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中林业的作用(3篇)

生态文明中林业的作用(3篇)
生态文明中林业的作用(3篇)

生态文明中林业的作用(3篇)

第一篇: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摘要:

退耕还林工程项目是我国一项强有力的政策,其投资量之大、涉及面之广、群众参与程度之高,是其他很多政策都无法比拟的。这项政策不仅是一项生态建设工程,更是关系到农民利益甚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工程。从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着手,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希望能为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的顺利圆满完成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生态文明建设

人是不可能完全战胜自然的,要使得人类能够立足于这片大地,就需要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在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取得突破的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这是用我国绿地面积大幅减少、土地荒漠化加速、水土流失严重等一系列生态灾难换来的宝贵教训。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倡导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工作,为生态的改善和建设奠定了强大基础。自从退耕还林工作试点开展以来,我国20多个省,2000多个县市都参与到了这项工作之中,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1]。1退耕还林对生态的影响分析

1.1退耕还林对森林覆盖率的影响

1999―2008年间,我国完成0.27亿hm2退耕还林任务,相当于再造一个东北林区。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多样,由于人口众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率位居世界末位,尤其是森林资源人均占有率排名更加靠后。随着我国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我国森林覆盖率整体上得到了提升,并产生了极大的生态效益。 1.2退耕还林对水源地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水系发达,包括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三江流域、珠江流域、额尔齐斯河流域等。而河流流域内森林植被的覆盖率直接影响着域内的水土保持,这是减少域内岩石沙化、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因素。 1.3退耕还林对域内土壤改良的影响

建国初期,“农业学大寨运动”刮起一阵向山要地,向湖、沼泽要地的风气。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粮食产量,但对我国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许多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域内土壤肥力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由于森林植被根系发达,不仅能有效保持水分,还能有效改良土壤质量[2]。

1.4退耕还林对域内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世界欠发达、森林植被覆盖完好的地区,经常发生“野象入侵”、“野猪入侵”等现象。这说明,在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动物种群丰富多样。类似于“野象入侵”、“野猪入侵”,将林地变为耕地我们可以看成“人类入侵”,是人类逐步占据了动物的栖息地,而退耕有效增加林地对丰富生物多样性有积极意义。 1.5退耕还林对沿海地区地下水盐度的影响

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越高,地下水位就越高;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越低,地下水就会不断下降,越容易引起海水倒灌,使得沿海耕地盐碱化,不宜耕作。2退耕还林工程需注意的方向

2.1结合基本农田建设工作

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建设应该结合基本农田建设工作,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退耕还林工作不能影响我国的基本耕地制度,不能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①退耕还林工作需要结合区域内的基本情况进行草木的种植工作,还可适当建设一些排洪沟和小水窑等工程,以保证农田和退耕还林之后草木的生产;

①退耕还林工作还要参考相应的地形因素,对坡地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梯田改造,以保证还林工作效率的提高。 2.2做好生态移民工作

有些退耕还林工作会对一些农村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退耕还林工作中要注意结合当地的地质情况,并充分论证退耕还林工作对当地居民造成的影响,若是需要实施生态移民工作的,应该注意安抚好村民的情绪,照顾村民感受。同时,要注意用以工代贩的方式进行移民工作,以便移民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提高其生活质量,解决好村民后续生存问题。 2.3实现畜牧业和林业的同步发展为增强退耕还林工作实施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畜牧业作为退耕还林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结合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优化退耕还林方式,通过开发当地畜牧经济的方式促进地区经济的规模化发展;还可以通过建设畜牧大县的方式实现退耕还林,不仅能够增强退耕还林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林地中间的空隙种植牧草,为家畜提供食粮,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退耕还林地的利用效率,实现畜牧业和林业的同步发展[3]。 2.4结合其他产业发展状况实施退耕还林

退耕还林可行性分析,首先应该考虑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生态环境建设基础上建设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将该项目与林业、农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部门的功能相联系,促进综合产业的发展。

此外,还应该考虑到产业结构性调整以及劳动力转移等各种问题。为避免退耕还林对当地经济造成影响,在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当地经济实际发展状况,引入新型的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在可以退耕还林的土地上种植大量的果树,形成规模化的种植园林,也可以选择经济效益较好的树种种植,这些措施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4]。3结语

综上所述,退耕还林工程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不仅能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土壤质量和改善水源状况,还能极大地改善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而这些指标的改善,不仅预示着生态质量的好转,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突出表现。不过在整个的退耕还林工作中,不能只重视自然的改善,还应该协调好农村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在具体工作中,有必要结合基本农田建设、生态移民工作,以及后续产业发展的各项问题来实施,以便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赢。参考文献:

[1]肖丽莉.浅谈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J].民营科技,2015,07:206.

[2]徐诗绍.试论盘县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3,13:270.

[3]李国平,张文彬.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契约设计及效率问题研究[J].资源科学,2014,08:1670-1678.

[4]韩洪云,喻永红.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成本基础、接受意愿抑或生态价值标准[J].农业经济问题,2014,04:64-72,112. 作者:廖洋志单位:思南县邵家桥镇林业环保站第二篇:现代生态文明林业工程的思考摘要: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不仅可以减缓温室效应、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对退耕还林有推动作用。建立完善的生态林业相关制度,可促使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逐步迈向规范化和高效化。概述了我国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关键词:生态林业工程;生态保护加快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现代林业工程的主要发展思路是以林业资源为基础,结合先进的理论知识,将动植物、生态环境与社会建立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的整体。生态林业的建设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颁布相关的政策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保证生态林业工程高效、规范、有序地发展。

1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生态保护意识观念不强

目前我国相当数量的人群并没有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对环境恶化带来的后果没有明确的认识。尤其是在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仍然持续着原始的耕种方式,对原始森林的破坏极其严重,滥砍滥伐、植被破坏等行为最终会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甚至会导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因此,相对薄弱的生态保护意识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阻碍非常严重。

1.2居民用地和工业用地占据了部分生态工程空间

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建筑用地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大。无限制地征用土地作为建筑用地,不但对现代生态林业建设工程具有阻碍作用,而且对于环境的破坏也非常严重,二者出现了难以调和的矛盾。1.3林业工程建设经验不足现代生态林业建设工程需要一个系统的规划,同时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以及理论基础。而我国处于生态建设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经验还是技术上都不能满足需求,对整个系统很难进行有效的规划,无法快速有效地推动我国生态建设的发展。2推动我国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建议

2.1 强化和完善对于生态建设的政策指引

政府对于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应该从领导层面完善相关政策和规范,统筹兼顾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统一发展,统筹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不断推进经济发展的源源动力,将可持续发展贯彻到底。在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方面进行积极的政策引导,协调农业、林业的健康发展,切实从农民的自身利益出发,兼顾生态发展需求,使得政策有可执行性和有效性。继续完善对于原始森林的保护力度,防止人为滥砍滥伐、偷砍偷伐的破坏,同时加大监管力度,防止森林火灾等灾害的发生。

2.2 从各个主体的切身利益出发,促进现代生态林业工程的发展

生态建设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必然会在实施的过程中触及不同层面的群体利益,严重时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冲突。此时,统筹兼顾不同主体的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政策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倾斜,不断加大对生态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动员各个主体的积极性,争取赢得各层次的大力支持,为现代生态林业建设拓宽渠道,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3正确认识生态林业工程现代生态林业建设不能停留在林业经济效益的肤浅层面上。在这种传统意识下,大量地、一味地营造经济材林,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林木之间的协调生长,对于生态林业的建设极为不利。

应该将生态建设作为长远目标,以先进的经营技术为前提,充分考虑物种之间的协调生长,更深层次地研究木本植物之间的相互竞争与依赖关系,把握不同木种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和结构功能,使得生态林业向正规化方向发展。积极动员当地人民群众,使其认识到对生态林业的保护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将目光放长远,真正实现生态林业的综合价值。 2.4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改变人民群众的观念意识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需要以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作为前提。所以在民众的保护意识还不够强的时候,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其的约束和督促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设现代生态林工程的规范、高效发展的基础是相关制度和政策的扶持,这样才能保证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顺利可持续发展。制度的建设需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区应区别对待,建立适宜于当地林业工程的特色政策,得到当地广大民众的支持,以确保其顺利地进行。作者:赵宏伟

单位:黑龙江宾县新甸林场第三篇:生态文明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摘要: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价值观与消费观,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林业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林业生态建设的有序发展成为了推动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个角度分析,生态文明的本质从根本上决定了林业的发展,为从根本上分析生态文明与林业之间的关系,本篇文章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与讨论,对其内涵加以概述。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可持续发展1、林业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1.1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依据相关文献资料报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是其主体,因森林的面积比较大,结构比较复杂,对维持生态环境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1]。此外,森林的主要生态功能表现在:森林是当前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储量,能够缓解温室效应,且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蓄水库,能够起到涵养水土的作用,在新时期为积极推动小康社会的发展,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则需要积极彰显林业的功能与作用,体现其主体作用。 1.2林业是巨大的循环经济体

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林业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当前规模较大的循环经济体,根据不完全统计分析,现阶段我国林业资源比较少,另外,林业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能够形成良好的循环体,即“森林---

利用―培育―森林”,因此在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上需要加强利用树木的功能,形成多效应的循环模式[2] 。此外,还需要科学管理森林资源,进一步扩大经济规模,推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2、现阶段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2.1林业投资渠道所存在的问题

林业投资渠道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林业投资渠道比较单一,往往需要依赖各级财政投入,没有形成完整的社会化筹资机制,在前几年国家在林业发展中投资大量的金额,其数量巨大,规模巨大,但是从某种角度分析,仍然与林业重点工程所需要的资金存在差距,无法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如此一来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2.2林业科技水平存在问题

在与其它国民经济部门的对比中,林业科技水平比较低,并表现在三点:第一是科技投入比较低,根据笔者在近几年的调查分析可以得知,林业科技投入的水平比较低,甚至部分地区林业科技投入所占据的比重不足1%;第二是缺乏技术人员,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技术人员呈现出不足现象,根据不完全统计分析,我国林业系统中专业人才的数量仅为总职工的14%,与发达国家的人才比重相差甚远;第三是缺乏科技贡献,我国当前林业科技贡献率仅仅为30%,无法为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与保证。 2.3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存在问题

从整体角度分析,现阶段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管理制度并不成熟,仍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表现在五点:第一是在进行投资之前并么有制定切实有效的决策程序;第二当前我国各个地区的林业工程在投资方面由多个部门进行管理,不仅协调能力比较差,并且长此久往能够与工程资金、质量管理脱节;第三是因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国家投资计划下达的时间比较晚,没有真正保证投资的即时性,如此一来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积极性;第四是很多相关配套资金并没有得到落实;第五是在整个林业工程建设中,主要采取保报账制度与监理制度,这两种制度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大打折扣,没有从实际角度出发,未发挥应用的作用[3]。3、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构建切实有效的生态补偿体系

正如上文所言,林业的发展对我国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生态效益并没有得到实现,无法从根本上保证林业资源的供给,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在此发展趋势下,则需要积极构建完善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第一要制定完善的管

理体制,并要试行绿色GDP核算;第二是要进一步改革绿色税制度;第三是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专项基金;第四是要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第五是得到国际补偿[4]。

3.2 构建完善的林业产业体系

从生态效益角度出发,商品林的效益比较明显,大多数商品林的经营是在市场经济中进行的,只有加强发展商品林,才能进一步缓解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所造成的影响,才能够真正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推动林业的发展与进步。除此之外,在当前我国林业的发展体系中,商品林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因为受到生产周期、投资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商品林的投资环境比较恶劣,为从根本上改善这一发展趋势,首先需要做到的措施包括:第一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第二要做好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流转机制,实现林业资源的有偿转让;第四是要减轻林业的税费,做好对林业投资的金融扶持力度[5]。4结语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生态文明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而要想推动生态文明的有效建设,则需要从林业角度出发,对林业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探究,找出其中所存在的各项弊端与措施,并从实质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推动我国林业的创新变革。参考文献:

[1]周稚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5:18-19.

[2]覃超和.生态文明下的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3:167-168.

[3]王邦德,董绍胜.浅析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9:247.

[4]黄崇斌,吴锦赵.浅析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02:62.

[5]林峰.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4,17:96.

作者:夏万由单位:贵州大学

林业生态工程篇教案

第一章林业生态工程概论 一课程概述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随着林业发展战略转移、国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需求而通过继承、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专业课程,不仅是从单一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来研究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而是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林业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措施,核心是在对生态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工程措施进行以生态环境改善为目标的林业生态建设,根据生态理论进行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以在系统内获得较高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是水土保持、林学、生态、环境规划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必修或选修的重要课程。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水土保持专业教学的一门骨干专业课,在80年代初期开始形成,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不断吸收新的理论与技术到90年代中期完善形成体系。它以现代生态、水土保持、森林培育理论为基础,在原“水土保持林学”、“防护林学”、“农林复合经营”、“森林培育学”、“生态工程学”及“生态学”等课程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三大部份:防护林学基础、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技术、林业生态工程效益监测评价,同时配合有一周的教学实习和半周的课程设计。通过课堂讲授、野外实习与课程设计进行林业生态工程学的理论、实践与实际动手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培养,达到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独立开展研究与工程设计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材由林业生态工程学课本、学习指导、实习指导、课程设计指导、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库等几部分组成,形成了较完整教材体系。 二主要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中国生态林业工程概况,防护林营造技术措施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综合效益

建设生态文明是林业的重要使命

建设生态文明是林业的重要使命 人类文明的进步与林业发展相生相伴。森林孕育了人类,也孕育了人类文明,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决定》指出:“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林业发展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环境基础。通过加强生态建设,着力建设和保护好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满足全社会对生态产品的巨大需求,充分发挥林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其次,林业发展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林业不仅能够提供木材、林产品、绿色食品、药材、生物质能源等丰富的能源和资源,而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扩大就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三,林业发展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社会基础。通过发展森林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绿色消费文化等生态文化,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达到全社会对生态文明的认知认同。 改革开放30年来,互助土族自治县开展了以“林、田、路、园”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全县林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如期实现了绿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34.20%。全县80%以上的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5.5%;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41%,绿化率达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2平方米。威远镇街道、居民区,县直各单位全面实现绿化、美化。全县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坡绿化率达78.2%,农村农户房前屋后的绿化覆盖率达30%。西山、台子、东和等乡宜林荒山、荒坡、荒地基本实现绿化。川水地区基本实现林网化,林网率达到78%;县乡公路和乡村公路宜林地段基本绿化。为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互助林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从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来看,仍然存在三个不相适应:一是生态产品供给严重不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灾害频发等问题依然严重,与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二是林产品供给短缺,产业结构不合理,森林经营处于较低水平,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满足社会有效供给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思想不够解放,体制转轨缓慢,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不高,生态保护和生态道德意识不强,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 面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互助县林业工作必须找准切入点,实现新突破。突出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实现还山、还权、还利于民;发挥市场配置森林资源的基础作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的聚集;抓好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着力推进“双低”改造(低产苗圃和低产树种改造);坚持规模发展,优化结构,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和高效经济林,提高林地效益;充分发挥林业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组织开展生物质能源树种选育和种植模式研究大力营造生物质能源林;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重点公益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大工程推动营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努力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继续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积极支持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林业建设,不断扩大非公有制造林的数量和规模,同时全面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森林质量;全力抓好科教兴林,大力发展创新型林业,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分层次、有重点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在“双低”改造模式、青海云杉等生物质能源开发、生态修复、林木优良品种繁育、林产品加工转化等实用技术上开展攻关研究;加强林业标准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发展数字林业。广泛开展林农培训,积极发展林业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林业行业准入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优化林业产业结构,转变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

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及发展对策 发表时间:2018-03-24T11:42:10.13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作者:于满潮 [导读] 共同致力于打造一个和谐的舒适环境,为人们以后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这也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新林林场林下资源办公室 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环境状况日益下滑,尤其是各种工程建设的施工以及各种工厂的生产制造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和污染,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就被人们提了出来。其中林业工程的发展建设尤为关键,其生态性能否保存和发展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目前我国在林业工程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使得环境遭到严重影响,不利于维护生态平衡,所以就需要有关人员加强举措,对于林业工程建设方面要注重保护,使得能够可持续发展,这样才有助于推进我国的现代化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化;林业工程建设;发展对策 近几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稳步发展与上升,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二者之间的冲突使得生态化遭到破坏,所以现在人们的目光就聚焦到了林业工程的建设上。生态化是必然要求,为营造一个合理舒适的生存环境,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必须加快,但是实际在建设环节中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有关人员进行综合的考量,切实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为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提出可行的建议及对策,这样才有利于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促进我国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林业建设可以促进地方生态平衡发展,缓解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对生态林发展区域进行建设时,要考虑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结合地方环境气候特征来开展,如果在林区设计规划期间,发现不利于树木生长的因素时,可以进行人工改造,形成森林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效益协调一致原则 生态林是以促进生态平衡发展为目的建设的,属于公益性,但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收益,以林养林,才能够促进生态林区长期稳定发展。公益性以经济性之间应当处于相互促进关系,保持一致的目标原则,林区发展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也要做到前期规划,这样才能够高效的规避风险,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3、生态工程技术配套原则 生态系统中,森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资源,因此在对生态林业工程进行建设时,要考虑是否存在影响周边环境平衡的因素,对其进行优化处理。林区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形成生态体系,森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也会因此而增大。 二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现存问题分析 1 林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现象 我国的林业工程建设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林业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就是一方面的体现。林业工程中最具有价值的就是树木这种资源,但是无良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顾生态环境的影响,就对此资源大肆利用,使得林木遭到大范围的砍伐。不仅如此,林地资源的开发也在某些企业的计划之内,这使得林地的资源岌岌可危,面临被灭的危险,很有可能成为一片荒地,土壤也变成废土,进而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和影响。这使得林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激烈。 2 生态林业建设和市场发育滞后现象 人们对生态保护的意识淡薄,环境保护所投入的费用及自然资源退化的情况都没有在国民经济建立物质和资源的平衡体系,在发展经济时,往往忽略了自然资源的变化。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还没有建立有关林业方面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上还处于经济体制转型阶段,导致林业市场发展出现滞后现象。另外,我国集体林业区的经营模式仍旧采用的是统购统销的模式,致使无法达到育林人的利益,打消了他们对林区管理的积极性。 3 法制观念薄弱 法律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在各行各业以及生活中都有其作用,能对人们和企业的行为加以约束,是有力量的现代化武器。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今天,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其作用和影响。但是随着林业经济的发展进程加快,林业管理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对于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改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现在的林业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在林业的管理上有很大的疏漏,尤其是在执法环节中,容易出现执行力不强,违规违纪频出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增加了阻碍。所以法制观念的薄弱也是其建设中的一大问题,需要有关人员加以重视。 三如何更好地建设现代生态林业工程问题的探究 1 兼顾集体与个人双重利益,加强政策落实和引导 在现代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工程的一些环节势必会多多少少地牵涉到部分地区政府或是个人的利益,这样就会给工程建设的进展带来一定的阻力。如: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林业工程建设方案,以及相关的灾害地植被恢复、农林复合、河岸道路防护、海岸防护等防护林的配置与构建工作等。所以,在进行现代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并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以便提高当地政府部门和个人参与林业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2 提高对现代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意义的认识 为了能在有限的林区提高产材率,实现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及利用,以往的林地培育和技术管理会注重木本植物的种间和种内关系、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林区的结构功能,并且部分人对林区的经营管理还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建设林区就是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只有用材林才是林,其它的植被、树种的功能往往被忽视。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加大力度宣传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意义,细致区分传统林业与现代化生态林业的概念,从根本上消除人们对林业建设所存在的错误认识,使其认识到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 3 完善法律法规,促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规范化 法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林业工程建设上也是如此,因此,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这也是推进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本保障。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各个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各级政府都应该加以重视,对于林业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的完善,根据具体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规定,使其能够推进林业工程建设的顺利发展。在工作实践中,各级政府可将建设现代生态林业的成效纳入领导的工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大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 生态文明概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生态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方面所包括的有森林保护、土地利用、改善农耕、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能源、物种保护、大气保护和人口控制等八个方面基本内容。林业在协调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有着至关重大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1、能够深刻的了解昭苏生态系统主要有哪几大块组成,生长现状及其面临问。 2、今后怎样保护和发展昭苏生态系统。 【教学材料】 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它是生物圈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结构最复杂、类型最丰富的一种生态系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森林是一个巨大的基因库,是最丰富的生物群落。森

林具有多层结构,一般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活地被物层以及层外植物,从而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成为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二是森林具有最大的生物量和显著的生态效益。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占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的90%以上,森林生态系统是具有最大生物量的生态系统。三是森林是一个国家、地区富足和民族繁荣的标志之一,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森林是自然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贮碳库、能源库。作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态因子,一片森林同时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特点,能够从根本上或一定程度上解决生态文明建设某些方面的问题,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维护生态运行,从而使得以森林为经营管理对象的林业成为联系生态和经济的纽带和关键。 昭苏生态系统最重要的三大版块概况 天山圆柏概况:昭苏县是伊犁河谷乃至新疆天山圆柏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面积约30.56万亩,主要分布在特克斯河及其支流两岸以及浅山地带。 昭苏县天山圆柏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9年10月,位于昭苏县夏塔乡的国家重点公益林35、36、37、39林班,是伊犁河谷新疆园柏天然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总面积约10万余亩,核心管护区分布密集,面积约4万亩。目前,管理站在依法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管护的同时,科研工作也正逐步推进,扦插试验、苗木移栽试验、圆柏种子异地试植及种质资源采集等各项工作正在进行。

林业生态工程生态经济概念与原则.pdf

1林业生态工程以及生态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实施对象是人工林的生态经济系统,它是基于自然界法则的生态系统,和天然森林生态系统有一定差异,它属于经营集约,投入的劳动较对,还与一些食用菌种植以及生物法的污水处理差异很大。而生态工程,主要实践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其产生是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的,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是信息论以及系统论等现代化的生态学和基础理论发展所产生的一种理论,它会受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社会问题所影响。 2生态经济的概念 它会受到社会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并会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则。通过这种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能使林业生态工程中的使用价值以及价值都能得以体现。在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生态功能的商品机制以及生态机制,这两者都是人类劳动所产生的,也是生产社会中的实用价值,生态机制产生的价值,这种载体为生态价值;而商品机制所产生的价值,这种载体为商品价值。人工林所产生的自然环境、资源价值和生态经济价值都是在林业生态工程价值当中的,其中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价值量都是由劳动时间来决定的,生态系统价值在组建的过程中就缺乏一定的平均机制,而且所有的人工林生态经济系统都有所不同,在定义其价值量的时候还是要依据林区的实际情况来定,主要还是根据劳动时间来定,并不是社会所需的平均劳动时间。人工林的生态经济系统价值以及使用价值是由林业生态工程来来体现的,这不光表现在自然环境和资源上,还会表现在自然的环境和价值中,也直接体现在生态经济系统上。其中,使用价值一般都表现在林产品和林木等一些产品上,这些都具有商品的使用价值,能起到改善土壤、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以及防风沙等实用的使用价值,是企业生态产品不能替代的。而林业生态工程在实施的时候,林产品的生态能力和产出价值都是要耗费人工劳动的,这样才能形成林业生态工程特有的生态经济效益。在这其中不光有经济效益产生,还会有一定的生态规律,这也能产生经济效益,但其要经过一定的生产过程。 3生态经济的原则 3.1整体性原则 在整个林业生态系统中,其设计对象和规划对象都是人工林业生态经济系统。我们首先应考虑的是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整体协调性,并促进其长期和短期效益的统一性原则。通常的情况下,生态效益都是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如果这两者之间有矛盾,要从各个两面入手,并考虑林地的具体情况,再重新调配投入的程度,使资源利用率有所提升,并调整林种的种植结构,使营林水平有所提升。 3.2适应性原则 受到我国固有土地面积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林业生态体制比较完善,生态经济发展也比较快。但是各地气候差异比较大,在林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林业生态模式和类型,依据地理形貌划分主要有山区人工林、平原人工林等类型;依据林种划分主要有经济林、用材林、特种林以及防护林等类型;还有很多类型,这里不一一例举。林业生态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当地林区的情况,看适合什么样的林种,以选取相应的种植类型,要是在沿海地区修建防护林,地域属于亚热带或者暖温带气候,自然植被的分属就应该是落叶林区,而在东北地区就比较适合种植枫树、红松、以及桦树等种类,南方地区就比较适合种植马尾松、冷杉等种类的树种。林区的条件主要是选择种植树种的因素,不光要考虑到气候的情况,还要考虑到水分和肥力的情况,不能片面去选择树种种植类型。 3.3层次性原则 林业生态工程是一个多层次、多尺度的工程序列体系,从横向角度看,可包括农户林、林场、农田林、区域以及国家各个网络层次,有小到“庭院经营型”林业生态工程,大至诸如“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从纵向角度看,其层次结构是复杂的。因而应采取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案,产生各种层次水平的生态经济效益。 3.4动态性原则 基于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原理,利用环境建设工程来保证生物群落的建造;反之,利用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促使系统生产力不断提高,从而林业生态工程能加速或缓和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演替,使生态经济效益逐步得到再现。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实施林业生态工程的系统进行动态跟踪调整。 3.5最优性原则 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考虑影响人工林生态经济系统的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等生态因子和经济投入、经济管理以及经济政策等经济因素,调控、设计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系统,从而使生物生产力最高,产生最佳生态经济效益。3.6实用性原则林业生态工程的设计和实施与自然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具较大差异。在设计实施之前,人类就注重实用性,确定了明确的社会经济目标,进行人工干预,使产生的生态效益遵循自然法则,经济效益具有社会实用性。林业生态工程又是一项社会性工程,它的一切技术方案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如在我国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建设防护林工程,采用国家、集体、个人共同集资造林方法,运用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相结合,林片、网、带相配置,适地适树的多种林木相并重,防护与生态经济效益相统一。因此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立在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注重实用性原则。实用性还表现在灵活经营方面。由于自然森林生长周期长,人类对自然森林生态系

中国生态林业工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提 要 通过分析研究世界各国的森林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中国生态林业工程的发展状况,运用软系统方法 (ssm)、综合集成法(sim)、定性中的广义归纳法和系统工程 (se) 的知识,针对森林系统及其效益评价系统均为软系统,形成了软系统综合集成法 (ssmii),作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软件支撑,利用专家知识库和实测数据库,建立了生态林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评价指标体系 软系统 综合集成法(ssmii) 权重 分 类 中图法 f326.24 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而环境十分脆弱的情况下,防护林体系对环境的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已广泛成为世界林业组织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识,且世界林业组织和许多国家均在探索以其指导林业生产活动。对于森林可持续发展应明确其目标,并提出衡量它的标准与指标,以及度量、测定各项指标的方法,然后才能对森林类型,森林类型组合后对一个森林集水区、一个林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森林经营现状和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作出恰当的评估,继而才能采取适当的技术和手段,取得林业经济政策、法规和社会经济、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支持。然而,评价森林,尤其是防护林体系的综合效益在我国乃至世界均属一项探索工作,为此就需要建立一套较为客观、简捷、实用,又能得到政府官员、林学、生态、环境等专家和公众认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本研究采取“共同建构”方法。目前,世界上正处于森林可持续发展标准与指标的研制高潮,而对其实验性实施只处于试点阶段。 1 国内外森林效益的评价与指标体系的研制进展 [1~7] 自从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对森林持续利用的标准与指标体系已展开了国际性广泛的研讨和协调行动,一些国家制定了国家级标准与指标,少数国家开展了示范区的实验性研究。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森林经营指标与标准有:①蒙特利尔行动纲要(温带与北方森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提出了 63 个指标;②亚马逊行动(amaironia process),分 3 个方面,即国家水平的 41 个指标,经营单位水平的 23 个指标,为全球服务水平的 7 个指标;③赫尔辛基行动,提出了 28 个指标;④国际热带木材组织 (itto) 指标,分两方面,即国际水平的指标 27 个;森林经营单位水平的指标 23 个。另外还有森林政府间工作组 (iwcf)、印度一英联邦活动、森林管理委员会(fsc)、森林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委员会 (wsfsd)、国际林业研究中心(cifor) 在 1994 年 12 月开展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国际对话,有世界各国 50 余名代表参加,发表了相应文件,还组织了在加拿大、印尼、巴西和非洲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的实施示范。 到目前为止,国内对森林效益的评价与指标体系研究才起步。仅对

林业生态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2012-2013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2010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院:水利学院 学号: 学生成绩:

目录 1引言‥‥‥‥‥‥‥‥‥‥‥‥‥‥‥‥‥‥‥‥‥‥‥‥‥‥‥‥‥‥‥‥ 2项目区概况‥‥‥‥‥‥‥‥‥‥‥‥‥‥‥‥‥‥‥‥‥‥‥‥‥‥‥‥ 2.1地理位置‥‥‥‥‥‥‥‥‥‥‥‥‥‥‥‥‥‥‥‥‥‥‥‥‥‥‥‥‥ 2.2项目区自然状况‥‥‥‥‥‥‥‥‥‥‥‥‥‥‥‥‥‥‥‥‥‥‥‥‥ 2.2.1植物 2.2.2土壤 2.2.3气候 2.2.4地貌 2.2.5地质 2.3社会经济状况‥‥‥‥‥‥‥‥‥‥‥‥‥‥‥‥‥‥‥‥‥‥‥‥‥‥‥ 2.3.1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 2.3.2工业生产情况 2.4土地利用状况‥‥‥‥‥‥‥‥‥‥‥‥‥‥‥‥‥‥‥‥‥‥‥‥‥‥‥‥‥2.5水土流失状况‥‥‥‥‥‥‥‥‥‥‥‥‥‥‥‥‥‥‥‥‥‥‥‥‥‥‥‥‥3设计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4腰堡小流域林业生态工程设计‥‥‥‥‥‥‥‥‥‥‥‥‥‥‥‥‥‥4.1立地类型划分‥‥‥‥‥‥‥‥‥‥‥‥‥‥‥‥‥‥‥‥‥‥‥‥‥ 4.2林业生态工程布局‥‥‥‥‥‥‥‥‥‥‥‥‥‥‥‥‥‥‥‥‥‥‥‥‥‥5单项林业生态工程设计‥‥‥‥‥‥‥‥‥‥‥‥‥‥‥‥‥‥‥‥‥‥‥ 5.1坡面水土保持林‥‥‥‥‥‥‥‥‥‥‥‥‥‥‥‥‥‥‥‥‥‥‥‥‥‥‥5.2沟道水土保持林‥‥‥‥‥‥‥‥‥‥‥‥‥‥‥‥‥‥‥‥‥‥‥‥‥‥‥

6管理措施 6.1人工林抚育管理6.2工程管理 6.3 资金管理 6.4 信息管理 6.5 物资管理 7 效益分析 8进度安排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工程建设论文-工程论文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工程建设论文-工程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效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需要重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现国家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探讨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新形势下发展的方式,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林业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新形势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我国当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正在有序地开展,林业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的时间较晚,其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反思和改进,笔者从事林业工作多年,简要阐述以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在

这一方面发展的现状,并为其提出一些发展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帮助,推动其健康发展。 1发展林业生态工程的必要性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森林对于改善空气环境、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如果森林受到损坏,将严重制约人类的发展,为此,一个国家要重视林业工作。现如今,我国倡导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这种建设工作得益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在现阶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使其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提供更多的林业产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发展森林文化等多样化需求,让森林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提高[1]。 2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现状

我国林业工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将“生产木材”作为工作的中心,这种工作方向会伤害我国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不健康的发展模式。为此我国开始向林业生态建设方向转变,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入了理论发展的快车道,同时,实际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1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更加全面化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一个非常全面的过程,其与多个环节存在着联系,例如其要培育森林资源,保护珍稀树种,在有能力的前提下退耕还林,防沙治沙,保护森林中的野生动物,由此可见,林业生态工程并不仅仅是保护森林和树木,其还要保护与森林有关的其他事物,在林业生态工作方面,这种发展的理念更加科学[2]。

生态文明建设中都市林业的作用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中都市林业的作用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8-08-13T15:29:58.4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林美英 [导读] 摘要:生态文明的提出为城市林业建设提出新的目标与要求,也为城市林业建设创造新的机遇和挑战。 惠州市国有东江林场 516001 摘要:生态文明的提出为城市林业建设提出新的目标与要求,也为城市林业建设创造新的机遇和挑战。文中在剖析生态文明与城市林业建设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文明与城市林业建设的统一性,并通过生态文明是城市林业建设的保障和城市林业建设在生态文明中的核心价值作用2方面分析生态文明与城市林业建设的辩证关系,以期为在生态文明大环境下城市林业建设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市林业;建设;内在联系 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体现了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生态文明是指人们遵守自然规律所获得的所有物质与精神成果之和,全面推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社会间的和谐发展的文化状态,在时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着力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推动林业发展的关键。下文在探讨生态文明视角下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期提升林业发展水平。 1.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目标,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林业承担着保护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是美丽中国构建的核心元素。 1.1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自然生态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没有自然生态,就没有生态文明,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是生态文明最重要的标志。林业是生态建设和保护的主体,承担着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大职责。党的十八大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些都是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地球上的陆地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森林、湿地、荒漠、农田、草原和城市6个子系统。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占陆地生物量的90%以上,处于主导和支撑地位。山清水秀、天蓝气清是生态文明建设最直观的景象,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美景都依赖森林植被涵养水源、保护土壤、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功能。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进步,绿色和生态将成为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成为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百姓以绿色家园,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森林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新时期,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林业肩负着光荣使命,承担着重大任务。 1.2林业是生态产品生产的主要阵地 正如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生产物质产品,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生产精神产品,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生产政治产品,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就是生产生态产品。生态产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生态需求的产品,包括美丽的森林、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可爱的动物、宜人的气候等,是人类生活必需的消费品。“生态产品”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产品与物质产品、精神产品、文化产品相区别,具有产品的一般属性,如经过生产而得、具备有用性、可经交换而成为商品等,生态旅游开发就是利用生态产品的一种形式。和其他产品一样,生态产品的运动规律主要体现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我们砍倒一棵树做成家具,在生产了物质产品甚至文化产品的同时,也让这棵树失去了释放氧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爽悦心情等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所以必须在不同部类的产品生产中权衡利害得失。 2.生态文明视角下林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价值 2.1科学利用好林业资源,实现生态平衡 林业资源从本质上来讲属于可再生自然的范畴,但是因为生长周期缓慢的特点,决定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林业资源开发虽然简单,但是资源恢复是较长的过程。同时,森林资源对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林业资源对保护生物多元性,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等方面也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做好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利用好林业资源,实现生态系统平衡。 2.2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在尊重与保护林业资源,科学管理林业资源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后提出“五位一体”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与利用,让子孙后代能享受到林业资源带来的实惠,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起到重要作用,更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2.3发展现代林业是维护生态安全的必由之路 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安全友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生态安全包含着两重含义,其一是生态系统自身是安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自然生态过程是完善的;其二是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是安全的,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能充分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生态安全的本质是人类的生存安全,人类的生存发展总是依托于生态系统持续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现代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现代林业至少在气候安全、水资源安全、土地安全、粮食安全、物种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等方面,对国家生态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现代林业在生态安全中的基础性主导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建立以现代林业为基础的国家生态安全体系。荒漠化、土地退化加剧、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灾难频发等问题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乃至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前总干事萨乌马深刻地指出:“森林即人类之前途,地球之平衡。”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之免疫系统,因此林业关系着生态安全,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发展。中国已经确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3.1林业科技水平低下 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相比,林业技术水平低,表现在:科技投入低。林业科技投入的整体水平低,林业科技投入占国家投入的比重不

(完整版)林业生态工程_复习资料

前面的红色字体为最近几年的真题 1、植被保护 2、石质侵蚀沟道特点和防护要求及其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 3、草地退化的原因及更新复壮方法 4、沙地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 5、小老树林带特点及改造技术 6、沿海防护林体系规划的原则和目标 7、土地复垦需要考虑的因素 8、林业生态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任务 9、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资源环境容量的两层含义分析该地区植被建设所要遵循的原则1、盐碱地主要特点是______、含氧量高、ph值高2、影响林带防风效应主要因子是_____、林带特征、地面特征3、风沙防治措施有_____、化学固沙、风力固沙和生物固沙4、林业生态工程设计包括总体布局和______ 2、可持续发展 3、流域改良 4、水土保持林体系 5、植物篱 6、林带透风系数 1、生态工程理论上包括的三个方面的技术 2、天然林保护的的战略措施 3、我国六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 4、干瘠石质山地造林技术 5、坡面水土保持林配置的总原则 6、放牧饲料林树种选择要点 8、煤矿废弃物的特点 9、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节水造林技术措施 1、流线 2、保护及管理工程 1、径流林业的主要特点和核心技术2,如何确定不同结构护田林带的混交类型和混交方法3、盐质海岸的特点及防护林带的配置4、风力治沙的基本原理 5、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合理性体现 6、植被恢复的主要问题及主要措施 第一章绪论 1.林业生态工程: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3.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4.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①生物群落建造工程②环境改良工程③食物链工程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题要优选稿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题 要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第一章绪论1.根据森林经营的目地和特点,可以将森林分为几类? (1)防护林;(2)用材林;(3)经济林;(4)薪炭林;(5)特种用途林。 2.防护林体系? 在一定地域内,根据需要建立的多功能、多用途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根据防护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发展的特点,及对防护作用的要求,将有关林种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大防护作用的有机结合体。3.林业生态工程? 根据生态学、林学和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4.林业生态工程与传统的造林和森林经营相比,有什么不同? 对象不同,着眼点不同,地点不同,目的不同 (1)对象不同:传统的以林地为对象;林业生态工程以在特定的,需要防护的地段上,设计、建造和调控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2)着眼点不同:传统的主要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以及临汾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量流。林业生态工程关心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件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

(3)地点不同:传统的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术措施,而林业生态工程需要考虑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用地上采用综合措施。人们常说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即此意思。 (4)目的不同:传统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的生产率,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5.林业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 生物群落建造工程(保护型、防护型、经济型),环境改良工程(城镇、工矿区、劣地),食物链工程(桑基鱼塘系统中的鱼、动物控制病虫害的动物) 6.根据地形地貌,林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类型?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平原区林业生态工程,风沙区林业生态工程7.根据规模,林业生态工程有哪些类型? 流域性的林业生态工程黄河中游,长江中上游,淮河太湖,辽河流域,珠江流域 区域性的林业生态工程沿海,太行山 跨区域的林业生态工程“三北”,平原,防沙治沙 8.我国生态环境存在哪些问题? 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面积扩大,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森林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镇生态环境有待改善,草场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逐年增加 9.林业生态工程的功能与效益?

浅谈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浅谈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发表时间:2011-10-26T09:13:43.75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朱秀娟[导读] 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朱秀娟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 068450 摘要本文简述了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作用,并对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1.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1.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1.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完全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 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1.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 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 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 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2.2 全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2.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2.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参考文献 【1】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1):17~18. 【2】陈节江.简述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内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42~43. 【3】李娜.浅谈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J].民营科技,2008(1):72~73.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林业生态工程学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8* 2 = 16分) 1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 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 总称。 3、工程:指人类在自然科学原理的指导下,结合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技术,发展形成包括规划、可行性 研究、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一系列可操作、能实现的技术科学的总称。 4.生态工程:是一门着眼于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它根据生死存亡 控制论原理去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工艺流程、信息反馈关系及控制机构, 在系统范围内获取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5.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 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6.生态环境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 系、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 7.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 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8.干扰: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改变资源、基质的可利用性。或物理环境的任何时间上相对不连续的事件。 9、自然干扰:在缺乏人为活动的情况下,自然景观所存在的经常性的火灾、洪水的影响、盐渍作用、飓风和虫灾等称为自然干扰。 10、人为干扰:由于人为的活动所造成的,如有有毒化学物的施放、森林砍伐、筑坝、摹开垦、过度放牧、露天采矿等其他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性压力,称为人为干扰。 1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朝着某个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 1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13.系统工程:是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控数学方法和工具研究一般系统的分析、规划、开发、设计、组织、管理等问题,使系统整体最佳地实现预期目标的一门管理工程技术。 14可持续发展:指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求作为前提,来满足当代的怜惜需求称为可持续发展。 15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16. 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17. 农田防护林:指在有农田的地方,为防止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牲畜繁育的环境,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木材而营造的防护林。 18水土保持林:指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表径流、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而营造的防护林。 19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 20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内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空间配置。 21防护林体系:指在一个自然地理单元(或一个行政单元)或一个流域、水系、山脉范围内,结合当地地形条件,土地利用情况和山、水、田、林、路、渠以及牧场等基本建设固定设施,根据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主要灾害特点,所规划营造的以防护林为主体的和与其它林种相结合的总体。 22农林复合经营:是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人为地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其它栽培植物或动物,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安排在一起而进行管理的土地利用和技术系统的综合。 23森林的经济效益:指在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范围内,被人们开发利用已变为经济形态的那部分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