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硅溶胶改性聚硅氧烷微乳液的研究_游胜勇

合集下载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进展李晓茹,丛丽晓,张圣有,冯圣玉3(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济南250100) 摘要:综述了制备聚有机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4种途径:含羟基或烷氧基的聚硅氧烷与环氧树脂的反应、含氨基的聚硅氧烷与环氧树脂的反应、含硅氢基的聚硅氧烷与环氧树脂的反应、含杂原子的聚硅氧烷与环氧树脂的反应,并讨论了聚有机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对环氧树脂的相结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聚硅氧烷,硅树脂,环氧树脂,增韧中图分类号:TQ2641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369(2005)05-0033-04收稿日期:2005-04-14。

作者简介:李晓茹(1980—)女,研究生,主要从事有机硅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3联系人,E 2mail :fsy @ 。

环氧树脂是一种热固型聚合物,具有优异的防潮性、高模量及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广泛用作涂料、粘接剂[1,2];环氧树脂因具有优良的疏水、耐温和耐化学试剂性能,以及优良的电性能和机械性能,还广泛用作复合材料和电子密封材料[3,4]。

然而,环氧树脂由于在固化过程中形成了高度交联的结构,致使其性脆、延展性低、易产生裂纹。

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常加入橡胶或热塑性改性剂以增加环氧树脂的韧性。

早期环氧树脂的增韧剂大都是羧基或胺基封端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官能基封端的丙烯酸酯、聚亚苯基氧化物和亚烃基氧化物[5~7];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用聚硅氧烷作增韧剂的报道[8~10]。

聚硅氧烷的引入可赋予环氧树脂低玻璃化转变温度、低表面张力、柔韧性、阻燃性、耐热氧化性等。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能有效地防止断裂端的增长,从而改善环氧树脂的断裂韧性[11,12]。

然而将这两种不相容的树脂简单地混合在一起,会自成一相;随着时间的延长,体系出现相分离,材料不能充分发挥两种树脂各自的优良性能。

使二者结合为一体的方法是化学改性。

本文综述了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

1 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方法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可通过含羟基或烷氧基的聚硅氧烷、含氨基的聚硅氧烷、含硅氢基的聚硅氧烷及含杂原子的聚硅氧烷与环氧树脂的反应制得。

氨基改性聚硅氧烷阴离子乳液(中国浙江)

氨基改性聚硅氧烷阴离子乳液(中国浙江)

氨基改性聚硅氧烷阴离子乳液(中国浙江)
佚名
【期刊名称】《有机硅氟资讯》
【年(卷),期】2002(000)002
【总页数】1页(P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24.21
【相关文献】
1.氨基改性聚硅氧烷阴离子乳液(INS)的合成及应用 [J], 陈慧
2.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阴离子乳液聚合研究 [J], 彭忠利;伍青;王跃林;杨绍涛
3.氨基改性聚硅氧烷乳液制备及在调理香波中应用 [J], 程建华;张鹏;谢培正;曹文丹
4.氨基改性聚硅氧烷及其微乳液的研制 [J], 王绪荣
5.硅氧烷乳液聚合过程中大颗粒形成机理的研究:Ⅱ.聚硅氧烷乳液的耐酸碱… [J], 黄英;刘香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KH-570改性硅溶胶的制备及反应稳定性研究

KH-570改性硅溶胶的制备及反应稳定性研究

摘 要 :以 一甲基 丙烯 酰 氧基 丙基 三 甲氧 基 硅 烷 ( H 一 7 ) 为 改性 剂 、 采 用 乳 化 剂 代 替 助 溶 剂 ,对 K 50 硅 溶 胶 进 行 表 面 改 性 ,制备 了 K 一 7 H 50改 性硅 溶胶 。研 究 了 p 值 、乳 化 剂 的 种 类 和 用 量 对 改 性 反 应 稳 定 H
12 K 一 7 . H 5 0改性硅 溶胶 的制备 称 取 一定 量 的乳 化 剂 在 10 mL锥 形 瓶 中 , 0 用 1 5g水溶解 ,再 加 入 1 0 g硅溶 胶 ,并 在 磁力
硅 烷 ( H 一50 等 硅 烷 偶 联 剂 。但 硅 烷 偶 联 K 6)
剂在水 中会 发生剧 烈 的水 解缩 合反 应 ,导致 凝胶
于原位 乳液 聚合 。研究 了反应 体 系 p 值 、乳 化 H 剂种类 和用 量对 反应稳 定性 的影 响 ,并采 用傅 里 叶变 换 红 外 光 谱 ( TR) 和 动 态 激 光 光 散 射 FI
( S )对其结 构进 行 了表征 。 DL
用溴 化钾 压 片 法 制 样 ,采 用 德 国 B U E R K R公 司 的 V C O 3型红外 光谱 仪进行 测试 。 E T R3
性的影响 ,并采用傅里 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动态激光光散射对 改性硅 溶胶 的结构进 行 了表征 。结果表 明: 当 体系p H值为 5— 、 以十二烷基硫 酸钠代替助溶 剂且 与 K 5 0的质量 比为 O 2 7 H一 7 .5时,改性反应的稳定性 良 好。在 该反应条件 下制备的 K H一50改性硅溶胶与 未改性硅溶胶相 比,粒径略有增 大、粒径分布更均一。 7
值 90~95 . . ,广州 市人 民化 工 厂 ; 一甲基丙 烯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的研究进展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的研究进展

第52卷第12期 辽 宁 化 工 Vol.52,No.12 2023年12月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December,2023纳米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酯涂料的研究进展李 伟(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摘 要:纳米SiO2改性丙烯酸酯涂料可以改进涂层的光学性能、防腐蚀性能、机械性能等。

纳米SiO2与丙烯酸酯乳液有不同的聚合方法,所得产品性能也不同。

综述了共混法、溶胶-凝胶法、原位聚合法在制备纳米SiO2/丙烯酸酯乳液中的应用,以及三种复合乳液制备方法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纳米SiO2;丙烯酸酯;改性;复合方法中图分类号:TQ630.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935(2023)12-1826-04丙烯酸酯单体中的双键经聚合反应生成丙烯酸酯树脂,由丙烯酸酯树脂制得的涂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耐酸碱等性能,在汽车、家具、机械、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2]。

由于丙烯酸酯单体的多变性,多种酯基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性,以及与其它涂料用树脂的混溶性等特点,丙烯酸酯树脂已成为涂料工业中全能的通用树脂[3]。

丙烯酸酯涂料也有一些缺点,如热稳定性较差,涂膜易返黏,机械加工性能差等。

为改善涂料性能,有机-无机复合技术为涂料改性开辟了新途径,复合改性技术可以将有机聚合物的优异性能与无机材料杰出的刚性,对热、化学、大气的稳定性结合起来,显著提高涂料性能。

纳米科技的发展使得有机-无机复合改性涂料进入了新阶段,纳米材料在分子水平上实现了有机-无机材料的复合。

纳米SiO2呈三维网状结构,表面存在不饱和键以及不同键态的羟基,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而且表面吸附能力强,对紫外光、可见光以及近红外线有较高的反射率,而且纳米SiO2可深入到高分子化合物的π键附近,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纳米SiO2有着广泛的商业应用,如填料、催化、传感、光子晶体和药物递送等[4-5]。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制备超疏水涂料的试验研究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制备超疏水涂料的试验研究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Research 有机化学研究, 2022, 10(2), 50-59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2 in Hans. /journal/jocrhttps:///10.12677/jocr.2022.102005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制备超疏水涂料的试验研究曾海燕*,赵苏#,杨皓翔沈阳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收稿日期:2022年3月11日;录用日期:2022年6月3日;发布日期:2022年6月10日摘要为了研究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疏水性能,制备出超疏水性能良好的涂料。

本论文采用具有一定疏水性的甲基丙烯酸正丁酯(MMA)与苯乙烯为原料作为单体,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作为改性剂,采用半连续混合法制备了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并以此作为成膜物质,加入各种助剂制备超疏水自清洁涂料,以FT-IR分析、SEM、稳定性分析、固含量测量、吸水量测量对乳液进行表征,进一步研究乳化剂和引发剂的含量对丙烯酸酯乳液的影响,测试了由丙烯酸酯乳液制备的涂料性能。

结果显示,当乳化剂、引发剂含量分别为7%、0.3%时,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的固含量最优;当乳化剂、引发剂含量分别为总体含量的5%、0.3%时,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的吸水量最低,乳液的稳定性最好,以此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为成膜物质制备涂料,其接触角达到163˚,具有超疏水效果,且涂料的其他性能均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关键词涂料,丙烯酸酯乳液,超疏水,有机硅Experimental Study on Preparation ofSuperhydrophobic Coatings by SiliconeAcrylate EmulsionHaiyan Zeng*, Su Zhao#, Haoxiang YangSchool of Material,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Received: Mar. 11th, 2022; accepted: Jun. 3rd, 2022; published: Jun. 10th, 2022*第一作者。

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

有机硅改性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
Zh ma an 4 0 0,He an u di 63 0 n ,Chi a) n
Ab t a t A e i w s pr v de ft e e tr s a c r r s bo t t e ha im ,m o iia sr c : r v e i o i d o he r c n e e r h p og e sa u he m c n s d fe — ton m e h s a l e ia i e h q e f s y e — c y i m uli n m od fe ih or a c i t od nd po ym rz ton t c ni u s o t r ne a r lc e so ii d w t g ni slc iione Ph ia m i n e h a d he ia m o fc to e h d r i r duc d, a t . ysc l xi g m t od n c m c l dii a i n m t o a e nto e nd he
mo ) 而且 硅氧 键 间存在 着 d ( 和 P 1, …7键 … 键 , 使其 具 有抗 氧化 和 抗分 解性 能
收 稿 日期 : O 2 O 2 . 2l一 4 5
.除此 以外 , 有机 硅分 子
基 金 项 目 : 南 省 科 技 厅 科 技 攻 关 重 点 项 目( 0 1 2 1 1 4 . 河 1 20 2 0 1 ) 作 者 简 介 : 运 启 ( 9 2 )女 , 师 , 崔 17一 , 讲 主要 从 事功 能 高 分 子 方 面 的研 究 . 通 讯 联 系 人 . - i:hn p y @ h n .d .1 Ema za g u u e u eu c. l 3 .
2 有 机硅 改性 苯 丙 乳 液 的 方 法

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制备及其工艺的研究10

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制备及其工艺的研究10

2.电路中含有互感的情况 设第k条、j条支路有耦合关系,编号时把它们相邻的编在一
起(设两个电流都为流入同名端):
Uk Zk Iek j Mkj Iej USk Zk (Ik ISk ) j Mkj (I j ISj ) USk U j j M jk Iek Z j Iej USj j M jk (Ik ISk ) Z j (I j ISj ) USj
3.电路中含有受控源的情况
Ik Zk Iek +Udk- -USk+
Uk Zk ( Ik ISk ) Udk USk
ISk
而 Udk rkj Iej rkj (I j ISj )
U k
这时含有受控源的支路阻抗 Z 为非对角阵,非对角线上
的元素是与受控电压源的控制系数有关的元素。因支路方程
Z1 Z2
Z1
μZ 2
μZ 2
Z1 Z1 Z3
0
0
0
Z5 Z6
I2 I3
U S1 U S1
I5 Z6 IS6
应用举例
例:13-3列出图示电路矩阵形式回路电流方程的复频域
表达式。L3
M
**
L5
3
R1 C2
uS4
uS5
24 5 1
解:⑴画出有向图,给支路编号,选树(1,4)。
Iek — 元件电流
Idk— 受控电流
.
Ik
.
I ek
Zk (Yk)
Idk .
U Sk
-+
.
I Sk
+
.
Uk
-
Yk (Z k ) — 支路的复导纳(阻抗)
USk — 独立电压源
ISk — 独立电流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3㊀ 纳米硅溶胶改性聚硅氧烷微乳液的制备
LAS 复配后与一定质量的去离子水和稳定剂混合,超 100 mL 四口瓶中,在室温下通入氮气高速搅拌,加入
vi D4 ㊁改性的硅溶胶混合液和催化剂, 升温至 80 ħ , 连
按 m ( AEO) ʒ m ( LAS) = 1������ 5 ʒ 1 2 ʒ 1 将 AEO 与
烷:工业级,南京裕德恒偶联剂厂;过硫酸钾:化学纯,
(AEO) ㊁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LAS) ㊁碳酸氢钠㊁氢氧化 均为去离子水㊂
1������ 5������ 2㊀ 乳液稳定性能测试
(1) 贮存稳定性
动,观察乳液的流动状态及其色泽㊂
取一定量乳液倒入 50 mL 烧杯中, 用玻璃棒搅
观察是否有沉淀析出㊂ 析出沉淀所需的时间越长,其 贮存稳定性越好㊂ (2) 聚硅氧烷凝胶率( 聚合稳定性) 收集聚合反应中产生的凝聚物, 取约 0������ 1 g 聚合 凝胶率( G ) = ( m 1 / m 0 ) ˑ 100% 凝 胶 率,%; m 0 式(3)
作者简介:游胜勇( 1981
㊀ 12
游胜勇等:纳米硅溶胶改性聚硅氧烷微乳液的研究
㊀ ㊀ 聚合物 - 无机纳米复合乳液由于结合了有机和 耐热性等, 相互弥补了不足, 备受人们关注 [1-3] ㊂ 聚 改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耐磨㊁ 耐候等各种功能性新 学性能㊁耐水性以及无机材料的硬度㊁耐化学药品性㊁ 无机两类材料的优点, 如聚合物的成膜性㊁ 优良的力
2������ 0%. Th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stability was the best and the water absorption rate was as low as 3������ 0% then. The TEM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latex particles were nano -SiO2 latex was much less than that in the blend of polysiloxane emulsion and silica sol. ㊀ ㊀ Key Words:polysiloxane; nano - silica sol; in - situ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vinyl trie⁃ thoxy silane
1������ 2㊀ 改性硅溶胶制备
公司;表面能分析仪( Kruss K - 12) :德国 Kruss 公司㊂ 向硅溶胶中一次性加入定量的硅烷偶联剂乙烯
合物 -无机材料纳米复合乳液的制备是聚合物乳液 型乳液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和应用基础 [4-6] ㊂ 目前此 类材 料 的 制 备 方 法 主 要 有: 共 混 法 [7] ㊁ 溶 胶 - 凝 胶 法 [8] ㊁原位聚合法 [9] 等㊂ 共混法制备的复合乳液工 艺简单, 但是 SiO 2 粒子不能与聚合物乳胶粒子形成
粒子的形貌㊂
度为 25 ħ ,平行测定 3 次,取算术平均值㊂
用粒径分布测试仪测量乳胶粒子的平均粒径,温
5 次,洗涤后的聚合物放入真空干燥箱中于 105 ħ 的 条件下烘至恒定质量, 用 KBr 压片法进行红外光谱 分析㊂
分离出有机层,然后依次用无水乙醇㊁ 去离子水洗涤
国 FEI 生产的 Tecnai G20 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cone monomer and acrylate monomer using potassium persulfate as initiator. The influence of
the vinyl groups were grafted onto the surface. Then the nano silica sol modified polysiloxane miniemulsion was synthesized by in -situ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by reaction of it with vinyl sili⁃
声振荡溶 解 后, 加 入 到 装 有 电 动 搅 拌 器㊁ 冷 凝 管 的 续高速搅拌 1 2 h 之后过滤得到预乳化液, 然后再
90 ħ 后, 用滴液漏斗滴加溶有引发剂过硫酸钾的水 续反应 8 h 后降温, 用氢氧化钠调 pH 至 7 8, 过滤 溶液,滴加完毕后待乳液变为淡蓝色后开始计时, 连 出料㊂
[ 基金项目]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21BBG70060) ;江西省科学院青年基金( 2013-XTPH2-28) ) ,男,助理研究员,从事有机硅材料及精细化学品合成㊂
as the core, silicone polymer as shell. And the number of free SiO2 particles in nano composite
基三乙氧基硅烷, 在常温下磁力强烈搅拌 6 8 h, 然
后将体系升至 80 90 ħ 并维持 2 h 以促进二氧化硅 表面羟基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水解后表面羟基的 反应㊂ 最后将所得溶液在8 000 r / min 的转速下离心 乙醇中即得到改性的硅溶胶㊂ 10 min 除去未反应的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再分散在
(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Jiangxi Academy of Science, Nanchang 330096,China)
You Shengyong, Chen Yanhua, Chen Kaihong, Cheng Bin
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version rate was the highest when th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emper⁃ used with a mass ratio of 1������ 5 ʒ1 2 ʒ1 and the emulsifier content used in the range of 1������ 5%
加入丙烯 酸 类 单 体, 开 始 升 温, 待 体 系 温 度 稳 定 在
探 ㊀ 索 ㊀ 开 ㊀ 发
1㊀ 实㊀ 验
1������ 1㊀ 实验原料和仪器
有限公司; 甲基丙烯酸甲酯㊁ 丙烯酸丁酯: 分析纯, 天 纯,北京瑞辰化学助剂有限公司;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 硅溶胶:SiO 2 质量分数为 25%, 扬州正佳新材料
将聚合物乳液在室温下密封存放,每隔一段时间
设备有限公司;循环水式真空泵( SHZ - D( Ⅲ) ) :上海 予正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黏度计 ( NDJ - 5S) : 上 海捷沪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离心机 ( TDL - 4 型) :上海 coulter 公司;透射电子显微镜( Tecnai G20) :美国 FEI Bruker 公 司; 粒 径 分 布 测 试 仪 ( LS230 ) : Beckman 安亭科 学 仪 器 厂; 傅 里 叶 红 外 光 谱 仪 ( Vector Ⅱ) :
㊀ ㊀ Abstract:The surface of nano - silica sol was modified by vinyl triethoxy silane, in which
ature was controled respectively at 80 ħ , 90 ħ , when the emulsifier of AEO and LAS were
有效的相互作用,并且稳定性差,效果不佳;有研究为 了克服物理共混的缺陷, 提出了将溶胶 - 凝胶法与乳 液聚合法相结合, 用于制备复合乳液, 但该方法工艺 SiO 2 表面进行预处理, 将其表面由亲水性改性为疏 复杂,工业化生产难度较大㊂ 本实验先对纳米硅溶胶 聚发生;同时还在其表面引入反应性双键官能团, 然 后通过原位聚合法成功制备了纳米硅溶胶改性聚硅 氧烷微乳液,该乳液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形成的胶膜 具有优异的耐水性能㊂ 水性,使其与有机基体之间能够较好地相容, 避免团
1������ 5������ 3㊀ 粒径
察乳液是否分层㊁沉淀来测定乳液的耐热稳定性㊂
瓶塞后放入恒温箱中, 调至 60 ħ , 恒温 48 h, 通过观
1������ 5������ 6㊀ 红外表征
润湿周长,然后再以水为溶剂测其接触角㊂ 将 15 g 乳液经 30 mL 的透射电镜表征
物于锥形瓶中,用甲苯溶解,玻砂漏斗抽滤,将不溶物 烘至恒质量㊂ 根据式(3) 计算凝胶率㊂ 式中: G 试 样 质 量, g; m 1

滤不溶物质量,g㊂
㊀ 13
游胜勇等:纳米硅溶胶改性聚硅氧烷微乳液的研究
探 ㊀ 索 ㊀ 开 ㊀ 发
㊀ ㊀ (3) 高温稳定性 在带磨口塞的试管中加入 10 mL 乳液试样,盖紧
1������ 4㊀ 实验原理 1������ 5㊀ 测试与表征 1������ 5������ 1㊀ 乳液外观
改性原理如式(1) 所示;聚合原理如式(2) 所示㊂
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丙烯酸:工业级,北京化工大学
vi 精细化工厂;四乙烯基四甲基环四硅氧烷 ( D 4 ) :分析
国 药 集 团 化 学 试 剂 有 限 公 司; 烷 基 聚 氧 乙 烯 醚 甲烷: 分析纯, 阿托兹精细化工有限公司㊂ 实验用水 钠㊁氨水: 分析纯,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二氯 数控恒温干燥箱 ( DHG - 9053A) : 上海善志仪器
将乳液稀释至 5 g / L,置于铜网上干燥成膜,在美
2㊀ 结果与讨论
2������ 1㊀ 红外分析图
图 1 为聚合物的红外光谱㊂
1������ 5������ 5㊀ 乳胶膜性能测试
(1) 乳胶膜的耐水性 膜㊂ 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乳胶膜, 记作 m 0 ; 在室温下 表面的水分,称其质量为 m 1 ㊂ 乳胶膜的吸水率按照 式(4) 计算㊂ 吸水率 = [ ( m 1 -m 0 ) / m 0 ] ˑ 100% (2) 乳胶膜对水的接触角 式(4) 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 72 h 后取出, 迅速用滤纸吸干 将乳液倒入洁净的玻璃皿中, 在 60 ħ 下干燥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