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与哲学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本性_贺来

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本性贺 来近年来,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学者们围绕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性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理论地位及其在当代世界的理论意义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但在此过程中,有一个重大课题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那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之间的内在关系。
我们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具有深层的一致性,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的本性,对于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独特的精神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前提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深层一致性首先体现在辩证法所实现的重大变革,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使辩证法的理论基础发生了根本的转换,同时也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著作中,“特别坚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①这是列宁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经典论述。
马克思同样强调:“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②“历史”是历史唯物主义重大的思想原则,也是旧唯物主义者无法理解的思想原则:“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③以一种符合历史本性的方式理解和把握历史,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理论前提。
而这一点正是通过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批判性的改造,并把辩证法置于现实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
在哲学史上,黑格尔“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他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
④在黑格尔看来,“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想与经验的一致,并到达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
⑤理性与现·44·①②③④⑤《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36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6页。
哲学第四单元Ⅰ-社会历史观

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
C.认识具有反复性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6、简答: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 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 的伟大历史转折。温家宝总理2007年11月19日在新加 坡国立大学发表了题为《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 强》的演讲。其中论及: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 强,闭关锁国必然落后;国家虽小,兼容乃大;现在 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对外开放是长期的……
B.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就能实现人生价 值
5、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
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
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精神
财富,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
其中体现的哲理是
D
A.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生活在 本质上是实践的。
3、人类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和两条基本规律: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一切社会的 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意义。
三、例题练习
1、任何一国文化传统的形成都根源于其生产 方式,而文化传统一旦定型,其文化的特征和
A 性质就具有延续性。这主要说明 ①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两个哲学思想都是影响深远、久负盛名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哲学在哲学史上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极端,但两者的学说确实有一定的联系,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首先,从理论上来看,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哲学存在一定的关系。
黑格尔哲学是一种理性主义哲学,它把理性和意识作为一种具有本质特征的存在,而认为这种存在是真实和本质的存在,而且也是历史的核心。
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现实哲学的反思和批判,强调了意识和精神的独立地位,对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和基本原理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启示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的前身——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是实现人类解放,建立但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最终目标。
这种思想源自于黑格尔的理性哲学,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哲学在理论方面的共通之处。
第二,从实践出发,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哲学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黑格尔哲学根植于他对历史发展和具有统一性的人类理性概念的深刻洞察,认为人类发展是由于自我意识非凡和深刻的意识活动而引起的,进而表现为一种逐渐认识和超越的过程。
他发现,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时期和各国的形态都不尽相同,而所有形态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也意味着,历史每一阶段的归宿都固定于它所产生的根源,但同时又随着人类认识和意识的提升与拓展而不断进行变动和深远改变。
这种观点与马克思主义中“实践决定意识”的思想不谋而合。
在马克思主义中,实践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不断的实践活动才可以产生最终的人类解放和自由。
马克思主义发现,社会变革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要求,因此强调生产的意义和作用,把社会变革看做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本质表现,并且推动历史发展。
这些观点与黑格尔的哲学思想相同,即历史进程中,认识和实践行动是相互依存而又不断发展的两个方面。
5.1社会历史的本质(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历史唯心主义的缺陷
未追溯到产生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 社会存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思考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还会存在封建迷信思想?
01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 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 变化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性) ②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 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 碍作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结论②:社会意识。
2015年10月,印度医学研究委员会发出通告,禁止海外客户在 印度寻求商业代孕。此举遭到当地人民的抗议,他们担心内娜·帕 特尔医生诊所关门,自己就要生活不下去了,或者将“从事更艰巨 的行业”,暗指性服务业。
内娜·帕特尔医生说,以代孕产业维生的印度Anand地区,“起 码有5000个家庭依赖着代孕链生活”。 这些母亲期待通过自己代 孕,可以养家糊口、送自己的孩子上英语学校、还债、修一座属于 自己的大房子......代孕,能改变贫穷,所以从事代孕工作天经地义。
动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人人们类对社于会物形质成生产后的,实需践要、做改什革社么会才关能系维、护创人造科类学的 生文化存的和实发践展分?别形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什么领域?
吃
穿
变革社会关系
住
政治领域
行
生存
人类社会
发展
物质资料生产 (基础)
梁启超
“历史者,英 雄之舞台也, 舍英雄几无历 史。大人物心 理之动进稍易 其轨,而全部 历史可以改 观。”
论十大关系的哲学思考和时代价值

《论十大关系》的哲学思考和时代价值《论十大关系》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出了人类社会中的十种不同的社会关系。
这些关系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因其广泛性、复杂性和互动性,在人类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们对于哲学思想和社会实践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论十大关系》的哲学思考和时代价值,并旨在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马克思所提出的《论十大关系》的概念是在现代社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
在那个时代,人类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工业革命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需要寻求匹配的解决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提出了《《论十大关系》的理论框架,并认为这些关系是构成社会的核心所在。
这些关系是:1.《人与人的关系;2.《人与自然的关系;3.《人与社会制度的关系;4.《人与历史的关系;5.《色彩、音乐等审美艺术与人的关系;6.《科学与人的关系;7.《宗教与人的关系;8.《人文知识与人的关系;9.《创意活动与人的关系;10.《人的自我实现与人的关系。
其中,人与人、人与社会制度、人与自然这三个关系最为重要。
人与人的关系被认为是社会的基础,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而人与社会制度的关系则是达到公正与平等,实现人类社会共同利益的关键所在。
当代社会的发展领域多种多样,不同领域需要不同的关系来支持它们的发展。
然而,《论十大关系》的几种关系依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说,科学与人的关系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
科学的发展,不仅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优化了社会结构。
同时,宗教与人的关系在现今世界上也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宗教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浅谈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

浅谈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马基雅维利年),本名是尼可罗·迪·贝纳尔多·德·马基雅维利,出⽣于意⼤马基雅维利(1469年——1527年)利佛罗伦萨的⼀个没落贵族家庭。
⾯对欧洲列强和罗马教廷的反复蹂躏与欺压,他坚决主张尽快结束意⼤利的分裂状态,建⽴起⼀个强有⼒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简⽽⾔之,马基雅维利终其⼀⽣都在为了意⼤利的真正统⼀⽽奋⽃。
《君主论》和《李维史论》《李维史论》的相继问世,马基雅维利初步提出了⾃⼰的观点和主张,这⼀随着《君主论》系列的理论,不仅对当时,即便对现在都有深远的影响。
⽐如,强调君主同平民保持长期良好关系;重视国家的军事⼒量积累;做事通权达变讲究实效;为达⽬的可以不择⼿段等内容,逐渐被融合发展成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尽管,马基雅维利被誉为是欧洲⽂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史学家和哲学家。
但是,他的⼀系列理论却在⽂艺复兴中引起了巨⼤的轰动,遭到不⼩的⾮议和质疑。
不过,也被很多⼈奉为⽆上经典,⽐如拿破仑、俾斯麦、希特勒和墨索⾥尼等强权者,就都对他的这些观点极为推崇。
墨索⾥曾经提到:马基亚维利的《君主论》是政治家最⾼的指南。
接下来,⽂史不假为您浅析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相关内容。
⼀、社会背景意⼤利位于海陆经济和东西⽅经济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分的优越,社会⽣产⼒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在欧洲最早萌芽的地区。
马基雅维利所处的时代,正是意⼤利思想、政治、⽂化和经济都动荡不安的时期。
当时,虽然处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但意⼤利却⾯临着⼀系列的内忧外患。
(⼀)内忧威尼斯等意⼤利的传统邦国,在法意⼤利长期处于国家的分裂状态,佛罗伦萨、⽶兰、⽐萨佛罗伦萨、⽶兰、⽐萨和威尼斯国、西班⽛等强国的⽀持下,相互之间攻伐不断,极⼤地内耗了⾃⾝的实⼒。
分裂的意⼤利马基雅维利认为,如果能避免战争,通过政治和外交⼿段来实现意⼤利的和平统⼀,将会是最理想的结果。
5.1 社会历史的本质(共26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思考:1.在社会主义里,为什么 会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 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能不能产 生先进的社会意识?为什么?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 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求我们要确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①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 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 在而变化、发展
思考: 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起的作用一样吗?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 展。(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 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部分构成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的根 本分歧)。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为第一性)和历史唯心 主义(社会意识为第一性)两种基本的历史观。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

浅谈《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面的唯物史观1. 引言1.1 背景介绍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编写的著作,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这部著作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唯物史观,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历史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9世纪中叶,欧洲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推动,使得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劳工阶级的斗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了他们的合作,致力于探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解决人类解放问题的道路。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之一,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它认为,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所导致的,人们的意识和观念是在物质生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被运用到对德国历史和文化的批判性分析中,揭示了德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趋势。
它为之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作者简介《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的作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是德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社会科学家和革命家,被誉为现代社会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最著名著作是《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年)是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和马克思一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他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也对现代社会学和历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其中涵盖了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等重要内容。
他们通过对历史、社会、经济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也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对后世的社会科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历史与哲学的关系
发表时间:
2019-06-10T15:00:25.23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7期 作者: 董丽娟
[导读] 历史是一场永无休止的辩论"这是荷兰历史学家对于历史的观点,关于"历史是什么?这个历史的根本问题,不同的历史学家和不同
哲学家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不同的人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从历史和哲学的两个角度分别共同探讨历史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黑龙江大学)
摘要:历史是一场永无休止的辩论
"这是荷兰历史学家对于历史的观点,关于"历史是什么?这个历史的根本问题,不同的历史学家和不同
哲学家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不同的人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从历史和哲学的两个角度分别共同探讨历史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历史学;起源;哲学;联系
一、什么是历史
在西方,"历史"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文的histira,听的最初含义是讲故事的,叙述的。最初的历史学家其实是讲故事的人。也有"询问或
调查
"的含义,后来引申为"作为询问结果而获取的知识",显然这是上述定义中的第二层含义。比利时的历史学家皮朗说:"历史研究的对象
是人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发展
"。这就是把历史的双重含义包含在一起了。"人类社会在空间和时间的发展"指的是历史自身,而对"人类社会
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发展
"的描述、研究这便是历史。它是一个并不以人的意识所转移的客观的存在,同时又离不开人的发展的一个过程。
在东方,"历史"一词则起源于古代一种学管法典和记事的官名——吏,其引申的含义也是记录,记载的意思。因此中西文字中的"历
史
"一词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含义。《大英百科全书》(1980年版)中对"历史"的定义是这样的:历史一词在使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
第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情和行动;第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后者是对发生的事情进行的研究和
描述,这个定义说明了历史与历史学的区别与联系,也表明了历史存在的两种方式:过去发生的事情和对过去发生事情的研究,而对
"人类
社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发展
"的描述、研究。
英国历史学家卡尔说:”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视”。这种说法与荷兰历史学家盖尔所提出的”历史是一场永无休止的
辩论
”。有异曲同工之处,同样不失机智与精辟。卡尔如此解释他的观点:”只有借助于现在,我们才能够理解过去;只有借助于过去,我们才
能充分理解现在。
”此话言之有理,蕴含着相当深刻的哲学思辨,并把历史与哲学的关系结合起来。
二、什么是哲学
“
哲学”一次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在古希腊哲学一次由两部分合成,一部分音译为”索菲亚”,意译为智慧或知识;另一部分音译为”菲
罗
”,意译为爱,合起来就是爱智慧或爱知识。在中文中,”哲”字有智慧、聪明、贤明、通晓事理等含义。从词源上来看,哲学十分美好,
但也不是任何哲学都能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哲学起源于好奇,人们是由于好奇而开始思考。一个对事物和现在感到困惑和好奇的人,就感觉到了自
己的无知,人们是为了摆脱无知事物而进行的哲学思考的
”。西方著名哲学家罗素说:”哲学不是一般的知识,哲学的起源是由于我们要用一
种非常沉毅的企图去追求一种真实的知识。
”
那么哲学是什么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来自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
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追求世界的本源,世界的本质、共性或绝对;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思维和存
在何为本原,划分了两大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三、历史与哲学的联系
历史以时间的脉络为主线来记录试求,在时间长河中从未有所遗失,件件细数。然而在一件件事情之中,事情的产生、过程、结果、
这个发展方向等等之中所蕴含的哲理,又推动事物的发展。哲学是自己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这是哲学与时代之间的
关系。哲学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也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是哲学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在变革中,马克思只有哲学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历史,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的。首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事物的发展过程,或个人的经
历。这使历史与哲学之间建立了联系;其次,指的是过去的事,这件事早已成为历史,已经发生的事;再次,指的是对过去事实的记载,
陈述客观的事实;最后,指历史学科,形成了一定规律的发展过程。
总结:
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含着时代精神的精华,推动时代历史的发展。它们之间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循环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历史与人的生成》---郭艳君
[2]
《历史与阶级意识》---卢卡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