3、掌握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几何法、公式
法。) 4、掌握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几何法、公式
0.11
3 11000 10850 150 0.15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
凯恩斯消费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凯恩斯消费函数的一般表达式
C=C(Y)
式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减1 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
➢ MPC = C / Y
• 当消费增量ΔC与收入增量ΔY趋于无穷小时,即: MPC = dC / dY
• MPC 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
• 不论 MPC 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 的正数。有:
1 > MPC > 0
主要观点 ❖(二)古典观点的主要依据 ❖1.萨伊法则:“供给创造需求” ❖2.利率灵活变动性 ❖3.工资—价格灵活变动性
第一节 古典观点与凯恩斯革命
❖ 二、凯恩斯革命 ❖ (一)凯恩斯对古典观点的诘问 ❖ 1.凯恩斯论萨伊法则 ❖ 2.凯恩斯论工资—价格自由变动性 ❖ (二)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 ❖ 第一,价格和工资完全可以自由变动,特别是下降
C
✓ C=消费,Y=收入:
✓ C= C(Y) ✓ 满足dC / dY > 0
C=Y A
C=C(Y)
45°
普通消费函数
Y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简单线性消费函数:
C = a + bY (1 > b > 0)
➢ a -- 常数,自发性消费: C 基本最低消费支出。不随收 入变化而变动。 ➢ b -- 常数,斜率,边际消 费倾向 ➢ bY -- 收入引致消费: 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 a 分。
方向可自由变动; ❖ 第二,在不甚严重的经济活动下降时,如不产生大
规模地削减工资时,才有可能使之调整到充分就业 水平; ❖ 第三,存在着一些制度,使得投资和储蓄对利率的 变化比较灵敏。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 ➢ 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
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 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
➢ MPS 是储蓄函数的一
阶导数; ➢ 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 斜率。
• 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
为常数(1-b)。
• 非线性时,MPS有随收入 递增趋势。
MPS 和APS 都递增,但是 MPS>APS。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储蓄倾向
收入 消费 储蓄 MPS APS
1 9000 2 10000 3 11000 4 12000 5 13000 6 14000 7 15000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收入 消费 MPC APC
1 9000 9110
1.01
2 10000 10000 0.89 1.00 3 11000 10850 0.85 0.99 4 12000 11600 0.75 0.97
5 13000 12240 0.64 0.94
6 14000 12830 0.59 0.92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S - dS / dY > 0)
➢ 储蓄是收入减消费后的余
额,即 S = Y - C
o
• 线性储蓄函数
C = a + bY,
S
代入 S = Y - C
S = Y -(a + bY)
整理:
S = - a + ( 1-b ) Y
o
(1>b>0)
S=S(Y)
Y 普通储蓄函数
S=- a + (1-b ) Y
Y 线形储蓄函数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
➢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 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 APS = S / Y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边际储蓄倾向:每增减1 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 ➢ MPS =ΔS / ΔY ➢ 当ΔS与ΔY 趋于无穷小时,MPS = dS / dY
7 15000 13360 0.53 0.89
➢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 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 ➢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 而呈现递减趋势。
• 随着收入增加,MPC 呈递 减状态, APC 也有递减趋 势。 APC > MPC
• 线性中,APC > MPC
• 随收入增加 APC 趋于MPC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C=Y
C=a+bY
45°
Y
线性消费函数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
➢ 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 ➢ APC =C / Y
APC
• < 1,消费总量<收入总量(产生储蓄);
• =1,把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
• > 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
9110 - 110
10000
0
0.11
10850 150 0.15
11600 400 0.25
12240 760 0.36
12830 1170 0.41
13360 1640 0.47
- 0.01 0
0.01 0.03 0.06 0.08 0.11
❖储蓄函数
储蓄:一个国家 或地区一定时期 内,居民个人或 家庭收入中未用 于消费的部分。
➢ 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如收入、 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 障体系、利率水平。
➢ 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
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 的依存关系。
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这种关 系称之为凯恩斯储蓄函数,又被直接称之为储蓄倾向。
❖老百姓为什么喜爱储蓄
【重要问题】
❖产品市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古典观点与凯恩斯革命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节 乘数理论 ❖第五节 消费理论的拓展
第一节 古典观点与凯恩斯革命
一、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一)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
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 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 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 ➢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务的所有支出。
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 间的依存关系。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凯恩斯消费函数: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 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 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又被直接称之为消费倾向。
第三章 消费与简单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
❖【学习要点及目标】
❖1.重点掌握均衡产出的概念。 ❖2.重点掌握消费函数和凯恩斯消费函数的
特点。 ❖3.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的
国民收入决定。 ❖4.了解并掌握乘数原理与各种乘数(投资
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引导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