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典文学概论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概论》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概论》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概论》读书笔记,第三章:平行研究第一节类型学一、类型学的定义与兴起类型学研究的目标就是对不同国家或民族同一类型的作家作品、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艺术手法和思潮流派之间的异同加以联类比照,在寻觅整体文学演进通则的同时发掘出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类型学中的“类型”是指具有某种通约性特征的文学要素。

其构成虽然不排除作家作品渊源及流传的接触影响的情况,但绝大多数是并无事实联系存在的。

美国学派提出平行研究,重点就在于研究没有事实联系的类同现象,也可以说重点是研究文学类型学。

但对文学类型学最为重视的是俄国学者。

亚历山大·维谢洛夫斯基一生致力于建立科学的总体文学史的学术理想,试图把文学理论建立在对一切文学中重复的、可靠的现象的概括之上。

在他看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类生活方式、社会模式和文化心理在一定历史阶段存在着结构相似性,文学发展规律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一致,应当运用历史的比较的观点去研究各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发展过程中相同或相似的东西。

他认为找出相似点更有价值,因为正是这些相似的东西表现着某种共通的、可重复出现的东西,更容易接近事物的规律性。

二、类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大体而言,我们可以将类型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分为内容题材、人物形象、表现手法和思潮流派四个方面。

(一)内容题材世界各民族没有直接接触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内容题材相似甚至近乎雷同的现象。

例子:“二母共争一儿”。

《圣经》、《古兰经》中有相应的记载,元杂剧《包待制智赚灰阑记》中也有类似的情节,唯一不同的是前二者中,智者提出把小孩砍成两半,而后者中包公提出画圈,能拽出者即为其母。

(二)人物形象世界文学人物形象性格、行为、生平遭际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

美国学者詹姆斯·A·哈维的《不通形象的普罗米修斯》对雪莱笔下的普罗米修斯和俄国作家莱蒙托夫的“恶魔”两个形象的比较(二者基本上没有文学渊源传承的可能)。

哈维得出如下结论:“两首诗歌都包含与神奋力抗争的成分,不过雪莱比莱蒙托夫更与自己的主人公心心相印,但作为对人类未来的预测来看,雪莱怀着满心的喜悦幻想有一个摆脱上帝困扰的新人类,而莱蒙托夫却认为任何用激烈手段改变宇宙间权力结构的企图终将失败,而且使具有这种企图的人们进一步异化。

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日语专业(Japanese Majors)
专业代码:050207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具备一定的日语语言文学、多元文化知识和一定的商务、外贸等学科知识,具有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能熟练地运用日语从事翻译、商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综合素质高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日语专门人才。

三、基本规格
毕业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日语语言、文学和商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高水平的日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达到进行日常交流、商务翻译以及阅读科研文献的水平;
2.了解日本社会与文化、熟悉中日文化之异同,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技能。

3.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和开展工作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

5.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沟通、团队协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和组织管理能力。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8年
五、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六、专业核心课程
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听力、日语会话、日语阅读、日语写作、日汉翻译、日本概况、日本文学概论。

七、全学程时间分配
八、毕业基本要求
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
表Ⅰ必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日语专业
4
6
7。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参考文献
——易国定《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02 期) ——吴兆汉《国外文学》(1986年03期) ——鹈月洋 雨月物语评释.角川书店,1969. ——瞿佑 剪灯新话· 外二种Βιβλιοθήκη 上海:上海古典 出版社,1981.
共通点
• ⑴新婚の主人は家を離れることになる。 • ⑵残された妻は美貌に惹かれた男に言い 寄られたが、断るなどして、心細く夫の 帰りを待ちわびる。しかし、彼女は、主 人が帰る日を待てなくて、死んでしまっ た。 • ⑶数年後、主人はやっと帰った。鬼に なった妻と再会した。
結論
• 《爱卿传》の中で、男主人公は妻の死を 知って十日間の後で、妻の霊と再会した のに対して、 《浅茅が宿》の男主人公は 妻と一夜過ごして、次の朝、妻がもう死 んだことを知った。このプロットの比較 から、二人の作者の創作手法が違ったこ とが見える。上田が高潮の部分に伏線を 敷いたが、瞿佑は直接に高潮に入って、 ありのままに述べた。
まとめ
• 以上の比較研究を通して、以下 の結論を得た。上田秋成は《爱 卿传》を参考したが、 《爱卿 传》と異なった作品を創作した。 《浅茅が宿》は日本的なものを 含んでいて、作者の創造力を示 した。



その夜は惜別の思い語り頼れるものを失う女心はただ野 山をさまようごとき憂えの限りです。朝な夕なにお忘れ にならず早くお戻りください。命さえあればと思うもの の明日をも知れぬのが世の習い勇む心はおありでも、ど うぞ私を哀れみください、と言えばどうして、浮木に乗 るやも知れぬ他国に長居などしようか葛の裏葉が返るこ の秋に戻ってこよう心を強く持って待ちなさい、と慰め るうちに夜も明けたので鳥の鳴く東国を発って京へと急 いだ。 译文:临行前的夜里,宫木恋恋不舍道:“家中只剩下我 孤零零一个女人家再也无人依靠,就像山野迷途一样,忧 恐不安,但愿郎君朝夕不忘,尽早归来。只要一息尚存, 总有聚首之日,但世事无常,前途难卜,望郎君体察。” 四郎安慰道:“外出如同乘桴漂泊一样,怎能久留异乡。 等来年葛叶凋落的秋天我即回来,望你安心等待。”四郎 辞别故乡,赶往京城。 ——《浅茅が宿》

多元对话_比较文学概论期末考试20

多元对话_比较文学概论期末考试20

《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1关于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不正确的是()。A、既要面向世界,又要连贯古今B、要在世界语境中对中国古典作品做新的诠释C、要使中国文学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D、我们要用自己的文化征服其他民族我的答案:D2关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不正确的是()。A、唐代体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化灵魂上的解放B、人心的美丑,高贵与残忍,在晋时期得到了极致的表现C、晋之美表现在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D、唐代在思想上已受到儒、佛、道三教的支配我的答案:A3杰姆逊对文学理论的看法,不包括()。A、后现代语境具有多元化特点B、新的理论是有使用价值的一种商品C、理论应注意系统性与统一性D、提倡每一种研究都需要构想出来一个与自己相关的理论我的答案:C4渊明的诗句“当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表现出()的情绪。A、喜悦B、旷达C、焦虑D、忧伤我的答案:B5在寅恪看来,唐一族之所以兴盛,最主要原因是()。A、贤臣众多,政治开明B、发展生产,兴修水利C、引进吸收外族文明D、对外扩,积累财富我的答案:C6关于梁实秋,描述错误的是()。A、原名梁治华B、他是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C、代表作有《雅舍小品》《西方美学史》《槐园梦忆》D、曾留学哈佛大学我的答案:C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不管是中诗还是西诗,它们有一个共同原则就是要遵守一定的音律B、钱钟书认为中西打通最忌讳片面性和互相隔绝C、“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出自《管锥篇》D、白瑞蒙的《祈祷与诗》发挥了诗人瓦勒利的序言我的答案:C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长生殿》是洪昇的作品B、《梧桐雨》写的是唐明皇和贵妃的故事C、布莱希特曾经受到中国戏曲的影响D、《长生殿》的主人公是香君我的答案:D9艾田伯提出应从五个方面来发展比较诗学,其中不包括()。A、比较文体学B、比较格律学C、文学结构的分析D、文学背景的比较我的答案:D10《一门学科之死》的作者是()。A、巴斯奈特B、斯皮瓦克C、克莱齐奥D、安德拉德我的答案:B11《摩罗诗力说》中的“摩罗”,意思是()。(1.0分)0.0分A、天神B、魔鬼C、湖畔诗人D、浪漫派我的答案:D12关于宗白华,说法不正确的是()。A、他的处女作与哲学有关B、宗白华曾写过《为什么要爱国》C、他青年时就有了贯通中西,重塑中国文化精神的追求D、他曾在23岁时远渡日本留学我的答案:D13中国首部《中国文学史》的作者是()。A、振铎B、鲁迅C、王国维D、黄人我的答案:D14《老人与海》是()的作品。A、海明威B、勒维纳斯C、巴斯奈特D、克莱齐奥我的答案:A15中国的比较文学始于()。A、诗歌革命B、小说翻译C、留学生运动D、政府外交我的答案:B16梁实秋提出的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A、追溯文学作品传播的历史B、研究故事的来源C、研究作家受到的外来影响D、搁置文学史里有争议的事件我的答案:D17下列不属于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学科背景的是()。A、多文化发展B、文化霸权主义兴起C、文化原教旨主义逐渐消失D、哲学思想转变我的答案:C18在诗学发展的阶段中,国别诗学之后出现了()。A、共同诗学B、第四种诗学C、第三种诗学D、原创诗学我的答案:A19宗白华认为,晋人之美不包括()。A、酷爱精神自由B、唯美的人生态度C、以孝道为最重要的行事依据D、以赤子之心为道德基础我的答案:C20在若愚看来,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后得到教育进而产生改造社会的欲望,这属于()。A、表现论B、技巧论C、实用论D、审美论我的答案:C21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创作,第一次编码和第二次编码分别受到()的影响。A、作者主观认识和能力、客观表达能力B、作者客观表达能力、主观认识和能力C、信息的完整程度、媒介手段的丰富程度D、作者主观认识和能力、媒介手段的丰富程度我的答案:A22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自我和他者关系中最重要的概念,不包括()。C、互识D、互抗我的答案:D23宗白华对中国比较文学的贡献,描述不正确的是()。A、他强调立足中国,返本开新B、宗白华学术研究的出发点是建立新的中国文化体系C、他提出更新文化的重点是寻求解决一代人的心灵问题D、他强调从西方的理论出发,再反过来追寻中国文化的精华我的答案:D24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正在出现一种整一化的趋势,表现在重视()两个方面。A、研究的综合性和系统性B、研究的综合性和总体性C、研究的独立性和系统性D、研究的差异性和系统性我的答案:B25关于文学研究的基础,朱光潜的理解不包括()。A、根本不知是精神上的残疾B、知得不正确是趣味低劣C、知得不周全是趣味狭窄D、“知”是“行”的前提我的答案:D26在清华国学院历史发展中以章太炎为代表的阶段,与乾嘉学派的最大不同是强调“经史子集”中的()。A、经D、集我的答案:C27对“故今之所贵所望,在有不和众嚣,独具我见之士……”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鲁迅认为大众往往多随大流,无法看清楚世界B、鲁迅认为中国最需要的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C、鲁迅认为只有让超人统治庸众,才是出路D、鲁迅认为无论世人如何褒贬,有独立见解的人都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我的答案:C28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著作?()A、《野草》B、《华盖集》C、《中国小说史略》D、《管锥篇》我的答案:D29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启蒙”的是()。A、超越人类中心主义B、遵循工具理性C、推崇文化互补意识D、拒绝抽象的自由观我的答案:B30科学家普利高津的贡献与()有关。A、帕累托效应B、玄理论C、耗散结构D、洛斯阶梯我的答案:C31王国维曾写了(),以康德的知识论来检验中国关于性善性恶的讨论。A、《屈子文学之精神》B、《论哲学家与美学家之天职》C、《论性》D、《原命》我的答案:C32关于《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悲剧》,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钱钟书在中国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B、这篇论文是用英文写作的C、文中将莎士比亚的戏剧与中国的戏剧进行了比较D、文中提出,中国传统戏剧中对道德的追问给西方戏剧以新的启示我的答案:D33下列不属于系统论容的是()。A、其基本观点是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的总和B、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C、其研究对象是事物的具体容和特征D、系统论重视将事物的结构和运动形式抽象出来我的答案:C34王国维曾翻译了元良勇次郎的著作()。A、《哲学概论》B、《伦理学》C、《西洋伦理学史要》D、《西方哲学史要》我的答案:B35文学批评家瑞恰慈是()理论的创始人之一。A、接受美学B、新批评派C、陌生化D、现象学我的答案:B36按照罗伯特·史柯尔斯的分类,虚构世界低于经验世界的小说是()。A、浪漫小说B、讽刺小说C、科幻小说D、历史小说我的答案:B37“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出自()。A、《尚书》B、《论语》C、《郭店楚墓竹简》D、《礼记正义》我的答案:C38关于轴心时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轴心时代是指在公元前500-700年之间,中国、印度、希腊产生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人物B、“轴心时代”这一说法的提出者是雅斯贝尔斯C、“新轴心时代”要求回归民族文化的源头D、格拉底认为,人类一直是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的我的答案:D39下列哪位先生著有《中国文学研究》,并在书中对林纾做出高度评价?()A、鲁迅B、黄人C、振铎D、胡适我的答案:C40在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其吸收学习的方法是()。A、格物B、格义C、援释入儒D、援释入道我的答案:B41“熵”是一种主要与()有关的单位。A、体积B、质量C、秩序D、空间我的答案:C42胡适曾在北大任职时,因为看了朱光潜的()而邀请其到北大讲学。A、《西方美学史》B、《悲剧心理学》C、《诗论》D、《谈艺录》我的答案:C43“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出自()。A、《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B、《摩罗诗力说》C、《文化偏至论》D、《狂人日记》我的答案:A44比较诗学的两种形态的差异取决于文学现象间有没有()。A、相似性B、共同的规律C、直接关系和相互影响D、可比较性我的答案:C45关于国学,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顾颉刚认为,国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历史B、林语堂认为,科学的国学是我们治学的目标C、国学主要指的是古代中国文化这一研究对象D、清华国学院的历史发展包括四个阶段我的答案:C46超现实主义的第二次宣言要求文学应该追求()。(1.0分)0.0分A、逻辑B、道德C、超我D、本我我的答案:C47在《谈艺录》中,作者指出诗人尔伦的诗境类似于《沧浪诗话》中的()。A、“以才学为诗”B、“以议论为诗”C、“语中无语,名为活句”D、“不可凑泊”我的答案:D48王国维认为,《红楼梦》中有三个人物做到了拒绝生活的欲望,他们是()。(1.0分)0.0分A、贾宝玉、惜春、紫鹃B、贾宝玉、迎春、紫鹃C、贾宝玉、林黛玉、袭人D、贾宝玉、探春、林黛玉我的答案:C49法国大革命属于()启蒙。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我的答案:A50五四运动时期三个不同的学术流派包括()。A、民粹派、复古派、自由派B、激进派、自由派、学衡派C、民粹派、自由派、甲寅派D、学衡派、甲寅派、民粹派我的答案:D二、判断题(题数:50,共50.0分)1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的四要素包括宇宙、作家、作品、读者。()我的答案:√2在清华国学院历史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四大导师为代表,强调要利用的古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来研究中国文化。()我的答案:×3钱钟书的文章《谈趣味》,讨论了中西文艺比较的问题。()我的答案:×4对于文化,费孝通曾经提出我们应该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基因是什么。()我的答案:√5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来叙述9·11事件,也是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有趣的课题。()我的答案:√6西方的比较文学学界,一直很重视对文学的研究,因此在跨文化问题上成果卓著。()我的答案:×7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古典文学家,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我的答案:×8“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左传》。()我的答案:×9王国维曾在《国学丛刊序》中提出,中国的问题不在于没有学问,而是中学还是西学之争。()我的答案:×10严复不是《国闻报》的创办者之一。()我的答案:×11梁实秋认为,对于山水画,中国人重视山水中的人,而西方重视山水物体本身。()我的答案:×12国粹派与学衡派不同,对于国学,前者强调保存,后者强调发展。()我的答案:√13白璧德提倡新人文主义,推崇卢梭的浪漫主义。()我的答案:×14若愚很早就提出,中国的诗歌往往是没有主语和时态的。()我的答案:√15文学批评家们之所以采用不同的批评原理,是因为思维方式不同,而与研究资料无关。()16鲁迅认为,要发展古老中国,首在引入西方物质文明的手段进行国家建设。()我的答案:×17寅恪在传播佛教思想时对密宗里有关性问题的忽视,与他的接受屏幕有关。()我的答案:√18比较文学的发展类似可逆的平衡态,所以需要不断自我更新。()我的答案:×19“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中的“继”字,是继承、传递的意思。()我的答案:×20朱光潜是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我的答案:√21后现代主义既铲除了现代主义的各种壁垒,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建设性的蓝图。()我的答案:×22王国维阅读了叔本华的著作后,相信的力量可以拯救人类的痛苦。()我的答案:×23“拿叔本华的眼睛看世界,拿歌德的精神做人”,指的是即使在令人悲观的世界里,也要奋发图强地做人。()我的答案:√24在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看来,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完全不相容的。()我的答案:×25在《中国哲学史》中提出的“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是指既要吸收外来学说,也不能忘记民族的文化。()我的答案:√26在《红楼梦评论》中,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偏向政治和国家的,《桃花扇》是偏向哲学和美学的。()我的答案:×27在哲学家勒维纳斯看来,他者最不能被人理解的一面,是值得被重视的。()28熊和蝉,都曾是中国文化产生时就有的图腾,原因是中华民族祖先崇尚稳定与和平。()我的答案:×29系统论对文学的贡献体现在为文学提供了符号学和进化论的方法。()我的答案:×30朱光潜指出,西方的爱情诗善于“怨”,而中国的爱情诗善于“慕”。()我的答案:×31《中国评论周报》是民国时期由民粹派主办的一份英文杂志。()我的答案:×32第三种诗学主要追求各国文学理论的普遍性和共通性,而忽视各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我的答案:×33泽厚在《美学散步》的序中,认为宗白华偏于西方科学,而朱光潜更像一位中国古典诗人。()我的答案:×34研究比较文学,往往离不开世界文学的方法论。()我的答案:×35戴维斯·安迪亚诺教授认为,现在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都面临转型,其他学科也在逐渐借鉴比较文(1.0分)1.0分我的答案:√36鲁迅在写《朝花夕拾》时,其要旨在于研究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这一类主题。()我的答案:×37巴西比较文学家安德拉德认为,只有多元的声音,才能使过去的殖民者得到精神的解放。()我的答案:√38进化论和尼采,是对鲁迅影响最大的两大思想来源。()我的答案:√39根据《涵芬楼新书分类目录》记载,戊戌变法至1911年,中国出现的翻译小说已达600余种。()我的答案:√40国别文学和比较文学是相通的,都采用了互为主观的研究方法。()我的答案:×41鲁迅曾在《二十四孝图》中批判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关于“孝”的故事。()我的答案:√42对不同话语的对话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是用自己的话语去说服、同化他人的话语。()我的答案:×43林纾曾对中西小说在叙述方式上进行过比较。()我的答案:×44在乔纳森·卡勒看来,理论应该是跨学科的,并且要对过去的常识概念进行批判。()我的答案:√45信息论提倡新的信息应该在新颖性和不可理解性之间寻找最优方案。()我的答案:×46比较文学主“对话”的意义,其中包括重新确定人的生存方式。()我的答案:√47理查德·罗蒂是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之一。()我的答案:√48宗白华谈到尼采时,认为“生命的两境”由酒神和日神象征,酒神象征着生命的节制,日神象征着生命的涌流。()我的答案:×49某些科学家由于失去人文目标和理想,很可能成为政治野心家的工具。()我的答案:√50托马斯·品钦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家,代表作《万有引力之虹》与熵有关。()我的答案:√。

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期末考试20

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期末考试20

《多元对话:比较文学概论》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 1关于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不正确的是()? A?既要面向世界,又要连贯古今 B?要在世界语境中对中国古典作品做新的诠释 C?要使中国文学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D?我们要用自己的文化征服其他民族 我的答案:D 2关于《论和晋人的美》,不正确的是()? A?唐代体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化灵魂上的解放 B?人心的美丑,高贵与残忍,在魏晋时期得到了极致的表现 C?魏晋之美表现在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 D?唐代在思想上已受到儒?佛?道三教的支配 我的答案:A 3杰姆逊对文学理论的看法,不包括()? A?后现代语境具有多元化特点 B?新的理论是有使用价值的一种商品 C?理论应注意系统性与统一性 D?提倡每一种研究都需要构想出来一个与自己相关的理论 我的答案:C 4陶渊明的诗句“当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表现出()的情绪? A?喜悦 B?旷达 C?焦虑 D?忧伤 我的答案:B 5在陈寅恪看来,李唐一族之所以兴盛,最主要原因是()? A?贤臣众多,政治开明 B?发展生产,兴修水利 C?引进吸收外族文明 D?对外扩张,积累财富 我的答案:C 6关于梁实秋,描述错误的是()? A?原名梁治华 B?他是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C?代表作有《雅舍小品》《西方美学史》《槐园梦忆》 D?曾留学哈佛大学 我的答案:C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不管是中诗还是西诗,它们有一个共同原则就是要遵守一定的音律 B?钱钟书认为中西打通最忌讳片面性和互相隔绝 C?“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出自《管锥篇》 D?白瑞蒙的《祈祷与诗》发挥了诗人瓦勒利的序言 我的答案:C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长生殿》是洪昇的作品 B?《梧桐雨》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C?布莱希特曾经受到中国戏曲的影响 D?《长生殿》的主人公是李香君 我的答案:D 9艾田伯提出应从五个方面来发展比较诗学,其中不包括()?A?比较文体学 B?比较格律学 C?文学结构的分析 D?文学背景的比较 我的答案:D 10《一门学科之死》的作者是()? A?巴斯奈特 B?斯皮瓦克 C?克莱齐奥 D?安德拉德 我的答案:B 11《摩罗诗力说》中的“摩罗”,意思是()? (1.0分)0.0分 A?天神 B?魔鬼 C?湖畔诗人 D?浪漫派 我的答案:D 12关于宗白华,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的处女作与哲学有关 B?宗白华曾写过《为什么要爱国》 C?他青年时就有了贯通中西,重塑中国文化精神的追求D?他曾在23岁时远渡日本留学

文学概论 知识重点

文学概论 知识重点

文学概论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记者”_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影响文学创作和发展的三要素:“种族、环境、时代”- 法国丹纳《艺术哲学》《英国文学史》序言文学作品的四个基本层面:字音层、意义单元、图示化方面、被再现的客体——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文学的艺术作品》——黑格尔提出的层面是“形式”“意蕴”文学作品的三个层次:言、象、意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巫术与文学的关系:英国詹.乔.弗雷泽在《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文学一词最早见于:文学一词最早见于《论语》一书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英国克莱夫·贝尔在《艺术论》中提出了“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必定存在着这样一种性质,没有它,一件艺术品就无法存在,有了它,从最低程度上说,没有一件艺术作品是毫无价值的。

这一性质是什么呢?为一切能激发起我们的审美情感的对象所共同禀赋的性质,是什么呢?在圣·索非亚[大教堂建筑],沙托尔[大教堂建筑]的窗户中,在墨西哥的雕塑中,一只波斯陶碗,中国的壁毯中,在帕杜瓦城的乔托的壁画中,以及普桑,弗兰切斯卡,塞尚的杰作中,普通存在着的一种性质是什么呢?只有一种回答似乎是可能的,那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在上述每一件艺术品中,线条与色彩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结合在一起:那些形式以及各种形式之间的联系,都激发起我们的审美情感。

这些线与色的联系与结合,这些在审美意义上美妙动人的形式,我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而‘有意味的形式’则是所有视觉艺术中普遍存在的性质。

”文以气为主:曹丕《典论·论文》提出“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家创作个性的重要性作品的形式价值: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应该是作品的形式价值,是文学性或特异性,由此提出“陌生化概念”陌生化概念: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书中提出“陌生化概念”中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科学:称为“诗学”“意象”:这一审美的范畴,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象征文学的特点:暗示性、朦胧性- 象征性文学是一种侧重于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方式。

大连外国语参考书目(精)

大连外国语参考书目(精)

附录 1:给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及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专业同学的推荐书目: (以下所有方向中任选 2本即可,可跨方向综合推荐书目王力(1995 《古代汉语》修订版 1-4. 中华书局 .陈望道(2012 《修辞学发凡》复旦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概论》 (任选中日文版本顾炎武、王力、吕叔湘、丁声树、乔姆斯基、布龙菲尔德、索绪尔等著名语言学家的专业著作(任选日语语言学方向寺村秀夫 (1982a『日本語のシンタクスと意味Ⅰ』くろしお出版.角田太作 (1991『世界の言語と日本語』くろしお出版.益岡隆志 (2000『日本語文法の諸相』くろしお出版.野田尚史 (1991『はじめての人の日本語文法』くろしお出版.宮島達夫 ? 仁田義雄編 (1995『日本語類義表現の文法 (上単文編』くろしお出版 .森田良行 (1994『動詞の意味論的文法研究』明治書院仁田義雄 (1991『日本語のモダリティと人称』ひつじ書房工藤真由美 (1995『アスペクト ? テンス体系とテクスト』ひつじ書房姫野昌子 (1999『複合動詞の構造と意味用法』ひつじ書房庵功雄 ? 高梨信乃 ? 中西久実子 ? 山田敏弘 (2001『中上級を教える人のための日本語文法ハンドブック』株式会社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森田良行 (1995『日本語の視点~ことばを創る日本人の発想~』創拓社.森田良行 (2002『日本語文法の発想』ひつじ書房.对比语言学方向影山太郎著、于康等译(2001 《动词语义学 -语言与认知的接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影山太郎編 (2001『日英対照動詞の意味と構文』大修館書店.大河内康憲編 (1992『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対照研究論文集』 (上 (下くろしお出版. 朱継征 (2000『中国語の動相』白帝社刘月华 ? 潘文娱 ? 故韦华 (1983《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朱德熙 (1982《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日语教育方向市川保子 (1997『日本語誤用例文小辞典』凡人社佐治圭三 (1992『外国人が間違えやすい日本語の表現の研究』ひつじ書房.庵功雄 (2001 『新しい日本語学入門 -ことばのしくみを考える -』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迫田久美子 (2002『日本語教育に生かす第二言語習得研究』アルク張麟声 (2001『日本語教育のための誤用分析―中国語話者の母語干渉 20例―』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认知语言学方向河上誓作 (1996『認知言語学の基礎』研究社出版.中村芳久 (2004『シリーズ認知言語学入門<第5巻>認知文法論Ⅱ』大修館書店谷口一美 (2005『事態概念の記号化に関する認知言語学的研究』ひつじ書房.山梨正明 (1995『認知文法論』ひつじ書房.奥津敬一郎 (1983 授受表現の対照研究―日 ? 朝 ? 中 ? 英の比較―、『日本語学』 2-4、明治書院文学方向《简明中国文学史》 (任何版本均可、《中华活页文选》 (任选《日本文学史》 (任何中日文版本均可日本名家名著(任选中日文版本 :古典如紫式部《源氏物语》等;现当代如:夏目漱石《伦敦塔》、横光利一《上海》《旅愁》等。

文学概论——浅论意境与意象

文学概论——浅论意境与意象

文学概论——浅论意境与意象摘要:境界、意境、意象都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范畴。

关键词:意境,意象。

(一)境界一词出现于文论中大约在南宋时期。

李涂《文章精义》说,“作世外文字,须换过境界。

《庄子》寓言之类,是空境界文字;《上清宫辞》之类,是仙境界文字。

” 叶燮《原诗》说,杜甫诗“《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晨钟云外湿’,妙悟天开,从至理实事中领悟,乃得此境界也。

” 这都是指文学作品写出的境地。

唐代王昌龄在其《诗格》中说:“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王昌龄对诗之境作了重要的划分,并认为境与象有关,故有“境象”之说。

“情境”“意境”,实为情之境、意之境,即反映到诗中的情感状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对境界的论述,首先是指文学作品写出的境地。

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界不局限于词.他把境界作为文学的审美理想王国维所谓境界,主要是讲景和情两方面。

他以古人词句为喻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认为,诗人之所以是诗人,在于他能把常人习见身处之境地,转化为心中诗的境界,或说诗的某种境地,然后写出来。

王他认为意境“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趣的统一”。

这样就从一般意义上对意境概念作了总的概括,后来的人在谈论意境问题时都不能离开情景交融这一基本的范畴。

(二)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独创的重要范畴,是艺术创作和审美欣赏的纽带。

意境,是诗人主观之“意”和客观生活之“境”的辩证的统一。

意,包括情与理,即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认识、理解和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