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后路减压加融合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腰椎退变性侧凸
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

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常见的椎间盘退变症,主要表现为神经根受压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乏力、活动障碍等症状。
为了治疗这种疾病,可以采用手术的方法来减轻压力。
其中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
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具体流程是,通过后路手术暴露椎间盘和神经根,利用钻头和骨钳将部分椎弓根和椎板切除,进一步减轻神经根的压迫。
然后,将融合钉棒系统放置在椎体内,利用锁定螺钉固定植入物,使融合钉棒与椎体相连。
这样可以达到稳定椎体、缩短恢复时间的效果。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固定力强、结构稳定、术后疼痛较轻、术后康复快等。
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和缺点,如融合失败、髓内异常、髂神经损伤、术后感染等。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仔细评估风险和收益,并严格控制手术操作。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一项对62例患有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8个月,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VaVAS评分,缓解疼痛、麻木和乏力等临床症状,同时能够达到较高的植骨融合率。
另外,还有研究发现,和开放性手术相比,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明显降低了手术的肌肉损伤,减少了术后恢复时间,能够更快地恢复生活和工作。
总的来说,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过程中,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但在选择治疗时,应该在全面评估风险和收益的基础上做出决策。
在术后的管理中,可以通过物理治疗、镇痛、康复锻炼等方法,加快患者的康复过程。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病程。
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系统加后路减压融合治疗老年人腰椎滑脱

・ 验 交流 ・ 经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 内移位骨折载距 突 自动复位 2 O例
李 中才 , 姜
[ 摘要 ] 目的 探讨术 中对于载距突的处理。方法
涛
2 跟骨 O例
采用跟骨关节 内移 位骨折手术治 疗。结果
关 节内移位骨折术 中载距突 自动复位 。结论 [ 关键 词] 载距 突; 自动复位 ; 只顾支垫 [ 中图分类号] R 8 . 674
跟骨关节 内骨折术 中载距突无需 刻意复位 、 刻意 固定。
[ 文献标识码 ] B
自 20 05年至 今 , 院采 用 足 跟 部外 侧 “ ” 我 L 型切
出, 作操作窗用 。另选跟骨结节前方横穿 1 枚骨 圆 针, 进行 向后外下方牵引, 先可 向内翻, 作左右摆动 ,
扩 大 内壁外 侧 骨 折 线 , 扁 头 克 氏针 撬 拨 上 顶 过 度 用 复位 , 折线 间硬 质 骨 粒 支 垫 , 后 向后 外 侧 伸 展 , 然 使 内侧 皮质完 全伸展 , 复 内侧 面跟 骨高 度 , 视或 指 恢 直
侧位 、 轴位 片 , ol B he 及 Gs n 恢 复 。跟 骨 形 r角 iae角 s
态恢复后外侧置跟骨异形接骨板 , 平距 下关节外侧
缘, 接骨板 不 塑性 , 固 定跟 骨 远 侧 , 平 行 关 节 面 先 再 从跗 骨窦处 固定 螺钉 , 最后 拧 入跟 骨结 节 处 螺钉 , 力
杨 占东, 童 锋, 朱志红 , 丁跃华
对5 0岁及 以上 4 6 椎 弓根
[ 摘要 ] 目的 探讨椎 弓根钉 内固定 系统加 后路减 压融合 治疗 腰椎滑脱 的疗效 。方法 疗1 4例。结果
例 老年 人腰椎滑脱 , 中采 用腰椎后侧入路椎管减压 、 弓根钉复位 固定 、 其 椎 后外侧融合治 疗 3 , 2例 椎间植骨融 合治 术后 随访 l 3 0— 8个月 , 平均 2 2个月。临床结果优 3 , 8例 , 3例 , 1 。结论 4例 良 可 差 例
长节段固定、局限性减压治疗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

对于合并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 掌
握 合 适 的 手 术 适 应 证 , 路 长 节段 固定 、 限 性 减 压 及植 骨 融 合是 有效 的 治疗 方法 。 后 局
Lo g— e m e Fi a i n nd n sg nt x to a Li ie De om p e so i t Tr a m e t f m td c r s i n n he e t n o Lum b Ca l t no i ar na S e s s Co b n d wih De e r tv m ba c i ss m i e t g ne a i e Lu r S olo i
te s w ih l ba a 1sen i om bi d wih de e r tve 1 ba c i i ( 9 f m a e nd 1 als) un r e int t um rc na t oss c ne t g ne a i um r s ol s 2 e l s a 3 m e os de w nt
长 节 段 固定 、 限 性减 压 治 疗 合 并 局 退 变 性 腰 椎 侧 凸 的腰 椎 管 狭 窄 症
任 亮, 孙先 泽 , 于金 河 , 正琦 , 赵 刘艳兵 , 张利 民
( 北 医科 大 学 附属 石 家庄 市 第三 医 院脊 柱 外 科 , 北 石 家庄 河 河 摘要 : 目的 001) 5 0 1
7 年。患者无既往的骨骼成熟前的脊柱侧凸病史 , 无脊柱
REN i n S N a — e YU i — e e l L a g, U Xin z , Jn h , ta
( pn u gclDe a t n , eThr s ia fS iah a g, hj z u n 0 0 1 , ia S ieS r ia p rme t Th id Ho ptl hj z u n S iah a g o i i 5 0 1 Chn )
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PPT

平 衡 液
消毒前调试 好灯光的位 置幸免消毒 后在无菌区 上方移动造 成灰尘流动
器械车2
器械车1
三、手术步骤及配合要点
31 先行椎弓根钉的植入 2 椎板切除,行有效的椎管减压 3 探查松解神经根 4 处理椎体间隙,摘除突出的间盘 35 植骨、上棒、临时锁紧 6 加压撑开、最终拧紧、折断螺母
三、手术步骤及配合要点
2、棘突、椎板的显露 配合:准备纱布(医师在将椎旁肌剥离至关节突关节背外侧
时使用),巾钳,随时清理电刀笔的血痂
三、手术步骤及配合要点
3、螺钉的植入 (1)定钉点 配合:巾钳 (2)去除骨皮质 配合:咬骨钳
纱布接骨
3)定方向 配合:开路锥 加深器/推进器 (4)定深度 配合:球探子 (直、弯两种)
★全椎板、半椎板及椎板间开窗3种不同范围的椎管显露方式★
1、棘突、黄韧带椎板切除
显露椎管
配合:
显露椎管图
椎板棘突复合块
(三)探查松解神经根 配合: 两个神经剥离子 、神经根拉钩
(四)处理椎体间隙,摘除突出的间盘 1、切除后纵韧带 配合:神经剥离子/神经根拉钩 小圆刀
髓核钳
2、摘除椎间盘 配合:髓核凿(先小后大,铰刀/刮匙)
终板刮匙
锤子
髓核钳
(五)植骨、上棒 配合:碎骨装入一次性吸引管(1/3处)
锤子 铳子/高跟鞋 锤子
长的植入棒
(五) 植骨三、上、棒手术步骤及配合要点
配合:选择合适的棒 折弯 持棒钳加持棒
准备顶
丝 抗扭力扳手临时锁紧
(七)加压或撑开、最终拧紧、折断钉尾 配合:加压或撑开后透视
手术结束
关闭切口
配合:清点放置引流 1、减压、固定合适后,清点棉片、纱布及钉尾个数。放
退变性腰椎侧凸采用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及护理效果评估

・
护 理 园 地
・
退 变 性 腰 椎 侧 凸采 用 后 路 减 压 融 合 固定 术 治 疗 及 护 理 效 果 评 估
于泓 王瑛 蒋静 华 李 维
【 关键词 】 退 变性腰椎侧 凸; 护理效果 ; 减压融合 固定术 【 中图分 类号】 R 4 7 3 .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2 — 7 3 8 6 ( 2 0 1 3 ) 2 4— 3 8 1 5 — 0 2
普食。根据患者有无 明显 的腹胀等情 况及时 的进行 腹部按摩 ,
必 要时行肛管排气 。( 5 ) 功能锻 炼 : 患者术后 行早期 功能锻 炼
并进行 四肢按摩 以及 踝关 节运动 等促 进 四肢血液 循环 。术 后 第 2天 指导并协助患者行直腿抬高训 练避免神经根 粘连 ; 术 后 双上肢进行扩胸 、 耸肩等运 动 , 促进 肺活量 恢 复并 减少 关节 僵
要 的意义 。我们对 2 0 0 9年 1 月至2 0 1 2年 1月就诊于我 院的退 变性腰椎侧 凸患者采用后路减压融合 固定术治 疗 , 并 及时进行 护理干 预 , 结果报告如下 。
1 资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选择 2 0 0 9年 1月至 2 0 1 2年 1月到我 院就诊
硬 等的发生 1 . 4 观察指标 1 . 4 . 1 J O A评 分及 O s w e s t  ̄评分 : 术前 及术后 1 、 3 、 6个月采用 日本 骨科 学会( J O A) 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进行 J O A评分 , 包 括
变性腰椎侧 凸方面效果较好 , 而术后采取有 效的治疗 以及护理 方法促进患 者恢 复 、 减少并 发症 进而减少减少 患者痛 苦具有重
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

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姚辉;徐义春;侯刚;陈碧英;戴驭虎【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6(036)022【摘要】本文高龄患者主要特指80岁及以上患者,腰椎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
高龄患者多数症状重,病程长,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围术期心肺功能也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成功地开展手术治疗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成为治疗的关键。
本院对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
【总页数】3页(P5726-5727,5728)【作者】姚辉;徐义春;侯刚;陈碧英;戴驭虎【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骨科,广东广州 51010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骨科,广东广州 51010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骨科,广东广州 51010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骨科,广东广州 510100;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骨科,广东广州 5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7【相关文献】1.后路减压椎间cage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连续型双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J], 孙玉军;芦健民2.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配合 [J], 陈希凡3.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配合 [J], 郑祥悦;4.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配合 [J], 郑祥悦5.RMAST微创通道下减压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J], 刘晨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融合课件

术后康复指导
④术后第二天行主动的直腿抬高练习。坚持10 s。 每日2~3组,每组10~20次。 ⑤术后第三天行五点支撑练习腰背肌。以枕部,双 肘,双足为支点,坚持5 s,每日2~3组,每组 4~5次。 ⑥吹气球练习。2组/d,20次/组,以增加肺活量; 术后1周内不宜叩背,防止植骨块脱落、固定钢板 松动。 ⑦术后一周遵医嘱开始练习俯卧位或仰卧位,同时 锻炼腰背肌。告知患者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以 不疲劳为宜。
并发症的护理
3、脑脊液漏的观察及护理:脑脊液漏多发 生于术后3~4天,拔除切口引流管后出现。 切口敷料渗出增多,渗出液颜色为淡红或 淡黄色,患者自觉头痛、头晕、恶心,立 即报告医师加强换药,保持切口敷料清洁 加压包扎;嘱患者保持平卧位;给予抗炎 补液治疗,防止颅内感染和低颅压性头痛
术后康复指导
(1)保持正确舒适体位。协助并指导患者正确翻身: 轴向翻身保持脊柱不扭 (2)功能锻炼指导: • ①术毕当日,由下向上按摩双下肢腓肠肌,预防 深静脉血栓。2次/d30 min/次。 • ②术后24 h内行足背伸跖屈练习。背伸与跖屈分 别停留5 s,每组10次每日2组。行股四头肌等长 收缩练习。腿伸直,膝下压。每组10~20次每日 2~3组。 • ③术后第一天协助患者做被动的直腿抬高练习。 初次由30°开始,逐日增加抬腿幅度。3次/d,两 腿交替进行,坚持抬高半分钟在放下。
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 固定+椎体融合术
• 腰椎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不稳、腰椎滑脱的常用手术路径。其手术目 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切除椎体后缘及椎关节增生 的骨刺、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直接解除对神经根、 脊髓及椎动脉的压迫;二是通过椎弓根螺钉内固 定、椎间盘植骨,使椎间盘融合,达到稳定腰椎, 消除对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及椎动脉的动态 刺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稳定性高(三柱固 定)、固定节段少、影响脊柱活动度小等优点
后路减压联合不同融合节段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效果比较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Vol.32 Semimonthly No.13【经验交流】后路减压联合不同融合节段固定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 患者的效果比较何见明,黎斐文(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湖南 湘西 416000)【摘要】 目的:比较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固定融合术与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DS)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80例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固定融合术,观察组行后路减压联合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水平、疼痛程度、功能障碍程度、脊柱侧凸Cobb角值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融合节段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及脊柱侧凸Cobb角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后路减压联合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可降低脊柱功能障碍评分,减小脊柱侧凸Cobb角值,而后路减压联合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融合节段数,降低疼痛评分。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后路减压;退变性脊柱侧凸;不同融合节段固定doi: 10. 3969 / j. issn. 1672-0369. 2020. 13. 054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20)13-0137-03退变性脊柱侧凸(DS)指的是无相关病史,但成人后受钙质流失、骨质疏松等原因而出现脊柱退行性改变,进而诱发的原发性脊柱侧凸,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中,发病后患者可出现神经源性跛行、根性放射痛和机械性腰腿痛等症状[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章编 号 :1 0 0 9 — 8 1 9 4 ( 2 0 1 3 ) 0 3 — 0 0 6 3 — 0 2
腰 椎退 变性 侧 凸症 ( d e g e n e r a t i v e l u m b a r s c o l i —
( 3 5 . 2 %) 。
o s i s , D S) I 是 较为 常见 的老 年病 。 随着 社会 老龄 化程
高度 丢 失 , 无 融合 器移 位 。 结论 脊 柱 后 路 减 压 加融 合 内 固定 术 是 治 疗 老 年 人 D L S的有 效 方 法
关 键 词 :腰椎后路减压 ; 椎 弓根螺钉 ; 脊柱融合 ; 退 变性侧 凸:老年人
中图分 类 号 : R 6 8 2 . 3
文 献标 志码 : A
同程 度 的神 经 源性 间歇 性 跛行 6 l 例( 8 9 . 7 %) 。 有 神
经 根 刺激 或感 觉 减退 等神 经受 损 症状 4 l例 ( 6 0 - 3 %) , 节段 性 后 凸畸 形 l 4例 ( 2 0 . 6 %) , 跟腱 或 膝 腱反射改变 4 2例 ( 6 1 . 8 %) , 大小便障碍 、 会 阴 部 皮 肤 麻木 1 1例 ( 1 6 . 2 %) , 足下垂 6例 ( 8 . 8 %) 。
压, 行 椎 弓根 钉 系 统 内 固定 ; 5例 一 侧 椎 板 切 除 , 另一侧椎 板开窗减压 , 间 盘 突 出严 重 者行 间 盘 切 除 , 充分 减 压 , c a g e
椎 间融 合 , 同 时行 椎 弓根 钉 内 固定 系 统 固 定 , 于 横 突 问 植 骨 融 合 。 结 果 术 后 所 有 患 者 均 随访 6 ~ 7 2个 月 . 平均 4 2个 月。 术 后平 均侧 弯平 均 矫 正 率 为 5 1 . 5 %, 1 年疼痛改善率为 8 3 . 3 %, 术 后 3年 疼 痛 改 善 率 为 8 0 . 2 %。 9 2 . 6 %( 6 3 / 6 8 ) 的患 者 认 为生 活 质 量得 到 显 著 提 高 , 生 活 基 本 能 够 自理 ; 7 7 . 9 %( 5 3 / 6 8 ) 的患 者 间歇 跛 行 得 到缓 解 。无 矫 正 度 数 及 椎 间 隙
弯、 生 理前 凸消失 , 椎体 旋 转 , C o b b ’ S角平 均 为3 1 . 4 。 ( 2 6 。 ~ 5 8 。 ) ; 椎 间 隙狭 窄 , 前 后 及左 右 间隙不 对称 , 小 关 节及 椎体 前 缘 骨质 增 生 ; 中央椎 管狭 窄 、 变形 , 椎 间孔 狭 窄 , 黄 韧带 及小 关 节增 生 肥 厚 、 钙化 或 骨 化 。 MR I 影像示 : 无 脊 髓 内信 号 改 变 , 但 有 不 同程 度 的
度 的加 重 , 此类 患 者逐 渐增 多 口 ] 。本研 究 对 2 0 0 6年
1 - 2 临床症 状及 体征
所 有 患 者 术 前 均 长期 服 用 镇 痛 药 及 其 他 保 守 治疗 以缓解 在 站 、 坐、 走 时严重 的下腰 痛症 状 。有 不
9月 至 2 0 1 1年 1 2月 , 大连 市 第 二 人 民医 院 收治 的 6 8例 老年性 D I S患 者 的临床 资料 进行 回顾 性分 析 . 探讨 怎样 把握 手 术适 应 证 , 评 价 老年 患 者 对手 术 的 耐 受性 及 如何 选 择 正确 的治疗 方 法 , 为 提 高 老年 患 者D L S的手术 治疗 提供 依 据 。
程 度 的矢 状 面 、 冠状 面或 水 平 面三 维 失 稳 , 包括 侧
选择 在 本 院治 疗 的 D S 患者 6 I 8例 , 男3 l例 .
女 3 7例 , 年龄 6 5 ~ 7 6岁 , 平均 7 1 . 2岁 , 病程 4 1 7 年。 所有 病例 发生 侧弯 顶椎 在 L 3 — 4及 I J 4 — 5 其 中 5 例 患者 于 6年 前 进 行 全 椎 板 减 压 术 , 1 1例 患 者 于 l O年 前 进行腰 椎 间手术 。 1 2例为 单节段 侧 凸 , 5 6例
实 用 临床 医学 2 0 1 3年 第 l 4卷 第 3期
P r a c  ̄ c a l C l i n i c a l Me d w ' i n e . 2 0 1 3 , V o l 1 4 , N o 3
・
6 3・
脊柱后路减压加融合 内固定 治 疗 老 年 人 腰 椎 退 变 性侧 凸
Hale Waihona Puke 张 家国 , 傅 东明 , 阎 峰, 那 键
( 大连 市第二人 民 医院骨科 , 辽 宁 大连 1 1 6 0 1 1 )
摘 要 :目的 分析 老年腰椎 退变 性侧 凸症 ( D L S ) 患者 的临床 特征 和后路 减压椎 问融 合椎 弓根钉 内 固定 的治疗
疗效 。 方法 6 8 例 患者 中 1 2例单 节 段 侧 凸合 并 椎 管 狭 窄 的 患 者 行后 路 充 分 减 压 后 , 于 横 突 间 行 植 骨融 合 。 5 6例 多 节 段 侧 弯合 并椎 管 狭 窄 伴 椎 体 旋 转 的 患 者 有 9例 行 节 段 全 椎 板 切 除 减 压 , 邻 近 病 变 节 段 潜 行 减 压 后 在 小 关 节 后 外 侧 及 横 突 间 行植 骨 融 合 , 用 椎 弓根 钉 内 固定 系 统 固 定 , 同时 作 椎 体 的 去旋 转 处 理 ; 4 2例 采 用 多 节 段 双 侧 椎 板 间 开 窗 减
1 . 3 影像 学资 料
1 对 象 与 方 法
1 . 1 研 究对 象
所 有 患者 均拍 摄 脊 柱 6位 片 , 排 除 峡部 裂 等 原 因所 致 的脊 柱滑 脱 。术 前 均行 C T或 MR I 检查 , C T 检查示 : 患 者脊 柱解 剖序 列 及 曲度 异 常 . 均 有不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