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中医护理

合集下载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相关护理措施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相关护理措施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相关护理措施【摘要】目的:主要分析了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及相关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从中抽取66例,通过盲选法将两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单一组,每组各33例,试验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单一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两组均先分析疼痛的原因,之后对两组实施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受进行调查评估。

结果:引起疼痛的原因主要有创伤的程度、教育的程度、心理状态、体位以及外固定法等因素。

经过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单一组,数据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重要意义(P<0.05)。

结论:骨科患者在术后引起疼痛原因有很多因素,应根据患者疼痛的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受,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骨科;术后;疼痛原因;护理措施对骨科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疼痛是必不可免的问题,而疼痛属于人体感受痛苦的直接体现,尤其是在骨科患者在经历创伤之后,痛感明显增加,大多数骨科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都有明显的疼痛感,而如何改善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早已成为临床上比较重视的问题[1]。

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及相关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时间定为2019年3月-2020年5月,研究对象定为在此时间段内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66例),通过盲选法将两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单一组,每组各33例,所有患者年龄均在42岁左右,伤病类型:高能量损伤所致41例,低暴力损伤25例;骨折部位类型:肱骨干骨折23例,肱骨髁上骨折11例,肱骨外髁颈骨折19例,其他部位骨折13例,其中试验组男女比例为17:16,单一组男女比例为18:15;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治疗的相关指征,以上年龄及性别等临床资料实施对比,数据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可以纳入对比分析。

此次研究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到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2)无复合外伤以及慢性的疾病史;(3)意识清晰者。

骨科中医护理特色技术项目(新)

骨科中医护理特色技术项目(新)

骨伤科中医特色技术项目1.拔罐技术 (2)2.悬灸技术(艾条灸) (7)3.穴位敷贴技术 (10)4.中药湿热敷技术(中药湿敷) (13)5.耳穴压豆技术 (16)6.中药溻渍疗法 (20)7.中药封包外敷 (23)8.冰硝散外敷法 (27)—1 —拔罐技术拔罐技术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形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等防治疾病的中医外治技术,包括留罐法、闪罐法及走罐法。

一、适应范围适应于头痛、腰背痛、颈肩痛、失眠及风寒型感冒所致咳嗽等症状;疮疡、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评估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凝血机制、是否妊娠或月经期。

3.患者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

5.对拔罐操作的接受程度。

三、告知1.拔罐的作用、操作方法,留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应考虑个体差异,儿童酌情递减。

2.由于罐内空气负压吸引的作用,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此为正常表现,数日方可消除。

治疗当中如果出现不适,及时通知护士。

3.拔罐过程中如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护士会做相应处理。

4.拔罐后可饮一杯温开水,夏季拔罐部位忌风扇或空调直吹。

四、物品准备治疗盘、罐数个(包括玻璃罐、陶罐、竹罐、抽气罐等)、润滑剂、止血钳、95%乙醇棉球、打火机、广口瓶、清洁纱布或自备毛巾,必要时备屏风、毛毯。

五、基本操作方法(以玻璃罐为例)—2 —1.核对医嘱,根据拔罐部位选择火罐的大小及数量,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缺损裂痕。

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5.以玻璃罐为例:使用闪火法、投火法或贴棉法将罐体吸附在选定部位上。

6.观察罐体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询问有无不适感。

7.起罐时,左手轻按罐具,向左倾斜,右手食指或拇指按住罐口右侧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空气进入罐内,顺势将罐取下。

中医院一科一品具体实施措施

中医院一科一品具体实施措施

中医院一科一品具体实施措施模板一骨科疾病患者易出现肢体疼痛、肿胀,功能性便秘、尿潴留等问题,影响患者的康复与舒适。

中医护理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积极发展骨科中医护理技术,骨一科开展腕踝针、耳穴压豆、耳尖放血、中药涂擦、中药塌渍、穴位贴敷、艾灸、温通刮痧等十余项骨科中医护理技术,在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的不适、加强围手术期患者康复锻炼过程中,疗效显著。

1、腕踝针腕踝针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

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的作用。

适用于多种痛症及高血压、失眠等内科疾病。

2、耳穴压豆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地揉、按、捍、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持续刺激穴位,以达到治疗目的。

适用于减轻各种疾病及术后所致的疼痛、失眠、焦虑、眩晕、便秘、腹泻等症状。

3、其他中医护理技术中药涂擦、中药塌渍、穴位贴敷、艾灸等骨科中医护理技术,具有消肿止疼,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

图片实施“一科一品”,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低耗”的疾病专科护理,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我们始终坚持因病施护、因人施护,在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基础上凸显专科特色,塑造专科护理品牌。

模板二口服给药是临床上最常用,方便、经济、安全、适用范围广的给药方法,药物经口服后被胃肠道吸收进人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的目的,是一项基本、高频的护理操作。

护士看服到口是避免遗漏、延误、错服、服用方法不当等用药错误的有效方法。

康复一科特开展“落实口服药看服到口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优质护理服务“一科一品”项目。

通过看服到口查检表进行查检,找出原因:患者进食、水温不合适、药物统一包装、患者留置胃管、康复训练未归,进行分析、制定对策,提高看服到口率。

一、通过制作常用药物手册,建立新药学习制度,纳入质控,月末统计归纳等方式加强护士看服到口意识。

骨科常用手术器械与术后护理指南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图谱

骨科常用手术器械与术后护理指南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图谱

个性化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功能锻炼方案, 确保康复效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康复指导
日常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 自己,避免受伤或加重病情。
饮食调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 ,提供相应的饮食建议,促进康
复。
定期复查
指导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以便及时了解康复情况,调整治
疗方案。
03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临床 中的应用图谱
04 案例分享与效果评估
案例一:骨折术后中医特色护理
总结词
通过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有效促进骨折术后康复。
详细描述
在骨折术后,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如针灸、推拿、拔罐等,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 折愈合,使患者早日康复。
案例二:关节置换术后中医特色护理
总结词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有助于关节置换术后 功能恢复。
中药护理
中药熏蒸
利用中药煎煮产生的蒸汽对患处进行熏蒸,具有舒筋活血、消炎止痛的作用。
中药外敷
将中药粉末或药膏敷于患处,通过皮肤吸收,达到缓解疼痛、消除肿胀的目的 。
针灸护理
针刺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艾灸疗法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在穴位上施灸,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骨科常用手术器械与术后护 理指南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 临床中的应用图谱
目录
CONTENTS
• 骨科常用手术器械介绍 • 术后护理指南 •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图谱 • 案例分享与效果评估
01 骨科常用手术器械介绍
手术刀与手术剪
手术刀
用于切开皮肤、组织等,分为锐 头刀和钝头刀两种。

中医骨科般护理常规

中医骨科般护理常规
松动、滑脱、皮肤有没有拉豁,如发觉牵引针向一侧偏移时,及时汇报医师 处理。 • 6.向患者解释早期功效锻炼意义,指导患者功效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 • 7、勉励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预防并发坠积性肺炎;勉励多饮水,保持二 便通畅。
中医骨科般护理常规
第18页
七、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 1、按中医骨伤科普通护理常规进行。 • 2、石膏固定前清洁患肢,如有伤口先清洁再换药。 • 3、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 • 4、上石膏当日需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严格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情
• 8、 注意加强石膏边缘及骨突部位皮肤护理,如发觉局部疼痛、红肿、淤斑 等早期压疮症状,及时处理。石膏过紧或松动、变形时,汇报医师,及时更 换。
• 9、拆除石膏后,按“骨折患者功效锻炼法”进行功效锻炼
中医骨科般护理常规
第20页
八、手外伤护理常规
• 手外伤包含肘关节以下到手指新鲜外伤(如大面积皮肤缺损、肌腱、神经、血管损 伤、断指、手指缺损)陈旧外伤、骨与关节损伤等。
• 2.患者准备 • (1)洗澡更衣,剪(指)趾甲 • (2)作好患者思想准备,消除心理障碍,充满信心迎接手术。 • (3)患者如有手癣或脚癣,术前应及早使用药品治疗。 • 3.环境准备: 平静、清洁、舒适、明亮,屏风遮挡。
中医骨科般护理常规
第9页
骨伤科病人手术前准备(备皮)
• 4.皮肤备皮范围: • (1)颈部手术(前路): 上至颌下缘,下至乳头水平线,左右过腋中线。 • (2)颈部手术(后路): 剃头,头顶至肩胛下缘,左右过腋中线。 • (3)胸椎手术(后路): 第七颈椎至第十二肋缘,左右过腋中线。 • (4)胸椎手术(侧后方): 上至锁骨上及肩上,下至肋缘下,前后胸都超出
• 1、新病人入院后,送到指定房间床位,责任护士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及相关 制度。

骨科中医护理方案 PPT

骨科中医护理方案 PPT
3.疼痛时出现情绪烦躁,使用安神静志法,要患者闭目静心全身放松,平静呼吸,以达到周身气 血流通舒畅。
五、护理难点
自觉改善不良习惯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加强对患者康复保健知识教育,告知患者不良习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2.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使患者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饮食调理、坐立行的方法、腰部保健、预防不良姿 势等相关护理知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腰腿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腰部活动、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卧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直。恢复期,下床活动时佩戴腰托加以保护和支撑,注意起床姿势, 宜先行翻身侧卧,再用手臂支撑用力后缓缓起床,忌腰部用力,避免体位的突然改变。 3.做好腰部、腿部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腰部予中药贴敷、中药热熨、拔火罐、中药熏蒸、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5.给予骨盆牵引,牵引重量是患者体重1/3~1/2左右,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进行牵引重量调节。 6.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二)肢体麻木 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熏洗、艾灸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四)药物治疗(详见附录1) (五)特色技术 1.中药贴敷(详见附录2)
2.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
3.药熨(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拔火罐(详见附录2) 6.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常见骨科病中医护理病案范文

常见骨科病中医护理病案范文

常见骨科病中医护理病案范文病案编号:XXX-XXXXXXX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5岁主诉:左膝疼痛,活动受限现病史:患者张三于近期出现左膝疼痛,程度逐渐加重,并出现活动受限症状。

没有明显外伤史。

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左膝关节处,伴有轻度红肿。

过去曾患有肩周炎,但该病已经痊愈。

既往史:1. 肩周炎:患病于3年前,经过中医治疗,目前已康复。

2. 高血压:患病于5年前,定期服用西药维持血压稳定。

个人史:1. 饮食:患者饮食规律,多选择健康膳食。

2. 运动:患者长期坚持适量锻炼,包括散步和太极拳。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精神状态良好。

左膝关节触诊时可触及红肿,有羊肉臭气味。

生活习惯有些不良,如坐姿不正确,工作时间过长,容易疲劳。

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主诉、现病史及体格检查结果,结合中医理论,可将患者辨证分为“风湿性关节炎”与“痹症”两型。

治疗原则:1. 疏风散寒,祛湿活血:通过中药调理,消除体内的风寒湿邪,促进血液循环。

2. 扶正培元: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调整身体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方剂:桂枝汤合草果、防风、白芷等用法:每日1剂,口服主治:温经散寒,祛风湿,活血化瘀2. 针灸治疗:穴位:足三里、委中、阴陵泉、阳陵泉等方法:温针灸、扎血法主治:温经散寒,活血化瘀3. 推拿治疗:方法:中药熏蒸、拍打、揉捏等主治: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观察与随访:患者连续15天接受中医治疗后,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胀红肿状况有所改善。

活动受限的现象逐渐减轻。

患者依从性良好,生活习惯有所改善,坚持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总结:该病案中,患者以骨科疾病为主诉,中医护理起到了减轻疼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对于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良好,中医护理在骨科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患者依从性良好,对于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特此病案供临床参考,根据个人条件,可进行适当调整。

骨科常见病中医护理

骨科常见病中医护理
2、寒湿痹阻型 护理要点: (1)选择朝阳、温暖的病室,避免阴冷潮湿,防 止风寒湿邪入侵,忌卧水泥地、湿地,夏季避 免受凉。注意腰部保暖,鼓励患者多晒太阳。 (2)饮食宜营养丰富,多食新鲜蔬菜及粗纤维食 物,防止便秘,忌生冷黏腻食物。(3)中药汤剂 宜偏热服。(4)局部可行中药塌渍治疗,注意避 免烫伤皮肤。
三 健康指导:
(6)恢复期进行动静结合的功能活动, 加强腰背肌锻炼。行“五点支撑法、三点 支撑法、飞燕点水法”等方法进行腰背肌 功能锻炼,早晚各1次,每次10~15分钟。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腰部过度 负重,勿久坐及过于用力弯腰,不得挑重 物,半年内避免体力劳动。咳嗽、大便时 要使用弹力腰围,以防因胸腹腔压力增高, 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2.手术治疗按骨科术前、术后护理 常规进行。 3.给药护理:寒湿腰痛者中药宜热 服或温服;湿热腰痛者中药宜温服 或凉服。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或针刺止痛;燥结便秘时遵医嘱给 予益气润肠中药口服。
4.饮食护理:饮食营养丰富,忌生 冷,辛辣,滋腻之品。寒湿腰痛者宜 食温性利湿之品;湿热腰痛者宜食清 热疏利之品;肾虚腰痛者宜食补肾活 血散瘀之品。如冬瓜,扁豆,羊肝, 猪肾等。 5.情志护理:做好思想疏导,树立 信心,积极配和治疗护理。
骨科常见三种疾病 中医护理常规
一、痹病的辩证施护 二、项痹病的辩证施护 三、骨蚀的辩证施护
痹 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及下肢坐 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腰腿 痛疾患。西医的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 出症、脊椎和脊髓疾病等均可出现腰痛。 主要因椎间盘变性,在外力的作用下纤 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 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症。《证治 准绳》中指出:“腰痛之病,有风,有 寒,有湿,有热,有挫闪,有淤血,有 滞气皆标也,肾虚其本也”。四、临证 Nhomakorabea症)施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o 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2 01 3 . 0 9. 0 9 5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8 9 1 4( 2 01 3 ) _ 0 9 . 1 9 3 0 - o 2
骨科 术后疼 痛是 人体 对组 织损 伤和修 复过 程 中的
组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结果 术后麻醉解除后视觉模拟评分 1 — 3 分1 3例, 4 — 6 分1 2 例, 7 — 1 0 分5 例。术后3 d 视觉模拟评 分1 — 3 分2 5 例, 4 — 6分3 例, 7 — 1 0 分2例。结论 对骨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症状采取相应的中医护理措施, 能缓解患者疼痛, 提高 其生活质量, 促进其早期康复。 关键词: 骨科; 术后疼痛; 中医护理
骨 骨折 9例 , 尺 骨骨折 3例 , 桡 骨骨 折 4例 , 指骨 骨折 3 例, 肱骨 骨折 9例 , 胫骨 骨折 1例 , 腓 骨 骨折 1例 。
1 . 2 护 理 方 法
管, 改善局部微循 环 , 改 善 组 织 的有 氧 代 谢 , 具 有 舒
筋 活络 , 消肿 止 痛 的 功能 。
2 结 果
1 . 2 . 1心理 护理
患者 术后 易 出现 焦 虑 、 恐惧、 愤 怒 和
采用 视 觉 模 拟 评 分 法 ( v i s u a l a n a l o g u e s c a l e s ,
V A S ) 对本 组患 者进 行疼 痛程 度 评估 。术后 麻 醉解
的, 病 人应 忍耐疼 痛 不 该抱 怨 ” 的 陈 旧观念 , 疼痛 是 无
整洁 、 舒适 , 让患 者处 于一 种 轻松 、 愉快 的治 疗 休 息 环
境中, 可 以减轻 术后 疼 痛 。音 乐 对 术 后疼 痛 有 较 好 的
如下。
都会导致局部严 重肿胀 , 肿 胀 也 是 引 起 患 者 疼 痛 的
重 要 原 因 。所 以 , 减轻 肿胀也 能达 到缓解 疼痛 的 目 的 。 中医 学 认 为 , 四肢骨折 后筋 脉受损 、 筋脉 失养 。
气血 运 行 受 阻 , “ 阳气 虚 败 、 血气 湿 瘀 ” 为 骨 折 后 患 肢
除后 V A s 评分 : 1~ 3分 l 3例 , 4~6分 l 2例 , 7~1 0分 5例 。术后 3 d的 V A s 评分 : 1~3分 2 5例 , 4~6分 3
例, 7~l O分 2例 。
3 讨 论
现 在临床 上 的镇 痛 方法 主要 应 用 麻 醉 药 物 , 而 麻 醉 药物 的使用 可 能 引起 呼 吸抑 制 或 药 物依 赖 。这样 , 医生保 守使 用麻 醉剂 、 护士 延长 用药 间 隔时 间 、 家 属及 病 人 呼吁少 用或 不用 , 导 致 临 床 上 能 够 足 量使 用 麻 醉 剂, 达 到有效 镇痛 效 果 的病 人极 少 。随 着 现代 护 理 观 念 的更 新 , 我们 要 改 变 过 去 认 为 “ 手 术 后 疼 痛 是 正 常

1 9 3 0・
光 明中医2 0 1 3年 9月 第 2 8卷 第 9期
C J G MC M S e p t e mb e r 2 0 1 3 . V o 1 2 8 . 9
骨 科 患 者术 后 疼 痛 的 中 医护理
窦 静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中医护理措施。方法 2 0 1 1 年 9月至2 0 1 2 年1 2月, 采用心理护理、 增加舒适度, 并结 合穴位按摩、 艾灸、 中药涂擦等中医护理措施, 对3 O 例手术后出现疼痛症状的骨科患者进行系统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本
肿胀 主 要 病 机 。 中 药 涂 擦 方 药 组 成 : 红花 1 5 g , 紫 草 1 5 g , 赤芍 1 5 g , 当归 1 5 g 。用 药方法 : 将 上 述 中 药 制成 粗 颗 粒 放 入 容 器 , 加 入 5 0 % ~方 法
1 . 1 一 般资 料
抑 郁等 不 良心理 反应 , 影响 机体 的康 复 , 从 而降 低 了机 体 对疼 痛 的 耐 受 力 , 增 加 了 其 疼 痛 程 度 。 因此 , 术 后 及 时 的心 理护 理是 降低 疼 痛程 度 的一 种 重 要 方法 。 护 士通 过心 理护理 可 消除患 者焦 虑情 绪 , 减 轻疼 痛 , 帮 助患 者保持 乐观 心态 , 促进 康 复。 1 . 2 . 2 增 加舒 适 度 加强 基 础 护理 , 保 持 病 室 安静 、

本组 3 0例 , 男2 1例 , 女 9例 ; 年龄 1 6
5 0 0 m l 浸泡 1 周 以上 , 用 弯钳夹 取纱布浸 湿药液后 ,
反 复涂 擦 患 肢 肿 胀 处 , 达 到活 血 化瘀 , 扩 张 周 围 血
6 l岁 , 中位数 2 4岁 ; 均 为 骨 折 患 者 。骨 折 类 型 : 锁

轻 其术 后疼 痛 的 目的 O施 灸 时 , 应 严 密 观察 施 灸 部 位
的情况 , 以防止 局部被 灼伤 。 1 . 2 . 4 中 药 涂 擦 创 伤 而 至 的 骨 折 和 手 术 的刺 激
种 复杂 的生理 心理 反应 。疼 痛是影 响病 人康 复 的重
要 问题 , 骨科 临床工 作 中 , 需 要 有 丰富临 床经验 和专 业 知识 的护 士 为疼 痛 管 理 发 挥 积 极 作 用 … 。减 轻 术 后 疼痛 已成 为 临床护 理 工作 的重 要 内容 。2 0 1 1年 7 月至 2 0 1 2年 1 2月 , 我 们对 3 0例 手术后 出现 疼 痛症 状 的 骨科患 者采 用心 理护 理 、 增 加舒适 度 , 并结 合穴 位按 摩、 艾灸 、 中药 涂擦 等 中医护 理措施 , 效果 满 意 , 现 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