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金属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金属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混凝土用热轧钢筋拉伸、冷弯试验

一、钢筋拉伸试验

1. 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及带肋钢筋牌号及公称直径、横截面面积

(1)钢筋的牌号及其含义

类别牌号牌号构成英文字母含义

热轧光圆钢筋HPB235由HPB+屈服强度

特征值构成

HPB—热轧光圆钢筋的英文(Hot rolled

Plain Bars)缩写。

HPB300

普通热轧带肋钢筋HRB335

由HRB+屈服强度

特征值构成

HRB—热轧带肋钢筋的英文(Hot rolled

Ribbed Bars)缩写。

HRB400

HRB500

细晶粒热轧带肋钢

筋HRBF335

由HRBF+屈服强

度特征值构成

HRBF—热轧带肋钢筋的英文缩写后加“细的

英文”(Fine)首位字母。

HRBF400

HRBF500

(2)钢筋的公称直径、横截面面积

类别公称直径/mm公称横截面面积

/mm2公称直径/mm公称横截面面积

/mm2

热轧光圆钢筋5.523.7614153.9

6.533.1816201.1 850.2718254.5 1078.5420314.2 12113.1

热轧带肋钢筋

6 28.2

7 22 380.1

8 50.27 25 490.

9 10 78.54 28 615.8 12 113.1 32 804.2 14 153.9 36 1018 16 201.1 40 1257 18 254.5 50 1964 20 314.2

注:理论重量按密度为7.85 g/cm3计算。

2. 组批规则和取样方法

(1)组批规则

钢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

每批重量通常不大于60t。超过60 t的部分,每增加40t(或不足40 t的余数),增加一个拉伸试验试样和一个弯曲试验试样。

允许由同一牌号、同一冶炼方法、同一浇注方法的不同炉罐号组成混合批。各炉罐号含碳量之差不大于0.02%,含锰量之差不大于0.15%。混合批的重量不大于60t 。

(2)取样方法

每批钢筋的检验项目,取样方法和试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种类

每组试件数量

拉伸试验

弯曲试验 热轧带肋钢筋 2根 2根 热轧光圆钢筋

2根

2根

取样方法为任选两根钢筋切取。 (3)试件要求

拉伸试件的长度L ,分别按下式计算后截取: 拉伸试件:1022h h L L ++=;

式中:L 、w L ——分别为拉伸试件和冷弯试件的长度(mm );

L 0——拉伸试件的标距(mm );

h 、h 1——分别为夹具长度和预留长度(mm ),h1=(0.5~1)a ; a ——钢筋的公称直径(mm )。

对于光圆钢筋一般要求夹具之间的最小自由长度不小于350mm ;

对于带肋钢筋,夹具之间的最小自由长度一般要求:25≤d 时,不小于350mm ;3225≤

2.主要仪器设备

(1)万能材料试验机:示值误差不大于1%。量程的选择:试验时达到最大荷载时,指针最好在第三象限(180°~270°)内,或者数显破坏荷载在量程的50%~75%之间。

(2)钢筋打点机或划线机、游标卡尺(精度为0.1mm )等。 3.试样制备

拉伸试验用钢筋试件不得进行车削加工,可以用两个或一系列等分小冲点或细划线标出试件原始标距,测量标距长度L 0,精确至0.1mm ,见图-1。根据钢筋的公称直径选取公称横截面积(mm 2)。

图-1 钢筋拉伸试验试件

a -试样原始直径;L 0-标距长度;h 1-取(0.5~1)a ;h -夹具长度

4.试验步骤

①将试件上端固定在试验机上夹具内,调整试验机零点,装好描绘器、纸、笔等,再用下夹具固定试件下端。

②开动试验机进行拉伸。拉伸速度为:屈服前应力增加速度为10MPa/s ;屈服后试验机活动夹头在荷载下移动速度不大于0.5L c /min ,直至试件拉断。

③拉伸过程中,测力度盘指针停止转动时的恒定荷载,或第一次回转时的最小荷载,即为屈服荷载F s (N )。向试件继续加荷直至试件拉断,读出最大荷载F b (N )。

④测量试件拉断后的标距长度L 1。将已拉断的试件两端在断裂处对齐,尽量使其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如拉断处距离邻近标距端点大于L 0/3时,可用游标卡尺直接量出L 1。如拉断处距离邻近标距端点小于或等于L 0/3时,可按下述移位法确定L 1:在长段上自断点起,取等于短段格数得B 点,再取等于长段所余格数(偶数如图-2a )之半得C 点;或者取所余格数(奇数如图-2b )减1与加1之半得C 与C 1点。则移位后的L 1分别为AB +2BC 或AB +BC +BC 1。

BC AB L 21+= 11BC BC AB L ++=

图-2 用移位法计算标距

如果直接测量所求得的伸长率能达到技术条件要求的规定值,则可不采用移位法。 5.结果评定

①钢筋的屈服点s σ和抗拉强度b σ按下式计算:

A F s s =

σ A F

b

b =σ

式中:s σ、b σ——分别为钢筋的屈服点和抗拉强度(MPa );

s F 、b F ——分别为钢筋的屈服荷载和最大荷载(N );

A ——试件的公称横截面积(mm 2)。

当s σ、b σ大于1000MPa 时,应计算至10MPa ,按“四舍六入五单双法”修约;为200~1000MPa

时,计算至5MPa ,按“二五进位法”修约;小于200MPa 时,计算至1MPa ,小数点数字按“四舍六入五单双法”处理。

②钢筋的伸长率5δ或10δ按下式计算:

%1000

1105

?-L L L )=(或δδ

式中:5δ、10δ——分别为a L 50=或a L 100=时的伸长率(精确至1%);

L 0——原标距长度5a 或10a (mm );

L 1——试件拉断后直接量出或按移位法的标距长度(mm ,精确至0.1mm )。 如试件在标距端点上或标距外断裂,则试验结果无效,应重做试验。

附:GB1499.1-2008及GB1499.2-2007规定,允许用下述方法测量钢筋在最大力下总伸长率。方法如下: 1

在试样自由长度范围内,均匀划分为10mm 或5mm 的等间距标记,标记的划分和测量应符合GB/T 228

2

按GB/T228

3

选择Y 和V 两个标记,这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在拉伸试验之前至少应为100mm 。两个标记都应 当位于夹具离断裂点最远的一侧。两个标记离开夹具的距离都应不小于20mm 或钢筋公称直径d(取二者之较大者);两个标记与断裂点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50mm 或2d(取二者之较大者)。见图A1

图 A1

在最大力作用下试样总伸长率A

gt (%)可按式A1

A gt =???

?

??+-E R L

L L m 0×100 式中:

L ——图A1所示断裂后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L 0——试验前同样标记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 ); R m ——抗拉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E——弹性模量,其值可取为2×105,单位为兆帕(MPa)。

二、冷弯试验

冷弯是桥梁钢材的重要工艺性能,用以检验钢材在常温下承受规定弯曲程度的弯曲变形能力,并显示其缺陷。

工程中经常需对钢材进行冷弯加工,冷弯试验就是模拟钢材弯曲加工而确定的。通过冷弯试验不仅能检验钢材适应冷加工的能力和显示钢材内部缺陷(如起层,非金属夹渣等)状况,而且由于冷弯时试件中部受弯部位受到冲头挤压以及弯曲和剪切的复杂作用,因此也是考察钢材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发展塑性变形能力的一项指标。所以,冷弯试验对钢材质量是一种较严格的检验。

1.试样

试样的长度应根据试样厚度和所使用的试验设备确定。当采用支辊式弯曲装置时,可以按照下式确定:

a

5.0mm

+

L+

d

(

(

)

)

140

式中:π——圆周率,其值取3.14;

d——弯曲压头或弯心直径;

a——试验直径。

2.试验原理及试验设备

钢筋冷弯试验是以钢筋试样经受弯曲塑性变形,不改变加力方向,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然后卸除试验力,检查试样承受变形性能。通常检查试样弯曲部分的外面、里面和侧面,若弯曲处无裂纹、起层或断裂现象,即可认为冷弯性能合格。

冷弯试验可在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上应配备弯曲装置。常用弯曲装置有支辊式、V形模具式、虎钳式、翻板式等四种。上述四种弯曲装置的弯曲压头(或弯心)应具有足够的硬度,支辊式的支辊和翻板式的滑块也应具有足够的硬度。

3.试验步骤

a)冷弯试件和支座b)弯曲180°c)弯曲90°

图-3 钢筋冷弯试验装置示意图

以采用支辊式弯曲装置为例介绍试验步骤与要求。

(1)试样放置于两个支点上,将一定直径的弯心在试样两个支点中间施加压力,使试样弯曲到规定的角度,或出现裂纹、裂缝、断裂为止。

(2)试样在两个支点上按一定弯心直径弯曲至两臂平行时,可一次完成试验,也可先按(1)弯曲至90°,然后放置在试验机平板之间继续施加压力,压至试样两臂平行。 (3)试验时应在平稳压力作用下,缓慢施加试验力。

(4)弯心直径必须符合相关产品标准中的规定,弯心宽度必须大于试样的宽度或直径,两支辊间距离为(d+3a )±0.5a mm ,并且在试验过程中不允许有变化。

(5)试验应在10~35℃下进行,在控制条件下,试验在23±2℃下进行。 (6)卸除试验力以后,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并进行结果评定。

4.冷弯角度和弯心直径

品种 强度等级 公称直径(mm )

=d 弯心直径 =a 钢筋直径

光圆钢筋

HPB235 8~22 180o a d = 螺 纹 钢 筋

HRB335 8~25 180o a d 3= 28~50 180o a d 4= HRB400 8~25 180o a d 4= 28~40 180o a d 5= HRB500

10~25 180o a d 6= 28~32

180o a d 7=

钢筋焊接接头拉伸、弯曲试验

一、名次解释:

1.钢筋闪光对焊

将两钢筋安放成对接形式,利用电阻热使接触点金属熔化,产生强烈飞溅,形成闪光,迅速施加顶锻力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

2.钢筋电弧焊

以焊条作为一极,钢筋为另一极,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产生的电弧热进行焊接的一种熔焊方法。

3.热影响区

焊接或热切割过程中,钢筋母材因受热的影响(但未熔化),使金属组织和力学性能发生变化的区域。

4.延性断裂

伴随明显塑性变形而形成延性断口(断裂面与拉应力垂直或倾斜,其上具有细小的凹凸,呈纤维状)的断裂。

5.脆性断裂

几乎不伴随塑性变形而形成脆性断口(断裂面通常与拉应力垂直,宏观上由具有光泽的亮面组成)的断裂。

二、焊接外观质量检验

焊接接头外观检查时,首先应由焊工对所焊接头或制品进行自检;然后由施工单位专业质量检查员检验;监理(建设)单位进行验收记录。

纵向受力钢筋焊接接头外观检查时,每一检验批中应随机抽取10%的焊接接头。

检查结果,当外观质量各小项不合格数均小于或等于抽检数的10%,则该批焊接接头外观质量评为合格。

当某一小项不合格数超过抽检数的10%时,应对该批焊接接头该小项逐个进行复检,并剔出不合格接头;对外观检查不合格接头采取修整或焊补措施后,可提交二次验收。

(一)钢筋闪光对焊接头

闪光对焊接头的质量检验,应分批进行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检验,并应按下列规定作为一个检验批;

1.在同一台班内,由同一焊工完成的300个同牌号、同直径钢筋焊接接头应作为一批。当同一台班内焊接的接头数量较少,可在一周之内累计计算;累计仍不足300个接头时,应按一批计算;

2.力学性能检验时,应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6个接头,其中3个做拉伸试验,3个做弯曲试验;

3.封闭环式箍筋闪光对焊接头,以600个同牌号。同规格的接头作为一批,只做拉伸试验。

闪光对焊接头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

2.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

3.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3°;

4.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得大于2mm。

当模拟试件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复验。复验应从现场焊接接头中切取,其数量和要求与初始试验相同。

(二)钢筋电弧焊接头

电弧焊接头的质量检验,应分批进行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检验,并应按下列规定作为一个检验批:1.在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应以300个同牌号钢筋、同型式接头作为一批;每批随机切取3个接头,做拉伸试验。

2.在装配式结构中,可按生产条件制作模拟试件,每批3个,做拉伸试验。

3.钢筋与钢板电弧搭接焊接头可只进行外观检查。

注:在同一批中若有几种不同直径的钢筋焊接接头,应在最大直径钢筋接头中切取3 个试件。

电弧焊接头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1.焊缝表面应平整,不得有凹陷或焊瘤;

2.焊接接头区域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

3.咬边深度、气孔、夹渣等缺陷允许值及接头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电弧焊接头尺寸偏差及缺陷允许值

名称单

接头型式

帮条焊搭接焊

坡口焊及熔槽

帮条焊

帮条沿接头中心线的纵向偏移mm 0.3d

接头处的弯折O 3 3 3 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mm 0.1d 0.1d 0.1d

焊缝厚度mm +0.05d

+0.05d

焊缝宽度mm +0.1d

+0.1d

焊缝长度mm -0.3d -0.3d

横向咬边深度mm 0.5 0.5 -0.5

焊缝气孔及夹渣的数量和大

小在长2d的焊缝

表面上

mm2

2

6

2

6

在全部焊缝上

mm2

2

6

4.坡口焊、熔槽帮条焊和窄间隙焊接头的焊缝余高不得大于3mm。

当模拟试件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复验。复验应从现场焊接接头中切取,其数量和要求与初始试验时相同。

三、力学性能试验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通常进行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应从每批成品中切取6个试件,3个进行拉伸试验,3个进行弯曲试验。

钢筋电弧焊接头通常只做拉伸试验。

试验应在10~35℃室温下进行。

1.拉伸试验:

用静拉伸力对试样轴向拉伸时应连续而平稳,加载速率宜为10~30MPa/s;

将试样拉至断裂(或出现缩颈) 可从测力盘上读取最大力,或从拉伸曲线图上确定试验过程中的最大力;

试验中,当试验设备发生故障或操作不当而影响试验数据时,试验结果应视为无效;

当在试样断口上发现气孔、夹渣、未焊透、烧伤等焊接缺陷时,应在试验记录中注明;

抗拉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电弧焊接头拉伸试验结果均应符合下列要求:

(1)3个热轧钢筋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得小于该牌号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HRB400钢筋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得小于570N/mm2;

(2)至少应有2个试件断于焊缝之外,并应呈延性断裂。当达到上述2顶要求时,应评定该批接头为抗拉强度合格。

当试验结果有2个试件抗拉强度小于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或3个试件均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时,则一次判定该批接头为不合格品。

当试验结果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或2个试件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均小于钢筋规定抗拉强度的1.10倍时,应进行复验。

复验时,应再切取6个试作。复验结果,当仍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小于规定值,或有3个试件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其抗拉强度小于钢筋规定抗拉强度的1.10倍时,应判定该批接头为不合格品。

注:当接头试件虽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但其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钢筋规定抗拉强度的1.10倍时,可按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之外,称延性断裂同等对待。

2.弯曲试验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弯曲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样的长度宜为两支辊内侧距离另加150mm ;

(2)应将试样受压面的金属毛刺和镦粗变形部分去除至与母材外表齐平;

(3)弯曲试验可在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上进行;

(4)进行弯曲试验时试样应放在两支点上,并应使焊缝中心与压头中心线一致;

(5)应缓慢地对试样施加弯曲力直至达到规定的弯曲角度或出现裂纹、破断为止;

(6)压头弯心直径和弯曲角度应按下表的规定确定。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弯曲试验指标

钢筋牌号弯心直径弯曲角(°)

HPB235 2d 90

HRB335 4d 90

HRB400 5d 90

HRB500 7d 90 注:1、d 为钢筋直径(mm);

2、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焊接接头,弯心直径应增加1倍钢筋直径。

当试验结果,弯至90°,有2个或3个试件外侧(含焊缝和热影响区)未发生破裂,应评定该批接头弯曲试验合格。

当3个试件均发生破裂,则一次判定该批接头为不合格品。

当有2个试件试佯发生破裂,应进行复验。

复验时,应再切取6个试伴。复验结果,当有3个试件发生破裂财,应判定该接头为不合格品。

注:当试件外侧横向裂纹宽度达到0.5mm时,应认定已经破裂。

泥浆性能指标试验

一、泥浆比重试验:

1.试验仪器:泥浆比重计

2.试验方法:将要测定的泥浆装满泥浆杯,加盖并洗净从小孔溢出的泥浆,再置于支架上,移动游码,使杠杆水平,读出游码左侧的刻度即为泥浆的相对密度。

图-1为国内常用NB-1型泥浆比重计:

图-1 NB-1型泥浆比重计

NB-1型泥浆比重计是一个不等臂的天平,它的杠杆刀口搁在可固定安装在工作台的座子上,杠杆左侧为盛泥浆的杯,容积固定不变,杠杆右侧为有刻度的游码装置,移动游码可在标尺上直接读出泥浆重量。杠杆的平衡可由杠杆顶部的水平泡指标。

二、泥浆粘度试验:

1.试验仪器:标准漏斗粘度计

2.试验方法:用两端开口杯分别量取200mL和500mL的泥浆,用筛网滤去大的砂粒,再将泥浆倒入漏斗,使泥浆从漏斗流出,流满500mL量杯所需的时间即为泥浆的粘度。(校正方法:漏斗中加满700mL的清水,流出500mL的时间应为15s,如偏差超过±1s,则测定的结果应进行修正)图-2为国内常用1006型泥浆粘度计。

图-2 1006型泥浆粘度计图-3 图-3 NA-1型泥浆含砂量计

三、泥浆的含砂率试验:

1.试验仪器:含砂率计

2.操作程序:

把泥浆充至测管上标有“泥浆”字样的刻线处,加清水至标有“水”的刻线处,堵死管口并摇振。

倾倒该混合物于滤筒中,丢以通过滤筛的液体,再加清水于测管中,摇振后再倒入滤筒中。反复之,直至测管内清洁为止。

用清水冲洗筛网上所得的砂子,剔除残留泥浆。

把漏斗套进滤筒,然后慢慢翻转过来,并把漏斗插入测管内。用清水把附在筛网上的砂子全部冲入管内。

待砂子沉淀后,读出砂子的百分含量。

将仪器清洗并擦干,收入箱内。

图-3为NA-1型泥浆含砂量计。

四、泥浆胶体率试验:

1.试验仪器:带刻度量杯

2.试验方法:泥浆的胶体率是泥浆中粘土水化分散程度及其悬浮状态稳定性的简易且有效的衡量。将100mL泥浆倒入有刻度的量筒中,静置24h,观察泥浆析出水分的情况。如上部析水5mL,则表明泥浆胶体率为95%。一般要求泥浆的胶体率在96%以上。

五、泥浆失水率和泥皮厚度试验:

可采用教材推荐滤纸试验方法。此外也可采用专门试验仪器测定,如NS-1型气压泥浆式失水量测定器(图-4)适用于现场或实验室测量泥浆失水量,一定体积的泥浆在规定空气压力下流出的滤液量即为失水量。

图-4 NS-1型气压泥浆式失水量测定器图-5 ZNS型泥浆失水量测定仪ZNS型泥浆失水量测定仪(图-5)

该仪器使用于测量钻孔泥浆(在定压力作用下,以一定过滤面积条件下和在一定时间内)的静失水量,同时也可测量钻井泥浆失水后所形成的泥饼厚度。

六、泥浆酸碱度试验:

采用PH试纸测定。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础完整性试验

一、试验仪器:

桩基低应变测试系统:反射波法检测系统由传感器、激振锤、一体化检测仪和打印机等组成,其中

一体化检测仪由信号采集及处理仪和相应的分析软件等组成。

二、试验目的:

检测桩身的完整性,推断缺陷的类型,对桩长进行校核,对桩身混凝土强度作出估计。

三、准备工作:

⑴检测前首先应搜集有关技术资料。

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激振设备、传感器及检测仪,检查测试系统各部分之间是否连接良好,确认整个测试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⑶桩顶应凿至新鲜混凝土面,并用打磨机将测点和激振点磨平。

⑷应测量并记录桩顶截面尺寸。

⑸混凝土灌注桩的检测宜在成桩14d以后进行。

⑹打入或静压式预制桩的检测应在相邻桩打完后进行。

四、现场测试:

1.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传感器的安装可采用石膏、黄油、橡皮泥等耦合剂,粘结应牢固,并与桩顶面垂直。

②对混凝土灌注桩,传感器宜安装在距桩中心1/2~2/3半径处,且距离桩的主筋不宜小于50mm。当桩径不大于1000mm时不宜少于2个测点;当桩径大于1000mm时不宜少于4个测点。

③对混凝土预制桩,当边长不大于600mm时不宜少于2个测点;当边长大于600mm时不宜少于3个测点。

④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不应少于2个测点。

2.激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的激振点宜在桩顶中心部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激振点和传感器安装点与桩中心连线的夹角不应小于45°。

②激振锤和激振参数宜通过现场对比试验选定。短桩或浅部缺陷桩的检测宜采用轻锤短脉冲激振;长桩、大直径桩成深部缺陷桩的检测宜采用重锤宽脉冲激振,也可采用不同的锤垫来调整激振脉冲宽度。

③采用力棒激振时,应自由下落;采用力锤敲击时,应使其作用力方向与桩顶面垂直。

3.检测工作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采样频率和最小的采样长度应根据桩长和波形分析确定。

②各测点的重复检测次数不应少于3次,且检测波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③当干扰较大时,可采用信号增强技术进行重复激振,提高信噪比;当信号一致性差时,应分析原

因,排除入为和检测仪器等干扰因素,重新检测。

④对存在缺陷的桩应改变检测条件重复检测,相互验证。

五、实测曲线的判读及缺陷位置的计算:

1.桩身完整性分析宜以时域曲线为主,辅以频域分析;并结合施工情况、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波型特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2.桩身缺陷位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x

x f c

c t x ??=???=

2120001 式中:x ——测点至桩身缺陷之间的距离(m);

x t ?——时域信号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m); x f ?——幅频曲线所对应缺陷的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Hz); c ——桩身波速(m/s),无法确定时用c m 值替代。

六、试验结论:

根据实测曲线的判读及缺陷位置的计算结果对桩的质量作出结论。

Ⅰ类桩:桩端反射较明显,无缺陷反射波,振幅谱线分布正常,混凝土波速处于正常范围。 Ⅱ类桩:桩端反射较明显,但有局部缺陷所产生的反射信号,混凝土波速处于正常范围。 Ⅲ类桩:桩端反射不明显,可见缺陷二次反射波信号,或有桩端反射但波速明显偏低。

Ⅳ类桩:无桩端反射信号,可见因缺陷引起的多次强反射信号,或按平均波速计算的桩长明显短于设计桩长。

超声波法检测桩基础完整性试验

一、适用范围

声波透射法适用于检测桩径大于800mm 以上混凝土灌注桩的完整性。

二、检测仪器与设备

1、检测仪系统应包括信号放大器、数据采集及处理存储器、径向振动换能器等。

2、检测仪应具有—发双收功能。

三、现场检测技术

1、预埋检测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当桩径不大于1500mm 时,应埋没三根管;当桩径大于1500mm 时,应埋设四根管。

②声测管宜采用金属管,其内径应比换能器外径大15mm ,管的连接宜采用螺纹连接,且不漏水。 ③声测管应牢固焊接或绑扎在钢筋笼的内侧,且互相平行、定位准确,并埋设至桩底,管口宜高出桩顶面300mm 以上。

④声测管管底应封闭,管口应加盖。

⑤声测管的布置以路线前进方向的顶点为起始点,按顺时针旋转方向进行编号和分组,每两根编为一组。

2、检测前的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被检桩的混凝土龄期应大于14d 。 ②声测管内应灌满清水,且保证畅通。

③标定超声波检测仪发射至接收的系统延迟时间t0。

④准确量测声测管的内、外径和两相邻声测管外壁间的距离,量测精度为±1mm 。 ⑤取芯孔的垂直度误差不应大于0.5%,检测前应进行孔内清洗。 3、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50mm 。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应以相同标高同步升降,其累计相对高差不应大于20mm ,并随时校正。

②在对同一根桩的检测过程中,声波发射电压应保持不变。

③对于声时值和波幅值出现异常的部位,应采用水平加密、等差同步或扇形扫测等方法进行细测,结合波形分析确定桩身混凝土缺陷的位置及其严重程度。

4、现场检测步骤

(1)将装设有扶正器的接收及发射换能器置于检测管内,调试仪器的有关参数,直至显示出清晰的接收波形,且使最大波幅达到显示屏的2/3左右为宜。

(2)检测宜由检测管底部开始,将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置于同一标高,测取声时,波幅或频率,并进行记录。

(3)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应同步升降,测量点距小于或等于250mm ,各测点发射与接收换能器累计相对高差不应大于20mm ,并应随时校正;发现读数异常时,应加密测量点距。

(4)一根桩有多根检测管时,按分组进行测试。

四、检测数据的处理与桩身完整性判定

1、声速判据

当实测混凝土声速值低于声速临界值时应将其作为可疑缺陷区。

D i v v

式中:v i ——第i 个测点声速值(km/s);

v D ——声速临界值(km/s)。

声速临界值采用正常混凝土声速平均值与2倍声速标准差之差,即:

v D v v σ2-=

∑==n

i i n

v v 1/

1

)(1

2

--=

∑=n v v

n

i i

v σ

式中:n ——测点数;

v i ——混凝土中第i 测点声速值(km/s); v ——声速平均值(km/s);

v σ——声速标准差。

2、波幅(衰减量)判据法

用波幅平均值减6dB 作为波幅临界值,当实测波幅低于波幅临界值时,应将其作为可疑缺陷区。

6

-=m D A A

==n

i i

m n

A A 1

式中:A D ——波幅临界值(dB);

A m ——波幅平均值(dB);

A i ——第i 个测点相对波幅值(dB); n ——测点数。 3、PSD 判据法

采用斜率法作为辅助异常判据依据,当PSD 值在某测点附近变化明显时,应将其作为可疑缺陷区。

12

1)(----=

i i i i z z t t PSD

式中:i t 和1-i t 为相邻两测点的声时值(s μ),i z 和1-i z 为相邻两测点的深度(m )。

五、桩身完整性类别判定:

Ⅰ类桩:各声测剖面每个测点的声速、波幅均大于临界值,波形正常。 Ⅱ类桩:某一声测剖面个别测点的声速、波幅略小于临界值,但波形基本正常。

Ⅲ类桩:某一声测剖面连续多个测点或某一深度桩截面处的声速、波幅值小于临界值,PSD 值变大,波形畸变。

Ⅳ类桩:某一声测剖面连续多个测点或某一深度桩截面处的声速、波幅值明显小于临界值,PSD 值突变,波形严重畸变。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

一、试验设备:

洛氏硬度计(机)

二、测试原理:

洛氏硬度试验是将顶角为120°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88mm的淬火钢球压头,在一定载荷F作用下压入被测金属表面,保持一定时间后卸掉载荷。根据压痕的深度h确定被测金属的硬度值。根据所加的载荷和压头不同,洛氏硬度值有三种标度:HRA、HRB、HRC。

洛氏硬度机

洛氏硬度试验是在洛氏硬度机上进行,如上图所示。实验时试样放在工作台上,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手轮,使工作台上升至试样与压头接触。继续转动手轮,通过压头和压轴顶起杠杆,并带动指示器表盘的指针转动,待小指针指到黑点时,试样即已加上98N的强载荷,随后转动指示器表盘使大指针对准“0”(测HRB时对准“30”),按下按钮释放转盘。在砝码的作用下,顶杆在缓冲器的控制下匀缓下降。主载荷通过杠杆、压轴和压头作用于试样上。停留规定时间后,扳动手柄,使转盘顺时针方向转动至原来被锁住的位置。由于转盘上齿轮使扇齿轮、齿条同时运动而将顶杆顶起卸掉主载荷。这时指针所指的读数(HRC、HRA读C标尺,HRB读B标尺)即为所求的洛氏硬度值。

三、试验方法:

试验一般在10~25℃室温进行。对于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应控制在(23±5℃)之内。

1.清理试样表面,并根据试样的材料、形状、选择压头、载荷和工作台。

2.把试样放在工作台上,按洛氏硬度计的操作规程进行试验。前后共测三点,取其平均值为洛氏硬度值。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一、检测仪器及要求

1、混凝土回弹仪:

(1)回弹仪除应符合《回弹仪》GB/T9138标准外,还应符合下列技术要求:

①水平弹击时,弹击锤脱钩瞬间,中型回弹仪的标称能量为2.207J; 重型回弹仪的标称能量为5.5J;

②弹击锤与弹击杆碰撞的瞬间,弹击拉簧处于自由状态,此时弹击锤起跳点相应于指针指示刻度尺上“0”处;

③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中型回弹仪的率定值为80±2;重型回弹仪率定值为83±1;

④数字式回弹仪应带有指针直读示值系统,数字显示的回弹值与指针直读示值相差不超过1。

(2)回弹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为(-4~40)℃。

(3)回弹仪率定试验应在室温为(5~35)℃的条件下进行。率定时,钢砧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物体上。测定回弹值时,取连续向下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平均值。弹击杆应分三次旋转,每次旋转90度,弹击杆每旋转一次的率定平均值中型回弹仪应为80±2,重型回弹仪应为83±1。

2、混凝土碳化深度测量设备。

二、检测一般规定

1、混凝土强度检测宜具有下列资料:

①工程名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②构件名称、数量及混凝土类型、强度等级;

③水泥安定性;外加剂、掺合料品种;混凝土配合比等;

④施工模板,混凝土浇筑、养护情况及浇筑日期等;

⑤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

⑥检测原因。

2、混凝土强度检测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其适用范围及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单个检测:适用于单个构件的检测;

②批量检测: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原材料、配合比相同,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构件。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不得少于10件。抽检构件时,应随机抽取并使所选构件具有代表性。

3、每一构件的测区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对某一方向尺寸不大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不大于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②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m 以内,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 ,且不宜小于0.2m ;

③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选在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

④测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⑤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9m 2;

⑥测区表面应为混凝土原浆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

⑦对弹击时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

4、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必要时应在记录纸上描述测区布置示意图和外观质量情况。

三、回弹值测量

1、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2、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不宜小于20mm ;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 。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每一测区应读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至1。

四、碳化深度值测量

1、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测区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构件每个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 时,应在每一测区分别测量碳化深度值。

2、碳化深度值的测量,可采用适当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 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应清除,不得用水擦洗。采用浓度为1%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晰时,用碳化深度测量仪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测量不应少于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读数精确至0.25mm 。

五、回弹值的计算

1、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用余下的10个回弹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 R m ——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 i ——第i 个测点的回弹值。

2、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应按下式修正:

10

R R 10

1

i i m ∑==

ααa m m R R R +=

式中 αm R ——非水平状态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αa R ——非水平状态检测时回弹值修正值,应按规程附录B 选用。

3、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或浇筑底面时,应按下列公式修正:

t a t

m m R R R += b a b m m R R R +=

式中 t

m R 、b m R —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t

a R 、

b a R ——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值的修正值,应按规程附录C 采用。

4、当检测时回弹仪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为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时,应先按规程附录D 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再按规程附录E 对修正后的值进行浇筑面修正。

六、混凝土强度的计算

1、构件第i 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由本规程附录A 、附录B 、附录C 查表得出。

2、构件的测区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应根据各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计算。当测区数为10个及以上时,应计算强度标准差。平均值及标准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n

f

m n

i ∑==

1

c

i

cu,f c cu

()

()

1

1

2

f 2c i

cu,f c

cu

c cu

--=

∑=n m n f S n

i

式中

c

cu

f m ——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MPa ),精确至0.1MPa ;

n ——对于单个检测的构件,取一个构件的测区数;对批量检测的构件,取被抽检构件测区数之和;

c cu

f S ——结构或构件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标准差(MPa )

,精确至0.01MPa 。 3、构件的现龄期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 cu,e )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1)当构件测区数少于10个时:

c min

,cu e ,cu f f = 式中 c

m i n c u ,f ——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

(2)当构件的测区强度值中出现小于10.0MPa 时:

f cu,e <10.0MPa

(3)当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或按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c

cu

f e

cu,m f

c cu

f 645.1S

4、对按批量检测的构件,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则该批构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

(1)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小于25MPa 时:

c cu

f S >4.5MPa ;

(2)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不小于25MPa 且不大于60MPa 时:

c cu

f S >5.5MPa ;

(3)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大于60MPa 时:

c cu

f S >6.5MPa ;

注:本节所列方法为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与现行规程不一致时,请参照现行规程(JGJ/T23-2001)。

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

第一章 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 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是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试验,它为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冶金及其它各种工业部门提供可靠的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便于合理地使用材料,保证机器(结构)及其零件(构件)的安全工作。 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必须按照国家标准进行。 第一节 拉伸试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胡克定律,测定低碳钢的弹性常数:弹性模量E 。 2.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屈服应力s σ和抗拉强度b σ。 3.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塑性性能指标: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4.测定灰铸铁拉伸时的强度性能指标:抗拉强度b σ。 5.绘制低碳钢和灰铸铁的拉伸图,比较低碳钢与灰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和破坏形式。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万能试验机。 2.引伸仪。 3.游标卡尺。 三、实验试样 按照国家标准GB6397—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金属拉伸试样的形状随着产品的品种、规格以及试验目的的不同而分为圆形截面试样、矩形截面试样、异形截面试样和不经机加工的全截面形状试样四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圆形截面试样和矩形截面试样。 如图1-1所示,圆形截面试样和矩形截面试样均由平行、过渡和夹持三部分

组成。平行部分的试验段长度l 称为试样的标距,按试样的标距l 与横截面面积A 之间的关系,分为比例试样和定标距试样。圆形截面比例试样通常取d l 10=或 d l 5=,矩形截面比例试样通常取A l 3.11=或A l 65.5=,其中,前者称为长比例试样(简称长试样),后者称为短比例试样(简称短试样)。定标距试样的l 与A 之间无上述比例关系。过渡部分以圆弧与平行部分光滑地连接,以保证试样断裂时的断口在平行部分。夹持部分稍大,其形状和尺寸根据试样大小、材料特性、试验目的以及万能试验机的夹具结构进行设计。 对试样的形状、尺寸和加工的技术要求参见国家标准GB6397—86。 (a ) (b ) 图1-1 拉伸试样 (a )圆形截面试样;(b )矩形截面试样 四、实验原理与方法 1.测定低碳钢的弹性常数 实验时,先把试样安装在万能试验机上,再在试样的中部装上引伸仪,并将指针调整到0,用于测量试样中部0l 长度(引伸仪两刀刃间的距离)内的微小变形。开动万能试验机,预加一定的初载荷(可取kN 4),同时读取引伸仪的初读数。 为了验证载荷与变形之间成正比的关系,在弹性范围内(根据A ?P σ求出的最大弹性载荷不超过kN 14)采用等量逐级加载方法,每次递加同样大小的载荷增量F ?(可选kN 2=?F ),在引伸仪上读取相应的变形量。若每次的变形增量大致相等,则说明载荷与变形成正比关系,即验证了胡克定律。弹性模量E 可按下式算出 l A l F E ????=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试题

工程质量检测人员考核参考题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部分 姓名:单位:准考证号: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 2.什么是水泥的比表面积?它的单位如何表示? 二、填空题 1、硅酸盐水泥的基本组成材料包括水泥熟料、( 石膏 )、混合材料等。 2、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Ⅰ类硅酸盐水泥,代号P·I。在硅酸盐水泥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称为( Ⅱ型 )硅酸盐水泥,代号( P·Ⅱ)。 3、硅酸盐系的水泥根据掺加混合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六个品种,分别是: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4.水泥取样要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亦可从( 20 )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 5. 水泥试验筛必须经常保持洁净、筛孔畅通,使用( 10 )次后要进行清洗。 6. 水泥的比表面积试样准备要求为:将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的标准试样,倒入100ml的密闭瓶中,用力摇动 ( 2 ) min, 将结块成团的试样震碎,使试样松散。静置( 2 ) min后, 打开瓶盖,轻轻搅拌,使在松散过程中落到表面的细粉分布到整个试样中。 7. 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有两种方法:(标准)法、代用法。 8. 水泥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 20±2 )℃,相对湿度应不低于( 50 )%。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温度应保持在( 20±1 )℃,相对湿度应不低于( 90 )%。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保持在( 20±1 )℃范围内。 9. 水泥抗压试体的六个测定值中,如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 )%,就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五个的平均数为结果。如果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10 )%的,则此组结果作废。 10. 胶砂搅拌机的叶片与锅之间的间隙,是指叶片与锅壁(最近)的距离,应(每月)检查一次。 三、选择题 1.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加非活性混合材料的最大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的质量( B )。 A. 5% B.10% C.12% 2、代号为P·C的硅酸盐水泥是( B )。 A.矿渣硅酸盐水泥 B复合硅酸盐水泥C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3. 金属框筛、铜丝网筛清洗时应用( C )。 A. 弱酸浸泡 B. 肥皂液 C. 专用清洗剂 4. 水泥细度测定的结果发生争议时,以( C )为准。 A. 水筛法 B. 手工筛法 C. 负压筛法 5. 下列哪条中的任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时为废品水泥( C )? A. 安定性、初凝时间、强度、氧化镁 B. 安定性、初凝时间、强度、三氧化硫 C. 安定性、初凝时间、氧化镁、三氧化硫 6. 下列哪条中的任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时为不合格水泥( B )? A. 细度、终凝时间、强度、氧化镁 B. 细度、终凝时间、强度、混合物掺加量

橡胶力学性能测试标准

序号标准号:发布年份标准名称(仅供参考) 1 GB 1683-1981 硫化橡胶恒定形变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方法 2 GB 1686-1985 硫化橡胶伸张时的有效弹性和滞后损失试验方法 3 GB 1689-1982 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用阿克隆磨耗机) 4 GB 532-1989 硫化橡胶与织物粘合强度的测定 5 GB 5602-1985 硫化橡胶多次压缩试验方法 6 GB 6028-1985 硫化橡胶中聚合物的鉴定裂解气相色谱法 7 GB 7535-1987 硫化橡胶分类分类系统的说明 8 GB/T 11206-1989 硫化橡胶老化表面龟裂试验方法 9 GB/T 11208-1989 硫化橡胶滑动磨耗的测定 10 GB/T 11210-1989 硫化橡胶抗静电和导电制品电阻的测定 11 GB/T 11211-1989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合强度测定方法拉伸法 12 GB/T 1232.1-2000 未硫化橡胶用圆盘剪切粘度计进行测定第1部分:门尼粘度的测定 13 GB/T 12585-200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橡胶片材和橡胶涂覆织物挥发性液体透过速率的测定(质量法) 14 GB/T 12829-200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小试样(德尔夫特试样)撕裂强度的测定 15 GB/T 12830-1991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合剪切强度测定方法四板法 16 GB/T 12831-1991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氙灯)老化试验方法 17 GB/T 12834-2001 硫化橡胶性能优选等级 18 GB/T 13248-1991 硫化橡胶中锰含量的测定高碘酸钠光度法 19 GB/T 13249-1991 硫化橡胶中橡胶含量的测定管式炉热解法 20 GB/T 13250-1991 硫化橡胶中总硫量的测定过氧化钠熔融法 21 GB/T 13642-1992 硫化橡胶耐臭氧老化试验动态拉伸试验法 22 GB/T 13643-199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压缩应力松弛的测定环状试样 23 GB/T 13644-1992 硫化橡胶中镁含量的测定CYDTA滴定法 24 GB/T 13645-1992 硫化橡胶中钙含量的测定EGTA滴定法 25 GB/T 13934-2006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屈挠龟裂和裂口增长的测定(德墨西亚型) 26 GB/T 13935-1992 硫化橡胶裂口增长的测定 27 GB/T 13936-1992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接拉伸剪切强度测定方法 28 GB/T 13937-1992 分级用硫化橡胶动态性能的测定强迫正弦剪切应变法 29 GB/T 13938-1992 硫化橡胶自然贮存老化试验方法 30 GB/T 13939-1992 硫化橡胶热氧老化试验方法管式仪法 31 GB/T 14834-1993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附性及对金属腐蚀作用的测定 32 GB/T 14835-1993 硫化橡胶在玻璃下耐阳光曝露试验方法 33 GB/T 14836-1993 硫化橡胶灰分的定性分析 34 GB/T 15254-1994 硫化橡胶与金属粘接180°剥离试验 35 GB/T 15255-1994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碳弧灯)试验方法 36 GB/T 15256-1994 硫化橡胶低温脆性的测定(多试样法) 37 GB/T 15584-1995 硫化橡胶在屈挠试验中温升和耐疲劳性能的测定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38 GB/T 15905-1995 硫化橡胶湿热老化试验方法 39 GB/T 16585-1996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荧光紫外灯)试验方法 40 GB/T 16586-1996 硫化橡胶与钢丝帘线粘合强度的测定 41 GB/T 16589-1996 硫化橡胶分类橡胶材料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题.doc

一、填空题(60 分) 1. 金属材料的性能的性能包括和。 2. 力学性能包括、、、、。 3. 圆柱形拉伸试样分为和两种。 4. 低碳钢拉伸试样从开始到断裂要经过、 、、四个阶段。 5. 金属材料的强度指标主要有和。 6. 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主要有和。 7. 硬度测定方法有、、。 8. 夏比摆锤冲击试样有和两种。 9. 载荷的形式一般有载荷、载荷和载荷三种。 10. 钢铁材料的循环基数为,非铁金属循环基数为。 11. 提高金属疲劳强度的方法有和 。 表示用“ C”标尺测定的1000/30 表示用压头直径为 kgf 试验力作用下,保持为。硬度值为。 的硬质合金球,在s时测得的布氏硬度值 14.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包括、、 、、。

二、判断题(25 分) 1.金属的工艺性能是指金属在各种加工中所表现出的性能。() 2.金属的力学性能是指在力作用下所显示的与弹性和非弹性反 应相关或涉及应力 - 应变关系的性能。() 3.拉伸试验时,试样的伸长量与拉伸力总成正比。() 4. 屈服现象是指拉伸过程中拉伸力达到Fs 时,拉伸力不增加, 变形量却继续增加的现象。() 5. 拉伸试样上标距的伸长量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称为断后伸长率,用符号 A 表示。() 6.现有标准圆形截面长试样 A 和短试样 B,经拉伸试验测得δ 10、δ5 均为 25%,表明试样 A 的塑性比试样 B 好。 ( ) 7.常用的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8.做布氏硬度试验,当试验条件相同时,压痕直径越小,则材料 的硬度越低。() 9.洛氏硬度值是根据压头压入被测材料的的深度来确定的。() 10.洛氏硬度 HRC测量方便,能直接从刻度盘上读数,生产中常 用于测量退火钢、铸铁和有色金属件。() 11.一般来说,硬度高的金属材料耐磨性也好。() 12.韧性是指金属在断裂前吸收变形能量的能力。() 13.金属的使用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铸造性能。( ) 14.拉伸试验中拉伸力和伸长量的关系曲线称为力一伸长曲线,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题及答案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试题 一)填空题 1、水泥取样可连续取,亦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 2、水泥胶砂试块质量比,水泥:ISO标准砂:水等于(1 : 3 : 0.5 ) 3、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采用尺寸(40mm*40mm*160n)m棱柱体试块的水泥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4、达到试验龄期时将试块从水中取出用潮湿棉布覆盖先进行(抗折强度)试验,折断后每截再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5、试验室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养护池水的(水温)在工作期间每天至少记录一次 6、养护箱的温度与相对湿度至少每4h 记录一次,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记录次数酌情减至一天记录(二次)。 7、水泥胶砂振实台为了防止外部振动影响振实效果,需要在整个混凝土基座下放一层厚约 (5mm)天然橡胶弹性衬垫。 8、水泥抗折试验以(50±10N/S )的速率均匀加荷,直至破坏。 9、制备胶砂后立即进行成型。用勺子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约放 300g,用大播料器垂直模套顶部沿着每个槽来回一次播平,接着振实(60 )次。再装入第二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 10、试体龄期是从(水泥加水搅拌)开始试验时算起。 11、雷氏夹受力弹性应符合要求。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针尖的距离增加应在(17.5 ± 2.5mm)范围内,并且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12、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什么单位(min )表示。 13、水泥安定性试验每个样品需成型(两)个试件 14、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大于(5.0)mm寸,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以复检结果为准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题)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题 一、填空题 1 .目前我国常用的水泥品种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2 .进行水泥试验前,应将水泥样品通过 0.9mm 方孔筛,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封存样应加封条,密封保管 3 个月。 3 .沸煮法只适用于检验游离氧化钙对体积安定性的影响。 4 .进场的水泥应进行复验,按同一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水泥不超过200t 为一批,散装水泥不超过500t 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5 .进行水泥检测的试验室温度应为 20 士2 ℃,相对湿度不低于50 % 。 6 .进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检测时,使用量水器的最小刻度不小于0.1ml,精度为l % 7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代用法检测有调整用水量法和不变水量法 两种方法。 8 .进行水泥凝结时间测定时,应以水泥全部加人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9 .进行水泥安定性检测时,应调整沸煮箱内的水位,使之能在30 土5min 时间内达到沸腾,且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水位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加水。10.标准法进行水泥安定性检测,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应准确至0.5mm。 11 .在使用水泥胶砂强度试模前,应用干黄油涂覆试模的外接缝,在试模内表面涂上一层薄机油。 12 .当试验水泥从取样至试验要保持24h以上时,应把它存放在可基本装满、气密且不与水泥反应的容器里。 13 .每锅胶砂制三条胶砂强度试条,每锅材料用量为水泥450 土2g 、标准砂1350 土5g 、水225 土1g 。 14 .对于24h 以上龄期的胶砂强度试体应在成型后20 ~24h 之间脱模,如因脱模会对强度造成损害时,可以延迟脱模时间,但应在试验报告中予以说明 15 .水泥胶砂试体在养护期间,试件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题及答案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试题 (一)填空题 1、水泥取样可连续取,亦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 2、水泥胶砂试块质量比,水泥:ISO标准砂:水等于( 1 : 3 : 0、5 ) 3、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采用尺寸(40mm*40mm*160mm )棱柱体试块的水泥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 4、达到试验龄期时将试块从水中取出用潮湿棉布覆盖先进行( 抗折强度)试验,折断后每截再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5、试验室室内空气( 温度)与( 相对湿度)以及养护池水的( 水温 )在工作期间每天至少记录一次 6、养护箱的温度与相对湿度至少每4h记录一次,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记录次数酌情减至一天记录(二次)。 7、水泥胶砂振实台为了防止外部振动影响振实效果,需要在整个混凝土基座下放一层厚约( 5mm)天然橡胶弹性衬垫。 8、水泥抗折试验以( 50±10N/S )的速率均匀加荷,直至破坏。 9、制备胶砂后立即进行成型。用勺子将胶砂分(二层 )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约放300g,用大播料器垂直模套顶部沿着每个槽来回一次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 10、试体龄期就是从( 水泥加水搅拌)开始试验时算起。 11、雷氏夹受力弹性应符合要求。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 300g)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针尖的距离增加应在(17、5±2、5mm)范围内,并且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12、由( 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什么单位( min)表示。 13、水泥安定性试验每个样品需成型( 两)个试件 14、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大于(5、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

一、了解概念(名词解释) 1、胶凝材料:凡能在物理、力学作用下,从浆体变成坚固的石状体,并能胶结其他物料而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统称为胶结凝材料。 2、水硬性:一种材料磨成细粉和水拌合成浆后,能在潮湿空气和水中硬化并形成稳定化合物的性能。 3、水硬性胶凝材料:在拌水后即能在空气硬化又能在水中继续硬化,并能将砂石等骨料胶结在一起的材料。 4、火山灰性:一种材料磨细成粉,单独不具有水硬性,但在常温下与石灰一起和水后能形成具有水硬性的化合物的性能。 5、活性混合材:具有火山灰性或潜在水硬性,或兼有火山灰性和水硬性的矿物质材料。 6、水泥混合材料: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为改善水泥性能,调节水泥标号而加到水泥中的矿物质材料。 7、普通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15%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8、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为测定水泥的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等性能,使其具有准确的可比性,水泥净浆以标准方法测试所达到统一规定的浆体可塑性程度。 9、水泥净浆标准稠度需水量:拌制水泥净浆时为达到标准稠度所需的加水量。 10、初凝时间:水泥从加水拌和到水泥达到标准规定的可塑性状态所需的时间。 11、终凝时间:水泥从加水拌和到完全失去可塑性状态达到标准规定的较致密的固体状态所需时间。 12、雷氏夹法:检验水泥中游离氧化钙含量影响水泥体积安定性的方法。 13、细度:粉状物料的粗细程度,通常以标准筛的筛余百分数或比表面积或粒度分布表示。 14、筛余:粉状物料细度的表示方法,一定质量的粉状物料在试验筛上筛分后所残留于筛上部分的质量百分数 15、比表面积:单位质量的物料所具有的表面积。 16、标准砂:检验水泥强度专用的细集料,有高纯度的天然石英砂经筛洗加工制成,对二氧化硅含量和粒度组成有规定质量要求。≥98% 17、水灰比:水泥浆、水泥胶砂、混凝土混合料中拌合水与水泥的质量比值。 18、水泥胶砂强度:水泥力学的一种量度。 19、水泥强度等级:根据水泥强度的高低划分水泥产品质量的等级。 20、水泥胶砂流动度:表示水泥胶砂流动性的一种量度。 21、水泥胶砂需水量比:两种水泥胶砂达到规定的同一流动度范围时的加水量之比。 22、水泥胶砂:水泥、以标准砂和水按定配合比所拌制的水泥砂浆,用于标准试验方法中测试各种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 23、龄期:测定水泥浆、水泥胶砂和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时,从水泥加水拌合时起至性能实测时为止的养护时间。 24、养护:在测定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时,水泥试件需在规定温湿度的空气中和水中放置一定时间,使水泥较好水化的过程。 25、标准粉:一种已知细度特性值的粉状有证标准物质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2个)..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教学指导书 实验总学时:4 实验项目:1.准静态拉伸 2. 不同材料的冲击韧性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工程材料及机制基础实验室

实验一 准静态拉伸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低碳钢(塑性材料)与铸铁(脆性材料)在准静态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包括屈服、强化和颈缩等现象),并绘制拉伸图。 2.测定低碳钢的屈服极限σs ,强度极限σb ,断后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 3.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σb 。 4.比较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的特点及断口形貌。 二、概述 静载拉伸试验是最基本的、应用最广的材料力学性能试验。一方面,由静载拉伸试验测定的力学性能指标,可以作为工程设计、评定材料和优选工艺的依据,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另一方面,静载拉伸试验可以揭示材料的基本力学行为规律,也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试验方法。 静载拉伸试验,通常是在室温和轴向加载条件下进行的,其特点是试验机加载轴线与试样轴线重合,载荷缓慢施加。 在材料试验机上进行静拉伸试验,试样在负荷平稳增加下发生变形直至断裂,可得出一系列的强度指标(屈服强度s σ和抗拉强度b σ)和塑性指标(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通过试验机自动绘出试样在拉伸过程中的伸长和负荷之间的关系曲线,即P —Δl 曲线,习惯上称此曲线为试样的拉伸图。图1即为低碳钢的拉伸图。 试样拉伸过程中,开始试样伸长随载荷成比例地增加,保持直线关系。当载荷增加到一定值时,拉伸图上出现平台或锯齿状。这种在载荷不增加或减小的情况下,试样还继续伸长的现象叫屈服,屈服阶段的最小载荷是屈服点载荷s P ,s P 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面积Ao 即得到屈服极限s σ: 0 s s A P =σ 试样屈服后,要使其继续发生变形,则要克服不断增长的抗力,这是由于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强化。这种随着塑性变形增大,变形抗力不断增加的现象叫做形变强化或加工硬化。由于形变强化的作用,这一阶段的变形主要是均匀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当载荷达到最大值b P 后,试样的某一部位截面积开始急剧缩小,出现“缩颈”现象,此后的变形主要集中在缩颈附近,直至达到P b 试样拉断。P b 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面积A 0即得到

材料力学性能拉伸试验报告

材料力学性能拉伸试验报告 材化08 李文迪 40860044

[试验目的] 1. 测定低碳钢在退火、正火和淬火三种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强度与塑性性能。 2. 测定低碳钢的应变硬化指数和应变硬化系数。 [试验材料] 通过室温拉伸试验完成上述性能测试工作,测试过程执行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1.1试验材料:退火低碳钢,正火低碳钢,淬火低碳钢的R4标准试样各一个。 1.2热处理状态及组织性能特点简述: 1.2.1退火低碳钢: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而均匀 的冷却称为退火。 特点:退火可以降低硬度,使材料便于切削加工,并使钢的晶粒细化,消除应力。1.2.2正火低碳钢: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称为正 火。 特点:许多碳素钢和合金钢正火后,各项机械性能均较好,可以细化晶粒。 1.2.3淬火低碳钢:对于亚共析钢,即低碳钢和中碳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在此 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使钢的组织全部变成奥氏体,然后快速冷却(水冷或油冷),使奥氏体来不及分解而形成马氏体组织,称为淬火。 特点:硬度大,适合对硬度有特殊要求的部件。 1.3试样规格尺寸:采用R4试样。 参数如下:

1.4公差要求 [试验原理] 1.原理简介:材料的机械性能指标是由拉伸破坏试验来确定的,由试验可知弹性阶段 卸荷后,试样变形立即消失,这种变形是弹性变形。当负荷增加到一定值时,测力度盘的指针停止转动或来回摆动,拉伸图上出现了锯齿平台,即荷载不增加的情况下,试样继续伸长,材料处在屈服阶段。此时可记录下屈服强度R 。当屈服到一定 eL 程度后,材料又重新具有了抵抗变形的能力,材料处在强化阶段。此阶段:强化后的材料就产生了残余应变,卸载后再重新加载,具有和原材料不同的性质,材料的强度提高了。但是断裂后的残余变形比原来降低了。这种常温下经塑性变形后,材料强度提高,塑性降低的现象称为冷作硬化。当荷载达到最大值Rm后,试样的某一部位截面开始急剧缩小致使载荷下降,至到断裂。 [试验设备与仪器] 1.1试验中需要测得: (1)连续测量加载过程中的载荷R和试样上某段的伸长量(Lu-Lo)数据。(有万能材料试验机给出应力-应变曲线) (2)两个个直接测量量:试样标距的长度 L o;直径 d。 1.2试样标距长度与直径精度:由于两者为直接测量量,工具为游标卡尺,最高精度为 0.02mm。 1.3检测工具:万能材料试验机 WDW-200D。载荷传感器,0.5级。引伸计,0.5级。 注1:应力值并非试验机直接给出,由载荷传感器直接测量施加的载荷值,进而转化成工程应力,0.5级,即精确至载荷传感器满量程的1/500。 注2:连续测试试样上某段的伸长量由引伸计完成,0.5级,即至引伸计满量程的1/50。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班级:材0701姓名:学号:组:___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一金属拉伸实验 Metal Tensile Test 一、实验目的Experiment Objective 1、掌握金属拉伸性能指标屈服点σS,抗拉强度σb,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 φ的测定方法。 2、掌握金属材料屈服强度σ0.2的测定方法。 3、了解碳钢拉伸曲线的含碳量与其强度、塑性间的关系。 4、简单了解万能实验拉伸机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概述Experiment Summary 金属拉伸实验是检验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普遍采用的极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是用来检测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指标的。此种方法就是将具有一定尺寸和形状的金属光滑试样夹持在拉力实验机上,温度、应力状态和加载速率确定的条件下,对试样逐渐施加拉伸载荷,直至把试样拉断为止。通过拉伸实验可以解释金属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常见的三种失效形式,即过量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在实验过程中,试样发生屈服和条件屈服时,以及试样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除以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求的该材料的屈服点σS,屈服强度σ0.2和强度极限σb。用试样断后的标距增长量及断处横截面积的缩减量,分别除以试样的原始标距长度,及试样的原始横截面积,求得该材料的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φ。 三、实验用设备The Equipment of Experiment 拉力实验的主要设备为拉力实验机和测量试样尺寸用的游标卡尺,拉力

实验机主要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该实验所用设备原东德WPM—30T液压式万能材料实验机。液压式万能实验机是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机。它不仅能作拉伸试验,而且可进行压缩、剪切及弯曲实验。 (一)加载部分The Part of Applied load 这是对试样施加载荷的机构,它利用一定的动力和传动装置迫使试样产生变形,使试样受到力或能量的作用。其加载方式是液压式的。在机座上装有两根立柱,其上端有大横梁和工作油缸。油缸中的工作活塞支持着小横梁。小横梁和拉杆、工作台组成工作框架,随工作活塞生降。工作台上方装有承压板和弯曲支架,其下方为钳口座,内装夹持拉伸试样用的上夹头。下夹头安装在下钳口座中,下钳口座固定在升降丝杆上。 当电动机带动油泵工作时,通过送油阀手轮打开送油阀,油液便从油箱经油管和进入工作油缸,从而推动活塞连同工作框架一起上升。于是在工作台与大横梁之间就可进行压缩、弯曲等实验,在工作台与下夹头之间就进行拉伸实验。实验完毕后,关闭送油阀、旋转手轮打开回油阀,则工作油缸中的油液便经油管泄回油箱,工作台下降到原始位置。 (二)测力部分The Part of Measuring Force 加载时,油缸中的油液推动工作活塞的力与试样所承受的力随时处于平衡状态。如果用油管和将工作油缸和测力油缸连同,此油压便推动测力活塞,通过连杆框架使摆锤绕支点转动而抬起。同时,摆锤上方的推板便推动水平齿杆,使齿轮带动指针旋转。指针旋转的角度与油压亦即与试样所承受的载荷成正比,因此在测力度盘上便可读出试样受力的量值。 四、试样Sample 拉伸试样,通常加工成圆型或矩形截面试样,其平行长度L0等于5d或10d (前者为长试样,后者为短试样),本实验用短试样,即L0=5d。本实验所用的试样形状尺寸如图1—1所示。 图1-1圆柱形拉伸试样及尺寸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试题(答案)

广西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一、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试题 姓名:员工编号:成绩: (一)填空题 1、六大通用水泥:硅酸盐水泥代号P·Ⅰ和 P·Ⅱ;普通硅酸盐水泥代号P·O;矿渣硅酸盐水泥代号P·S;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代号P·P;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代号P·F;复合硅酸盐水泥代号P·C。 2、目前应用最新水泥细度检验方法国家标准号为GB/T1345-2005。 3、水泥试验筛每使用100次后需重新标定,水泥细度试验使用的天平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 4、水泥细度试验时,80μm筛析试验称取试样25g,45μm筛析试验称取试样10g,筛析试验是负压范围4000~6000Pa,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 5、试验筛的清洗,每使用10次要进行清洗。 6、当SO2、MgO、初凝时间,安定性中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判定该批水泥为废品。不合格品包括:细度、终凝时间、混合掺量超标、强度不够、包装标志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者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还包括不溶物和烧失量。 7、细度: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300m2/㎏,普通水泥80um方孔筛余不得超过%。凝结时间:六类水泥初凝都不得早于45min,终凝除硅酸盐水泥不得迟于,其他水泥不得迟于10h。 8、水泥物检(软炼)常规项目:标准稠度用水量、细度、安定性、凝结时间、胶砂强度。 9、试验室温温度(20±2)℃相对湿度≥50% 每一天记一次。每个养护池只养护同类型的水泥试件,不允许养护期间全部换水。 10、凝结时间:初凝时间判定(4±1)㎜,终凝时间㎜没有留下痕迹,临近初凝每隔5m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每隔15min测定一次。 11、安定性:雷氏夹法(标准法),雷氏夹安定性检验时应采用宽约10mm的小刀捣插,试件养护时间为24h±2h,沸煮时间为30min±5min ,恒沸时间为3h±5min。 12、安定性用试饼法试验时,以试饼无裂无弯曲判定是否合格,一个不合格则全部不合格。试件养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题及答案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题 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试题(一)填空题 1、水泥取样可连续取,亦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 2、水泥胶砂试块质量比,水泥:ISO标准砂:水等于( 1 : 3 : ) 3、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采用尺寸(40mm*40mm*160mm )棱柱体试块的水泥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4、达到试验龄期时将试块从水中取出用潮湿棉布覆盖先进行(抗折强度)试验,折断后每截再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5、试验室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养护池水的(水温)在工作期间每天至少记录一次 6、养护箱的温度与相对湿度至少每4h记录一次,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记录次数酌情减至一天记录(二次)。 7、水泥胶砂振实台为了防止外部振动影响振实效果,需要在整个混凝土基座下放一层厚约(5mm)天然橡胶弹性衬垫。 8、水泥抗折试验以(50±10N/S )的速率均匀加荷,直至破坏。 9、制备胶砂后立即进行成型。用勺子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约放300g,用大播料器垂直模套顶部沿着每个槽来回一次播平,接着振实( 60)次。再装入第二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 10、试体龄期是从(水泥加水搅拌)开始试验时算起。 11、雷氏夹受力弹性应符合要求。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针尖的距离增加应在(±)范围内,并且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材 料 力 学 性 能 实 验 报 告.

材料 学性能实院系:材料学院姓名:王丽朦学号:200767027 验报力告 实验目的: 通过拉伸试验掌握测量屈服强度,断裂强度,试样伸长率,界面收缩率的方法;通过缺口拉伸试验来测试缺口对工件性能的相关影响; 通过冲击试验来测量材料的冲击韧性; 综合各项试验结果,来分析工件的各项性能; 通过本实验来验证材料力学性能课程中的相关结论,同时巩固知识点,进一步深刻理解相关知识; 实验原理: 1)屈服强度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时产生的屈服现象是其开始产生宏观的塑性变形的一种标志。弹性变形阶段向塑性变形阶段的过渡,表现在试验过程中的现象为,外力不增加即保持恒定试样仍能继续伸长,或外力增加到某一数值是突然下降,随后,在外力不增加或上下波动情况下,试样继续伸长变形,这便是屈服现象。呈现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拉伸时,试样在外力不增加仍能继续伸长时的应力称为屈服点,记作σs; 屈服现象与三个因素有关:(1)材料变形前可动位错密度很小或虽有大量位错但被钉扎住,如钢中的位错为杂质原子或第二相质点所钉扎;(2)随塑性变形发生,位错快速增殖;(3)位错运动速率与外加应力有强烈的依存关系。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包括:金属本性及晶格类型的影响;晶界大小和亚结构的影响;还有溶质元素和第二相的影响等等。通过对内因的分析可表征,金属微量塑性变形抗力的屈服强度是一个对成分、组织极为敏感的力学性能指标,受许多内在因素的影响,改变合金成分或热处理工艺都可使屈服强度产生明显变化。 外因包括:温度、应变速率和应力状态等等。总之,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即受各种内在因素的影响,又因外在条件不同而变化,因而可以根据人们的要求予以改变,这在机件设计、选材、拟订加工工艺和使用时都必须考虑到。 2)缺口效应 由于缺口的存在,在静载荷作用下,缺口截面上的应力状态将发生变化,产生所谓的“缺口效应”,从而影响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缺口的第一个效应是引起应力集中,并改变了缺口前方的应力状态,使缺口试样或机件所受的应力由原来的单向应力状态改变为两向或三向应力状态,也就是出现了σx(平面应力状态)或σy与σz(平面应变状态),这要视板厚或直径而定。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实验名称实验一金属材料静拉伸试验 实验设备1)电子拉伸材料试验机一台,型号HY-10080 2)位移传感器一个; 3)刻线机一台; 4)游标卡尺一把; 5)铝合金和20#钢。 试样示意图 图1 圆柱形拉伸标准试样示意图 试样宏观断口示意图 图2 铝合金试样常温拉伸断裂图和断口图 (和试样中轴线大约成45°角的纤维状断口,几乎没有颈缩,可以知道为切应力达到极限,发生韧性断裂)

图3 正火态20#钢常温拉伸断裂图和断口图 (可以明显看出,试样在拉断之后在断口附近产生颈缩。断口处可以看出有三个区域:1.试样中心的纤维区,表面有较大的起伏,有较大的塑性变形;2.放射区,表面较光亮平坦,有较细的放射状条纹;3.剪切唇,轴线成45°角左右的倾斜断口) 原始数据记录 表1 正火态20#钢试样的初始直径测量数据(单位:mm ) 左 中 右 平均值 9.90 10.00 10.00 9.97 9.92 10.00 10.00 10.00 10.00 9.92 左 中 右 平均值 8.70 8.72 8.68 8.69 8.68 8.70 8.70 8.64 8.72 8.70 表2 时效铝合金试样的初始直径测量数据(单位:mm ) 两试样的初始标距为050 L mm 。 表3 铝合金拉断后标距测量数据记录(单位:mm ) AB BC AB+2BC 平均 12.32 23.16 58.64 58.79 24.02 17.46 58.94 测量20#钢拉断后的平均标距为u L =69.53 mm ,断口的直径平均值为u d =6.00 mm 。 测量得到铝合金拉断后的断面直径平均值为7.96mm 。

江苏省建设工程检测人员上岗证考试水泥物理力学性能B卷.doc

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合格证考核试卷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 B 卷 (满分 100 分,时间 80 分钟) 姓名考试号单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计 40 分) 1. 在进行水泥胶砂制备的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控制在内。 A、± 10s B、± 2s C、± 5s D、± 1s 2. 复合硅酸盐水泥的代号为。 A、P·O B、P·F C、P·P D、P·C 3. 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量水器精度为。 A、,精度为 1% B、,精度为 1% C、± D、,精度为 % 4. 水泥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可连续取样,亦可从20 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取样 品宜用取样器,总量不少于。 A、6kg B、12kg C、10kg D、20kg 5. 水泥抗压强度的计算应精确至。 A、1MPa B、 MPa C、 MPa D、5 MPa 6.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应在内,完成跳动。 A、30s±1s、 25 次 B、25s±1s、 25 次 C、30s±1s、 30 次 D、25s±1s、 30 次 7. 普通硅酸盐水泥终凝时间不大于min 。 A、300 B、360 C、390 D、600 8. 标准法维卡仪,在测定水泥标准稠度、初凝、终凝时其滑动部分的总质量为。 A、280g±1g B、300g±1g C、320g±1g D、350g±1g 9. 硅酸盐水泥分个强度等级。 A、4 B、5 C、6 D、7

10. 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安定性按照进行检验。 A、GB/T1345-2011 B、GB/T1345-2005 C、GB/T1346-2011 D、GB/T1346-2005 11. 水泥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相对湿度应不低于 50%。 A、20℃± 2℃ B、20℃± 1℃ C、23℃± 2℃ D、23℃± 1℃ 12. 水泥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相对湿度不低于。 A、95% B、90% C、80% D、80% 13. 胶砂试件脱模后,养护期间,试体间距不得小于。 A、5mm B、10mm C、20mm D、50mm 14. 水泥凝结时间测定时,临近初凝时,每隔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 ________测定一次。 A、15min 30min B、10min 20min C、5min 15min D、5min 10min 15.GB/T 208-1994 中水泥密度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g/cm 3。 A、B、 C、D、 16. P·Ⅰ型水泥的空隙率采用,P·Ⅱ型水泥的空隙率采用。 A、±,± B、±,± C、±,± D、±,± 17.GB/T 17671-1999 中规定,水泥:标准砂:水的比例为。 A、1:2: B、1:2:1 C、1:3: D、1:3:1 18. 对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描述错误的是。 A、应符合 JC/T 681-1997 的要求 B、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应配对使用 C、叶片与锅之间的间隙为 3±1mm D、叶片与锅之间的间隙应每年检查一 次 19. 水泥胶砂成型时,金属模套壁与模型内壁应该重叠,超出内壁不应大于mm 。 A、B、1 C、D、2 20. 水泥胶砂抗压强度试验机的最大荷载以kN 为佳。 A、200~300 B、300~600 C、20~30 D、30~60 21. 当试验水泥取样至试验要保持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装满和密闭的容器 里,这个容器应不与水泥起反应。 A、24h B、48h C、72h D、8h

力学性能试验(重点明确)

力学性能试验 第二章力学性能试验取样基本知识(P18) 第一节试样类型及取样原则(P18) 一、取样依据:GB/T 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 置及试验制备》 二、取样原则: 1、取样对力学性能试验结果的影响; 三要素: 取样部位: 1)加工过程中变形量各处不均匀 2)材料内部各种缺陷分布和金属组织不均匀 取样方向: 材料在加工过程中金属是沿晶粒主加工变形方向流动,晶粒被拉长并排成行,夹杂也沿主加工变形方向排列,因此材料性能各向异性。 例如:纵向试样(试样纵向轴线与主加工方向平行)和横向试样

(试样纵向轴线与主加工方向垂直)有较大差异:薄板材纵向试样抗拉强度,下屈服强度都高于横向试样,断面收缩率更是远远大于横向试样。 取样数量: 1)某些力学性能指标对试验条件和材料本身的特性十分敏感,单个试样结果不足以为信,应采用最小的取样数量; 2)试验结果的分散性及经济因素 2、样品的代表性; 一般性规定:GB/T 2975-1998 专门的规定: 产品材料标准和协议:①材料的平均性能;②取样方便; 一般取其最危险、最薄弱的部位,因为最薄弱、最危险处的力学性能决定了产品的性能;此外受力状态与零部件的受力状态相一致; 三、力学性能试验的试样类型: 1、从原材料上直接取样:

2、从产品(结构或零部件)的一定部位上取样; 3、把实物作为样品。 四、样坯切取方法:无论用什麽方法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在外观及尺寸合格的材料上取样,试料应有足够的尺寸,以保证机加工出足够的试样进行规定的试验及复验; (2)取样时,应对样坯和试样做出不影响其性能的标记,以保证始终能识别取样的位置和方向; (3)取样的方向应按材料标准规定或双方协议执行; (4)切取样坯时,应防止因过热、过冷、加工硬化而影响其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 如果过热了怎么办?比如,采用火焰切割法取样时,由于材料是在火焰喷嘴下熔化而使样坯从整体上分离出来,在熔化区域附近,材料承受了一个从熔化到相变点(723℃)以下温度变化区域,这一局部的高温将会引起材料性能的很大变化,所以切割样坯(样坯切割线至试样边缘)必须留有足够的切割余量。这一余量的规定为:一般应不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

目录 摘要1 1引言2 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简介2 2.1 强度3 2.2 塑性3 2.3 硬度3 2.4 冲击韧性4 2.5 疲劳强度4 3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4 3.1拉伸试验5 3.2压缩试验8 3.3扭转试验11 3.4硬度试验15 3.5冲击韧度试验22 3.6疲劳试验27 4常用的仪器设备简介29 4.1万能试验机29 4.2扭转试验机34 4.3摆锤式冲击试验机40 5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的发展趋势42 参考文献42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 摘要:金属的力学性能反映了金属材料在各种形式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或破坏的某些能力,它与材料的失效形式息息相关。本文主要解释了金属材料各项力学性能的概念,介绍了几个常见的测试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试验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最后阐述了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仪器设备,发展趋势 Test Methods fo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 Material Abstract: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 material which reflect some abilities of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 resistance under various external forces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failure forms.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some concept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 material, mon experiments test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 material and apparatuses use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test methods f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 material is also discussed. Keywords:metal material,mechanical properties,test methods,apparatuses,development tr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