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心理现状及调适技术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现状及调适技术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现状及调适技术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现状及调适技术研究

作者:张兰

【摘要】分析了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和调适技术,以及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危害。针对护理人员各种心理行为和来自各方面心理压力,阐述了心理调适技术;这些心理调适技术将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有所帮助,更重要的是将会提高新时期的护理水平。

【关键词】护理人员;心理压力; 调适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意识的增强,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在逐渐加大。以健康为中心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是护理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护理工作发展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笔者结合自身和临床的工作实际,对护理人员如何塑造身心健康,保持乐观的情绪,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创新,提高心理自觉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护理人员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1.1、常见的几种心理行为

挑战与压力普遍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长久从事临床护理的护理人员,若维护不当、疏导不及时,就有可能造成工作热情降低,甚至发生“心身耗竭综合征”。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种:

1.1.1.自我认识偏差

护理人员对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认识有着较大的偏差。常常表现为:有的护理人员认为护士在医院中是处于较低层的工作,自己的口才、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如医生,因此,在与医生共同处理某些问题时,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怕被别人讥笑、出丑。平时总爱拿医生的优点与自己的缺点比较,越比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越比越对自己丧失自信心。有的不但不能接纳自己,反而拒绝自己,甚至摧残自己。近年来在护理人员中发生的自残、自杀事件已不足为怪。究其原因,主要是自我认识偏差,缺少对客观环境及人际关系的冷静思考和分析,从而造成社会实践障碍、敏

感多疑等心理行为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以心理干预,及时纠偏,否则将妨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影响护理质量。

1.1.

2.职业快乐感缺失

据有关学者对不同职业的心理调查结果显示:护理职业群体中发生心理问题的比例确实高于普通人群。美国学者1986年的研究报告也部分证实了这一观点。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常常抱怨工作太累、工资待遇低、患者不理解等。尤其是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以后,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患者及家人的语言伤害、人身纠缠、暴力侵害,甚至医疗问题的诉讼等等。医患关系异化、恶化现象所造成护理人员的不安全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曾有调差显示:SAS均分为35.7±7.01,显著高于全国常模(SAS常模为29.78±0.46),P <0.01.分析其主要的心理冲突为:①对护理工作的高要求与现实待遇相差较远,引起心理失衡;

②缺乏决策自由;③共同参与、商议的权力受限;④对工作环境缺乏控制;⑤职业快乐感缺失。

1.1.3.心理“不堪重负”

护理人员的主观性“不堪重负”和心身症状以及主诉要多于医生和其他职业,这与护理人员本身的应激原有关。主要表现为:①护理人员绝大多数为女性,其生理特点和事业、家庭、社会中的不同角色,使她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容易产生为自己、子女和家庭未来担忧等各种不良情绪;②快节奏的工作运转,循环往复的内容,容易在工作中发生失误、差错和事故,并由此产生消沉、悔恨、内疚的情绪;③在人际交往中护理人员常常是处于依附地位,更多地暴露真情实感,并受到患者的社会和心理等问题的影响。④护士处于医患矛盾的接触点和最锋芒的位置,常常和患者直接接触,经常是医患矛盾的直接受害者,再加之一些有关医护人员被医闹者暴打等事件的报道,致使一些护士工作中带着恐惧的压力。

1.1.4.心身耗竭状态

美国、日本等国学者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提出了一个“心身耗竭综合征”的概念,简称BS(burnoutsyndrom)。并对BS作出解释:“它是一种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以极度的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症,并且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心身耗竭综合征”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单元,而是许多心理和躯体疾病的基本症状或前奏。最常见的表现是:疲乏感、厌倦感、力不从心感、无能感、淡漠、敌意、易激惹、抑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动机削弱、工作效能下降、睡眠障碍、饮食及体重改变。如果自我保健不足,医疗机构管理中缺乏对护理人员人性化激励与关爱,长期在耗竭状态下工作的人不仅会漠视、敌视服务对象,也会把自己变成急需帮助的人,严重降低护理质量。

所以,从事医疗工作的人员随时需要在体能、智能和情感方面进行“充电”,否则有可能成为“无助的助人者”,酿成“助人者的苦难”。

1.2、造成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

1.2.1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护理工作任务繁重,轮班作业,相应的劳动报酬不足,传统的权力机构又将护士置身于组织的底层;在医疗机构里,医生有着做决定的权力,而护士被认为是毫无疑问的执行者。这种现象使病人产生一种错觉,医生是至高无上的,是受人尊敬的,而护士只是处于从属地位,护理人员普遍缺乏“个人成就感”,造成了护士的内心期望与现实的冲突。

1.2.2 民众的健康需求和法制意识的提高使护士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护士从简单的疾病护理到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护士稍有疏忽便可引发护理纠纷。目前,医疗民事诉讼的案例日益增多,巨额的赔偿,无形中加重了护士工作的心理负荷。

1.2.3 精神卫生知识缺乏受基层医院的条件的限制,多数护士上岗前后未受过心理健康知识的专门学习和训练,精神卫生知识匮乏,在工作中、生活上受挫时,不善于应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平衡、调节和完善,容易造成矛盾加剧,人际关系障碍,职业倦怠。

1.2.4 护理学的快速发展: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护士所承受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护士每天既要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又要在业余时间投入精力学习新业务、新技术,学习与工作不断摩擦容易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影响心理健康。

1.3、心理压力产生的后果

压力是维持生命活动和器官功能协调的重要保证,适量的压力有助于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然而,当机体面临激烈竞争或长期处于压力状态时,会产生适量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在生理方面产生诸如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免疫力降低等;在心理方面产生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就会出现沮丧、麻木、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现象,身体上产生疲惫不堪的感觉,结果导致护士的抱怨增多,心理不平衡,烦躁易怒。在工作中护士既不能耐心倾听也不能迅速做出反应,对病人态度冷漠,甚至冷嘲热讽或逃避与病人接触,这样不仅会影响护患之间的关系,导致出现差错率升高,冲突增多等现象.

2、护理人员应掌握的心理调适技术

2.1.心理调适技术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调适就是“和顺舒适”。护理人员的心理调适技术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针对促进护士个体成长和健康所做的一种自我了解、自我发现、自我改变、自我适应和自我发展的心理帮助。然而,人只有在一个比较开放的环境中,才能释放自己的一切思想,从中搞清楚自己的信念和态度。

护理人员心理调适技术就是给护士创造了这样一个开放的、无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通过与自己对话,使护士感受生活的不同层面对自己身心的影响,发现自己最深层的思想和感情,并学会了解它们,最终实现自我帮助和自我治愈,使身心恢复健康,个性更加成熟,自我更加完善。

2.2.心理调适的方法

2.2.1自我体验,释放内心情感: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矛盾的和自我伤害的负性情感,而我们并不知道这种情感是怎样产生的或从哪里来的,但它的确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情绪,我们通过说或想,就可以将身心有伤害的负性情感释放出来。具体方法有:①充分地找寻并利用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学会合理宣泄,采用升华、幽默等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抵挡应激原的侵蚀。②开展“情商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护理人员知道情绪是大脑与身体相互协调和推动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它需要随时意识、不断控制和调节,才能避免情绪枯竭。③通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培养护理人员自信、自尊、自爱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护理工作客观要求护理人员要爱患者,对待患者如亲人,但许多护理人员却往往忽视自爱。因此,在心理行为训练时,要重点强调一个观点,即你想爱患者,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并通过帮助自己和关心自己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从中享受到快乐。

2.2.2自我调节,作为主体的护士本身,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释放内心的压力。面对压力,应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充分发挥个人的应对能力,如果用微笑、幽默、定期旅游等调节方法.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树立现实的期望和目标,不过分苛求自己和他人,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关系。要勤于学习,特别是加强精神卫生专业知识学习,以提高排解不良情绪的能力。调整潜意识中对自身的评价,学会情绪的控制。学会自我安慰,宽容他人,寻找正确的压力释放渠道,提高对失败、挫折的承受能力。护士有了宽阔的胸怀,就会使自己乐观、开朗、热情和善,而感染和影响他人的情绪。

2.2.3自我抗压与释压,个人积极调整心态,改变对职业价值不正确的认知观点。作为心理压力的主体,护士一定要学会自我抗拒压力,释放内心的压力。具体做到以下几点:①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冷静客观地评价工作,端正工作态度;加强学习,变职业压力为动力,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努力工作,争取早出成绩、多出成绩,得到社会和医院的认可,培养成就感和价值感;②培养抗压能力,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学习,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调节,保持心态平和。倾诉是缓解压力的有效办法,可向信赖的人诉说、宣泄不满情绪,获得理解、支持和帮助;同时培养、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③争取家人理解、配合,积极处理工作与家庭需求的矛盾,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睡眠,使生

活有规律;④保持平衡的心境,有效的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使自己经常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

2.2.4提高自我意识,发展理想自我:生活和工作中许多负性情感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它直接影响着护理人员的心情和身体,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和体验去理解、发展和提高对身体的自我感知、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心理成分的认识。具体方法有:①自我分析提问法。我们可以请大家不时地扪心自问: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与别人的界限在哪里?我为什么成长为现在这个样子?我在多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事?什么事物对于我很重要?我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有什么社会性的意义?我将怎样改变现状来成为理想中的白衣天使?通过分析和自问,使护理人员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投射、强加于患者。②适度的分化法。适度的分化是成熟和有适应能力的标志。对于呈现低分化状态,即自立、自主程度低的护理人员,我们要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来积极鼓励、扶持她们建立自信,克服自卑,阻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不断提高自己心理的承受能力。并使她们能从中领悟出每一个人不要片面的追求完美,而要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现实;③注意力转移法。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并且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活动中去,以缓解心理的紧张和压力,淡化和缩小心理上的自卑阴影;④循序渐进法。先寻找自己比较有把握和容易做的事情去做,发挥最大潜能。这样成功后可以强化自信心和独立性。

2.2.5建立积极信念,明确人生坐标:信念是一种看法,是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信念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精神和情感,进而影响健康。具体方法:①成功心理训练法。如采用角色扮演、制造情景、组织“收获优点”等方法,来确定适当的人生信念和价值立场。②布置作业。请写出目前最想实现的愿望是什么?实现这些愿望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实现这些愿望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障碍等等,通过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人生坐标和拟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步骤。③学会内部沟通。内部沟通是一种接近自己的模式,使你学会探测你的内心并与自己的心灵谈话和沟通,帮助你知道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内部有什么样的障碍或阻抗;你的本质是什么;通过主动学习,增加生活体验和感觉的方法,得到真实的东西。

2.2.6加强亚文化意识,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现代社会生活中,国际、族际和人际交往频繁。交流沟通的障碍常常来自于害怕被拒绝或举止不当。有的护理人员与人交往时,因为未把握好交流的背景性、情景性因素,以致手足无措,不知所云。解决这个问题,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自己与患者之间的社会文化差别和相似性,知己知彼。惟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对方的生活方式、经历、自我意识和价值。在这方面,要注重加强社会人文学科的学习,其中的文化相对主义、多元文化观念,对于培养护士大度、宽容的人格有帮助。具体方法:①设计以平等、关切,且有同情心,顺利进行访谈及非语言交流的场景;②组织护理“心理剧”。即从护理信息的收集、评估、计划、

实施和评价中来获得更新、更深的临床体验和认识,最终提高人际沟通等行为技巧,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产生互动效应和心理调适的目的。

总之,新时期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的维护及心理调适,一方面要注意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要力求把可能在护理人员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限制在最小范围,控制在最低程度。另一方面,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她们的情绪、精力、智慧、才能、潜能等提高到较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戴晓阳主编 . 心理挫折与防御机制. 护理心理学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 2

[2]杨桂菊,陈艾华.精神科护士职业心态浅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77

[3]乔世明主编.医疗纠纷与法律责任.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

[4]蔡忠艳,王建,徐玉华,等.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探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6)354-356

[5]吴军临床护士的心理调适医学新知 2011.5

现代员工的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

《现代员工的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企业管理出版社2016年8月最新出版,国际大16开精美装帧,封面四色特殊工艺,正文采用双色印刷,定价:36.80元。ISBN 978-7-5164-1338-8 。 ★疲惫忙碌职场人士的一本洗涤心灵之书。 ★以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你会重新发现工作和生活的快乐与意义。 ★直面压力,打赢与压力这场无形的战争,让它成为你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压力无处不在,找准方法,对症下药,甩掉压力,轻装上阵。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做自己心理的医生。 ★全国各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心理健康疏导指定教材。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职场竞争不断升级,压力越来越大,作为一名现代员工,你如何化解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的压力?本书通过对压力产生的根源着手,对释放压力和心理调适技巧等多方面进行全面介绍。旨在帮助每一位在职场打拼的现代员工解决让自己彷徨不前的心理问题,让每一位员工拥有健康、愉悦的身心,并收获幸福、快乐的人生。 目录 第一章现代职场压力重重,别让压力压垮你 每个在职场中前行的人都承受着一种无形的重量——压力。如果忽视它,它就会变得越来越重,最终将我们彻底压垮。重视压力,卸掉双肩上这无形的重量,我们才能在职场中步伐轻盈,奔向成功。 1.人在职场,压力无处不在

2.工作繁重休息少,压力不断累积 3.人际关系难处理,压力悄悄滋生 4.家庭工作难两全,压力着实难解 5.职位晋升路漫漫,压力越来越大 6.任务失败频发生,压力层出不穷 7.消极心理悄悄来,压力迅速升级 第二章找准方法排解工作压力,甩掉重压轻松工作 我们在工作中之所以压力重重,并非工作本身多么繁重,而是缺乏以更高效率完成工作的方法。以最优的方法解决工作上的一个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就甩掉了压力。 1.别堆积压力,“压力山大”难排解 2.减压是门技术,方法科学才有效 3.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4.苦干更要巧干,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减轻压力 5.量力而行,力所不及及时求助 6.工作中抓重点,解决重点压力骤减 7.制订工作计划,走在压力之前 8.善用分割法,分割工作分解压力 第三章积极交往消除人际压力,人缘好压力小 当身边充满了欢声笑语,当遇到困难时有一双双无私的援手,当环顾四周发现自己并非孤身一人,我们无疑会感到一身轻松。用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培养好人缘,人际压力自然无影无踪。 1.好心态为你带来好人缘 2.远离“俯视心理”,平等视人是交际第一原则

护士的心理压力及调适

护士的心理压力及调适 护理工作属于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行业,集高风险、人文关怀于一体,护士每天24h面对患者的救治和护理,疾病的危重,责任的重大,人际关系等给护士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十分重要,可通过人际沟通、社会支持、提高自尊水平及自我调适来缓解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 标签:社会支持;心理压力;心理健康;自尊;沟通;同事支持系统 护理学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科学。护理工作的任务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和减轻痛苦。护理工作属于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行业,集高风险、人文关怀于一体,护士直接面对的是有病的弱势人群,每天24h面对患者的救治和护理。疾病的危重、生命的脆弱、责任的重大,都给从业人员身心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十分重要,因她们从事着一份高风险高压力的工作,十分渴望得到心理上的支持,以保持自身良好的健康状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和竞争压力增加,精神卫生问题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了普遍的关注,面对职业压力应该如何提高人们的心理适应能力,怎样学习积极的应对方式来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值得护理管理者、护理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位从事护理工作的个体认真思考的问题。 1 专业压力 护士承受的巨大专业压力以及与工作有关的人际关系是造成护士紧张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面对职业压力的情况下,学习和运用积极应对策略,减少消极心理防御是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的基础,所以加强继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2 工作环境严肃、工作性质严谨、紧急 护理工作严肃、严谨的性质决定了护士必须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严格“三查七对”制度,常规做到“四轻”等,慎独常驻心中。护士应理解同情患者,尽量帮助其摆脱孤独感,保护患者隐私。同时临床护士经常面临突发的病情变化、急诊、重症及各种危重症抢救,护士必须随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还必须随时配合医师做出应对反应。无论护患、医患哪种关系处理不好,都易导致护理人员身心疲惫。 3 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是人类特有的需求,它不仅是传递信息的手段,还可以协调情感,以满足沟通者的心理需求。同时,沟通者从沟通的信息中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一个团体中的人与人隔阂、误会、矛盾逐步化解,通过沟通所提供的信息,增

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

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而“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不断进步、日趋复杂的社会为现代人带来了日益凸显的情绪危机,来自生活、学习、工作、环境和精神孤独等方面的压力,使许多人背负了很多心理问题,遇到了很多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问题往往使人们的心理失衡,甚至失去生活动力,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进行心理调适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对于承担着重大社会责任的领导者来说,他们的工作绩效不仅取决于他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的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已经成为现代领导者提高素质和实施领导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已经成为一个很紧迫很有现实意义的话题。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及常见的心理不适症状 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有合理、正常的行为,非健康的心理必然导致异常的言行。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政德、政才、政绩的基础条件。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对健康进行重新界定:“健康乃是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表现。”所谓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四个方面的因素,这四者之间是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 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协调与平衡,一旦心态出现不协调或是不平衡的状况,这个人就有可能出现了心理问题,也就是说心理失调了。所谓心理失调,是指人的心理状态发生病理性的变化。在这种状态下,个体会出现心理困惑或精神不适,而且伴随着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适应不良的行为特征。 我们在注重加强干部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加强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其德、能、勤、绩、廉以及心理素质,都能符合党和人民事业的要求。经过组织部门调研、分析和归纳,目前在各级领导者中常见的心理不适症状包括焦虑、强迫、恐惧、抑郁和其它身心疾病,而长期的心理紧张状态则成为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焦虑心理。焦虑是应激状态下最容易产生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或威胁的存在,产生的紧张、忧虑、害怕等。焦虑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当社会与环境因素提出的挑战越高时,人们的焦虑感也就越强。焦虑已经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可是很多人在焦虑情绪产生时,往往不晓得自己正处在焦虑的状态。一个人心中感到焦虑,意味着他有压力了。焦虑时人处在压力底下的一种生理及情绪上的不愉快、不舒服的感觉。焦虑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它始于对某种事物的热烈期盼,形成于担心失去这些期待、希望。焦虑不只停留于内心活动,如烦躁、压抑、愁苦,还常显示为行为方式,表现为不能集中精力工作、坐立不安、失眠或梦中惊醒等。 (二)强迫心理。强迫症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

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与自我调适

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与自我调适 发表时间:2013-08-22T09:22:55.8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2期供稿作者:王艳连 [导读] 近年来医患关系不容乐观,关于医患之间矛盾与纠纷的报道常常见诸于报端,导致医护人员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日益下降。王艳连(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响水 224600) 【摘要】众所周知急诊科的工作具有错综复杂性、不可预见性,涉及多学科,并且涉及暴力事件多,工作在急诊第一线的护理人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长期从事急诊护理工作的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1],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患者及其家属、考核晋升、家庭、薪酬待遇等各个方面。护理人员应该适时的进行自我调适,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增强良好的压力适应能力。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自我调适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099-02 1.心理压力的来源 1.1心理压力来源于社会。近年来医患关系不容乐观,关于医患之间矛盾与纠纷的报道常常见诸于报端,导致医护人员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日益下降。特别是急诊科,收治的病人病情急、重,疑难杂症多,病情变化快,同时流氓打架斗殴、酗酒、流浪乞讨、智障人员各色人等应有尽有,医护人员“稍有不到之处”,有些人士片面看待、错误理解、以讹传讹,以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医德沦丧,动辄投诉、甚至引来媒体不实报导,医护人员如履薄冰,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更多、距离更近,更是处于风口浪尖,更易成为指责的矛头和问题的焦点[2]。 1.2心理压力来源于患者及其家属。由于急诊就诊的患者发病都比较急、重,每一位来就诊的患者都觉得自己是最急、最重、而且应该最先得到处理的,心情焦躁,都希望医护人员能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病痛,对医护人员有着较高的期望值。而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会按照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来处理病人,这种情况下会引发有些对医疗护理服务要求较高的患者及其家属的不满,他们因为还需要医生进行诊治一般不会向医生发火,所以护理人员更容易成为他们责难的对象,工作稍有不到位之处,比如输液穿刺时未能一次性成功、未经常巡视观察、甚至工作环境、嘈杂声响都会成为他们指责的由头。 1.3心理压力来源于考核晋升。随着护理学的发展、社会人群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护理人员所掌握的理论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技术技能需要不断提高,同时按照卫生部主管部门规定,护理人员执业有着严格的执业条例法规,职称晋升有着严格的制度。每个医院也都会有着严格的护理人员考核计划,定期组织理论考试、操作考核、技能竞赛。使得护理人员在紧张工作之余必须抽出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长此以往容易有一种力不从心的焦虑感。 1.4心理压力来源于家庭。护理人员的队伍中大多数是女性,男护士还是占很小的比例,作为女性,扮演着多重角色,是女儿、是儿媳、是妻子、是母亲,然而紧张忙碌的工作之后,下班回到家的护理人员身心疲乏,不能和家庭其他成员很好交流,容易导致亲情之间疏远,与朋友来往过少,会改变生活圈子的交往,容易导致人际关系减淡,所有等等都会让护士感到郁闷,烦躁,不能很好控制情绪。 1.5心理压力来源于薪酬待遇。与其他职业相比,护理工作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而且,劳动强度不小。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要实行大、小夜班甚至通宵值班,忙时遇到急、重、危等抢救还要拖班。现在的女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被父母疼爱呵护,不少年轻的新上岗护士没有能够坚持在护理工作岗位上,辞职不干的屡屡发生,导致护士缺编,医、护、患比例不合理,加之工作量超负荷,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社会现实中分配不合理等现象,容易导致护理人员心态失去平衡,有不公平感觉。 1.6另外,个体性格差异、心理承受能力对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产生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3] 。 2.护士心理压力的自我调适 2.1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护理人员要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差异,树立自尊、自强、自信的信念,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心胸豁达,经受得住困难和挫折,注意培养自己坚韧不拔、乐观开朗的个性,不要懦弱、孤僻。 2.2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与人相处,要诚心相待,懂得尊重理解他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病人、同事,学会换位思考,主观上积极去创造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哺育子女,赡养老人,自觉承担家务劳动,实际上这也是有效放松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经常与好友接触联系,多交流沟通,争取他们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家庭成员间的和谐,朋友间的融洽相处,这可以很好的调整情绪,使心理得以保持平衡和健康。 2.3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完美主义会使人不停地劳作,却很少对自己努力完成的工作有成就感。目标定位要适宜,努力调节自我,学会对各种现象做出客观的分析,正确的判断,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努力加强对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体现自我价值,赢得患者及社会的信赖和认可。 2.4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护理人员要改变从家庭到医院两点一线间的生活模式,调整生活节奏,积极处理好生活工作及人际关系。懂得放松自己,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丰富的营养。培养多种兴趣,利用节假日安排短途旅游,走进大自然,融入祖国的美好河山中,陶冶情操,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种草、育树、养花、养鱼、参加一些有益的休闲、娱乐活动,调节放松心情,利于身心健康[4] 。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长久从事急诊护理工作的护士面对着来自于社会、患者、家庭、考核晋升等各方面压力时,若维护不当、疏导不及时,就有可能造成工作热情降低,职业快乐感缺失、心里不堪重负,要学会适时地进行自我调适,释放内心情感,建立积极信念,通过培养良好的个性修养,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积极疏导心理压力,增强良好的压力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丽.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J].黑龙江医药,2009,22(6):934-935 . [2] 刘春荣,常惠丽.护士自我缓解心理压力的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16(2):323-324. [3] 陈彩虹,张淑英,丁玉兰,施丽丽.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04(35):256-258. [4] 吴志敏,刘松茹,刘珂.浅谈急诊科护士工作倦怠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102-103.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培养的几点体会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培养的几点体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护理人员; 心理健康; 自我培养 护理工作属于科学性、技术性、服务性行业,集高风险、人文关怀为一体,且充满挑战与压力的一项工作。由于职业性质、特殊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社会给予不公平的待遇等给护理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若自我心理调适不当,会造成工作热情降低,厌倦工作。护理人员精神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着整体护理的质量,进而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因此,护理人员的精神心理健康维护是十分重要的。根据不同的调查,护士职业群体的心理问题要高于一般人群。护理人员的精神健康问题及防范措施日益受到重视。而提高护理人员高压下维持精神健康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是解决护理人员精神健康问题的关键。本文结合作者体会谈几点看法。 1 学会珍爱自己,正确面对他人的评价,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 著名的人本心理学家代表马斯洛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分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评价;(3)

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4)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控制;(9)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护理工作要求我们关爱病人的同时也要学会关爱自己,即自爱。自爱——就是爱自己,意识到自己是重要、美丽而有价值的。不会强求别人的言行符合自己的旨意,不必依赖别人提高自己的价值,只要自己接受自己便足够了。一个人首先要学会关爱自己,并通过帮助自己,关心自己来帮助别人,同时清楚地认识到不以为获得别人的感谢和奖赏为目的才去帮助别人,而是因为可以从帮助别人或爱别人之中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现阶段,由于社会的偏见,护理人员为病人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相应的尊重与承认,再加上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令人羡慕的权利和金钱,酸、甜、苦、辣,尽尝之,使护理人员不能充分实现自身价值,感到自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精神长时间受到压抑,从而困惑、伤感、失落、放弃、历史伴随左右。这是一种自我否定,这些护理人员是根据外部成就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确定自身价值。从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期望获得种种荣誉。赞许能令人精神上受到抚慰,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没有必要放弃生活中的这种享受。但是,如果寻求赞许的心理成了一个人生活的需要,需要通过他人的赞许来确定自我价值,

护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护理中体现人文关怀 摘要:本文简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以及人文护理的重要意义和工作重点。培植人文精神,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是改善护患关系乃至医患关系的重要突破口。在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过程中,注重体现现代医学模式下的人文精神,将人性化服务落实到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其贯穿临床护理的全过程。人文精神是整体护理的理论和导向,整体护理则是人文精神的实践和应用。 关键词:护理人文关怀

目录 1 护理中体现人为关怀个人理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人文护理在医疗工作中的运用 (3) 2.1 人文护理的专业体系 (4) 2.2 人文护理的理念体系 (6) 3人文护理的实施 (7) 3.1构建和谐的人文氛围 (7) 3.1.1营造舒心的医疗环境 (7) 3.1.2创建方便温馨的工作流程 (8) 3.1.3构建医患、护患以及病人家属间良好的人际氛围 (8) 3.2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服务 (8) 3.2.1推行心理护理 (9) 3.2.2加强健康教育 (9) 3.3强化人文知识学习、倡导科学护理观 (10) 4 小结 (10) 参考文献 (11)

1 护理中体现人为关怀个人理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医院该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积极应对“入世”后医疗市场形成大市场、大竞争的格局,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呢?针对以上的要求,作为护理人员在各个方面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为病人提供更为专业,更为科学的服务,使病人的满意率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是临床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病人的诊疗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满足病人需要,提高病人的满意率,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转变观念,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把病人当亲人。患者入院时有人热情相迎,出院有人笑脸相送;处处尊敬患者,服务细致周到。让病人看明白病,费用明白是关键,是让病人享有知情选择权的重要体现。常用药品及价目公开、住院费用“一日清”和电脑触摸查询系统的开通,使患者不再是”雾里看花”,消除了交糊涂费、花冤枉钱的疑虑,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进一步明确责任护士的职责,加强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努力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转变服务理念和护理工作模式。责任护士在病人入院时,热情接待,介绍入院须知,做好导诊导检服务,合理安排护理时段。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实行事先告知制度。检查前后,手术前后,护理工作做到有解释、有指导、有效果。病人出院时,送上一份“健康联系卡”。做好出院前的再次沟通,把病人送到病区电梯门口。实行这一工作模式后,住院病人在整个住院过程中都感受到浓郁的亲情,住院病人的满意度不断上升。实施人情化管理,使病人有“病房是一个舒适的家”的感觉。在抓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把情与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同情心爱心的驱使下,恰到好处地进行管理,让病人在住院期间感

护士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护士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汉川市人民医院王淑莲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实施优质护理对护士素质提出挑战,同时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给护士造成日益沉重的心理负担。为了使护士尽快适应现代护理模式,提高自身生命价值,充分发挥潜能,维护身心健康,护士心理的自我调适是十分重要的。 1 心理压力的来源: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压力的来源面较广。 1.1 社会压力: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护理工作只不过是一些打针、发药之类的简单机械劳动,而把疾病的康复归功于医生。对护士和医生的态度判若两人,这种现象在病房常能看到。每当此时,护士的精心治疗,严密观察,亲切问候化为乌有。护士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心理上失去了平衡,产生了失落感。 1.2 工作压力:由于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使护士24小时轮流值班,遇到急诊、抢救病人更不能按时下班,有可能连轴转。这种不规律的工作时间,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超负荷的工作加重了护士的身心负担,同时护理工作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一种工作,其辛苦不言而喻。在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面对一些简单劳动换取高额经济收入以

及社会现实中其种种陆离现象,护士容易对原有的价值观产生怀疑而致不公平感,心态易失去平衡。 1.3 竞争压力:护理知识不断更新,技能要求日益提高,对护士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技术、新业务、新设备应用于临床,要求护士必须掌握;各级医院对护士学历层次的要求,也促使着中专护士鞋大专、大专护士鞋本科,再加上护理继续教育、三基训练、晋升考试、进修学习等各种形式的考核,使护士一生中都在接受各种形式的考核,护士既要完成日常繁重的护理工作,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培训、自学,长期处于高压的状态,使护士有一种力不从心的焦虑感。 1.4 家庭压力:护士进入家庭,负担多重角色。本来应该关心老人、体贴丈夫、教育孩子,但漆黑的“夜班”还需丈夫接来送去,繁忙的工作使护士筋疲力尽,与他人交流时间少,人际关系淡漠,亲情减少,偶尔的家庭矛盾是避免不了的,护士会感到无所适从,苦闷难言,引发忧愁、烦恼等负性情绪。 1.5 护士角色迫使护士一再压抑消极情绪,往往造成“零存整取”的效果。护士应以愉快的心情和热情的态度走进病房去“微笑服务”。但护士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消极的情绪一再压抑,日积月累形成了潜在的能量即“感情势能”,这种能量一旦超过了个体所能承受限度,就会出现“零存整取”的后果,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

2020抗疫护士心理健康保护.doc

2020抗疫护士心理健康保护 2020抗疫护士心理健康保护 心理障碍是越来越沉重的话题,新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一组沉甸甸的数字表明:全世界范围内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数占人口的12%更有上升的趋势,那麽,处在新时期的护士群体,尤其是精神科的护士长期处在焦虑、抑郁、偏执、疑虑、愤怒的环境氛围中,如何做到不被不良环境同化,保持自身的健康心理,更好地服务于精神疾病患者,也是精神科护士必须学习的内容。 1、正确认识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一般是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至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宜的。一般人认为心理障碍是对刺激反应的一种异常表现。 2、掌握维护健康心理的要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有了新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自信对健康

的定义为: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躯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即是,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有如下要求: (1)智力正常 (2)自我安全感 (3)切合实际 (4)乐观的生活态度 (5)和谐的人际关系 (6)思想与行动协调统一 3、注意给健康心理添加“营养素” 现代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十分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以吸取各种营养素,而却忽略了心理健康其实也需要添加“营养素”。 (1)自信:自信可使我们变得坚强,不惧困难、积极向上,有勇气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护理事业的迅猛发展,许多护理工作方法函待改革、

更新,社会对精神科医护人员不理解,甚至对其怀有歧视,造成从事精神科的医护人员有心理压力,得不到社会和家人的支持,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就有勇气和能力面对挑战。 (2)爱:爱是人本善良的一种表现,也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沟通方法,它能够使人深深感觉到生活着是一种幸福。作为精神科的护士,爱心更是一种工作责任感的体现,关心自己,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更爱自己服务的对象,愿意为真诚付出。爱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爱能伴随人的一生。精神科的护士社会责任重大,同事、亲朋和子女之爱十分重要,它们会使护士们在事业家庭上备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 (3)快乐:紧张而繁重的护理工作难免使我们感觉疲劳、心情抑闷,只要我们注意适时添加“快乐”这种营养素,赋予生命以活力,才能缓解疲劳,消除抑闷,积极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中,真诚问候一位患者,在紧张的工作中寻找快乐。 (4)宽容:在工作中,护士与护士之间、护士与患者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当这些冲突危机无法化解时,我们护士就要适时放弃,学会宽容,宽容也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人生百态,万事万物难免都能够顺心如意,无名火与萎靡颓废常相伴而生,宽容是脱离种种烦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法宝。

临终关怀护理心理研究

临终关怀护理心理研究 关键词:临终关怀,护理,濒死状态,心理关怀 临终关怀护理是近几年来护理学上新起的概念与探索内容,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不仅自己需要有临终关怀中的心理安慰准备,同时需要强烈的心理关怀传播本领、、、、、 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使患者在余下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由于监终关怀心然要涉及到各种症状的姑息治疗,所以在肿瘤科领域它和姑息治疗往往是同义语。 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这即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其主要任务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所以临 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 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临终关怀和肿瘤预防、治疗一样,是癌症研究中不可忽视的 方面。通过临终关怀的实践,至少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为癌症防治工作作出有益的贡 献:①研究影响癌症发生与扩散的心理及社会因素;②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估 价;③缓解症状与控制癌症疼痛的措施;④了解病人病危死亡的过程。 临终病人的心理状态: 在临终阶段,癌症病人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死亡的恐惧。美国的一位临终关怀专家就认为“人在临死前精神上的痛苦大于肉体上的痛苦”,因此,一定要在控制和减轻患者机体上的痛苦的同时,做好临终患者的心理关怀。病人进入濒死阶段时,开始为心理否认期,这时病人往往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否认自己已病入膏肓,总希望有治疗的奇迹出现以挽救死亡。当病人得知病情确无挽救希望,预感已面临死亡时,就进入了死亡恐惧期,表现为恐惧、烦躁、暴怒。当病人确信死亡已不可避免,而且瞬间即来,此时病人反而沉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也就进入了接受期。一般说来,濒死者的需求可分三个水平:①保存生命;②解除痛苦;③没有痛苦地死去。因此,当死亡不可避免时,病人最大的需求是安宁、避免骚扰,亲属随和地陪伴,给予精神安慰和寄托,对美(如花、音乐等)的需要,或者有某些特殊的需要,如写遗嘱,见见最想见的人,等等。病人亲属都要尽量给予病人这些精神上的安慰和照料,使他们无痛苦地度过人生最后时刻。 心理护理与心理治疗的区别 心理护理”与“心理治疗”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在《护理心理学》一书中,刘晓虹主编阐述了下述观点。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从总体上讲,虽有共同的实施对象———病人,但各自的侧重点却不尽相同。心理治疗比较注重开展神经症、人格障碍等精神有异常的病人的诊治性研究。而心理护理则更侧重精神健康人群的心理保健,强调对患有心身疾病、躯体疾病而无明显精神疾患的病人以及健康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或干预。所以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与维护 答案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与维护答案 答案医护人员心理健康与维护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现状 1、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条件是 (C) A、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B、对自身有适当的了解,且能悦纳他人和自己 C、无心理疾病 D、和现实有良好的接触 2、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的原因主要有 A、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和环境压力三方面 B、工作压力、精神压力和环境压力三方面 C、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和环境压力三方面 D、保健意识薄弱 3、xx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工会对全院职工进行了“压力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主要原因为 A、职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 B、许多医师处于亚健康状态 C、职称评定、科室效益、奖金收入 D、工作强度大、风险高、时间长 4、心理健康的日常表现,不包括哪项 A、乐于工作,且能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 B、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和现实有良好的接触

C、具有积极发展向上的心理状态 D、对自身有适当的了解,且能悦纳他人和自己 5、不良情绪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大约在两周以内,经过自行调整能够缓解的状态属于 A、正常状态 B、不平衡状态 C、不健康状态 D、变态 6、从护理人员成长特点来看,护士具有的特点 A、实践性、晚熟性和个体性 B、实践性、复杂性和群体性 C、实践性、依从性和群体性 D、实践性、晚熟性和群体性 7、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中规定,ICU病房建立医生分级值班制度 A、一线 B、一线、二线 C、一线、二线和三线 D、一线、二线、三线和四线 8、心理健康的状态有 A、正常状态 B、不平衡状态

C、不健康状态 D、以上全是 9、对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修养要求都高于其他行业的原因为 A、从业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公平性 B、医疗卫生技术的复杂性及信息的不对称 C、医学知识更新快,诊疗技术日新月异 D、医疗卫生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关乎人的生命和健康 10、目前医院聘用护士的特点为 A、实践性、晚熟性和群体性 B、实践性、稳定性和群体性 C、不稳定性、临时性、流动性、年轻化 D、稳定性、晚熟性和群体性、经验化影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 1、《南齐诸氏遗书》叙述:“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者,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表明 A、医者工作负荷过重 B、对医学行业要求过于严格 C、医学的社会期待过高 D、医务工作缺乏控制感 2、心理健康标准简捷的评价方法包括 A、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

护理人员的心理应激状况和防御措施

护理人员的心理应激状况和防御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人员的心理应激状况,探讨其应对策略。方法:选择我 院工作时间≥2年的护理人员,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 其心理应激状况,分类统计心理应激状况,并作统计学分析,针对各类因素制定 防御措施。结果60%的护理人员存在心理应激状态。应激源情况统计:考试压力 构成比(60.0%)最高,与其他因素相比,组间差异P<0.05;其次为护患矛盾构 成比次之(41.67%),与其他因素相比,组间差异P<0.05。结论:护理人员普 遍存在心理应激状态,应及时采取合理方法,改变护理人员的应激状态,进而改 善护理工作状态。 【关键词】护理人员;心理应激状态;防御措施;应激源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229-02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阶段,迫切的医疗卫生行业改变原本的服务模式,顺应时代发展和百姓就医的需求[1]。当前,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对自身医疗服 务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大大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但是改进的同时护理人员的压 力也逐渐增大。护理人员作为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主要服务者,与患者接触密切,护理风险也相对较大,在长期繁忙的工作中,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也在悄然 改变,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势必会影响护理工作和护士自身健康。为此,本次研究 选择我院工作时间≥2年的护理人员,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心理应激状况 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可靠的防御措施,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工作时间≥2年的护理人员,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护理人员均为 女性,年龄24~49岁,平均年龄(36.23±16.37)岁;职称: 62例为护师以下,38例为主管护师;学历大专以上69例(含大专),大专以下31例;工作年限:2~ 22年,平均(16.36±5.69)岁。 1.2 方法 本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为: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工作满意度、职 业危险、护患关系、应激状态、应激源等。向受访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99份,受访护理人员依从性良好,问卷有效率达到99%。统计存在心理应 激状态的护理人员数量,分类统计各类应激源,作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 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理应激状态 100例护理人员中,60例护理人员存在心理应激状态,百分比为60.0%。 2.2 应激源情况统计 统计60例护理人员的应激源中,考试压力构成比(60.0%)最高,与其他因 素相比,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其次为护患矛盾构成比次之(41.67%),与其他因素相比,组间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护理人员心理护理规范

心理护理规范 患者心理护理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安抚患者情绪,提供心理支持,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在护理过程中,应当了解患者以往的心理社会健康状况及引发患者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最大限度地维护患者尊严,预防和减轻患者精神心理问题,增进心理舒适度。 (一)收集心理社会资料 1.评估和观察要点。 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情况,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操作要点。 (1)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信仰、婚姻状况、职业环境、生活习惯、嗜好。 (2)收集患者的主观资料患者对疾病的主观理解和态度,对疾病的应对能力,患者的认知能力、情绪状况及行为能力,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利用。 (3)收集患者的客观资料护士通过体检评估患者生理状况,患者的睡眠、饮食及性功能方面有无改变,与心理负担的关系。 (4)记录有关资料。 3.注意事项。 (1)与患者交谈时确立明确的目标,获取有效信息。 (2)沟通时多采用开放式提问,鼓励患者主动叙述,交谈后简单小结,核对或再确认交谈的主要信息。 (3)交谈时与患者保持适度的目光接触。 (4)维护患者的隐私权与知情权。 (5)用通俗语言解释与疾病相关的专业名词。 (二)护患沟通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患者的意识状态和沟通能力。 (2)患者对沟通的心理需求程度。 2.操作要点。 (1)患者候诊时,提供信息,介绍出诊医师、利用候诊时间,通过电视、录像、宣传栏等,介绍就医须知、宣传疾病防治及保健知识。 (2)入院介绍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护士、病房环境和病房制度。 (3)检查治疗过程中,向患者说明检查治疗的目的、检查治疗约定的时间、检查治疗的部位、治疗过程,需要患者配合的具体事项。 (4)出院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及有关锻炼的方法,介绍饮食、用药、复诊时间等。 (5)倾听时,注视对方眼睛,身体微微前倾,适当给予语言回应,必要时可重复患者语言。 (6)适时使用共情技术,尽量感受和理解患者的情绪和感受,并用语言和行为表达对患者情感的理解,表示愿意帮助患者。 (7)陪伴时,对患者使用耐心的、鼓励性的、指导性的话语,适时使用治疗性抚触。 3.注意事项。 (1)言语沟通时,语速缓慢清晰,用词简单易理解,信息告知清晰简短,注意交流时机得当。 (2)非言语沟通时,衣着整洁、修饰得当,表情亲切、诚恳。 (3)技术操作轻柔、熟练。 (三)患者情绪调节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面部表情、体态姿势、言语表情等变化,判断情绪特点。 (2)通过语言表达方式评估患者的情绪状况。 (3)通过测量和观察心率、血压、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及食欲、睡眠状况等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 2.操作要点。 (1)焦虑情绪的调节。 ①应用陪伴技巧及非语言行为传达对患者的关怀(如:默默不语、触摸安抚、任其哭泣或诉说)。 ②鼓励患者用语言来表达感受、感觉。

妇产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护理

妇产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与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5月~2015年5 月间妇产科收治的102例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5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 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偏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中应用人文关怀与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增加了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关键词】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医患纠纷 前言:妇产科作为临床四大医学科室之一,有别于普通科室。妇产科肩负着女性健康护理与迎接新生儿的艰巨任务,医护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应该在心理上关心患者,体现医院的人文关怀。本次选取某院2014年5月~2015年 5月间妇产科收治的102例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院伦理 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对两组患者进行差别式护理,经过详细对比后总结原因,证明人文关怀与心理护理对患者的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妇产科收治的102例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对两组实行不同护理方案的患者进行统计和分析。本次研究的患者年龄25岁~46岁,平均年龄(32.56±18.03)岁。根据患者的分娩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人。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为①在患者自愿的情况下进行②医护人员的护理技术水平相当③自然分娩的患者与剖腹产患 者的人数在两组间相等。两组患者年龄、临床表现,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在分娩前后,医护人员在医疗技术上对患者提供帮助。自然分娩的患者在分娩之前提醒患者配合医生工作,分娩之后提出应该注意的事项。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分娩前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态变化进行关注,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在分娩前与患者进行沟通,言语关怀态度温和,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感。对于剖腹产患者进行适当的安抚,术后关注患者疼痛敏感度,及时疏导患者心理上产生的不适,使患者拥有愉悦的心理状态。 1.3 疗效判定 评分采用满分100分进行调查,按照分数范围分为①非常满意、②满意、③一般满意、④不满意、⑤非常不满意五

护理人员心理现状及调适技术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现状及调适技术研究 作者:张兰 【摘要】分析了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和调适技术,以及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危害。针对护理人员各种心理行为和来自各方面心理压力,阐述了心理调适技术;这些心理调适技术将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有所帮助,更重要的是将会提高新时期的护理水平。 【关键词】护理人员;心理压力; 调适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意识的增强,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在逐渐加大。以健康为中心护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是护理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也是护理工作发展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笔者结合自身和临床的工作实际,对护理人员如何塑造身心健康,保持乐观的情绪,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创新,提高心理自觉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护理人员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分析 1.1、常见的几种心理行为 挑战与压力普遍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长久从事临床护理的护理人员,若维护不当、疏导不及时,就有可能造成工作热情降低,甚至发生“心身耗竭综合征”。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种: 1.1.1.自我认识偏差 护理人员对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认识有着较大的偏差。常常表现为:有的护理人员认为护士在医院中是处于较低层的工作,自己的口才、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如医生,因此,在与医生共同处理某些问题时,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怕被别人讥笑、出丑。平时总爱拿医生的优点与自己的缺点比较,越比越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越比越对自己丧失自信心。有的不但不能接纳自己,反而拒绝自己,甚至摧残自己。近年来在护理人员中发生的自残、自杀事件已不足为怪。究其原因,主要是自我认识偏差,缺少对客观环境及人际关系的冷静思考和分析,从而造成社会实践障碍、敏

关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范文.doc

关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范文 摘要: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医院要减员增效,科室要成本核算,护理人员正常退休后,新护理人员不能及时补员,使护理人员更加缺少,由于护理人员相对不足,造成了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工作极其辛苦,致使其心理压力增大。 关键词:护理人员工作环境身体素质 1 当前护理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 1.1工作辛苦,长期超负荷工作 按《规划纲要》要求,医院护士总数与床位比要达到0.6:1,病房护士与床

位比要达到2.5 3:1,医生与护士比要达到1:2的标准,我省2005年调查统计,护士与床位比年均为0.32:1,病房护士与床位比仅4所医院达到标准,占11.1%,监护病房护士与床位比仅3所医院达到标准,占8.3%,医生与护士比仅4所医院达到标准,占11.1%,其余医院均未达到这四项标准。 1.2晋级额度少,工资待遇低 大部分医院,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总数占护士总数不到1.5%,且集中在三甲医院及市级二甲医院,而初级职称护理人员高达70%,医院主 管部门对医院的晋级比较重视,而护士的晋级额度少,在同等条件下,晋额度少时,护士的晋级往往被挤掉,造成护理人员工资待遇低,使其对护理职业忠诚度降低。

1.3劳动强度大,身体素质下降 护理人员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加之劳动强度大,特别是中班、夜班护士较少,工作量大,长期的三班倒致使其生物钟紊乱,休息时入睡困难,睡眠不足,疲劳感增加;由于护士长期在病房奔波,多数护士患不同程度的下肢静脉曲张。因身体素质下降,护士的心理负担也随之增加。 2 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解除护士的心理压力 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不但直接影响工作业绩,而且影响职业心态。因此护士的心理健康的维护时十分重要的。维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理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护士心理健康保护

护士心理健康保护

护士心理健康保护1.VIP俱乐部2.查看资料3.订阅资料4.在线投稿5.免费阅读6.会员好评7.原创检测8.教材赠送9.联系我们10.常见问题 心理障碍是越来越沉重的话题,新时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一组沉甸甸的数字表明:全世界范围内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数占人口的12%更有上升的趋势,那麽,处在新时期的护士群体,尤其是精神科的护士长期处在焦虑、抑郁、偏执、疑虑、愤怒的环境氛围中,如何做到不被不良环境同化,保持自身的健康心理,更好地服务于精神疾病患者,也是精神科护士必须学习的内容。 1、正确认识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一般是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至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宜的。一般人认为心理障碍是对刺激反应的一种异常表现。 2、掌握维护健康心理的要素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有了新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自信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躯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即是,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有如下要求: 2.1 智力正常 2.2 自我安全感 2.3 切合实际 2.4 乐观的生活态度 2.5 和谐的人际关系

2.6 思想与行动协调统一 3、注意给健康心理添加“营养素” 现代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十分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以吸取各种营养素,而却忽略了心理健康其实也需要添加“营养素”。 3.1自信:自信可使我们变得坚强,不惧困难、积极向上,有勇气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护理事业的迅猛发展,许多护理工作方法函待改革、更新,社会对精神科医护人员不理解,甚至对其怀有歧视,造成从事精神科的医护人员有心理压力,得不到社会和家人的支持,但只要我们有信心,就有勇气和能力面对挑战。 3.2爱:爱是人本善良的一种表现,也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沟通方法,它能够使人深深感觉到生活着是一种幸福。作为精神科的护士,爱心更是一种工作责任感的体现,关心自己,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更爱自己服务的对象,愿意为真诚付出。爱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爱能伴随人的一生。精神科的护士社会责任重大,同事、亲朋和子女之爱十分重要,它们会使护士们在事业家庭上备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 3.3快乐:紧张而繁重的护理工作难免使我们感觉疲劳、心情抑闷,只要我们注意适时添加“快乐”这种营养素,赋予生命以活力,才能缓解疲劳,消除抑闷,积极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中,真诚问候一位患者,在紧张的工作中寻找快乐。 3.4宽容:在工作中,护士与护士之间、护士与患者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当这些冲突危机无法化解时,我们护士就要适时放弃,学会宽容,宽容也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人生百态,万事万物难免都能够顺心如意,无名火与萎靡颓废常相伴而生,宽容是脱离种种烦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法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