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比较文学二

比较文学: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是超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研究。
文类学:(一)乐黛云认为文类在传统文学中具备两层意义:其一是“体裁”或“体类”,如诗、赋、史、传,而在西方有诗、戏剧、小说等;其二是指“体派”,也就是文学作风与风格,如“元和体”、“西昆体”、“巴洛克”与“流浪汉小说”等。
(二)韦勒克则以为文学类型的划分应建立在两个根据之上:一为外在形式 (如特殊的格律或结构),一为内在形式(如态度、情调、目的等)。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格律诗体。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
胡适“八不主义”:形式:一、不用典,二、不用陈套语(也即不摹仿古人),三、不讲对仗,四、不避俗字俗话,五、须讲求文法。
精神(内容):六、不作无病之呻吟,七、不摹仿古人,须语语有个我在,八、须言之有物。
戏剧是一种表演性的舞台艺术。
演员通过代言的方式,在舞台(即假定的情境)中,表演指定的动作,将书面的对话形之于声。
戏剧的文本结构,与文学的其他形式不同,直接受到分工协作与集体接受的影响。
日神:是理性、伦理、形式美、节制和对称、是分析和分辨;日神精神象征的是形式主义和古典主义、视觉主义。
酒神:打破禁忌、放纵欲望,解除一切束缚,复归自然;痛苦与狂喜交织的非理性状态;对人生日常界线和规则的破坏;狂热、疯狂的快感,是人与人之间界限的消弭;酒神精神象征浪漫主义、音乐、表演艺术。
题材:作品内容主题所用的材料简称题材。
广义的题材,泛指文学作品描绘的社会生活的领域,即现实生活(或想象)的某一面,如工业题材、农村题材、历史题材、吸血鬼题材等等。
狭义的题材,指在素材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用以构成艺术形象、体现主题思想的一组完整的具体的生活材料,那些经过集中、取舍、提炼而进入作品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
在叙事性作品中,题材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
比较文学简明教程

④20世纪的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
即在逻辑学范式之外,出现了现象学范式
二、国际视角的比较文学可让人们逐渐接 近、取得共识,从而更大程度的孤立文化 转型时期容易出现的文化霸权主义或文化 割据主义使文化呈现出多极制衡、多元并 存、互相交流、互相发展的态势。
1.什么是文化霸权主义? 2.什么是文化割据主义? 3.二者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全球化、一体化之区别
如和理解“情人眼里出西施”?
2.文学批评:指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 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与评价。
3.文学史: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节:文学研究的另一种途径
一、文学研究的层次的划分:
第一层次: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第二层次:国别文学、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
二、澄清几个概念
1.国别文学: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如德
第二章 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学习比较文学的意义及作用)
一、我们所处的文化转型时期使比较文学的出现成 了必然。
1.什么是文化转型? 2.人类文化是如何发展的?请理解“认同”与“离异”两个概念 3.为什么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文化转型时期? ①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②殖民体系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③人类的思维方式的新发展给人类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视野。
①事实关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②价值关系: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中,有些文学现象,虽然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它们
的相异和相同都有某种可比性。
③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阐发的关系。总之,比较文学就
是发掘和研究这种文学关系,从中引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较⽂学复习资料⽐较⽂学复习资料整理⽐较⽂学绪论1、定义:⽐较⽂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学⽐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跨越中⽂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学变异研究、平⾏研究和总体⽂学研究为基本⽅法论,其⽬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学规律和⽂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学的发展。
2、⽐较⽂学的基本特征是:跨越性(跨国、跨⽂明、跨学科);四⼤研究领域是:实证性影响研究、⽂学变异研究、平⾏研究、总体⽂学研究。
3、三⼤学派及其主要代表⼈物、代表作和代表观点:(1)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四⼤代表⼈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巴尔登斯伯格:《⽐较⽂学:名称与实质》,加强实证性,加强科学性,使⽐较⽂学研究落到实处,强调⽤具体材料⽀持研究。
梵·第根:《⽐较⽂学论》,“⽐较”两个字应该全部摆脱美学含义,取得⼀个科学的含义;将⽐较⽂学研究划分为“物质”和“形态”两类,由此产⽣“流传学”、“媒介学”和“渊源学”。
卡雷:《⽐较⽂学评论》,⽐较⽂学“精确化”⼯作,⽐较⽂学不是并列的平⾏⽐较,⽽是实证性的关系研究,是⽂学史的⼀个分⽀。
基亚:《⽐较⽂学》,坚持⽐较⽂学是“国际⽂学关系史”,重视不同民族作家之间的精神联系,这种精神联系必需是事实上存在⽽不是任意猜测。
(2)美国学派:平⾏研究。
代表⼈物:韦勒克、雷马克、韦斯坦因。
韦勒克:《⽐较⽂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联系的研究⽅式发起攻击,主张进⾏跨学科和平⾏研究,把⽂学史、⽂学批评和⽂学理论综合在⼀起,正视“⽂学性”问题。
雷马克:《⽐较⽂学的定义和功⽤》,提出⼀个关于⽐较⽂学的定义,全⾯⽽集中地代表了美国学派的主张;批判法国学派“实证主义”保守态度,主张开展“跨学科研究”。
韦斯坦因:《⽐较⽂学与⽂学理论》,建⽴发展以“⽐较诗学”、“类型学”、“跨学科⽐较”为主,并拓展原属于影响研究的“主题学”、“⽂类学”等领域,扩展⽐较⽂学研究领域。
大河家阅读答案

大河家阅读答案【篇一:2010语文及答案】class=txt>语文第一卷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在这一重要科学领域中跻身前列。
b.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十几年来凝聚了一批技术骨干,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c.对于那些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的人,这表明他们对这一学说缺乏深入认识,还没有掌握其精髓。
d.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国心、人生观、事业心、爱情观以及手抄本那漂亮的字迹也让我非常喜欢。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任何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 ;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a. ②③①④⑤⑥b. ②③⑥④①⑤c. ③①⑤②④⑥d. ③④②①⑥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睡谷传说》中的文化旅行

《睡谷传说》中的文化旅行摘要:许多文学评论家都从工业发展对美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华盛顿?欧文的英国情结或者欧洲情结等角度探讨《睡谷传说》中的主题,就小说的人物刻画而言,这部小说揭示的无疑是当时荷兰殖民者来到美洲大陆的一次文化之旅,是这些受害“飞散群”繁衍新的文化、新的生命的有力佐证。
关键词:睡谷传说;文化旅行;人物塑造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1《睡谷传说》作为欧文的重要作品已经被众多的学者分析和探讨过,但今天重读该作品,发现仍有许多新的看点值得挖掘。
正如评论家greg smith 所言:“现在已经超越了他作为美国短篇小说发韧之作的地位,成为了我们美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1] 作者通过大量的环境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使用浪漫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发生在美国乡村的离奇故事。
学者们从该文的语言特色、人物特点、生态意识、女性观点等进行了分析,但该小说中体现的“文化旅行”观却几乎无人提及。
因此,本文着重从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入手,探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跨界、文化交融的观念,进而指出欧文在小说中流露出的乌托邦式的社会理念。
一、何为文化旅行?文化旅行是当代的文学创作和文化实践中“飞散”理论的一个新视角、新概念,而飞散理论则是后殖民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
“飞散这个词长期与犹太民族散布世界各地的经历联系在一起,增添了在家园以外生活而又割不断与家园文化种种联系这层涵义。
”“在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实践中,飞散含有文化跨民族性、文化翻译、文化旅行、文化混合等涵义。
”[2]简言之,文化旅行就是多种文化的“跨界”。
二、人物的刻画小说中出现了两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自始至终贯穿小说的人物形象就是居住在睡谷里的当地居民。
这些居民是“那些最初殖民到这儿来的荷兰人的后代”[3]。
回顾历史,我们得知,那些早期乘坐“五月花”号来到美洲大陆的第一批人是来自于英国。
比较文学考试题

比较文学考试题1、1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中的“楼阁”仅指立于山脊的我的小屋。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2、成语完形:坚()不拔[单选题] *任忍韧(正确答案)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的发现...... [单选题] *独特3、1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单选题] *A.滑稽(jī)宽宥(yǒu)菡萏(hán)殚精竭虑(dān)B.门槛(kǎn)缄默(jiān)胸脯(pú)间不容发(fà)(正确答案)C.坍塌(tān)锃亮(zèng)怯懦(ruò)信手拈来(diān)D.盘桓(yuán)褴褛(lǚ)拾级(shè)舳舻相接(zhóu)4、1“小王一把拽住正准备闯红灯的老伯说:‘你活得不耐烦了?真是为老不尊!’”这句话中小王使用的语言不得体。
[判断题] *对5、“敕造”中“敕”的读音是“shè”。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下列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湘江水逝楚云飞”,是贾探春的判词。
(正确答案)B.《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中“勇晴雯病补孔雀裘”,“孔雀裘”是贾母送给贾宝玉的。
C.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正面文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D.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7、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
(正确答案)北极熊常常把一根棍子或石块衔上山坡,从坡上扔下来,自己跟在后面追,追上石块或棍子后,再把它们衔上去。
请根据选文的四种假说推测,成年北极熊玩这一游戏的目的可能性最小的会是哪一项[单选题] *适应将来的生存需要。
(正确答案)使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是动物天性的表现。
锻炼自己的速度、敏捷能力。
8、1《劝学》的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自考《比较文学》复习笔记

《比较文学》复习笔记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名与实:“比较文学”作为专用术语,并具有了现代的文学研究意义上的内涵,是1827年法国著名批评家魏尔曼在巴黎大学讲学时开始使用的。
英文中的“比较文学一词是英国著名文学教授波斯奈特在《比较文学》一书中给予确定并使用的。
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名言:任何规定都同时是否定一样,比较文学不可能因为定义的束缚而停止发展。
第一节:比较文学ABC第二节:定义的多重建构法国学者率先提出过比较文学的定义,法国法。
基亚提出“比较文学并非比较。
比较文学实际只是一种被误称了的科学方法,正确的定义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卡雷大力倡导研究文学间的“事实联系”,他指出: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品之间的关联,它格外注重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事实联系。
梵。
第根总结说: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是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
起点,放送者:作家、著作、思想;到达点,接受者;经过的媒介者:传递者。
美国:亨利。
雷马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称为“美国学派”。
奥尔德里奇:比较文学是从超越一国民族文学的角度或者从与其他一门或几门知识学科的相互关联中,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
俄苏:比较文学被称为历史-比较文艺学,代表维谢洛夫斯基。
日尔蒙斯基: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联系和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中国:杨周翰:主张对文学的主题、文学类型、文学潮流、批评和审美标准或诗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相互影响;把文学与其他文艺领域进行比较,研究其关系;在相互比较中发现一些文学发展的共同规律。
钱钟书、季羡林、现任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
当前中国学者较为认同的另一种定义为: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第三节:学科的一般性质与比较文学相关的概念主要有民族文学、国别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
乐黛云与中国比较文学

奋 斗。与王 国维境界说相呼应 ,乐黛云的 比较文 学之路 -.fl- ̄划分 为三个发展 阶段 ,即 20世 纪 80年代的探 索期、
20世 纪 90年代 的发展期和 2000年至今的成熟期 。乐黛云的 比较文 学之路既是她 个人 学术研 究的求索历程 ,也
折射 出中国比较 文学 3O年来的曲折发展历程 。 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 度 ,蓦 然 回首 ,那 人却在 ,灯 火 阑珊 处 。’此第 三境 也 。” _l J1在王 国维看来 ,凡做学 问成大事业者 ,必有
关论著 、译著如雨后春笋般 出现 ,在理论和方法上也 有 了新 的突破 。中国比较文学终于成长为世界 比较文 学研究 队伍 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以西方为 中心 的比较 文学研究也开始转 向东西方互动 的学术交流 。在这一 历史进程 中,中国学者乐黛云 留下 了深厚足 印。
收 稿 日期 :2012—03.14 作 者 简 介 :杨 慧娟 (1983- ),女 ,河 南平 舆 人 ,助 教 ,硕 士 。
杨慧娟 :乐黛 云与 中国比较文学
各省市也相继成立 了地方 比较文学学会 以及 一些 与之 相关 的专业性学会 。中国学者也开始走 向世界 ,积极 参加 国际 比较文学学术活动 。这一时期 比较文学 的相
并 由此 引发 了向西方 学习的热潮 。这一时期 ,西方著
然而 ,由于种种原 因 ,比较文学的发展在 20世纪
作被 大量译介人 中国 ,一些 文人学 者纷纷以西方文学 50年代开始衰落 ,60年代几乎归于沉寂 。但是 ,比较
为参 照反 观中国文学 ,虽 多是初 步的浅析短评 ,多有 文学作 为人类社会 经济 、政治 、文化发展的必 然产物
“五 四”前后 ,中国展开 了一场东 西方文 化的论 战 , 副会长 ,钱钟书任顾问 ,并且筹备 开设 比较文 学课程 。 由此引发 了中西文化 与文学 的比较 热潮 ,涌现了影响 随后 ,北京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学 院 、广西大学等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_现代文阅读题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迹”,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
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
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明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
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
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
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
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
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
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曾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
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
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
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
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
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
(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
1.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A: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了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
C: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
D: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
答案为:C注:C项中所谓“再像先秦两汉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
化”,言下之意先秦两汉文化就是纯粹的中国文化,这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诚然,原文确实说过“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这样的话,但原文并没有说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人就是纯粹的、没有受到他种文化影响的中国人。
事实上,先秦两汉文化也不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
2.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A: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表现形式有误读、过度诠释等。
B: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C: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对自己的文化作出别样的理解。
D: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等,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中介。
答案为:B注:原文指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
由此可见,这种“新的话语”也是两种文化交流中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B项“唯一”的说法是片面的,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A: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
B: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是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
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
D:从“相互沟通的话语”“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话语”应该是指文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
答案为:B注:作者认为“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作者并没有一概反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
从这个观点也推不出“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
众所周知,“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应该是重要而有意义的。
上一试题:朱以撒《谈艺随笔小辑》_现代文阅读题下一试题:《宋史·何灌传》|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