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回收技术
油气回收处理工艺的三个阶段

油气回收处理工艺的三个阶段1. 引言油气回收处理工艺是一种对废气中的油烟进行回收和处理的技术。
通过油气回收处理,可以有效减少油烟的排放,降低空气污染的程度,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健康。
油气回收处理工艺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预处理、分离处理和后期处理。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个阶段的具体内容和作用,以及对这些阶段的一些观点和理解。
2. 预处理阶段预处理阶段是油气回收处理工艺的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对废气进行初步处理和净化。
在这个阶段中,可能会采用一些物理和化学方法,例如冷凝和过滤,以去除废气中的大颗粒物和液体油滴。
还可以通过调整废气的温度,使其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更容易分离和处理。
预处理阶段的目的是降低废气中的颗粒物和液体油滴含量,净化废气并提高后续处理过程的效果。
通过采取适当的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废气处理设备的堵塞和污染物的积累,从而提高整个油气回收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3. 分离处理阶段分离处理阶段是油气回收处理工艺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对废气中的油烟进行分离和回收。
在这个阶段中,可以采用重力分离、离心分离和滤料分离等不同的分离方法。
重力分离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方法,通过利用油烟粒子的密度差异,将颗粒物和液体油滴从气流中分离出来。
离心分离则是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将废气中的油烟粒子推向离心筒壁,从而实现分离和回收。
滤料分离则是通过将废气通过滤料层进行过滤,将油烟粒子截留在滤料上,从而实现分离和回收。
分离处理阶段的目的是将废气中的油烟分离出来并进行回收,从而减少油烟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和设备,可以提高油烟的回收率和回收效果,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 后期处理阶段后期处理阶段是油气回收处理工艺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是对分离得到的油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净化。
在这个阶段中,可能会采用脱臭、脱硫和除垢等处理方法,以去除油烟中的有害物质和异味。
脱臭是后期处理阶段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使用一些脱臭剂或脱臭设备,可以有效地去除油烟中的异味和有害物质,改善室内和周围环境的气味。
三次油气回收原理

三次油气回收原理油气回收是指将产生的废油中的油分离出来,以便重新利用或者进行处理,从而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三次油气回收原理是指通过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个阶段来对废油进行回收处理,达到最佳的油气回收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次油气回收原理。
第一阶段是物理处理阶段。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分离废油中的油和其他成分。
首先,废油被送入沉淀池,静置一段时间,重油因比重大而沉于池底,而轻油则悬浮于上层。
然后,通过离心分离将两者分离出来。
离心分离是利用油和其他成分密度的差异,通过外力加速旋转,使得油和其他成分在离心力作用下分离。
这样,废油中大部分的油成分就被分离出来了。
第二阶段是化学处理阶段。
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化学方法对废油进行处理,以进一步分离和净化油分。
首先,对废油进行酸洗。
酸洗是指用酸性溶液对废油进行处理,通过酸的溶解作用将废油中的杂质和残余有机物分解离解,并使之与酸性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进一步净化油分。
然后,对废油进行碱洗。
碱洗是指将废油与碱性溶液进行反应,使废油中的酸性物质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从而进一步净化油分。
这样,化学处理就能够进一步除去油中的杂质和有机物。
第三阶段是生物处理阶段。
生物处理主要是通过生物技术对废油进行处理,以进一步分解和降解油中的有机物。
生物处理采用微生物进行有机物降解。
在生物反应器中设置合适的微生物,并通过控制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温度、pH等,使微生物以最适宜的条件进行生长和繁殖,从而有效地降解有机物。
这样,生物处理就能够将废油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达到废油的净化处理效果。
总结起来,三次油气回收原理是通过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个阶段对废油进行处理。
物理处理主要是利用物理方法分离废油中的油和其他成分;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化学方法对废油进行处理,进一步分离和净化油分;生物处理则是通过生物技术进行有机物降解,将废油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综合处理,废油中的油分可以得到高效回收,同时也达到了环保和资源节约的目的。
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方案

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方案一、简述油气回收治理的背景和意义现代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日益依赖化石燃料,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各种石油制品。
在生产过程中,很多油气被放出,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增加。
油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环境承受力和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加强油气回收治理成为了必要的任务。
油气回收治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的释放,降低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回收废弃油气作为可再生资源,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能源消耗,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一)油气回收治理技术1、吸附剂技术在油气回收治理技术中,吸附剂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吸附剂能够与油气发生化学或物理反应,从而使其被吸附固定。
吸附剂通常是一种多孔的物质,具有非常好的吸附性能。
在油气回收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分子筛、硅胶等物质。
2、冷凝技术冷凝技术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油气回收治理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冷却剂将油气冷却到大约-40℃左右的温度,使油气中的液态物质凝结为液滴然后收集。
常见的冷却剂有水、液氮、液氧等,其中水冷却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具有安全、便捷等优点。
3、逆向吸收法逆向吸收法也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油气回收技术,它利用高效的吸收剂,将废弃油气中的有机物吸收并分离出来。
逆向吸收法具有反应速度快、分离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油气回收技术。
(二)油气回收设备在进行油气回收治理工作过程中,需要搭建相应的设备和设施保证治理效果。
通常的设备有:冷凝器、吸附塔、暂存罐、管道、泵等。
其中,冷凝器是油气回收治理中最常用的设备,主要包括冷凝器、凝冻器、油水分离器等部分。
(三)油气回收治理工作步骤1、现场调查:对污染源的位置、类型、来源、产量等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污染状况,同时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
2、方案设计: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结合油气回收治理技术、设备等条件,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在方案中明确油气回收治理的目标、范围、期限等内容。
油气回收的必要性及油气回收技术

油气回收的必要性及油气回收技术摘要:油品蒸发损耗是油品储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总结了油气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阐述了油气回收的必要性,列举了几种油气回收技术,并对冷凝法、吸附法两种油气回收在化工设计中的应用做了实例介绍。
关键词:油气蒸发损耗;大呼吸;小呼吸;油气回收技术;环保轻质油品、化工品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因温度变化或者进出料变化导致油气挥发到大气中,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油气回收既能减少油气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我国对环保要求的提升,促使我国油气回收技术发展日益成熟。
1 油气的产生和危害油品从开采到成品出厂供应最终用户,要经历几轮储存、装卸过程。
在这些过程中,温度、气压、盛装油品容器的气液相体积变化等是引起油气损耗的外部因素。
储运过程温度越高,压力越低,气液相体积变化越大,油气蒸发损耗越大。
油气损耗本质上与轻质油品的饱和蒸气压有关,相同条件下,油品越轻,其饱和蒸气压越高,油气蒸发损耗越大。
因此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汽油、原油以及甲B、乙A类易挥发的化学品容易造成蒸发损失。
油品蒸发损失的途径主要有油罐的呼吸损失和轻质油品在装车过程中的损耗。
油罐的呼吸损失包括大呼吸损失和小呼吸损失。
大呼吸损失指油罐进油时,一定浓度的油蒸气从呼吸阀呼出,造成油品的蒸发损失。
油罐的小呼吸损失是指油品静止储存时,油品蒸汽充满油罐气相空间,油气因温度或大气压变化引起气体膨胀,造成气体从罐中排出,这种一般称之为小呼吸损耗。
轻质油品在装汽车、火车、轮船等过程中的损耗与油罐的呼吸损耗相比,前者损耗更大。
1987 年上海炼油厂对汽油铝浮盘内浮顶罐实测数据显示油罐呼吸时排出的油气中汽油蒸气质量浓度为0.0423~0.0649kg/m3。
而装车时排出的气体中烃蒸气的质量浓度达到0.138~0.323kg/m3,可见损耗之大。
油品蒸发损耗的危害是很大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造成能源浪费;二是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身健康;三是存在安全隐患;四是导致油品质量降低。
关于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的一点探讨

关于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的一点探讨摘要:油气回收是指在油罐车装卸汽油和加油站给车辆加油的过程中,将挥发的汽油油气收集起来,通过吸收、吸附或冷凝等程序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使油气从气态转变为液态,重新回收从而减少油气的污染。
这样既可以减少大气污染,又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小一定的经济损失。
加油站油气回收主要包括一次、二次、三次油气回收,一次回收是在油罐车在卸油过程中将卧罐内的油气转移到油罐车内,在运回油库进行油气回收处理的过程;二次油气回收是指加油站通过使用油气回收设备,将在给汽油车加油过程中挥发的油气回收到卧罐内的过程;三次油气回收是指加油站在正常营业中,对卧罐内排出的汽油油气进行处理,将油气转化为液态汽油,再回到集液罐或卧罐中的过程。
关键词:油气回收;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加油站油气三次回收引言:油气回收技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油品的挥发广泛存在于油品运转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加油站给汽车加油过程中,因此,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以及各石油行业企业的重视。
我们必须要积极推广和开发油气回收技术,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开发国产的先进的油气回收装置。
国家因重视并组织油气回收系统工作,加强立法宣传,发展我国自身的油气回收新技术。
开发使用多种油气回收方法的新式设备,提高回收效率,降低设备成本。
为我国环境保护建设、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1.三次回收原理及简介目前国内外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设备使用方法主要有吸附法、膜分离法、冷凝法、吸收法,或多种方法组合使用。
1.1冷凝法油气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有不同的饱和压,可以通过加压和降温技术,将油气从气态冷凝到液态。
可以采用多级连续冷却的方法回收油气。
1.2膜分离法膜分离技术是一门与现代化工业紧密相连的技术。
其原理是以毛细管冷凝机理为主,使用膜分离法回收油气,可以通过加压、冷却的方法进行回收。
此方法的重点方向和前景为膜材料的研制开发,如陶瓷膜,复合膜的制造和应用,以及新工艺分离方法开发。
三次油气回收

感知与认知教案Title: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Lesson PlanIntroduction:This lesson plan aims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cepts of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By engaging in various activities and discussions, students will explore how our senses work and how our brain interprets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from the environment. This lesson plan is designed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can be completed in approximately two class periods.Objectives:1. Define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2. Identify the five basic senses.3.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sensory adaptation.4. Explore the role of attention in perception.5.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and experience on perception.Materials:1. Whiteboard or blackboard2. Markers or chalk3. Worksheets (provided at the end of the lesson plan)4. Visual and auditory stimuli (e.g., pictures, videos, recordings)5. Objects/items for sensory activities (e.g., feathers, sandpaper, scented items)Procedure:1. Introduction (10 minutes)- Begin by asking students what they think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mean. Write their responses on the board and provide the correct definitions.- Explain the importance of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in our everyday lives.2. Sensory Sensation Activity (20 minutes)- Divide students into small groups or pairs.- Provide each group with sensory objects/items (e.g., feathers, sandpaper, scented items).- Instruct students to touch, smell, and feel the objects/items, and describe the sensations they experience.- Encourag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ir findings within their groups.- Bring the class together and have a brief discussion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emphasiz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3. The Five Senses (15 minutes)- Introduce the five basic senses: sight, hearing, taste, smell, and touch.- Show visual and auditory stimuli that highlight each sense.- Ask students to share examples of everyday experiences related to each sense.4. Sensory Adaptation (15 minutes)- Discuss the concept of sensory adaptation.- Present examples of how our senses adapt to constant stimuli (e.g., not smelling a specific scent after being exposed to it for a while).- Engage students in a brief activity where they experience sensory adaptation (e.g., playing white noise in the background and observing its impact on their attention).5. Attention and Perception (20 minutes)- Introduce the role of attention in perception.- Show students a short video or picture and ask them to describe what they noticed.- Discuss how attention influences what we perceive and how our brain filters information.6. Culture and Perception (20 minutes)-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and experience on perception.- Show example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 (e.g., optical illusions that are perceived differently in various cultures).- Encourage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own experiences related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7. Conclusion and Reflection (10 minutes)- Summarize the key points discussed throughout the lesson.- Distribute worksheets for students to complete individually.- Allow students to reflect on what they have learned and ask any final questions.Assessment:- Evaluate students' comprehension through class discussions, group activities, and individual worksheets.- Provide constructive feedback to encourag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concepts.Extension Activities:1. Research and present on specific sensory disorders (e.g., synesthesia, blindsight).2. Conduct experiments on sensory illusions (e.g., the rubber hand illusion, the McGurk effect) and discuss the underlying psychological processes.3. Explore how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can manipulate sensory perception and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By implementing this lesson plan, students will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recogniz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processes in their everyday lives. The hands-on activities anddiscussions will engag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promot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topic.。
油气回收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油气回收方法的分析与比较目前,油气回收方法主要有四种:活性炭吸附法;吸收法;膜分离法;冷凝法。
1.活性炭吸附法油气回收技术储运过程产生的含烃气体通过活性炭吸附剂床层,其中的烃类被吸附剂吸附,吸附过程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吸附剂达到一定的饱和度后,进行抽真空减压再生,再生过程中脱附出的油气再用油品进行吸收,吸收后的贫气再返回到吸附过程进行吸附。
主要工艺单元包括:油气收集、吸附过程、再生过程、压缩过程、吸收过程、换热和密封。
吸附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通过改变吸附和再生运行的工作条件来控制出口气体中油气的浓度。
缺点是,工艺复杂、吸附床层易产生高温热点(实验室试验已证明)。
三苯易使活性炭失活;失活活性炭的处理问题。
国内尚未有国产的工业装置运行,有四套进口的装置在石油库运行,装置购置费用高。
工艺流程:在装车地点产生的油气通过密闭鹤管进入油气回收装置。
在油气进入装置之前,先通过一个排水罐以保证不含汽油的油气微粒进入碳床。
另外,油气母管上还设有PVV(真空/压力阀)紧急出口,可以确保装置在停工状态下将油气母管内的油气释放。
PVV紧急出口或其他紧急出口应该配有相应的阻燃阻火栓。
回收装置由2个碳床组成,一个通过阀门连接在油气进入管上,处于“吸附”状态,另一个则通过真空泵进行“再生”。
两个炭床同时工作,保证对源源不断进入装置的油气及时进行回收处理。
即:一个炭床用于吸附油气中的烃,另一个炭床则将吸附的烃通过真空泵排出;当第一个炭床的吸附烃达到饱和后,立即转入“再生”操作(即脱附阶段),而在此之前已排空的第二个碳床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吸附”状态。
活性炭的再生需要通过两个阶段完成。
首先,活性炭容器内被抽真空,所吸附的烃从炭床中分离出来,使大部分烃被脱附。
然后,为了保证炭床中的烃被尽可能彻底地清除干净,有必要引入少量空气对碳床上可能残留的烃进行吹扫。
本装置采用的真空泵是液环泵。
需要一个液气分离罐和一个换热器。
真空泵的封液是乙二醇和水的混合物。
油气回收技术的经济性分析

吸收法 :
0 5 二 - 53 . ̄ = 1 9
-_
从 以上 的 分 析 可 以看 出 ,随着 油 气 回 收 技 术 的不 断 成 熟 ,加 之 近 年 来 油 价 的 不 断 高 涨 ,对 油 库 进 行 油 气 回 收
改造经 济效 益十分明显 ,2 1 年国务 院下发 的 《 01 国家环境保护 “ 十二五 ”规划 》中也提 到 了对 “ 加强石化行业 生
表 2 四种 回收 技 术 的 资 金 收 益情 况
回收 方 法
吸 附 法
汽 油周 转量/ m ) 估 算 损 耗 量/m ) ( (
回收 效 率 ( %)
9 8
回 收 量/m ) (
168 5 .
价值 ( 元) 万
1 89 4 .6
膜 法
2 0o O 0 0 10 6
回收 方法
吸 附 法
投资 ( 万元 )
57 6
能耗 (Whm ) k /
02 .
电费 ( 万元 )
44 .
维修 费 用 ( 万元 )
2 .5 83
使 用 寿命 ( ) 年
2 0
膜 法
73 1
04 .
88 .
3 .5 56
2 0
冷 凝 法
吸 收 法
57 0
53 l
05 .
06 .
1 _ l O
1. 32
2 -5 53
2 .5 56
2 0
2 0
23 利 益 分 析 .运 用 油 气 回收 技 术 后 可 见 的 利 益 主 要 在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 ) 回收 汽 油 的 经 济 价 值 ( 油 以 每 吨 . 1 汽 95 0元 计 ) ( )避 免 了环 保 部 门 的 经 济 性 处 罚 ( 尚未 出 台 明 确 的惩 罚 标 准 ,暂 不 计 入 计 算 ) 0 ; 2 因 。表 2是 四 种 回 收技术的经济收益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