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宏观税负及减税分析报告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

我国近几年财政收入规模变化及原因财政收入作为政府行使职能的保证,其规模和组成结构反应了财政政策的导向。
财政收入也一直是社会大众相当关注的一项统计数据。
在漫长的财税体制改革中,财政收入的分类和比例不断调整,数量快速增长,其占GDP的比例也不断变化,不同年份的财政收入持续波动,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比例也在不断改变。
财政收入的改变直接反应了财政政策对平衡贫富差距,调节经济运行,强化政府效力的影响,收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近年我国财政收入总体情况(一)近年财政收入规模、增速对比——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中央财政收入稳固提高,财政收入规模(占GDP比重)仍需扩大分析:从财政收入自身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量连年增长,尤其是自2003年突破2万亿关口之后,开始大幅度增长。
2004—2006年,财政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4681。
22 、5252。
82 、7110。
91万元,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5.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
25亿元。
与GDP的增长对比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实现了较大增长,2007年GDP达到24。
66万亿元,比1978年的3645。
2亿元增长了66。
7倍,比2002年增长65.5%.近五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10.6%,而名义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
09%,实际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
69%,相比之下,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占GDP的比率在改革开放后的20年间持续下降,从1978年的31。
06%下降到1996年的10。
41%,1997年这种下降势头开始得到扭转,并在近10年间稳步上升,从1997年的10。
95%上升到2007年的20.8%,年均上升约1个百分点,尤其是2007年该比率比2006年上升了2。
4个百分点,表现出明显加速的势头.从增量对比来看,财政收入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近五年逐年升高,其中2006、2007两年显著上升。
我国财政收入中税收比重仍然偏低。
中国宏观税负水平过高

* 前段时间,福布斯公布了中国的宏观税负排名世界第二。
对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否,我们先不做讨论,但这次的数据无疑也给中国人民提了醒。
中国真实的税负水平到底有多高?从下面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知: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0028.43亿元,同比增长了29.6%。
而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
2010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732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同比增收13681亿元。
有研究显示,从1994-2009年,中国宏观税负水平从16%提高至30%,税收收入连年超过GDP增长,更大于居民收入增幅,使得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大幅增加。
以去年为例,去年全国完成税收73202亿元,而去年全国的财政收入是83080亿元。
上述收入并不包括高达2.9万亿的土地收入以及至少还有不低于5万亿的各级政府预算外收入和非税收入。
如果将政府的各项收入相加无疑超过了15万亿。
而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是397983亿元。
这意味着,中国的宏观税负超过了30%,远远高出此前国税总局公布的20%左右的名义水平。
财政部日前公布的一系列数据则似乎佐证了“中国宏观税负确实不低”。
财政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前 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
由此测算,今年财政收入将突破10万亿。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财政收入确实增长过快,减税势在必行。
从上半年相关数据来看,中国居民税负呈现上升局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呈现的减税趋势背道而驰。
上半年,我国GDP增幅为9.6%,但税收收入增幅达到31.2%,其中个税收入增幅达到35%,税收收入增幅是GDP增幅的3.25倍。
根据各地年初制定的居民收入不低于GDP增幅的目标,居民收入增幅最多在10%,远低于税收增幅。
而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国家的税负,都呈下降趋势,就连债务缠身的美国,也通过减税让利刺激经济。
*近些年来我国国民收入水平增长却相对缓慢,远远达不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国际比较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国际比较【摘要】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关系到政府的支出能力,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合理以及国民经济产出水平的高低,是政府制定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
本文分析了我国1994年至2006年的宏观税负水平的变动趋势,并进行国际比较,得出应通过理顺税费关系、实行结构性减税,使宏观税负达到一个合理水平的结论。
【关键词】宏观税负国际比较政策选择一、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及变动趋势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表示,反映一个国家以税收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集中起来的价值总额和比率。
宏观税负的高低,表明了政府社会经济职能以及财政能力的强弱,也表明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
我国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收入,此外还有相当比重的预算外收入以及制度外收入,此外还有相当比重的预算外收入以及制度外收入。
由此,我国有三个口径的宏观税负:一是税收收入占GDP 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二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中口径的宏观税负;三是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大口径的宏观税负。
一般而言,小口径指标可用来考察政府的财政状况或财政能力;大口径指标可用来考察国民经济负担水平和企业负担程度;中口径指标与小口径指标差别不大,一般不采用。
实际上,由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计算的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偏高,而由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计算的小口径宏观税负水平偏低。
由表1可以看出1994 年以来,我国宏观税负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
1994 年至1997 年,属于税负下降和恢复期,税收占GDP 的比重从10.7%下降到9.9%,再恢复到1997 年的10.6%,接近1994 年的税负水平。
1998 年至2005 年,宏观税负处于上升期,税收占GDP 的比重从1998 年的11.2%持续提高至2005 年的18.0%,上升幅度达7.8 个百分点。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
理论界把宏观税负分为三个口径,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是税收收入占gdp 比重,中口径的宏观税负是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政府收入占gdp 的比重。
宏观税负的高低,表示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和财政功能的强弱,是政府制定各项具体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
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们所关心的课题。
斯卡利(1991)估计了103个国家1960-1980年总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平均来说,税收占gdp比重不超过19.3%的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最大化,在宏观税负大于45%时,经济增长率倾向于0,然后是负增长。
正因为宏观税负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我国的学者结合国情对宏观税负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郭彦卿(2010)认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投资,在达到最优税负水平之前,适当提高宏观税负可以促进投资于经济的增长。
当宏观税负超过最优税负水平之后,提高宏观税负会使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不利于促进社会投资与经济增长。
从国内外规范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文献来看,大部分学者是倾向于认同过度征税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不良影响的。
本文也持同样的观点,即宏观税负要维持一个适度的水平,宏观税负过高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理论基础供给学派的阿瑟拉弗(1974)认为税率,税收与生产率之间理论上存在着一条倒u型曲线,即“拉弗曲线”:高宏观税负不一定就能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又不一定要实行高税负。
宏观税负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财政支出最大与国民产出最大不相容原理告诉我们,税收收入最大化与国民产出最大化是不相容的。
当税收收入达到最大时,国民产出并不是最大,国民产出是税率的减函数。
换句话说,若税收负担达到最大值,会严重阻碍国民经济的增长,国民产出随税率的提高而降低。
宏观税负不是越高越好,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并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当然,也不是说税负越低,经济就发展越快,关键是如何把握税负的“适度”,这是非常重要的。
宏观税负实证分析与税收政策取向

这 里 的 财 政 收 ^ 是 指 包 括 税 收 收 人 在 内 的 预 算 内 收
入 ;大 口径 的 宏 观 税 负 ,指 的 是 政 府 收 入 占 GDP
的 比重 , 括 了预 算 外 收 入 . 以 及各 级 政 府 及 其 部 门 收 取 的 没 有 纳 入 预 算 内 和 预 算 外 管 理 的 制 度 外 收 人 等 收 入 。 目前 世 界 上 大 多 数 国 家 已 开 征 社 会 保 险 税 ,有
支出 的 口径 ,即社会保 险 福利 费 ,才 能 真实 体现微
观 经 济 主 体 的 负 担 状 况 。 此 外 ,我 国一 直 将 企 业 亏 损 补 贴 作 为 财 政 收 入 的 减 项 处 理 ,但 实 际 上 这 种 补 贴 应 该 纳 A 支 出 项 目。 所 以 ,在 考 虑 太 口径 的 宏 观 税 负 时 ,我 们 应 该 将 社 会 保 障 资 金 和 企 业 亏 损 补 贴 计 人 “ 府 收 人 ” 的 范 畴 进 行 分 析 政 扶 表 l可 以看 出 ,我 国 的 名 义 宏 观 税 负 ~ 直 都
保 持 着 较 低 的 水 平 , 从 l8 — 1 9 9 5 9 6年 , 这 ~ 指 标
宏 观 税 负 通 常 可 以 分 为 大 、 中 、 小 三 个 口径 小 口 径 的 宏 观 税 负 是 指 税 收 收 人 占 GD 的 比 重 ; P
中 口 径 的 宏 观 税 负 则 为 财 政 收 人 占 GDP 的 比 重 ,
维普资讯
经 济 理论与 经 济管理
20 0 2年 第 5期
宏 观 税 负 实 证 分 析 与 税 收 政 策 取 向
安体 富 ,林 鲁 宁
( 中国人 民 大学财政金 融 学院 ,北 京 1 0 7 ) 0 8 2 [ 摘 要 ] 在 当前 国 内外 形势 下 ,税 收长 期 过 快增 长 ,会 加 重企 业和 居 民的 负担 ,对 刺激
财政收支运行差异对宏观税负的影响

1 . 收支进 度差异 :月度数据 显示收先于支、
二 = 璺 鍪 坚坚 ! 竺 二= =里墨 坚茎堂 ! 竺 = == 量 坚坚茎耋 塑 ! ! 墨 :
收快 于 支 。财政 年度 内 ,除季末 月 出现 收入 波
峰之 外 ,其 它月 份 收入 较为 平稳 ,而财政 支 出
财 政 收 支 运 行 差 异对 宏 观 税 负 的 影 响
总支出。我 国财政收支运行表现为 :公共财政预 率 大于超支率 ,2 0 0 8 年几乎 多出1 0 个 百分点 。
算 收支 口径的财政收入规模基本小于财政支 出规 模 ,但包含 国债收人 的宽 口径财政收入规模均大 于 财政支 出规模 。通 常 ,财政 收入 +国债 收入= 财政支 出 ,事 实上 近年新增加 了中央预算稳定调
表1 各年度 中央预算稳定调 节基金和 地方 财政 结转下年支 出情况
中央预 算 稳定调 节基 金 地 方 财政 结转 下年 支 出 合计
是 收先于 支、收大于支 ,使得政府在支 出时 “ 量 人为 出” ,多少都得 留点库底 ,从每年都有一定 资金结转 下一财政年度使用可 以得 到印证 。 上级财政转移支付集 中并滞后 ,影响支 出进 度 。 自我国实施分权财政体制 以来 ,地方各级财
“ 前低 后高 ”及 年底 “ 突击 花钱 ”现 象 明显 , 前 十个 月收入 基 本 大于 支 出 ,收支净 差为 正 ,
图1 2 0 0 7 . 0 1 -2 0 1 1 . 1 2 全国财政收支月度走势图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2 . 收支 增 长率差 异 :多 数年 度财 政 收入 增
平。
关键词 :财政收支 ;差异 ;宏观税负
论我国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及达到途径

第17卷第5期2004年9月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IOfhenanbusinessCOIIege VOI.17 NO.5Sep.2004收稿日期:2004-04-30作者简介:党明灿(1973-),男,河南新乡人,郑州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硕士生。
李甲林(1973-),男,河南信阳人,河南省建设投资总公司会计师。
论我国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及达到途径党明灿,李甲林〔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河南省建设投资总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在我国的税费制度改革中,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的标准的确定是一个关键。
国内学者对税负的高低评价不一,主要在于比较的标准不一样,但应以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平均水平为标准。
若以此标准为基础对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进行评价,看来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显然过重,因此应进一步加以改进。
目前,要达到合理的宏观税负水平,则应降低税率,实行费改税,并完善税收征管制度。
关键词:宏观税负水平;标准;途径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928(2004)。
05-0057-03税收负担问题是一个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问题,税收负担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政府履行其社会职能的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加入WTO 后,根据WTO 的要求和我国的承诺,税费制度改革已不可避免。
而如何对当前的税费制度进行合理的调整,以保持一个适度的税负水平尤为重要。
目前,理论界对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较轻,因此应增税;另一种认为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较重,因此应减税。
笔者认为,宏观税负水平高低问题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宏观税负标准。
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评价我国目前的宏观税负水平,并进一步探讨达到合理宏观税负水平的途径。
1.合理的宏观税负的内涵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总体的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政府所取得的税收收入总量占同期GDP 的比重来反映。
对我国税收负担和减税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税收负担和减税问题的思考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税收负担的基本特点,认为我国的宏观税负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但微观主体的税收负担过重,存在减税空间。
由此提出,减税应与规范非税收入、改善财政支出结构结合起来,切实降低微观主体的税收负担,更好地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税收负担;宏观税负;减税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的增长在某些年份甚至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
2007年,我国税收收入为4944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1.39%,大大高于同年GDP的增长速度。
到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税收收入达到57862亿元,比上年增长17.0%。
关于我国税收负担是否过重这一问题,各方展开了激烈讨论。
笔者认为,研究我国税收负担以及减税问题,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国情,掌握目前我国税收负担的基本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客观的结论。
一、我国税收负担的基本特点(一)我国宏观税负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国际上通常用一定时期的税收总量占GDP的比重来表示宏观税负。
一般而言,衡量宏观税负可以采用3种口径,即小口径、中口径和大口径。
其中,全年税收收入占GDP 比重被称为小口径宏观税负;全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称为中口径宏观税负;全年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称为大口径宏观税负。
由于各国的政府收入在构成和统计口径上差异较大,因此在进行国际比较时往往不采用大口径宏观税负。
由表1可以发现,2004年以来,我国的小口径和中口径宏观税负逐年增加。
小口径宏观税负由2004年的16.09%上升为2008年的19.24%,中口径宏观税负也由2004年的16.51%上升为2008年的20.39%。
但我国的宏观税负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相比仍处于中等水平。
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2004年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为19.33%,同期我国宏观税负仅为16.09%,二者相差3.24%。
到2008年,我国小口径宏观税负仅为19.24%,仍未超过发展中国家2004年的宏观税负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宏观税负及减税分析报告
2018年11月
目录
一、全球宏观税负状况及变化趋势 (5)
1、税负水平:2009年以来全球宏观税负水平趋势上升 (6)
(1)2000年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收入平均值持续提高 6 (2)2009年以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水平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 (7)
(3)发达国家税负收入及税率平均值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 (7)
2、税收结构:发达国家靠所得税发展中国家靠流转税 (8)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税负结构中均以货物和劳务税占比最大 (8)
(2)相比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税负结构分化较为明显 (8)
(3)2000年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税负结构均较为稳定 (8)
二、中国宏观税负状况及国际比较 (9)
1、税负水平:各口径下中国宏观税负水平均不高 (10)
(1)我国狭义口径下的宏观税负并不高 (10)
(2)我国稍广义口径下的宏观税负同样较低 (11)
(3)我国广义口径下的宏观税负水平依然居后 (12)
2、税负结构:间接税占比远高于发达经济体 (15)
(1)我国纳税人以企业为主体 (15)
(2)我国税收成分以间接税为主 (17)
三、中国不同部门税负状况的国际比较 (18)
1、居民:我国居民税负感难言轻松 (19)
(1)我国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在国际中排名居前 (19)
(2)居民税负比例在国际中处于低位 (21)
(3)房贷、社保压力下居民真实税负感难言轻松 (21)
2、企业:我国企业税费压力排名居前 (23)
(1)我国企业税负水平在国际主要经济体中居前 (24)
(2)问题依然不在税率 (25)
(3)税种繁多及难以转嫁是造成我国企业税负压力居前的原因之一 (25)
(4)税收之外,养老保险等社保缴费同为企业不可承受之重 (26)
3、流转税:增值税税率及占GDP 比重均不高 (27)
(1)我国增值税税率在国际中同样不高 (28)
(2)我国增值税占GDP比重同样不高 (28)
四、我国未来的减税降费之路 (29)
1、持续调低企业增值税税率 (30)
2、推进个人所得税综合税制改革 (33)
(1)分类税制向综合税制转变 (35)
(2)个人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 (35)
(3)税率级距优化调整 (35)
(4)新增专项附加扣除 (36)
3、社保转税与社保降费 (37)
4、提高中小微科创企业税费扣除 (39)
本文在全球视角下比较了中国和国际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税负水平及结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中国减税降费的可能方向,主要结论梳理如下:
第一,从税收水平看,2009年以来全球宏观税负水平趋势上升,从税收结构上看,发达国家主要靠所得税,发展中国家主要靠流转税。
第二,对比中国与主要经济体税负状况,可以发现,从狭义到广义三个口径下,当前的中国“宏观税负水平”在全球范围看均不算很高(暨不同口径税负和政府收入占GDP 比重),即使考虑土地出让金结论依然不变。
第三,之所以社会感观普遍认为中国有很强的减税需要,主要原因或在于:(1)中国个人所得税边际最高税率(45%)较高;(2)企业各项税费占商业利润比重较高(注意此处分母是利润,而非与GDP 对应的收入);(3)以增值税为代表的间接税在实际征收过程中,企业由于部分项目难以抵扣而无法转嫁。
第四,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减税降费仍将继续,主要方向集中在:(1)进一步下调增值税税率、优化征收环节流程;(2)推进个人所得税综合税制改革;(3)社保转税与社保降费;(4)提高中小微科创企业税费扣除。
全球宏观税负状况及变化趋势。
宏观税负水平即站在国民经济整体的维度上测算一国整体税负收入占国民总产出的比重。
在OECD统计口径下,我们可以发现,2009年以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水平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
从税负结构上来看,发达国家
主要靠所得税,发展中国家主要靠流转税。
中国宏观税负状况及国际比较。
对比国际主要经济体税负水平,我们发现在狭义到广义的三种口径下,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均不高。
对比中美两国纳税主体,我们发现两国企业在总税收中纳税比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我国税种繁多,企业是税收的主要纳税对象,而美国总税收缴纳中个人则是主要的纳税对象。
从另个角度看,我国税收成分中以增值税为代表的间接税占比高达60%,远高于发达国家。
中国不同部门税负状况的国际比较。
我国最高个人所得税税率在国际中居前,同时房贷、政府社保支出不足再度加剧的我国居民的生活压力,因此我国居民承受到的税负感难言轻松。
我国企业税负水平在国际主要经济体中居前,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企业所需缴纳的税种繁多,是我国税收主要承担者,且养老保险等费用支出更成为企业不可承受之重。
虽然我国增值税税率及增值税占GDP 比重在国际中均不高,但由于我国增值税在实际征收中部分项目难以抵扣,导致企业难以转嫁,税负压力由此加大。
我国减税降费的未来之路。
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减税降费仍将继续,主要方向集中在:(1)持续下调增值税税率;(2)推进个人所得税综合税制改革;(3)社保转税与社保降费;(3)提高中小微科创企业税费扣除。
一、全球宏观税负状况及变化趋势
宏观税负水平即站在国民经济整体的维度上测算一国整体税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