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储量计算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

实例二:某煤矿储量计算
煤层厚度与面积测量
通过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测量煤层的厚度和面积。
煤质分析与发热量测定
采集煤样进行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测定煤的发热量等指标。
储量计算与评估
根据煤层厚度、面积和煤质数据,计算煤矿的储量,并进行分类和 评估。
实例三:某铜矿储量计算
铜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收集铜矿床的地质资料,研究其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形态、矿石 类型等特征。
矿产资源储量计 算
目录
• 矿产资源储量概述 • 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估 •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实例分析 •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中的误差分析 •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发展趋势与
展望
01
矿产资源储量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矿产资源储量是指在地壳内或地表富 集的、具有经济意义的、能够被开采 利用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矿产的数量 。
引入新的数学模型和算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复杂数学模型和算法 被引入到矿产资源储量计算中,如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 等,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综合利用多源信息
通过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源信息,可 以更加准确地刻画矿体的形态、规模和品位分布,进而提 高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精度。
可行性原则
储量计算应考虑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条件 和环境保护要求,确保储量的可开采性和 可持续性。
02
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估
勘查方法与程序
地质填图法
通过地质填图了解矿区的地层、 构造、岩浆岩等地质条件,为进 一步的矿产勘查提供基础资料。
物探法
利用物理方法探测矿体或矿化带的 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等,常用的 物探方法有重力、磁法、电法等。
储量计算方法

金属、非金属矿产储量计算方法邓善德(国土资源部储量司)一、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矿体的自然形态是复杂的,且深埋地下,各种地质因素对矿体形态的影响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在储量计算中只能近似的用规则的几何体来描述或代替真实的矿体,求出矿体的体积。
由于计算体积的方法不同,以及划分计算单元方法的差异,因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储量计算方法在。
比较常用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多角形法(或最近地区法),断面法(包括垂直剖面法和水平断面法)及等值线法等,其中以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和断面法最为常见。
现将几种常用的方法简要说明如下。
1.算术平均法是一种最简单的储量计算方法,其实质是将整个形状不规则的矿体变为一个厚度和质量一致的板状体,即把勘探地段内全部勘探工程查明的矿体厚度、品位、矿石体重等数值,用算术平均的方法加以平均,分别求出其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和平均体重,然后按圈定的矿体面积,算出整个矿体的体积和矿石的储量。
算术平均法应用简便,适用于矿体厚度变化小,工程分布比较均匀,矿产质量及开采条件比较简单的矿床。
2.地质块段法它是在算术平均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储量计算方法,此方法原理是将一个矿休投影到一个平面上,根据矿石的不同工业类型、不同品级、不同储量级别等地质特征将一个矿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厚度的理想板状体,即块段,然后在每个块段中用算术平均法(品位用加权平均法)的原则求出每个块段的储量。
各部分储量的总和,即为整个矿体的储量。
地质块段法应用简便,可按实际需要计算矿体的不同部分的储量,通常用于勘探工程分布比较均匀,由单一钻探工程控制,钻孔偏离勘探线较远的矿床。
地质块段法按其投影方向的不同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和倾斜投影地质块段法。
垂直纵投影地质块段法适用于矿体倾角较陡的矿床,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适用于矿体倾角较平缓的矿床,倾斜投影地质块段法因为计算较为繁琐,所以一般不常应用。
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
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
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
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二)开采块段法开采块段主要是按探、采坑道工程的分布来划分的。
金属矿床露天开采品位与储量计算

金属矿床露天开采品位与储量计算金属矿床露天开采品位与储量计算,是指通过采集样品并测试分析,对矿体中所含金属的含量、分布特点、赋存状态等进行评估、归类,进而确定金属矿床的品位和储量。
本文将从品位与储量的定义、影响因素、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品位的定义与影响因素品位,是指在矿石或矿产中,所含金属元素的质量或体积分数。
品位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矿床的经济价值和开采难度,因此是矿床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品位越高,开采难度就越小,矿床的投资回报率也就越高。
品位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1.矿体赋存形式:不同矿体赋存形式对品位有较大影响。
比如,粒状矿体品位相对较高,脉状矿体品位低于粒状矿体。
2.矿体分布:矿体空间分布直接关系到品位的分布及高低。
矿体分布密集、体积大,品位一般较高。
3.矿石种类:不同矿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不同,因此矿石种类会对品位产生直接影响。
二、储量的定义与影响因素储量,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特定范围内,以现有科技条件而言,可被经济地开采、转化成有用矿产的矿体或矿床中金属元素的总量。
储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矿床的开采价值和可持续性。
储量的大小、分布和形式等因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1.矿体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含量、分布特征和矿体的形态等均直接影响储量的大小和形式。
2.矿体规模:矿体的规模大小直接决定了储量的多少和分布形式。
矿体的规模越大,储量越丰富。
3.矿体的采选工艺:矿体的采选工艺对于储量数量、精度、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直接的影响。
三、品位与储量的计算方法品位与储量的计算是矿床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常用的几种计算方法有:1.交叉面法:根据田块中样品的采集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推算出不同品位区域的面积、块度和体积等基本参数,再进行线性插值等数学推算即可计算品位与储量。
2.块体法:将田块的矿化块按照所处位置、大小等因素进行分类,将不同类别矿化块的品位进行积分求和,再根据不同矿体的权重进行综合计算得到总品位与储量。
矿量计算方法

矿量计算方法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块段编号资源储量级别块段面积(m2)平均厚度(m)块段体积(m3)矿石体重(t/m3)矿石储量(资源量)平均品位(%)金属储量(t)备注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
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
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几种常见的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固体储量估算方法主要是几何法和统计分析法。
一、几何法(一)断面法(剖面法)原理就是当矿体被一系列勘查断面横切为若干块段,就可以以这些断面图为基础,估算相邻两断面间的矿块储量乃至整个矿床储量。
分为垂直断面法和水平断面法。
第一步:计算体积1、当相邻两断面的矿体形状相似,且其相对面积差(S1-S2)÷S1小于40%时,用梯形体积公式V=(S1+S2)×L÷2。
其中V为两断面间的矿体体积;L为相邻两剖面间的距离;S1、S2为相邻两端面上的矿体面积。
2、当相邻两断面的矿体形状相似,且其相对面积差(S1-S2)/S1大于40%时,选用截锥体积公式,即V=(S1+S2+√S1×S2)×L÷3。
其中V为两断面间的矿体体积;L为相邻两剖面间的距离;S1、S2为相邻两端面上的矿体面积。
3、当相邻两断面的矿体形状不同,不论面积相差多少,除油一对应边相等时,可用梯形体积公式外,其余均应选用似角柱体(辛浦生)公式,即V=[(S1+S2)÷2+2S m]×L÷3 =(S1+S2+4S m)×L÷6。
其中V为两断面间的矿体体积;L为相邻两剖面间的距离;S1、S2为相邻两端面上的矿体面积。
S m为似角柱体的平均断面面积。
4、当在相邻的两剖面中只有一个剖面有面积,而另一剖面上矿体已尖灭,或矿体两段边缘部分的块段只有一个断面控制时,其体积计算可根据剖面上的矿体面积形状或矿体尖灭特点不同选择不同公式。
(1)当矿体作楔尖灭时,块段体积用楔形公式计算。
V=L×S÷2(2)当矿体作锥形尖灭时,块段体积可用锥形公式计算。
V=L×S÷3第二步,计算两剖面间块段的矿石储量Q=V×d。
其中Q为块段矿石储量,V为块段的矿体体积,d为块段矿石平均体重。
第三步,计算出两剖面间块段的金属储量P=Q×C。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基本公式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计算基本公式一、矿体厚度计算1、单工程矿体厚度a 、真厚度m :m =L(sinα·sinβ·cosγ±cosα·cos β)或 m =L(cosθsinβcos γ±sinθcosβ)式中:m ——矿体真厚度;L ——在工程中测量的矿体假厚度; β——矿体倾角;α——切穿矿体时工程的天顶角(工程与铅垂线的夹角);θ——工程切穿矿体时的倾角或坡度(工程与水平线的夹角)。
γ——工程方位角与矿体倾斜方向的夹角。
注:上列两式中,凡工程倾斜方向与矿体倾斜方向相反时,此处用“+”号,反之用“-”号。
b 、水平厚度m s : m s =m/sinβ c 、铅垂厚度m v : m v = m/cosβ2、平均厚度a 、算术平均法如果揭露矿体的勘探工程分布均匀、或者勘探工程分布不均匀,但其厚度变化无一定规律时,块段或矿体的平均厚度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nm nm m m n∑=++=21cp M式中:M cp ——平均厚度;m 1、m 2……m n ——各工程控制的矿体厚度。
n ——控制工程数目。
b 、加权平均法当厚度变化稳定并有规律的情况下,如果勘探工程不均匀时,平均厚度应用各工程控制的长度对厚度进行加权平均:nm l l l l m l m l m nn n ∑=++++= 212211cpM式中L 1、L 2……L n ——各工程控制长度(相邻工程间距离各一半之和)。
二、平均品位的确定1、单项工程平均品位计算a 、算术平均法在坑道、探槽或钻孔中连续取样的情况下,若样品长度相等,或不相等,但参予计算的样品较多,且样品分割长度与品位间无一定的依存关系时,应尽可能的使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品位:nn∑=+++=C C C C C n21cp式中:C cp ——平均品位;C 1、C 2……C n ——各样品的品位; n ——样品数目。
b 、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在坑道、探槽或钻孔中连续采样的情况下,若样品分割长度不等,且样品数量不多或分割长度与品位之间呈一定的依存关系时,应以取样长度对品位进行加权平均:∑∑=++++++=LCL L L L L C L C L C C 212211cp nnn 式中:C 1、C 2、……C n ——各个样品的品位;L 1、L 2、……L n ——各个样品的分割长度。
矿产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矿产储量计算矿产储量计算是指确定工业上有用的地下矿产的数量。
根据地质勘查工作获得的矿床资料,通过计算,以确定有用矿产的数量。
这是矿产勘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估算矿床经济价值、确定矿山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等的基本依据。
根据地质勘查工作获得的矿床资料,通过计算,以确定有用矿产的数量。
这是矿产勘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估算矿床经济价值、确定矿山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等的基本依据。
根据地质勘查工作获得的矿床资料,通过计算,以确定有用矿产的数量。
这是矿产勘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估算矿床经济价值、确定矿山生产规模和服务年限等的基本依据。
矿产储量计算步骤是:①在地质勘探或矿山生产勘探过程中,通过地表露头、探槽、浅井、坑道中和钻孔编录取样,以及地球物理测井结果,求得储量计算中需要的各种地质图件及各种数据资料;②将勘探工程中各项数据资料,按3维空间坐标位置,投放到相应比例尺的地质图件上,并按地质构造规律和工业指标的要求,圈定矿体;③根据矿体形态和矿石质量分布的特征,考虑勘探工程分布的格局,或采矿场的布局,将矿体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几何形矿块,用体积公式计算每一矿块的储量,然后汇总而成全矿体和全矿床的储量。
固体矿产固体矿产与液体、气体矿产储量计算的方法和参数不完全相同。
固体矿产储量计算传统的方法是以每一几何形矿块中见矿工程的平均厚度,乘以矿块面积(垂直于矿体厚度),得出矿块的体积;用矿块体积乘以平均体重,得出矿块矿石量;用矿石量乘以平均品位,得出矿块有用组分或金属的储量。
大部分黑色金属矿产(如铁、锰、铬),一部分非金属矿产(如磷、硫铁矿、水泥灰岩)以及煤、油页岩等,只计算原料的矿石储量;绝大多数有色金属(如铜、铅、锌),贵金属(如金、银、铂族元素),稀有金属(如铌、钽),分散元素(如镓、铟、镉、锗)以及放射性铀等矿产计算有用组分(多为氧化物)或金属的储量。
计算方法:按照矿块体积几何形状的不同,储量计算方法可分为:①多角形法,又称最近地区法,以每一勘探工程见矿厚度为中心,推向各相邻工程距离的二分之一处,形成一多棱柱形体矿块;②三角形法,以每3个相邻勘探工程见矿的平均厚度为三角棱柱体矿块的高;③开采块段法,以坑道工程为界,把矿体切割成若干板形矿块;④地质块段法,按地质构造和开采条件相同的原则划分矿块;⑤断面法,又称剖面法,是将每两条相邻勘探线剖面间的矿体作为一个矿块;⑥等高线法,对产状和厚度稳定的沉积矿床,以矿层顶板或底板等高线图为基础,将矿层倾角相近的地段划分为一个矿块;⑦等值线法,利用矿体等厚线图或矿体厚度与品位乘积等值线图,将两等值线间的矿体划为一个矿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际经济的
基础储量(2M21) 资源量(2S11)
基础储量(2M22)
预查阶段、 普查阶段
资源量 (333) 资源量 (334)?
次边际经济的 内蕴经济的
资源量(2S21) 资源量(331)
资源量(2S22) 资源量(332)
注表中所用代码:(111—334),第一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 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第二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 概略研究;第三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扣除设计、采 矿损失的可采储量
第八章 矿产储量计算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二、矿产储量的单位 建筑材料—体积 三、储量计算过程
黑色金属非金属矿:矿石储量(吨) 1、圈定矿体、计算参数 稀有、有色金属:金属储量(吨) 2、计算体积 贵重金属:Kg 计算矿体的体积有两种: 金刚石:克拉(1=200mg), Car/m3 A:利用立体几何计算体积的公式 砂矿:g/m3, g/t 楔形体积公式、截锥体公式 宝玉石:g B:用矿体的投影面积、厚度来计算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地质可靠程度 分类 类型 经济意义
查明矿产资源 探明的 可采储量(111) 基础储量(111b) 控制的 推断的
潜在矿产资源 预测的
勘探、开采 阶段
预可采储量(122) 基础储量(122b)
经济的
预可采储量(121) 基础储量 (121b) 基础储量(2M11)
普查、详查、 勘探阶段
二、矿体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一)零点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1、中点法 2、自然尖灭法 3、地质推断法
4、几何法 ①有限外推 一个工程见矿、另一个工程未见矿,用工程间距以半 为零点边界。 ②无限外推 在见矿工程外,推出勘探工程间距的一半,储量级别 降一半
ZK1
Proved Reserve ZK2
Proved Reserve
礁前相
礁相
据岩相分布来推断
据构造特征推断
塑性层 脆性层
硅化
中新生代火 山岩型AuAg矿化在K 化和黄铁绢 云岩化中
中新生代火山岩型Au-Ag矿床蚀变模式
玉 龙 斑 岩 型 铜 矿 床 围 岩 蚀 变 模 式 图
第八章 矿产储量计算
第一节 第二节 概述 矿产工业指标
第三节
矿体的圈定
一、矿体储量计算边界线的种类
Provable Reserve
有 限 外 推
PD1 Provable Reserve PD2
工程间距一半为零点边界
的推 Inferred 一出 Submarginal 降半 勘 Economic ,探 一储 工 Resource 半量 程 级间 别距
Indicated
Basic Reserve
无 限 外 推
2、自然尖灭法
若矿体有规律地自然尖灭,我们就利用这点性质 来确定矿体的零点,再把零点投影到平面上,联线就 成了零点边界线
ZK1 ZK2
ZK1 ZK2
中点法
可采边 界线
自然尖灭法
PD1 Proved Reserve PD2
ZK3 ZK4 ZK5
● ◎
● ◎
ZK1
● ◎
ZK2
● ● ◎ ◎ Provable Reserve
第三节
矿体的圈定
一、矿体储量计算边界线的种类
二、矿体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一)零点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二)可采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1、计算内插法 2、图解法
3、平行线移动法 适用条件:相邻两孔矿体厚度大于可采厚度
采边界点 设:B孔品位3.0%;A 孔品位0.5% 步骤: ◐ 以适当间距在透明 纸上作一系列平行线, 并表明品位数(如0.5, 0.75, 1.0 等)
第八章 矿产储量计算
第一节 第二节 概述 矿产工业指标
第三节
矿体的圈定
一、矿体储量计算边界线的种类
二、矿体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一)零点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二)可采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1、计算内插法 只适用于矿体厚度或品位变化较有规律, 矿体品位和厚度呈均匀变化。
A mA:A孔见矿厚度 mA mB:B孔见矿厚度 mE:边界点最低可采厚度 R:A-B孔间距离 X: 为可采边界基点距 D B孔的距离
第八章 矿产储量计算
第一节 第二节 概述 矿产工业指标
第三节
矿体的圈定
一、矿体储量计算边界线的种类 严格参照工业指标,圈定矿体,进行储量计算 矿体边界线据其性质分为 的矿体部分,就是通过矿体圈定得到的符最低 工业指标部分的地质体,因此,矿体圈定的正 可采边界线 确性,关系到储量计算的精确性 矿 暂不可采边界线 矿体的圈定是由矿体边界线所圈定的 体 矿石类型和品级分界线 边
第八章 矿产储量计算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通过一系列的找矿工作,对矿床进行大规模的
坑探、钻探工作,按照取样原则进行大量的取 1、矿产储量 样工作,并对施工的工程开展地质编录工作, 指矿产在地下的埋藏量 至此,我们较为精确地了解了矿体的空间分布 2、矿产储量(资源量)计算: 规律、矿石的质量。完成以上工作之后,好像 据各种探矿工程和技术手段所得到的资料(信 是十月怀胎,最后要有所收获,那么我们最后 息),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矿产的地下埋 的收获就是矿产的资源量,也就是说矿产勘查 藏量,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之矿产储量(资源量) 的目的就是查明矿产的质量,最后作为生产部 计算 门开展生产的依据。 矿产储量计算是整个矿产勘查工作的成果总结, 一般在矿产勘查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此项工作, 但资源量的级别有所区别。
第三节
矿体的圈定
一、矿体储量计算边界线的种类
二、矿体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一)零点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二)可采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1、计算内插法
2、图解法 适用条件:相邻两孔A孔不够工业品位,B孔够 工业品位,此两孔矿体厚度均够可采厚度。或 两孔均够工业品位,但厚度不同,A孔小于可 采厚度,B孔大于等于可采厚度。
2、暂不可开采边界线
由边界品位和最小可采厚度圈定,此边界线与可采边 界线之间的矿产资源量称为: 预可采储量:Provable Extractable Reserve 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
第八章 矿产储量计算
第一节 第二节 概述 矿产工业指标
第三节
矿体的圈定
一、矿体储量计算边界线的种类
7、零点边界线
矿体厚度趋近零的各点的连线,即矿体尖灭点的联线, 连线以内矿石品位为边界品位
第八章 矿产储量计算
第一节 第二节 概述 矿产工业指标
第三节
矿体的圈定
一、矿体储量计算边界线的种类
二、矿体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一)零点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1、中点法
假如两个工程中有一个见矿而另一个未见矿,此时 零点(矿体尖灭点)定在两工程的中间,把一连串的 零点投影到垂直纵投影图上或水平投影图上或剖面上, 就能联成零点边界线。
(一)零点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二)可采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三)矿石类型与矿石品级边界线的确定
(四)储量级别边界线的确定 1、据勘探网度划分边界线 不同的储量(资源量)级别有不同勘探网度, 按规范确定的网度来确定储量级别。 2、据外推性质
有限外推比无限外推资源量(储量)级别高一级
Indicated Basic Reserve Inferred Submarginal Economic
Proved Reserve
● ●
●
●
●
●
●
●
Provable Reserve
● ● ●
●
●
Inferred Submarginal Economic Resource
据勘探网度划分边界线
第八章 矿产储量计算
第一节 第二节 概述 矿产工业指标
第三节
矿体的圈定
一、矿体储量计算边界线的种类
二、矿体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第八章 矿产储量计算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二、矿产储量的单位
三、储量计算过程
1、圈定矿体、计算参数 2、计算体积
V S m S : 矿体面积; 矿体平均厚度 m V=S m S:矿体的水平或垂直投 影面积 m: 矿体的水平或垂直方向 平均厚度
3、计算矿石量
Q V D 矿石的平均体重 t / m
界 线
储量级别分界线 零点分界线
第八章 矿产储量计算
第一节 第二节 概述 矿产工业指标
第三节
矿体的圈定
一、矿体储量计算边界线的种类 1、可采边界线
据最小工业品位、最小可采厚度以及米百分率确定的 矿体边界线。它圈定的储量直接作为开采储量,探明 的次边际经济的、次经济的、经济的资源量。 储量:Extractable Reserve 可采储量:Proved Extractable Reserve
零点边 界线
第八章 矿产储量计算
第一节 第二节 概述 矿产工业指标
第三节
矿体的圈定
一、矿体储量计算边界线的种类
二、矿体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一)零点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1、中点法 2、自然尖灭法
3、地质推断法 在对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控矿地质 规律来推断矿体的边界 ◐ 据岩相分带来推断 ● 据构造特征、构造性质来推断 ◐ 据矿化围岩蚀变推断。
第一节 第二节 概述 矿产工业指标
第三节
矿体的圈定
一、矿体储量计算边界线的种类
二、矿体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一)零点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二)可采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三)矿石类型与矿石品级边界线的确定
(四)储量级别边界线的确定 1、据勘探网度划分边界线 不同的储量(资源量)级别有不同勘探网度, 按规范确定的网度来确定储量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