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课程设计 精品

推荐-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课程设计  精品
推荐-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课程设计  精品

南阳理工学院

本科生课程设计(计算书)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方向)学生:王莉云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XX 年12 月

南阳理工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总计:课程设计(计算书)23页(左侧空白栏目按实际情况填写。)表格:9 个

插图:0 幅

目录

1、平面设计

1.1、初选两个方案 (3)

1.2、两个方案的粗算 (3)

1.3、方案比选............................................................................................................ .4 1.4、选定方案的精算 (5)

1.5、填写直曲表............................................................................................................. .6

2、纵断面设计

2.1、中桩地面高程 (7)

2.2、纵坡设计............................................................................................................. .7 2.3、竖曲线计算.. (7)

2.4、设计高程计算 (8)

2.5、厘米格坐标纸点绘设计线 (8)

2.6、计算填挖高度 (8)

3、横断面设计

3.1路幅组成及尺寸........................................ .....................................................................9.

3.2、加宽计算......................................................................................... .............. (9)

3.3、超高计算......................................................................................... ... . (9)

3.4、视距验算 (9)

3.5、填中桩填挖高度表 (9)

3.6填横断方向高程 (9)

3.7、计算超高值 (9)

3.8、绘200m横断面图 (10)

3.9、填路基设计表 (10)

3.10填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10)

4、参考文献 (13)

5、附表 (14)

1、平面设计

1.1、初选两个方案

已知:路线A 量得α1=39°, 设 Ls=60m R=300m , α2= 27°Ls=65 A 与JD1距离为L1=490m ,JD1与JD2距离为L2=400m ,JD2与B 距离为L3=540m

1.2、两个方案的精算

1.2.1计算JD1要素

内移值 p=R L s 242

=0.83m

切线增长值 q=

2

s

L =30m 缓和曲线角 ==

π

αβ180

20R 9.55°

曲线长 L=s 0L 2180R 2-+?πβα)(=182.52m 切线长 T=q p R ++2

tan )(α

=94.04m 外距 E=R p R -+2

sec

)(α

=11.83m

切曲差 D=2T -L=5.56m

1.2.2计算JD2要素

内移值p=R

L s 242

=0.59m

切线增长值q=2

s L

=32.5m

缓和曲线角 ==

π

αβ180

20R 6.21° 曲线长 L=s 0L 2180R 2-+?πβα)(=206.34m 切线长T=q p R ++2tan )(α

=104.66m

外距E=R p R -+2

sec )(α

=9.13m

切曲差D=2T -L=2.98m 1.2.3组合分析

JD1与JD2直线段长度:L2-T1-T2=201.3>3V=120m 可以设计为基本型

1.2.4校核

校核:JD1处 Ls1 :Ly1 :Ls1在1:1:1与1:2:1之间,满足 20β=19.1°<α=39°满足

校核:JD2处 Ls1 :Ly1 :Ls1在1:1:1与1:2:1之间,满足 20β=12.42°<α=27°满足

路线长度为1421.46m ,延长系数为1.15

路线B α=32° R=320m Ls=80m A 与JD 距离为750m JD 与B 距离为570m

p=R L s 242

=0.83m q=

2

s

L =40m ==

π

αβ180

20R 7.16°

L=s 0L 2180R 2-+?πβα)(=258.74m T=q p R ++2

tan )(α

=132.00m

E=R p R -+2

sec

)(α

=13.76m D=2T -L=5.26m

路线总长为1314.74m ,延长系数为1.06

校核 Ls :Ly :Ls 在1:1:1与1:2:1之间,满足 20β=14.32°<α=32°满足

1.3路线方案比选

路线方案比选表

分析:

①从转角个数来分析:转角数越小,车辆行驶过程中转弯次数越小,尤其在不平坦地区,应适宜设置转角数小的路线,那样行驶比较舒适,两者无差别。 ②从路线长度来分析:路线B 的路线长度小于路线A 的路线长度,选择路线A 比较经济,所以应选路线A.

综上分析:从各项技术指标来分析,都应选择路线B 。 所以选择方案:路线A

1.4、选定方案的精算

①转角的计算

坐标:起点(N :1. 4046.949400 E :4046.94)

JD (N :4146.22 E :3221) 终点(N :4541.84 E :2783.47) 起点到JD 连线的方位角:1θ=171.41° JD 到终点连线的方位角:2θ=139.27° 路线转角:转角α=2θ-1θ=-32.14° ②要素的计算

取R=320m 、s L =80m 、基本型曲线

p=R L s 242

=0.83m q=

2

s

L =40m ==

π

αβ180

20R 7.16°

L=s 0L 2180R 2-+?πβα)(=259.52m T=q p R ++2

tan )(α

=136.25m E=R p R -+2

sec

)(α

=14.96m

D=2T -L=12.98m

L 总=1335.66m

校核 Ls :Ly :Ls 在1:1:1与1:2:1之间,满足 20β=14.32°<α=32.14°满足 ③桩号计算: JD K0+765.31

ZH 点:JD -T=K0+629.06 HZ 点:ZH+L=K0+888.58 HY 点:ZH+s L =K0+709.06

YH 点:HZ -s L =K0+808.58 QZ 点:ZH+L/2=K0+758.82

校 核:JD=QZ+D /2=K0+765.31满足

曲线的测设(切线支距法、QZ 前以ZH 为原点、QZ 后以HZ 为原点) 公式:①直线上: x=x y=0

②缓和曲线上: 2

25

40s

L R L L x -=

s

RL L y 63

=

(L ——计算点至坐标原点的距离) ③圆曲线上: q R x +=?sin

p R y +-=)cos 1(?

0180βπ

?+?

?-=

R L L s 切线支距坐标表(见附表)

1.5填写直曲表(见附表)

2、纵断面设计

2.1、中桩地面高程

依据线性内插法,在地形图上读取每个中桩的地面高程,填入中桩地面高程表(见

附表)

2.2、纵坡设计:

①指标要求:(V=40km/h ) 最小坡长应为120m

最小纵坡0.5%,最大纵坡7% 最小半径为450m

平纵配合满足“平包竖”,或者错开距离不小于3s 的行程。

②经过反复比较最终确定两个变坡点,变坡点桩号分别为A :K0+500.00,B:K0+1080.00

纵坡坡度:1i =1.0% 2i =-0.9% i 3=-3.5%

坡差 ω1= -0.9%-1%=-1.9% 坡差 ω2=-3.5%-(-0.9%)=-2.6%

2.3、竖曲线计算:

2.3.1判断竖曲线类型

ω1=2i -1i =-1.9%<0;为凸型竖曲线 ω2= 2i - i 3=-2.6%<0;为凸型竖曲线

2.3.2 选择竖曲线半径

凸行竖曲线满足视觉要求最小半径值为3000m ,取第一段竖曲线半径R1=5000m 第二段竖曲线半径R2=4000m 2.3.3计算竖曲线几何要素 第一竖曲线

竖曲线长 L=R 1ω1=5000m ×1.9%=95m

竖曲线切线长 T=

2L

=47.5m 竖距 E=R

T

22=0.22m

变坡点桩号:K0+500.00 高程:490.00m

第二竖曲线

竖曲线长 L=R 2ω2=4000×2.6%=104m

竖曲线切线长 T=

2L

=52m 竖距 E=R

T

22=0.34m

变坡点桩号:K1+080 高程:484.78m

2.4设计高程计算

2.4.1竖曲线上任意一点设计高程

计算公式: 竖距:h=R

x 22

(x 为计算点至变坡点距离即桩号差)

切线高程:H 1= H 0-(T-x) 1i

设计高程:H= H 1-h

2.4.2第一第二段直坡段上任意一点设计高程H=H 0-x 1i x 为计算点至变坡点距离即桩号差 第三段直坡段上任意一点设计高程H=H 0+x i 3 x 为计算点至变坡点距离即桩号差

2.4.3将竖曲线1和竖曲线2上各中桩

的设计高程分别填入竖曲线计算表(1)和竖曲线计算表(2)(见附表)

2.5、厘米格坐标纸点绘设计线

将竖曲线上各点的设计高程点绘到纵断面图上

2.6、计算填挖高度

填绘有关资料并整理,完成纵断面设计图,填挖高度=设计高程-地面高程,填方为正,挖方为负

纵断面设计图以桩号为横坐标,垂直桩号方向为纵坐标,表示高程,图形比例横坐标方向1:2000,纵坐标方向1:200,以桩号K0+000.00为坐标原点

校核 第一竖曲线终点桩号为K0+547.5,平曲线起点桩号为K0+629.00,二者之间距离L1=629-547.5=81.5m

第二竖曲线终点桩号为K0+028,平曲线起点桩号为K0+888.58,二者之间距离L2=1028-888.58=139.42m

设计速度V=40km/h 时 3s 行程l=33.33m

因为L1>L 且L2>L 所以该组合设计满足平纵组合设计要求

3、横断面设计

3.1、路幅组成及尺寸

双车道三级公路V=40km/h 路基宽度为8.5m,车道宽度3.50m,行车道宽度7.0m 无中央分隔带,所以路肩宽度为0.75m ,边坡坡度1:1,边沟为梯形断面,沟深0.6m ,低宽0.6m ,沟边坡1:1

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路拱横坡度G i =1.0%-2.0%,取G i =2.0%,硬路肩横坡度j i =2.0%

3.2、加宽计算

平曲线半径为320m>250m,所以圆曲线不用加宽。

3.3、超高计算

设计速度v=40km/h

2

600.0000 4.0000

0.04000R R μ=-+=0.0334 20.1510%127h v

i R

μ=

-=- 计算出h i

校核:合成坡度I ==2.19%<8% 所以满足

3.4、视距验算

设计速度v=40km/h 三级公路停车视距S T=40m

三级公路应满足会车视距要求,长度不小于停车视距二倍,S 会大于或等于80m 因为平曲线处于填方路段且内侧无障碍物,纵断面不存在下穿式立体交叉,只有在纵断面的凸形竖曲线处可能存在视距问题。

第一竖曲线上L=95m,R=5000m,d 12=2Rh 1, d 22=2Rh 2,S 会= d 1 +d 2=141.16>80m, 第一竖曲线满足视觉要求

第二竖曲线上L=104m,R=4000m,d 12=2Rh 1, d 22=2Rh 2,S 会= d 1 +d 2=126.26>80m, 第

二竖曲线满足视觉要求

3.5、填中桩填挖高度表(见附表),

因为h i =G i =j i =2.0%,所以各中桩设计高程H=路线设计高程+路基宽度/2,路基宽度B=8.5m

3.6、绘中桩横断地面表添横断方向地面高程(见附表)

取100-300m 内各中桩,垂直路线方向左右各取6m,利用线性内插法在地形图上读出距中桩距离为2m ,4m ,6m ,8m 处的高程,并将其填入横断方向地面高程表

3.7、超高值计算

计算平曲线上各中桩的超高值

取Lc=Ls=80m ,超高过渡方式采用绕中线旋转方式,临界断面距过渡段起点x 0=2G i Lc/ G i +h i =80过渡段上x< x 0=80m ,x 为该点距ZH 点或HZ 点距离,B=7.0m

J b =0.75m b=0m G i =2.0% J i =2.0% h i =2.0% (1)圆曲线上的点 公式:

(2)超高过渡段上的点:公式:'''0()()()22()90c J J G J G h C

c J J G

c J J J X G G C h

B x

h b i i b i i L B

h b i i h b i b b i i x L m i =-+++=+

=-+==

桩号:K0+629.00 c h =0m 'c h =0.0.085m ''c h =0m

桩号:K0+640.00 c h =0.023m 'c h =0.085m ''c h =0m 桩号:K0+660.00 c h =0.0659m 'c h =0.085m ''c h =0m

桩号:K0+680.00 c h =0.1084m 'c h =0.085m ''c h =0m 桩号:K0+700.00 c h =0.1509m 'c h =0.085m ''c h =0m 桩号:K0+709.00 c h =0.17m 'c h =0.085m ''c h =0m 桩号:K0+808.58 c h =0.17m 'c h =0.085m ''c h =0m 桩号:K0+820.00 c h =0.1457m 'c h =0.085m ''c h =0m 桩号:K0+840.00 c h =0.1032m 'c h =0.085m ''c h =0m 桩号:K0+760.00 c h =0.039m 'c h =0.085m ''c h =0m 桩号:K0+860.00 c h =0.060m 'c h =0.085m ''c h =0m 桩号:K0+880.00 c h =0.0182m 'c h =0.085m ''c h =0m 桩号:K0+888.58 c h =0m 'c h =0.085m ''c h =0m

'

''()()()0.1712

0.0852()022c J J G J G h c J J G c J J G J h B

h b i i b i i m B

h b i i m

B B h b i i b b i m =-++

+==+==+

-++=外缘中线内缘

3.8在厘米格坐标纸上绘200m的横断面图计算填挖面积

横断面图比例为1:200,绘图顺序依次为从下往上,自左向右绘制

K0+100,K0+150,K0+200,K0+250,K0+300处路基横断面图,填挖方面积通过方格网个数确定,每个小方格代表0.04m2,其中超过半格按一格计,不足一格舍去,填挖方面积=方格网个数×0.04。

3.9、填写路基设计表(见附表)

依据平纵横断面设计填写路基设计表

3.10、填写土石方数量计算表(见附表)

利用平均断面法,合理的移挖作填,进行土石方的调配。采用人工运输的方式,免费运距为20m,平均运距n=L-L免/10,不足一级的按照一级计算。

总运量=调配土石方方数×n

悬臂式挡土墙计算书

悬臂式挡土墙计算书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示意图: 二、基本资料: 1.依据规范及参考书目: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以下简称《规范》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2008),以下简称《砼规》 《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 5077-1997) 《水工挡土墙设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断面尺寸参数: 墙顶宽度B1 = 0.30m,墙面上部高度H = 7.20m 前趾宽度B2 = 1.00m,后踵宽度B3 = 5.20m 前趾端部高度H2 = 0.80m,前趾根部高度H4 = 0.80m 后踵端部高度H1 = 0.40m,后踵根部高度H3 = 0.80m

墙背坡比= 1 : 0.069,墙面坡比= 1 : 0.000 挡土墙底板前趾高程=0.00 m,底板底部坡比=0.000 : 1 墙前填土顶面高程▽ 前地=0.50 m,墙前淤沙顶面高程▽ 沙 =1.00 m 3.设计参数: 挡土墙的建筑物级别为4级。 抗震类型:非抗震区挡土墙。 水上回填土内摩擦角φ=32.00度,水下回填土内摩擦角φ' =32.00度回填土凝聚力C =0.00kN/m2 地基土质为:松软 墙底与地基间摩擦系数f =0.45 4.回填土坡面参数: 回填土表面折线段数为:1段 折线起点距墙顶高差=0.00 m 第一段折线水平夹角β1=15.00度,折线水平长L1=2.00 m 第二段折线水平夹角β2=20.00度 5.材料参数: 回填土湿容重γs=18.00kN/m3,回填土浮容重γf=10.00kN/m3 混凝土强度等级:C15 钢筋强度等级:一级,保护层厚度as = 0.050 m 地基允许承载力[σo] = 300.00 kPa 6.荷载计算参数: 淤沙浮容重γy=17.00kN/m3,淤沙内摩擦角φs =15.00 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选编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选编

1. 绪论 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方面成就十分显著,国家在基础建设资金的大规模连续投入之后,公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公路路网也更加合理。大量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和使用,为汽车快速、高效、安全、舒适地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标志着我国的公路运输事业和科学技术水平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本某一级公路地处东北山岭重丘地区,无不良地质状况,沿线的土质多为粘性土。但是地形条件十分复杂,分布有大量山峦、丘陵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山岭地区的展线问题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原始资料、公路平面设计、数据计算等。 本着科学、谨慎、认真、务实的原则。本人在设计过程中参阅了《公路勘测设计》、《公路设计规范》、《路基路面工程》、《公路设计手册》、《工程概预算》等专业文献。力求做到在技术上先进适用;费用上经济合理;施工上安全可靠,并把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使设计更加完善的目的。 1.1 原始资料 本设计是根据所给比例尺为1:1000的等高线地形图,以及所在的地区的气候、土壤、地质、水文等资料进行的某一级公路的施工设计。本设计地形图主要为山岭重丘区,整个设计应遵循山岭重丘区一级公路的技术标准。 1.1.1 地形、地貌 本设计路段所在地区处属于东部温润季冻区,山岭重丘区沿河线。 1.1.2 地质、气候、水文 沿线山体稳定,无不良地质状况。山坡上1米以下是碎石土,山顶多有碎落现象,在碎落带地区设置碎落台,以堆积碎落岩屑和土石,便于养护时清理。山坡地下水3米以下,洼地地下水1.5米以下。 1.1.3 公路设计基本参数 通过对该公路所处的地形、地貌、公路等级、交通量及设计车速的分析调查,对远景交通量进行计算,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1.1规定:“双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15000辆。”的要求,确定采用山岭重丘区一级公路进行设计。现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指导老师下达的设计任务书,将本次设计所采用的指标列出如下: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及计算书 设计题目: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学院:土木与建筑学院 指导老师:汪峰 姓名: 学号: 班级: 2014年6月

一、基本资料 1.标准跨径:20 m 计算跨径:19.50 m 主梁全长:19.96 m 2.桥面净宽:净7.5 m+2×0.25 m 3. 车辆荷载:公路— 级 4. 人群荷载:3.0 KN/m2 5. 选用材料: 钢筋:采用HRB300钢筋,HRB335钢筋。 混凝土:主梁C40 人行道及栏杆:C25 桥面铺装:C25(重度24KN/m) 6. 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桥梁工程》.姚玲森编.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桥梁工程》.邵旭东等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年 《桥梁工程》.范立础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 《简支梁桥示例集》.易建国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桥梁教研室.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材科, 2002年 《梁桥设计手册》.桥梁编辑组.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 《拱桥设计手册(上、下)》.桥梁编辑组.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 《配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袁国干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二、桥梁尺寸拟定 1.主梁高度:h=1.5m 梁间距:采用5片主梁,间距1.8m。 2.横隔梁:采用五片横隔梁,间距为4×4.85m,梁高1.0m, 横隔 梁下缘为15cm,上缘为16cm。 3.主梁梁肋宽:梁肋宽度为18cm。 4.桥面铺装: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沥青砼厚2.0cm, 下层为C25 防水混凝土垫层厚10.0cm。桥面采用1.5%横坡。 5.桥梁横断面及具体尺寸:(见作图)

挡土墙计算书

省道S206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二零一七年六月 XXXXXXX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土木系道桥方向

目录 1、设计资料 (1) 1.1基础资料 (1) 1.2设计依据 (2) 2、初拟挡土墙结构形式和尺寸 (2) 3、确定车辆荷载 (3) 4、破裂棱体位置确定 (4) 4.1破裂角 的计算 (4) 4.2验算破裂面是否交于荷载范围内 (4) 5、土压力计算 (5) 5.1土压力计算 (5) 6、稳定性验算 (6) 6.1受力分析 (7) 6.2抗滑稳定性验算 (7) 6.2.1 抗滑稳定性验算 (7) 6.2.2抗滑动稳定性系数 (8) 6.3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8) 6.3.1抗倾覆稳定性方程 (8) 6.3.2抗倾覆稳定性系数 (9) 6.4基底应力和合力偏心矩验算 (9) 6.4.1 合力偏心矩计算 (9) 6.4.2 基底应力计算 (10) 6.5墙身截面应力计算 (10) 7、改善措施 (12) 7.1改善措施 (12) 7.2工程数量表 (13) 8、附属设施的设计 (13) 8.1泄水孔设计 (13) 8.2沉降缝与伸缩缝 (14) 8.3墙厚排水层 (14) 8.4结构大样图 (15) 9、立面设计 (16) 9.1整体布局 (16) 9.2挡土墙总体方案布置图 (16) 10、参考文献 (17)

1、设计资料 1.1基础资料 省道S313,路基宽12米,路面宽9米,两侧路肩宽各1.5米。在桩号K5+100-K5+200路段为填方路段,填方边坡坡度1:1.5。为了保证路堤边坡稳定,少占地拆迁,故设置路堤挡土墙,拟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最大墙高见表1。 表1 挡土墙相关设计参数 墙高、墙背仰斜坡度等初始拟定的尺寸详见表1所示,挡土墙顶宽1米,基底水平。挡土墙分段长度为12-20米不等,初始拟定的挡墙断面形式如图1所示。 图1 初始拟定的路肩式挡土墙断面示意图

(完整版)挡土墙模板计算书

挡土墙模板计算书 一、参数信息 1.基本参数 次楞(内龙骨)间距(mm):250;穿墙螺栓水平间距(mm):750; 主楞(外龙骨)间距(mm):600;穿墙螺栓竖向间距(mm):600; 对拉螺栓直径(mm):M18; 2.主楞信息 龙骨材料:钢楞;截面类型:圆钢管48×3.5; 钢楞截面惯性矩I(cm4):12.19;钢楞截面抵抗矩W(cm3):5.08; 主楞肢数:2; 3.次楞信息 龙骨材料:木楞;次楞肢数:2; 宽度(mm):50.00;高度(mm):100.00; 4.面板参数 面板类型: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15.00; 面板弹性模量(N/mm2):950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 f c(N/mm2):13.00; 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50; 5.木方和钢楞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f c(N/mm2):13.00;方木弹性模量 E(N/mm2):9500.00;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f t(N/mm2):1.50;钢楞弹性模量 E(N/mm2):206000.00; 钢楞抗弯强度设计值f c(N/mm2):205.00;

墙模板设计简图 二、墙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其中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按现场实际值取,输入0时系统按200/(T+15)计算,得5.714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 -- 模板计算高度,取3.000m;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 根据以上两个公式计算的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F; 分别计算得 65.833 kN/m2、72.000 kN/m2,取较小值65.833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书 系别:土木系 班级:08道桥<1>班 姓名:王俊文 学号:08202052136

第一章总说明 1.1设计概述 1.课题名称:某山区一级公路路线设计。 2.设计要点: 工程概况:设计公路为某一级公路,分车道行驶。本路段为山区,多为高低起伏地貌。地势较陡。 设计年限为20年,设计车速为80Km/h. 地形图比例尺1:2000 3.主要参考文献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道路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 《路基勘测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 《交通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二章平面线形设计 2.1说明 道路选线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设计性强的一项工作。它是由面到片,由片到线,由粗略到细致的过程,选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道路选线应根据道路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考虑路线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情况与远景规划。

2.深入调查当地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情况。 3.力求路线短捷及保证行车安全。 4.选线要贯彻工程经济与运行经济的结合原则。 5.充分利用地形,搞好平,纵,横三面结合。 6.道路设计要考虑远近结合,分期修建,分段定级的原则,以取得最佳的用地与投资。 7.要考虑施工条件对定线的影响。 2.2路线平面设计 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平曲线组合而成,平曲线又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 2.直线路段应根据地形等因素合理选择,一般直线长度应控制在20v,同向曲线间的直线应不小于6v(以米计),反向曲线间的直线不小于2v(以米计)。(v是设计速度,以km/h计)。 3.圆曲线线形设计应尽量采取大半径,当受到限制时,可以首先取一般最小半径,避免极限半径,对于一级公路山丘地形一般最小半径400m。极限最小半径250m. 4.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时,应设置缓和曲线。一级公路山区地形缓和曲线最小长度100m。 5.一级公路山岭区地形平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为700m,最小值140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专 业:土木工程(道桥方向) 班 级: 2011班 学生姓名: 周欣树 学 号: 指导教师: 一、确定纵断面、横断面形式,选择截面尺寸以及基本设计资料 1. 桥面净宽:净—72 1.0+? 荷载: 公路—Ⅱ级 人群—23.0kN m 人行道和栏杆自重线密度-5.0kN m 2. 跨径及梁长:标准跨径13b L m = 计算跨径12.40L m = 主梁全长 ' 12.96L m = 3. 材料 钢筋:主筋用HRB400级钢筋,其他用HPB335级钢筋 混凝土:C40,容重325kN m ; 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容重323kN m 4.构造形式及截面尺寸 梁高: 1.0h m = 梁间距:采用5片主梁,间距。 采用三片横隔梁,间距为

梁肋:厚度为18cm 桥面铺装: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C25砼,路缘石边处厚 ;上层为沥青砼,。桥面采用%横坡。 桥梁横断面及具体尺寸:(见作图) 二、确定主梁的计算内力 (一)计算结构自重集度(如下表) (二)计算自重集度产生的内力(如下表) 注:括号()内值为中主梁内力值 根据计算经验,边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大于中梁,故取边梁进行计算分析。 (三)支点处(杠杆原理法) 由图可求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汽车荷载:1 0.3332oq m η==∑ 人群荷载: 1.222or r m η== (四)跨中处(修正刚醒横梁法) 1、主梁的抗弯惯性矩I x 平均板厚:()1 1012112H cm =+= 22 3344 1111100 162111621127.86181001810027.861221223291237.580.03291x I cm m ???? =??+??-+??+??- ? ????? == 2、主梁的抗扭惯性矩Ti I 对于T 形梁截面,抗扭惯性矩计算如下:见下表. 3.计算抗扭修正系数 主梁的间距相等,将主梁近似看成等截面,则得 其中:∑It ---全截面抗扭惯距

挡土墙计算书

挡土墙设计 一、设计路线 K58+07LK58+130,傍山路线,设计高程均为1654.5,山坡为砾石地层,附近有开挖石方路堑的石灰岩片石可供作挡土墙材料。 1 、设计路段为直线段,横断面资料如表; 2、山坡基础为中密砾石土,摩阻系数f=0.4,基本承载力(S)=520千帕; 3、填土边坡为1:m=1:1.5 ,路基宽度为7.0 米; 4、墙背填料为就地开挖砾石土,容重Y=18.6KN/m,计算内摩阻角①=35; 5、墙体用50号砂浆砌片石,容重为丫=22.5KN/m3,容许压应力[S ]=2450千帕, 容许 剪应力[T ]=862.4千帕,外摩阻力Z二①/2=17.5 ° ; 6、设计荷载用公路-U级车辆荷载(详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7、稳定系数:滑动稳定系数[K c]=1.3 ,倾覆稳定系数[K0]=1.5 。 二、需提交的文件、图纸和要求 1、详细的设计计算书; A、分析确定挡土墙设计方案,选择挡土墙形式(最好以两个以上墙型的工程量比 较后确定); B、挡土墙基础与断面设计: *. 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 *. 拟定墙身尺寸 *. 荷载换算土层厚 *. 土压力计算 C、稳定性验算 2、按横断面资料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比例1:200),路线横断面图(1:200),路基外侧 边缘纵向地形图(1 :200 )并在其上进行挡土墙立面布置,绘立面图。 参考设计步骤 一、设计资料:(见任务书有关内容) 二、绘制平面图及横断面图:(见任务书之一1. ) 三、确定设计方案: 1 、阐述设挡土墙的理由。 2、选定挡墙类型(路堤,路肩,路堑),要有比较

3、选定挡墙形式(仰斜,俯斜,衡重…)最好选两种分别计算。 四、初拟断面尺寸 1、确定分段长及与路堤的衔接方式。 2、确定埋深、墙高及墙背倾角,以上步骤后即可绘出挡土墙的纵断面图。 3、初拟其他部位的尺寸(按各部分对尺寸的基本要求拟定)。 五、计算换算土层厚h。 六、土压力计算。 七、确定断面尺寸。 1、滑动稳定性验算:(一般重力式挡墙以此控制设计)K C控制在1.3?1.5之间 2、确定挡墙其他部位尺寸,即可画出挡墙典型断面图。 八、稳定性验算(5个项目均要计算)。 九、将确定的挡墙依次按比例绘在平面及横断面图上。 横断面地形资料表

挡土墙计算实例

挡土墙计算 一、设计资料与技术要求: 1、土壤地质情况: 地面为水田,有60公分的挖淤,地表1—2米为粘土,允许承载力为[σ]=800KPa ;以下为完好砂岩,允许承载力为[σ]=1500KPa ,基底摩擦系数为f 在~之间,取。 2、墙背填料: 选择就地开挖的砂岩碎石屑作墙背填料,容重γ=20KN/M 3,内摩阻角?=35o。 3、墙体材料: 号砂浆砌30号片石,砌石γr =22 KN/M 3 ,砌石允许压应力[σr ] =800KPa ,允 许剪应力[τr ] =160KPa 。 4、设计荷载: 公路一级。 5、稳定系数: [Kc]=,[Ko]=。 二、挡土墙类型的选择: 根据从k1+120到K1+180的横断面图可知,此处布置挡土墙是为了收缩坡角,避免多占农田,因此考虑布置路肩挡土墙,布置时应注意防止挡土墙靠近行车道,直接受行车荷载作用,而毁坏挡土墙。 K1+172断面边坡最高,故在此断面布置挡土墙,以确定挡土墙修建位置。为保证地基有足够的承载力,初步拟订将基础直接置于砂岩上,即将挡土墙基础埋置于地面线2米以下。因此,结合横断面资料,最高挡土墙布置端面K1+172断面的墙高足10米,结合上诉因素,考虑选择俯斜视挡土墙。 三、挡土墙的基础与断面的设计; 1、断面尺寸的拟订: 根据横断面的布置,该断面尺寸如右图所示: 1B =1.65 m 2B =1.00 m 3B =3.40 m B =4.97 m 1N = 2N = 3N = 1H =7.00 m 2H =1.50 m H =9.49 m =d + = 1.6 m α=1arctan N =2.0arctan = o δ=?21=35 o/2= o 2、换算等代均布土层厚度0h : 根据路基设计规范, γq h =0,其中q 是车辆荷载附加荷载强度,墙高小于2m 时,取20KN/m 2;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目录 一技术标准概述 1.1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3) 1.2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 (3) 1.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3) 二平面设计 2.1初选方案及方案粗算...................................................... . (4) 2.2路线方案比选 (6) 2.3选定方案的精算............. ... (6) 2.4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8) 2.5逐桩坐标计算 (9) 三纵断面设计 3.1中桩地面高程 (11) 3.2厘米格坐标纸点绘地面线 (12) 3.3进行纵坡设计 (12) 3.4竖曲线要素计算 (12) 3.5设计高程计算 (12) 3.6竖曲线计算表 (14) 四横断面设计 4.1技术指标 (16) 4.2道路的组成及尺寸 (16) 4.3加宽超高计算 (16) 4.4视距验算 (18) 4.5横断方向地面高程 (18) 4.6路基设计表 (18) 4.7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8) 五结束语 (19) 六参考文献 (20)

七附表 (21) 一、技术标准概述 设计公路为三级道路,设计时速为40Km/h 1.1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1)圆曲线最小半径一般100 m 极限值60 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250 m 最大半径10000 m (2)缓和曲线最小长度40 m 一般值50 m (3)平曲线间插入直线长度 同向平曲线长度宜大于6V(240 m)方向宜大于2V(80m) (4)平曲线最小长度 70 m (5)直线段最长距离宜小于20V(800米) 1.2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 (1)最大纵坡度:7% 最小纵坡: 0.5% (2)最小坡长:120m (3)不同纵坡最大坡长 纵坡坡度 3 4 5 6 7 最大坡长—— 1100 900 700 500 (4)竖曲线半径:凸型竖曲线一般值700m 极限值450m 凹型竖曲线一般值700m 极限值450m 竖曲线长度一般值 90m 极限值 35m (5)平纵配合满足“平包竖”,或者错开距离不小于3s的行程(33.33m)。1.3路基横断面技术指标: (1)宽度行车道宽度:2×3.5m 土路肩宽度:2×0.75m 路基总宽度:8.5 (2)视距①停车视距:40m ②会车视距:80m ③超车视距:200m (3)路拱及土路肩横坡度:路拱横坡度取用2%,土路肩横坡度取用3%。 二平面设计 2.1初选方案及方案粗算 (1)粗略量取转角量取αE=20°αF=30°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专 业:土木工程(道桥方向) 班 级: 2011班 学生姓名: 周欣树 学 号: 27 指导教师: 一、确定纵断面、横断面形式,选择截面尺寸以及基本设计资料 1. 桥面净宽:净—72 1.0+? 荷载: 公路—Ⅱ级 人群—23.0kN m 人行道和栏杆自重线密度-5.0kN m 2. 跨径及梁长:标准跨径13b L m = 计算跨径12.40L m = 主梁全长 '12.96L m = 3. 材料 钢筋:主筋用HRB400级钢筋,其他用HPB335级钢筋 混凝土:C40,容重325kN m ;

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容重323kN m 4.构造形式及截面尺寸 梁高: 1.0h m = 梁间距:采用5片主梁,间距。 采用三片横隔梁,间距为 梁肋:厚度为18cm 桥面铺装: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C25砼,路缘石边处厚 ;上层为沥青砼,。桥面采用%横坡。 桥梁横断面及具体尺寸:(见作图) 二、确定主梁的计算内力 (一)计算结构自重集度(如下表) (二)计算自重集度产生的内力(如下表) 注:括号()内值为中主梁内力值 根据计算经验,边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大于中梁,故取边梁进行计算分析。 (三)支点处(杠杆原理法) 由图可求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汽车荷载:1 0.3332oq m η==∑ 人群荷载: 1.222or r m η==

(四)跨中处(修正刚醒横梁法) 1、主梁的抗弯惯性矩I x 平均板厚:()1 1012112H cm =+= 22 3344 1111100162111621127.86181001810027.861221223291237.580.03291x I cm m ????=??+??-+??+??- ? ????? == 2、主梁的抗扭惯性矩Ti I 对于T 形梁截面,抗扭惯性矩计算如下:见下表. 3.计算抗扭修正系数 主梁的间距相等,将主梁近似看成等截面,则得 221 1 12Ti i i Gl I E a I β=+∑∑ 其中:∑It ---全截面抗扭惯距 Ii---主梁抗弯惯距 L---计算跨径 G---剪切模量 G= i a --主梁I 至桥轴线的距离 计算得0.9461β=< 满足 4.采用修正后的刚醒横梁法计算跨中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此桥有刚度强大的横隔梁,且承重结构的跨宽比为:

重力式挡土墙课程设计(通用版)

重力式挡土墙课程设计 作者姓名 学号 班级 学科专业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建筑工程系 提交日期

设计任务书 一、 设计题目 本次课程设计题目: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二、 设计资料 1、线路资料:建设地点为某一级公路DK23+415.00~DK23+520.00段,在穿过一条深沟时,由于地形限制,无法按规定放坡修筑路堤,而采取了贴坡式(仰斜式)浆砌片石挡土墙。线路经过的此处是丘陵地区,石材比较丰富,挡土墙在设计过程中应就地选材,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节省工程费用。 2、墙后填土为碎石土,重度30/18m kN =γ,内摩擦角 35=?;墙后填土表面为水平,即 0=β,其上汽车等代荷载值2/15m kN q =;地基为砾石类土,承载力特征值 kPa f k 750=;外摩擦角δ取 14;墙底与岩土摩擦系数6.0=μ。 3、墙体材料采用MU80片石,M10水泥砂浆,砌体抗压强1.142/mm N ,砌体重度30/24m kN =γ。 4、挡土墙布置形式及各项计算参数如下图所示: 图4-1 挡土墙参数图(单位:m )

目录 设计任务书 (2) 一、设计题目 (2) 二、设计资料 (2) 设计计算书 (4) 一、设计挡土墙的基础埋深、断面形状和尺寸 (4) 二、主动土压力计算 (4) 1、计算破裂角 (4) 2 、计算主动土压力系数K和K1 (4) 3、计算主动土压力的合力作用点 (5) 三、挡土墙截面计算 (5) 1、计算墙身重G及力臂Z G (6) 2、抗滑稳定性验算 (6) 3、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6) 4、基底应力验算 (7) 5、墙身截面应力验算 (7) 四、设计挡土墙的排水措施 (8) 五、设计挡土墙的伸缩缝和沉降缝 (8) 六、参考文献 (8) 七、附图 (8)

桥梁课程设计说明书-35m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姓名:粟峰 班级:交建12-1班 学号: 02120482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二О一五年一月

中国矿业大学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简支梁桥课程设计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设计 设计说明书 课程编号:021141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大纲 2周2学分 一、课程设计性质、目的及任务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专业方向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修完《桥梁工程》课程后对梁式桥设计理论的一次综合性演练。其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理解梁式桥的设计计算理论,为今后独立完成桥梁工程设计打下初步基础。其任务是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练掌握以下内容: 1.梁式桥纵断面、横断面的布置,上部结构构件主要尺寸的拟定。 2.梁式桥内力计算的原理,包括永久作用的计算、可变作用的计算(尤其是各种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作用效应的组合。 3.梁式桥纵向受力主筋的配置、弯起钢筋和箍筋的配置,以及正截面抗弯、斜截面抗剪、斜截面抗弯和挠度的验算,预拱度的设置。 4.板式橡胶支座的设计计算。 二、适用专业 交通土建专业 三、先修课程 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地基与基础工程、交通规划与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工程、桥涵水力水文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本设计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型梁桥设计(上部结构),其下部结构为重力式桥墩和U型桥台,支座拟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两周设计时间内,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桥梁工程实习所积累的工程实践经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独立、认真地完成装配式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的设计。 基本要求为:计算书应内容完整,计算正确,格式规范,叙述简洁,字迹清楚、端正,图文并茂;插图应内容齐全,尺寸无误,标注规范,布置合理。

挡土墙课程设计任务书

《挡土墙课程设计》任务书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掌握挡土墙的基本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及设计内容,为毕业后在生产中解决挡土墙设计问题打下基础,使之适应生产上的需要。 一、设计题目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二、设计资料 某二级公路填方路堤段,为保证路堤边坡稳定,少占地拆迁,故设置路堤挡土墙,拟采用路肩重力式挡土墙(示意图见示例)。 1、该路段,地表较平坦; 2、挡土墙在横断面上的布置及经验尺寸见图示; 3、地基为密实的硬塑亚粘土,其容许承载力[σ]=250KPa ,基地摩阻系数f=0.4; 4、墙后填料的容重3/18m kN =γ,计算内摩擦角?=35?; 5、墙体材料M7.5砂浆砌筑MU30片石,其容重3/22m kN =γ,填料与墙背间的摩擦角δ=2/3?; 6、挡土墙高度(原始地面至墙顶距离): H =4+0.1x (学号后两位数)(m ) 三、设计方法与设计内容 1、拟定挡土墙的结构形式及断面尺寸 2、拟定挡土墙基础的形式及尺寸

3、车辆荷载换算 4、土压力计算 5、稳定性与承载能力验算 (1)墙身抗滑稳定性 (2)墙身抗倾覆稳定性 (3)地基基底应力验算 (4)墙身截面应力验算 6、绘制挡土墙平面图、纵断面、横断面的布置图。 四、设计要求 1、整个设计应符合设计要求 2、设计、计算过程条例清晰,内容完整 3、设计图清晰,线条均匀,图幅规格A3图纸。计算书采用A4纸。 五、主要参考资料 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路基路面工程》教材 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挡土墙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课程设计是高等学校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钻研的良好机会。课程设计在教学上的要求是: 1、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2、系统巩固并提高基础理论课与专业知识; 3、掌握挡土墙设计计算方法; 4、了解路基路面整体设计与个体设计的有机联系; 5、加强与提高设计、计算、绘图及编制说明书的基本技能; 6、对本专业某些理论性或技术性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二、课程设计的步骤与方法 1、研读挡土墙设计算例及有关例题。 2、认真分析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设计依据。 3、进行挡土墙的设计计算。 (1) 进行车辆荷载换算; (2) 利用有关主动土压力计算的相应公式,计算主动土压力,求出土压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 (3) 设计挡土墙截面。 先拟定墙身尺寸,然后进行: a) 抗滑稳定性计算;

道路勘测设计计算题

1、山区四级路,设计车速 V =40km /hr ,最小半径R= 60m ,现场定线结果如图示,JD A 的里程为K1十072.60,R A 选定为80m ,按线形要求(夹直线长为2.5V (m )) (1)试定R B (2)计算曲线要素,推算里程桩号。 JD A 41°06′44″ JD B 32°31′14″ 165m 1、①m tg R T A A A 302"44'0641802=?=?=οα (2分) m V T AB T A B 35100301655.2=--=--= (2分) m tg tg T R B B B 1202"14'313235 2 == = ο α (2分) ② m R L A A A 40.57180 =??= πα (1分) m R L B B B 11.68180 =??= πα (l 分) m L T D B B B 89.111.68702=-=-= (1分) JD B 的里程桩号为 K1+072.60—30+57.40+135=K1+235 ZY B =K1+200 (1分) YZ B =K1+268.11 (l 分) 06.2341+=K QZ B (l 分) 2.某变坡点桩号为K15+150.00, 高程为580.00m ,i 1=0.6%,i 2=4.8%,竖曲线半径为5000m 。 (1)判断竖曲线的凸、凹性。 (2)计算竖曲线要素。 (3)计算竖曲线起点、K15+100.00、K15+180.00及终点的高程。 ①%2.412=-=i i ω为凹形竖曲线(1分) ②m R L 210=?=ω (1分)

m L T 1052== (1分) m R T E 10.122 == (1分) ③所求点的高程 起点K25+345 高程779.16m (1分) K25+400 高程 779.90m (1分) K25+450 高程 781. 10m (1分) K25+480 高程 782.06m (1分) 10年 1.已知某JD 桩号为K1+780.502,偏角α=51°42′30″,初定缓和曲线长度L s=40m , 半径R =225m (1)计算曲线要素; (2)推算JD 的ZH 、HY 、QZ 、YH 、HZ 点的里程拉号。 1. 某四级公路路基宽B=9.0m ,路基外边沟宽1.5m ,某JD 点距房角1 2.33m ,偏角为 20°30′28″①在不拆房的情况下(不设缓和曲线)半径应选多大?并计算曲线要素;②如果JD 的里程桩号为 K10+500.00推算 ZY 、QZ 、YZ 的桩号(8分) JD 20°30′28″ ①m E 33.65.15.433.12=--= (1分) m Sec Sec E R 3901 2"28'302033 .61 2 =-=-= ο α (1分) 55 .702 =?=α tg R T (l 分) 59 .139180 =? =πα R L (1分) 32 .612 =-?=α Sec R E (1分) ②ZY=JD-T=K10+429. 45(1分) QZ=ZY +L/2=K10+499.25(1分) YZ=ZY+L=K10+569.04 (1分)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T 型梁桥设计计算书 1 行车道板内力计算 1.1恒载产生的内力 以纵向1米宽的板条进行计算如图1.1所示。 图1.1铰接悬臂板计算图示(单位:cm ) 沥青混凝土面层:= 0.02×1.0×21= 0.42/kN m C25号混凝土垫层:=0.06×1.0×24=1.44/kN m T 形翼缘板自重: = 0.100.16 1.025 3.25/2 kN m +??= 合计:g=i g ∑=++=0.42+1.44+3.25=5.11/kN m 每米宽板条的恒载内力: 弯距:22011 5.110.95 2.3122AG M gl kN m =-=-??=-? 剪力:0 5.110.95 4.85AG V gl kN ==?=1.2荷载产生的内力 按铰接板计算行车道板的有效宽度如图1.2所示)。 由<<桥规>>得=0.2m ,=0.6m 。桥面铺装厚度为8cm ,则有: =+2H=0.2+2×0.08=0.36m =+2H=0.6+2×0.08=0.76m 荷载对于悬臂板的有效分布宽 度

为:=+d+2=0.36+1.4+1.90=3.66m 冲击系数采用1+=1.3, 作用为每米宽板条上的弯矩为: 01(1)/2(/4)AP M P a l b μ=-+??- 1.3140/2/3.66(0.950.76/4)=-??-18.90KN m =-? 作用于每米宽板条上的剪力为: 图1.2 荷载有效分布宽度图示(cm ) 140(1) 1.324.8622 3.66 AP P V KN a μ=+=?=? 1.3内力组合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内力组合: 1.2 1.4 1.2 2.31 1.418.9029.23j Ag Ap M M M KN m =+=-?-?=-? 1.2 1.4 1.2 4.85 1.424.8640.62j Ag Ap V V V KN =+=?+?= 1.4 截面设计、强度验算 (HRB335钢筋:335sk f MPa =,280sd f MPa =,C25混凝土:16.7,ck f MPa = 1.78,11.5, 1.23tk cd td f MPa f MPa f MPa ===) 翼缘板的高度:h=160mm ;翼缘板的宽度:b=1000mm ;假设钢筋截面重心到截面受拉边缘距离=35mm ,则=125mm 。 按<<公预规>>5.2.2条规定:010()2d u c x M M f bx h γα==- 1.029.2311.51000(0.125)2 x x ?=???- 解得:x=0.0224m 验算00.550.1250.0688()0.0224()h m x m ξ=?=>= 按<<公预规>>5.2.2条规定:sd s cd f A f bx = 211.5 1.00.0224/280920s A mm =??= 查有关板宽1m 内钢筋截面与间距表,考虑一层钢筋为8根由规范查得可供使

五种常见挡土墙的设计计算实例

挡土墙设计实例 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地;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 根据挡土墙的设置位置不同,分为路肩墙、路堤墙、路堑墙和山坡墙等。设置于路堤边坡的挡土墙称为路堤墙;墙顶位于路肩的挡土墙称为路肩墙;设置于路堑边坡的挡土墙称为路堑墙;设置于山坡上,支承山坡上可能坍塌的覆盖层土体或破碎岩层的挡土墙称为山坡墙。 本实例中主要讲述了5种常见挡土墙的设计计算实例。 1、重力式挡土墙 ------------------------------------------------------------------------ 原始条件: 墙身尺寸: 墙身高: 6.500(m) 墙顶宽: 0.660(m)

面坡倾斜坡度: 1:0.250 背坡倾斜坡度: 1:0.200 采用1个扩展墙址台阶: 墙趾台阶b1: 0.300(m) 墙趾台阶h1: 0.500(m) 墙趾台阶与墙面坡坡度相同 墙底倾斜坡率: 0.200:1 物理参数: 圬工砌体容重: 23.000(kN/m3) 圬工之间摩擦系数: 0.400 地基土摩擦系数: 0.500 砌体种类: 片石砌体 砂浆标号: 5 石料强度(MPa): 30 挡土墙类型: 一般挡土墙 墙后填土内摩擦角: 35.000(度) 墙后填土粘聚力: 0.000(kPa) 墙后填土容重: 19.000(kN/m3) 墙背与墙后填土摩擦角: 17.500(度) 地基土容重: 18.000(kN/m3) 修正后地基土容许承载力: 500.000(kPa) 地基土容许承载力提高系数: 墙趾值提高系数: 1.200 墙踵值提高系数: 1.300 平均值提高系数: 1.000 墙底摩擦系数: 0.500 地基土类型: 土质地基 地基土内摩擦角: 30.000(度) 土压力计算方法: 库仑 坡线土柱: 坡面线段数: 2 折线序号水平投影长(m) 竖向投影长(m) 换算土柱数 1 3.000 2.000 0 2 5.000 0.000 0 坡面起始距离: 0.000(m) 地面横坡角度: 20.000(度) 墙顶标高: 0.000(m) 挡墙分段长度: 10.000(m) ===================================================================== 组合1(仅取一种组合计算)

混凝土桥课程设计

混凝土桥课程设计计算书 第一章混凝土桥课程设计任务书 1. 设计题目:客运专线40m预应力混凝土双线简支箱梁设计 2. 设计资料 (1)桥面布置如图1所示,桥面宽度:12.6m; (2)设计荷载:ZK活载; (3)桥面二恒:190KN/m; (4)主梁跨径:主梁全长40m; (5)结构尺寸图,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桥的构造要求设计,可参照图1。 图1 桥面布置图 3. 设计依据 (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3)《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157号);(4)《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3)205号);(5)《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 4. 设计内容 (1)进行上部结构的构造布置并初步拟定各部分尺寸。

(2)主梁的设计: <1> 主梁内力计算 <2> 主梁预应力钢筋配置及验算 <3> 行车道板内力计算及设计 <4> 绘制主梁设计图(包括主梁构造图和配筋图) 5. 设计成果要求: 设计计算书:设计计算说明书用Word文档或手写。整个说明书应满足计算过程完整、计算步骤清楚、文字简明、符号规范的要求。封面、任务书和计算说明书用A4纸张打印,按封面、任务书、计算说明书的顺序一起装订成册,交指导老师评阅。 图纸:要求图面整洁美观,比例适当,图中字体采用仿宋体,严格按制图标准作图。图幅为A3图。 第二章主梁纵向计算 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资料 1、设计依据: (1)《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 (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 (3)《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4)157号)。 2、设计条件: (1)线路情况:有砟桥面,双线,线间距5.8m;。 (2)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环境作用等级为L1级; (3)施工方法:支架现浇施工。 3.结构形式: (1)截面类型为单箱单室等高度简支箱梁,直线梁,梁端顶板、底板及腹板局部向内侧加强; (2)桥跨布置:梁长为40m,计算跨度为38.5m; (3)桥面宽度:挡砟墙内侧净宽9.6m,挡砟墙宽0.2m;人行道宽1.3m,人行道采用悬臂板方式;上

挡土墙课程设计计算书

1. 设计资料 1.1基础资料 ①省道S313,路基宽10米,路面宽7米,两侧路肩宽各1.5米,在桩号 段为填方路堤,填方边坡坡度为1:1.5。为保证路堤边坡稳定,少占地拆迁,拟采用重力式挡土墙。 ②墙高6.2米,墙背仰斜坡度1:0.24 (=13.5 °),墙身分段长度20米 ③墙背填土重度,内摩擦角角,地基为岩石,地基谷许承载力 f=0.45 ④砌体重度一,砌体容许压应力°;填土与墙背间摩擦 ,基底摩擦系数 ,容许剪应力 1.2设计依据 ①挡土墙课程设计任务书 ②《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45 ③《路基路面工程》第四版一一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2. 初拟挡土墙结构形式、尺寸 2.1墙身结构形式、尺寸 挡土墙咼6.2m ,挡墙以上边坡咼a=1m 初拟挡墙顶宽1.0m 2.2基础结构形式、尺寸 采用扩大浅基础,初选基础埋深为 1.0m ,厚度为0.5m ,净边宽为0.25m, 高宽比为2: 1 0挡墙形式如图2-1 1.0 1.5 图2-1挡墙形式 76 50 斗 26

3. 确定车辆荷载及当量土柱高度 挡土墙设计中,换算均布土层厚度()可直接由挡土墙高度确定的付家何在强度计算。即 - (3-1) 式中:——墙后填土重度 H=6.2m,由线性内插法确定()—— =14.75(KPa) 换算均布土层厚度-=——

4. 破裂面棱体位置确定 4.1破裂角计算 假设破裂面交于荷载中部,如图4-1,则有: O O O O 式中:一一墙背倾斜角(°),俯斜墙背为正,仰斜墙背为负 ――墙背与填土间的摩擦角(°) ――填土的内摩擦角(°) 因为 1.0 1.5 图4-1假设破裂面位置图令破裂棱体的断面面积S= =31.68 =9.24 =-0.95+ =0.7129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计算 书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 专 业:土木工程(道桥方向) 班 级: 2011班 学生姓名: 周欣树 学 号: 指导教师: 一、确定纵断面、横断面形式,选择截面尺寸以及基本设计资料 1. 桥面净宽:净—72 1.0+? 荷载: 公路—Ⅱ级 人群—23.0kN m 人行道和栏杆自重线密度-5.0kN m 2. 跨径及梁长:标准跨径13b L m = 计算跨径12.40L m = 主梁全长 '12.96L m = 3. 材料 钢筋:主筋用HRB400级钢筋,其他用HPB335级钢筋 混凝土:C40,容重325kN m ; 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容重323kN m 4.构造形式及截面尺寸 梁高: 1.0h m = 梁间距:采用5片主梁,间距。 采用三片横隔梁,间距为

梁肋:厚度为18cm 桥面铺装: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C25砼,路缘石边处厚 ;上层为沥青砼,。桥面采用%横坡。 桥梁横断面及具体尺寸:(见作图) 二、确定主梁的计算内力 (一)计算结构自重集度(如下表) (二)计算自重集度产生的内力(如下表) 注:括号()内值为中主梁内力值 根据计算经验,边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大于中梁,故取边梁进行计算分析。 (三)支点处(杠杆原理法) 由图可求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汽车荷载:1 0.3332oq m η==∑ 人群荷载: 1.222or r m η== (四)跨中处(修正刚醒横梁法) 1、主梁的抗弯惯性矩I x 平均板厚:()1 1012112H cm =+= 22 3344 1111 100162111621127.86181001810027.861221223291237.580.03291x I cm m ?? ?? =??+??-+??+??- ? ????? == 2、主梁的抗扭惯性矩Ti I 对于T 形梁截面,抗扭惯性矩计算如下:见下表. 3.计算抗扭修正系数 主梁的间距相等,将主梁近似看成等截面,则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