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运动医学发展

中医运动医学发展
中医运动医学发展

中医运动医学发展

摘要:中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医学,是自历史的轨迹发展而来的经典医学。也是古老的中华民族祖先在生产活动中,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发展而来的优秀经验的总结。中医运动医学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祖先们同疾病斗争的历史,而且是从事生产活动中,积累下来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优秀的时间经验。更是在古老的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体系之下,结合自然的辩证观,以及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持续发展而来的医学理论体系。在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之中,有着例如,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经典的运动形式,也都是养生者非常乐意采用的锻炼形式。中医运动学说在防治运动损伤,防止运动性疾病层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是依据中医运动医学养生,增强体质的好方法。本文通过对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概述,对中医运动医学在我国的临床医学层面的运用和发展状况给予概述,从而深入地推进中医运动医学的长久有效的发展。

关键词:中医;运动医学;发展;医学

一、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概述

中医运动医学发展是在医疗卫生以及体育运动逐步地融合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的基础之上而发展起来的。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优秀的先民祖先们就已经开始引用按摩、导引等方式去防治疾病。后期发展到公元前150年左右,就世界运动医学来看,在古罗马就已经出现了角斗士治伤的运动医生。但中医运动医学后期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完整的有理论基础的与普通医学之间相隔离的独立学科,20世纪30年代左右才逐步地正式发展起来。到了1928年左右,就首先成立了关于中医运动学说的运动医学联合会。到了5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运动医学的飞速的发展,在欧美等一些国家就已经开始建立其许多运动医学中心和研究所,逐步地推动了中医运动医学的科学研究的进一步的发展。中国

运动医学真正建立起来的阶段到了5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1]。至1955年起,随着全国各体育学院以及医学院的遍地横生,陆续建立起来的运动医学教研室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到了1958年伴随着国家体委开始创办了体育科学研究所,在此基础上所设立的运动医学研究室推动了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到了1959 年的时候,随着北京医学院的建立,医学研究所的成立,在全国各地区也陆陆续续成立了运动医学研究机构。到了1978年的时候,随着中国运动医学会的正式成立,才有了巨大的影响,中医运动医学会成立,并于1980年加入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才将中国运动医学独特的医学特色推向世界,受到国际体育以及运动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二、中医运动医学的现状分析

中医运动医学的现状,主要包括临床现状等的分析。当下,在中国体育医院飞速发展持续上升的基础上,中医运动医学也伴随着上升的趋势不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的问题,诸如体育医院在地域发展层面存在着不平衡性的局势。主要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在华北、华东、华南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不仅仅理所当然的体育医学院增多,并且医学院的数量也是节节攀升。不仅仅整体呈现出数量多,同时,对于华中、西南、西北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整体的数量却显示出非常少的局势。并且相对的区域的体育医院发展相对而言比较好, 部分诸如成都、武汉、西安等区域性的的体育医院各具特色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整体的知名度非常的高的[2]。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这些城市中医运动医学发展比较早,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的道路,从而也就必然的在行业内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资金充足也是推动中医运动医学发展的核心动力,充裕的资金不仅可以建立起相当规模的体育医院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而且对于起步晚, 特色不够鲜明, 严重的制约着医院的发展。在整体的方向上发展的起步晚,在资金投入层面也不够充足,。所以,在整体的规模层面比较小。

(一)从事中医运动医学的人员概述

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从事终于运动医学的人员的发展,大多数从事于中医运动医学的人员限定于体育医院之中。在体育医学院中,从事中医运动医学工作的整体的人数比较多。总体上占到到医院总人数比例都非常的高。据相关部门统计月占到55%[3],例如,就成都体院附属医院来说,在从事中医运动医学领域的人数就占到了50多人。又比如在陕西体育医院的48人中从事中医运动医学工作的人数就占据32位。此外,对于其他医院而言,不论规模体量,从事中医运动医学的人数也是蔚为大观。从而,可见中医运动医学体育医院中最具特色的重要项目,也是体育医院发展的核心的重点。不管是从规模而言,还是从项目本身而言,在众多的医学体系之中,中医运动医学都占据着中医运动医学领域的半壁江山。

(二)中医运动医学院科室部门的设置情况

在中医运动医学科室的建设层面,虽然各具特色,但是依旧发展不完善。所以,造成了大多数的医学院在科室划分层面,没有足够多的资金和精力去细分各个科室。基本上相关的治疗室,以及针灸科, 还有医院的推拿科, 中医骨伤科等多家的科室都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对于不同的科室结构设置也是非常不全面。诸如有了针灸科就没了推拿科,有了推拿科就没有了治疗科等[4]。在科室的划分层面不够细致,存在着部门设置不全面的特点,这主要是跟各个不同的医院的特性以及相关的偏重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对于大多数的体育医院而言,其核心的作用是以治疗运动员为主。除此之外,对于治疗损伤的骨伤科等科室部门的设置不全面。

(三)中医运动医学的应用比例

中医运动医学的应用比例,也会是中医运动医学手段在体育医院中应用的核心的指标,在中医运动医学的应用层面,平均比例有 66%~ 71%, 最少的应用中医治疗的比例也占了 40%~ 49%, 更为突出的医学院在应用层面上更是达到80%左右。综上可见,在中医在体育医院中的应用就整体而言非常的广泛。

在治疗运动性疾病以及运动性损伤层面更是各具特色,在现代的中医领域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

(四)各体育医院中医运动治疗的手段

中医运动医学在各体育医院的运动治疗层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特色,也是展现中医运动医学发达程度的核心关键。在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对于体育医院而言,有着非常突出的的地位。在中医运动医学领域最普遍的使用的方法是针灸、推拿、中药外敷等方法,方法的使用大多数是依据运动员受外伤的多寡来决定的。对于运动员而言,在长期的训练量大的的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疲劳等现象,也是非常的普遍。这主要是肌肉以及韧带等想关的重要的部位在训练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损伤所引起的。所以,针灸、推拿这种以外治内的治疗方式在中医运动医学的领域是非常的受欢迎的[5]。在中药的应用层面上,主要采取的依旧是也以外敷为核心。同时,也彰显了中医运动医学的独特的特色,能够非常明显的同西医区别开来。

(五)各体育医院中医运动医学的科研概述

中医运动医学在各医院的科研的情况,彰显着中医运动医学的发达程度。但是,就中国目前的中医运动医学来看,在科研层面存在着过多的问题。就运动医学的科研来看,整体问题不算太多。相应的科研的研究的级别也非常的表层。其核心的原因是由于中医院在治疗的层面侧重点不同,科研的资金以及科研项目的重视程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6]。由于医院治疗最多的为损伤类的疾病,所以,在临床的研究的过程中,在损伤方面以及运动性疾病层面涉及到的东西也是最多的, 约占到 31.8%和 34.1%, 其他, 例如心理应激的调理, 相关的传统养生以及相应的健康促进等各个层面的相应的课题也是非常的少。探究其形成的核心的原因主要和医学院的整体的规模以及相关的发展层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方向有关:首先许多体育医院目前还在起步阶段, 没有足够的研究实力申请到级别高的课题;其次如何增加医院收入是工作重点, 要保持医院一定的门诊量, 在资金有限情况下, 医院投入的科研精力和资金自然有限;同时,也就限制了科研发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同时对于运动队之间的相关的合作也

是不够密切, 只能是单纯的到了一个治疗服务的作用, 在疗效机理、以及治疗新方法、新药开发、提高运动队能力等层面,不能够进行非常深入的相关的研究。

三、对中医运动医学发展的建议

(一)持续不断地加强中医运动医学临床技能培训

综上可知,在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的过程中,医学院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侧重点各不相同。大多数情况下,其侧重点主要针对的是依据防治运动员伤病层面的。可知,中医运动医学在防治运动员的伤病层面有着非常积极的功效[7]。尽管当运动员出现非常严重的损伤,依旧可以利用西医手术手段,以及在运动员的其康复阶段依旧要用到中医药。对于中医药的应用非常的遍,在日常应用中用到的最多。在处理小的损伤方面, 中医手段无疑是很好的选择。中医的治疗手段有着非常突出的功效,不仅可以单纯地对运动员的整体的伤病进行有效的治疗,而且可以对运动员整体的身体进行有效的调理,最终可以预防运动性疾病和运动性损伤,我们应加强对体育医院工作人员的中医临床技能的培训。所以,对于医学院来说,对中医运动医学的临床技能的培训,增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极大地促进中医运动医学。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中医运动医学发展体系

综上可知,中医医院的规模以及整体的数量还有待提高。就其发展的整体和数量来看,存在的核心原因在于整体的有关部门需要增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对于大多数的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而言,在很多地区之内,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大多数的体工队治疗室的形式主要在为运动员提供基层的医疗服务。通常由于资金不足,从而不能够有效的引进足够多的人才,从而也不能行之有效的去建立起足够规模的体育医院,所以,也就严重的限制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使其医疗特色无法正常发挥[8]。建设以中医特色的体育医院相对投入较少, 在针灸、推拿、中医骨科上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充分发挥中医在治疗运动员伤病层面的诸

多的优势,在提高运动成绩以及保护运动员少受损伤都是十分必要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可促进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

(三)发挥中医药与运动在保健康复中的作用

在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在体育医院之中了治疗伤病的职能外,同时也有着提高国民体质保健康复的核心的职能。在运动康复以及中医药在康复层面上,中医药学造保健层面有着非常多的优势,能够积极主动地去促进体育医院的发展,以及提高运动康复、健康促进特色,。同时,对于医院的发展而言,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吸纳有关中医运动医学的相关的人才,从而有效的推动运动人体科学或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发展[9]。有效的促进保健康复的相关的职能、对全民健身的=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发挥中医药与运动在保健康复中的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中医运动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四)促进中医运动医学国际交流

在中医运动医学发展领域,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虽然在中国内地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同时,在西医运动医学的研究领域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就要求在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广泛的吸纳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研究。从而促进运动医学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医运动医学可以占据传统医学的核心地位。加强对于重要运动医学的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加大中医运动医学的研究和探索,从而坚持不断地在努力发展自身的同时, 持续的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在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之路上,促进中医运动医学的飞速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不断地完善体系最终将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推向国际化。

(五)注重中医运动医学理论层面的深度研究

在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要加强实践层面的发展,而且要注重理论层面的研究。对于中医运动医学而言,要树立以科研带动临床的理念,在中医运动医学的持续蓬勃发展的过程中[10],将具体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相结合。从而发挥科研与临床应互相促进, 科研工作做得好, 课题的级别、研究成果有突破。最终使得中医运动医学取得巨大的发展,在科研理论层面上取得巨大的

成果,从而卓有成效的加强中医运动医学的进一步的飞速的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自古人对中医运动医学的基础发展开始,中医运动医学一直以来,在长期的发展的进程中不断的结合具体的社会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完善。从而在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的进程中,不断的促进以及不断的持续丰富,从而形成了中医运动医学取得蓬勃发展局势的状态。同时也促进了中医运动医学的不断发展完善,在不断地丰富体系的过程中,不断地走向世界,不断地发展壮大。最终,使得中医运动医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本文通过对于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概述,以及中医运动医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从而为中医运动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焦永亮.对运动医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及方法的思考[J].知音励志.2016(20)

[2]沈邦华.运动医学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1990(03)

[3]王洪勋.在《运动医学》教学中一点粗浅的体会[J].山东体育科技.1985(01)

[4]陈少宗.国外在运动医学中应用针灸疗法的新探索[J].山东体育科技.1987(03)

[5]赵师义,郑崇义.从运动医学角度探讨疼痛的生理机制(上)[J].辽宁体育科技.987(03)

[6]王鸿生.捷克运动医学教授约·诺瓦克博士在沪讲学[J].体育科研.1987(04)

[7]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简讯[J].体育科学.1987(01)

[8]骆勤方.1987年香港国际运动医学报告会[J].体育科学.1987(03)

[9]关于中国养生史的作用与意义——试论中国养生史对运动医学的借鉴作用与现实意义[J].体育文史.1988(06)

[10]王大安.心电图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综述)[J].山东体育科技.1988(0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