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抗肿瘤药市场趋势

合集下载

抗肿瘤免疫逃逸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抗肿瘤免疫逃逸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抗肿瘤免疫逃逸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一、引言癌症,这个令人生畏的词汇,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最为棘手的挑战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癌症的理解日益深入,尤其是对免疫系统在抗癌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近年来,抗肿瘤免疫逃逸药物的研发成为了肿瘤治疗领域的新热点,它们通过激活或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从三个核心观点出发,结合数据统计分析,对抗肿瘤免疫逃逸药物的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二、核心观点一:PD1/PDL1抑制剂的突破与局限2.1 突破性进展近年来,PD1/PDL1抑制剂的研发无疑是抗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一大亮点。

这类药物通过阻断PD1受体与其配体PDL1的结合,解除了肿瘤细胞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重新激活了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自2014年首款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获批以来,多个同类药物相继问世,如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等,它们在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实体瘤中展现出显著的疗效,部分患者甚至实现了长期生存,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2.2 局限性分析PD1/PDL1抑制剂并非万能钥匙。

一方面,由于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约70%80%的患者对这类药物不敏感,原发性耐药问题突出。

另一方面,即便是初期响应良好的患者,也可能出现获得性耐药,即在治疗过程中肿瘤逐渐适应并逃避免疫攻击。

这类药物还可能引发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如肺炎、肠炎、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如何克服这些局限性,提高响应率和延长患者生存期,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三、核心观点二:组合疗法的兴起与挑战3.1 组合疗法的优势面对单一疗法的局限性,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抗肿瘤免疫逃逸药物的组合疗法。

其中,“溶瘤病毒+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组合尤为引人注目。

溶瘤病毒作为一种新型生物疗法,能够选择性地感染并杀死肿瘤细胞,同时释放肿瘤抗原,促进免疫反应。

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癌症,这个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一直是医学界的巨大挑战。

它就像是一个狡猾的敌人,不断地变异、进化,让治疗变得异常艰难。

但人类从未停止过与癌症的斗争,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研究,寻找能够有效对抗癌症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药物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这类药物的研发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药物的理论基础与重要性1. 理论基础癌症之所以难以治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能够诱导新血管的生成,从而获取生长所需的营养和氧气。

这就是所谓的“肿瘤血管生成”。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了血液供应,肿瘤就像是被切断了粮草的敌军,自然会陷入困境。

因此,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就成了一种有效的抗癌策略。

2. 重要性传统的化疗和放疗虽然能杀死癌细胞,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不小的损伤。

而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药物则更加精准,它们主要针对肿瘤血管,对正常细胞的伤害较小。

这样一来,既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又能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研发现状1. 现有药物及其局限性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一些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药物,比如贝伐单抗。

这些药物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使得药物效果大打折扣。

而且,这些药物的价格通常都比较高,不是所有患者都能负担得起。

2. 研发中的新型药物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正在积极研发新型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药物。

这些新药不仅在机制上有所创新,比如同时靶向多个血管生成信号通路,以提高疗效并降低耐药性风险;而且在给药方式上也进行了改进,比如开发口服剂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新型药物还注重与其他治疗手段(如免疫疗法、放疗等)的联合应用研究,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数据统计分析1. 药物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根据最新的市场研究报告,全球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药物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2023年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抗肿瘤药物行业是指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改变,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抗肿瘤药物需求量不断增加。

本文将对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目前,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300亿美元,且每年增长率保持在5%-7%之间。

其中,美国市场规模最大,占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份额的近40%,其次是欧洲和日本市场。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抗肿瘤药物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不过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仍然保持着每年10%以上的快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二、行业竞争抗肿瘤药物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由少数几家大型制药公司垄断,如罗氏、辉瑞、默克等。

这些公司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扩大产品线和市场份额,同时进行研发、生产和销售一系列的抗肿瘤药物,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一些新兴的生物医药公司如阿斯利康、雅培等也在这一领域布局,正在逐步崛起。

三、研发进展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是制药公司的重点方向之一,新药的研发和上市将直接影响这一市场的发展和格局。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不断问世。

其中,免疫疗法、靶向治疗等是近年来热门的研发方向。

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并面临严格的审批程序,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只有少数几家大型制药公司具有丰富的研发资源和高成本的研发实力。

四、市场趋势1.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

生物技术药物因其高效、低毒、作用靶点具有可选择性等优势,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和市场竞争的重心。

2.多模式治疗。

采用多种治疗模式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手段,可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和生存率,同时减少副作用。

3.个性化治疗。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抗肿瘤药物的个性化治疗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4.互联网药房的兴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药房正逐渐成为抗肿瘤药物的新兴销售渠道,方便了患者购药和就医。

新型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新型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新型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程度的加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增长,成为当今最为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近年来,抗肿瘤靶向药物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1. 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发展现状抗肿瘤靶向药物是指通过特异性作用于肿瘤细胞的重要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生成、转移和耐药等过程,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目前已经开发成功的抗肿瘤靶向药物主要包括抗VEGF药物、EGFR抑制剂、HER2抑制剂、CDK4/6抑制剂、PARP抑制剂、PD-1抑制剂等。

其中,抗VEGF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肿瘤靶向药物,主要包括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等药物。

这类药物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的营养供应,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EGFR抑制剂主要包括厄洛替尼、吉西他滨等,主要用于治疗肺癌、结直肠癌等。

HER2抑制剂主要包括曲妥珠单抗、帕托珠单抗等,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等HER2阳性肿瘤。

CDK4/6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等肿瘤,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

PARP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卵巢癌等肿瘤,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修复和存活。

PD-1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黑色素瘤、肺癌等肿瘤,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其更好地对抗肿瘤细胞。

2. 抗肿瘤靶向药物的未来发展趋势虽然抗肿瘤靶向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现有的抗肿瘤靶向药物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治疗效果有限、耐药性、治疗费用高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抗肿瘤靶向药物的治疗效果和质量,未来的研究和发展主要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精准医疗:精准医疗是未来抗肿瘤靶向药物研究和发展的重点。

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可以精确地分析患者肿瘤的基因变异、蛋白表达等信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联合治疗:目前的抗肿瘤靶向药物主要是单药治疗,但单药治疗在一些难治性或复杂肿瘤中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2024年氟尿嘧啶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氟尿嘧啶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氟尿嘧啶市场环境分析1. 简介氟尿嘧啶是一种口服化学药物,属于抗肿瘤药物的一类,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如结直肠癌、胃癌等。

本文将对氟尿嘧啶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对手、供应链等方面。

2. 市场规模氟尿嘧啶作为抗肿瘤药物,其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全球氟尿嘧啶市场规模在过去五年中年均增长率约为10%。

预计未来几年内,氟尿嘧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3. 竞争对手氟尿嘧啶市场存在较多的竞争对手。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多家制药公司生产和销售氟尿嘧啶药物。

其中,一些跨国制药公司在氟尿嘧啶市场占据较大份额,如默沙东、辉瑞等。

此外,一些本土制药公司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氟尿嘧啶市场竞争。

竞争对手之间主要竞争点包括产品质量、价格、市场推广力度等。

在价格方面,一些本土制药公司通过低价策略争夺市场份额,而跨国制药公司则主要依靠产品质量和品牌优势来竞争。

4. 供应链氟尿嘧啶的供应链主要包括药物原料供应、制药生产、销售和分销等环节。

其中,药物原料供应是整个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氟尿嘧啶的原料主要是化学合成材料,供应商通常是化学品制造商。

制药生产环节涉及药物的合成、制剂和包装等工艺。

制药厂通常负责氟尿嘧啶的生产工艺,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合规。

销售和分销环节包括将氟尿嘧啶药物卖给医院、药店和分销商等。

在全球范围内,制药公司通常通过与医疗机构和分销商建立合作关系来销售和分销产品。

5. 市场潜力与挑战氟尿嘧啶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和机会。

随着人们对癌症治疗的需求不断增加,氟尿嘧啶作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有望在未来几年内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此外,一些新型癌症研究也为氟尿嘧啶的市场增长提供了机会。

然而,氟尿嘧啶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价格压力可能成为制药公司的困扰,特别是在面对竞争对手低价策略时。

其次,监管政策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对氟尿嘧啶市场产生影响。

最后,创新和研发方面的挑战也需要制药公司持续投入资源。

2023年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一、市场背景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肿瘤治疗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抗肿瘤药物是治疗肿瘤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已成为现代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推动肿瘤治疗水平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市场规模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数千亿美元,在各国医药市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国内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扩大,预计到2025年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以上。

三、市场趋势
1. 个性化治疗趋势明显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已成趋势。

抗肿瘤药物也在向个性化治疗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将进一步实现“定制化”。

2. 竞争加剧
随着国内外企业布局加速,抗肿瘤药物市场将会出现新的变化。

大型国际制药企业和国内企业正在打响一场激烈的市场竞争。

3. 抗肿瘤药物价格趋于下跌
抗肿瘤药物价格过高成为困扰消费者的难题,国内外相关政策的调整,将使得抗肿瘤药物价格趋于合理化。

四、市场前景
未来,抗肿瘤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细胞免疫治疗、疫苗治疗、靶向治疗等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加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生产,也将有更多的新药和新技术呈现在市场上。

同时,随着政策制度的完善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抗肿瘤药物市场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不断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还要重视合理使用药物,保障公众的权益和安全。

抗肿瘤免疫逃逸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抗肿瘤免疫逃逸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抗肿瘤免疫逃逸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一、引言癌症,这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名词,一直是医学界的巨大挑战。

尽管我们已经有了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但依然无法完全攻克这一难题。

近年来,随着对抗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深入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正在逐步浮现。

本文将通过详细分析当前抗肿瘤免疫逃逸药物的研发现状,并结合数据统计和理论研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核心观点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突破2.1 现有成果与数据支持过去十年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和CTLA4抑制剂)在癌症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根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的数据,截至2023年,已有超过十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癌症,包括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等。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肿瘤细胞与免疫T细胞之间的“不要吃掉我”信号,重新激活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攻击。

具体来说,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和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作为PD1抑制剂的代表药物,已经在多项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卓越的疗效。

例如,在一项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试验中,使用帕博利珠单抗的患者其五年生存率从原来的10%提升至20%。

这些数据无疑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2 面临的挑战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某些癌症治疗中表现出色,但它们并非万能药。

许多患者会对这些治疗产生耐药性,导致疗效下降。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约30%的患者在初次治疗后六个月内出现耐药现象。

耐药性的形成主要与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因素有关,如抗原表达下调、代谢改变以及免疫抑制细胞的增加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还可能引发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如肺炎、肝炎和结肠炎等。

这些副作用虽然可以通过药物管理,但仍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和风险。

三、核心观点二:新型免疫疗法的探索3.1 CART细胞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是一种革命性的癌症治疗方法,通过对患者自身的T细胞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使其能够特异性识别并杀灭癌细胞。

全球及中国抗肿瘤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抗肿瘤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及中国抗肿瘤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癌症治疗发展历程癌症的治疗于上个世纪得以显著改善。

如今,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肿瘤免疫治疗。

二、新发癌症患者数量近年来,全球癌症呈高发趋势,年新发患者数量从2016年的1720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930万人。

预计未来将持续增长,于2024年突破2100万人,2025达到2160万人。

近年来,我国新发癌症患者数量逐年上升,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患者数量约为460万人,占据了全球新发癌症患者数量近四分之一。

中国新发癌症患者数量复合年增长率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到2025年新发患者人数达520万人,占全球新发患者人数的26.9%。

三、抗肿瘤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蓬勃发展,尤其是在免疫治疗出现后,推动了抗肿瘤药物市场的进一步提升。

2020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增至1503亿美元,同比上升4.74%。

预计未来五年将会以15.2%的复合增长率增加至3048亿美元。

由于我国新发癌症患者数量持续上升,因此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近些年来一直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2020年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人民币1975亿元,同比上升8.10%。

四、抗肿瘤药物行业细分领域2020年在全球及美国市场,抗肿瘤药物均以靶向药物为主导,占整体市场的60%以上,免疫治疗药物占比超过化疗药物,市场占比23%以上。

有关化疗的抗肿瘤药物占比最少,全球市场为16.3%,美国市场仅 6.6%,而中国却占比高达63.4%。

与全球市场不同,2020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中以化疗药物为主导,而靶向治疗药物排名第二,占比29.1%。

其余7.5%为免疫治疗药物。

分癌种看,根据IARC,2020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中肺癌(17.9%)占比最高,其次为结直肠癌(12.2%)、胃癌(10.5%)、乳腺癌(9.1%)、肝癌(9%)和膀胱癌(7.1%)。

尽管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疾病在我国发病人数高,但目前中国相对于美国,癌症靶向药物的数量较少,我国癌症患者缺少有效的癌症治疗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astrozole阿那曲唑国产原料4家,制剂3家,进口制剂一家Bicalutamide〖药品通用名〗比卡鲁胺进口制剂一家,国产原料两家,制剂3家Carboplatin〖药品通用名〗卡铂国产原料7家,制剂约10家,进口制剂一家Gemcitabine〖药品通用名〗吉西他滨进口制剂一家,国产原料6家,制剂6家Irinotecan〖药品通用名〗伊立替康国产原料2家,制剂2家,进口制剂一家伊立替康为半合成喜树碱衍生物,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水溶性较好,用于治疗结肠直肠癌。

该药最早由日本第一制药和Yakuh公司开发,1996年6月首先在日本上市。

现由美国辉瑞公司(从法玛西亚的并购案中得到)生产销售,商品名开普拓。

2007年世界销售额为9.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

2008年上半年为4.0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

/html/scfx/1179367806296.htmlOxaliplatin〖药品通用名〗奥沙利铂进口制剂一家,国产原料15家,制剂约15家T emozolomide〖药品通用名〗替莫唑胺国产原料制剂各一家,进口制剂一家排序前5位的药品中增长最快的为排序第二位的替莫唑胺,2007年1季度其金额MA T值占据烷化剂23.74%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增长32.44%。

替莫唑胺目前是唯一治疗脑胶质瘤的口服胶囊制剂,针对性强,特异性高,可透过血脑屏障,是治疗脑胶质瘤及转移瘤的特效药。

该品毒副作用低,可以较长时间用药,同时具有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的作用。

常规化疗耐药后用替莫唑胺仍然有效,不仅无交叉耐药性且有协同增效作用。

替莫唑胺具有的此类优势,促进其在临床的应用。

/s/blog_48a8bb9801000bxr.htmlCisplatin〖药品通用名〗顺铂进口制剂3家,国产原料5家,制剂20-30家Fluorouracil〖药品通用名〗氟尿嘧啶国产7家原料,数十家制剂,进口一家制剂硼替佐米Bortezomib进口制剂2家,国产无原料制剂/info/infoTransferView.htm?id=ff808081214812ae012153eb52041304 /yanfa/rdnews/rdnewschina/200907/161604.htmlCapecitabine〖药品通用名〗卡培他滨国产制剂一家,进口原料制剂一家/2007/08/210847105205-2.shtml希罗达是国内卡培他滨市场的惟一品牌,市场主要由罗氏和其合资企业上海罗氏公司独占,每片的最高零售价为39.83元,在抗代谢类市场排行中居第2位。

2005年,希罗达在国内重点城市样本医院销售同比上一年增长39%,已达到了6980多万元,全国市场近2.5亿元。

decarbazine氨烯咪胺国产进口无Docetaxel〖中文通用名〗多西紫杉醇〖英文通用名〗docetaxel进口制剂两家,国产13家原料,数十家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国产无,进口制剂一家而在我国,抗肿瘤药市场总规模2009年约为634亿元,到2010年将再增长21.47%。

前十大品种中,合资进口药品所占市场份额超50%的有吉西他滨、卡培他滨、表柔比星、利妥昔单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其中合资进口比重最高的是卡培他滨、利妥昔单抗、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都占100%;而多西他赛则是国产药占绝对优势,达65.60%。

/industry/reviews/414134_3.shtmlHydroxyurea〖英文通用名〗Hydroxycarbamide〖中文通用名〗羟基脲imatinib mesylate甲磺酸伊马替尼国产无,进口制剂一家Lenalidomide,来那度胺国产进口均无Letrozole〖药品通用名〗来曲唑国产4家原料,一家制剂,进口一家制剂/industry/Print.asp?ArticleID=386993/09/0519/310035574.html目前,芳香化酶抑制剂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新品种也不断上市。

先期品种氨鲁米特早在几年前就已被淘汰,目前临床用药以来曲唑为主,其次是阿那曲唑、依西美坦。

该药由瑞士Ciba-Geigy公司开发,1996年在英国首次上市,商品名为Femara,适用于他莫昔芬或其它雌激素药治疗无效的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

2003年以前,来曲唑医院用药的生产企业只有江苏恒瑞医药股份。

2003年北京诺华制药也开始推出来曲唑,当年即占据38%的市场份额。

到2006年,诺华的产品销量直追江苏恒瑞,抢占了40.60%的市场份额。

而此时江苏恒瑞的市场份额也仅有41.14。

而在2006年的市场角逐中,江苏恒瑞与北京诺华的市场份额此起彼伏,而原研厂Ciba-Geigy的介入使来曲唑的市场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Methotrexate〖药品通用名〗甲氨蝶呤进口两家制剂,国产7家原料,约20家制剂Thalidomide〖药品通用名〗沙利度胺国产一家原料一家制剂,进口无topotecan托泊替康进口一家制剂,国产一家制剂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国产11家原料,约13家制剂,进口一家制剂Ambroxol〖药品通用名〗氨溴索进口原料4家,国产原料8家,制剂数十家Ticlopidine〖药品通用名〗噻氯匹定国产原料6家,制剂约20家,进口原料一家,制剂2家Buflomedil〖药品通用名〗丁咯地尔很多家Nifedipine〖药品通用名〗硝苯地平很多家Lamivudine〖药品通用名〗拉米夫定国产6家原料,一家制剂,进口原料制剂一家sildenafil citrate枸橼酸西地那非进口原料一家,国产制剂一家terfenadine特非那定国产原料2家,制剂10家,进口无acebrophylline醋酸溴茶碱国产进口无Phenylephrine〖药品通用名〗去氧肾上腺素国产原料2家,制剂一家,进口无Ursodeoxycholic Acid〖药品通用名〗熊去氧胆酸进口原料3家,制剂3家,国产原料8家,制剂很多在开发Bendamustine〖药品通用名〗苯达莫司汀国产进口无Decitabine〖药品通用名〗地西他滨国产无,进口制剂一家Epirubicin〖中文通用名〗表柔比星进口原料3家,制剂3家,国产原料1家,制剂2家fludarabine phosphate磷酸氟达拉滨国产原料4家,制剂5家,进口制剂2家Paclitaxel〖中文通用名〗紫杉醇进口原料3家,制剂5家,国产很多Lomustine〖药品通用名〗洛莫司汀国产2家原料,5家制剂,进口无Pamidronic Acid〖药品通用名〗帕米磷酸国产进口无rivastigmine hydrogen tartrate重酒石酸利斯的明,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进口制剂一家,国产无Cladribine〖药品通用名〗克拉屈滨国产原料制剂一家,进口无Disodium pamidronate帕米膦酸钠帕米膦酸二钠国产很多Exemustane???依达比星;Idarubicin进口1家原料,3家制剂,国产1家原料,2家制剂pemetrexed培美曲塞培美曲塞二钠Pemetrexed Disodium 国产很多Methotrexate〖药品通用名〗甲氨蝶呤很多坦度替尼Tandutinib国产进口无Zidovudine〖药品通用名〗齐多夫定国产很多Cephalosporin口服头孢菌素cefuroxime axetil amorphous 无定形头孢呋辛酯国产4家原料,制剂很多。

进口很多家,9 cefuroxime axetil DC grade DC级头孢呋辛酯cefuroxime axetil taste masked 掩味头孢呋辛酯Cefpodoxime Proxetil〖英文通用名〗Cefpodoxime〖中文通用名〗头孢泊肟进口原料5家,国产很多Cefixime Trihydrate???国产进口无Cefdinir〖药品通用名〗头孢地尼进口原料3家,国产原料3家,制剂4家Cefprozil〖药品通用名〗头孢丙烯国产9家原料,约20家制剂,进口3家原料cefditoren pivoxil 头孢妥仑匹酯进口一家制剂,无原料,头孢妥仑匹酯片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批准的一类新药,具有强大的抗革兰阳性(GP)和革兰阴性(GN)菌活性,现已被划归为第4代口服头孢菌素¨。

本文主要概述头孢妥仑匹酯的药动学和临床评价。

cefetamet pivoxil 头孢他美酯国产11家原料,数十家制剂Ceftibuten〖药品通用名〗头孢布烯进口制剂一家,原料无头孢布烯(头孢布坦.矾ibut∞)是一个新的三代口服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杆菌中的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及淋病奈瑟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部分革兰阳性菌有效。

本品对0一内酰胺酶有较好的稳定性。

无菌头孢菌素Ceftriaxone Sodium〖中文通用名〗头孢曲松钠很多cefuroxime sodium 头孢呋辛钠很多cephalotin buffered???国产进口无Ceftizoxime Sodium头孢唑肟钠很多Cefotiam〖药品通用名〗头孢替安国产原料1家,制剂2家,进口原料3家,制剂数家二代头孢菌素第四代品种仅有头孢吡肟以其优势稳居其中。

头孢替安、头孢孟多冠冕堂皇地进入了抗生素类销售榜的第1、2名,两只品种已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了10.18亿元,占22个城市样本医院用药总额的1.91%。

头孢替安是日本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研制开发上市的药物。

2004年的销售额为1.38亿美元,随着2004年专利期满后,全球市场呈现出已逐渐下滑趋势,2008年全球性市场仅为0.72亿美元。

头孢替安在我国研制开发较早,上海四药股份公司于1994年已获准生产粉针剂,现是上海新先锋药业旗下的骨干品种,商品名为“锋替新”。

2004年,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的原料药和粉针剂也获准生产,商品名为“萨兰欣”。

与此同时,韩国大熊化学公司的“海替舒”、韩国韩美药品公司的“复仙安”也相继进入我国市场,分别由重庆市庆余堂制药、北京韩美药品分装生产。

从市场份额分析,今年头孢替安的国产品占据了80%的市场,而进口药及国内分装产品仅占20%左右。

目前国内还有厂家在申报这只品种,已进入临床阶段的有海南天煌制药有限公司的头孢替安葡萄糖输液和头孢替安氯化钠输液。

/news/scgc/2009-7-6/354_2.htmlcefoperazone sodium头孢哌酮钠+Sulbactam Sodium舒巴克坦钠口服青霉素ampicillin anhydrous无水氨苄青霉素,无水氨苄西林Ampicillin T rihydrate〖药品商品名〗三水氨苄青霉素Amoxycillin T rihydrate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Cloxacillin Sodium氯唑西林钠很多dicloxacillin sodium双氯西林钠国产原料7家,制剂很少flucloxacillin sodium 氟氯西林钠进口原料制剂各1家,比较多oxacillin sodium 苯唑西林钠比较多,国产原料10家pivampicillin base???Pivampicillin〖药品通用名〗匹氨西林国产进口无Sultamicillin base???Sultamicillin〖药品通用名〗舒他西林比较多sultamicillin tosylate舒他西林甲苯磺酸盐甲苯磺酸舒他西林Bacampicillin〖药品通用名〗巴氨西林国产制剂一家,进口原料一家巴氨西林(bacampicillin)是一种广谱的抗生素,作为前体药物本身没有抗菌活性,在体内水解成为活性代谢物氨苄西林无菌青霉素ampicillin sodium氨苄青霉素钠很多Amoxycillin Sodium羟氨苄青霉素钠Cloxacillin Sodium氯唑西林钠很多dicloxacillin sodium双氯西林钠国产7家原料,制剂较少flucloxacillin sodium 氟氯西林钠国产5家原料,制剂约10家oxacillin sodium 苯唑西林钠国产10家原料Sulbactam Sodium舒巴克坦钠很多ampicillin sodium+ Sulbactam Sodium(2:1)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2:1)很多ampicillin sodium+ Cloxacillin Sodium(1:1)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1:1)很多Amoxycillin Sodium+ Sulbactam Sodium(2:1)羟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2:1)???无?Amoxycillin Sodium+ flucloxacillin sodium(?)羟氨苄西林钠+氟氯西林钠(?)???无?Piperacillin Sodium+ tazobactam sodium(8:1)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很多头孢菌素中间体cefuroxime acid头孢呋辛酸cefuroxime axetil crystalline 头孢呋辛酯结晶7-ATCA7-AVNA7-APRA7-ANCA青霉素中间体6-AP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