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遗传题大题】专项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遗传题大题】专项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遗传题大题】专项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遗传题大题】专项训练20题

1.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遗传病(基因为B、b)患者,系谱图如下(Ⅰ-1、Ⅰ-3均无乙病致病基因)。研究表明该地区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4/100。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⑴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⑵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Ⅱ-9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_________。

⑷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或常隐) (2). 伴X染色体隐性(或伴X隐) (3). AaX B X b (4). aaX b Y (5). 1/36 (6). 1/18

【解析】分析题图:Ⅰ-1和Ⅰ-2 都不患甲病,Ⅱ-2(女性)患甲病,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 都不患乙病,又由于Ⅰ-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Ⅱ-1患乙病,因此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根据以上分析,Ⅰ-2的基因型为AaX B X b,Ⅱ-9是患两种病的男性,基因型应为aaX b Y。(3)对于甲病来说,Ⅰ-1和Ⅰ-2 都不患甲病,其基因型均为Aa, Ⅱ-5的基因型为1/3AA 或2/3Aa,同理,Ⅱ-6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所以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2/3×2/3×1/4=1/9;对于乙病来说,Ⅱ-5不患乙病,基因型为X B Y, Ⅰ-3和Ⅰ-4的基因型分别为X B Y、X B X b,Ⅱ-6的基因型为1/2 X B X b、1/2 X B X B, 如果Ⅱ-5与Ⅱ-6结婚,所生男孩患乙病的概率是1/2×1/2=1/4,所以二者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9×1/4=1/36。(4)对于甲病来说,Ⅱ-7的基因型为1/3AA或2/3Aa,题干中信息“研究表明该地区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4/100”,即aa=4/100,则a=2/10,A=8/10,可得出AA=64/100,Aa =32/100, 由图Ⅱ-8不患病,则Ⅱ-8的基因型为2/3AA,1/3Aa,所以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2/3×1/3×1/4=1/18。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系谱图,正确判断遗传方式并写出基因型,明确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如本题(4)虽问再生育一个女儿,但实际与性别无关,伴性遗传则需要分清男孩中患病和患病男孩的计算是不同的。

2.玉米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有各种非糯性玉米和糯性玉米若干,

进行不同实验,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纯种的非糯性玉米和纯种糯性玉米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F1自交得F2,任取一株F2植株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请预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若用纯种的非糯性玉米和纯种糯性玉米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糯性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糯性的种子,而非糯性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糯性的种子。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否判断非糯性和糯性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___________。在上述糯性玉米的果穗上能否找到糯性的种子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w)是显性,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W W 和w w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W和w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请回答:

现有基因型分别为WW、Ww、ww、WW W、W W w、ww w6种玉米植株,通过测交可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写出测交亲本组合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F1细胞中有非糯性和糯性一对等位基因,F1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配子,全为蓝黑色、全为橙红色或半数蓝黑色数橙红色 (2). 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性状 (3). 能 (4). ♀W W w×ww♂ (5). ♂ww×W W w♀

【解析】试题分析:以题意中“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为切入点,准确定位该对相对性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据此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和题意“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糯性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糯性的种子,而非糯性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糯性的种子”进行(1)(2)题的解答。解答(3)题,需明确测交的含义,且知晓:选择的父本应含有缺失染色体才能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选择的母本应含有缺失染色体才能验证“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

(1)用纯种的非糯性玉米和纯种糯性玉米杂交,F1细胞中有非糯性和糯性一对等位基因,F1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分离,产生数量相等的配子,含有非糯性基因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含糯性基因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因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F1自交所得F2植株的基因型有三种:含有一对非糯性基因、含有一对糯性基因,含有非糯性和糯性一对等位基因,所以任取一株F2植株的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现象是:全为蓝黑色或全为橙红色或半数蓝黑色和半数橙红色。

(2) 用纯种的非糯性玉米和纯种糯性玉米实行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在糯性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糯性的种子,而非糯性玉米果穗上找不到糯性的种子,这说明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性状。在上述糯性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糯性的种子和糯性的种子,因此能找到糯性的种子。(3)测交是让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ww)交配。欲通过测交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的结论,选择的父本应含有缺失染色体,此时测交亲本组合的基因型为♂W W w×ww♀;同理,欲通过测交验证“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选择的母本应含有缺失染色体,此时测交亲本组合的基因型为♂ww×W W w♀。

3.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有蓝色、红色、白色三种,已知花色形成的生化途径是:

现将某蓝色花植株与白色花植株杂交,F1蓝色:红色=1: 1。若将F1蓝色花植株自交,所得 F2植株中蓝色:红色:白花= 12:3:1。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有学者对花色形成的机理提出一种猜想,认为与白色底物有更强亲和力的酶是______(填“酶A”或“酶B” )。

(2)椎测两亲本基因型是______,且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R红色花植株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

(3)现有一株纯合红色花但6号染色体为三体(即6号词源染色体有3条)的植株甲,其配子会随机获得6号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或一条。为探究B/b基因是否位于6号染色体上,将植株甲与正常白色花植株测交,从F1中选出三体植株继续与正常白色花植株测交,观察F2的花色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

①若F2 ______________,则B/b基因不是位于6号染色体上;

②若F1,______________,则B/b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

【答案】 (1). 酶A (2). AaBB、aabb (3). 两 (4). 红色:白色=3:1 (5). 红色:白色=1:1 (6). 红色:白色=5:1

【解析】结合题意和图中三种植物花色形成的生化途径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_bb表现为蓝色,aaB 表现为红色,aabb表现为白色,而基因型为A_B_的花色待定。再结合“F1蓝色花植株自交,所得 F2植株中蓝色:红色:白花= 12:3:1”可知,由于符合“9:3:3:1”的变式,所以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基因型A_B_和A_bb的花色都表现为蓝色,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基因型A B_、A_bb表现为蓝色,aaB 表现为红色,aabb表现为白色。基因型为A B 时,酶A和酶B同时存在,表现为酶A控制的蓝色反应,很可能是因为酶A与白色底物的亲和力比酶B强。

(2)亲本是AaBB、aabb,F1是1AaBb:1aaBb,由于F1蓝色花AaBb自交后代出现了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红色花植株aaBb自交,后代是3aaB :1aabb,即3红色:1白色。

(3)假设B/b基因不是位于6号染色体上,植株甲等位基因B/b成对存在,等位基因A/a数量可能是2个或3个。植株甲基因型是aaBB(或aaaBB),与正常白色花植株aabb测交,F1是aaBb(或aaaBb),继续测交,F2是1aaBb:1aabb(或1aaaBb:1aaBb:1aaabb:1aabb),表现型是红色:白色=1:1另外,在上述分析中,红色花植株甲只有a基因、没有A基因,测交后代都不会含有A基因所以只需要分析B基因即可。假设B/b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植株甲基因型是aaBBB,与正常白色花植株aabb测交,F1中三体植株是aaBBb,产生的配子是

1aBB:2aBb:2aB:1ab,继续与aabb测交,F2是1aaBBb:2aaBbb:2aaBb:1aabb,表现型是红色:白色=5:1。

【点睛】关键: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题意和题图中两方面的信息,其中最主要的是F2中表现型比例“12:3:1”正好是“9:3:3:1”的变式,进而确定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同时确定三种花色对应的基因型。

4.果蝇是一种非常小的蝇类,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图一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表显示有关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请据图表分析回答:

(1)摩尔根的果蝇实验验证了萨顿提出的______假说。

(2)如果要进行雌果蝇的基因组测序,则需要检测______ 条染色体。

(3)如果以该果蝇为亲本之一,若要只通过一次杂交就得到子代雄果蝇全部为白眼,则另一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4)若只考虑表中的体色与眼形,让该果蝇与基因型相同的异性果蝇交配,理论上F1中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

(5)果蝇中的截翅突变引起细胞核糖体含量降低,使突变体幼虫发育缓慢甚至死亡,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基因在染色体上 (2). 5 (3). X e X e (4). 3/7 (5). 没有足够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导致幼虫体内蛋白质不足

【解析】根据图一的性染色体组成可知,该图表示雄果蝇。

图二中,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1)萨顿的假说内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摩尔根的果蝇实验验证了萨顿提出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推论。

(2)由题图可知,果蝇的染色体为2n=8,其中3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果蝇的X、Y 是异型同源染色体,X、Y染色体的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因此如果进行果蝇的基因组测序,需要检测3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1条Y染色体共5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

(3)由于果蝇的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眼色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如果该果蝇为亲本之一,若要只通过一次杂交就得到子代雄果蝇全部为白眼,则亲本雌性个体只产生一种X e的卵细胞,因此符合要求的亲本类型为X E Y×X e X e。

(4)由题意知,两亲本是BbRr,两个亲本交配,后代出现9B_R_(亲本类型),3B_rr、3bbR_、1bbrr,不同于亲本的有3B_rr、3bbR_、1bbrr,共7份,其中纯合子是BBrr、bbRR、bbrr3份,因此理论上F1中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个体中纯合子占3/7。

(5)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机器,如果截翅突变引起细胞中核糖体含量降低,使蛋白质的合成不足所以导致幼体的死亡。

【点睛】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每对常染色体中的一条和两条异型性染色体,故对于果蝇需要测定5条染色体,对于人需要测定24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5.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代谢引起的疾病。白化病患者皮肤缺乏黑色素;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的苯丙酮酸大量从尿液中排出。下面图甲表示苯丙氨酸在人体内的代谢,图乙为某家系苯丙酮尿症的遗传图谱,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分析图甲可以得知,在基因水平上(基因1、基因2、基因3),白化病患者是由于基因_____发生突变所致,苯丙酮尿症是由于基因______发生突变所致。

(2)分析图乙可知,苯丙酮尿症是由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性基因控制的。

(3)乙图中Ⅱ5为______。

(4)乙图中Ⅲ10是患病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

【答案】 (1). 3 (2). 2 (3). 常 (4). 隐 (5). RR或Rr (6). 1/6 【解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分析图乙,Ⅱ3、Ⅱ4正常,而他们的女儿Ⅱ6有病,说明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Ⅱ3、Ⅱ4基因型都是Rr。

【详解】(1)根据图甲分析,白化病是体内缺少在基因3控制下合成的酪氨酸酶,使酪氨酸不能转变成黑色素,因此白化病的形成是基因3发生突变所致;而苯丙酮尿症是体内缺少由基因2控制合成的苯丙氨酸羧化酶,使苯丙氨酸不能生成酪氨酸,因此是基因2发生突变所致。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苯丙酮尿症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Ⅱ3、Ⅱ4基因型都是Rr,则Ⅱ5基因型为RR或Rr。

(5)已知Ⅱ5基因型为1/3RR或2/3Rr,Ⅱ6基因型为rr,则他们的后代Ⅲ10是患病女孩的概

率=2/3×1/2×1/2=1/6。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甲基因、酶和性状之间的关系判断不同的疾病发生的原因,并能够根据图乙判断苯丙酮尿症的遗传方式。

6.橄榄型油菜的花色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花色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用两株金黄花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所得F1全为黄花植株,F1自交产生F2。请回答下列问题:

(1)F1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若F2

中的黄花植株自交后共得到600株植株,其中黄花植株约有________株。

(2)F1群体中出现了一株金黄花植株,已知是由一个基因突变导致的。现有各种类型的纯合植株若干,请设计杂交实验来确定发生突变的基因。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aBb (2). 金黄花:黄花:白花=7:6:3 (3). 250 (4). 让该金黄花植株与双隐性金黄花植株测交(或让该金黄花植株与纯合的白花植株杂交) (5). 若子代全为金黄花植株,则是基因A突变成了a;若子代出现黄花植株,则是基因b突变成了B。(或若子代出现白花植株(或黄花植株:白花植株=1:1),则是基因A突变成了a;若子代不出现白花植株,则是基因b突变成了B)

【解析】根据题意:“橄榄型油菜的花色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金黄花基因型为A_BB、aa_ _、黄花基因型为A_Bb,用两株金黄花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所得F1全为黄花植株(A_Bb),说明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F1均为黄花,其基因型为A_Bb,结合金黄花的基因型可知两株金黄花应为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才能出现均为黄花,所以两亲本基因型为AABB 和aabb,则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为3A_BB+4aa_ _(金黄花):6A_Bb(黄花):3A_bb(白花),即金黄花:黄花:白花=7:6:3。F2中的黄花植株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AaBb=1:2,自交后代中黄花植株的比例为1/3×1×1/2+2/3×3/4×1/2=5/12,所以若F2中的黄花植株自交后共得到600株植株,其中黄花植株约有600×5/12=250株。

(2)现F1群体中(AaBb)出现了一株金黄花植株(AaBB或aaBb),已知是由一个基因突变导致的,则可能是A突变形成a,即AaBb突变为aaBb,也可能是b突变形成B,即AaBb突变为AaBB,若要证明是哪种突变,可让该突变的金黄花植株与双隐性金黄花植株测交,若突变后的基因型是aaBb,其与aabb测交后代为aaBb、aabb,子代全部表现为金黄花;若突变后的基因型是AaBB,其与aabb测交的后代为AaBb:aaBb=1:1,即黄花:金黄花=1:1,所以若子代全为金黄花植株,则是基因A突变成了a;若子代黄花:金黄花=1:1,则是基因b 突变成了B。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提示进行解题,解

题关键是能够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相关计算,能够利用测交的实验进行检测,具有一定的难度。

7.某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紫外线处理某纯合的二倍体直叶植物的种植后,将该种子送入太空,返回后将其种植得到了一株卷叶变异植株。经检测发现,该植株体细胞内某条染色体DNA上少了三对脱氧核苷酸。已知控制该植物叶形的基因(D、d)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卷叶性状的产生所属变异类型最可能是______。

(2)让上述卷叶变异植株自交,子代中卷叶植株为138株,直叶植株为112株。由该杂交结果可知该卷叶变异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这一结果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自交实验的性状分离比。

(3)针对第(2)小问中的现象,科研人员以纯合的卷叶植株和纯合的直叶植株作为亲本进行三组杂交实验,统计每组实验中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表所示:

由表中三组实验结果推断,该变异的产生可能导致______配子的可育性大大降低。

(4)科研人员欲从以上三组实验的杂交后代中选择植株作亲本进一步设计测交实验,根据测交后代性状的出现情况来验证上述推断是否正确。请完善以下实验设计:

设计思路:从______作父本,从______作母本,进行测交,观察并记录后代的性状。

预期结果:若______,则上述推断正确;若______,则上述推断不正确。

【答案】 (1). 基因突变 (2). Dd (3). 不符合 (4). 卷叶雄(或D雄) (5). 杂交组合①或②的后代中选择卷叶植株 (6). 杂交组合③的后代中选择直叶植株

(7). 后代中出现少量的卷叶植株和大量的直叶植株(或后代中直叶植株显著多于卷叶植株)

(8). 后代中卷叶植株与直叶植株的比例等于或接近1:1

【解析】1、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1)据题干“经检测发现,该植株体细胞内某条染色体DNA上少了三对脱氧核苷酸”,结合分析可知卷叶性状的产生所属变异类型最可能为基因突变。

(2)根卷叶变异植株自交后代有卷叶和直叶,可知该卷叶变异植株的基因型为Dd,根据孟德尔自交实验可知,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应该为3:1,而实际上的比例为138:112=69:56。

(3)根据表格分析,实验①为纯合直叶母本与纯合卷叶父本杂交,后代的结实率很低,而实验②纯合直叶父本与纯合卷叶母本杂交,后代的结实率很高,说明实验①亲本中的变异父本产生的配子(D雄配子)的可育性大大降低,导致后代结实率较低。

(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变异的产生可能导致D雄配子的可育性大大降低,可以通过测交实验加以验证,即从杂交组合①或②的后代中选择卷叶植株(Dd)作父本,从杂交组合③的后代中选择直叶植株(dd)作母本,进行测交,若后代中出现少量的卷叶植株和大量的直叶植株(或后代中直叶植株显著多于卷叶植株)则上述推断正确;若后代中卷叶植株与直叶植株的比例等于或接近1:1,则上述推断不正确。

【点睛】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根据题干信息判断性状的显隐性,结合题干中所给后代比例解释后代比例异常的原因。

8.现有两个纯合果蝇品系:品系A和品系B都是猩红眼,这是一种与野生型深红眼明显不同的表现型。品系A猩红眼基因(用A或a表示)与品系B猩红眼基因(用B或b表示)位于果蝇的非同源染色体上,这两个不同基因对眼色素具有类似的效应。

实验1:品系B雄性与品系A雌性杂交产生的F1中有197个猩红眼雄蝇和201个野生型雌蝇。实验2:品系A雄性与品系B雌性杂交产生的F1中有200个野生型雄蝇和98个野生型雌蝇。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品系A猩红眼基因对野生型等位基因为______性,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依次写出实验1中品系B雄性与品系A性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假设,实验2中F1的结果是由于某一亲本产生的含某种隐性基因的配子存活率只有50%引起的,则该亲本为______(填“父本"母本”)。若该假设成立,让实验2的F1

互交,预测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让实验1的F1互交,预测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

【答案】 (1). 隐 (2). X (3). bbX A Y (4). BBX a X a (5). 父本 (6). 野生型雌性:猩红眼雌性:野生型雄性:猩红眼雄性=6:2:3:5 (7). 野生型雌性:猩红眼雌性:野生型雄性:猩红眼雄性=3:5:6:10

【解析】品系A猩红眼基因(用A或a表示)与品系B猩红眼基因(用B或b表示)位于果蝇的非同源染色体上,根据实验2,猩红眼品系A(♂)×猩红眼品系B(♀)杂交,F1中有200个野生型雄蝇和98个野生型雌蝇,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得到的后代性状不同于杂交亲本双方,推测品系A和品系B两种猩红眼基因均为隐性基因,分别设为a、b,相应的野生型基因设为A、B,推测品系A应该有a和B基因,品系B应该有A和b基因,同时含 A、B 基因的为野生型。根据实验1,猩红眼品系B(♂)×猩红眼品系A(♀)杂交,F1中有197个猩红眼(♂)和201个野生型(♀),与实验2杂交结果不同,可推知某对基因在X 染色体上,实验1中结果符合杂交组合X A Y×X a X a→X A X a、X a Y类型,所以品系B雄性的显性基因A应位于X染色体上,品系B的雌性个体提供的隐性基因也位于X染色体上,则最终推知实验1的纯合亲本双方应是bbX A Y和BBX a X a,实验2的亲本双方为BBX a Y和bbX A X A。

【详解】(1)据分析可知,品系A猩红眼基因对野生型等位基因为隐性,位于X染色体上。实验1中品系B雄性与品系A雌性的基因型:bbX A Y、BBX a X a。

(2)实验2的亲本双方为BBX a Y和bbX A X A,F1中BbX A X a为野生型雌蝇、BbX A Y为野生型雄蝇,且比例为1:1,现F1中有200个野生型雄蝇和98个野生型雌蝇,若实验2中F1的结果是由

于某一亲本产生的含某种隐性基因的配子存活率只有50%引起的,则该亲本只可能是父本,含X a配子存活率只有50%;正常情况下F1互交,F2中有3/8B_X A Xˉ野生型雌蝇、1/8bbX A Xˉ猩红眼雌蝇、3/16B_X A Y野生型雄蝇、1/16bbX A Y猩红眼雄蝇、3/16B_X a Y猩红眼雄蝇、1/16bbX a Y 猩红眼雄蝇,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雌蝇∶猩红眼雌蝇∶野生型雄蝇∶猩红眼雄蝇=

6∶2∶3∶5。实验1的纯合亲本双方应是bbX A Y和BBX a X a,其F1为BbX A X a和BbX a Y,由于BbX a Y 产生的含X a的配子存活率只有50%,故产生的雌配子有BX A:BX a:bX A:bX a=1:1:1:1,雄配子有BX a:BY:bX a:bY=1:2:1: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雌性:猩红眼雌性:野生型雄性:猩红眼雄性=3:5:6:10。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伴性遗传中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数据处理能力,本题比较综合的考查了学生的理科思维,难度较大。

9.人的色盲基因(b)和血友病基因(h)都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对应位置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已知减数分裂时,约有20%的细胞在这两对基因之间发生一次交叉互换。下图给出的是某个系谱的一部分。黑色表示患血友病,叉号表示患色盲症。请问:

(1)这两对基因的遗传 ___________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II-2个体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_ ,III-1的致病基因来自 ___________ (填“I-1”或“I-2”或II-1)。

(3)III-5的基因型可能是 ___________ ,该女子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所生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为 ___________ 。

【答案】 (1). 不遵循 (2). X BH X bh (3). 1-2 (4). X bH X bH或X bH X bh (5). 9/40(或答22.5%)

【解析】由图可知,Ⅱ-1的基因型为:X bH Y,Ⅲ-1和Ⅲ-3的基因型均为:X bh Y,由于Ⅱ-2表现型正常,故基因型为:X BH X bh,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则Ⅲ-5的基因型为X bH X bh。Ⅰ-1和Ⅱ-3的基因型为:X BH Y,结合Ⅱ-2可以推出:Ⅰ-2的基因型为:X BH X bh。

【详解】(1)2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故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Ⅱ-2表现型正常,所生男孩有完全正常,有同时患两种病,故其基因型为:X BH X bh,III-1的基因型为X bh Y,其致病基因来自母亲Ⅱ-2,由于Ⅰ-1和Ⅰ-2表现型正常,故Ⅰ-2是携带者,即Ⅱ-2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Ⅰ-2。

(3)由上分析可知,Ⅱ-1基因型为:X bH Y,Ⅱ-2基因型为:X BH X bh,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则Ⅲ-5的基因型为X bH X bh。由于约有20%的细胞在这两对基因之间发生一次交叉互换,故若发生交叉互换,III-5的基因型可能出现X bH X bH。由于Ⅱ-2在产生配子时,有80%的细胞不发生交叉互换,可以产生2种配子:4/5×1/2X BH,4/5×1/2X bh;有20%的细胞会发生交叉互换,

可以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即:1/5×1/4 X BH,1/5×1/4 X bh,1/5×1/4 X Bh,1/5×1/4 X bH,故Ⅱ-2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X BH:X bh:X Bh:X bH=9:9:1:1,

故III-5基因型可能,1/10X bH X bH或9/10X bH X bh,该女子和一个正常男性即X BH Y结婚,所生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为9/10×1/4=9/40。

【点睛】血友病和红绿色盲均为伴X隐性遗传病,控制两对性状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故二者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0.已知果蝇灰身(A)和黑身(a),直毛(B)和分叉毛(b)各为一对相对性状,A与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与b基因位置未知。某兴趣小组同学将一只灰身分叉毛雌蝇与一只灰身直毛雄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分离比为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3:3:1:1。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是否可以确定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_____ (答“是”或“否”)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还不足以确定B与b基因的位置。请你利用现有的亲本及F1果蝇为材料,继续研究以确定B与b基因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雌果蝇一旦交配过后,再次交配变得困难。根据以上信息,写出两种可行性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若为杂交实验,只能一次杂交)

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B与b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B与b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 (1). 是 (2). 统计F1中雌蝇雄蝇的表现型 (3). 雌蝇表现为直毛,雄蝇表现为分叉毛 (4). 亲本的直毛雄蝇与F1中直毛雌蝇交配 (5). 后代雌蝇均为直毛,雄蝇一半直毛一半分叉毛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果蝇为素材,综合考查了遗传的基本规律、确定基因位置的实验设计方法等知识。通过满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条件“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来确定第(1)小题答案;采用假说-演绎法,即通过先假设基因位置,然后推测相应的结果来确实第(2)小题的实验方案。

(1)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才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而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灰身分叉毛雌蝇与一只灰身直毛雄蝇杂交,若A/a和B/b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子代只能有两种表现型,这与实验结果不符,因此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确定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方案一:若B与b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X b X b(分叉毛雌蝇)、X B Y(直毛雄蝇),子代的表现型分别是直毛雌蝇(X B X b)和分叉毛雄蝇(X b Y);若B与b基因只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Bb和bb,子代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直毛:分叉毛=1:1,因此可通过统计F1中雌蝇雄蝇的表现型来确定B与b基因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

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方案二:若B与b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X b X b(分叉毛雌蝇)、X B Y (直毛雄蝇),子代的表现型分别是直毛雌蝇(X B X b)和分叉毛雄蝇(X b Y),将亲本的直毛雄

蝇(X B Y)与F1中直毛雌蝇(X B X b)交配,后代雌蝇均为直毛,雄蝇一半直毛一半分叉毛;若B与b基因只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Bb和bb,子代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直毛:分叉毛=1:1,将亲本的直毛雄蝇(Bb)与F1中直毛雌蝇(Bb)交配,后代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直毛:分叉毛=3:1,因此可通过将亲本的直毛雄蝇与F1中直毛雌蝇交配,统计子代雌雄果蝇表现型及比例来确定B与b基因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三个:一是通过伴X染色体遗传中,“雌隐雄显”杂交后代是“雌显雄隐”来确定杂交方案一;二是通过假说-演绎法,即先假设基因的位置,然后演绎推理实验结果;三是规范作答,即答案先写实验结果,后写结论。

11.某雌雄同株的植物,因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性状变为突变性状。用该突变型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l)由题意可知,该突变性状属于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突变基因___(填“位于”或“不位于”)性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

(2)由乙组杂交结果推测,可能有致死或存活率下率的现象。有人推测产生乙组杂交的结果合子致死引起的,即____致死。可以让乙组中F1个体进行自由传粉,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则推测正确。

(3)也有人认为产生乙组杂交的结果可能是某种配子致死或存活率下降的影响:请据题作出合理假说,并设计实验予以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方案、支持假说的实验结果)

假说:___

实验验证:_____

【答案】 (1). 显性 (2). 不位于 (3). 该种植株为雌雄同株,没有性染色体(4). 含突变基因纯合的个体 (5). 突变型:野生型=1:1 (6). 含突变基因的雄配子有一半致死(或“含突变基因的雄配子存活率下降一半”) (7).;突变型:野生型=1:2

【解析】根据题意,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性状变为突变性状,说明突变性状为显性性状。又由于该植物为雌雄同株,故不存在性染色体。

【详解】(1)根据分析内容可知,突变性状为显性性状,且由于该植物为雌雄同株,不存在性染色体,所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位于性染色体上。

(2)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为A、a,根据(1)的分析以及乙组杂交的后代出现野生型,可推知乙组中亲本基因型为Aa(雌性)、Aa(雄性),理论上后代突变型:野生型应为3:1,但实际上只有2:1,若为合子致死造成的,则应是AA致死造成的。若该推测是正确的,让乙组中F1个体(Aa:aa=2:1)进行自由传粉,根据F1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A:a=1:2,所以自由传粉的后代AA占1/3×1/3=1/9,Aa占1/3×2/3×2=4/9,aa占2/3×2/3=4/9,若AA致死的推测正确,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应为突变型:野生型=1:1。

(3)若产生乙组杂交的结果可能是某种配子致死或存活率下降的影响,可假设是含突变基

因的雄配子有一半致死,并可通过测交的方法来验证,即让突变型的雄性和野生型的雌性交配,统计子代表现型和比例,若含突变基因的雄配子有一半致死,则存活的雄配子A:a=1:2,雌性植株只产生a一种配子,故可预期后代表现型和比例为突变型:野生型=1:2,如果实际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结果一致,则说明假说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应用假说演绎法合理的推测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12.肝豆状核变性(简称WD)是由于致病基因ATP7B编码的铜转运P型ATP酶功能减弱引发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某家庭中父母表现型正常,其两个儿子正常,女儿患WD病。请回答问题:

(1)细胞中由基因ATP7B合成铜转运P型ATP酶的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料。WD的发生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2)由题干可知,致病基因ATP7B位于______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若该家庭的三个孩子有三种基因型,产生该现象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生一个孩子患WD的概率是_________。

(3)人类遗传病主要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仅单基因遗传病就有6500多种。人类遗传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核糖核苷酸 (2). 氨基酸 (3). 酶的合成 (4). 常 (5). 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6). 1/4 (7). 遗传物质的改变

【解析】①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该家庭中的父母表现正常,女儿患WD病,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母都是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②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③③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1) 铜转运P型ATP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细胞中由基因ATP7B合成铜转运P型ATP酶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WD的发生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2) 由题意“父母表现型正常,女儿患WD病”可推知:致病基因ATP7B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且为隐性基因,父母均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若该家庭的三个孩子有三种基因型,则产生该现象的本质原因是:父母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产生了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综上分析,该家庭中再生一个孩子患WD的概率是1/4。

(3)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可见,人类遗传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

13.黄花蒿(二倍体,18条染色体)的茎秆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二组F1中粉秆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若第二组F1粉秆进行测交,则F2中红杆∶粉秆∶白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第二组F2中粉秆个体自交,后代仍为粉秆的个体比例占___________________。(3)若BB和Bb的修饰作用相同,且都会使红色素完全消失,第一组F1全为白秆,F2中红秆∶白秆=1∶3,第二组中若白秆亲本与第一组中不同,F1也全部表现为白秆,那么F1 自交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4)四倍体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黄花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黄花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四倍体黄花蒿与野生型黄花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ABb、AaBb (2). 1:1:2 (3). 5/12 (4). 红秆:白秆=3:13 (5). 低温抑制纺锤体形成 (6). 27

【解析】①由题意“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可知,黄花蒿的茎秆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完全消失,Bb使红色淡化,因此,红秆为A_bb,粉秆为A_Bb,白秆为 A_BB、aaB_、aabb。②分析两组杂交实验结果:两组的F1均为粉秆,说明双亲都是纯合子,但两组的F2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1∶2∶1和3∶6∶7(为9∶3∶3∶1的变式),说明两组F1分别产生2种和4种比值相等的配子,由此可确定两组F1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进而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

【详解】(1)依题意可知:两组纯合红秆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bb。第1组:纯合的白秆与纯合的红秆杂交,F1均为粉秆(A_Bb),说明白秆亲本的基因型中一定含有B;F1自交所得F2中红杆∶粉秆∶白杆=1∶2∶1,说明F1的基因组成中只有1对基因杂合,进而推知白秆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第2组:纯合的白秆与纯合的红秆杂交,F1均为粉秆(A_Bb),F1自交所得F2中红杆∶粉秆∶白杆=3∶6∶7,为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白秆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若第二组F1粉秆(AaBb)与基因型为aabb 的白秆进行测交,则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杆(Aabb)∶粉秆(AaBb)∶白杆(aaBb+aabb)=1∶1∶2。

(2) 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第二组F2中粉秆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让F2

中粉秆个体自交,后代仍为粉秆的个体比例占1/3×1AA×1/2Bb+2/3×3/4A_×1/2Bb=

5/12。

(3) 若BB和Bb的修饰作用相同,且都会使红色素完全消失,第一组F1全为白秆,则第二组F1(AaBb)也全为白秆,因此第二组中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秆∶白秆=(3A_bb)∶(9A_B_+3aaB_+1aabb)=3∶13。

(4) 低温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依题意可知:野生型黄花蒿为二倍体,其体细胞中含有18条染色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有9条染色体;四倍体黄花蒿的体细胞中含

有36条染色体,产生的配子中含有18条染色体。可见,四倍体黄花蒿与野生型黄花蒿杂交

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7条。

【点睛】本题结合青蒿素的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人工诱

导多倍体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的原理,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利用9∶3∶3∶1的变式比例解决相关问题。14.某多年生植物的宽叶和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红花和白花由等位基因R、r控制。

用两种纯合植株杂交得到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上,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2中出现四种表现型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_,研究小组经分析提出了两种假说:

假说一:F2中有两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且致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说二:F1中某种____基因型的花粉不育。

(3)请利用上述实验中的植株为材料,设计一代杂交实验检验两种假说(写出简要实验设计思路,并指出支持假说二的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

(4)如果假说二成立,则F2中宽叶红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如

果假说一成立,用F2中宽叶红花自交,后代窄叶白花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 (2). 亲本杂交,正反交结果相同 (3). 5:3:3:1 (4). AaRR、AARr (5). AR (6). 以F1宽叶红花做父本与F2窄叶白花测交,观察子代的表

现型统计比例子代出现宽叶白花:窄叶白花:窄叶红花=1:1:1(子代不出现宽叶红花) (7). 3AaRr:1AaRR:1AARr (8). 1/15

【解析】宽叶白花与窄叶红花杂交的后代中全是宽叶红花,说明宽叶和红花均为显性性状;

又因为正反交结果一样,故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又因为F2代出

现5:3:3:1的分离比可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根据正反交的结果一样,可以判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2)F2中宽叶红花:宽叶白花:窄叶红花:窄叶红花=5:3:3:1,不是9:3:3:1,说明存在

致死问题。若为基因型致死,因为出现异常比例的是宽叶红花,正常情况下宽叶红花的基因

型及比例AARR:AARr:AaRR:AaRr=1:2:2:4,故致死的基因型为:AARr和AaRR。还有一种

可能性是含AR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后代也会出现5:3:3:1。

(3)要验证两种假说哪种正确,可以选择F1宽叶红花AaRr做父本与F2窄叶白花aarr测交,

观察子代的表现型统计比例,如果是含AR的花粉不育,则测交后代不会出现宽叶红花。则

假说二成立。

(4)若假说二成立,即含AR的花粉不育,则后代的宽叶红花中只有三种基因型:3AaRr:

1AaRR:1AARr。若假说一成立,即AARr和AaRR的基因型致死,则F2中宽叶红花的基因型

及比例是:AARR:AaRr=1:4,自交后代中窄叶白花的比例是:4/5×1/12=1/15。

【点睛】判断基因的位置,可以通过正反交进行判断,若正反交结果一致,说明在常染色体上;否则在X染色体上。

15.2017诺贝尔获奖者在研究果蝇的羽化(从蛹变为蝇)昼夜节律过程中,克隆出野生型昼夜节律基因per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ers、perL、perOl,通过实验验证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野生型昼夜节律24h,即表现为正常节律,突变基因pers、perL、perOl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19h、29h和无节律。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等位基因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per基因与perOl基因的根本区别是_____。

(2)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能否用果蝇的羽化节律性状和红眼白眼性状,并说明理由:______。

(3)四种品系自由交配若干代后种群中雌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__种。

(4)现有纯合perOl突变体与纯合野生型雌雄果蝇若干,请在其中选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正常节律与无节律这对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2). 不能,因为节律基因和红眼白眼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或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 10 (4). :杂交组合:纯合perOl 突变体雌果蝇×纯合野生型雄果蝇;若子代雌果蝇(和雄果蝇)都表现为无节律,则无节律为显性性状;若子代雌果蝇都表现为正常节律,(雄果蝇都表现为无节律),则无节律为隐性性状

【解析】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遗传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遗传时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判断基因的显隐性时,若已知亲本为纯合子的情况下,可选择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详解】(1)等位基因是由于基因突变形成的,基因突变形成的原因有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所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故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2)根据题意“野生型昼夜节律基因per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ers、perL、perOl,通过实验验证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而果蝇的红眼、白眼基因也位于X染色体上,即节律基因和红眼、白眼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而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不能用果蝇的羽化节律性状和红眼、白眼性状。

(3)根据题意分析,该复等位基因有四种,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雌果蝇纯合子的基因型有4种,雌果蝇杂合子有6种,雄果蝇基因型有4种,所以四种品系自由交配若干代后种群中基因型共有14种,其中雌果蝇的基因型共有4+6=10种。

(4)本实验要求用一个杂交实验进行判断,且已经知道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和提供材料均为纯合子,故可选择纯合perOl突变体雌果蝇×纯合野生型雄果蝇,若子代雌果蝇(和雄果蝇)都表现为无节律,则无节律为显性性状;若子代雌果蝇都表现为正常节律,(雄果蝇都表现为无节律),则无节律为隐性性状。

【点睛】判断显隐性,可选择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所表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由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当选择到隐性雌性和显性雄性杂交时,后代会表现出雌性与

父本的表现型一致,雄性与母本的表现型一致的现象,此时可判断亲本雄性的表现型为显性性状。

16.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长翅(C)对残翅(c)为显性。纯合红眼灰身长翅雄果蝇与纯合白眼灰身残翅雌果蝇产生多个子代,红眼全为雌性,白眼全为雄性。已知控制身色和翅形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以下问题:(1)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

(2)控制眼色的基因A/a与控制身色的基因B/b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果蝇及其子代为材料,通过多次杂交实验,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身色的基因和控制翅形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X (2). 遵循 (3). 子代红眼和白眼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可推A/a位于X染色体上,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4). 不能 (5). 果蝇亲本和子代控制身色的基因型均为纯合子

【解析】根据题意,纯合红眼灰身长翅雄果蝇与纯合白眼灰身残翅雌果蝇产生多个子代,红眼全为雌性,白眼全为雄性,可推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据此分析。

【详解】(1)由于子代中红眼全为雌性,白眼全为雄性,故推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2)由于控制身色的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而A/a位于X染色体上,故控制眼色的基因A/a与控制身色的基因B/b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由于果蝇亲本控制身色的基因型均为纯合子,故子代控制身色的基因型也均为纯合子,因此以以上果蝇及其子代为材料,通过多次杂交实验,不能得出身色的基因和控制翅形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已知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纯合亲本(AABB、aabb)进行杂交,产生的F1再自交产生F2,请分析回答:

(1)若单独观察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F1基因型为Aa,其连续自交两代后,子代中AA、Aa、aa的比例为__________。

(2)同时观察分析两对性状的遗传特点,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定律。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则F2的双显性个体中纯合体占__________;若选取F2中的两个杂合体杂交,其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这两个杂合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3)若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且只要存在一个显性基因,个体便表现为显性,则F2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为__________;若只有A、B同时存在时,个体才表现出显性,则F1与双隐性个体杂交,子代中隐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4)若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着植株的高度,且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纯合子AABB高50cm,aabb高30cm,它们之间杂交得到F1后,再自交得到F2,如果忽略环境因素的影响,则F2中表现为40 cm高度的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答案】 (1). 3:2:3 (2). 自由组合 (3). 1/9 (4). AaBB 和 AABb (5). 15:1 (6). 3/4 (7). AaBb、AAbb、aaBB

【解析】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答此题,可根据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结果迁移应用,分析后代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详解】(1)F1基因型为Aa,连续自交两代后,杂合子比例为(1/2)2=1/4,纯合子AA和aa的比例相等,均等于(1—1/4)/2=3/8,AA、Aa、aa的比例为3:2:3。

(2)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同时分析两对性状的遗传特点,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F2的双显性个体A B 所占比例为9/16,包括1AABB、2AaBB、2AABb、4AaBb,其中纯合体AABB占1/9;选取

F2中的两个杂合体杂交,其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这两个杂合体均应含有一对显性纯合基因,基因型是AaBB 和 AABb。

(3)若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且只要存在一个显性基因,个体便表现为显性,则F2中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为(9+3+3)∶1=15∶1;若只有A、B同时存在时,个体才表现出显性,则F1与双隐性个体杂交,子代出现AaBb、aaBb、Aabb、aabb4种基因型,

且比例相等,只有AaBb表现为显性,其余均表现为隐性,隐性个体所占比例为3/4。

(4)若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着植株的高度,且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纯合子AABB高50cm,aabb高30cm,则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为(50—30)/4=5cm,它们之间杂交得到F1后,再自交得到F2,如果忽略环境因素的影响,

则F2中表现为40 cm高度的个体,应含有(40—30)/5=2个显性基因,对应的基因型有基

因型有AaBb、AAbb、aaBB三种。

【点睛】“和”为16的由基因互作导致的特殊分离比

18.鹅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鹅的羽毛为斑点还是单色由基因B、b决定。请冋答下列相关问题:

(1)雄鹅体内会发生的细胞分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2)调查发现,鹅群体中羽毛为斑点的数量并不多,而且几乎都为雌鹅。这些雌鹅所生的雄鹅中又大都为单色羽毛。推断控制鹅羽毛斑点与单色的基因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单色对斑点为_____性。

(3)经调查,某斑点雌鹅的父本和母本的羽毛颜色均为单色,其父本的亲代中,雄性个体不携带斑点基因;母本的亲代中,雌雄个体均不携带斑点基因;请绘出包括该斑点雌鹅在内的向上推共三代的遗传系谱图。

(4)群体中单色羽毛个体的基因型有_____种,一只斑点雌鹅的母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答案】(1). a、b、c、d、e (2). Z (3). 显(4).

(5). 3 (6). Z B W或Z b W

【解析】a图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分裂,应为有丝分裂后期,b图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图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均排列在赤道板中央,含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中期,d图着丝点已分裂,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为减二后期,e为四分体时期。

根据性状的遗传在子代的雌雄之间是否有差异判断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上。

【详解】(1)鹅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鹅的生殖器官内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根据分析内容可知,上图细胞既有有丝分裂的,又有减数分裂的图像,在雄鹅体内都可以发生。所以雄鹅体内会发生的细胞分裂包括a、b、c、d、e。

(2)由题意可知,雄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鹅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鹅群体中羽毛为斑点的数量并不多,而且几乎都为雌鹅,说明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羽毛为斑点的雌鹅所生的雄鹅中又大都为单色羽毛,说明亲本雌鹅的Z染色体上含有的控制斑点羽毛的基因为隐性基因,控制单色羽毛基因的为显性基因,单色为显性性状。

(3)结合(2)的分析,某斑点雌鹅基因型为Z b W,其父本和母本的羽毛颜色均为单色,基因型分别为Z B Z b和Z B W,其父本的亲代中,雄性个体不携带斑点基因,说明基因型为Z B Z B,因此该斑点雌鹅的Z b来自其父本的亲代中的雌性个体,该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Z b W,在上述个体中,凡是含有B基因的均表现单色,否则为斑点色,据此可画出遗传系谱图如下:

(4)该群体中单色羽毛的个体基因型有3种,即Z B Z b、Z B Z B和Z B W,一只斑点雌鹅的基因型为Z b W,其中的W来自母本,,母本的Z染色体上基因无法判断,因此该斑点雌鹅母本的基因

型为Z B W或Z b W。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2)的解答,能根据后代表现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一致判断基因的位置。性别决定为ZW的生物,性染色体组成为ZZ的为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W的为雌性。

19.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Ⅰ.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基因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昆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_________________。

(4)该昆虫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有_________________。Ⅱ.红眼(A)、正常刚毛(B)和灰体色(D)的正常果蝇经过人工诱变产生基因突变的个体。下图表示该突变个体的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及其上的相关基因。

(1)人工诱变的物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基因a和b的交换值为5%,现有白眼异常刚毛的雌果蝇与正常雄果蝇杂交得到F1,F1雌果蝇所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的比例是X AB:X Ab:X aB:X ab=____:____:_____:__。

20.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如果II-4、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

①双胞胎(IV-1与IV-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

②双胞胎中男孩(IV-I)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遵循,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 AbD、abd或Abd、abD (3). A、a、b、b、D、d (4).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5). 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紫外线等)辐射 (6). 19 (7). 1 (8).

19 (9). 1 (10).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1). 伴X显性遗传 (12). 1/1296 (13). 1/36

【解析】分析Ⅰ中题图可知,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Dd,其中A(a)和b(b)位于一对同

源染色体上,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连锁定律,A(a)和D(d)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

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分析Ⅱ中题图可知,控制果蝇眼色和刚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连锁关系,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Ⅲ中图谱分析,先分析甲病,由

于Ⅰ-1、Ⅰ-2正常,Ⅱ-2患病,则甲病致病基因是隐性,由于父亲正常但女儿患病,此致

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再分析乙病,乙病中患者多为

男性,且父亲患病儿子也患病,判断很可能是伴Y遗传;若是伴X显性遗传病,则父病女必病,与题不符,因此该病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

【详解】Ⅰ.(1)由图可知,控制常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

源染色体上,所以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所以精细胞基

因组成是AbD、abd或Abd、abD。

(3)该昆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移向两

极的基因都是有A、a、b、b、D、d。

(4)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在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时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Ⅱ.(1)人工诱变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人工诱变的方法包括使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其

中物理方法主要是利用各种射线如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辐射。(2)白眼异常刚毛的雌果蝇(X ab X ab)与正常雄果蝇(X AB Y)杂交,F1基因型为:X AB X ab(雌性)、

X ab Y(雄性),则正常情况下F1雌果蝇X AB X ab可以产生配子为X AB:X Ab:X aB:X ab=1:1:1:1;

若基因a和b的交换值为5%,根据交换值=重组配子数÷配子总数×100%,5%=(X Ab+X aB)÷

(X AB+X Ab+X aB+X ab)×100%,又配子形成过程中,X AB=X ab,X Ab=X aB,可得:X AB:X Ab:X aB:X ab=19:

1:1:19。

Ⅲ.(1)甲病具有“无中生有”特点,且女患者的父亲不患病,故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

(2)乙病男患者的母亲、女儿不患病,因此不可能伴X显性遗传病。

(3)①甲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II-4、II-6不携带致病基因,设控制甲病的基因为a,

II-8有病,则I-3、I-4基因型均为Aa,II-5基因型概率为2/3Aa和1/3AA,II-6不携带

致病基因,故其基因型为AA,因此III-2基因为AA的概率为2/3,Aa概率为1/3,同理III-1

基因概率1/3Aa或2/3AA,因此其子代患甲病概率为1/3×1/3×1/4=1/36,因此双胞胎同时

患甲病的概率为1/36×1/36=1/1296;②因乙病具有代代相传且患者全为男性,因此最可能

的遗传方式为伴Y遗传,因III-2患病,则双胞胎男孩患病,故IV-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病

的概率为1/36×1=1/36,子代女孩一定不会患乙病,故IV-2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0。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点,

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练习及答案

1.细胞生长是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成自身组成物质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动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全部来自组织液 B. 生长素可促进也可抑制植物细胞生长 C. 细胞生长可通过胞吐增加细胞膜面积 D. 细胞生长导致细胞相对表面积减小 2.线粒体在合成ATP时,下列哪个条件不需要() A. 基质中含有O2 B. 基质中含有ADP C. 基质中含有 NADPH D. 基质中含有丙酮酸 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酶分子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模板是mRNA B.酶分子在高温环境中失活的主要原因是肽键断裂 C.酶分子通过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起催化作用 D.与无机催化剂相比,一种酶能催化的反应种类更少 4.Graves疾病是最常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其原因是机体产生某种抗体(TSAb)作用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效果与TSH相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 B. 产生TSAb的细胞能识别TSH受体 C. 患者血液中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减少 D. 患者的体温高于正常人,且情绪易激动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储存于其体内增重的有机物中 B. 能量传递效率总是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减少 C.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D. 如果停止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会立即消亡 6.下列选项中的比例不符合1∶3的是() A.酵母菌在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时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出的CO2体积比 B.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情况下,AaBb与AaBB杂交后代中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与不具隐性性状的个体之比 C.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与极体数目之比 D.白化病患者的正常双亲,再生下的正常孩子中纯合体与杂合体概率之比

高考生物遗传大题总结归纳

27.下图左边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该家庭中有甲(A、a基因控制)(乙(B、b基因控制) 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另一种是白化病:右图表示的是该家庭成员个体细胞分 裂过程中控制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所在两对染色体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根据上图判断,乙病属于哪一种遗传病? ,Ⅱ4的基因型 是。 (2)Ⅱ4和Ⅱ5再生一个孩子,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3)右图①细胞处于期,该家庭中哪个个体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可以用 右图①表示。 (4)右图②细胞中有个染色体组,导致该细胞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 (5)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其成果对治疗人类遗传病具有积极意义。在人类基因组研究过程中共需测定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1)红绿色盲 AaX B X B或AaX B X b(只答一个不给分) ⑵1/32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全答对才给分)Ⅱ5(或5) (4)2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问的交叉

互换(答对一点即可得2分) (5) 24 27.(16分)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异常造成苯丙酮酸在血液中大量积累,白化病患者则无法正常合成黑色素,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1是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图2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 图1 图2 (1)由图1判断,缺乏酶①会导致白化病吗?请说明理由。 苯丙酮尿症和白化病的基因都是通过,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控制该类物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2)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调查方法是,苯丙酮尿症属于染色体遗传。 (3)若Ⅱ 3再度怀孕,医院会建议她进行,以确定胎儿是否患病。若Ⅱ 3 不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则胎儿同时含有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4)近几年,某着名营养品商家投入超过2000万元对苯丙酮尿症患儿提供“特殊奶粉” 资助,该奶粉的特殊之处在于。 27.(16分)(1)不会,因为酪氨酸可从食物中获取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转录和翻译 (2)在多个患者家系中调查常(1分)隐性(1分)(3)产前诊断(基因诊断)

(广西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题型专项训练共6份(含解析)

题型专项训练一图示、图解类 1.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主动运输分为下图所示的a、b、c三种类型(图中▲■○代表跨膜运输的离子或小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Q侧是细胞质基质 B.转运Y的能量可能是来自转运X时产生的能量 C.进行b类型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线粒体 D.进行c类型主动运输的生物有可能是某些细菌 答案:C 解析:P侧存在糖蛋白,糖蛋白存在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因此Q侧是细胞质基质。Y物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应属于主动运输,此时的能量可能来源于运输X物质时所产生的能量。进行b类型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c类型为利用光能进行物质运输,因此某些细菌可能存在c类型主动运输。 2.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下图表示部分细胞结构和多种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蛋白与细胞间的相互粘连有关,则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常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碎块,使细胞分散开 B.若B蛋白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且转运过程不消耗ATP,则转运方式为协助扩散 C.若C蛋白只能与特定分子结合,结合后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则C蛋白是细胞膜完成信息交流的分子基础

D.若E蛋白具有催化功能,则其只能与一种物质结合,功能特征表现为专一性 答案:D 解析:根据酶的专一性,若A蛋白与细胞间的相互粘连有关,则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常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碎块,使细胞分散开,A项正确。若B蛋白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说明B蛋白是一种载体蛋白,如果转运过程不消耗ATP,则转运方式为协助扩散,B项正确。C蛋白与特定的分子结合后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从而对细胞的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说明C蛋白在细胞间信息交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项正确。E蛋白具有催化功能,是一种酶,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即一种酶只能与一种或一类物质结合,从而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D项错误。 3.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右上图所示,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 胰岛B细胞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C 解析: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部分贮存在ATP中,A项正确。根据题图可知,Ca2+内流会促进胰岛素的释放。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需通过胞吐方式释放,B项正确。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则进入细胞的葡萄糖量减少,细胞呼吸减弱,引起ATP合成、分解速率降低,K+外流受阻,引起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减少Ca2+的内流,使得胰岛素的释放量减小,C项错误,D项正确。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专题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专题训练20题 1.甘肃天水市“花牛”苹果自1965年出口香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回答下列有关“花牛”苹果果园生态系统的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该果园土壤中的蚯蚓属于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 (2)某“花牛”苹果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A引起的。A招来了B和C,B把卵产入A体内,孵出的B的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A的其他个体,C特别喜食A,也捕 食B。在体内有B幼虫的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C发现而被捕食。 ①B和C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②C捕食疯狂摇摆的A,对A种群的生存__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 ③体内有B幼虫的A摇摆身体为C提供了一定的信息,这表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1). 分解者 (2). 物质循环 (3). 捕食和竞争 (4). 有利 (5). 通过捕食,使体内有B幼虫的个体死亡.客现上促进了A种群的发展,有利于A的生存 (6). 种间关系 【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种群的繁衍;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1)蚯蚓能分解有机物形成无机物,促进了物质循环,属于分解者。 (2)①C特别喜食A,也捕食B,说明C与B存在捕食关系,C又和B争夺A,故二者又存 在竞争关系。 ②在体内有B幼虫的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C发现而被捕食。通过捕食,使体内有B幼虫的个体死亡,客现上促进了A种群的发展,有利于A的生存。 ③体内有B幼虫的A摇摆身体为C提供了捕食的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点睛】根据“B把卵产入A体内”,可知A、B之间存在寄生关系;又根据“C特别喜食A,也捕食B”,可知,B、C之间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A、C之间有捕食关系。 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2012年高考生物遗传题归纳(含答案)

2012年高考遗传题归纳 1.(2012安徽卷 24分)甲型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H对h为显性)。图1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发病史,III2和III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 的非血友病儿子(IV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1)根据图1,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IV2两条X染色体的来源;III4与正常女子结婚,推断其女儿患血友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 (2)两个家系的甲型血友病均由凝血因子VIII(简称F8,即抗血友病球蛋白)基因碱基对缺失所致。为探明IV2的病因,对家系的第III、IV代成员F8基因的特异片段进行了PCR 扩增,其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I,推断III3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请用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说明IV2非血友病XXY的形成原因。 (3)现III3再次怀孕,产前诊断显示胎儿(IV3)细胞的染色体为46,XY;F8基因的PCR 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建议III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给F8可治疗甲型血友病。采用凝胶色谱法从血液中分离纯化F8时,在凝胶装填色谱柱后,需要用缓冲液处理较长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若F8比某些杂蛋白收集到,说明F8的相对分子质量较这些杂蛋白________________。 (5)利用转基因猪乳腺生物反应器可生产F8。要使乳腺细胞合成F8,构建表达载体时,必须将F8基因cDNA与猪乳腺蛋白基因的_______________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F8基因cDNA可通过克隆筛选获得,该cDNA比染色体上的F8基因短,原因是该cDNA没有_______。(6)为获得更多的转基因母猪,可以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将纯合转基因母猪的体细胞核注入_________________,构成重组胚胎进行繁殖。 2.(2012 北京卷 16分)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现儿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

高考生物大题常考考点的答题规范专题训练

高考生物大题常考考点的答题规范专题训练 考点1有关分子组成和鉴定的应用 典型例题:下图是人体细胞中三种重要有机物A、C、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X所指的元素为。 (2)A的中文名称为,其初步水解的产物是。 (3)E具有多样性,其原因是:从b分析是 。过程②为,若b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r,通②反应过程形成m条肽链,经航盘曲折叠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e的E,则E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 (4)细胞结构Ⅱ的名称为,其在细胞中分布场所为。 (5)蛋清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CuSO4反应能产生紫色物质,这是蛋白质 的双缩反应。请根据这一反应特征,利用下列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人的唾液淀粉酶是收蛋白质。备选选材料:0.1 g/mL的NaOH溶液、0.01 g/mL的CuSO4溶液、0.05g/mL的CuSO4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稀释蛋清液、唾液、蒸馏水、试管、滴管。其他材料若需自选。 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④。 实验结果预测:。 实验结果分析:由于蛋清的主要成分是水和蛋白质,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唾液淀粉酶,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证明。 【总结分析】N是蛋白质的组织成分,参与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某些激素也是蛋白质,这些物质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所以N也参与了生命活动的调节。 P是核酸的组成成分,也是磷脂的组成成分,参与构成了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ATP中含磷酸,所以磷酸也参与了动物体内的能量代谢过程。 Na在动物体内是一种必需元素,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在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在植物体内不是必需元素。 Ca在动物体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如哺乳动物血液中的Ca2+浓度过低,动物就会出现抽搐;血液中的Ca2+具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如果用柠檬酸钠或草酸钠除掉血液中的Ca2+,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人体长期缺钙,幼儿会得佝偻病,成年人会得骨质疏松症。

高考生物遗传大题总结.docx

27.下图左边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 , 已知该家庭中有甲 (A、a基因控制 )( 乙 (B、b基因控制 ) 两种遗传病 , 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 , 另一种是白化病 : 右图表示的是该家庭成员个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控制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基因所在两对染色体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 根据上图判断 , 乙病属于哪一种遗传病 ?,Ⅱ 4的基因型 是。 (2) Ⅱ 4和Ⅱ 5再生一个孩子 , 患两种病的概率是。 (3) 右图①细胞处于期,该家庭中哪个个体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可以用 右图①表示。 (4) 右图②细胞中有个染色体组,导致该细胞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之一可能是 。 (5)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破译人类全部遗传 信息 , 其成果对治疗人类遗传病具有积极意义。在人类基因组研究过程中共需测定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1) 红绿色盲AaX B BB b ⑵1/32 X 或AaXX ( 只答一个不给分 ) (3)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全答对才给分)Ⅱ5( 或5) (4)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问的交叉互换 ( 答对一点即可得 2分 )(5) 24

27.( 16 分)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异常造成苯丙酮酸在血液中大量积累,白化 病患者则无法正常合成黑色素,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 1 是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图 2 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 图1图2 (1)由图 1 判断,缺乏酶①会导致白化病吗?请说明理由。 苯丙酮尿症和白化病的基因都是通过,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控制该类物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2)遗传病遗传方式的调查方法是,苯丙酮尿症属于染色体遗传。 (3)若Ⅱ3再度怀孕,医院会建议她进行,以确定胎儿是否患病。若Ⅱ3不携带白化病致病基因,则胎儿同时含有两种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4)近几年,某着名营养品商家投入超过2000 万元对苯丙酮尿症患儿提供“特殊奶粉” 资助,该奶粉的特殊之处在于。 27.(16 分)( 1)不会,因为酪氨酸可从食物中获取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转录和翻译 (2)在多个患者家系中调查常(1分)隐性(1分)(3)产前诊断(基因诊断)3/8 (4)该奶粉无苯丙氨酸(低苯丙氨酸)

2020年高中生物遗传题精选及其答案

高考生物遗传练习及其答案 1.(20分)填空回答: (1)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 、a 表示,果色用B 、b 表示、室数用D 、d 表示。 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和____________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 1表现抗病红果少室,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将F 1自交得到F 2,如果F 2的表现型有_______种,且它们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则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答案(20分)抗病黄果少室 aaBBdd AAbbDD 8 27:9:9:3:3:3:1 (2)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 、a )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共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① 染据是 . ②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基因型是 ,这对夫妇生一个油耳女儿概率是 . ③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 。 ④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 ①常 从表格数据可判断油耳为显性性状。假设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油耳父 亲(X A Y )的女儿(X A X -)不能表现为干耳性状,与第一、二组的调查结果不符,所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Aa 3/8 ③只有Aa ×Aa 的后代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而第一组的双亲基因型可能为 AA 或Aa 。 ④体细胞突变 2.(12分)某地发现一个罕见的家族,家族中有多个成年人身材矮小,身高仅 1 . 2 米左右。下图是该家 族遗传系谱 组合序号 双亲性状 父 母 家庭数目 油耳男孩 油耳女孩 干耳男孩 干耳女孩 一 油耳×油耳 195 90 80 10 15 二 油耳×干耳 80 25 30 15 10 三 干耳×油耳 60 26 24 6 4 四 干耳×干耳 335 0 0 160 175 合计 670 141 134 191 204

2020版 生物 高考冲刺总复习--选择题专项训练一~三--(附解析)

选择题专项训练一~三 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体的有无可作为区别动植物细胞的依据 B.生物膜中磷脂分子的磷酸基团具有疏水性 C.细胞骨架是指由生物膜相连形成的网状支撑结构 D.活细胞中线粒体可以定向运动到代谢旺盛的部位 解析:选D 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中心体的有无不可作为区别动植物细胞的依据,A错误;生物膜中磷脂分子的磷酸基团具有亲水性,B错误;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C错误;活细胞中线粒体可以定向运动到代谢旺盛的部位,D正确。 2.下列关于细胞中能量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泌蛋白形成过程需要细胞中ATP水解供能 B.细胞分解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 C.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代谢中的吸能反应

D.硝化细菌可利用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糖类 解析:选C ATP 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该过程需要细胞中ATP水解供能,A正确;细胞分解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 中,B正确;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代谢中的放能反应,C错误;硝化细菌可利用氨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糖类,D正确。 3.下列关于染色体或DNA发生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互相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片段互换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S型菌发生了DNA分子交换 D.染色体倒位是同一条染色体上发生了两次断裂后的片段颠倒交换形成的 解析:选C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互相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A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片段互换移接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成S型菌发生基因重组,而不是DNA分子交换,C错误;染色体倒位是同一条染色体上发生了两次断裂后的片段颠倒交换形成,D正确。 4.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不是人畜共患病,但猪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下列关于非洲猪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新高中生物遗传复习习题归纳总结归纳

欢迎阅读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1 (2 (3 (4 3 (1 杂 (2)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方法:自花授粉前人工去雄(母本)-----套袋------授粉-----套袋。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待测个体)与隐形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测交:F 1 正交与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果高(♀)×矮(♂)为正交,则高(♂)×矮(♀)为反交; 如果高(♂)×矮(♀)为正交,则高(♀)×矮(♂)为反交。 ★可用来区别(1)细胞核遗传——正交、反交的子代表现型一致。 (2)细胞质遗传——正交、反交的子代表现型不同,均与其母本相同。 4.表现性与基因型的关系:表现型= 基因型 + 环境条件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例如:高茎的基因型是DD或Dd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例如:水毛莨的叶形在水下和水上不同 1: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断出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三.测交、杂交、自交、正交和反交的应用

高三生物大题专项练习(2)

绝密★启用前 2019-2020学年度xx学校xx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0小题,每小题5.0分,共0分) 二、多选题(共0小题,每小题5.0分,共0分) 分卷II 三、非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0分,共50分) 1.生物细胞呼吸的底物(有机物)种类及含量的差异会导致细胞呼吸释放的CO2与吸收的O2的比值发生差异,这可用呼吸熵表示:呼吸熵(RQ)=细胞呼吸释放的CO2/细胞呼吸吸收的O2。为了测定种子萌发的呼吸熵,现准备了3个锥形瓶、瓶塞、带刻度的玻璃管、发芽的小麦种子、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NaHCO3、清水等,并组装成下面的三套装置。 其中甲实验装置设计如下:锥形瓶内放入一个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小烧杯,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瓶底放入一些用蒸馏水浸泡过的滤纸圆片,再将经消毒并充分吸胀的小麦种子若干平铺在滤纸圆片上,加入适量蒸馏水。整个装置密封,并放置到20 ℃恒温环境中培养。 (1)小烧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于发芽小麦种子(已消毒)的细胞呼吸,甲装置内的气体发生了变化,使得墨水滴向右移动,显然瓶内气体减少了,减少的气体是__________。 (3)只有甲装置内的气体变化还不足以求出发芽小麦的呼吸熵,因此还要利用乙装置来测定发芽小麦细胞呼吸过程中的某一种气体的变化。测定单位质量的小麦种子呼吸时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请将下面主要的方法步骤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遗传题真题及答案

高考生物遗传题真题及答案 生物遗传题是高考生物的必考知识点,也是同学们答题的难点所在,因此同学们可以做一些真题来熟悉题型。接下来,为你分享高考生物遗传题真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生物遗传题真题(一) 1.(2016上海卷.29)从同一个体的浆细胞(L)和胰岛B细胞(P)分别提取它们的全部mRNA(L-mRNA和P-mRNA),并以此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相应的单链DNA(L-cDNA和P-cDNA)。其中,能与L-cDNA互补的P-mRNA 以及不能与P-cDNA互补的L-mRNA分别含有编码 ①核糖体蛋白的mRNA ②胰岛素的mRNA ③抗体蛋白的mRNA ④血红蛋白的mRNA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实质、cDNA构建方法。属于中档题。解题关键是理解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2016新课标2卷.3)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D 【高考生物遗传题型训练答案解析】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因此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通过影响细胞代谢而影响激素的分泌,A项正确;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项正确;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因此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项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液中血糖浓度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项错误。 【考点定位】动物的激素调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名师点睛】与激素相关的解题知识必备: ①激素的本质及功能:激素的本质是有机分子,功能上是信息分子(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为氨基酸的衍生物)。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也不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激素只是改变细胞的代谢,并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 ②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但只有靶器官、靶细胞能识别并接受信息调节代谢。激素的分泌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而细胞代谢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

(完整版)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总结: 伴性遗传的最大特点就是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这部分常考题目主要有伴性遗传的判断和相关计算。判断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常用同型的隐形个体与异型的显性个体杂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以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为例,如果为伴X隐性遗传,雌性隐性个体与雄性显性个体杂交,如果后代雄性个体中出现了显性性状,即为常染色体遗传,否则即为伴X遗传。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遗传病 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有以下这几种:(1)单基因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指、多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失天性聋哑 X连锁隐性遗传:血友病、红绿色盲; X连锁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Y连锁遗传:外耳道多毛症; (2)多基因遗传:唇裂、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畸形足、脊柱裂、无脑儿; (3)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异常:先天性愚型病; 染色体结构畸变:猫叫综合症。 单基因遗传: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较常见的有红绿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根据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种类,通常又可分四类: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为显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之一突变,杂合状态下即可发病。致病基因可以是生殖细胞发生突变而新产生,也可以是由双亲任何一方遗传而来的。此种患者的子女发病的概率相同,均为1/2。此种患者的异常性状表达程度可不尽相同。在某些情况下,显性基因性状表达极其轻微,甚至临床不能查出,种情况称为失显。由于外显不完全,在家系分析时可见到中间一代人未患病的隔代遗传系谱,这种现象又称不规则外显。还有一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病情表现上可有明显的轻重差异,纯合子患者病情严重,杂合子患者病情轻,这种情况称不完全外显。

2020届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训练8

2020届高考生物选择题综合专项训练8 1.下列关于细胞及其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元细胞膜的磷脂、膜蛋白都参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B.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C. 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D. 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2.下图为某植物体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a、b、c的本质区别在于控制的性状不同 B. 若基因a缺失,则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C. 若Ⅰ、Ⅱ重复,则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D. 若基因c发生了三个碱基对的增添,则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3.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和实验数据分析的方法,错误的是() A. 采用模型建构的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机制 B. 记名计算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或体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C. 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如发现样本过少可扩大调查范围,已获得的原始数据可以再使用 D. 建立数学模型时应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修订和验证 4.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离心的目的是将含噬菌体颗粒的沉淀物和上清液分开 C. 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将亲代噬菌体的外壳与DNA分离 D.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合成场所、原料和酶 5.下列有关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其合成的前体物质为色氨酸 B.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这是其生理作用两重性的表现 C. 光照能影响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分布,但不能影响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分布 D. 其含量增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二者通过协同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

高中生物遗传部分判断题50题

高中生物遗传部分判断题50题 1.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产生了S型,其生理基础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2.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实质都是染色体上的DNA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改变。 3.基因突变一定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4.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成功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后,一定会得到纯合子 5.同源多倍体生物的可育性一定比二倍体生物低。多倍体中偶数倍体(如四倍体)可以发生联会现象,但是要比普通的二倍体生物结实率低。 6.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导致性状改变的基因突变不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7.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形成新的基因型。 8.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9.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培育成的个体称为三倍体。 10.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纯合子。 11.三倍体无籽西瓜具有发育不全的种皮 12.单倍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都是高度不育的;多倍体是否可育取决于细胞中染色体组数是否成双,如果染色体组数是偶数则可育,如果是奇数则高度不育。 1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论是同源染色体还是非同源染色体间都可能发生部分片段的互换,这种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14.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了矮茎豌豆,属于基因重组。 15.如果不考虑XY同源区段上的基因,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患病的女孩,则该致病基因一定是隐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

16.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XbXbY(色盲)的儿子。如果异常的原因是夫妇中的一方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一次差错之故,则这次差错可能发生在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 17.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妻子的父母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妹妹是白化病患者,丈夫的母亲是患者。则这对夫妇生育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1/12;若他们的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的男孩,则他们再生一个患白化病的男孩的概率是1/8。 18.在调查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及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选择的调查对象都应该包括随机取样的所有个体。 19.一个家族仅一个人出现的疾病不是遗传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20.遗传病往往表现为先天性和家族性,但先天性疾病与家族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 21.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植物(三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用其花粉离体培养获得aabbCC的个体占1/8。 22.杂交育种与转基因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23.单倍体育种离不开组织培养技术,多倍体育种可以不需要组织培养技术。 24.自然界中发生的自发突变的突变率非常低,诱发突变的突变率则很高。 25.如果隐性纯合子致死,则Aa连续自交n次,每代中的杂合子占(2/3)的n次。 26.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属于不同的物种;骡因为没有后代,所以不是一个物种。 27.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仅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也能很好地解释生物界的适应性与多样性,但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且对进化的解释仅限于个体水平。 28.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9.一个符合遗传平衡的群体,无论是自交还是相互交配,其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都不再发生改变。

备战2019年高考生物 选择题专项训练 第05题

第05题 (2018·新课标I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答案】D 【解析】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样方法既可用来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又可用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B.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体现出群落存在垂直结构C.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 【答案】A 【解析】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丰富度常用样方法,A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中的不同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分布,而不是指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布,B错误;果园生态系统养鸡会延长食物链,增加生物的种类,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循环的过程,D错误。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一)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一)1.(2015·吉林长春质检)下列有关激素、酶、抗体与神经递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 合成酶 B.动物激素既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但对生命活动发挥重要的调节作 用 C.神经递质的受体是位于突触前膜上的蛋白质,能与递质结合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某 些离子的通透性 D.在发生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可迅速合成大量抗体 解析:选B。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A错误。神经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C错误。二次免疫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 合成大量抗体,D错误。 2. 如图所示为不同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组成,图中序号代表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B.②和④两种大分子可能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或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③可能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也可能是能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D.若①②③④均为多聚体,其构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有多样性 解析:选C。仔细读图可知:①可以是氨基酸或蛋白质,②④是糖类(单糖或多糖)或脂肪,③可以是核苷酸、核酸、磷脂或ATP等。若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应为氨基酸, 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含有肽键的物质,不能检测氨基酸,A错误;②和④两种大分子可能是 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脂肪,而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其组成成分中含有N,故②和④不可能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B错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酶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大部分酶为蛋白质,小部分为RNA,ATP和RNA都含有C、H、O、N、P五种元素,C正确;若①②③④均为多聚体,则①为蛋白质、②④为多糖或脂肪,③为核酸,其 中蛋白质和核酸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有多样性,多糖等没有,D错误。 3.(2015·广西南宁、桂林、柳州、玉林高三适应性检测)研究发现乳白蚁肠道中含有 起保护作用的细菌,可阻止能杀死乳白蚁的真菌入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B.磷脂是组成乳白蚁和真菌的必需化合物 C.乳白蚁、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壁均无选择透过性 D.乳白蚁、细菌和真菌共有的细胞器具有单层膜 解析:选B。细菌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乳白蚁和真菌都是细胞生物,它们的细胞 膜上都含有磷脂;乳白蚁细胞没有细胞壁;乳白蚁、细菌和真菌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 糖体没有膜结构。 4.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组成A、B、C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这三种单体的结构可用d或e表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单体a、b的结构可用d表示,人体中d的种类有4种 B.大肠杆菌细胞内单体c的结构可用e表示,e的种类约有20种

高三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高三选择题专项训练(一)A组参考答案: 选择题:1-5 :C B B A C 6-10:BC C A D A 11-15:B C A D C 一、选择题A组 1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裂解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识别靶细胞与细胞膜上糖蛋白有关 B.指导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在效应B细胞中也存在 C.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属于反应阶段 D.效应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要依赖膜的流动性 2. A.若a、b、c、d a溶液浓度最低 B.若M表示遗传多样性,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b C.若M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某条捕食链a、b、c、d四个营养级的能量比例,则c为初级消费者 D.若M表示细胞中的有机物含量,a、b、c、d表示四类有机物,则表示蛋白质的是d A 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方向进化 B 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 C 该种群得生活环境有较大变化 D 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4.20XX年10月7日,本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最后一个奖项——化学奖揭晓。来自美国、以色列的3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核糖体中只含两种成分:65%的核糖核酸(RNA)和35%的核蛋白,下列有关核糖核酸和核蛋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RNA能透过半透膜 B. RNA能发生水解反应 C.核酸包括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 D.核蛋白水解后能得到核酸 5.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光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叶绿素a失去电子即成为强氧化剂,失去的电子将转移给NADP+ B.电能转化的活跃化学能可储存在A TP和NADpH中 C.不同季节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色素不同,叶子变黄后主要是依赖叶黄素进行转化 D.光照条件下某些叶绿素a能不断丢失和获得电子而形成电子流 6.下列对生物防治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A.引入天敌防治马尾松虫害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

2020届高考生物遗传学大题10种题型汇总

高中生物遗传学大题10种题型汇总 一、显、隐性的判断: 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 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 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 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 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 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 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 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 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 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

相应比例的改变。 五、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 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 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 ⑤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抑或是发育到某阶段才会出现的致死现象,计算时注意相应比例的变化; 六、遗传图解的规范书写: 书写要求:①亲代的表现型、基因型;②配子的基因型种类;③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包括特殊情况的指明)、比例;④基因型的规范书写:常染色体上的、X染色体上的(包括同源或者非同源区段)(前常后X),要用题干中提到的字母,不可随意代替;⑤相关符号的正确书写。 七、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的区分和判断: ①据子代相应表型在雌雄中的比例是否完全相同判断; ②正反交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则为常染色体上,不同则为X染色体上; ③根据规律判断,即伴性遗传存在女患其父、子必患;男患其母、女必患等等特点; ④设计杂交组合根据子代情况判断: 八、“乘法原理”解决自由组合类的问题: 解题思路:对于多对等位基因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类的遗传问题,先用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的情况,之后运用“乘法原理”对两种或者多种同时出现的情况进行整合。 九、染色体数、型异常的配子(或者个体)的产生情况分析: 结合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部分内容,通过减数分裂过程分析着手,运用简图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