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公开课精选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范进中举公开课获奖ppt课件[1]

2024版范进中举公开课获奖ppt课件[1]

范进中举公开课获奖ppt课件•引言•范进中举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与结构梳理•文学价值与影响目录•艺术特色鉴赏•获奖课件制作技巧分享•总结与展望01引言课件背景与目的背景范进中举是中国古代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经典故事,通过讲述范进参加科举考试并最终中举的经历,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和人性的多面性。

目的通过本次公开课,让学生了解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深入思考。

范进中举故事简介故事情节范进是一个贫穷的读书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中举。

在一次考试中,他意外地中了举人,但却因为过度兴奋而发疯。

经过治疗,他最终恢复了正常,但也因此看透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虚伪和残酷。

人物形象范进是一个懦弱、迂腐、虚伪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

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却一直不放弃追求功名的梦想。

当他终于中举后,却因为过度兴奋而发疯,表现出他内心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主题思想范进中举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和人性的多面性。

它告诉我们,追求功名并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我们应该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全面发展。

同时,它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呼吁人们追求真实、善良和美好的人生。

02范进中举人物形象分析范进形象特点懦弱无能范进在故事中表现出极度的懦弱和无能,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他往往选择逃避和放弃。

自私狭隘范进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对他人缺乏同情心和关爱,表现出自私狭隘的特点。

虚伪做作范进在故事中经常表现出虚伪和做作的一面,他往往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面目而故意做出一些不自然的行为。

其他人物形象塑造胡屠户胡屠户是故事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代表了当时社会中的一类人,即那些自恃身份、看不起他人的所谓“上等人”。

乡邻们乡邻们在故事中扮演了旁观者的角色,他们的存在更加突出了范进的孤独和无助。

同时,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无情。

人物关系解读范进与胡屠户的关系01范进与胡屠户之间的关系是故事中的一条重要线索。

范进中举公开课ppt课件

范进中举公开课ppt课件

讽刺艺术运用
讽刺科举制度
通过范进中举的荒诞情节,对封建科举制度进行深刻讽刺, 揭示其弊端和不合理性。
讽刺社会风气
以范进中举为引子,讽刺当时社会的不健康现象,如攀附权 贵、嫌贫爱富等。
对后世文学影响
文学题材拓展
范进中举的故事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成为许多文学作品的 题材来源。
讽刺手法传承
范进中举故事简介
故事情节
简述《范进中举》的主要故事情节和 人物形象。
主题思想
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主题思 想,如科举制度下的社会现实等。
学习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范进中举》的基本 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 想等。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古代文学鉴赏 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 力等。
情感目标
范进中举后发疯的情节展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 子心态的扭曲,使得他们过于追求功名利禄,失 去了独立思考和人格尊严。
社会现象反映
社会阶层固化
范进中举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固化的现象,贫寒士子即使通 过科举考试也难以改变命运,而权贵子弟则更容易获得功名。
社会风气不正
范进中举的故事中,权钱交易、攀附权贵等不正之风盛行,反映了 当时社会风气的败坏。
细节描写
通过范进发疯等细节描写,深化 对人物形象的印象。
03
范进中举故事情节梳理
科举制度下的范进
科举制度背景
介绍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阐述科举制 度对士人生活的影响。
范进的基本情况
介绍范进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科举经历,分 析他在科举制度下的处境和心态。
范进的科举之路
梳理范进参加科举考试的历程,包括他的努力、 挫折和失败,揭示科举制度的残酷和无情。

九年级范进中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九年级范进中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介绍封建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
吏制度。科举是分科举人意思。明清两代科举制 基本相同。清代要求: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之前 必须参加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童或童生(不论 年纪大小),经过童试被录用入县学称秀才,也 叫生员、相公,还叫进学等。这是得功名起点。 正式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乡 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考试时间在秋 季。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 第一名称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 礼部举行。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 称会元。
第28页
对比、夸大手法利用
思索:作者从哪些方面将范进中举前后情况 进行对比,并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1)经济地位 (2)社会地位(他人态度)
以胡屠户与邻人表 现为例,分析比较 范进中举前后地位 改变。
第29页
中举前
邻居:漠不关心
胡屠户---教诲 称呼:现世宝 贺礼:一副大肠 和一瓶酒 语言:癞虾蟆想 吃天鹅肉、尖嘴 猴腮 、 不三不四
第7页
2
第8页
3
第9页
4
第10页
5
第11页
6
第12页
7
第13页
8
第14页
9
第15页
10
第16页
11
第17页
12
第18页
13
第19页
14
第20页
15
第21页
16
第22页
合作探究
1、范进中举后为何会发疯?当初他重复说了哪 些话?范进中举后是什么“好了”?“好”在哪 里?中举前又“坏” 在哪里? 2、作者是怎样写范进发疯?可分几层了解? 3、对范进喜极发疯作者不但从正面写,还从侧 面描写,请找出来分析其作用。

《范进中举》公开课ppt课件

《范进中举》公开课ppt课件
科举制度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限制了人才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和 矛盾。
人性的丑恶与善良
01 02
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
范进中举前后的表现反映了人性的丑恶,他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不惜牺 牲自己的尊严和人格,而当终于中举时,却变得不可一世,对周围的人 颐指气使。
周围人的态度
周围人对范进的态度也反映了人性的丑恶,他们对待范进的态度完全取 决于他的身份和地位,而不是基于真正的人性和尊重。
《范进中举》公开课ppt 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7
CONTENTS
目录
• 课程介绍 • 《范进中举》简介 • 人物分析 • 主题探讨 • 艺术特色 • 课程总结与思考
CHAPTER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中的经 典篇章,通过描绘主人公范进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揭示了 封建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CHAPTER
03
人物分析
范进
人物性格
范进是一个懦弱、虚伪的人。他 面对胡屠户的辱骂和乡邻的冷嘲 热讽,不敢反抗,只能忍气吞声 。同时,他在中举前后的表现也
显示出他的虚伪。
人物形象
范进是一个穷酸秀才,生活贫困 ,地位低下。他的形象被描述为 猥琐、懦弱,缺乏自信和勇气。
人物命运
范进最终能够中举,成为进士, 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个转折点 揭示了科举制度对当时文人的影 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胡屠户
人物性格
胡屠户是一个粗鲁、自私的人。他对 范进的态度傲慢无礼,常常辱骂和讥 讽范进。他的言行举止显示出他的无 知和自大。
人物形象
人物命运
胡屠户的命运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虽然他对范进的态度傲慢无礼,但最 终还是不得不向范进低头,显示出当 时社会等级制度的现实。

《范进中举》教学课件(共51张PPT)

《范进中举》教学课件(共51张PPT)

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基本相同。
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的。
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作揖:
倒运:
狗血喷头:
不省人事:
4 商酌: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课文结构
《范进中举》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 和 中举前两大中部举分后。 第一部分(1、2段)中举前贫困的生活和卑
3、你能看出两位作者的态度吗? (1) 封建科举制度使落第者贫困潦倒,使及第者飞黄腾达。
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中举发疯虽不是普遍现象,却如鲁迅所说是“会有的实情”。 作品中看似闲笔的地方,往往大有深意。 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的。 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 从此将身价百倍,享尽富贵荣华。 孔乙己:“窃书不能算偷” ”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 情况。
第二部分(3——12段)写范进中举喜极发 疯及中举以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
对比手法的运用
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将范进中举前后的状况 进行对比,并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1)经济地位 (2)社会地位(别人的态度)
分析比较范进中 举前后的变化
中举前
每日小菜饭 不知猪油味 饿了两三天 两眼看不见 乡试无盘费
的社会习气,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 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的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 风俗画。
预习检查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星宿 (xiù) 斋公 腼腆 (tiǎn) 相公

范进中举优质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范进中举优质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 但考场频频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改变中, 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 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认识,促使他写下了约四 万字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第4页
学情 诊疗 背景资料
范进中举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 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生活和精神状态。 书中人物,大都以当初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 个主干,但有一个贯通其中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 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极端虚伪社会风气。在 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取得了很高 评价。课文节选是第三回后半回。
哪个人物最可笑又可厌?
胡屠户。
胡屠户表现用哪四个字概括?
前倨后恭。
第10页
合作 探究 认识形象
小说利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行文?表现出胡屠户怎样性格?
经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嗜钱如命、趋炎附势、 贪财虚伪市侩形象。
第11页பைடு நூலகம்
合作 探究 认识形象
乡邻们:
嫌贫攀富,冷漠势利。
社会风气:
整个社会都弥漫着 冷漠炎凉气息。
这段话描写了胡屠户动作,刻画详细细腻,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胡屠户奴颜婢膝丑恶嘴脸。
第20页
拓展 延伸 积累拓展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 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怎好又拿了回去?”……屠户连 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这段话利用动作和语言等细节描写, 表现了胡屠户市侩嘴脸。
第5页
学情 诊疗 背景资料
明清科举制度
1.参加童试,参加童试人称为儒童或童生。 2.录用“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库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起点。 3.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1)乡试;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2)会试;参加会试是举人,取中后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3)殿试。参加殿试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用。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用三 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