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乳业纯牛奶工艺流程图教学提纲

伊利乳业纯牛奶工艺流程图教学提纲
伊利乳业纯牛奶工艺流程图教学提纲

伊利乳业纯牛奶工艺流程图

一、工艺规程

收奶系统:(原奶过磅→原奶检验→过滤→冷却)→贮存→标准化系统:(预热→净乳→浓缩→巴氏杀菌→冷却)→贮存→UHT工艺段:(预热→脱气→均质→预保温→UHT灭菌→冷却)→无菌输送→无菌灌装→喷码→装箱→码垛→保温实验→出厂

二、工艺说明

1、收奶系统:

1)原奶检验:依据《生鲜牛乳》企业标准规定,主要针对感官、酸

度、脂肪、全乳固体、掺假(水、碱、淀粉、盐、亚硝酸盐)、酒精实验、煮沸实验、蛋白质等几项指标进行检测。

2)过滤:原奶经过双联过滤器除去一些较大杂质。收完奶后要将过

滤器拿下检查并清洗。

3)冷却:经过板换用冰水将收来的新鲜牛乳降温到1-4℃以下。

4)贮存:牛奶在原奶罐中暂存,在24小时内应尽早用于生产,如

超过24小时则应进行感官指标、酸度、酒精实验检测。

2、标准化系统:

1)预热:预热温度约为50℃-55℃。

2)标准化:用净乳机对原奶进行杂质分离。

3)浓缩:如果全乳固体低于标准则要对其进行浓缩。浓缩后纯牛奶

全乳固体应符合《林甸伊利纯牛奶半成品质量标准》中的规定。

4)巴氏杀菌:要求杀菌条件为80℃ -90℃,15秒。

5)冷却:通过板换用冰水将牛奶冷却至1-8℃。

3、贮存:牛奶在奶仓中暂存,在12小时内应尽早用于生产,如超过12小时则每隔2小时进行感官指标、酸度、酒精实验检测。

4、UHT工艺段:

伊利牛奶调查报告

伊利牛奶调查报告 引导语:伊利集团坚决贯彻“奶源为王”的发展战略,始终致力于对奶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投入,是行业内首家完成全国奶源布局的企业。下面是一篇伊利牛奶的调查报告,欢迎参考。 伊利纯牛奶源自内蒙古呼和浩特、呼仑贝尔大草原、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等国际公认的优质奶牛饲养的基地带:有经过专职畜牧师和营养师精心挑选、养育的健康奶牛提供营养均衡的好奶;23项严格的原奶检测,全程不添加任何防腐剂,更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每一滴伊利牛奶都是天然纯正的好牛奶。 伊利纯牛奶品质优良、口味纯正,作为一种高端牛奶制品,在保证普通牛奶健康营养特性的基础上,独有的“DPM双蛋白”可以更好地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各类物质在体内的输送,增强人体免疫力,保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及水分的分布,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且伊利牛奶品种繁多,人们可以根据各自所需选择自己需要的牛奶品种。 目前青少年和老年人是牛奶的重要消费群体。 宏观环境分析 一、人口及社会文化分析 自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以来,乳制品市场消费者信心急剧下降。一度造成乳制品消费骤减,利润额持续走低等不良状况。但就乳制品市

场整体发展状况而言,由于消费者对乳制品消费的习惯性较强以及长期积累下的消费意识使得近期以来乳制品的市场渐渐回暖。中青年消费群体及老年消费群体依然是消费的主体力量。因此,接下来也应围绕这两大消费群体展开,以期获得最好的效果。社会文化方面,由于消费者更加注重牛奶的保健功能,愿意增加价格购买中高端牛奶,所以可将产品营销重点转移到中高端产品层,满足市场需求。 二、经济、科技及法律政策方面的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国民收入显著提高,购买力提高,对乳制品消费有强烈的需求。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潜在消费者,乳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全球人均奶类消费100公斤,发达国家卫283。5公斤,我国仅为8。6公斤,这为伊利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科技及法律政策方面,三聚氰胺事件不仅提高了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安全要求,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消费者对乳制品科技含量的需求。科技牛奶已成为现阶段以及以后几年内乳制品市场的发展趋势,伊利纯牛奶已经顺义了这个趋势,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回应。下一阶段应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在法律政策方面,国家及时出台了对乳制品市场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应措施,而且伊利集团在国家质检总局抽检、企业自检、送检产品的过程中表现良好,伊利品牌很是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伊利牛奶所具有的优势: 一、产品品质优秀。 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515017 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 英文名称: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总学时:56 讲课学时:52 实验学时: 4 学分:3.5 适用对象: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汽车制造工艺与装备是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技术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课程的内容以质量、生产率及经济性为主线。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及有关教学环节的配合,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具有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专用夹具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分析机械加工过程的一般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机械加工规程制订的原则、方法与步骤,具有设计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专用夹具设计的初步能力;能初步分析机械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工艺途径;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具有装配方法选择与工艺规程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汽车制造工艺过程概论 ①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认识机械加工工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②了解汽车的生产过程;了解汽车生产的工艺过程;了解汽车及其零件生产模式和生产理念的发展。 2.工件的定位和机床夹具 ①掌握基准的概念和工件的安装。 ②了解机床夹具的组成及其分类方法。 ③熟练掌握工件的定位原理及几种常见的定位方式。 ④掌握常用定位元件和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 ⑤通过典型机床夹具的实例分析,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工件的机械加工质量 ①掌握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③掌握影响零件表面质量的因素。 ④了解表面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①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生产中的作用、制定步骤。

伊利乳业纯牛奶工艺流程图

伊利乳业纯牛奶工艺流程图-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伊利乳业纯牛奶工艺流程图

一、工艺规程 收奶系统:(原奶过磅→原奶检验→过滤→冷却)→贮存→标准化系统:(预热→净乳→浓缩→巴氏杀菌→冷却)→贮存→UHT工艺段:(预热→脱气→均质→预保温→UHT灭菌→冷却)→无菌输送→无菌灌装→喷码→装箱→码垛→保温实验→出厂 二、工艺说明 1、收奶系统: 1)原奶检验:依据《生鲜牛乳》企业标准规定,主要针对感官、酸 度、脂肪、全乳固体、掺假(水、碱、淀粉、盐、亚硝酸盐)、酒精实验、煮沸实验、蛋白质等几项指标进行检测。 2)过滤:原奶经过双联过滤器除去一些较大杂质。收完奶后要将过 滤器拿下检查并清洗。 3)冷却:经过板换用冰水将收来的新鲜牛乳降温到1-4℃以下。 4)贮存:牛奶在原奶罐中暂存,在24小时内应尽早用于生产,如 超过24小时则应进行感官指标、酸度、酒精实验检测。 2、标准化系统: 1)预热:预热温度约为50℃-55℃。 2)标准化:用净乳机对原奶进行杂质分离。 3)浓缩:如果全乳固体低于标准则要对其进行浓缩。浓缩后纯牛奶 全乳固体应符合《林甸伊利纯牛奶半成品质量标准》中的规定。 4)巴氏杀菌:要求杀菌条件为80℃ -90℃,15秒。 5)冷却:通过板换用冰水将牛奶冷却至1-8℃。 3、贮存:牛奶在奶仓中暂存,在12小时内应尽早用于生产,如超过12小时则每隔2小时进行感官指标、酸度、酒精实验检测。 4、UHT工艺段:

1)预热:超高温杀菌工艺段预热温度为65℃-75℃。 2)真空脱气:在脱气罐中进行,脱去空气、饲料杂味、豆腥味等。 3)均质:均质温度为70-75℃,均质压力为250bar(先调二级压力 手柄,调至50bar,再调一级压力手柄,调至250bar)。 4)预保温:要求90-95℃保持60秒,以增加蛋白的稳定性。 5)UHT杀菌:要求137℃-142℃,4秒钟,具体参数要求如下: a、脱气前的温度:70℃-85℃ b、脱气罐压力:-0.3bar- -0.6bar c 、UHT杀菌温度:137℃-142℃保持4s. 6)冷却:用循环冷却水将牛奶冷却至20℃- 25℃。 5、无菌灌装: 1)蒸汽灭菌:主供应蒸汽温度125-165℃;蒸汽障闭温度102- 145℃;蒸汽喷射温度115-145℃。 2)无菌空气供应:无菌风压力28-32mbar;废气压力:灭菌时为 0;生产时0.5-1.8mbar。 3)成型杆:上底部加热器温度250-300℃;下底部加热器温度250- 300℃; 4)H2O2:浓度为33-35%; 5)预热、干燥区:预热温度195-205℃;干燥温度155-165℃。 6)超声波:焊接时间US250ms;蒸汽喷射循环时间140ms。 7)耳翼加热器:耳翼加热温度350-450℃;耳翼加热器风压21- 25mbar。 6、喷码 1)喷码内容按《产品打印标识规定》 2)打印要求位置正确。

施工工序流程图

施工流程图 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 土石方工程 基础分部施工: 主体分部施工: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主体子分部:二次结构施工 装饰分部:内外墙抹灰 防水工程地面工程门窗工程 内外涂料 五金、玻璃安装 竣工验收 竣工清理 成品保护 水、调式、 测试 屋面工程 开工 熟悉图纸材料准备机具准备施工准备 技术、劳力准备 灯具安装 洁具安装 其 他 安 装 施 工 水 电 安 装 施 工 预留预埋 安装 (布 管、排 线)

开工准备: 一、立项 二、环评、安评 三、委托设计院做平面方案 四、规划、消防窗口总平面方案审批 五、出蓝图 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七、单体建筑物三个以上设计方案 八、设计方案审批 九、出施工图 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十一、图纸审查 十二、建筑工程消防施工图审核 十三、建设工程招标 十四、安全监督手续 十五、质量监督手续 十六、施工许可证 十七、开工建设 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 1)土地登记申请书 2)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政府批复元件 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 4)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金及契税缴纳证明 5)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 6)法定代表人及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7)地籍测量的数据及图件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报表 2)建设项目的有效计划批准文件 3)已经批准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项目用地规范图 4)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 5)划拨土地证明或土地出让、转让合同 6)已批准的总平面图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表 2)经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3)计划批文 4)土地权属证明文件 5)施工图三套(含建设项目总施工图、建筑单体施工图、工程定位图及竖向设计、管线综合、绿化及做法施工图) 6)方线(测绘)资料

《砼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砼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441023 课程英文名称: Concrete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砼工艺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讲述水泥与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水泥与混凝土的性能检测,水泥与混凝土的生产工艺,以及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防范。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以及特性; 2.掌握工程中水泥选用的方法; 3.掌握普通混凝土的组成及组成材料选用方法; 4. 具备配置普通混凝土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水泥与混凝土的组成,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初步进行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的设计,并能根据水泥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产品问题,进行弊病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基本组成,基本生产配方设计,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基本性能检测与后期性能调配;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组成,组成材料的性能要求及特点,新拌混凝土的基本工作性能,硬化后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和混凝土耐久性的指标,以及如何通过施工工艺进行三方面性能的调整;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现场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并能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掌握普通混凝土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3.基本技能:具备初步进行水泥生产工艺设计和混凝土生产工艺设计的能力;具有利用本课程基本知识进行工程应用初步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水泥基本性能检测、混凝土配制。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以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应用及结果分析为主线,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解。由于本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授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好重点与难点,将各种测试方法的实际应用纳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和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等。本课程将为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使用)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本大纲根据食品工艺学教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编制。 二、实验课程简介 食品工艺学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学完《食品工艺学》理论课程基础上的一门专业实践课。本实验课程包括酸奶、乳饮料、果汁饮料、面包、蛋糕、蛋黄酱等产品的加工实验内容。在实验预习中也鼓励学生按组的形式根据基本工艺和基本配方从原料选择、配方制定、工艺优化、理化指标测定及经济核算几方面独立设计实验。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把所学的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等本专业开设的多门课程进行综合运用,强调创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原料到成品食品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不同加工手段或工艺对食品质量和经济技术指标的影响等。 学生通过加工不同类型的食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性认识加强,即熟悉了各种食品的工艺,也能学习和掌握有关食品加工设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四、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教学文件:自编实验讲义 教学形式:学生操作 五、本课程实验所需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一)主要设备 1、电炉 2、家用多功能粉碎机 3、培养箱 4、水浴锅 5、天平 6、粉筛 7、不锈钢桶8、和面机9、冰箱10、烤炉11、打蛋器12、秤13、不 锈钢盆14、蛋糕烤模15、烤盘16、高压灭菌锅 (二)低质易耗品 1、试管 2、移液管 3、皮筋 4、保鲜膜 5、一次性塑料杯 6、小碗

(三)实验材料 1、鲜奶 2、水果 3、面粉 4、鸡蛋 5、糖 6、食品添加剂 7、油脂 六、考核办法 根据实验进行过程中学生实验操作情况,给予具体的评分;结合预习报告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情况确定实验的总成绩。最后在学生的课程实习总成绩中,实验课程成绩占总成绩60%。

伊利乳业纯牛奶工艺流程图

伊利乳业纯牛奶工艺流程图

一、工艺规程 收奶系统:(原奶过磅→原奶检验→过滤→冷却)→贮存→标准化系统:(预热→净乳→浓缩→巴氏杀菌→冷却)→贮存→UHT工艺段:(预热→脱气→均质→预保温→UHT灭菌→冷却)→无菌输送→无菌灌装→喷码→装箱→码垛→保温实验→出厂 二、工艺说明 1、收奶系统: 1)原奶检验:依据《生鲜牛乳》企业标准规定,主要针对感官、酸 度、脂肪、全乳固体、掺假(水、碱、淀粉、盐、亚硝酸盐)、酒精实验、煮沸实验、蛋白质等几项指标进行检测。 2)过滤:原奶经过双联过滤器除去一些较大杂质。收完奶后要将过 滤器拿下检查并清洗。 3)冷却:经过板换用冰水将收来的新鲜牛乳降温到1-4℃以下。 4)贮存:牛奶在原奶罐中暂存,在24小时内应尽早用于生产,如 超过24小时则应进行感官指标、酸度、酒精实验检测。 2、标准化系统: 1)预热:预热温度约为50℃-55℃。 2)标准化:用净乳机对原奶进行杂质分离。 3)浓缩:如果全乳固体低于标准则要对其进行浓缩。浓缩后纯牛奶 全乳固体应符合《林甸伊利纯牛奶半成品质量标准》中的规定。 4)巴氏杀菌:要求杀菌条件为80℃ -90℃,15秒。 5)冷却:通过板换用冰水将牛奶冷却至1-8℃。 3、贮存:牛奶在奶仓中暂存,在12小时内应尽早用于生产,如超过12小时则每隔2小时进行感官指标、酸度、酒精实验检测。 4、UHT工艺段:

1)预热:超高温杀菌工艺段预热温度为65℃-75℃。 2)真空脱气:在脱气罐中进行,脱去空气、饲料杂味、豆腥味等。 3)均质:均质温度为70-75℃,均质压力为250bar(先调二级压力 手柄,调至50bar,再调一级压力手柄,调至250bar)。 4)预保温:要求90-95℃保持60秒,以增加蛋白的稳定性。 5)UHT杀菌:要求137℃-142℃,4秒钟,具体参数要求如下: a、脱气前的温度:70℃-85℃ b、脱气罐压力:-0.3bar- -0.6bar c 、UHT杀菌温度:137℃-142℃保持4s. 6)冷却:用循环冷却水将牛奶冷却至20℃- 25℃。 5、无菌灌装: 1)蒸汽灭菌:主供应蒸汽温度125-165℃;蒸汽障闭温度102- 145℃;蒸汽喷射温度115-145℃。 2)无菌空气供应:无菌风压力28-32mbar;废气压力:灭菌时为 0;生产时0.5-1.8mbar。 3)成型杆:上底部加热器温度250-300℃;下底部加热器温度250- 300℃; 4)H2O2:浓度为33-35%; 5)预热、干燥区:预热温度195-205℃;干燥温度155-165℃。 6)超声波:焊接时间US250ms;蒸汽喷射循环时间140ms。 7)耳翼加热器:耳翼加热温度350-450℃;耳翼加热器风压21- 25mbar。 6、喷码 1)喷码内容按《产品打印标识规定》 2)打印要求位置正确。

施工工序流程图

页脚内容1 施工流程图 模板 工程 钢筋混凝 土石方 基础分部施工: 主体分部施工: 施工准备 测量放 主体子分部:二次结构施工 装饰分部:内外墙抹灰 防水地面门窗 内外 五金、玻璃安 装 竣工验收 竣工清理 成品保护 水、调 式、测试 屋面工程 开 熟悉材料准机具准施工 技术、劳力准备 灯具安 装 洁具安 其 他 安 装 施 工 水 电 安 装 施 工 预留预埋 安 装(布 管、排 线)

开工准备: 一、立项 二、环评、安评 三、委托设计院做平面方案 四、规划、消防窗口总平面方案审批 五、出蓝图 六、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七、单体建筑物三个以上设计方案 八、设计方案审批 九、出施工图 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十一、图纸审查 十二、建筑工程消防施工图审核 十三、建设工程招标 十四、安全监督手续 十五、质量监督手续 十六、施工许可证 十七、开工建设 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 1)土地登记申请书 2)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政府批复元件 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原件及复印件 4)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金及契税缴纳证明 5)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 6)法定代表人及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7)地籍测量的数据及图件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报表 2)建设项目的有效计划批准文件 3)已经批准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项目用地规范图 4)规划设计条件及附图 5)划拨土地证明或土地出让、转让合同 6)已批准的总平面图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表 2)经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3)计划批文 4)土地权属证明文件 5)施工图三套(含建设项目总施工图、建筑单体施工图、工程定位图及竖向设计、管线综合、绿化及做法施工图) 6)方线(测绘)资料 7)申报材料相应的电子文档光盘 页脚内容2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515017 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 英文名称: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总学时:56 讲课学时:52 实验学时:4 学分:3.5 适用对象:车辆工程先修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汽车制造工艺与装备是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技术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课程的内容以质量、生产率及经济性为主线。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及有关教学环节的配合,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具有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专用夹具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分析机械加工过程的一般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机械加工规程制订的原则、方法与步骤,具有设计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专用夹具设计的初步能力;能初步分析机械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工艺途径;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具有装配方法选择与工艺规程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汽车制造工艺过程概论①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认识机械加工工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②了解汽车的生产过程;了解汽车生产的工艺过程;了解汽车及其零件生产模式和生产理念的发展。 2.工件的定位和机床夹具 ①掌握基准的概念和工件的安装。 ②了解机床夹具的组成及其分类方法。③熟练掌握工件的定位原理及几种常见的定位方式。 ④掌握常用定位元件和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⑤通过典型机床夹具的实例分析,掌 握机床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工件的机械加工质量①掌握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③掌握影响零件表面质量的因素。④了解表面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①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生产中的作用、制定步骤。 ②掌握制定机械加工路线时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选择表面加工方法;理划分加工阶段;合理安排加工顺序;正确制定加工工序集中与分散的问题。 ③掌握工序具体内容的确定方法。④理解工艺方案的经济性评价方法;了解降低加工成本的措施。 ⑤掌握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规范。 5.尺寸链原理及其应用①了解尺寸链的基本概念,掌握尺寸链图的作法及其尺寸链的计算。②掌握工艺尺寸链的分析方法及其计算技巧。 ③了解装配尺寸链的特点及其简单的计算。 6.装配工艺基础①了解装配尺寸链的基础知识。②了解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焙烤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焙烤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焙烤食品工艺学 英文名称:Baking Food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焙烤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食品工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重要专业必修课。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工艺学的综合基础理论,了解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使学生在学习本书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焙烤食品的加工工艺研究。3.适应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4.学时与学分: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18学时,学分3分。 5.先修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加工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添加剂学 6.推荐教材:李里特,江正强,卢山编著,焙烤食品工艺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李新华,董海州主编,粮油加工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具有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8.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总成绩为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与平时表现(作业、考勤等)之和。成绩评定办法为: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考试成绩×70%。 二、教学内容及能力要求 绪论 了解和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学的范畴,发展历史与现状,焙烤食品的分类,以及其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章焙烤食品原料学 第一节小麦粉 第二节油脂 第三节乳及乳制品 第四节糖 第五节蛋制品 第六节酵母 第七节疏松剂及面团改良剂 了解和熟练掌握焙烤食品加工常用原料的种类、特性及其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 第二章饼干生产工艺 第一节饼干的分类及加工工艺 第二节面团的调制 第三节面团的辊轧与成型 第四节饼干的烘烤与冷却 了解饼干的分类,熟练掌握饼干的加工工艺。 第三章面包生产工艺 第一节概述

《烹饪工艺学》教学大纲

《烹饪工艺学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40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总学时:64 学时 总学分:_4___________ 开课学期:_J _______________ 适用专业:烹饪与营养教育 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烹饪原料学》、《地方名菜》大纲执笔人:王式玉 参加人:金声琅__________ 审核人:朱国兴_________ 编写时间:2009 年7 月 编写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 )年版 一、课程介绍 《烹饪工艺学》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适用于烹饪工艺与营 养专业的专科生学习;在第一学期开设。其承担着从原料的选择、初加工、初步熟处理直至正式烹调成菜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有:原料的加工原理及工艺、刀工原理及刀工刀法、加热对烹饪原料的影响、菜肴的组合、调味的知识、菜肴的烹制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原料加工的各种原理、方法和变法,加强学生对烹调的知识从感性到 理性的转变,使学生掌握在菜肴制作过程中应具备的技能技巧和操作规范,熟练运用各种手 段优化烹调工艺,科学合理地完成菜肴制作工艺。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现代烹饪、营养、餐饮管理的基本知识,具 有较强烹饪技术和菜品创新能力,能从事中西餐烹饪操作、营养分析与营养配餐及餐饮业管 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可持续发展人才。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熟悉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了解加热对烹饪原料的影响;强化刀工刀法的练习,具 备本专业必需的专业技能;掌握配菜、调味、火候和菜肴烹制工艺方面的基本知识;最终掌握在菜肴制作过程中应具备的技能技巧和操作规范,熟练运用各种手段优化烹调工艺,科学合理地完成菜肴制作工艺。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掌握原料的初加工原理和工艺;具备必须的刀工技能;了解加热对原料的影响;掌握配 菜、调味、火候和初步熟处理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烹调方法制作菜肴,具备烹调技能;熟练运用各种手段优化烹调工艺。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烹饪原料学:具备烹饪原料的质量鉴定,选购优质原料;了解各种原料的性质、特点、结构、烹调用途等;掌握原料的保管方法;熟悉各地的特色原料的性质、特点、结构、烹调用途等。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开课单位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 二、课程代码与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050113015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学 三、开课对象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 四、课程性质 专业主干必修 总学时48学时;3学分。理论48学时。 五、教学任务与目标 《食品安全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必修课。 1.了解食品安全知识,让学生来解释所涉及的各种食品的检查,以确定其是否适宜供人食用的成分; 2.理解GMP、SSOP、IS22000等管理体系的构成和特点。理解食品安全检测的概念,理解色谱法、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聚合酶链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3.掌握掌握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有机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植物性、动物性有毒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包装材料纸、金属、塑料、印油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掌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概念,熟悉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技术、管理方法和法律法规。 六、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微生物学、食品工艺学知识基础和能力。 七、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讲授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教学内容:(1)食品安全性的概述:食品安全的历史观;食品安全现代内涵;人类对食品安全性认识的过程;化学物质的毒性与饮食风险;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2)世界和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3)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物;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的控制;食品污染的控制;(4)食品安全性检测方法:传统培养检测方法;生物化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 2、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答法、图示法、习题法。 教学手段:传统讲解、多媒体。 第二章化学成分源食品安全问题6学时 1、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讲授农药、兽药残留,教学内容:(1)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的危害;违禁非食用物质添加剂的毒性作用;违禁非食品物质添加剂的评价;几种典型非食用物质添加剂:吊白块;苏丹红; 三聚氰胺;工业用甲醛;(2)农药残留:农药残留的来源;农药残留的危害;农药残留限量;(3)兽药残留:兽药残留来源;兽药残留危害;兽药

各种施工工序流程图

工程施工主要工序质量控制图附表1:独立钢筋砼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附表2: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 施工准备 底部标高、中心线、断面、尺寸 技术交底 注意预埋件的位置和尺寸 执行质量验收规范 公司质监科中间抽查 按现场预留拆模试块压报 项目部、班组自检 告情况,结合强度曲线确 注意保护棱角 ---------------- ―拆模 修补模板、分类堆放 自检记录 质量验收记录 预埋件隐蔽记录 施工记录 资料整理 注意二次支模接缝 梁、板底部按规定起拱 要有足够风度、防止胀模 与钢筋、混凝土工序交接检査 浇灌混凝土时、留人看模 清理现场,文明施工

项目部、班组自检 控制保护层厚度 注意检查钢筋数量及位置 钢筋、模板工序交接检查 办理隐蔽验收签证手续 浇灌混凝土、留人看钢筋 事故处理检查记录、分析报 钢筋代换签证单 自检记录 质量验收记录 隐蔽签证记录 施工记录、钢筋取样见证记录 执行质量验收规范 不合格的要处理(返修) 清理现场、文明施工 掌握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检查脚手架、脚手板 用标识牌标识钢筋检测与否 带颗粒或片状钢筋老锈先除掉 书面交底 技术交底 班操作人员参加 制定与审核钢筋配料表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I 级钢筋末端作180°弯钩 下料成型 按不同型号挂牌 不允许加热弯曲 公司质监科、监理公司中间检查 现场绑 接头不留在同一位置 钢筋合格证及复验报告

掌握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焊条烘焙、焊件除油污 中间检查 项目部、班组自检 焊条、焊剂准备、出具合格证 准备钢筋,出具质量证明 电焊机准备及保养 取得焊接合格证 按规定做试件送检(见证取样) 保证焊接长度 消除焊渣 注意焊接表面质量 注意焊接轴线位置 不得出现裂纹、夹渣、焊瘤、 钢筋合格证、复验报告 焊条、焊剂合格证 焊条烘焙记录 焊件试验报告 自检记录 质量验收报告记录 隐蔽验收记录 见证取样记录 X 光探伤记录 事故处理检查记录、分析报 与监理办理焊接隐蔽验收签证 「执行质量验收规范—— 质量 验收 [_T — --------------------------- I 不合格的要处理(返修) 清理现场,文明施工 ? 资料整理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解析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理论教学内容 绪论金属工艺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机器制造过程。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与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热加工 (一)金屑材料的基本知识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力学性能的概念。力学性能主要指标(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的符号、单位、物理意义与试验方法。 2.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纯金属的晶体结构,纯金属的结晶过程。冷却曲线和过冷度。晶粒、晶界、晶格、晶胞、晶面的概念。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3.合金的相结构与相图合金的相结构。二元合金相图的概念。 4.铁碳合金铁碳合金相图中的相、特性点和特性线。典型铁碳合金的组织转变。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5.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工艺特点及应用。钢的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6.常用钢材含碳量和常存元素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钢的分类、牌号和用途。 (二)铸造1.铸造的实质、特点及应用范围。铸造方法分类。 2.合金铸造性能 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概念。充型能力和流动性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影响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提高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主要措施。 收缩的概念。铸造应力、收缩对铸件质量的影响。缩孔、缩松、变形、裂纹等铸造缺陷的形成机理和防止措施。 3.常用合金铸件及其生产灰铸铁件:灰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铸铁的石墨化。孕育处理。 灰铸铁件的生产特点。球墨铸铁件:球墨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球墨铸铁件的生产工艺和铸造工艺特点。 可锻铸铁件:可锻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可锻铸铁件的制造过程和铸造工艺特点。 蠕墨铸铁件和合金铸铁件。铸铁的熔炼:冲天炉的工作原理。铁水温度和化学成分的控制。铸钢件、铜合金铸件和铝合金铸件生产。 4.砂型铸造及铸造工艺规程设计铸造工艺规程设计的意义、内容及步骤。常见手工造型方法的选择。机器造型和造型生产线。铸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铸造工艺图的制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铸造工艺参数(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收缩率、铸造圆角等)的确定;型芯设计。铸造工艺图实例。 5.特种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低压铸造、压力铸造和离心铸造等特种铸造方法的工艺过程、特点及应用。 (三)锻压1.锻压的实质、特点和应用。锻压方法分类。 2金属的塑性变形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单晶体与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冷变形与热变形的概念。锻造比与锻造流线。金属锻造性能的概念。 3.自由锻自由锻的特点和应用。坯料的加热和锻造温度范围。自由锻工艺规程的制定:绘制锻件图;确定变形工序;计算坯料的质量和尺寸;选定锻造设备等。

0709《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108学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 0111009 2.课程名称:食品工艺学 3.学时/学分:108学时/6学分实训:2周/2学分 4.先修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 5.面向对象: 07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食品与化工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教材:《食品工艺学》赵晋府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食品工艺学》夏文水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我院食品检验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及操作。 本课程为本专业学生将来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等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基本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七章,对不同章节的教学要求分别叙述如下: 第一章绪论(3学时) 教学内容: 1.食品加工、食品工艺学的概念 2.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3.食品工艺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食品加工、食品工艺学的概念

2.了解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食品的原料和材料(8学时) 教学内容: 1.植物性食品原料(果蔬、谷物)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品质量的影响 2.动物性食品原料(肉、乳)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品质量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植物性食品原料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2.掌握动物性食品原料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第三章罐藏食品工艺(12学时) 教学内容: 1.罐藏食品的发展与分类 2.罐藏食品的加工工艺流程,每道加工工序与罐藏食品质量的关系 3.各种果蔬类罐头和肉禽类罐头的加工工艺及其操作要点 教学要求: 1.了解罐藏食品的分类 2.掌握各种果蔬类罐头和肉禽类罐头的加工工艺及其操作要点 第四章软饮料工艺(12学时) 教学内容: 1.软饮料的概念和分类及其发展简史 2.软饮料用水、各种软饮料的配料、包装容器及材料等的具体要求 3.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4.果汁和蔬菜汁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各操作单元对本饮料的影响 教学要求: 1.掌握软饮料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各类软饮料用水的处理方法 3.掌握碳酸饮料及果蔬汁饮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第五章乳制品工艺(12学时) 教学内容:

《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

《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化学工艺学/Chemical Engineering Processes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 化学工程与工艺 先修课程:化工原理,化工设备基础,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化学工艺学是研究将各种原料加工成为更有价值的消费品或生产资料的过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化学工艺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将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以处理实际生产过程问题。它的作用和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化工工艺过程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建立较为系统的基础,能较好地应用物理、化学、化工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过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技巧。为学生将来从事化工行业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化学工艺学教学的主要要求:使学生了解化学工业的特点、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理解化学工艺的共性知识中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催化剂的性能及使用;掌握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理解各种反应过程的反应规律、机理;掌握原料路线的选择,工艺流程的设计,最适宜的操作条件,生产过程所需的各种机械设备的规格、结构和材质,产品的质量控制等内容。化工工艺学不仅要从理论上探讨每个工艺过程的可能性和条件,而且还要找出用最低的能耗和物耗生产出最好的产品的工艺方案。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 绪论 重点:化学工艺与化学工程的关系,主要的化工原料 难点:介绍化学工艺与化学工程研究内容的差别和相互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工工艺在化工生产、科研中的主导地位,激发其学习热情。 2 化学工艺基础 重点:石油的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的工艺和特点;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热量衡算和物料衡算。 难点:掌握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组织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复杂流程的单程转化率、全程转化率、选择性等效率指标,建立初步的工程概念。 3 烃类热裂解 重点:不同烃类原料裂解的一般规律及烃类裂解的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以及对烯烃收率影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发酵食品工艺学(Fermented Food Technology) 课程编号:FFT205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选修 总学时:44,其中(理论学时,20 ;实践学时:24 )学分:2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责任单位:生物食品学院 先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 发酵食品工艺学是以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发酵基础为支撑,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食品、保健品或添加剂的一门科学技术。它不但是支撑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技术,同时也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为此,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该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发酵食品工艺学》以发酵和酿造食品的工业化生产为主,注重现代生物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对各类产品的发酵、酿造技术和食品工业废弃物的生物学处理进行了论述,为学生从事该领域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熟悉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生产的一般过程,掌握发酵与酿造食品,如酒精发酵与酿酒、氨基酸与有机酸发酵、发酵豆制品、酶制剂等生产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了解食品发酵与酿造工业的发展状况及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 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发酵食品的概念二、发酵食品的种类三、发酵食品的特点四、发酵食品的发展历史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发酵食品的概念、种类、特点及发展历史。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重点:发酵、发酵食品的概念 第二章发酵食品与微生物 第一节发酵食品与细菌 一、乳酸菌二、醋酸菌三、枯草杆菌四、棒杆菌 第二节发酵食品与酵母 一、酵母的繁殖方式二、酵母的糖代谢三、常见的酵母种类 第三节发酵食品与霉菌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食品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掌握发酵食品中常见微生物的判别方法和用途,生产出优质发酵食品。 重点:发酵食品常用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性。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Food (供四年制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使用) 前言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食品工艺学是运用食品科学原理研究食品资源的选择、加工、包装、保藏及流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卫生安全、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的食品的一门科学。食品工艺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食品加工原理和食品加工过程及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并能正确运用食品加工技术原理,分析、解决食品加工中的主要问题,掌握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深入了解食品原辅料的性质对加工过程的影响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主要教学方式有多媒体课堂讲授、讨论、录像、实验、自学、工厂参观见习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加工技术。 使用教材:汪志君,韩永斌,姚晓琳,食品工艺学,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实验教材:马俪珍,刘金福,食品工艺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考核方式:考试占60%,平时占40%。 参考学时分配 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 绪论 食品加工原辅料 食品加工保藏原理 肉制品加工工艺 乳制品加工工艺 果蔬制品工艺 粮谷制品加工工艺 调味品加工工艺 软饮料工艺 酒酿造工艺 食品工业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2 4 3 6 6 9 6 6 9 6 3 7 4 8 7 4 合计60 30 共计90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食品工艺与食品质量及安全的关系。 2、熟悉国际、国内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食品加工技术发展方向。 3、了解食品加工的意义及《食品工艺学》学习目的与要求。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及代码:食品工艺学 07021309 英文名称:Food processing technology 课程学分与学时:3 学分/48学时(理论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先修课程:食品微生物或微生物、生物化学或食品化学。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食品工艺学是研究食品加工和保藏的一门科学,作为食品科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和学位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探讨食品资源利用、原辅材料选择、保藏、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上述因素对食品质量、货架寿命、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和加工的专业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食品领域的专业课程或从事食品科研、产品开发、工业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组协作讨论设计实践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食品的加工概念 一.食物与食品 二.加工工艺 三.食品加工工业 第二节食品加工原料的特性和要求 一.食品原料主要组成 二.影响原料加工的因素 三.食品原料的储藏与保鲜 第三节食品的质量因素及其控制 一.食品的质量因素 二.变质的影响因素 三.食品保藏的原则 第四节食品工业的发展及其前景 第五节食品工艺学的主要研究范围内容

第二章食品的脱水加工 第一节食品干藏原理 一.水分活度对食品的影响 二.食品的干藏原理 第二节食品液体的浓缩 一.膜浓缩 二.蒸发浓缩 三.冷冻浓缩 四.浓缩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以及合理浓缩途径的选择第三节干燥 一.食品干燥过程特性以及干燥机制 二.干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三.食品的干燥方法 四.干燥食品的贮藏 第三章食品的热加工和杀菌 第一节热加工原理 一.罐头食品的腐败及腐败菌 二.微生物的耐热性 三.酶的耐热性 四.热加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五.热加工时间的推算 六.罐头食品的一般加工工艺流程 第二节热烫 一.热烫的目的和影响因素 二.热烫方法 第三节巴氏杀菌 一.巴氏杀菌的目的 二.包装产品的巴氏杀菌方法 三.未包装产品的巴氏杀菌方法 第四节商业杀菌工艺 一、包装食品的高温杀菌 二、超高温杀菌 三、微波杀菌 四、高压杀菌 五、其他杀菌方法 第四章食品的腌渍和烟熏保藏 第一节食品腌渍 一.腌渍过程的扩散和渗透 二.腌渍方法及有关因素的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