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脑部常见肿瘤诊断

合集下载

脑肿瘤的mri诊断

脑肿瘤的mri诊断
脑肿瘤的mri诊断
脑肿瘤诊断的思路
• 定位:轴内,轴外 • 定性:影像征象,临床信息(年龄,性别,症状,
必要的实验检查等),其它影像资料.
• 鉴别诊断:原发性,继发性,非肿瘤性病变. • 小儿与成人发病情况不同。
星形细胞瘤
• 神经上皮源性肿瘤中最常见一种类型。幕上多见。
分类:
• Ⅰ级星形细胞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
鞍 结 节 脑 膜 瘤
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s)
• 鞍区最常见肿瘤。 • 按大小分垂体微腺瘤和垂体大腺瘤。 • 症状:压迫症状和内分泌亢进症状。 • 垂体微腺瘤:指小于1厘米的垂体肿瘤。
– 垂体高度异常;垂体内信号异常;上缘膨隆; 垂体柄偏移;鞍底骨质改变。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或等信号,增强后早期呈低信号。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s)
• 垂体大腺瘤MRI:蝶鞍扩大,鞍内及鞍内肿
块,冠状位呈葫芦状。T1WI呈等或略低信 号,T2WI呈略高或等信号,增强后中等度 强化,可清晰显示肿瘤向周围的延伸范围 和程度。正常垂体消失。
女,58岁,左眼视力下降 3月,病理示嗜酸性腺瘤
• 结节性硬化的室管膜下结节呈错构瘤样增生,可
发展成为本肿瘤,其边缘清楚,但肿瘤成分不均, 在T1及T2WI上信号较混杂,注射对比剂后可呈明 显不均匀强化。肿瘤位于室间孔附近,常可压迫 室间孔导致梗阻性脑积水。
手术后病理示星形细胞瘤Ⅱ-Ⅲ 级 男,36岁,癫痫2月
Ⅱ~Ⅳ级星形细胞肿瘤
• Ⅱ~Ⅳ级肿瘤:混杂信号的囊性肿块,可有
• 生长缓慢肿瘤,分化程度不一,形状随它所在空
间而变,界清或不清。临床表现为癫痫、颅高压

脑膜瘤的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膜瘤的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女,37岁,头痛1个月。
三叉神经瘤
• 肿瘤沿三叉神经路径生长,常跨越中、后 颅窝,呈哑铃状,发生于半月节的肿瘤实 性成分较多,发生于颅后窝神经根部肿瘤 体积较大,易发生囊变。可引起病变侧圆 孔或卵圆孔扩大,可伴有同侧咀嚼肌萎缩。
• 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或低等混杂信号, T2WI呈高信号,肿瘤多呈实性,部分囊 变,囊内信号同脑脊液信号,增强扫描实 性肿瘤明显均匀强化,囊性病变呈环形强 化,囊内无强化,常伴桥脑、第四脑室受 压向后移位,Meckel腔扩大。
脑膜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 多发生在蛛网膜颗粒比较集中之处,小脑 幕、桥小脑角、海棉窦、筛板、鞍结节、 矢状窦旁等部位。
• 好发于42~56岁中年人群,男女比例为1: (2~3)。与乳腺癌有阳性相关性,妊娠期 间发病率高有关。
• 大部分属良性肿瘤,少数间变后偏向恶性。 • 常见的脑膜瘤有脑膜肉瘤、恶性脑膜瘤、
混合型或移行型、砂粒型、血管型、成纤 维型、内皮型。
MRI
• T1WI常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等信号, DWI常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1)白质塌陷征:颅外占位推压脑组织,脑白质受 压内移。常作为鉴别颅内外占位的重要征象之一。 (2)包膜:T1WI肿瘤边缘低信号环,肿瘤被移位 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是脑膜瘤特 征性表现。 (3)宽基底征:以宽基底附着于硬脑膜或颅骨,扁 平型脑膜瘤尤为明显。
(4)瘤周水肿:多认为与肿瘤压迫回流静脉或静脉 窦有关。
(5)脑膜尾征:可能是肿瘤浸润和富血管的脑膜瘤 局部炎症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6)肿瘤脑面重度强化带:可能与脑膜瘤双重供血 有关,即脑动脉在肿瘤包膜下或肿瘤与脑交界处 参与供血,使肿瘤脑面血供比瘤体内更丰富,是 脑膜瘤特有的征象,对不典型脑膜瘤诊断有重要 意义。

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MR鉴别诊断

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MR鉴别诊断
形态:团块状,血供丰富,生长较快
水肿:肿瘤周围血脑屏障破坏并相邻
血管功能异常,
血管通透
性增加
信号:长T1长T2为主的不均质信号, 是由于瘤细胞的间变性,发育不成熟,
坏死:肿瘤的不均匀快速增长使得中心 部位缺血、缺氧而坏死;
出血:供瘤血管多不成熟,功能不全, 故出血后易导致局部含铁血黄素沉积
肿瘤多为不规则形, 边缘不光滑或呈分 叶状,与侧脑室室 壁之间常有广基底 相连或跨壁生长
常侵犯邻近脑实质。
钙化常见。
男,2岁,右侧肢体无力 2个月,抽搐1次
密度/信号不均匀是室管膜瘤的特 点,其原因与肿瘤内钙化、囊变、 出血、坏死有关。
肿瘤实性部分:CT平扫呈等密度或稍 高密度,斑点状钙化很常见,约占 50%。MRI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或等 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信号不均。
➢ 病灶内含有不同阶段的出血是信号不 均匀的原因;T1WI呈高信号,是海绵 状血管瘤的特征。
➢ 增强可明显强化,也可强化不明显。
神经上皮囊肿
神经上皮囊肿
神经上皮囊肿,发生于脑室内一般为室 管膜囊肿,以侧脑室三角区为最常见。
肉眼观囊性病灶,境界清楚;镜下可见 囊肿壁衬以上皮细胞样细胞。
室周围机械性压迫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及压力差致使水渗透出至脑实质所致; 亦有认为是肿瘤合并局部脑室压力升 高致室管膜水肿或脑脊液通过破裂的 室管膜向白质逆流所致。
特点:文献报道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 增强扫描与脉络丛关系密切,这是重 要特征之一,类似与脑膜尾征,或可 称之为“脉络丛尾征”。
本病例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肿瘤与右侧侧脑 室脉络丛关系密切,基底部附着于局部脉
多见于侧脑室三角区。 肉眼观肿瘤呈不规则乳头状结构,多
侵犯邻近脑实质,脑水肿明显,与正 常脑组织边界不清。

颅内肿瘤的MR诊断

颅内肿瘤的MR诊断
出血、坏死、囊变,偶可形成大囊 可由于细胞脱落或手术种植转移。
室管膜瘤
第四脑室为室管膜瘤最常见部位,起于第四脑 室顶或底部,周围或一侧有脑脊液围绕又称残 留脑脊液袋。肿瘤可沿脑脊液间隙阻力最小的 方向扩展。当肿瘤较大时,可完全充填第四脑 室,形成与第四脑室相似的形态。当肿瘤长到 相当大时可以经外侧隐窝扩展到桥小脑池或向 下进入小脑延期池,形如“洛酷状”
星形细胞瘤
神经上皮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肿瘤 占颅内肿瘤的20%,神经上皮性肿瘤的40% 男女比例约为2:1 多见于年青人,也见于儿童和中年人,65岁
以上发病罕见 以幕上多见,约占80% 肿瘤可以单发或多发
星形细胞瘤
分化好的星形细胞瘤(Ⅰ-Ⅱ级)
好发于额叶,其次为颞叶、顶叶、小脑、脑干,好 可见于丘脑和胼胝体
室管膜瘤
侧脑室内室管膜瘤,常起源于盂氏孔附近,可伴 有单侧或双侧的脑积水。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者 少见,脑积水征象也出现较晚。第三脑室内室管 膜瘤则好发于第三脑室偏后部,当肿瘤较大时, 与丘脑分界不清可引起四叠体池移位变形,也可 压迫阻塞中脑导水管引起阻塞性脑积水。
大脑半球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较少见。一般位于脑 室附近,有时可突入脑室内。
可发生在小脑半球 边界多不清楚,偶因有假包膜而边界清楚 肿瘤囊变、钙化、出血均少见
example
小脑髓母细胞瘤
example
example
男性.7岁。主诉: 双眼视物不清3月。 体征:颈抵 抗.双眼底水肿, 并有出血,小脑 征(+)。
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
example
脑膜瘤(meningioma)
颅内肿瘤的MR 诊断
The diagnosis of MRI in Intracalvarium tumors

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与鉴别

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与鉴别

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与鉴别垂体大腺瘤概述垂体大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脑垂体腺瘤,通常是良性的。

该瘤可分泌激素,导致垂体功能亢进或垂体功能低下。

垂体大腺瘤通常可以通过MRI成像进行诊断,鉴别诊断也非常重要,需要与其他类型的脑垂体瘤进行区分。

MRI诊断垂体大腺瘤MRI是诊断垂体大腺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于垂体大腺瘤的MRI诊断建议采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磁共振增强成像(MRI)以及脑垂体增强成像(pituitary-enhanced MRI)等技术。

这些技术可为医生提供详细的垂体大腺瘤特征信息。

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MRSI可以直接测量人体组织内的代谢产物,可以在不破坏组织结构的情况下获得瘤体的生物学信息。

MRSI可以对垂体大腺瘤组织内代谢产物的分布进行不同程度的定量统计和分析,是诊断垂体大腺瘤的重要手段。

垂体大腺瘤的MRSI表现为在1.3、2.1、2.8和3.3 ppm处具有峰值,具有代谢物分析的价值。

磁共振增强成像(MRI)磁共振增强成像(MRI)是诊断垂体大腺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对比剂(gadolinium)可以增强瘤体的对比度,专业人员可以对瘤体进行细节和特征的观察,以确定瘤体大小、血供以及瘤体囊肿等特征。

脑垂体增强成像(pituitary-enhanced MRI)脑垂体增强成像专门用于诊断垂体大腺瘤。

该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图像,可以更准确地区分正常垂体腺和垂体大腺瘤。

该方法可以直接对垂体腺进行成像,也可以使用对比剂增强画像,使垂体瘤更加明显。

垂体大腺瘤的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是诊断垂体大腺瘤的关键。

在进行MRI后,可以通过观察瘤体是否有增强、大小和形状、血供、水平等方面来进行鉴别。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垂体大腺瘤鉴别。

腺瘤其特征是瘤体界限清晰、无卫星灶,可明显增强。

鞍区囊肿与腺瘤不同,鞍区囊肿界限清晰、无卫星灶,一般不会增强。

在MRI上通常呈现液态信号。

垂体超生长症垂体超生长症通常与巨腺瘤有关,MRI上常表现为垂体增生和瘤体无法完全分开,通过观察瘤体体积以及分泌六类激素(生长激素、催乳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的水平来进行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MRI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MRI诊断


成人则幕上多见,中年人最常见为 胶质瘤和脑膜瘤,老年人为脑膜瘤 和转移瘤。 临床表现因肿瘤类型和部 tumors)


又称胶质瘤(glioma)。
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 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脑 肿瘤的40%~50%。 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 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等。
中枢神经系统常 见 肿瘤的MRI诊断
颅内肿瘤
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病。 平片诊断价值有限。 血管造影可定位诊断,目前少用。 CT,绝大多数可定位、定量诊断, 大多数可定性诊断。 MRI,定位诊断优于CT,定性有时 有困难。

颅内肿瘤

婴儿及儿童以幕下肿瘤常见,髓母 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多 见。

MRI颅内及椎管内肿瘤(下)

MRI颅内及椎管内肿瘤(下)

4、脊髓动静脉畸形
MRI诊断要点:
可发生于脊髓各个节段,脊髓内外可同时 受累。MRI表现为多条圆形、管状或蚯蚓状无信 号影(流空效应),在T2WI上更为明显。MRA 或增强MRA显示异常血管团及引流静脉较好。
5、鉴别诊断
与脊髓炎症鉴别: 有时较为困难,一般炎性病变累及的 脊髓广泛、脊髓肿胀较均匀,增强多无强 化。而脊髓肿瘤其肿胀的形态多不规则, 囊变、坏死多见,增强可有强化。
髓内胶质瘤
髓内胶质瘤
2、室管膜瘤
MRI诊断要点: (1)脊髓局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增粗,T1WI为略低信号,伴发髓
内肿瘤性囊肿时可呈更低信号,T2WI呈稍高 信号或明显高信号,但信号常不均匀。颈段 病变可向上延伸到延髓。 (2)增强扫描肿瘤呈圆柱状或腊肠状强化,边界 相对清楚。 (3)脊髓肿胀使周围蛛网膜下腔变窄或闭塞。 (4)继发性脊髓空洞形成。 (5)室管膜瘤可发生蛛网膜下腔种植转移。
号,瘤内有囊变或出血时,其信号不均匀; ②肿瘤生长在神经根部,有完整的包膜,质硬,
常为卵圆形,有时为结节状; ③增强后不均匀结节状强化或环状强化; ④部分神经纤维瘤可穿破硬脊膜,经椎间孔到脊
柱旁, 形成中间较细,两端较大的哑铃状。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
神经纤维瘤(多发)
神经纤维瘤病
神经纤维瘤病
均匀;增强后呈均匀一致强化; ⑤肿瘤有广基底与脊膜相连,可出现脊膜增厚和强化。
脊膜瘤
椎管内囊肿
囊肿常位于脊髓背侧,囊液可与蛛网膜下腔相通或 不通;囊液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囊肿与正常蛛网膜下腔 不易区分,仅能通过通过脊髓受压情况来判断病变的范围。
脊髓外肿瘤
1、转移瘤: MRI诊断要点: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02
影像诊断技术
CT扫描
总结词
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诊断技术, 通过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生成脑部 的高分辨率图像。
详细描述
CT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颅内肿瘤的位 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 邻关系。它对于颅内肿瘤的诊断和手 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MRI扫描
总结词
MRI扫描是一种无创的影像诊断技术 ,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生成脑部 的高分辨率图像。
随诊复查与疗效评估
随诊复查
治疗后,通过定期的影像学检查,可以监测 肿瘤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
疗效评估
治疗过程中,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治疗的效 果,指导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分期
影像学检查还可以对肿瘤进行分期,即评估肿瘤的大小、侵犯范围和扩散程度,有助于 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治疗方案选择与预后评估
治疗方案选择
预后评估
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制定更为精 准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肿瘤的治疗效果,预测 患者的预后情况,为患者和医生提供重要的 参考信息。
,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
病因
常见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化学物质、辐射、感染等。
临床表现与症状
01
临床表现
颅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 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癫痫等。
02
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肢体 瘫痪、语言障碍等症状。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 及鉴别诊断
目录
• 颅内肿瘤概述 • 影像诊断技术 • 常见颅内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
断 • 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