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_何景明
国内外十年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十年乡村旅游研究综述为了更好地把握乡村旅游的研究脉络,以旅游学刊和Tourism Management 这两个国内外权威期刊对近十年的乡村旅游研究文献进行搜索,并通过分析整理得到乡村旅游的四个主要研究方面:开发与发展模式研究、品牌形象与市场研究、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参与研究、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针对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综述,并做简单的评论,最后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标签: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利益相关者1引言国内对于乡村旅游的概念也是众说纷纭。
何景明(2003)比较了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和理解,认为“乡村性(urarilty)”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的标志。
刘德谦(2006)对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概念进行辨析,并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作了如下界定:“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及学习等的旅游活动”。
国内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一定的差异。
鉴于乡村旅游概念的不确定,本文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不做定论,而是采用国际上公认的乡村旅游的广义概念即:将农业旅游、休闲农业等视为乡村旅游的一种类型,以期在相对广阔的视野中对乡村旅游进行梳理。
2资料来源近几年来,乡村旅游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关于乡村旅游研究的论文也是汗牛充栋。
笔者对旅游学刊和Tourism Management这两个国内外旅游类权威期刊分别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旅游”与“Rural Tourism”、“Agri-tourism”、“Farm Tourism”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分别找到108篇和30篇(2003-2013)乡村旅游相关文章。
根据知网文献分析中心分析结果以及笔者整理得出近几年乡村旅游研究的四大内容,即:开发与发展模式研究、品牌形象与市场研究、利益相关者与社区参与研究、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成为旅游业的热点。
国外学者对乡村旅游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涉及到其发展模式、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本文就国外乡村旅游研究展开述评。
一、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分为“资源驱动型”和“需求驱动型”两种类型。
资源驱动型模式注重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通过开展各类旅游项目和活动来吸引游客。
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一定挑战。
需求驱动型模式则更加注重满足游客的需求和期望,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来吸引游客。
这种模式能够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但是对于当地社区的参与和经济效益的分配需要更加关注。
二、乡村旅游的影响因素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乡村旅游成功的关键。
另外,政府的政策和支持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支持,能够帮助乡村旅游取得更好的发展。
社区的参与和合作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理念。
国外学者提出了一些策略和措施来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保护和维护乡村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这涉及到合理规划和管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避免过度开发和消耗资源。
其次,要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受益。
社区居民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他们的参与和分享经济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此外,还需要注重游客教育和引导,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文化尊重,减少对当地环境和文化的破坏。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乡村旅游,农村地区能够有效地增加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同时,乡村旅游也能够传承和保护乡村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7203201;修订日期:2007204216作者简介:王素洁(1977- ),女,山东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南开大学商学院2004级博士生。
研究方向:旅游开发和旅游基础理论。
刘海英(1964- ),女,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旅游上市公司和旅游财务。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75(2007)20220061208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王素洁 刘海英(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 要 本文总结了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进展,指出国外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供给、乡村旅游需求、乡村旅游影响等方面。
基于上述研究状况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笔者认为今后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重点将可能为:对乡村旅游跨学科、多角度进行的实证和理论研究,乡村旅游有关术语、作用和基础理论的国际共识研究,国际合作跨地区、跨文化的乡村旅游共时比较研究及对乡村旅游发展演进不同阶段的历时归纳研究。
关键词 乡村旅游;国外研究;综述A R evie w of Overseas Studies on Rural TourismWANG Sujie ,LIU Haiying(School o f Management ,Shandong Univer sity ,Jinan 250100,China )Abstract :A fter reviewing the progresses of overseas studies on rural tourism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se stud 2ies mainly focus on rural travel supply ,rural travel demand and the im pacts of rural tourism.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review and the status quo of rural tourism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future focuses of overseas studies on rural tourism will shift to :inter 2discipline em pirical and conceptual research from different lights to discern the nature of it ;researches on international comm on understanding of the terminology ,nature ,outcom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rural tourism ;synchronic contrastive studies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s in trans 2regional and trans 2cultural rural tourism ,and diachronic induced studi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t different stages.K ey w ords :rural tourism ;overseas studies ;review20世纪50年代后,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因其在国际旅游市场中显示出的巨大潜力和在乡村重建中的社会、文化、经济作用,不仅成为了世界旅游组织(WT O )关注的焦点,并且成为了国外旅游研究的热点(Op 2permann ,1996)。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

资源禀赋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农产品、文化等资 源不同,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以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
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规划与开发过程中, 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环境保护等各种因素,制 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方案。同时,要注意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避 免对环境和文化造成破坏。在实践中,可以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区参与 等多种模式,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四、总结与展望
本次演示通过对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述评,总结了乡村旅游的定义与分类、 发展历程、影响因素、规划与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于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次演示也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 不足和问题,如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内容不深入等。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乡村旅游的研究内容,拓展研究领域,探索新的研究 方法和技术手段。例如,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提高研究的精度和效 率;可以深入研究游客的消费行为和需求特征,以制定更加精准的市场营销策略; 可以加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探索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旅游形式;可以 推动乡村旅和启示。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文献回顾
03 三、重点阐述
04 四、总结与展望
05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 是在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本次演示旨在综 述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总结:国外乡村旅游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涉及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旅游活动设计、旅游业的影响等方面。然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缺乏深 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缺乏对一些新兴的乡村旅游形式的探讨等。未来研究 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加强对新兴乡村旅游 形式的和研究,推动乡村旅游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乡村 旅游的发展。
论农家乐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旅游管理论农家乐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农家乐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
近年来国内外政府积极推动农业旅游,以提升农业竞争力与农业资源使用效率,增加农业收入、繁荣乡村经济。
殷平曾在《1997年-2003年国内乡村旅游研究文献分析》中提到过我国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他指出:第一,在目前的旅游研究与农业研究中,有关乡村旅游的文章太少。
第二,发表乡村旅游论文的期刊多集中在旅游类、地理类,其作者也基本都是旅游地理、旅游开发方面的第三,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领域比较窄。
第四,现有的研究重复工作比较多。
而学者温芳也曾说过,国外乡村旅游开展比较早,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目前,我国论文中有关国外成果的介绍较少。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些文章中学到国外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
如何景明的文章,对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做了深入的评述。
该研究认为,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概念、乡村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供给需求的动力机制、乡村旅游的社会影响、乡村旅游的管理、乡村旅游的策略以及乡村旅游发展中女性问题等7个方面。
并且认为国外的乡村旅游研究方法主要是社会学和旅游学的一些研究方法。
而王云才的研究则显得更为实用与现实。
其论文以澳大利亚和台湾两个地区为例分析了国外乡村旅游政策制定方面的先进经验。
隋春花在《乡村旅游: 21世纪旅游新趋势初探》一文中指出,在国外,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是休闲观光型和务农参与型, 目前在发达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较高层次高品味的旅游形式。
(二)研究主要成果就全国来看,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已使2000万人脱贫。
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院已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增长点。
然而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农家乐为典型业态的乡村旅游产品已显现出一系列问题,如何在理论上解释这些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战略和策略也就尤为重要。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作者:何景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刊名:旅游学刊英文刊名:TOURISM TRIBUNE年,卷(期):2003,18(1)被引用次数:161次1.Reichel A;Lowengart O;Milman A Rural tourism in Israel:service quality and orientation[外文期刊] 2000(05)2.Bramwell B;Lane B Rural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19943.Busby G;Rendle S The Transition from Tourism on Farms to Farm Tourism[外文期刊] 2000(06)4.Nilsson P A Staying On Farns--An Ideologioal Background[外文期刊] 2002(01)5.Inskeep E Tourism Planning--An Integrated and Sustainable De velopment Approach 19916.Ahn B;Bongkoo;Shafer C S Operationalizing sustainability in regional tourism planning:an application of the limits of acceptable change framework 2002(01)7.Tosun C Roots of up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at the local level:the case of Urgup in Turkey 1998(06)8.Tosnn C Limits to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proces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2000(06)9.Bachleituer R;Zins A H Cultural Tourism in Rural Conununities:The Residents'Perspective[外文期刊] 199910.Evans N J;Ilbery B W Farm-based accommodation and the restructur ing of agriculture:Evidence from three English Countries 1992(01)11.Gasson R;Winter D M Gender relations and farm household pluriactivity 1992(08)12.Fleischer A;Pizam A Rural tourism in Israel[外文期刊] 1997(06)13.OPPERMANN M Rural tourism in southern Germany 1996(01)14.Hjalager A M Agricultural Diversifiication into tourism 1996(02)15.Sharpley R 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the case of Cyprus[外文期刊] 2002(03)16.Walford N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in tourist accommodation enterprises on farms in England and Wales[外文期刊] 2001(04)17.Ryan C Equity,management,power sharing and sustainability-issues of the"new tourism"[外文期刊] 2002(01)18.Campbell L M Ecotourism in rural developing communities 1999(03)19.Flagestad A;Hope C A Strategic success in winter sports destinations:a sustainable value creation perspective 2001(05)20.Kneafsey M Rural cultural economy tourism and social relations[外文期刊] 2001(03)21.Clarke J;Denman R;Hickman G;Slovak J Rural tourism in Roznava Okres:a Slovak case study 2001(02)22.Fleischer A;Felsenstein D Support for rural tourism 2000(04)23.Vail D;hultkrantz L Property rights and sustainable nature tourism:adaptation and mai-adaptation in Dalarna ( Sweden ) and Maine (USA)[外文期刊] 2000(02)1.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经济地理2004,24(4)2.尹振华开发我国乡村旅游的新思路[期刊论文]-旅游学刊2004,19(5)3.蒲姝.PU Shu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成都市乡村旅游为例[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10(5)4.马勇.赵蕾.宋鸿.郭清霞.刘名俭.MA Yong.ZHAO Lei.SONG Hong.GUO Qing-xia.LIU Ming-jian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期刊论文]-经济地理2007,27(2)5.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期刊论文]-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5)6.王云才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期刊论文]-旅游学刊2002,17(4)7.徐琪.XU Qi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0)8.郑群明.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期刊论文]-旅游学刊2004,19(4)9.刘德谦.LIU De-qian关于乡村旅游、农业旅游与民俗旅游的几点辨析[期刊论文]-旅游学刊2006,21(3)10.高青.吴柏清.GAO Qing.WU Boqing关于目前乡村旅游规划建设有关问题及对策的思考[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9(10)1.王茂强.王英.殷红梅.袁茏乡村旅游业与农村部分产业协调互动的动力机制分析——以贵州为例[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 2012(23)2.伍静震泽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期刊论文]-现代商业 2011(14)3.刘晓霞.王兴中.翟洲燕.常芳基于城市日常体系理念的农家乐旅游空间功能结构提升研究——以蓝田县为例[期刊论文]-人文地理 2011(5)4.陈咏梅厦门同安造水村乡村旅游开发研究[期刊论文]-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1(4)5.于中琴.茅瑞乡村旅游开发的外部性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中国商贸 2010(19)6.党晴晴国外乡村旅游成功开发模式对中国的启示[期刊论文]-大众科技 2010(7)7.杜宗斌近五年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期刊论文]-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2)8.殷蕾乡村休闲旅游产品设计——乡村旅游产品发展的新趋势[期刊论文]-管理观察 2009(7)9.胡永红乡村旅游的负面效应及应对策略[期刊论文]-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8)10.卢冲.张晓慧我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16)11.杜忠潮.高霞.金萍关中地区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与妇女作用[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28)12.姜辽.赵瑞.张述林重庆市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思路探索[期刊论文]-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4)13.薛亮.张海霞.赵振斌陕西省古村镇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3)14.赵瑞.姜辽.罗仕伟.陈兰大空间思维观下重庆乡村旅游发展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5)15.高谋洲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文化建设关系探析[期刊论文]-商业时代 2008(15)16.李乐京.陈志永.吴亚平贵州参与式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郎德、天龙屯堡、镇山村参与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期刊论文]-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2)17.卢杨乡村旅游运营发展中的问题剖析[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 2007(35)19.吴臣辉云南保山隆阳区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期刊论文]-保山师专学报 2007(6)20.蒙睿.李红.梁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期刊论文]-昆明大学学报 2006(2)21.何景明中外乡村旅游研究:对比、反思与展望[期刊论文]-农村经济 2005(1)22.生态资源丰富的经济欠发达县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以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为例[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5(10)23.杨萍对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探讨[期刊论文]-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2)24.冯淑华.方志远乡村聚落景观的旅游价值研究及开发模式探讨[期刊论文]-江西社会科学 2004(12)25.张建雄关于乡村旅游若干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大理学院学报 2003(4)26.王茂强.殷红梅.王英乡村旅游业与农村部分产业协调互动的特征分析:以贵州为例[期刊论文]-贵州农业科学2012(7)27.陈祥瑞.范士陈海南乡村旅游与文明生态村融合发展初探[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 2011(22)28.王敏娴基于社区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10(6)29.史琨乡村旅游·晋商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0(27)30.高鑫.董青乡村旅游社会整合及其与城乡统筹的互动[期刊论文]-北方经贸 2010(11)31.余骥发展城郊型乡村旅游[期刊论文]-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10(6)32.范智军广东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讨[期刊论文]-广东农业科学 2010(12)33.黄玮乡村旅游对农村女性的影响——以临安市白沙村为例[期刊论文]-经济论坛 2009(5)34.谢莉.刘昭云乡村旅游·客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梅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为例[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9(12)35.左剑.张蕾南昌市城市乡村带旅游发展策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商贸 2009(19)36.张健华.陈秋华试论乡村旅游中的游客体验[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8(1)37.朱丹丹.张玉钧旅游对乡村文化传承的影响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2)38.吴云超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经济学思考[期刊论文]-经济师 2008(2)39.严艳.宋秀云基于旅游消费偏好的秦岭北麓观光农业园发展研究[期刊论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40.张晶晶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7(1)41.苏勤乡村旅游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42.方贤寨从中外乡村旅游的对比看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期刊论文]-法制与经济 2006(14)43.沈国斐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探讨[期刊论文]-生态经济 2005(12)44.杨梅乡村旅游的扬弃与后工业化主题产品设计[期刊论文]-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9)45.文乐.麻学锋乡村旅游对农民的收入效应及其机制探究——以凤凰县为例[期刊论文]-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8)46.李巧玲雷州半岛滨海渔村旅游产品优化探讨[期刊论文]-广东农业科学 2010(4)47.陈茹茜关于董公寺镇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期刊论文]-大众科技 2010(11)48.刘春.邵晓晖武汉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期刊论文]-当代经济 2010(20)49.刘世雄张家界核心旅游景区对沙堤乡村旅游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商业 2009(15)50.周继霞.苏维词重庆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北碚区为例[期刊论文]-南北桥 2009(3)51.权小勇江南古镇南浔旅游资源开发刍议[期刊论文]-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8(1)53.刘森茂.陈秋华福建省乡村旅游增长机制研究[期刊论文]-林业经济问题 2007(3)54.刘焱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期刊论文]-科技资讯 2007(33)55.姚治国.苏勤.陆恒芹.潘轼.冯书春国外乡村旅游研究透视[期刊论文]-经济地理 2007(6)56.张一恒.叶文.沈超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内在动因分析——以滇西北哈木谷社区为例[期刊论文]-旅游科学2006(3)57.赛江涛.乌恩试论乡村旅游的特点及本质属性[期刊论文]-河北林果研究 2006(1)58.王琼英.冯学钢乡村旅游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1)59.王乐霞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开发探讨[期刊论文]-理论界 2006(6)60.曹辉.陈秋华.陈平留乡村旅游发展PPT战略思考[期刊论文]-技术经济 2006(7)61.李学江对农业旅游几个问题的探讨[期刊论文]-山东经济 2005(4)62.李开宇基于"乡村性"的乡村旅游及其社会意义[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5(6)63.杜莎.李会琴.丁薇湖北省利川市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的探讨[期刊论文]-科技和产业 2005(5)64.温芳农家乐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南京市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65.石晓晨浅析旅游业对景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五大连池景区清泉村为例[期刊论文]-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2(6)66.胡慧莲乡村旅游产品中的体验成分[期刊论文]-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2)67.汪永旗旅游网站开展乡村自驾游中的客户关系维护[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33)68.单邵伟.陆森宏乡村旅游规模化经营研究——基于"天目村农家乐"的调查[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10(26)69.罗颖乡村旅游的本底属性研究[期刊论文]-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0(4)70.陶玉霞旅游的空间公平问题与乡村旅游的三级概念[期刊论文]-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1.王晶亮发展现代乡村旅游的作用与意义[期刊论文]-安徽农学通报 2009(11)72.李巧玲.徐颂军对滨海渔村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4)73.王伟乡村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型研究[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9(31)74.郭山乡村旅游、贝叶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西双版纳傣族村寨为例[期刊论文]-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1)75.逄爱梅上海市郊"农家乐"发展瓶颈分析[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8(3)76.杜艳乡村旅游的社会文化负面影响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科教文汇 2008(19)77.张祥桔.王鹏飞.梁育填乡村旅游对目的地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平谷区玻璃台村为例[期刊论文]-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4)78.陈惊雷乡村旅游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3)79.周继霞.苏维词重庆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期刊论文]-乡镇经济 2007(7)80.叶红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为例[期刊论文]-农村经济 2007(10)81.麻桃红河阳乡村旅游开发初探[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7(28)82.余压芳传统乡土聚落景观品质的"提升"与"退化"[期刊论文]-南方建筑 2006(4)83.俞晓萍.吴巍娜川西平原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期刊论文]-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6)84.夏继军关于我国乡村旅游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大学时代(下半月学术教育版) 2006(10)86.朱应勇苏州乡村旅游发展前景探析[期刊论文]-吉林农业C版 2011(2)87.高林安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西安市蓝田县汤峪古镇为例[期刊论文]-商情 2010(25)88.邢夫敏新形势下苏州乡村旅游发展前景研究[期刊论文]-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0(11)89.郑春霞.余盈从旅游吸引物角度探索闽南乡村旅游的发展[期刊论文]-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0.张环宙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浦江县仙华山村为例[期刊论文]-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91.游少辉.吴希冰城郊型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研究——以石榴红村为例[期刊论文]-农业与技术 2009(2)92.唐书转乡村旅游网内容交付性研究[期刊论文]-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9(2)93.刘秀丽产业集群:发展乡村旅游的一种战略模式[期刊论文]-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9(15)94.谭利红.吕惠进浙江省金华市乡村旅游开发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9(7)95.肖雪.何忠诚大连市短途旅游的特点、现状及发展对策[期刊论文]-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4)96.杜艳基于文化生态平衡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期刊论文]-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8(6)97.曹辉.陈秋华福建省乡村旅游产业潜力和竞争力分析研究[期刊论文]-林业经济问题 2007(3)98.唐克敏南漳县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思考[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6(14)99.税伟.陈烈.王山河城市化与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成都邛崃市鹤鸣村为例[期刊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3)100.郭一丹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启示——洛带文化旅游发展调查研究[期刊论文]-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2) 101.李锦宏.金彦平喀斯特山区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贵州省为例[期刊论文]-农业经济 2008(5)102.张环宙.周永广.魏蕙雅.黄超超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浙江浦江仙华山村为例[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8(2)103.曾海燕.姚治国我国乡村旅游文献研究的特点与评价[期刊论文]-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5)104.谢春山.夏正超.杨力平试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期刊论文]-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7(1)105.林彬.林贵民.陈静.周敏福建开展森林人家休闲健康游的探讨[期刊论文]-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7(3) 106.吴冰.马耀峰古村落旅游资源评价与保护研究--以陕西省韩城市党家村为例[期刊论文]-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1)107.彭妮.姚永鹏构建都市休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理论探索[期刊论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8.王成丽江束河古镇乡村旅游实证分析[期刊论文]-价值工程 2011(22)109.朱孟珏.董宁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探讨[期刊论文]-热带农业科学 2010(2)110.李玲基于SWOT分析法的关中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16)111.曹辉.陈秋华基于层次熵分析法的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期刊论文]-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7(6) 112.周蕊.崔晋波.皮竟.彭文学现代观光农业园区发展与规划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2(13)113.张佑印.顾静经济发达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及趋势分析——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1(30)114.王兴贵.税伟.陈贞伟水电开发对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研究——以紫石乡锅浪硗水电开发为例[期刊论文]-四川地质学报 2009(3)116.杜艳基于文化生态平衡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27)117.夏源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成都市郫县农科村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6118.吕军.张立明中外乡村旅游研究的比较[期刊论文]-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5(2)119.税伟.张启春.王山河城市化对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分析[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6) 120.税伟.张启春.王山河.张林英城市化与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发展的初步研究[期刊论文]-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3)121.黄少辉.张冬良.陈波.刘苑婷.詹伟芳桃源文化旅游探究——以常德桃花源为例[期刊论文]-热带地理 2011(1) 122.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10(12)123.刘少和.桂拉旦城乡商旅互动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商业研究 2006(15)124.孟明浩.顾晓艳.蔡碧凡.俞益武.孙治城郊型乡村旅游地开发规划研究——以杭州富阳市白鹤村为例[期刊论文]-福建林业科技 2006(4)125.褚丽丽黑龙江省农业环保产业问题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126.王翠娟中国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党政干部学刊 2010(6)127.周向红.黄侃婧水和环境卫生改善在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以陕西为例[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09(25)128.孔德林.黄远水城郊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机制、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城市化影响的视角[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7)129.刘昌雪.汪德根皖南古村落可持续旅游发展限制性因素探析[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3(6)130.相敏.苏勤黟县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7)131.郭山乡村旅游、贝叶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西双版纳傣族村寨为例[期刊论文]-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1)132.贾双凤.王薛平.刘志伟.肖智.金联平.毕华国外农业旅游发展对海南热带农业旅游的启示[期刊论文]-绿色科技 2011(4)133.贾跃千.周永广.吴文静基于盈利模式与开发模式相匹配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黄山市乡村旅游国家示范区为例[期刊论文]-旅游论坛 2009(2)134.曾磊.汪永萍.段艳丽休闲视野下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期刊论文]-河北农业科学 2009(4)135.朱桃杏.陆林旅游资源非优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期刊论文]-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5)136.李刚三农问题与乡村旅游发展新途径[期刊论文]-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 2011(1)137.温云峰四川农家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138.袁香香.武邦涛国外乡村旅游研究概况[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7(31)139.赛江涛乡村旅游中的文化素材及其表达[学位论文]硕士 2005140.王玲娜论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框架[期刊论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4)141.查芳云南“城——乡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实证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142.刘承良.吕军中外乡村旅游地开发研究比较分析--兼论中国乡村旅游地开发的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143.高萍基于供求双方的乡村旅游安全认知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144.彭杰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设计探析——以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145.晏鲤波云南少数民族村寨旅游与文化传承[学位论文]硕士 2005146.赵鑫观光游览苗圃发展研究与规划设计初探[学位论文]硕士 2006147.何婉浅议我国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学位论文]硕士 2006148.何景明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蓬勃发展而有待深入[期刊论文]-旅游学刊 2004(1)149.殷平1997年-2003年国内乡村旅游研究文献分析[期刊论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6)150.牟连臣古村落旅游规划研究——南社古村落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151.张善峰乡村文化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表达[期刊论文]-上海农业学报 2008(2)152.李德明.杨开福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进展及展望[期刊论文]-黄山学院学报 2007(1)153.李德明.杨开福.Li Deming.Yang Kaifu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进展及其展望[期刊论文]-皖西学院学报 2006(5) 154.陈辰近二十年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进展——《Tourism Management》和《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文献分析[期刊论文]-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Z1)155.吴丽娟.李洪波乡村旅游目的地乡村性非使用价值评估——以福建永春北溪村为例[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2010(12)156.杨玲文化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以罗平乡村旅游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157.张迪乡村旅游游客感知价值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158.王秀红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述评[期刊论文]-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3)159.吕军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武汉市黄陂旅游区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5160.王素洁.刘海英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旅游科学 2007(2)161.刘庆友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以宿州、岳西为例[学位论文]博士 2005162.冒宇晨历史文化名城的区域旅游规划初步研究——以江西景德镇为例[学位论文]硕士 2004163.应天煜中国古村落旅游“公社化”开发模式及其权力关系研究——以皖南西递村与宏村为例[学位论文]硕士2006164.吴文智旅游目的地特殊活动策划和管理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本文链接:/Periodical_lyxk200301017.aspx。
国内外十年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十年来,乡村旅游在国内外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旅游业的热门发展方向。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十年乡村旅游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首先,国内外的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乡村旅游发展的概念与定义;2.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3.乡村旅游的产品开发和推广;4.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保护;5.乡村旅游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塑造。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概念与定义方面,研究者广泛讨论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和范畴。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和农业生产为基础,结合农村社区资源和农民的劳动力等优势,提供给游客休闲娱乐、农事体验和文化交流等服务的旅游方式。
其次,乡村旅游被看作是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可以为农村地区带来经济收入、就业机会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保护。
此外,乡村旅游还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乡村旅游的产品开发和推广也是研究的重点。
研究者通过调查和分析,总结了乡村旅游产品的特点和分类,并提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产品的建议。
此外,通过运用营销策略,研究者还深入探讨了乡村旅游的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的方法。
然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保护问题也备受关注。
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和文化冲击等问题。
因此,研究者提出了加强乡村旅游规划与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强社区参与等措施,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在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和品牌塑造方面,研究者通过调研和案例分析,总结了乡村旅游市场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了多元化的市场营销策略。
此外,通过品牌建设和旅游形象推广,研究者还提出了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建议。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十年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与定义、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产品开发与推广、可持续发展与保护、市场营销与品牌塑造等方面。
未来,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研究者可以从更多维度深入探讨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和战略,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文献综述范文格式

“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文献综述范文格式“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和评价,从而对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进展进行小结。
关键词:乡村旅游;研究焦点;概况一、国内研究综述XX、XX(2002)在“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一文中,通过对现有一些乡村旅游概念的比较和分析,认为乡村性应该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标志,指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1。
”而农户正是营造乡村性的最基本群体。
XX(2004)指出,近年来,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农村和农户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已经成为许多农村地区的新兴产业,但相关研究却十分欠缺,尤其是旅游业为农村和农户创造了多少收入这一基本性问题,也不能从当前的旅游统计和研究中得到答案2。
尽管目前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大多是围绕着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等课题展开,很少将目光注焦在农户身上。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基本上是一个市场化的发展,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已经在贫困的偏远地区脱贫减困、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积极性。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农户从乡村旅游中获得的收益与其付出的成本并不对等,而且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
农户收益少的现象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农户在乡村旅游中作用不明显,处于弱势地位是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农户本身的技能不完备,农民在乡村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自发地展开一些旅游项目,缺乏科学决策,尹振华(2006)著有“对乡村旅游地农民进行产业教育很有必要”一文指出,对旅游地农民进行跨1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2李周:《旅游业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影响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文化能力教育,就是要农民“知己知彼”,了解农耕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区别所(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更多“乡村旅游”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文献综述范文格式请浏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述评何景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收稿日期]2002-10-05;[修订日期]2002-12-18[作者简介]何景明(1966-),女,重庆人,西南师范大学资环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旅游规划和区域经济地理。
[摘 要]国外乡村旅游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成果,其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概念研究,乡村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基于供给和需求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社区居民对发展旅游的态度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管理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研究,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女性问题研究等7个方面。
研究方法以社会学和旅游学的研究方法为主。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性;研究焦点;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3)01-0076-05一、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发展背景在西方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经不是一种新的旅游形式。
早在19世纪,乡村旅游因现代人逃避工业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生活方式而发展起来。
由于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发展,改善了乡村的通达性,使欧洲阿尔卑斯山区和美国、加拿大落基山区成为世界上早期的乡村旅游地区。
目前,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轨道。
20世纪70年代后,乡村旅游在美国和加拿大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的发展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还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有关。
由于一个多世纪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乡村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了很大改变。
尤其是近50年来,由于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不断改进,农业劳动力需求下降,剩余农产品的不断增长,迫使政府采取措施限制农产品产量。
许多乡村地区人口外移,乡村人口不断下降,导致了乡村服务业的萧条和乡村社区的衰落。
随着年轻人口的移出,乡村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乡村地区的发展问题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重视。
而发展旅游业作为改变乡村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50年代以后旅游业的迅速扩展,乡村旅游更得到了蓬勃发展,引起学者们的极大兴趣。
二、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焦点1.乡村旅游概念的研究国外学者相当重视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研究,认为这涉及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但目前对概念的界定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欧洲联盟(E U )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1994)将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 )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
其中“乡村性(Rurality )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买点”。
因而乡村旅游应该是发生于乡村地区,建立在乡村世界的特殊面貌,经营规模小,空间开阔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旅游类型。
Lane (1994)曾对乡村旅游的概念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认为乡村旅游的概念远不仅是在乡村地区进行的旅游活动那么简单。
相反,由于乡村旅游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的旅游活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乡村旅游的形式不同;有些城市和景区旅游并不仅限于城市地区,也扩展到乡村;而有些在乡村的旅游却并不是乡村的,如主题公园和休闲宾馆。
Lane 界定纯粹形式的乡村旅游是:(1)位于乡村地区;(2)旅游活动是乡村的,即旅游活动建立在小规模经营企业,开阔空间,与自然紧密相联,具有文化传统和传统活动等乡村世界的特点;(3)规模是乡村的,即无论是建筑群还是居民点都是小规模的;(4)社会结构和文化具有传统特征,变化较为缓慢,旅游活动常与76当地居民家庭相联系,乡村旅游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控制;(5)由于乡村自然、经济、历史环境和区位条件的复杂多样,因而乡村旅游具有不同的类型。
Lane还进一步阐述了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与农业旅游(Agri-tourism)农庄旅游(Far m tourism)的关系。
他认为农业旅游/农庄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形式之一,在欧洲德语区很多地方得到了成功发展,受到农业部门和学术界的极大重视。
在已出版的乡村旅游文献中,农业旅游/农庄旅游成为最大的、独特的分支。
而Inskeep(1991)对乡村旅游的分类有另外一些看法。
他在《旅游规划———一种可持续的综合方法》一书中,将农业旅游(Agro tourism)、农庄旅游(Farm tourism)、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等提法不加区分,相互替代。
Deegan和Dineen(1997)也有类似的提法。
Inskeep则将对偏远乡村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称之为Villa ge tourism。
除了前面几种提法外,对于乡村旅游还有另外的提法。
Patmore(1983)认为乡村本身不是休闲资源,而是界于城市和荒野山地的连续体,因而城市和乡村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乡村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性使乡村成为旅游资源。
相反,乡村是由于生活在这个连续体中人们的文化特点而变得富有魅力。
Mor-mont(1990)认为乡村包含重叠的社会空间,这些社会空间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社会制度和行为网络。
乡村的吸引力在于它能提供都市生活所不能提供的东西。
乡村人口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乡村—乡村型(Rural—rural),乡村—城市型(Rural—ur-ban),城市—乡村型(Urban—rural)。
这使得乡村当地居民的概念变得更加复杂,也因此使得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变得更加摇摆不定。
无论乡村旅游是如何界定的,乡村区别于城市的乡村性特征仍然被商品化和整体推销,就如同其他的旅游形式一样。
Clock(1992)指出,“乡村……(是)……一种特殊的居住地;乡村社区(是)买卖的背景;乡村生活方式……可以被移植;乡村文化的生活画面……可以被加工、整体推销和出售”。
由此可以看出,由于乡村旅游概念的复杂性和复合性,学者们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不完全一致,但基本上都认同乡村性(Rurality)是吸引旅游者进行乡村旅游的基础,是界定乡村旅游的最重要标志。
2.乡村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这一直是乡村旅游研究的重要内容。
总的看来,对于乡村旅游对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从“拯救欧洲乡村的乡村旅游”、“旅游业能够把地方从经济危机中拯救出来”转化到认为旅游业不是解决乡村持续的失业问题和低收入问题的灵丹妙药,认识也越来越清醒。
(1)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与振兴乡村经济密不可分。
乡村旅游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带来益处:增加乡村的经济收入,提高当地生活水平;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扩大了乡村就业率;稳定乡村经济,并促进乡村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当地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机会和支持;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当地税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投资环境,吸引其他外部企业参与发展;有助于当地手工艺和贸易的发展等。
Slee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乡村旅游对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学者们认为,乡村旅游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或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作用不大,例如:给业主带来经营风险;经济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很敏感,因而易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波动;可能导致消费品和服务涨价,从而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消费等。
Fleischer等以以色列典型的乡村旅游形式———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农庄旅游(Bed and Breakfast operation)为例,认为乡村旅游规模很小,旅游季节短,带来的收益较低,对地方经济影响不大;Oppermann和Hjala ger也得出过类似的结论。
但总的看来,大多数学者们都认同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的关系研究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保护乡村文化传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
大多数学者认为,由于根植于乡村文化的乡村性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就成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手段,但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游客的增多,非乡村文化逐渐渗透,乡村文化势必被异化、削弱,从而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认为发展乡村旅游与保护乡村文化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其发展策略应予以重视。
(3)乡村旅游与乡村环境的关系研究乡村旅游一方面能促进乡村自然和历史文化传统资源的开发利用;改善乡村的卫生状况;能促进乡村有价值资源的保护。
但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人数和旅游活动的增加,降低了乡村自然和文化氛围,增加了乡村垃圾和噪声污染。
77(4)乡村旅游与乡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这也是乡村旅游研究的热点话题。
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发展的影响研究极为细致,涉及乡村社会经济和文化传统的各个方面,如有助于培养对当地社区的自豪感;构建社区结构;增强对外文化交流;通过各种文化和娱乐活动,培养团队精神;为保护和加强地方文化创造条件。
同时可能导致: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介入导致对社区文化传统的冲击;犯罪率上升;人口过分拥挤;侵害当地人的私人生活空间;各阶层、团体和家庭由于不能公平分享利益而导致的相互嫉妒等。
这个领域的研究特别强调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公平和公正问题,即当地社区在承受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同时,应分享旅游带来的利益;乡村社区各阶层和团体都应从中受益。
Chris Ryan将公平和公正、社区参与管理和分享权利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称之为“新旅游”发展观(is-sues of“new tourism”)。
3.基于供给和需求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因,从需求角度看,是城市人逃避城市污染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渴望回归乡野的心理需要;从供给角度看,乡村旅游是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Greffe认为,固定工作时间制以及双休日的实施,收入增加,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各种旅游形式和种类日趋丰富,人均寿命延长等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1)乡村旅游的需求研究对乡村旅游需求的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需求变化而不断深化。
在研究初期,学者们认为乡村旅游主要是穷人的旅游度假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富人参与进来,旅游主体人群的文化层次渐高,改变了乡村旅游poor image的形象,使乡村旅游成为社会各个阶层参与的形式。
随着乡村旅游主体人群的变化,其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也相应变化。
总的来看,需求量和消费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需求结构向多样化发展,乡村旅游市场也随着需求变化逐渐细分。
Greffe对旅游者的需求由两个轴(一个轴为物质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另一个轴为现代的———传统的)划分为4个象限,认为乡村旅游者的主要兴趣集中在右边两个象限,以主题度假和家庭度假为主要目标。
这为确定乡村旅游的潜在市场需求提供了帮助。
对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分析是需求研究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