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带钢终轧温度控制模型及应用
宝钢1780热轧卷取温控制系统

卷取温度控制技术
四、卷取温度模型控制功能
反馈控制
预设定模型和前馈控制模型只是给出了要把带钢冷却到目标卷取温度理论上和前馈边 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应打开的阀门个数,而现实中不确定因素繁多、工况复杂,通过预 设定和前馈控制调节后,实际卷取温度与目标总有一定差距,为了减少不可控外在干 扰,需要根据卷取温度实测值进行反馈控制。
(4)
卷取温度控制技术
五、突出问题及解决策略
水温补偿策略
为了不影响原有模型控制系统的架构,补偿方案考虑在原计算
所得的水冷热通量基础上乘上一个水温影响因子 CTW :
f 2 CTW f 0
(5)
f 2 -修正后的热流束系数
CTW 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CTW 1 C1TW
(6)
TW -水温
C1 -水温补偿系数,通过回归或分析得到,为正数
VNCT f (Tave Tct) (3)
VNCT 为反馈控制补偿阀门数;
f 为偏差到反馈控制量的转换函数;
Tave 为卷取温度平均值; Tct 为卷取温度目标值。
四、卷取温度模型控制功能
卷取温度控制技术
自学习功能
卷取温度模型为热轧每个产品每个规格层别分别 建立了学习文件库,能够实现和适应各种产品的完 全自由轧制。此学习文件库又叫遗传系数表,它学 习、继承、遗传了上次同牌号同层别的学习和控制 情况,作为本次控制的依托,并强调本次控制输入 的边界条件。其学习功能计算方法采用的是模型计 算值和实际值的差值,具有实时控制性强、模型计 算精度高、自学习后精度提升快的特点。
四、卷取温度模型控制功能
卷取温度控制技术
前馈控制
预设定模型给出的是在设定值条件下的阀门开闭的组合, 但是板带进入层冷区时,实测FDT、速度、厚度是实时变化的, 为了消除这种板带自身边界条件与设定值的偏差对卷取温度控 制的影响,需要对预设定模型进行前馈补偿,即在带钢出末机 架获得实测的边界条件后,结合带钢跟踪信号,对预设定模型 进行修正。提前设定阀门动作是考虑了喷射阀门的响应延时和 其他相关延时。前馈控制启动触发时刻为带钢走过两个集管之 间间距所需的时间。
热连轧温度控制讲义

9#
0.115
0.115 0.131 0.135 0.140 0.147 0.154 0.161 0.169 0.177 0.184 0.378 0.207 0.146 0.148 0.150 0.150 0.150 0.151 0.154 0.162
10#
0.115
0.115 0.132 0.136 0.141 0.148 0.155 0.162 0.169 0.176 0.184 0.402 0.195 0.146 0.148 0.150 0.150 0.151 0.152 0.155 0.162
3.2 轧线温度计算数学模型
热物性参数模型-(比热模型2 单位:kJ/kg.K)
钢种 温度℃
0
25. 275 325 375 425 475 525 575 625 675 725 775 825 875 925 975 1025 1075 1125 1275
8#
0.115
0.115 0.132 0.136 0.141 0.148 0.156 0.164 0.172 0.181 0.190 0.336 0.214 0.149 0.151 0.152 0.152 0.152 0.152 0.155 0.164
3.1 有限元温度场求解方法
有限元网格划分
3.1 有限元温度场求解方法
有限元计算过程
Aircooling1() 读取除鳞前空冷原始数据,时间增量
(dat)及该段总时间(time),设i=0
节点温度赋初值
温度由摄氏度到K温度转换——Tk()
网格划分,节点编号,节点调查—— codenum()
计算有限元基本矩阵— —Jmatrix()
0#
0.115
带钢热连轧机组温度模型及其自学习方法

带钢热连轧机组温度模型及其自学习方法
李海军;时立军;徐建忠;王国栋
【期刊名称】《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30)003
【摘要】介绍了带钢热连轧机组温度模型以及目前常用的温度模型自学习方法.针对目前常用的温度模型自学习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分区补偿法用于温度模型自学习,该方法按一定的分配系数将终轧温度偏差分配到各冷却区段,温度偏差分配系数可以根据各机架轧制力情况进行调节,所以在保证终轧温度预测精度的同时,也提高了轧制力的预测精度.这种新型的温度模型自学习方法被成功地应用于天津荣程750 mm精轧机组,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总页数】4页(P369-372)
【作者】李海军;时立军;徐建忠;王国栋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004;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452;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004;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1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225.5
【相关文献】
1.基于宽带钢温度模型的控制策略研究与应用 [J], 赵春佳
2.基于莱钢带钢温度模型的控制策略研究与改进 [J], 黄公娟
3.1500带钢层流冷却温度模型优化 [J], 周美玲
4.热轧带钢轧后冷却控制及其自学习方法 [J], 刘伟嵬;李海军;王昭东;王国栋
5.带钢热连轧机的带钢品质指标 [J], 陆大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公司带钢热连轧数学模型的比较与分析_刘文仲

0
引言
数学模型是热连轧过程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核 心与关键, 建立和使用高可用性、 高精度的数学模 型, 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基础。 我国已经引进 了世界大的电气公司( 或设备公司 ) 的带钢热连轧 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数学模型 。 比较、 分析、 消化 和吸收引进的数学模型, 对于我们掌握核心和关 键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表 2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引进数学模型 Table 2 Importe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in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and rolling production line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生产线名称 包钢 CSP 本钢 FTSR 邯钢 CSP 酒钢 CSP 涟钢 CSP 马钢 CSP 唐钢 FTSR2 ) 通钢 FTSR 武钢 CSP 珠江钢铁 CSP3 ) 数学模型的供货商 德国西门子 日本三菱电机和三菱重工1 ) 德国西门子 德国西马克 日本东芝三菱 德国西门子 日本东芝三菱 日本东芝三菱 德国西马克 德国西门子
西门子公司将设定点生成setpointgeneration和标定数据处理calibrationdataprocessing表5西门子公司模型功能modelfunctionofsiemenstable5序号模型功能生产区域fm精轧rm粗轧coolingsection层流冷却coolingstrategy冷却策略1modelstrategy模型策略rollingstrategy轧制策略rollingstrategy轧制策略2precalculation预计算rmpassschedule粗轧道次规程fmpassschedule精轧道次规程coolingschedule冷却规程3postcalculation后计算rmpassschedule粗轧道次规程fmpassschedule精轧道次规程coolingschedule冷却规程4recalculation再计算rmpassschedulepasstopass粗轧道次规程道次到道次entrycorrection入口修正cyclic周期启动5setpointgeneration设定点生成有有有6adaptation自适应自学习有有有7longtermadaptation长期自适应bartobarcoeff轧件到轧件的系数bartobarcoeff轧件到轧件的系数bartobarcoeff轧件到轧件的系数8shorttermadaptation短期自适应passtopasscoeff道次到道次的系数bartobarcoeff轧件到轧件的系数bartobarcoeff轧件到轧件的系数segmenttosegment段到段bartobarcoeff轧件到轧件的系数9widthcontrol宽度控制sscsetup短行程设定awcsetup自动宽度控制设定无无10profileflatnesscontrol板形和平直度控制无有无11temperaturecontrol温度控制无finishingtemperaturecyclic精轧温度周期启动coilingtemperaturecyclic卷取温度周期启动12millpacing轧制节奏有有无13specialsetup特殊设定coilboxsetup热卷箱设定downcoilersetup卷取机设定无14calibrationdataprocessing标定数据处理有有无7冶金自动化第37卷表6mathematicalmode
带钢热连轧卷取温度控制系统与模型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带钢热连轧卷取温度控制系统与模型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带钢在现代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而带钢的热连轧卷取温度是影响带钢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控制带钢热连轧卷取温度,传统的方法是依靠经验控制和人力调整。
但这种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如精度低、效率低、成本高等。
因此,研究带钢热连轧卷取温度控制系统以及相应的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选题意义带钢的热连轧卷取温度是影响带钢质量的重要因素。
如果热连轧卷取温度控制不当,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还会增加不必要的损失和成本。
因此,研究带钢热连轧卷取温度控制系统,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带钢热连轧卷取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 带钢热连轧卷取温度控制模型的建立及其参数的确定。
3. 对带钢热连轧卷取温度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
4. 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对带钢热连轧卷取温度控制模型进行优化,提高控制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理论研究与实验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并实现带钢热连轧卷取温度控制系统,对实际生产中的数据进行采集与处理,建立相应的控制模型。
2. 采用常用的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调整参数,使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采用仿真方法对控制模型进行验证,评估模型的可靠性,优化模型参数,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实现以下主要目标:1. 实现带钢热连轧卷取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 建立带钢热连轧卷取温度控制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提高控制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采用仿真方法对控制模型进行验证,评估模型的可靠性。
4. 论证所研究方法的实用价值,并展示高精度、高效、低成本的控制系统所带来的利益,同时为带钢热连轧卷取温度控制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首钢京唐1580mm热轧工程精轧自动化模型系统

1.3.5 轧机极限校核
在压下规程计算完成后,对轧制力、 在压下规程计算完成后,对轧制力、电机功率 和轧辊转速进行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和轧辊转速进行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修改负荷分配比; 轧制力或功率超限 :修改负荷分配比; 修改负荷分配比 转速超限:超限最严重的机架速度设为极限值, 转速超限:超限最严重的机架速度设为极限值,按 秒流量相等原则确定其它机架速度。 秒流量相等原则确定其它机架速度。
∆hi k -第i机架的压下量,mm
1 1 1 1 Ki -调和系数,取自集合 3 , 6 , 12 , 24 L
(i = 1, 2, L , n − 1)
RAL
1.3.3 压下规程的计算
负荷分配比的确定:
以轧制时轧机电机功率消耗总和最低为目标函数:
J = min(∑ N i )
功 能 概 述:
为轧件头部而设定轧机,使轧件头部在精 轧机组出口达到目标厚度和终轧温度精度 要求; 为自动厚度控制系统(AGC)及终轧温度控制 系统(FTC)提供增益系数及基准值,确保轧 件全长厚度和温度的均匀性。
RAL
1. 精轧过程设定(FSU) 精轧过程设定( )
1.1 精轧过程设定系统的构成 1.2 精轧过程设定系统数据流图 1.3 精轧设定计算 1.4 精轧自学习计算 1.5 精轧穿带自适应 1.6 精轧设定计算基本数学模型
RAL
1.1 精轧过程设定系统的构成
将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计算自学习 系数用于设定计算,使设定值更接近实际 值。
基于轧制理论数学模型或经验统计模型, 计算精轧区的各种物理参数;进行压下规 程的计算,决定设备基准值 。
根据上游机架的辊缝实测值修正下游机架 辊缝压下位置,提高带钢同板厚度精度。
基于数据驱动的热连轧终轧温度预测
基于数据驱动的热连轧终轧温度预测
张祥壮;张帅;李爱莲;崔桂梅;杨培宏
【期刊名称】《中国测试》
【年(卷),期】2024(50)3
【摘要】终轧温度是热连轧生产过程中主要控制的工艺参数,是确保带钢质量的重要前提。
带钢在精轧阶段经历复杂的换热过程,现场采用的半机理模型很难提高预测精度。
针对此问题,从数据驱动角度出发,建立一种基于多策略改进鲸鱼优化算法(IWOA)与极限学习机(ELM)相结合的终轧温度预测模型。
融入柯西变异提升鲸鱼算法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借助余弦控制因子平衡鲸鱼算法全局搜索与局部开发能力;引入翻身觅食策略降低鲸鱼算法陷入局部最优的概率和提升算法的收敛速度。
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IWOA-ELM终轧温度预测模型在预报精度方面优势明显,预测终轧温度在±6℃以内的命中率为94%,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8页(P152-159)
【作者】张祥壮;张帅;李爱莲;崔桂梅;杨培宏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335.56;TP183;TB9
【相关文献】
1.冷三连轧3104罐体料终轧温度的研究
2.精轧末机架压下率和终轧温度对无取向硅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
3.本钢1780热连轧终轧温度控制优化
4.基于机理与数据驱动的热连轧板凸度组合预测
5.数据驱动的热轧带钢头部终轧温度预计算优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J2东大-热轧板带钢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及应用-冶金科学技术奖
推荐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一、项目名称热轧板带钢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及应用二、推荐单位意见热轧板带钢新一代控轧控冷是“资源节约型、节能减排型”绿色钢铁制造的代表,示范效应明显。
该项目创建了热轧钢材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体系,开辟了节省合金元素、提高钢材性能的新途径;创建了热轧钢材一体化组织调控理论,再造一个绿色化钢材成分和工艺体系;自主研制出系列首台套热轧钢材先进快速冷却装备与控制系统,成为我国热轧钢材生产线主力机型;阐明了热轧钢材组织演变规律和强韧化机理,开发出系列低成本高性能钢铁材料。
通过项目的实施,80%以上热轧钢材强度指标提高100~200MPa,主要合金元素用量节省20~30%。
成果已覆盖鞍钢、首钢等50%以上大型钢企,实现了高品质节约型管线钢、低合金钢、船用钢、桥梁钢、水电钢等4000万吨/年生产规模,促进了我国钢材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换代。
研发的产品在三峡工程、西气东输、海洋平台、跨海大桥、汽车高铁、第三代核电站等国家工程中应用,效果良好。
该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87项、发表SCI/EI论文149篇,出版专著9部,国际会议发言47次,获得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该成果构建起我国独有的节约型钢材生产理论体系,减少了贵重金属的使用,相继列入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九项产业政策指南文件,促进了我国钢铁工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内容真实、符合填写要求,申报经各单位协商,完成单位、完成人排序无异议,我会已按要求公示无异议。
特推荐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热轧板带钢是主要的钢材门类,控轧控冷作为调控其组织性能的核心技术,支撑了20世纪钢铁技术的发展。
但随着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日渐凸显,采用节约型合金设计和减量化工艺方法,充分挖掘钢材制造工艺潜力,实现以“资源节约、节能减排”为特征的绿色制造成为发展方向,也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该项目在国家和企业科技计划的支持下,十年研发,攻克了热轧板带钢减量化合金设计、复合强韧化机制、一体化组织调控、工艺模型等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出系列首台套超快冷大型冶金装备和高品质、绿色化热轧钢材产品,构建起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体系。
段生火 1210121083550连轧机热轧带钢温度优化设计 - 1
学号: 1210121083毕业论文(设计)课题550连轧机热轧带钢温度控系统的优化设计学生姓名段生火院别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班级2012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班指导教师郭蓓蓓二○一六年六月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550连轧机热轧带钢生产线简介 (1)1.2 热轧带钢需要控制的温度及意义 (1)1.3本课题研究内容 (2)第2章热轧带钢生产工艺 (3)2.1热轧带钢近几年的发展 (3)2.2热轧带钢轧机工艺 (3)第3章具体的温度优化的方法 (5)3.1加热炉的温度优化控制 (5)3.1.1加热炉的温度优化的意义 (5)3.1.2加热炉的温度优化设计 (5)3.2终轧温度的控制 (5)3.2.1终轧温度优化的意义及传统的方法 (6)3.2.2终轧温度的控制优化 (6)3.3冷却均匀性的控制 (6)3.3.1带钢纵向温度均匀性 (7)3.3.2微加、减速度来减少带钢温度梯度 (7)3.3.3宽度方向均匀性分析 (8)3.4卷取温度的控制 (9)3.4.1控制卷曲温度的意义 (9)3.4.2卷曲温度的优化设计 (9)3.5 前馈—反馈控制方法 (10)3.6轧件的具体跟踪 (10)3.7温度返红 (11)3.8控制的精度分析 (13)总结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插图清单图1-1 550mm热连轧机组生产流程图 (1)图2-1 热轧带钢轧机工艺流程图 (3)图2-2 热轧工艺流程图 (4)图3-1带钢的物理分段控制示意图 (10)图3-2 层流冷却前馈控制系统结构图 (13)图3-3 与PY302测温仪器距离 (14)图3-4 沿带钢长度方向测量 (15)图3-5 实测卷曲温度与目标卷曲温度偏差 (16)550连轧机热轧带钢温度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摘要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钢铁轧制技术一直在不停的进步。
通过不断的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再加上一些自主创新,中国在不知不觉中也位列于轧制技术发达之列了。
包钢新体系2250mm热轧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与研究
通常在冶金生产过程的分层结构中,按照功能大体可以分为4级,即传动级,基础自动化级,过程控制级和生产控制级。
过程控制在结构中主要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
利用高速网络实现控制的实时性,数学模型和模型自学习实现控制的准确性。
1系统简介包钢新体系2250热轧生产线采用的日本TMEIC公司的过程控制系统,整个系统主要包括非控和模型两个部分。
非控部分主要包括了对轧线现场各种传感器数据的采集,提供准确的模型计算时刻,及时地把模型计算结果传送给轧线设备。
控制部分主要是根据基础自动化级发送的现场数据和来自加热炉的PDI数据。
在规定的时刻进行模型计算,并进行自学习。
2PASlution平台介绍PASolution是美国GE公司开发的中间件平台,TMEIC公司为适应现代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而开发的中间件。
开发人员利用它可以完成过程控制系统的通信、数据采集、物料跟踪、进程管理、报警及日志等所有功能开发,为系统开发提供了便利的组态化开发平台,为系统维护提供了人性化的维护环境。
PASolution在包钢新体系2250mm热连轧机过程控制系统开发过程中使用,为TMEIC轧机二级控制系统提供强大的支撑平台。
2.1IO_service,功能是为系统中的各个进程之间提供信息通讯机制,通讯的内容包括事件和数据,其特点在于可以跨计算机跨系统平台无缝连接各进程,使各进程高效准确的进行协作工作。
功能类似西门子的CORBA通讯中间件subsys实现的进程间通信。
IO_service还是PASolution各组件之间联系的手段,是PASolution的基础组件,可以说是实现PASolution所有功能的基础。
2.2Director是PASolution系统中的一个多用途的驱动引擎,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进程的类,在PASolution中,用户可以用Drector生成不同的进程,通过修改Drector的配置文件来实现各种的功能,如物料跟踪,数据收集和数据接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轧带钢终轧温度控制模型及应用龚殿尧,陈华昕,徐建忠,张殿华,刘相华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004 摘 要:为了适应加速轧制时高精度终轧温度控制精度的要求,开发了前馈与反馈相结合的在线终轧温度控制模型。
首先,建立了机架间冷却阀门开度与流量曲线,缩短了阀门响应时间,然后将带钢沿轧制发现分为若干样本,考虑 轧制速度、加速度、带钢的机架间水冷、空冷以及变形区内的温度变化,利用机架间冷却单元以及带钢温度沿轧制 方向连续平滑变化的特点进行样本机架间跟踪,实现了高精度终轧温度控制的目的。
使用该模型进行终轧温度控制 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热轧带钢,终轧温度控制,机架间冷却单元,样本跟踪 关键词Process Control Mode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ot Rolled Strip in Finishing Hot Strip MillGONG Dian-yao, Chen Hua-xin,XU Jian-zhong, Zhang Dian-hua and LIU Xiang-huaState Key Lab of Rolling & Automation ,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04 ChinaAbstract: For the requirement of high accuracy finishing temperature control during accelerating hot strip rolling, the finishing temperature process control model composed by feed-forward control and feed-back control function. The curve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valves’ opening and flow were found, The strip was virtual divided into many samples along with rolling direction, the sample tracking in mill was obtain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oling unit inter-stand and the smoothness of temperature curve. Considering the ro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inter-stand water cooling, air cooling and heat transfer in deformation area. Using the model, the finishing temperature control accuracy meets require well. Key words: hot rolled strip, finish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ooling unit inter-stand, sample tracking终轧温度控制(FTC)具有可控对象少、样本 , 跟踪困难、冷却阀门响应时间长、影响因素多[1 2] 等特点,是热轧带钢过程控制的一个难题。
一 般进行终轧温度控制时,主要通过速度调节 (FTC-1)和机架间水量调节(FTC-2)或者二者相 结合的方式。
一种终轧温度控制方法为: 固定机 架间水量, 采用在线快速动态调整带钢轧制速度 和加速度, 因为变形热是带钢在精轧区域产生温 升的重要来源, 所以带钢的终轧温度对于轧制速 度非常敏感, 采用这种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 得效果, 但是这种方法有如下缺点: 轧制速度曲 线不平滑,轧制过程不顺畅;调节能力有限,终 轧温度曲线不平滑; 控制精度一般。
笔者在研究 影响终轧温度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机架间冷却 单元的概念, 再此基础上进行带钢样本的机架间 位置跟踪[3],在速度制度设定值的基础上,以在 线调节机架间水量为主, 以前馈和反馈相结合的1方式, 开发了可终轧温度控制模型, 此模型现场 应用效果良好。
1 模型的整体架构作为终轧温度的在线控制模型,FTC 不参 与轧制速度的在线修正, 只通过微调机架间冷却 水水量, 使精轧机组穿带完成 6 秒之后的带钢终 轧温度控制在正负偏差之内。
FTC 在精轧设定 模型(FSU)给出的机架间水量设定值基础上,通 过基础自动化反馈调整 F6 和 F5 机架后的调节 阀开度控制终轧温度; 将通条带钢分成若干个样 本, 根据精轧入口高温计实测值和此时的带钢速 度、 带钢加速度实际值, 计算在当前条件下可满 足终轧温度的各机架间集管的水量, 计算结果实 时发送给基础自动化执行, 完成前馈控制。
当带 钢尾部在精轧入口高温计处检失后, 由基础自动 化依靠反馈实现终轧温度控制。
首先依照穿带时的稳定流量、 喷嘴组态、 穿 带时带钢的精轧入口温度、穿带速度等数据及 FSU 设定数据进行带钢的初始温降计算。
将终 轧温度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 使用平滑指数 法修正水冷温降模型系数, 完成模型自适应。
同 时基础自动化开始以样本为单位采集精轧入口 处的带钢温度平均值和精轧出口处轧制速度实 际值及加速度实际值, 当完成一个样本的数据采 集后, 触发前馈温度计算模型, 前馈温度计算模 型计算完成后将机架间水量发送给基础自动化, 基础自动化按照设定水量, 在前馈模型给出的样 本延迟时间的基础上调整机架间流量。
FTC 总 体流程如图 1 所示。
初始温降计算 初始温降计算自适应计算 自适应计算修正设定 修正设定 计算 计算图 1 终轧温度控制总体流程 Fig.1 Main program diagram of FTC 前馈控制是不断启动与休眠的过程,如图 2 所示。
前馈控制作用的范围为 F2 至 F4 后的机 架间冷却调节阀。
图 2 前馈控制的唤醒和休眠过程 Fig.2 The activation and rest of feed-forward control function of FTC2 阀门性能80 70 60 开度,% 50 40 30 20 10 0 0 50 1003F1上 F4up F5up F3up F2up F2dn F1up ‘ F5dn F4dn F2下 F2上 F3下 F3上 F4下 F4上 F3dn F5下 F5上 F6dn F6下 F6上 150 200 250F6up流量,m /h图 3 阀门开度与流量实测曲线 Fig.3 Curve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valves’ opening and flow 机架间冷却阀门一般包括手动开关阀、 自动 开关阀和流量调节阀, 其中调节阀的反应时间过 长是限制终轧温度控制效果的一个不利因素。
国 产阀门的性能不稳定,有的阀门 20%流量变化2也因此有的 FTC 控制系统 反应时间超过 30 秒。
将机架间冷却阀门开度固定, 在此基础上调节轧 制速度。
在进行机架间冷却阀门流量调节时, 通 常使用开度与流量 APC 的方法,是开度自动动态对于流量设定值。
通过实验测试, 获得国内某 厂的机架间调节阀的开度与流量关系曲线, 如图 3 所示。
图 3 中“up”表示上阀门, dn”表示 “ 下阀门。
因为在测试期间 F1 下阀门损坏,因此 图 3 中不包含 F1 下阀门的数据。
事先掌握了阀 门开度与流量的关系, 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 调节阀的反应时间。
3 机架间冷却单元前馈控制时, 带钢沿长度方向被划分为若干 样本, 对这些样本的跟踪是关键的问题, 精确而 有效的跟踪可以使机架间冷却水量的调节准确 地作用到对应的样本, 从而保证终轧温度的控制 精度。
带钢样本在各机架间即涉及到厚度的变化,也有长度、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如果以样 本为对象进行跟踪, 其难度非常大, 将机架间分 为若干个机架间冷却单元, 计算样本在机架间冷 却单元所经历的时间, 与样本从精轧入口高温计 处出发到达该冷却单元所需的时间, 就实现了对 样本的跟踪。
机架间冷却单元示意图如图 4 所 示。
从精轧入口高温计到精轧出口高温计之间分 前馈模型根据样本在精轧入口处的 为 8 个单元, 速度和加速度即可以计算出该样本到达各冷却 单元的时间, 基础自动化在此时间基础上减去阀 门本身的响应时间, 就可以得出阀门开始响应的 延迟时间。
图 4 机架间冷却单元示意图 Fig.4 Sketch of inter-stand cooling unit4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作用于精轧下游机架后的集管阀 门,一般在 F5 和 F6 的阀门。
当轧制速度没有 较大的加速时, 反馈控制基本可以单独实现终轧 温度控制, 但是当加速较大时, 反馈控制的滞后 性表现较明显。
在加速轧制时, 反馈控制可以弥 补前馈控制的不足, 由于反馈控制可以直接作用 于调节阀开度,其效果非常直接和快速。
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若干℃时,F6 机后冷 却水首先进行调节, 开口度增加, 当温度低于设 定温度若干℃时,开口度减小。
如果 F6 动作到 位, 即开口度达到最大或者完全关闭仍不能保证 温度时,F5 机后冷却水会进行调节。
开口度的 调节量可在程序中自行修改。
5 机架间冷却模型的应用该机架间冷却模型在国内某 1780mm 热轧 带钢厂得到应用。
以某带钢为例, 钢种为 Q235B, 厚度为目标 11.0mm,宽度为 1575mm。
轧制该 块钢时,F3、F4 后机架间冷却水流量发生变化, F6 后机架间水流量发生变化。
带钢在精轧入口 飞剪前与精轧后温度实测值与水量变化曲线如 图 5 所示。
该块钢全长范围内终轧温度±20℃命中率为 96.91%。
分析该块带钢的温度偏差分布,如图 6 所示。
温度偏差主要集中在±15℃之内,为 84.27%。
该块带钢目标厚度较厚,在温度控制 上有一定难度, 其终轧温度控制精度可以代表模 型的控制精度。
这一温度指标是在机架间阀门性 能较差的条件下(相应时间长,性能不稳定)获得 的, 如果阀门性能较为稳定和优良, 该模型可以 获得更好的控制精度。
31100 1050 1000 带钢温度实测值,℃ 950 900 850 800 750 700 650 600 0 50 100 150 200 250 数据点,300 350 400 450 500 F3上流量 F6下流量 F6上流量 终轧温度上限 F3下流量 F4下流量 F4下流量 精轧入口飞剪前温度实测值 终轧温度实测值 终轧温度下限500 450 40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阀门流量,m /h>20350图 5 带钢入口温度、终轧温度实测值与机架间冷却水流量曲线 Fig.5 Curves of strip temperature at entrance and exit of mill and inter-stand cooling flow40 百分比,% 30 20 10 0<= -20 -20<δ<=-15 -15<δ<=-7.5 -7.5<δ<=0 0<δ<=7.5 7.5<δ<=15 15<δ<=20偏差范围图 6 该块带钢的终轧温度偏差 Fig.6 Finishing temperature error of the strip6 结论建立了前馈和反馈相结合的终轧温度控制 模型, 建立了机架间冷却阀门特性曲线, 建立了带钢样本的机架间位置跟踪机制, 该模型在国内 某厂得到应用,其终轧温度控制精度可达±20℃ 命中率为 9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